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印婦眼痕不適竟拑出7厘米寄生蟲

1 : GS(14)@2017-06-18 21:45:01

54年前的今天,當時的蘇聯東方六號飛船成功發射起飛。這次不只是再次探索太空,亦為女性進入太空踏出第一步。當年26歲的捷列什科娃,是全球第一位女太空人。她憑著3年跳傘經驗突圍入選,事前她接受大量特殊訓練,包括逗留在無聲的環境10天、身穿飛行衣抵受70℃的高溫、在失重環境下生活等。捷列什科娃最終在1963年6月15日,獨自飛上太空。她的其中一項任務,就是記錄女性身體對航天飛行的反應。當地電視台實時直播飛船內的狀況,還與捷列什科娃對話。整個太空旅程歷時大約70小時50分鐘,共圍繞地球飛行48個圈,即近200萬公里。飛船最後在前蘇聯的巴爾瑙爾以西成功降落。
Tag從前今日,女太空人,捷列什科娃
int21印度一名婦人因眼睛持續痕癢求診,醫生竟然在她眼中鉗出一條活生生的寄生蟲。56歲的拉利塔(Lalitha)早前到喀拉拉邦一間公立醫院求醫,醫生為她檢查眼晴後,駭然發現她眼中有一條7厘米長的寄生蟲,其後幫她麻醉,並用醫療工具為她鉗出寄生蟲,過程花了10分鐘。手術後,拉利塔再沒有感到眼痕。當局把手術過程的片段公開後,隨即成為網民熱話。當局其後確認寄生蟲為惡絲蟲(Dirofilaria),牠主要經蚊、跳蚤及蜱蟲等傳播,全球有少於900個病例,大部份在東歐、南歐國家,以及斯里蘭卡等地出現。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6/200581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886

What we are reading:食腦的寄生蟲

1 : GS(14)@2017-08-06 18:40:19

獅子、老虎、大白鯊可能是很多人心目中極具危險的動物,但其實寄生物(parasite)才是人類最不願意見到的「敵人」:中世紀歐洲有三分之一人死於鼠疫、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將天花、麻疹、流感病毒帶到美洲,殺死95%原住民,這些疫症在歷史上不斷重覆着……等一下,我們不是要說寄生物嗎?為何會在說這些傳染病呢?要解釋首先我們要弄清楚「寄生」是甚麼意思。寄生是指一種生物生於另一種生物(即宿主)的體內或體表,並從中攝取養份以維持生命,並繼續傳播後代的現象,所以病毒、細菌、真菌絕對屬於寄生範圍。這些寄生物有不同方法「借取」宿主養份,最常見的是寄住在宿主體內或體表,吸取養份,又有一些如住在蜘蛛身上的寄生物會竊取蜘蛛網上的獵物;又有一些會強逼宿主做一些違反原本習慣的活動,殺死牠們好讓自己可以繼續傳播。偏側蛇蟲草菌(Ophiocordyceps unilateralis)就是例子。這些真菌會感染螞蟻將之變成喪屍蟻,並指令螞蟻身體離開蟻穴,在附近找一片安全的樹葉,緊緊咬住,然後被真菌殺死。自生命出現幾十億年來,寄生物與宿主之間的攻防戰一直未停過。較大型生物包括人類發展出更完善免疫系統之時,寄生物亦不斷進步,以更層出不窮的方法進入宿主。例如鐵線蟲的生命周期大部份時間都在水中度過,會在遇上蚊幼蟲成長後才會被帶到陸地被蟋蟀吃掉。問題是:科學界從來未見過蟋蟀受鐵線蟲驅使掉落水,就算鐵線蟲有如此能力,牠們又如何避免其他生物吃掉宿主呢?法國學者Frederic Thomas在實驗中發現受感染蟋蟀被青蛙吃掉時,鐵線蟲會盡九牛二虎之力,在青蛙食道逆流而上,在有機會時從鼻腔或口中逃走。而另一研究團隊更發現,鐵線蟲會聰明地製造一些與蟋蟀極為類似的神經化學物質,使後者於晚上更受光線吸引。在叢林之中,最光的地方自然就是受月光照射的水面,蟋蟀一躍便要來生再見。以上故事只佔着名科普記者Kathleen McAuliffe寫的This is Your Brain on Parasites一部份。本書還訴說一些更大膽的寄生物假說:有學者發現傾向集體主義的社會普遍都是傳染病最多、較近赤道的地區。學者提出,雖然這些地區的人會吃辣椒、咖喱等天然殺菌殺蟲香料,但寄生物仍與這些地區的人變得更服從集體指示有關。當然我們可能永遠無法印證這個說法是否正確,而學者也認為實在有太多可能性去影響人類思維。不過,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是科學的基本元素之一,寄生物研究學領域仍尚在發展初期,我相信未來一定還有更多發現,以了解到底寄生物會如何影響我們的腦袋。或者我在寫這篇書評根本就是寄生物驅使呢。小肥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806/201129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8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