📖 ZKIZ Archives


中國擎天軟件(1297):背靠幹爹、絕對性感的“港A股”美女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794

中國擎天軟件(1297):背靠幹爹、絕對性感的“港A股”美女
作者:格隆匯 天成港股那點事


最近,港股市場中小盤頗不平靜,許多中小票短時間內急速拉升,其原因有二:1、年報業績窗口期對股價造成一定影響;2、“深港通”預期愈演愈烈,“港A股”(格隆匯會員自創)之風驚起一灘鷗鷺。

“港A股”的幾個特征如下:
1、故事性感;
2、背靠幹爹(背後有強勢股東);
3、流通盤適中;
4、大概率會成為深港通標的;
5、有業績則最好,沒業績也無傷大雅(按A股的邏輯,沒有業績的公司估值就是天空)。
6、非老千股。

我認為,這段時期,按照以上幾個特征尋找股票,大概率能保證你賺一筆。於是在陷入眾里尋她千百度之後,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被我找到了一位符合“港A股”標準的“性感美女”——中國擎天軟件(1297.HK)。其最近的性感表現如下:

中國擎天軟件近期走勢


現實社會里,性感的美女總是能吸引眼球的,然而如果沒有其他附加值,也只能是提高回頭率而已。可是,當性感的美女有了幹爹,一切就不一樣了(大家懂得)。更進一步,如果恰好這位有幹爹的性感美女又有著不錯的學歷、才藝、氣質、品味等等,那麽鋪在她面前的就是一條通往“奧斯卡金獎”的紅毯了。

中國擎天軟件其實就是這樣一位美女:

1、幹爹背景強大

一般來說,幹爹有一位就非常不容易了,兩位,那就是奢求。可是,擎天軟件卻背靠2位強大的幹爹。

第一位:江蘇省政府

看看這位美女簡歷:公司為一家中國應用軟件產品及解決方案供貨商,主要在中國主要出口省份江蘇省開展業務。主要負責開發及推廣出口退稅軟件及相關服務、 電子政務解決方案、 碳管理解決方案、信息集成軟件以及系統集成解決方案。於2010年至2012年,公司是江蘇省出口退稅軟件的唯一供貨商。公司的電子政務解決方案市場份額於江蘇省位居前三,同時公司是江蘇省唯一一家碳管理解決方案供貨商。

依賴幹爹的影響力,擎天軟件80%—90%的業務都發生在江蘇省,果然是好幹爹啊!

第二位:阿里巴巴

不多說,上圖:




幹爹阿里巴巴目前持有擎天軟件13.30%的股份,管理層持有約56%股份,其他30%為公眾持股。有了阿里這位幹爹,業務也好發展了(後面會提到)。

2、性感的三圍比例

擎天軟件本身具有性感的三圍比例:流通盤小、有故事、非老千+深港通標的(可能)。

流通盤小:擎天軟件目前流通盤只有43.77*0.3=13.07億港元;

有故事(與阿里巴巴做互聯網金融):公司3月17日發布公告,宣布聯合阿里巴巴關聯方螞蟻金服共同推出名為“誠意貸”的金融產品,主要為中小企業提供無抵押、免擔保純信用貸款。按中金公司的話來講,這個故事可以這麽講:


1、與螞蟻金服合作奠定未來合作基礎。公司在江蘇約有 5 萬客戶,並開始向其它省份滲透,以擴大客戶群。隨著客戶群和數據量快速擴張,預計公司與螞蟻金服的合作有望在廣度和深度上延伸。

2、擎天軟件提供授信額度分析,螞蟻金服提供資金。憑借公司在出口退稅方面的專業經驗以及大數據分析的技術優勢,擎天軟件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和對比給予所需貸款企業相應授信額度(最高可達 100萬元)。

3、擎天軟件將與螞蟻金服分享利息收入,但不承擔壞賬風險。預計日利息約為 0.042%,年利息約為 17~20%。此外,擎天軟件不為貸款方提供擔保。因此,如果貸款方違約,擎天軟件不會受到損失。

4、預計此項合作將利好擎天軟件財務表現。分成模式將為擎天軟件帶來額外收入來源,但是我們目前尚不清楚公司利息收入分成比例。待更多信息公布後,我們將更新財務影響。目前,螞蟻金服可貸資金規模預計約為 150億元,中小企業平均貸款約為 3~5萬元。預計擎天軟件客戶平均貸款規模相對較高,因為擎天軟件客戶的規模相對較大。

5、與阿里巴巴的合作進展順利。未來,公司與阿里巴巴的合作將不局限於小額貸款,還可能涉及電商零售企業的出口退稅以及海外遊客的增值稅退稅。

非老千+深港通標的(可能):公司的經營、業績非常穩健,並非一只老千股,並且有可能成為深港通標的。

3、成熟穩健的氣質,具備三大才藝

公司業績非常穩健,收入、利潤穩步增長。2014年業績穩定:主營收入同比增長23.9%至人民幣3億4,780萬元,凈利潤同比增長33%至人民幣1億3,450萬元。去年公司凈利潤率實現穩固增長,由2013年35.9%上升至38.7%。



三大才藝:出口退稅軟件、碳管理解決方案及電子政務解決方案

中國擎天軟件2014年度三大主業表現強穩–來自出口退稅軟件、碳管理解決方案及電子政務解決方案的收入分別同比增長34.4%、93.7%及21.6%。目前,在出口退稅軟件這塊,擎天軟件憑著十多年的行業專業知識和經驗,毫無疑問是行業龍頭。其他業務增長態勢明顯。


來源:工銀國際

而未來,這三塊業務將穩步增長,主要得益於:1、美國經濟恢複利好出口;2、環保節能受到國家異常重視;3、互聯網+的風口,政府政務電子化將更快推進。

此外,還有更多加分亮點:

1、出口退稅軟件開始推廣。除了在江蘇省銷售退稅軟件之外,公司在14年底,已成功將出口退稅軟件產品推廣至上海市場,並正積極鋪墊於其他省份市場的銷售。

2、從去年1月起,電子商貿出口商亦可申請出口退稅,透過阿里巴巴對公司的策略性投資,根據擎天軟件在此方面的軟件開發經驗,預期擎天可以利用阿里巴巴的龐大客戶群及品牌知名度來擴大產品銷售範圍,接觸更多的潛在客戶。

3、碳排放這塊將加速擴張。管理層表示2015年會把碳管理解決方案業務擴大至全國範圍(現時貢獻總收入19.1%),隨著覆蓋城市數目及客戶數目增加,預期2015年來自這業務的收入會強勁增長。

4、公司在14年7月與中節能咨詢有限公司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共同發展低碳環保項目的咨詢服務及信息化產品。中節能咨詢有限公司是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所屬專事咨詢服務的全資子公司,在節能環保咨詢領域非常NB,雙方合作加速業務擴張。

5、2014年上半年,公司完成一個重點耗能行業的碳資產直報平臺,並進一步拓展在企業端碳資產盤查軟件的積累。

不足之處正在改善:公司唯一的不足之處是主要業務集中於江蘇市場,難以向外擴張,當然這也情有可原,因為就中國出口退稅軟件產品的競爭環境而言,每個地方政府采用出口退稅系統時通常選擇單一軟件供應商,通常選擇當地軟件企業來做,這給擎天軟件出口退稅軟件擴張帶來難度,想要打開其他市場通常要和當地企業、政府合作才行。不過,管理層表達了對2015年業務擴張的意願,打開上海市場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借鑒碳管理解決方案業務擴張之勢,加上隨著和阿里巴巴合作深入,將會有更多進展。

4、估值

公司業績非常穩定,碳管理解決方案這塊業務將確定無疑的高增長,出口退稅軟件的市場擴張需要持續關註,與阿里的深化合作能夠帶來更多的協同效應,在互聯網金融、跨境電商看點不斷。因此,公司是站在目前合理估值(14年25倍)的起點揚帆起航。中金公司看到5.5的價格,你呢?

最後,性感的美女能走出什麽樣的身姿呢?下面婀娜多姿的步態,便說明了一切,往後的步伐將更加矯健!

中國擎天軟件上市以來走勢(月線圖)


(註:封面配圖與文章無關,作者文中觀點代表個人看法,不代表格隆匯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338

旗幟鮮明做多“港A股”——當A股的節操邂逅港股的性感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753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3-26 08:31 編輯

旗幟鮮明做多“港A股”——當A股的節操邂逅港股的性感
作者:格隆匯 Ivan


不謀萬世者,不足某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陳淡然

風停!
大風起兮雲飛揚!節操掉滿地兮股價漲!

A股的節操就是從來都沒有節操,舍棄節操的A股暴漲不休。可是光憑沒節操股價能夠無限制的上漲嗎?顯然這是沒有可能的,歲月是把殺豬刀,就像曾經年輕性感的少女變成了臃腫大媽,落日黃花可想而知——聽過水木年華那首“一生有你”嗎:多少人曾愛慕你年輕時的容顏,可是誰願承受水月無情的變遷?

更何況,很多A股就算年輕時(也就是去年底下半年這波牛市啟動時),遠談不上性感。


上圖中的這位A股美女早已聞名遐邇了——她幾乎是這波A股牛市的旗幟與當仁不讓的龍頭,從來走勢都是氣勢如虹的上攻並順利創出A股歷史上最高價,似乎沒有人在意她近千倍的市盈率,近百倍的市凈率。

但事情明顯在悄然發生一些變化:
1、今天滬港通北向資金只有9400萬,南向流入則有4.16億港幣——這在滬港通開通這麽久來時破天荒頭一次;
2、A股牛市旗桿全通教育今天從接近漲停到接近跌停。

風弱了?還是風停了?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資本市場更是如此。07年大牛市的龍頭大神中國船舶早已跌落神壇,股價在觸碰到300元後就急轉直下,10個月後跌到了14.98元!只剩個零頭!

全通會是下一個中國船舶嗎?當然股價也可能還會繼續往上!誰知道呢!毫無節操的A股發生任何事情都不足為奇。

風起!
風不會一直吹的,特別當你變得身材臃腫,就算有風也未必能吹起來!我不否認A股曾經的性感,可是那只存在我的記憶中。如今與其在無節操的A股中沈浮,何不多留意下正在風口中的港股?

