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美股太貴 投資歐洲正當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91

927493-131015-robert-shiller

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羅伯特·席勒本周稱,美國股市估值過高, 他正考慮清空美國股票,增加在歐洲的投資。席勒曾預言美國科技泡沫和房地產泡沫的破裂。2013年憑借“資產價格的實證分析”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席勒稱,他提出的周期調整市盈率(cyclical adjusted P/E ratio)公式顯示,美國股市目前的整體估值已經和歷史頂峰2007年相當。歐洲股市估值只有美國的一半。

“我打算賣掉所有的美國股票,歐洲現在要便宜的多。” 席勒在接受CNBC采訪的時候表示。席勒稱,美國利率過低導致股市估值過高。

席勒稱,巴克萊的研究數據顯示,世界股市估值最低的國家是希臘。 周期調整市盈率僅為3.7%。而美國則達到27.6。希臘、俄羅斯、葡萄牙、匈牙利是全球股市估值最低的四個國家。

不過,席勒表示對投資希臘和俄羅斯並無太多信心。但他稱西班牙和意大利估值也很低,他已買入兩國的股指期貨。

歐洲股市今年以來表現強勁。由歐盟十二個國50只藍籌組成的STOXX Europe 50指數今年以來已上漲11.2%。西班牙股指IBEX 上漲5%,意大利FTSE指數則上漲12%。相比之下,美國標普500指數上漲不到2%。

stoxx

上圖為STOXX50指數截至2015年2月20日一年的走勢

2014年11月,席勒在接受CNBC采訪時稱,美國股市估值過高,不過他仍持有美股。在最新一次接受CNBC采訪時,席勒表示,他的資產組合中,有50%的錢在股票里。“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現在主要的資產價格都過高。”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919

大師把脈》成長放緩 給全球經濟三大示警 諾貝爾獎得主席勒:明年全球經濟表現疲弱

2015-12-07  TWM

諾貝爾獎得主席勒:明年全球經濟表現疲弱席勒預測明年全球經濟依舊疲弱,但中國經濟「應該是軟著陸」;美股仍在歷史高點附近,小心受到聯準會升息衝擊。 最後,他給台灣投資人的建議是:分散風險,別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金融海嘯後七年,全球滿布被各國央行用寬鬆貨幣吹起的資產泡沫,誰都知道,美國一旦升息,這些過度膨脹的泡沫可能有不少破滅,但過程究竟將如何演變?會不會衍生另一場新危機?想解答這些疑問,你該聽席勒(Robert Shiller)的意見。

耶魯大學經濟系教授席勒,曾在二○○○年撰寫《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該書曾準確預測後來的網通泡沫;他與哈佛大學經濟系教授凱斯建立的凱斯|席勒(Case-Shiller)指數,不僅是準確的房 價指標,也意外揭穿美國巨大的房市泡沫。席勒首創的週期調整本益比(cyclically adjusted price/earnings ratio,CAPE),則是觀察美股的重要指標,更讓他拿下二○一三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今年七月,《今周刊》曾刊登高盛採訪席勒的精采內容,當時席勒便已警告,雖然他個人仍將持有美國股票和債券相關商品,但這兩大市場,都出現過熱跡象。結果僅僅一個月後,全球就因為人民幣無預警貶值,引發一波股災,可見席勒觀察的精準程度。

這次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席勒坦言,全球經濟處於接近零利率環境已達七年之久,這是前所未見的現象。如果要比較,只能觀察一九三○年代的經濟大恐慌時期,但當時利率又比目前水準高,在缺乏對照經驗下,預測經濟發展,似乎較先前更難。

示警一:弱經濟蔓延

新興市場 很難再有大增長惟一可以確定的是,「明年全球經濟,大概還是表現疲弱(on the weak side)吧!」席勒認為:「(全球經濟)它持續增長,速度還可以,但已不會如過去那樣快速,這是唯一可能發生的情境。

」正因如此,席勒提醒,明年出爐的各種經濟數據,多半會令人感到失望。光是這一點,以及對股市漲多的獲利了結賣壓,就足以構成一場大震盪的來源。

席勒指出,從烏克蘭衝突到難民危機,歐洲地緣政治對歐洲經濟持續造成壓力;就連官方號稱做好準備、隨時升息的美國,其實在今年夏季也出現輕微通縮,難怪 「有人懷疑,世界經濟到底能不能持續擴張?」席勒說,「長期而言,以中國和印度為首的新興市場,可能已到達成長速度的頂端,很難再有更高的成長了。」相對 看得清楚的,是中國。席勒分析,中國經濟當前表現頗為脆弱(volatile),但是論影響層面與關聯性,中國經濟還不到一旦降溫、就會嚴重破壞其他經濟 體成長的程度;況且在金融海嘯前後的○八年、○九年,中國GDP仍維持成長(編按:分別高達九.六%、九.二%),由此可見,儘管今年A股股災轟動全球, 但席勒認為,實體經濟不至於受到資本市場衝擊,「明年(中國)應是軟著陸!」

