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讓成人的神經像嬰兒一樣發育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5628

特別版本的俄羅斯方塊遊戲,可以用來治療弱視——利用大腦可塑性,通過令雙眼協同視物,來提高弱視患者的視覺。該患者兩只眼睛的視覺敏感度不同。(環球科學供圖/圖)

童年是人一生中學習能力最強的階段,在這一階段,大腦的可塑性極強,深入理解嬰幼兒大腦發育的關鍵期,或可為治療成年神經疾病提供新思路。

你的音樂播放器里有些什麽歌?如果你已年過三十,那麽你播放器里的歌曲很可能還是年少時聽過的那些。童年和青少年時期是人一生中最難以忘懷的階段。最早年的記憶與經歷對性格的形成至關重要——並且還將深遠地影響接下來發生的一切。早在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說過:“我們從小養成的習慣,造成的不是細微的差別,而是迥然不同的差異。”

腦科學方面的最新發現為這句諺語註入了新的內容,我們可以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理解這句諺語。過去15年間,科學家對嬰幼兒大腦回路的形成,有了更清楚的認識,並由此開始探索,如何利用這些認識,來“修補”大腦回路,以治療那些最嚴重的神經和精神疾病。

在大腦發育過程中,存在一些特殊的階段——有些持續數月,有些持續數年——在這些階段,大腦會迅速構建出大量的正確連接,這就是眾所周知的關鍵期(critical period)。關鍵期大多數發生在嬰兒時期,但也有些一直到十幾歲才到來。神經科學家已經確認了對視覺、聽覺、語言發育及對各種社會功能的形成至關重要的關鍵期。在關鍵期,孩子的大腦就像與外部世界來了一場親密的雙人舞,大腦中的分子根據來自外部世界的光子和聲波提供的線索,在腦細胞間構建並修整出新的神經連接,這些新的連接會不斷強化,並一直保持,直到成年和老年。

如果關鍵期發生得太早或太晚,或是在該開始時沒開始,該結束時沒結束,後果都將非常可怕。兒童可能會部分失明,或者容易患上像自閉癥這樣的疾病。比方說,如果嬰兒一只眼睛患有先天性白內障,看不到周圍的事物,那麽她這只眼睛將可能永久失去視力,因為在視覺發育的關鍵期結束後,腦細胞將無法正確地搭建連接。視覺關鍵期從嬰兒期開始,到8歲時結束,錯過這個階段,這個孩子眼睛發育出正常視覺的機會將極其渺茫。

早在五十多年前,科學家就發現了這些對大腦發育至關重要的形成階段(Torsten N. Wiesel和已故的David H. Hubel因在這方面做出的貢獻獲得了198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之後的許多年中,傳統觀念都認為,關鍵期轉瞬即逝,並且一旦結束就不再複返。不過,近來科學家利用精確到分子水平的先進技術對關鍵期所進行的一些研究,已經顛覆了很多主流觀點。一些動物試驗,甚至是對人體的研究,已經表明,關鍵期或許能夠被重新開啟,並用於修複受到損傷的成年大腦。

這些啟示指向了一個驚人的可能性:也許有一天,我們能調整大腦中的化學開關,恢複關鍵期,讓大腦重新搭建自己的神經連接,以治療從弱視(amblyopia)到精神病方面的神經和精神疾患。了解嬰兒大腦中發生了什麽,可能比研發新的藥物更具有啟發性。這方面的研究還能讓教育工作者、心理學家以及政策制定者更加了解兒童大腦發育過程中的基本規律,幫助他們理解父母的某些疏忽可能造成的後果,並根據孩子大腦發育所處的階段來調整學校教育。

觸發關鍵期的分子開關

其實,大腦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而不僅僅是在嬰兒時期。神經科學家將大腦的這種特性稱為可塑性。當你學習如何變戲法,或者使用一個新的手機應用時,微妙的改變就在突觸部位(神經元傳遞神經信號的位置)上發生了。掌握一項新技能會引起神經元中神經化學物質發生改變,進而導致跨突觸的神經連接變強或變弱。這種簡單的可塑性貫穿人的一生,使得人們能夠活到老學到老。