大風起兮雲飛揚!當港股的性感低價遇上A股的節操,就是幹柴與烈火,美女和野獸!一如格隆匯大俠tung周末所說,港股的節操在被A股改變(或者說A股節操在迅速移植到香港)。全球都在印錢,全球股市都在一個相對高位,前期一直保持低價性感卻無人問津的港股,最近明顯可以感覺到蠢蠢欲動。

風正在往港股吹!上圖上真相(其中有不少是格隆匯挑出的“珍珠白菜股”。比如其中的安捷利實業,推出後,短短8個交易日上漲54%):







這些剛出了業績的股票,在這場颶風之下都出現了報複性的上漲,天下苦秦久矣,憋屈了一整年的港股在爆發。港股的尿性一直以來就是眼見為實,不見兔子不撒鷹,外資股價是不見業績不會漲。可是當港股的性感低價遇上A股的節操,股價擋也擋不住!比如昨天格隆匯會員chan剛推過的這只:


又比如說這只與草榴網、YY、快播(已被關閉)同門師兄弟的:



這些票的業績都還沒有出,可是都有性感綽約的風姿,股價早已饑渴難耐,趁著這波風來先漲為敬!拿天鴿互動來舉個例子吧。
1. 天鴿互動入選了一系列的恒生指數,大概率是深港通標的
2.A股宋城演義收購6間房已經進入漲停模式,9158可絲毫不比6間房差
3. 天鴿互動還是移動醫療的標的!
4. 天鴿互動是新浪系的,朗瑪也算半個新浪系,朗瑪也做醫療,1980也做醫療,阿里健康也做醫療,阿里健康已經停牌,大家可以YY一下

這種票如果放在A股,早就漲的沒影了。




風緣何變向?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隅。

風停,風起!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投資新兵選股,選豬。老兵一定是選風,選勢。


風帶大家看過了,風里的豬也帶大家掃過幾只了,最後的核心問題就落在了:風在往哪個方向吹?為何A股的風貌似在減弱,港股卻山雨欲來風滿樓?

除了身材(也就是估值),最根本原因應該是深港通,而這類最大受益的股票,在格隆匯會員群體里有一個專有名詞:A

A是格隆匯會員自創的一個詞匯。
何謂港A股?
1、故事性感;
2、背靠幹爹(背後有強勢股東);
3、流通盤適中;
4、大概率會成為深港通標的;
5、有業績則最好,沒業績也無傷大雅(按A股的邏輯,沒有業績的公司估值就是天空)。
6、非老千股;

符合這些條件的股票就是混血的“港A股”,既有港股的性感身材,又符合A股資金的口味與偏好,極容易複制A股的節操,故稱之為“港A”。

曾近的A股和港股就是一張紙上的正反面,同一主體卻永不相交。盡管是幹柴和烈火,卻一直擦碰不出火花,而深港通則是神奇的莫比烏斯之環(把一根紙條扭轉180°後,兩頭再粘接起來做成的紙帶圈,具有魔術般的性質,這個紙帶只有一個曲面,一只小蟲可以爬遍整個曲面而不必跨過它的邊緣。這種紙帶被稱為莫比烏斯之環。見下圖)!



轟轟烈烈的愛情光有無節操是不夠的,還要有性感。當幹柴遇上烈火,當港股的低估值遇上A股資金的無節操,相信演繹的愛情故事會比臃腫身材的A股更精彩。

滬港通是大票通,所以結果一定是香港資金支援大陸。深港通是小票通,其結果當然是大陸資金“騷擾”香港——更何況,牛市賺的錢,必須找個性價比更高的地方保值增值。如果說過去大半年A股牛市是投資者的一次歷史性機會,則深港通大概率是另一次。

從今天起,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旗幟鮮明做多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368

賣菜半年收入1億,農產品B2B電商的性感機會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20/149661.html

黑馬說:做一個B2B電商,為中小餐館提供食材,跟鋼鐵、塑料等品類相比,這種農產品電商尤其性感:基地分散,70%是個體戶;代理商分散,分為一級兩級;采購商也分散,全國小餐館數百萬級。
 
但另一方面,它的操作難度更大,比如服務質量高、客單價低、供應鏈整合難度大... ...劉源是該領域的創業者,去年6月他創辦了鏈農網,目前月交易額已數千萬元,今年目標15億。
 
文 | 本刊記者 王方
編輯 | 崔婧

 
說明: C:\Users\wangfang\Desktop\鏈農  劉源.jpg
備註:劉源總結,之前創辦西米網(賣辦公室休閑食品)失敗了,因為不是剛需,一棟樓每天有幾十單就激動得不得了,從一樓開始發傳單,發到第三層就經常被保安趕出來。但吃飯是剛需,服務頻率說明一切,餐館每天都要定。
 
分散的上下遊
 
賣菜生意不起眼,但最適合B2B電商,劉源看準了這個機會:搭一個電商平臺,連接基地與小餐館,為後者提供食材、配送等一站式服務。
 
一斤菜,從農民手中出來,過經紀人後加價15-20%;過一級代理商後,又加15-20%,過二級代理商直接加價200%。
 
這些加價200%的菜,被國內80%的餐館采購,再加工後賣給用戶,菜價被翻了近250%。但一個奇怪的問題,不論是基地還是代理商,誰都沒多少利潤。
 
基地(大棚)常常虧錢,不知客戶在哪兒。它們雖是最上遊,但話語權很小,小生產、小流通,70%為個體戶,30%為(小)企業。“京郊有些賣粵菜的大基地,每周期(3-4個月)也就產出3000斤。”劉源說。
 
這時經紀人的作用有了,它告訴農戶哪兒有生意。“它是一個信息中介,基地很分散,它就把信息搜集起來,告訴代理商哪里有貨。”
 
一級代理商加價率為15%-20%,多是大型批發市場,但加上運營、人工、損耗成本後,凈利能有5%就算不錯。劉源稱,由於冷庫、運輸條件都不具備,菜倒來倒去後,損耗成本達20-30%。二級代理商最暴利,加價率200%,多是些農貿市場,國內絕大多數餐館的菜,就是到這兒來買的。
 
兩級代理商的利潤都受菜價波動影響。“供求信息不對稱,導致菜價每天變化N次,上午下午不一樣,三點四點不一樣。”劉源說,菜跟其他品種不一樣,保質期短,不賣掉就廢了。
 
一些代理商從基地拉一車土豆去賣,到交易市場前心里是沒譜的,不知是賠是賺。一進市場,哇,發現大家都在賣土豆,完了要賠了,賣不完就虧著出。反之,就會小賺一筆。
 
波動因素還有很多,比如地理。“國內蔬菜分幾個產業,廣義為南方菜、北方菜,南方菜是福建、雲南、海南等,北方菜集中在河北、河南、東北。南北方信息不對稱,季節一轉換,南方出菜,北方不出了,都會導致價格波動。”
 
上下遊分散、交易鏈條長、價格波動大... ...讓劉源看準了機會,2014年6月底,他創辦了鏈農,立誌把經紀人、一級代理商、二級代理商全幹掉。
 
先自營再撮合
 
最初的做法,劉源先去餐館拿訂單,再去二級代理商處采購。“通過地推,我們在國貿附近找了5-6家客戶,然後去市場買,然後送給餐館。原來餐館也是從二級市場采,但我們不加價,更便宜。”劉源說。
 
物流方面,劉源選擇整合,而不是外包。“履約成本中包含兩個,一是人力,二是車輛,我們堅持自己做,自己的人跟著司機配送。”
 
劉源認為,農產品與鋼鐵、塑料有很大區別,服務定制化要求高,必須自營,而非撮合。“源自餐廳的需求,鏈條繃得非常緊,遲到0.5-1小時就是問題,他們早8-9點把貨收到,然後洗菜、備菜、炒菜,10點半-11點就有客人了,送晚了餐廳沒法營業,對服務要求極高,撮合做不到。”
 
第一周,劉源拿下了15個客戶,客單價約500-600元。其後,每月銷售額幾乎都翻一倍。日流水突破10000元時,劉源感覺方向終於選對了。鏈農之前,他曾創辦西米網(2009年),為辦公室一族提供休閑零食,後於2011年倒閉。
 
兩相對照,劉源總結農產品電商是強需求,而零食不是:“很多創業者失敗死在第一關,印象中的需求不是強需求,西米網死了,因為辦公室零食是弱需求,日流水從0到10000元用了大半年時間,而鏈農不到1個月就實現了。”
 
去年9月份,劉源厘清了標準服務模型。“晚上7-12點是集中下單的時間,12點結單,統計用戶總訂單量,12點以後開始采購,第二天11點之前把貨送完。”
 
劉源算了一筆賬,整個流程的履約成本是50多元。“包含倉儲、車輛、人力等,均攤下來每單約54元。自營配送增加了成本,若外包出去,每單能降20多元,但體驗就差遠了。”隨著體量的增大,履約成本會進一步降低。
 
9月份,鏈農客戶數量約100家,重複購買率95%以上,日流水5-6萬元,公司人數也達到50-60人。這種背景下,劉源把二級代理商換成了一級代理商,價格直接便宜15%。“本來我們的出現就是把中間環節幹掉,他們也知道,遲早有一天自己會被幹掉。”
 
雖然現在這種沖擊還很小。“他們每天就在那賣菜,你不買有人買,我們也能成為他們的大客戶,不過總體來說,二級市場是萎縮的,市場份額每年都在減少。”
 
探索基地直供
 
去年12月,北京樣本打磨完畢,劉源進軍上海,職能、人才結構、工作方式完全一致,僅是系統與總部共用,目前已發展到約100人(北京200人)。
 
回顧整個2014年,鏈農一共完成幾千萬交易額,創業大半年後,交易額終於破億,對於這個數字,劉源有自己的看法。“創業分兩個階段,第一步是建模,把服務標準、流程建好。第二步才是增長。這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吃得快也漏得快,一種是吃了不漏。後者一定會幹掉前者。”
 
目前,鏈農每月交易額為小幾千萬。該級別的訂單量已足夠憾動上遊,於是,劉源開始探索基地直供。“我正從京郊做起,首選油菜、油麥菜、大蔥等4-5個品類,建立服務模型。”
 
在那兒,劉源總會碰見一級代理商,很尷尬。他們見面笑笑,有時刻意寒暄,“哎喲,你也來了,是不是以後就不從我這兒買了?”去了基地劉源才明白,一級代理商每天從他身上賺3000-5000元,一個月約10萬元。
 
今年,劉源的目標是交易額沖擊15億元,進軍10個城市。“我們最先瞄準前四大城市,中國餐館若以100萬家計算,60%是在前四大,要成為全國第一名的話,首先得拿下前四。”
 

鏈接:

B2B電商春天  下一個大火的行業在哪兒?
戳我報名!!