示警二:中國轉型陣痛

金融改革困難 A股恐續跌席勒進一步分析,中國經歷改革開放三十年的驚人成長,目前已明顯面臨瓶頸,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成功轉型;此外,從先前的影子銀行及股市暴漲暴跌等 金融危機都可察覺,中國金融體系牽一髮動全身,結構性問題相當龐雜,席勒就坦言:「我認為大家對中國的金融體系都太樂觀了。」考量到金融改革的困難程度, 席勒認為,未來一年中國股市可能繼續下修。

示警三:股市泡沫破滅

聯準會一升息 美股將受波及此外,美國的經濟復甦也相對明確。

席勒分析,到明年底之前,美國聯準會都將維持緩慢的升息腳步,因此利率仍將維持在相對偏低區間。他估計,大概要經過五到十年,美國利率才可能回到正常狀態。

在此同時,席勒再次示警,美國股市還位在歷史高點附近,高度不理性(high irrational)的投資熱潮推波助瀾,無疑是美股價位過高的主要推手。雖然因為利率仍舊偏低,還不能確定美股泡沫是否在未來破滅,但可想而知的是, 美國聯準會升息之後,美股將連帶受到衝擊。

總結來說,明年市場看待經濟數據,很可能發酵為一種「不滿,亦不太能接受」的不安情緒。走過GDP成長率力拚「保一」的二○一五年,席勒給台灣投資人的建 議是:盡可能地分散風險。他建議:「如果可以的話,將投資組合分散到海外市場,因為市場總是會帶給我們『驚喜』,避免驚喜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將雞蛋放在 同一個籃子裡。」撰文 / 吳沛璇、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48

席勒:衰退隱憂仍在,小心通膨反撲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看下半年全球經濟

2016-06-27  TWM

數度精準預測資產價格泡沫危機的席勒認為,近來話題火紅的直升機撒錢,雖能救通縮危機,但使出史無前例的政策,代價可能不小。

「謹慎」,這是二○一三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席勒(Robert J. Shiller)對下半年全球經濟的看法。

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我們特別提醒他,當專訪內容刊登時,英國脫歐公投已經結束,投票結果可能引發動盪,也可能讓全球經濟與金融環境的不確定因素暫告底定,即便如此,答案還是略帶中性的「謹慎」兩個字嗎?

席勒的回答頗令人意外,他說:「英國脫歐對全球來說其實是一件小事,畢竟有的國家也從來沒有加入過歐盟,例如挪威、瑞士等,加上英國並沒有使用歐元,所以我不認為這將對全球經濟造成衝擊。」

經濟復甦?他不敢樂觀

信任感降低,衍生保守心態換句話說,在這位數度精準預言資產價格泡沫危機的大師眼中,無論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如何,都不會改變他對未來六個月全球局勢的態度:「不是樂觀、也不是悲觀,就是要謹慎!」席勒的看法,來自於對資產價格位置的判斷、對經濟局勢的掌握,以及,他至今仍然無解的某項變數。

先從資產價格看起,約莫是在一年前的二○一五年上半年末,席勒在一次與高盛證券分析師的對談中明白表示,美國的各種資產價格均已嚴重偏高,隨後,美國與全球市場出現巨幅震盪,但資產價格與實體經濟的收斂程度,顯然還沒有令席勒感到安心。

「我當時認為美國股市、房地產過度高估,而現在房地產高估的程度又比之前更顯著,雖然還沒到二○○六年金融海嘯前的誇張程度,但這些資產價格的確都仍繼續攀升。」他進一步提出自己的觀察:「你可以很明顯地看到,許多國家股、債市都在飆漲,債市處在極高的價位;房地產方面,雖然不是所有國家的房地產價位都過高,但的確很多國家出現這樣的現象。」資產價格與實體經濟的收斂,可以分為兩種方向,若非資產價格向下貼近羸弱的經濟表現,要不就是經濟成長快速向上,挺住偏高的資產價格。但基於金融海嘯以來的觀察,席勒對於第二條路——經濟快速向上的期待,不敢樂觀。

近日,他與○一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喬治•艾克羅夫(George A. Akerlof)共同撰寫的新書《釣愚》即將出版,「這本書是講述自由市場的不完美之處……;○八年金融危機後,人們對自由市場信任感降低,除非有更好的監管機制,否則市場運作將失靈。」一邊解釋新書內容,其實,席勒也在解釋著他對經濟復甦力道不敢樂觀的原因。當今全球陷通縮困境,經濟活動驟減,在他眼中,就是來自於「信任感降低」之後所衍生的保守心態。