在童年的某些關鍵時刻,大腦會發生一些特別重大的變化。嬰兒出生時伴隨著密集生長的突觸,它們的數量必須消減才能發揮正確的作用,而這種突觸的修剪就發生在關鍵期。

研究關鍵期的科學家通常都會關註視覺系統,因為這一系統相對來說容易操控。出生後不久,位於頭後部的視覺皮層就會對大量從眼睛和視網膜神經湧入的光線產生反應。

入射的光子刺激視覺皮層的細胞,一些在同一時間被激活的細胞之間產生新的突觸,這個過程可以用一句古老但正確的話來總結:同時被激活的細胞連結在一起(Cells that fire together, wire together)。而那些未能同步活動的突觸則會被剪除掉。與嬰兒大腦視覺系統發育密切相關的關鍵期,幾年之後就會結束,而由此產生的神經連接的雛形通常將保留一生。

研究兒童發育神經生物學的科學家希望,能夠人為控制關鍵期的開啟與閉合,以便找回神經系統發育時錯失的機會,並糾正當時發生的錯誤。實際上,科學家已經找到了一系列分子開關,即觸發物與阻礙物(triggers and brakes),能夠標記這些關鍵期的開始與結束。

科學家已經有了一個重要發現,檢測到了大腦中控制關鍵期的一個重要的信號分子——GABA(γ-氨基丁酸,一種重要的抑制性神經遞質)。我們實驗室初步發現,GABA和其他分子一道,能在關鍵期的啟動和中止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特別是,我們發現了一種能產生GABA的神經元——小清蛋白陽性大型籃細胞(parvalbumin- positive large basket cell),很有可能統籌著這一過程。

從表面上看,小清蛋白神經元,似乎並不適合承擔啟動關鍵期的任務。GABA的主要功能是使神經活動安靜下來。它真的是兒童發育關鍵期的啟動者嗎?通過試驗,科學家發現,正是這個神經遞質給原本亂作一團的嬰幼兒大腦帶來了秩序。

在嬰兒最初的幾個月里,大腦總是處於活躍狀態,所有的神經元——可稱為興奮性細胞,都在無序地活躍著,就像一大群人,每個人都在雜言亂語。只有關鍵期開啟後,大腦中的一些連接才開始顯得井然有序。小清蛋白神經元釋放出GABA,使得興奮性細胞安靜下來,停止“說廢話”。GABA是通過延伸長長的、叫做軸突的“卷須”,來實現這個過程的——軸突在興奮性神經元的細胞體(神經元的中心部位)周圍,纏繞成籃子樣的形狀,來壓制興奮性細胞的過度活動,從而讓特定細胞能夠發出強烈而清晰的信號——達到興奮-抑制平衡(excitatory-inhibitory balance)。

通過試驗,我們在嚙齒類動物的視覺系統中,非常詳盡地觀察到了這一過程。首先,我們通過基因改造來降低小鼠的GABA水平,結果,關鍵期並沒有如期開始;隨後,我們向小鼠註射一種類似於安定的藥物——苯二氮卓(benzodiazepine)來增強GABA信號,關鍵期就開始回歸正途了。

實驗表明,從原理上,我們可以精確地控制關鍵期何時開始,持續多久,這對神經發育障礙類疾病的治療,有著深遠的意義。若幹實驗室的動物研究已經表明,無論是基因紊亂還是環境壓力,都能幹擾神經系統興奮和抑制間的脆弱平衡,並在錯誤的時間開啟關鍵期。現在,研究人員已經開始將以下方向列為研究重點:能否通過糾正關鍵期的時間設定,重新實現大腦神經系統的平衡,從而預防或者治療自閉癥、精神分裂癥或者其他神經疾病。