新型B2B電商正在創造奇跡。找鋼網總交易額從0到900億,僅花3年。化塑匯、找塑料網月交易額從0到10億,僅花1年。鏈農日交易額去年上線,今年目標交易額15億。還有更多潛水項目等待挖掘。

這究竟是一個什麽模式?用找鋼網王東的話說,即全產業鏈電商。從鋼鐵最上遊(鋼廠、煤炭廠、鐵礦石供應商),到中間的代理商,到下遊的買家全覆蓋,且橫向打通了物流、金融、倉儲等多種服務。

如果你已看到B2B電商的契機,但是沒找準行業,或是找到行業,還沒厘清具體執行策略,你應該來參加這個活動。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王方,編輯崔婧,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cb{margin-right:0}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5-3 20:29 編輯


看似驚險,實則性感:港股的供股遊戲與牛市機會(附股)
作者:格隆匯 Lincoln


在格隆匯潛水了N久,一直沒貢獻什麽,內心慚愧。乘著五一假期,我整理了一篇過去十多年我利用供股抓交易性機會的盈利模式,希望能與格隆匯諸位大俠的基本面挖掘做個補充。

供股,香港市場千股的代名詞!

這里先簡單介紹一下香港的供股和配股。香港所謂供股,和內地的配股是一個概念,就是所有老股東按一定持股比例,按一定折扣價購買新股。二供一,就類似內地的10配5,以此類推。香港所謂的配股,是向部分投資者定向配售,與內地的定向增發很類似。

供股,在香港基本就是老千股的代名詞。並不是供股這種行為本身有任何問題,只是香港幾乎所有的老千股,都玩過低價供股,甚至合股再供股的低劣財技。所以常常公司只要一宣布供股,股價第二天立馬就會大跌,哪怕是除權日還遠沒有到來。

所以,這里並不全是風險,極可能蘊藏著很好的機會,尤其牛市——交易性機會。

咱們今天不談基本面,專門來談談交易性機會,特別是牛市里面的交易性機會。既然牛市里面公司股價因為供股這個消息砸了一個坑,那會不會是介入的絕佳機會呢?特別是那些質地良好,非老千的公司。

畢竟供股只是一種正常的上市公司融資方式,牛市里面容易融資,融了錢好去幹點實事,對於一個質地良好,確實融錢做事的公司來說肯定是有利的。

更為重要的是,拋開老千股不談,供股其實是很不錯的一種融資方式,面向所有股東供股,比只對部分第三方定向低價增發公平的多!

八股文的東西多少還是要有一點的,不喜歡可以跳過這一段。供股都有個除凈日,在這日"供股權"會由股價中扣除,所以股價一定會跌!而在這日或以後買入的股票就不須供股的,在除凈日之前買入的股票就可以獲得"供股權"。如果你不想供股的話,可以把供股權賣出去給別人去供股, 但如果供股價高過市場價,很多時候都沒人會買這些供股權的,所以股價就又會跌。但供股不是硬性的,所以就算你賣不出供股權你都可以不供股。如果供股價低過市價,很多時候小股東會樂意供股,除了規定的供股股數,你還可以額外再申請供多一些,但不一定會分給你的。

牛市里面供股之所以有機會,基於四點:
1、出供股消息(尤其是股價一直萎靡不振的公司),多數股東會聯想到公司出老千,會撒腿就跑,這多半會在複牌後砸個很深的坑出來。而在牛市,坑往往代表著機會;


2、老千公司的财技之一,就是利用这种黑社会的恐吓手段,诱使散户低价抛出筹码,便于其吸筹或者增加股权比例。等股权比例增加到足够水平,剩下的自然是做高股价;


3、供股实际就是内地的配股融资。上市公司无论是纯粹的老千股,还是想融资做正经事的好公司,为了吸引老股东参与配股,把钱顺利融进来,大股东或者相关利益方在除权前的供股有效时间内,会有很强动力做股价,让股价与供股价之间有较大溢价;


4、除权缺口出来后,也有不少市场力量愿意拉升股价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填权行情,就是明明除净日股价会跌,但是最后反而是涨了,或者是稍后的几日里面疯狂拉升!

咱们秉承格隆汇少说空话多举例,有图有真相的优良传统,下面就带大家看看最近港股疯狂的供股游戏吧。

8075(寰亚传媒):
只看案例,不做评价,我称这种票叫牛鬼蛇神票(网络用语,没有贬义)。

先看公告




如之前所说,常常公司只要一宣布供股,股价第二天立马就会大跌,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就长一副老千股的模样,股价貌似再跌就会破位,下面看不到底的情况下。


其实,这种下跌,除权日还远没有到来。(这很容易误导人,以为当天的股价下跌是除权引起的。其实当天股价是含权的。)




4月17日(周五)出的公告,4月20号(周一)开盘就暴跌了。这种看起来就觉得怎么怎么的公司,再看看底下可能万丈深渊的K线图,不跑路的人,绝对是施瓦辛格才具备的心理素质。

注意,周一的暴跌可不是除权(见下面的供股流程与日期安排),纯粹是由供股这个消息引发的,估计不少人在这天夺路而逃吧。

具体的供股流程与日期安排见下图:



没错,如您所见,4月29日才是除权日。

我们看看4月21日复牌暴跌,那之后发生了什么?



没错,之后短短7个交易日,股价暴涨3倍多,3倍多啊。

如果您在4月20日这天走了,而且是割肉走的,你心头是不是会有几十万头草泥马在狂奔?!

不过这种票,没赚到就没赚到吧。你和掌握底牌的,存心就是想玩的人玩,没有胜算。

请擦干眼泪,牛市里面机会多。下面带大家看一个正儿八经的供股好票!

665(海通国际):牛市,券商,插上供股的翅膀!

格隆汇“港A股100指数”成分股,深港通潜在标的股。

老三样,先看公告





一如既往,3月18出的供股公告,19号股价断然砸坑,这天跑路的人,估计很快心头就会有至少几万头草泥马狂奔!

如之前所说,牛市好公司供股是有利的。
其一,公司拿了钱能做点事。
其二,从交易来说大家伙都有拉股价的动力!毕竟股价涨了,小股东参与供股,公司才能融到钱。股价砸了坑,在牛市里面一般也总是要填的!

随后发生的事请看下图:




看清楚了?
短短三周时间,3月19号到4月13号,股价从不到5块到了12.58,150%的涨幅,傲视同类的所有券商股!尽管这个背后有资金南下,港A股重估的大背景,可是这期间国泰君安涨幅只有67%,申万是53%,第一上海是73%。

不得不说供股在牛市里面给海通国际插上了翅膀!

再来看看海通国际具体的供股流程与日程安排:


鉴于格隆汇不少朋友是内地过来,不熟悉香港规则,这里我友情提示,665供股权最后的交易日是5月12号:
1、不想供股的朋友这天以前要记得将供股权卖出。
2、参与供股的朋友别忘了和你的券商打声招呼确认供股,以及在5月15号以前准备好足够的钱来供股。
不然就会当你放弃行权的,这个不会像内地配股,默认执行(说实话香港交易系统真是落后,原始社会一样,忍不住心头又有几只草泥马奔驰)!


如流程所示,除权日是4月23日,之后又发生了什么?



上图是一个前复权的图,股价还在不断走出新高。

特别需要说明一下,海通国际4月14号到4月20号的一大波调整,除了港A股短期暴涨之后的集体调整,我大胆猜测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可转债。

由于当前市场价格已经远高于公司可转债的换股价,又刚刚好碰到供股的事件,由于债券持有人(一般是债券基金)由于基金合同限制,无法参与供股,因此为了不被摊薄,必须尽快转股出售股票。可以看到公司公告,从13号到16号大量可转债转股。公司股价也是从14块开始快速下跌(同期国泰君安香港和申银万国并没有下跌太多)。

可转债冲击过后,股价迅速走稳,23日除权之后,股价继续走出新高!

看完上述两个案例,我不禁想起,牛市里面专门找供股的票来玩,会不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供股消息一出,股价大概率砸坑,提供了非常不错的买点!然后公司又能借牛市融到钱去做事。

当然,这个前提必须是非老千的好票,然后把供股当成一个股价的催化剂。

近期还有类似机会吗?


有的:华瀚生物制药(587.HK)

587(华瀚生物制药):会是下一个插上供股翅膀的牛股吗?

同样也是格隆汇“港A股100指数”成分股,同样是深港通潜在标的股。还有性感的生物制药概念,医院连锁大医疗概念!

华瀚供股后,有些人认为这个票是在出老千,这个我不能100%确定,但我始终觉得这个公司大概率是被冤枉的。引用格隆汇医疗群一个大神的原话:


以上大神的讨论要看完整版,可以看“格隆汇医药群:华翰生物折价供股引发的论战”,4月29号公众号上面的一篇文章。

那么接下来看看这个票的公告吧。




再看看股价表现:


毫无例外,28号公告供股,29号砸坑,当天最低跌了超过20%,至今还有一个大的虚假除权缺口(股价其实没有除权,是含权的)。坑已经形成,你要入吗?华瀚当天低开后上升,个人估计应该是传统港市资金感到失望而出,南下资金勇敢接盘捡漏。

最后再上一下华瀚具体的供股流程与具体日期安排:


简单分析一下两个可能的假设:
1、如果华瀚供股是因为创始人与财务投资者虎豹之间的股权之争,则华瀚完全没必要出此下策,虎豹也没有必要再供股钱减持股票而自我摊薄;
2、如果华瀚供股就是为了融资去收医院,那就必须推升股价,吸引散户完成供股;

无论哪种,股价都应该大概率上涨。涨那去?这个就不知道了。

正如格隆大虾所言,港A股的大时代才刚开始,牛市也可能才刚开始,那么,追逐供股的游戏可能也是刚开始!