撇開較為高深的理論不談,從實際情況觀察,席勒表示:「在中國、巴西、俄羅斯等國,衰退的跡象越來越明顯;至於美國,就業數字仍不夠漂亮,雖然失業率還很低,但市場提供的工作機會卻不夠多,投資力道也不夠強勁。美國的經濟的確有一些疲軟,這也是為什麼聯準會這次(指六月中旬)沒有升息。」整體而言,居高的資產價格加上動能不足的經濟活力,鋪張出當前全球經濟與金融環境,一種緊繃的平衡。在這樣的高度表面張力下,一旦資產價格回跌,或是經濟數據不如預期,市場就很容易過度反應,並且造成劇烈震盪。

通縮有救?他憂心副作用

直升機撒錢,沒人知道後果今年四月,席勒在《紐約時報》發表的文章,標題是令人心驚膽戰的「小心下一次全球衰退」,內容提及,經濟數據變差不見得會引發大衰退,真正引爆衰退的其實是「人類的想像力」;「如果油價突然攀升,或者股市大跌,又或者發生了其他無法確知的事件,將促使社會現有的傳言變成真正致命的經濟動亂。」席勒苦笑著說:「歷史告訴我們,人類的想像力能將各自無關的事件,串成動搖世界的故事。」二○一六年的下半年,整體環境營造了一個讓市場容易「悲觀想像」的氛圍,因此,如何「扭轉情緒」,成了各國政府的當務之急。在這部分,席勒看到了這樣一個「存在隱憂的轉機」:直升機撒錢。

六月中旬,聯準會主席葉倫首度表態,若美國經濟表現不如預期,「聯準會不排除採用『直升機撒錢』刺激經濟。」「直升機撒錢」一詞,畫面感十足,也誠如字面所指,這是央行要讓「眾人享受從天而降的免費午餐」。直升機撒錢與量化寬鬆最大不同在於,量化寬鬆是政府舉債借錢,讓市場貨幣暫時增多,將來經濟好轉,社會還是要還這筆債;但直升機撒錢是央行直接「送錢」給政府,這多出來的白花花鈔票是「不用還的」。

「這麼做,我相信的確能扭轉通縮困局。」席勒表示:「如果真的施行,肯定會對市場造成戲劇化影響,且是直接的心理衝擊;當直升機撒錢把鈔票往市場猛灌,眾人意識到市場貨幣將『永久性』增加,必然將使通膨率顯著上升。」話鋒一轉,他也提出這個作法的風險,「就我所知,過去從沒有人真的用過這套作法,一旦這個政策施行了,沒人知道該如何控制大眾對通膨的期待,因為我們從未試過。」席勒提醒,人類社會對於控制通膨這回事,向來不太拿手,加上直升機撒錢又史無前例,藥效與副作用都難以預估,「要控制眾人的預期是很難的,這是我們在六○至八○年代學到的教訓,尤其是七○年代通膨完全失控。」

錢往哪放?他仍強調分散

多元配置,不要單壓同一邊簡單的說,全球經濟大環境正處在步步為營的緊繃狀態,必須謹慎;另方面,為刺激經濟動能,主要國家開始思考終極猛藥,「會有效,但無疑是險招!」這是席勒認為下半年必須謹慎的另個理由,一種引發惡性通膨反撲的可能。

「對投資人來說,最重要還是分散風險。」若要把「謹慎」兩個字對應到投資行為,席勒再三強調多元配置的重要性,「不要把所有資產單純放在股市、債市,或是原物料、房地產等,要將他們分散在所有資產類別和世界各地,不要鎖定在單一國家。」談到自己的資產配置,這位大師則是無奈地笑說:「雖然我對股市的擔憂比以前更多,但我還是認為人們應該持有一定分量的股市資產,因為其他選項,看起來也沒有比較好。多元投資,這樣就算不能完全保護資產價值,但至少能讓投資走得更長遠。」

撰文 / 蔡曜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022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亮眼的財報季也無法阻止下一次回調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obert Shiller接受采訪時表示,即便在接下來的財報披露季中,企業的業績表現強勁可能也不足以讓美股擺脫困境。

“盡管美股自二月份以來已進行了兩次回調修正,但其市場估值依然被高估。” Shiller說道,“在第四季度,標準普爾500指數的真實收益仍比2015年的低,如果人們對通貨膨脹進行了正確的估計,那麽就不會出現現在這樣令人驚嘆的市場走勢。”

他還警告說:“很顯然,一個穩定的收入季節對市場來說是個好消息,但這不是我們應該依賴的東西。”

到目前為止,美股第一季度財報披露正在穩步前行。上周五,摩根大通、花旗集團和富國銀行公布了各自的財報,盈利數據頗佳。 然而市場並沒有將其視為走高的理由,道指收跌逾百點,標準普爾500指數和納斯達克也小幅收跌。