關鍵期是幼年生活的重要階段,神經連接開始逐漸形成並定型。一些分子可以調控關鍵期的啟動和中止,隨著對這些分子的深入研究,科學家已經掌握了人為開啟和關閉關鍵期的方法,現在,即使已經成年也有望重獲如孩童般的大腦可塑性。(環球科學供圖/圖)

讓大腦回到童年

將那些在實驗動物身上測試過的、雄心勃勃的技術應用到病人身上,可能還需要數年,也許是幾十年的時間。不過目前,對關鍵期的研究已經給神經類疾病的治療帶來了一些靈感,比如使用已經上市的藥物,來部分恢複成人大腦的可塑性。

研究人員希望達到的長期目標是,能夠讓生物鐘倒流,並且重啟關鍵期。在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一個實驗室內,研究人員試圖將胚胎細胞移植到嚙齒類動物中,從而令出生後逐漸老化的成年嚙齒類動物的大腦,重新產生能釋放GABA的小清蛋白神經元。移植之後,新的關鍵期重新開啟,但值得註意的是,只有在細胞移植一個月後,新關鍵期才會開始,這表明關鍵期的設定是由一組特異的基因控制的。當我們的實驗室刪除這些定時基因後,甚至是正常的關鍵期的啟動都會被延遲。

另一個恢複可塑性的方法同樣具有挑戰性,那就是去除阻礙關鍵期重新開啟的阻礙物。調控可塑性的一個靶點位於圍神經網絡(perineuronal net)中,這個網絡是由一些類似軟骨分子的分子構成的網格。圍神經網絡環繞在成熟的小清蛋白神經元周圍,促使關鍵期結束,並由此防止突觸發生進一步的結構性變化。

圍神經網絡主要由硫酸軟骨素蛋白聚糖——一種鑲嵌著糖的蛋白分子複合物(糖蛋白)組成。當硫酸軟骨素酶侵蝕掉這些分子後,可塑性的制動器就消失了。一個由英國和意大利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通過向弱視的老年大鼠的大腦中註射硫酸軟骨素酶,溶解圍神經網絡,幫助這些大鼠獲得了“新生”——新的關鍵期打開了。這些大鼠接收到了在它們幼崽時期缺失的視覺刺激,恢複了良好的視力。

瑞士巴塞爾的佛里德里克·米舍生物醫學研究所(Friedrich Miescher Institute for Biomedical Research)的研究人員采用了類似的方法。他們首先訓練大鼠,使它們對特定的刺激產生恐懼反應——例如,當鈴聲響起時就蜷縮發抖。與恐懼相關的記憶都儲存於大腦中叫做杏仁核的腦區的細胞中。通過消除這些細胞周圍的圍神經網絡,研究人員幫助大鼠重新開啟了關鍵期。之後,實驗大鼠成功地通過了一個新的訓練,在暴露於刺激條件時不再害怕,就像新生大鼠一樣。

出於安全性考慮,把酶註射到大腦深部,需要接受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的嚴格審查,所以不可能很快得到批準。然而,現有的很多藥物,都有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提高大腦的可塑性。在我們實驗室參與的一項合作研究中,通過小規模試驗,我們發現,一種抗癲癇和雙相情感障礙的通用藥物,能使成年人變得像孩子一樣,善於學習新事物。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使用了一種藥物,來消除另一種能阻礙大腦重新產生神經連接的阻礙物。這個藥物(HDAC inhibitor,脫乙酰基酶抑制劑)可以關閉一種緊緊盤繞著DNA的酶,這種酶會抑制促進大腦可塑性的蛋白質的生成。我們想看看,誘導可塑性是否可以讓一群成年人獲得音高辨別力——這是一種通常需要在6歲前通過音樂訓練才能學到的技能。一群二十多歲的健康男性在服用藥物後,接受了區分3個八度音調的音樂訓練。雖然在剛服用藥物時,所有的受試者沒有立即獲得音高辨別力,但在兩周訓練結束時,實驗組辨別這些音調的表現,明顯好於服用安慰劑的對照組。