利益声明: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的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并经过合理推断。作者未持有该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仅供投资者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格隆汇声明:本文为格隆汇会员个人文章,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

“大嘴”特朗普贊名模辣妻:美國將迎來最性感第一夫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5103.html

“大嘴”特朗普贊名模辣妻:美國將迎來最性感第一夫人

一財網 孫卓 2015-08-21 11:06:00

45歲的梅蘭娜-特朗普來自斯洛文尼亞,之前曾是專業模特。美國人會接受這樣一位公開拍過全裸照片,以“第三任妻子”的身份入主白宮的第一夫人嗎?

“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站著一個女人”,這句話拿特朗普的話說就變成了,“一個非常有錢的男人背後應該總站著一個性感的女人”。

“我可以告訴你,她會成為一個非常美麗的第一夫人。”特朗普在上周同媒體見面的時候這樣評價自己的太太,“她會成為一個偉大的第一夫人,她有一顆偉大的心。”特朗普說。

現年45歲的梅蘭娜-特朗普(Melania Trump)是特朗普的第三任妻子,來自斯洛文尼亞的梅蘭娜之前曾是專業模特,現在在紐約第五大道的特朗普大廈的頂層豪華公寓內經營自己的品牌商品,包括珠寶以及自己的彩妝品牌。

美國媒體報道說,1998年梅蘭娜在紐約時裝周首次遇到特朗普,當時梅蘭娜28歲,特朗普52歲。據說故事的版本是,特朗普在向梅蘭娜索要電話號碼時,梅蘭娜的回答是,“決不,你把你的電話給我。”之後梅蘭娜同特朗普通了電話,兩人開始交往,兩年之後,特朗普和第二任妻子離婚。2005年,特朗普和梅蘭娜高調結婚,當時參加他們婚禮的包括克林頓夫婦等美國政界和商界名流。

美國民眾能接受一個拍過裸照的第一夫人嗎?

如果特朗普能夠最終當選為美國總統,他的妻子梅蘭娜也將書寫美國第一夫人歷史的很多個“第一”:她將是繼前總統約翰-亞當斯的妻子之後,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出生在外國的第一夫人,她也將是第一位拍過公開全裸照片的第一夫人,她還將是第一位以“第三任妻子”的身份入主白宮的第一夫人,也將是第一位有著幾位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孫輩家庭成員的第一夫人。

那麽,美國公眾能接受這個曾經在結婚前趴在特朗普私人飛機的一塊熊皮地毯上為一家英國雜誌拍攝全裸照片,並總是被特朗普以“我的性感太太”介紹給公眾的第一夫人嗎?

“她並不介意展現自己的性感。”政治與時尚評論人士布羅赫(Phil Bloch)說,“所以,如果特朗普當選,她也將成為美國歷史上最時尚的‘第一夫人’,超越傑奎琳-肯尼迪,超越米歇爾-奧巴馬。” 布羅赫說,“但問題是,美國沒有出現過性感的第一夫人。米歇爾是美麗的,但她不性感,傑奎琳也不性感,那個時代性感的代表是瑪麗蓮-夢露。”布羅赫說。

美國媒體的評論是,梅蘭娜做為第一夫人可能面臨的主要民眾質疑將是她高調和奢華的生活方式,因為大多數 人都會認為,她根本同普通民眾來自兩個不同的世界。

自1998年同特朗普相識開始,梅蘭娜的生活就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她不再是那個蝸居在曼哈頓的一個小公寓的名不見經傳的外國模特,在同特朗普交往之後的第一個生日,特朗普就贈送給了她一塊鑲滿鉆石的金表,之後,特朗普把一個鑲著15克拉的百萬美元的求婚鉆戒戴到她的手上。在她和特朗普的婚禮上,梅蘭娜穿著耗費大約20萬美元,由迪奧設計師耗費550個小時為她量身訂做的,鑲著1500顆水晶和珍珠的婚紗也被認為是當時世界上最昂貴的婚紗。

從那時起,梅蘭娜在公開場合亮相時永遠穿戴世界名牌設計師的最新產品,她的私人推特帳戶也總是同別人分享自己的昂貴時尚品味和坐著私人飛機前往世界各地的豪華假期。正因為如此,特朗普夫婦也被認為“不太會適應白宮的生活。”因為,同那些新入主白宮的總統和第一夫人因為被配備空軍一號,軍方直升飛機,加長豪華轎車和配備安保人員而覺得自己生活“上了一個檔次”相比,特朗普夫婦早就有了他們自己的私人飛機,加長豪華轎車和不少於總統特勤團隊的私人保衛。

而且,同特朗普夫婦目前居住的,位於紐約曼哈頓的那個客廳里有著鑲著金色小天使噴泉的巨大豪宅相比,說不定白宮的簡單會讓習慣昂貴生活品味的特朗普夫婦極不習慣。

美國第一夫人要具備哪些要素?

在一位總統候選人正式宣誓就職成為美國總統的那一刻起,他的配偶也就自然的要離開之前的所有工作,擔任“第一夫人”-這個既包括她的職位也包括她的工作責任的頭銜。同美國總統40萬美元年薪的工資相比,第一夫人並不會拿到任何薪水,但她的民意滿意程度和支持率卻和美國總統一樣,要隨時隨地接受考驗。

首先,美國民眾眼中的第一夫人要是一個接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並要能將她的教育或職業背景同白宮的公關事務相結合。比如,前第一夫人勞拉-布什曾經是小學教師並擁有圖書館科學的碩士學位,她在白宮期間曾主張重視兒童教育,並積極的參與過白宮當時推出的一個名為“兒童教育”的項目。再比如,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頓做為名校韋斯利學院的優秀畢業生代表之後又獲得了耶魯大學的法學位,在克林頓擔任總統期間,希拉里多次表示支持改革美國兒童醫療保險項目。而如今的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做為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畢業生,在告別自己的律師職業之後一直強調關註美國兒童肥胖癥的問題。

除了高學歷之外,高顏值或者至少要穿戴得體也被看作是第一夫人的必修課。就像傑奎琳-肯尼迪在當時是香奈兒套裝的白宮代言人,以及今天米歇爾奧巴馬成為包括吳季剛 (Jason Wu),Jcrew等美國本土品牌的代言人一樣,第一夫人穿了什麽品牌的衣服,搭配什麽樣的發型有的時候甚至比總統當天要傳遞的消息還會引起公眾的註意。

第一夫人在美國民眾眼中還必須是一個傳統的“賢妻良母”,無論之前的事業有多麽成功。包括米歇爾和希拉里在內的多位“事業型”第一夫人都在入主白宮之後被要求重新學習如何做 “丈夫身後的女人”,而勞拉-布什也一直因為低調和默默無聞而被看作是“第一夫人中的典範”。

所以,隨著特朗普競選的繼續,梅蘭娜-特朗普是不是能夠成為那個卷起袖子在白宮的後花園種菜,在圖書館里給兒童們讀書的未來“第一夫人”也將和特朗普一起接受考驗。

編輯:仇芳芳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分答:性感的,可能只有性感本身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06/156325.shtml

分答:性感的,可能只有性感本身
B座12樓 B座12樓

分答:性感的,可能只有性感本身

哪些信息更容易讓我們產生付費意願?不是通常所認為的知識,而是猛料。

黑馬說

分答最近大火,其中最典型事件的就是王思聰入駐。與在行在初期借助大V啟動一樣,分答也顯示出了在上層人脈上的強大實力。在形成社區並能夠生產自己的網紅之前,分答仍然是資源向的。同時,在知識變現這條道路上,分答可能一開始的設定就不是與貪圖娛樂的人性做鬥爭,而是與這部分人性和解,並借此找到一個具體的商業模式作為支撐可持續地發展下去。

文/OO警長

王思聰最喜歡的啪啪啪姿勢、佟大為最常光顧的蘭州拉面店,這些信息也許算不得知識,但很遺憾,它們卻足夠性感。

問答、付費、偷聽

在王思聰、章子怡這些具有強大號召力的名人入駐之前,分答能刷了我們的朋友圈,最重要的仍然是他有趣的基本模式:問答,付費,和偷聽。這三個基本功能嵌套在一起,自然讓人眼前一亮,似乎分答在知識變現這條路上,走出了重要一步。

首先是問答,由提問者付費向答主提出問題,答主通過語音來回答,時間控制在60秒以內。這是一個問者和答主協作的過程,姬十三的助理吳雲飛告訴我,因為團隊肯定好問題的重要性,認為知識應該由提問者和回答者共同生產的,偷聽部分的費用由提問者和回答者平分,也是出於這樣的初衷。

其次是付費,相比於更接近玩票性質的值乎,分答的付費功能就顯得鄭重其事了,提問需要付費,聽取答案當然也需要付費,而作為撮合了提問者和回答者的平臺,當然也需要從中提成。分答用1元、10元這樣小額的錢為用戶做了舒服的心理按摩。再加上偷聽分成,這也進一步降低了心理成本。由答主定價,提問者和其他聽眾共同承擔費用,分答的嘗試,也許就是為知識定價的初級形態。

再次是偷聽,偷聽意味著絕大部分的小透明可以參與其中,偷聽帶來的關註和實實在在的錢,對提問者和回答者來說,都是不小的激勵。偷聽的存在也意味著一定的公共性,聽過大眾用錢投票,讓問題能夠在個人化的咨詢和宏觀的內容之間有所均衡。

這幾個功能,讓分答顯得足夠輕,足夠酷,再加上在行、果殼、mooc等等一系列產品積累下的好感度,分答就用一種很「中產」的模樣刷遍了我們的朋友圈。

押寶

不久前,在行的微信公眾號正式改名為分答,而關註者量少得多的服務號分答,則與在行互換,更名為在行。這一交換,可見分答在果殼內部的重要性了。分答的進一步大火,真正露出了爆款的樣子,最典型的就是王思聰入駐。在王思聰入駐前,分答還發起了點贊過5000就喊王思聰入駐的活動。

王思聰理所當然的來了,除了大部分身為公眾人物中規中矩的回答,經典的門戶網站體體也應運而生:「王思聰開通分答,自爆曾讓女友流產」,自行腦補三根黑線。

當然不排除一大部分名人的確是出於對分答形式的興趣而加入,但以王思聰為典型的幾個大V加入,顯露出了運營痕跡。這本身並不是問題,而恰恰是分答的強大之處,與在行在初期借助大V啟動一樣,分答也顯示出了在上層人脈上的強大實力。在形成社區並能夠生產自己的「網紅」之前,分答仍然是資源向的。

只是,諸如王思聰這樣的大V在猛烈的運營力量之下,會擠占掉多少其他專業人士的生存空間呢?一個中心化的社區,顯然並不會是一個健康的知識分享社區。

會不會讓你想起來曾經的微博呢?