無論企業營收是否令人失望,中東局勢是否趨於緊張,或者貿易戰風險是否增大,Shiller認為導致股市下跌的真正原因或許並非隱藏於此。

“什麽會讓市場走勢更低?什麽引發了市場的回調?人們習慣於問這類的問題,” Shiller說道,“通常情況下,除了回調本身,市場確實沒有任何真正的大新聞。”

就現在而言,他認為美國總統特朗普總統在商業上展示的友好姿態,對股票市場會有積極影響。但他也說了:“我們從未有過一位能夠激勵人們的總統。市場仍然存在風險,美股現在仍是世界上最昂貴的市場。”他認為在特朗普的領導下,美股市場的波動性會持續走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448

《金融與好的社會》:席勒最好的金融入門書

1 : GS(14)@2013-10-21 23:41:45

http://finance.sina.com.cn/zl/ma ... /163416998902.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941

席勒:倘特朗普故事逆轉 勢觸發衰退

1 : GS(14)@2017-10-22 16:23:24

【本報訊】曾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席勒(Robert Shiller)指,美股估值高不意味跌市來臨。美股現估值為史上第三高,不過在耶魯大學任職經濟系教授的席勒稱,美股有總統特朗普支持商界的措施作為故事,但提醒一旦情況逆轉便會觸發衰退。根據席勒的經周期調整市盈率(CAPE),美股現估值為31倍,屬史上第三高。他日前接受雜誌《巴隆氏》(Barron's)訪問時,承認美股現估值過高,但指現時社會環境不同,有特朗普支持商界的措施作故事,特朗普激發出投資者的動物本能(animal spirits,指引致人類經濟行為的非理性因素),但情況或會逆轉,令人們開始削減開支,繼而觸發另一次經濟衰退。



耶倫:循序漸進加息


席勒表示,熊市何時出現要視乎其他人甚麼時候改變看法,不排除可以很快發生。他解釋,參考過往熊市,美股見頂前一個月波動性平均較低,並隨着進入熊市而上升。另企業盈利過去一年雖然強勁,但他提醒這不是對美股有信心的原因,回顧1929年美股見頂前,盈利增長亦接近兩成。席勒又表示,自己仍持有美股,亦有投資歐股及新興市場股票,以及美國以外的房地產基金與房託股(REITs)。另外,聯儲局主席耶倫昨稱,隨着美國就業市場持續轉強,通脹明年會上升,經濟續強下儲局會循序漸進加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16/201844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969

諾獎得主席勒:總有好嘢會走出來

1 : GS(14)@2018-03-06 03:46:45

講政治會撕裂社會,加密貨幣同樣壁壘分明,看好者視之為顛覆世界的創新技術,看淡者則貶斥為必須取締的世紀龐氏騙局。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Robert Shiller)雖屬看淡陣營,但仍看到曙光。他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bitcoin這類加密貨幣,至少從現在看來,並不算十分成功,但它確實刺激了不少新想法,或許會有一些好事因而走出來(something good may well come from it)。席勒1月在瑞士出席達沃斯全球經濟論壇時,曾形容bitcoin是一場實驗,「這是一項有趣的實驗,但將不會成為我們生活中的日常。」席勒認為,bitcoin等加密貨幣,是一次改變貨幣的嘗試,當中確實包含一些非常聰明的想法。他日前回應本報查詢時形容,加密貨幣引發對貨幣價值儲存、傳訊及健全性(integrity)的討論,甚至間接激起對央行數碼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的興趣。席勒表示,雖然看不清加密貨幣未來的投資價值,但認為大家已過份追捧,「我們應將關注擴大至區塊鏈的技術,後者的用途遠不止加密貨幣」。目前要沽空加密貨幣並不容易,令懷疑者不易透過行動反映其意見,席勒表示,金融理論告訴我們若有投資工具不能被沽空,他便會被擁躉所主導。他希望近日有交易所推出相關期貨合約,可令加密貨幣變得穩定。暢銷書《黑天鵝》的作者Nassim Nicholas Taleb,則是加密貨幣的大好友,他早前撰文指bitcoin是非常好的主意,因它滿足了一個複雜系統的要求,即無擁有者、無權威去決定其命運,由群眾擁有,並且已運作數年,足證它已自成一體。他認為,雖然金、銀等貴金屬也是沒有政府操控的貨幣,但要買賣黃金,你仍要到香港等地方做交收,銀行牢牢控制黃金託管業務,而政府則監管銀行,相較而言,bitcoin並不需要一個特定的託管商。
Nassim指,bitcoin或會遭挫折及失敗,但很易再捲土重來,現時雖然不方便交易,作為貨幣又太波動,但它的存在已提醒政府:貨幣已不再是你們的專利。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05/203228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3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