現在,王思聰只在分答回答了三個問題,而有獨特號召力的劉慈欣回答的五個問題都是在五天前,羅振宇最近回答的問題則是在七天前。分答這個平臺對超出自己量級的大V,似乎還不能產生持續的吸引力。 

當然,這也許說明,每一次的大V營銷都是一次暫時性的刺激。當大V的淡出,也許會讓大家的關註點不那麽集中在各色名人體驗之上。唯一讓人擔心的是,用名人體驗作為刺激方式,是否會影響到這個分答,這個本意是知識社區的氣質。

此外,在付費收聽這一制約下,分答目前更像一個幫助知識網紅變現、放大知識網紅的推廣平臺,而並不具被生產知識知識網紅的能力。

知識和社交

王思聰也許並不會一直用分答,這是件好事嗎?基於分答產品形態,和運營策略來看,目下的分答,與其說他是個知識分享社區,倒不如說是一個利用維度差進行社交的社交軟件。

首先是產品的形態,60秒的長度的長度能承載多少信息這有些讓人懷疑。當問題涉及某個專業領域之中,我們能聽到的回答通常就是普通的表面的科普回答,百度百科或者維基百科就能告訴你。而如果提問者想問的是更加模糊的個人問題,那一分鐘能夠給你的智慧和經驗對解決問題能有多大的幫助?

時間雖然意味著低門檻,但也意味著碎片化,當一個回答不能夠系統性地把內容與其他知識連成整體,另一個要素的吸引力比重就提高了很多,那就是聲音。不同於微博和知乎所提供的文字和圖片,單獨的聲音通常意味著更為私密的,甚至是獨占的社交體驗。在聲音里,我們似乎能聽到答者所處的環境,聽到答者習慣性的修飾音,這讓我們似乎與答者進行著某種私密聯系,即便我們只是花了一元錢,偷聽到了他與別人的對話。

微博曾經用圖片和文字的形式讓我們窺見了明星們生活中的樣子,分答則用更直白的聲音讓我們能夠與這些大V進行看起來像模像樣的社交。

聲音屬性、偷聽,如果再加上分答引入大V的運營策略,很明顯,分答所呈現的社交性比知識性強得多。而分答作為社交能夠如此成功,則是用聲音來承載了維度差。所謂維度差,背後是專業知識、認識水平以及公眾影響力上的巨大差別,說白了,就是讓你與平時夠不到的大V對話。

比較糟糕的是,容易激起我們大部分人好奇心的維度差往往是在公眾影響力層面。

當我們滿心歡喜以為分答提供了一個為知識買單的場景時,我們忽略了,大家更願意為什麽東西買單。其實,內心深處我們都知道,知識和學習意味著時間成本和心力成本的付出,它本身是嚴肅的,勞累的,是違背人性的。當一條網紅爆料的八卦信息和一條思考宇宙本質的語音擺在你面前,價格都是一塊錢,你更願意為誰付款?

知識變現這件事情本質上,大約就是在與貪圖娛樂的人性做鬥爭,對分答和姬十三來說,我猜,他們一開始就已經做出了選擇,不鬥爭,而是與這部分人性和解。

初心

只是當我們滿心驚喜地看到,無論是分答還是知乎live,都邁出了知識從定價到分享變現的重要一步,接下來,似乎就是知識界在錢和社會美譽度層面上的一步步上漲,知識共享這件了不起的事情正在找到一個可持續的具體的商業模式作為支撐。

然而驚喜過後發現,也許分答從一開始就沒打算繼續扮演那個苦行僧的角色,或者雖然並行已久,但分答並沒有登上那條追逐知識女神的大船。分答的形式本身,比知識分享的嘗試成功的多。對此,吳雲飛的解釋是,在互聯網的環境下,知識的定義也不僅僅只有象牙塔尖的東西,每個人都是多面多元的,他們所認為的知識不盡相同,讓正確的東西到達正確的人,那就是有價值的信息。 

的確,沒有人能夠定義知識,姬十三在接受采訪時也說,「只要是靠頭腦吃飯的,都是知識。」他們構建了一個更大的意義系統,以證明,初心未忘。好吧,無論是在行還是分答,一款商業產品,討論初心是價值綁架,質疑分答背叛了知識,那純屬耍流氓。

分答足夠創新和有趣,正在變得強大,背後是個能夠扛得住一天兩三次叠代的團隊,他們不僅用一個大嗓門喊出了為知識付費這一聲初啼,更重要的是,分答蘊藏著巨大的可能性,比如成為一款工具插件,讓語音問答的功能能夠進入各種平臺和應用之中。

當然,在早期一陣陣如龍卷風一般的運營之後,或許分答能夠承擔得起真正的多元,讓想聽到幹貨的人,能夠聽到幹貨,尤其是在看到鸚鵡史航、張小北、還有協和張羽這樣的人在分答風生水起後。

不過對此,我還是頗感擔憂,一個社區早期積澱下的娛樂氣質,能夠被稀釋到一個嚴肅的公共空間中去麽?能不能給具有豐富專業知識和個人見解的小V和中V以生存空間?更糟糕的是,這個社區的每一個參與者都在用自己的錢來投票。想到曾經科學松鼠會的立場,讓科學變得性感,接下來,必須要考慮的是如何用性感的科學和知識來變現。

姬十三正在變成一個了不起的商人,當然,說創業者更合理。我也無意指摘分答的選擇,因為他們已經在用最高的格調和足夠精確的方式來推動分答了。但分答更可能會證明,對絕大多數人來說,知識和學習是反天性的,我們生而有窺伺欲,相比於知識,我們更想聽八卦。哪些信息更容易讓我們產生付費意願?不是通常所認為的知識,而是猛料。

_username=B1-12F_副本

分答 姬十三 王思聰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能賺錢卻不受投資人待見,創始人如何苦熬12年做成一家性感的上市公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1026/159432.shtml

能賺錢卻不受投資人待見,創始人如何苦熬12年做成一家性感的上市公司?
韓少雲 韓少雲

能賺錢卻不受投資人待見,創始人如何苦熬12年做成一家性感的上市公司?

只要肯動腦筋想辦法,好東西總是能做成功的。

2014年4月3日,達內科技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上市的IT培訓O2O公司。這種模式正變得越來越性感。

國內領先的教育培訓公司,比如老牌的好未來和新東方,以及新上市的51talk,在探索在線教育如何實現規模化營收的過程中,參考了達內科技的模式。在可預見的未來,國內一批拿到融資的在線教育新貴公司,在尋求規模營收的過程中,也會借鑒達內科技的模式。

在創投圈名氣不是很大的達內科技,有很多模式創新,比如“先就業後付費”,並培育了另外一家國內頂尖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宜信;比如“子母教室”模式,解決了培訓行業最難的師資和跨區域擴張難題……

以下內容由創業家&i黑馬采寫於2014年,雖不是完整版本(欲讀完整版本,請加總編微信號15321620757,請註明身份哈),但至今讀來還是很有啟發。

達內公司的誕生,跟我自己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經歷有緊密關系:1989 年我考進吉林大學,學計算機專業,1993 年畢業以後一直從事這個領域的工作。工作前兩年在首鋼,做跟軟件有關的事情。1995 年,我在亞信剛成立第二年的時候加入,那時候公司才30 多個人。我從程序員開始做,做到部門經理、事業部的副總工、總監等,一直到2002 年初。

亞信是中國最早做互聯網軟件的公司之一,我在亞信所接觸的軟件技術跟互聯網技術是結合非常緊密的系統,別的小公司都沒機會學習,但是我們在亞信就有機會。這段工作經歷帶給我紮實的IT 軟件技術功底,是我後來做IT 培訓成功的很重要原因。

不受投資人待見的“土公司”

我在亞信的時候經常去招聘、面試,讓我頭疼的是招不到合適的人。我發現大學里出來的學生沒法馬上滿足企業的需求,就在想,如果有人去辦一個培訓機構,把這些人教一教,他們再去找工作的話,成功率會大很多。我看到了商機,社會有這樣的需求。

我把市場上的IT 培訓機構研究了一圈。當時新東方、北大青鳥在做培訓,有些學院派,包括中科院、清華大學,或者掛著清華大學名義的一些機構也在做。當時北大青鳥引進了印度APTECH,主要是面向高中生來做培訓,廣告上說要把廚師、電焊工都培訓成軟件工程師,把藍領培養成白領。

我想,辦一個面向大學生的中高端的IT培訓,是比較符合邏輯的。當時我考慮的定價,早期是每個學員收1萬元到1.38萬元,招1萬人就能做1 個億。真正做起來可能沒那麽容易,就先從幾十人、幾百人開始。我是2002年9月出來創業的,真正開始招生是從2003年春節以後,通常這個時間是培訓業的旺季,我們第一期班招了48個人,主要是北京生源。

早期的推廣方式主要是報紙廣告,我們選的報紙是《前程無憂》和《北京人才報》,每次用六分之一版,一周投4000到5000塊錢就好了。一個月投4萬塊錢的廣告,招了四五十個人。當時各個培訓機構基本上都是這麽做的,就看誰更有吸引力。

我們在2003 年9月份拿到了IDG的第一筆風險投資。當時投資人喜歡純互聯網的公司,像我們這種傳統的不招人待見、處處碰壁,實際上我們找了差不多上百家風投才獲得這樣一份收獲。總有識貨的人,他就喜歡你,或者你做的事情。我們找風險投資,就說明我們願意把股份出讓給別人,我們不是在做生意,我們是在做事業。

第一年,我們能夠做到500萬元銷售收入,在創業公司里面已經算比較成功的。當時IDG 問過我們,讓我們描述未來要做的事情。我們一個學員能收1萬,招1萬個人能做1個億,招5萬個人就能做5個億,基本上做到5個億就可以上市——說起來好像還是挺容易的。5萬個人,中國這麽大,每年畢業生都好幾百萬人。IDG覺得差不多,早期的投資者不可能非常挑剔。當然他們早期也有些質疑,比如等我們規模擴大以後,教師團隊怎麽去建設。

一線城市找合適的人相對容易,到了二、三線城市,怎麽再找到這樣一批人?他們擔心的是規模化效應,IDG 內部也有投委會,近一半人有點反對,另外一半多一點點的人同意,最後還是投了。

我們的投資人是現在的IDG合夥人李建光,當時他投了一點錢,50萬美元,就占了30% 的股份。我們不惜把這麽多股份賤買,你可以看出我們是在做生意還是做事業。那陣子人民幣還是很值錢的,50萬美元約合400萬元人民幣,放到現在也是千萬元的量級,那時IDG 才2個億的盤子。

先就業後付費

拿到錢之後就有機會擴張了,第二年我們就開始進軍上海,第三年就去了廣州,在2004到2005年,廣州擴張一個教學點需要100萬元人民幣,當時算便宜的。但那時候的電腦比較貴,房租便宜。公司營收第一年500萬元,第二年1000萬元, 第三年1500萬元,到第四年(2006 年)差不多有5000萬元到6000萬元的樣子。當時我們只有5 個教學點,差不多一個點能實現1000萬元的收入。

我們早期的利潤率還是蠻高的,毛利能到20%至25%。當時描繪的前景之一就是互聯網教學,或者叫遠程教學。2006年為什麽增長那麽快,就是我們采用了O2O的遠程教學模式。雖然O2O把教師的瓶頸解決了,但我們還是一個線下的生意,還要去建中心,online和offline結合嘛。做培訓的生意不能太快,要去租場地,建培訓教室,還要招管理人員、銷售人員,擴張太快的話教學質量會有問題,學生滿意度會降低。

達內是個創新的公司,我們有創新的基因。企業發展的過程中總會遇到瓶頸和挑戰,比如快速擴張過程中,早期講師的瓶頸,我們用遠程教育的方式解決掉了。客戶就是窮怎麽辦?很多人買不起課程,我們就可以采取賒銷的方式。我們當初的口號是:“零首付抵押金,先就業後付款。”用這種賒銷的方式,不管有錢沒錢的學生都能來。這個風險挺大,有應收賬款的問題,有壞賬的問題。我怎麽敢做這件事情?就是因為對我們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是有信心的,學生順利就業了,怎麽會不還錢?

只要肯動腦筋想辦法,好東西總是能做成功的。在2006年之前,你要學習得先交錢,到2006 年我們采取分期付款方式,在教學點跟著老師面授的先交13800元,遠程同步班學習的可以分期付款。實際上從效果來講是完全一樣的,剛開始學生肯定有心理上的顧慮,當時第一期班可能報了有50個學生,其中有兩個學生退了,不願意接受這種方式。我後來又推廣到外地的中心,比如南京、杭州,也是分期付款的方式。設計這套模式的時候,我思考過它的阻力在哪兒,主要是怎麽解決互動的問題,我想配個助教就好了。先有成功的樣板,用樣板說話。對學生來講,分期付款有優勢,等到證明教學效果沒問題,慢慢羊群效應就出來了。

2006 年達內正式開設杭州、南京兩個分中心,到2008年公司營收實現一個億了,凈利差不多有2000 萬左右。2008 年我們拿的B輪融資,B 輪估值也就5000多萬美金,不到1 個億。到2009年金融危機,又有豬流感,我們把腳步放慢了。2009年是公司成立以來唯一一年營收增速下降的,主要跟豬流感有關系。當時我們在大學里面招生的比例差不多占到40%,很多大學當時因為豬流感不讓人群聚集,學生不讓出校門,不能參加培訓了。

IT與體系是核心競爭力

達內對課程研發投入是很大的,要把最新的技術融合進來。遠程教學最大挑戰就是怎麽跟學生互動,我們希望把我們的課程研發到什麽程度呢?就是把所有的技術情況,包括學員想問的問題我都預先囊括了,要根據學生日常會遇到的問題把課件做好。

實際上我們的成功在於教學體系很科學,能夠讓差的人也能學會,好的人能夠如虎添翼。我們花重金研發了E-learning系統,叫作TTS(Tarena Teaching System, 達內教學系統),後來逐漸完善這套系統。比如課程設計、講師、教學體系、輔導員等,實際上到2010 年、2011年左右才成為一個比較完備的體系。TTS 現在還要升級,還有可以提高的地方。

我們把講師的瓶頸解決掉了,線下還有管理和銷售人員的瓶頸沒有解決掉。要開店必須有20個人到位,得有人管理。我們這種分校,比如說一個學校可能有七八個銷售。助教最好解決,難點主要是銷售人員、管理人員。團隊增長跟不上,找不到合適的人。我認為首先要確保現有體系的質量,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之下再去擴張。

由於我對IT行業看得比較清楚,我們的課程設計方面肯定就有優勢,課程設計我都是親自操刀的。師資團隊的建設方面我也要親自把關,我們的師資配備是比較強的。因為我懂技術,更註重把產品質量做好,通過口碑去做營銷。

優秀的講師,標準是兩個:第一是技術功底深,第二是表達能力好。表達能力是最重要的,是先決條件,技術很強但沒有表達能力也不行。我們在企業中找合適的人做老師,類似亞信這樣的公司,主要是北京為主。差不多一個課程方向有六七個人。現在達內有十幾個課程方向、70多個講師。學生是很挑剔的,我們覺得合適的老師,學生不一定能聽得懂他講課。

老師是專職授課的,他們的收入是基本工資加上講課費,再加上學生評分的獎金。我們是取最大值,比如說你沒課,也要發基本工資。比如一個老師基本工資1萬元,講課講了20天,20乘以800,就是1.6萬元講課費。

中國人有時候基本工資給的高他有安全感,高底薪加上講課費,我們就有優勢。

我們跟新東方的基因是完全一樣的,比較重視教學質量,創始人早期也是親自上課堂去教書的,就會理解教書的難處,理解學生,了解客戶的學習狀況,也對老師比較重視。我們的老師薪資在整個體系里面是最高的,真正做到了尊師重教、重視人才,公司的產品才有生命力。產品有了生命力,教學有了保證,自然教出來的學生就不同,成功率就高,口碑就好,就會良性循環了。

達內會成為O2O培訓的巨頭嗎?

我們量力而行,什麽時候該擴張、重點工作在哪里,我們看得比較清楚。創業重要的是對公司有沒有正確的評估和把控,或者CEO有沒有把時間花在正確的事上。比如說2006 年我們開的中心已經有了北上廣,新增的就是杭州和南京兩個中心,規模還是相對比較小的,還是在管控之下的,到2007年再去擴張三四個點。我們擴張的速度非常穩,不會說一下子開幾十家、幾百家。我們希望開一個成一個,追求質量,這是需要時間的。

2011年到2014年,這三年最重要的變化就是上市。我們一直還是挺規範的,2003年我們就引入投資了,沒有分過紅。我們也不需要做什麽準備,從2012年開始請“四大”過來審計,就順其自然上市了。

我們現在的產品線一共是11個,每個方向都有教學總監,11個方向的團隊又是一個統一管理的團隊。哪幾個產品線有好的經驗,可以複制到其他團隊去。

我們現在開始做非IT的培訓。現在全國34個城市都有我們的團隊和業務在那里。理論上講,我們一個產品方向在每個城市都可以開一個中心。比如說北京有11個產品,就有11個中心,理論上講上海也可以開11個,南京、武漢都可以開11個。11個產品線乘以34個城市,就是300多個中心,我們現在只開了97個,還有200多個點可以做。未來第一戰略就是把這200個點布完,還要考慮兩年以後、三年以後、五年以後,這些點布完了怎麽辦。現在二線城市做得差不多了,要開發出適合三線城市的產品,比如說會計。Java、IT 不一定適合三線城市,會計和平面網頁設計是適合三線城市的,還有營銷也適合。

我們現在還是叫online和offline結合的模式,未來要做純粹的在線教育,不依賴於offline。線上線下面向的人群是不一樣的,現在面向的是這種新新人類,他們找工作之前的崗前培訓。未來我們的學生就業了,在職的人群有知識更新的需求,又不能回到我們的教室里面學,就用純在線的方式教學。

在線教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這位性感保守派名嘴,是特朗普中意的白宮發言人

特朗普過渡團隊的一名高層官員周一向美國媒體透露,特朗普正在認真考慮提名美國著名保守派電臺女主持人勞拉·英格拉漢姆 (Laura Ingraham)擔任白宮發言人。

此前曾在福克斯新聞臺擔任主播的英格拉漢姆在美國有著廣泛的人氣,也是美國暢銷書作家和保守派政治評論員。

53歲的英格拉漢姆是典型的保守派共和黨人,一直以姣好的容貌和強勢的主持風格在共和黨內擁有大量粉絲和追隨者。

來自康涅狄格州的英格拉漢姆1985年在達特茅斯大學獲得藝術學士學位,攻讀本科期間曾擔任校內保守派雜誌《達特茅斯評論》的編輯,在畢業前成為這份報紙歷史上的首位女性總編輯。

在校內的英格拉漢姆以反對同性戀著稱,曾多次在校報上撰寫文章批評同性戀議題。

根據《國會山報》的報道,特朗普非常欣賞英格拉漢姆對他的忠誠,她在大選辯論期間曾多次幫助特朗普進行準備工作,作為特朗普競選團隊不折不扣的圈內人,她還曾向特朗普的競選提供政策意見。特朗普競選團隊的內部人士稱,英格拉漢姆長年活躍在美國媒體一線,不僅在語言表達上具有高超的專業水平和技巧,更因為熟識特朗普本人和他的執政理念,而被認為是白宮新發言人的最合適人選。

向權勢低頭的著名媒體人?

在當過一段時間的政治撰稿人和政治雜誌《遠景》的編輯後,英格拉漢姆在弗吉尼亞大學法學院攻讀了法學博士,從法學院畢業後,英格拉漢姆曾在美國最高法院擔任法律助理,後來到一家私人法律公司擔任律師。

“共和黨現在是特朗普的了!” 英格拉漢姆在特朗普成功當選後興奮地宣布。她的這番言論雖然奠定了在特朗普心中的“圈內人”地位,也引來外界對她作為媒體人卻表達了對權勢和權威的追捧的爭議。

被稱為保守派“傳聲筒”的英格拉漢姆撰寫過多本暢銷書攻擊民主黨政府,攻擊希拉里和總統奧巴馬的《希拉里陷阱》和《奧巴馬日記》都曾是美國國內暢銷書的上榜書名。

特朗普主要人事任命之謎

此前,特朗普首次公布兩項重要人事任命:一是向共和黨主流派示好,任命了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普里巴斯(Reince Priebus)擔任白宮幕僚長,二是任命了共和黨主流派“極其厭惡”的極右派布萊巴特新聞網的執行董事——此前特朗普競選團隊主席班農(Stephen Bannon)出任首席策略官和資深顧問。

美國媒體分析稱,特朗普的這兩項任命安排極具智慧,因為普里巴斯深諳同共和黨主流派的周旋之道,也與國會共和黨高層有著良好的關系,因此,在推進特朗普內閣的議程方面,特朗普同國會的關系和渠道足以通過普里巴斯來打通。

此外,特朗普的這兩項任命也被認為極具政治風險。因為特朗普所說的普里巴斯和班農將是“平等夥伴”將意味著白宮西翼將形成兩個權力中心,很有可能給白宮內部和外界造成“不知誰是白宮拍板定奪的人”的印象。


除了性感,瑪麗蓮·夢露其實還是個演員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920

英國時尚攝影家塞西爾·比頓在1956年拍攝的美國影星瑪麗蓮·夢露的肖像。(新華社/圖)

夢露的配角時期,角色幾乎都是打醬油。嶄露頭角後,夢露在銀幕的形象開始定格為:胸大無腦+單純+情婦+性感,這種角色定位甚至直接成了整個好萊塢以及所有觀眾對她的認知。

夢露參演的電影幾乎都是喜劇,她的電影與人生,真的是兩碼事。這個生前無數人夢寐以求的性感尤物,怎麽死後放在洛杉磯凍屍所里很久無人認領?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性感女星瑪麗蓮·夢露其實還是個演員。

近日,以瑪麗蓮·夢露為主角的藝術時尚攝影展在上海展出,時隔半個世紀,瑪麗蓮·夢露當時的攝影師帶著她的照片來到中國。說起瑪麗蓮·夢露,很多人聯想到的就是“性感女神”:嬌喘微微的少女嗓音,迷人的曲線身材,嫵媚的性感……這麽過年過去了,坊間大部分關於她的傳聞,也都因這性感而起,她與幾個男人的糾葛,她的幾段婚姻,她因情傷而困於藥物與酒精,她的離奇死亡。

上海夢露攝影展展出照。

但實際上,瑪麗蓮·夢露是一名演員。在她短暫的演藝生涯中,她始終以認真態度去演出,她對演員這份工作的投入遠比在屏幕上看到的要用心得多,她作為演員的魅力,也遠比圍繞她的花邊新聞豐富有趣得多。《瑪麗蓮•夢露秘聞》的作者米歇爾•摩根說:“她扮演的無腦金發女郎深入人心,大家都覺得她就是那樣的人,這與事實真相相差甚遠。人們總拿她當笑話,但她不斷試圖讓自己做得更好。”

今日我們談瑪麗蓮·夢露,我們不只是談花邊新聞里的性感娛樂人物瑪麗蓮·夢露,我們要談的是演員瑪麗蓮·夢露。嚴格來說,瑪麗蓮·夢露出演過共30余部電影,但其中18部都是醬油。她主演的電影只有12部,最後一部還是殘作,而那麽多醬油作品中,也只有兩部值得一看。以瑪麗蓮·夢露這14部重要作品為依據,我們可以粗略地將她的演藝生活分為四個階段。

(一)初出茅廬

這個階段是瑪麗蓮·夢露的配角時期,角色幾乎都是打醬油。但經由《夜闌人未靜》(1950)與《彗星美人》(1950),她開始嶄露頭角。

《夜闌人未靜》是著名導演約翰·休斯頓的黑色電影經典之作,堪稱犯罪盜竊片的鼻祖。約翰·休斯頓采用具有睿智洞察力的手法來探索一群珠寶大盜的悲劇命運,風格冷硬陽剛,內蘊深厚悠長。該片曾獲多項國際大獎及提名。

瑪麗蓮·夢露在片中飾演四大盜之一的律師的小情人,雖然這時的夢露演技略顯浮誇,出現的時間也不長,但她的單純性感令人難忘,並從此展開了亮麗的星途。對於瑪麗蓮•夢露的個人事業發展而言,《夜闌人未靜》具有決定性意義。

《彗星美人》講述了好萊塢舞臺生活的內幕,以及一個心懷陰謀的女人是如何登上名利之巔的故事,該片對女性內心相互嫉妒、鬥爭的描寫非常精彩,對好萊塢以及美國夢的虛妄也有尖銳的揭露。《彗星美人》同樣是影史上的經典作品,該片獲得第23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等6項獎項,並獲得14項奧斯卡提名,創下單部電影獲得奧斯卡獎最多提名的紀錄。

瑪麗蓮•夢露依舊是飾演一個配角,只出現在幾個場景,但這部經典作品還是幫助夢露進入觀眾的視線。片中她飾演的就是一名女明星,夢露演出了日後的世界級明星瑪麗蓮•夢露的本色:光彩照人,顧盼生姿,明艷不可方物……

《彗星美人》中的夢露。

但此時的夢露演技依舊生澀,尤其是在奧斯卡影後貝蒂·戴維斯的映襯下。據傳記作家記載,她的臺詞背得一塌糊塗。有一次,她因為一個場景而重拍了25次。

(二)重要的1953年

1952年瑪麗蓮·夢露主演了第一部電影《無需敲門》。夢露飾演了一名神經病患者,片中她開始展露出了演技,帶領觀眾走進一個精神病人的內心世界。不過此片反響一般。小演員瑪麗蓮·夢露成長為巨星的轉折點是1953年,這一年她擔綱重要角色的三部電影上映,分別是《飛瀑怒潮》、《紳士愛美人》和《願嫁金龜婿》。

在《飛瀑怒潮》,夢露真正被標註上了性感的標簽,並一舉成名。夢露在劇中飾演一名企圖謀害丈夫最後反倒被丈夫殺害的蕩婦,電影中夢露扭腰擺臀婀娜前行的走路姿勢被譽為“夢露步態”。影片在宣傳時,以尼亞加拉大瀑布和瑪麗蓮•夢露為焦點,結果表明,夢露的銀幕形象和大瀑布一樣具有視覺沖擊力。電影受到熱烈歡迎,場場爆滿,觀眾爭相一睹夢露的性感。影史上永恒的性感女神誕生了。

《飛瀑怒潮》中的夢露。

隨後的《紳士愛美人》,夢露飾演一名渴望釣到金龜婿的舞女,電影展現的價值觀是赤裸裸的拜金主義,夢露飾演的胸大無腦性感金發美女形象,也很討中產階級白人男性喜歡,影片頗受歡迎。夢露最著名的歌曲《鉆石是女孩最好的朋友》就出自這部影片,後被麥當娜模仿,而片中她所穿的那身粉紅色晚禮服也成為她標誌性的經典服裝之一。

在最後的《願嫁金龜婿》中,夢露飾演的角色雖然變成了模特,但人物設定依舊是艷麗而性感、從小就渴望嫁個百萬富翁的傻白甜。1953年夢露憑借三部影片讓人們集中記住了她的性感,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夢露在銀幕的形象似乎也開始定格為:胸大無腦+單純+情婦+性感,這種角色定位甚至直接成了整個好萊塢以及所有觀眾對她的認知。

(三)成為演技派演員

1955年的《七年之癢》是瑪麗蓮·夢露事業的分水嶺和里程碑。她最著名的鏡頭風卷裙邊就出自這部電影:站在紐約地鐵通風口的行人道上,穿行的列車帶來的陣陣風吹起了她乳白色的露背連衣裙,夢露一臉嬌羞,輕輕用手壓住。不過,你在這部電影中找不到這個鏡頭,因為電影中沒有特寫,但宣傳照讓夢露的這一刻性感、純真、甜美、迷人永恒定格。《七年之癢》是夢露與大師比利·懷德的首次合作,片中她雖然依舊扮演天真而又甜美的情婦,《七年之癢》的成功使得夢露試圖註重角色內心上探索。

《七年之癢》中夢露的經典姿勢。

《巴士站》(1956)被當時的影評人認為這是夢露具備演技的一部作品。片中,她飾演一名地位低下、卻懷有好萊塢夢的酒吧表演女郎。在表演時,夢露並不賣弄性感,而努力把一個帶點憨、也帶點無可奈何的角色的內心給予觀眾,叫人覺得她值得同情,而不是值得鄙視,你會覺得她有點可笑,但更多的是覺得她可憫。這種展示小人物內心情感世界的功力是在夢露之前的電影中沒有出現過的。在之後的《遊龍戲鳳》(1957)中,夢露也保持相對出色的表演水準。

1959年,夢露與大師比利·懷德再次合作的《熱情如火》,終於讓她達到了她演藝生涯的頂峰。好萊塢影評人將這部作品視為夢露畢生事業的巔峰之作,夢露憑借這部出色的電影獲得了她演藝生涯中的最高肯定:金球獎最佳喜劇女主角。與此同時,這部電影是夢露票房最好和評價最高的作品,《熱情如火》被譽為世界影壇的“喜劇聖經”,它是世界各種頂級電影排行榜上惟一能夠次次上榜的夢露電影。

雖然《熱情如火》中的夢露依舊美得像片中臺詞說的“裝了彈簧的果凍”,該片也帶來了巨大的聲譽,然而夢露在這個時期精神狀況和健康狀況都已不大樂觀,她與著名編劇阿瑟·米勒的婚姻生活並不幸福,因此嚴重依賴於酒精與藥物。在酒精和藥物的作用下,夢露常記不住臺詞。根據懷德的回憶,有一場戲是夢露打開抽屜找酒,然後說一句臺詞“Where is that bourbon?” 就這麽簡單一幕,四個簡單的單詞,差不多拍了八十遍。夢露給劇組每一個人都帶來很大的壓力。她愛來不來,有時說一句“我不想演”就離開片場。本片另一位主演傑克·雷蒙說,“她是那麽不開心。你都可以感覺得到。她的不快樂簡直能摸得到,而且很有傳染性……她把生活榨得太幹了。”

成為演員的夢露,已被生活榨幹了所有。

(四)荒涼落幕

1961年的《不合時宜的人》是瑪麗蓮·夢露最後一部完整的作品。劇本的作者是夢露的丈夫阿瑟•米勒,他創作這部電影的初衷是想送給夢露一份愛情禮物,讓她擺脫長久以來束縛她表演的性感花瓶形象。但此刻與丈夫處於關系危機期的夢露並不喜歡這個劇本,但她還是接演了。因為本片的合作對象都是夢露非常喜歡的人:男主角蓋博是自己的偶像,導演約翰•休斯頓與夢露合作過《夜闌人未靜》,他是夢露最崇敬的導演,因此,夢露對這部片子又抱有很大期望。但據各方面傳聞,此時的夢露已經深陷於酒精、毒品中不可自拔,她依舊常常遲到,記不住臺詞,情緒不定,精神恍惚,拍攝並不順利。夢露在這部電影中飾演的角色,其實就是丈夫阿瑟•米勒眼中的她:孤獨、脆弱、婚姻失敗、缺乏安全感、神經過敏、善良、發瘋般地喜愛動物,總而言之,“不合時宜的人”……這簡直就是夢露自己最真實的寫照,因此這部電影堪稱是夢露最本色的演出,如果你想認識真實的瑪麗蓮·夢露,或許就不該錯過這部電影。

《不合時宜的人》中的夢露脆弱敏感、疲憊不堪,老男神蓋博也已衰老,“它充滿了死亡的味道”。結果,這部電影不僅是夢露最後一部作品,也成了克拉克·蓋博和另一位主演蒙哥馬利·克利夫特的最後一部電影。克拉克·蓋博於1960年去世——此時影片還未公映,蒙哥馬利·克利夫特於1966年去世。

1962年的《瀕於崩潰》是夢露的最後一部電影,此時的夢露的確已瀕臨崩潰。1962年8月5日夢露在公寓去世,《瀕於崩潰》成為殘作,現存為37分鐘版本。在這部遺作中,夢露留給世界的仍舊是明亮、開朗和性感。

《瀕於崩潰》劇照,夢露留給世界的最後一抹性感。

這就是演員瑪麗蓮·夢露在電影中短暫的一生。稍微回顧才發現,她參演的電影幾乎都是喜劇,這不免讓人心生荒涼,電影與人生,真的是兩碼事。否則,這個生前無數人夢寐以求的性感尤物,怎麽死後放在洛杉磯凍屍所里很久無人認領?這個在喜劇中永遠開朗大笑、無憂無愁的女孩,怎麽短暫的一生會如此多舛?

就讓我們在她的作品中永遠記住她、懷念她吧。

附:瑪麗蓮·夢露重要電影作品一覽表

彗星美人:All About Eve (1950)

夜闌人未靜:The Asphalt Jungle (1950)

無需敲門:Don't Bother to Knock (1952)

飛瀑欲潮:Niagara(1953)

紳士愛美人:Gentlemen Prefer Blondes(1953)

願嫁金龜婿:How to Marry a Millionaire (1953)

大江東去:River of No Return (1954)

娛樂至上:There's No Business Like Show Business (1954)

七年之癢:The Seven Year Itch (1955)

巴士站:Bus Stop(1956)

遊龍戲鳳The Prince and the Showgirl (1957)

熱情似火:Some Iike It Hot (1959)

不合時宜的人:The Misfits (1961)

瀕於崩潰:Somethings Got to Give(1962)

 


江湖傳說.性感女神鍾楚紅


這輯封面照片是我年輕時拍的,幾條孔雀羽毛,中環擺花街買的,冇執相,冇Photoshop,週刊一出,十二小時全港賣清。照片中的女人叫Cherie,鍾楚紅,24歲拍三級片,周潤發、張國榮為她吃醋,她靚過張曼玉,47歲痛失愛人,57歲仍然驚豔。

80年代,流行著這樣一句話:「紅唔過鍾楚紅,發唔過周潤發。」言下之意,兩人的名氣、財氣無人能及。如今,發哥仍活躍螢幕,書寫傳奇;而紅姑已退隱江湖,只剩傳說。她被譽為性感女神、香港夢露,但卻桃花薄命、坎坷一生。


1960年,鍾楚紅生於香港一戶普通人家,父母經營小本女裝生意,養活一家6口,生活窘迫。作為長女,稍大一點,她便邊讀書邊打工補貼家用。19歲那年,抱著成名養家的決心,她參加了香港小姐。不料因不會穿高跟鞋出現失誤,錯失冠軍、獲得第四。

賽後,她TVB試鏡失敗,後又轉戰電影,但一直不溫不火未紅過。未成名前,她還拍過一部三級片《男與女》,主角是關海山及萬梓良。1981年,鍾楚紅有幸和周潤發合作,主演了許鞍華《胡越的故事》,因皮膚夠黑,飾演戲中清純靈動的越南少女一角,引起影壇注目,事業開始風生水起

1983年,和成龍主演《奇謀妙計五福星》,活潑天真的小妹形象讓人耳目一新;
1985年,和劉德華主演《獵鷹計畫》,美豔動人的阿紅一角驚豔四方;
1986年,徐克《刀馬旦》中,葉倩文的可愛、林青霞的英氣、鍾楚紅的嫵媚,讓人過目難忘


一頭花拉科西Farrah Fawcett 大曲髮,濃眉大眼,淺笑梨渦,水潤紅唇。美而不妖、豔而不俗,回眸一笑,風情萬種。性感女神的形象迅速火遍亞洲。 

1988年,在《流金歲月》嫵媚世故又義氣柔情的鎖鎖,讓她廣為人知。1991年,《縱橫四海》中與哥哥和周潤發再度合作。劇中飾演嬌憨明媚的紅豆一角,紅遍東南亞,1991年《縱橫四海》聲名遠揚,其中一場跳舞戲是港產片經典。《縱橫四海》之後,息影。

從影11年,拍片60部,其中有5部影片角逐金馬獎最佳女主角,3度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提名,2次獲得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風光無限、無人能及。


雖被譽為性感女神,但鍾楚紅對於愛情還是比較執著與保守,曾避免與成龍再傳緋聞,她拒絕了《五福星》續集。

由於鍾楚紅和周潤發《秋天的童話》螢幕情侶的形象深入人心,郎才女貌,經常被傳戲中生情。但她也公開坦言發哥只是她的多年好友,並感謝他的照顧。她更是哥哥說的最默契的好朋友。而能獲得紅姑芳心的其實另有其人。他不是當紅男星,也不是豪門權貴,而是一個白手起家的窮小子。


1980年,她在拍Puma廣告時結識了廣告才子Mike Chu朱家鼎,嬌憨性感的她對他心有傾慕,文質彬彬的他為她心醉神迷。1991年,事業巔峰的她急流勇退,與相識相戀11年的他註冊結婚。那一年,她31歲。

紅姑是香港的山口百惠,揮一揮衣袖,不帶走功名,只留下世人的感慨和祝福。婚後的兩人、琴瑟和鳴、恩愛無限。她為他學會烹飪、插畫、攝影、建築;他陪她做飯、散步、旅行。然而,天意弄人。2007年,朱家鼎因結腸癌英年早逝。那一年,她47歲,無兒無女。


在丈夫的追思會上,她寫道:「你給了我人生最精彩的20年,最寶貴的是我曾經擁有你,直到永遠。」丈夫創作了「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這句香港廣告史上最經典的廣告名句,正是這句心語靈犀的愛語,讓人潸然淚下。

這段刻骨銘心的愛情,給了她無限溫暖,也給了她無限力量。丈夫去世後,她沒有一味悲傷,因為「我答應了他,會好好地活下去,要他放心。」

如今,10年已經過去,她依然孤身一人。關於再婚,她說「曾經擁有這段婚姻,已經很完美,有誰比他更好呢?我本身也不容易中意一個人。」



真愛,一次就夠了。沒有丈夫、沒有兒女,她也沒有重回演藝圈。攝影采風、養花弄草、周遊旅行,她的日子很忙碌、也很愜意。用鏡頭發現美、記錄愛、出版攝影集,以圖會友。

57歲,也是愛旅遊,愛自拍的少女花自栽,自由自在的一人世界,曾經紅極一時的「霞玉芳紅」(林青霞、張曼玉、梅豔芳、鍾楚紅),有的優雅復出、有的叛逆跨界、有的香消玉殞。只有她,與世無爭,窗裡窗外,雲去雲來,心存美好、勿念悲傷,行且珍惜,漸行如意。

好久冇見了,Cherie姐。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