一些常用藥物能產生其他神經遞質(乙酰膽堿、5-羥色胺)和可間接控制神經回路放電節律的分子,服用這些藥物,可能也有助於恢複大腦可塑性。比如,乙酰膽堿能使神經元在激活時發出強烈的信號,通過一種與關鍵期差不多的方式,調整神經元興奮和抑制之間的平衡。

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正在進行一項臨床試驗,以確定一種用來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多奈哌齊),能否通過提升乙酰膽堿有效性,幫助弱視的青年清除阻礙大腦重新連接的阻礙物,恢複正常視力。增加乙酰膽堿,不僅能使更多的乙酰膽堿結合到神經元受體上,還能降低一種可塑性抑制分子——Lynx1,抑制這些受體的能力。我們前期的研究已經表明,去除這種類似蛇毒素的化學物質,可以重新“激活”大腦可塑性。

乙酰膽堿並不是唯一可能有助治療弱視的神經遞質。大鼠試驗已經表明,服用能夠增加5-羥色胺的抗抑郁藥,比如百憂解,也可以緩解弱視。某些情況下,甚至不用服藥,通過動作類電子遊戲或冥想,就可能提高大腦可塑性——科學家正在探索用這種方法治療弱視、註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和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從事關鍵期研究的科學家經常問自己,人為什麽會在自己的生命早期設置關鍵期,為自己的學習生涯設定限制。如果一個成年人能像小孩一樣輕松學會中文,對我們這種高度社會化的物種來說,明顯益處多多。那麽,為什麽人類和其他動物會在進化的過程中,為自己的大腦設置一個有固定期限的關鍵期,限制自己的可塑性呢?另外,如果我們因為想學習一項新技能時,而重新開啟關鍵期,會不會有危險呢?畢竟,難道不是像法國作家查爾斯·波德萊爾(Charles Baudelaire)所說的,天才無非源於童心未泯嗎?

動物進化出關鍵期,並限制大腦可塑性,可能是為了保護腦細胞。小清蛋白細胞在高水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自由基分子,會損害大腦組織——這可能也是大腦進化出圍神經網絡的原因。精神分裂癥和其他精神疾病患者的大腦屍檢報告顯示,圍神經網絡和阻礙大腦可塑性的阻礙物,總體上都處於低水平。

大腦可塑性不受限制可能造成的風險,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身上可見一斑。負責複雜認知的高級腦區,如聯合皮層,已經進化成可終生保持可塑性。在這些腦區中,能關閉關鍵期的硫酸軟骨蛋白聚糖含量較少,而在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生時,它們也是最早發生細胞雕亡的地方。

從哲學的角度來說,允許大腦改變太多,是不明智的。按需開啟和關閉關鍵期,或許將有助於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不過,隨著關鍵期的開啟,人的某些基本特性也可能會發生改變。未來,人類可能會開發出更加天才的方法來改變世界,因此也很可能需要一種新方法,來增強自己大腦的可塑性,以適應高速變化的外部世界。對此,我們需要高度註意,因為成年期的大腦重構,可能會威脅到人的自我意識。雖然我們都渴望擁有如兒童般的大腦可塑性,成為未來世界的佼佼者,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有一天,這種能打通大腦的神奇藥物真的問世,如何取舍,需要我們三思。

(Scientific American 中文版《環球科學》授權南方周末發表,壽小婧翻譯,韓濟生審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892

雅貝氏嬰兒配方奶粉十指標不合格 被令停產整頓

最近,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2016年6月份月月檢配方奶粉抽檢結果,又有兩家奶粉品牌的配方奶粉抽檢上黑榜,這一次中招的是雅貝氏嬰兒配方奶粉、燎原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燎原較大嬰兒配方奶粉。此次抽檢嬰幼兒配方乳粉227批次,抽樣檢驗項目合格的樣品225批次,不合格樣品2批次,占0.9%。

根據通報,雅貝氏配方奶粉1段不合格,竟然有維生素A、維生素K1等多種維生素及碘、硒等營養元素不合格,完全低於國家標準;其中維生素D根本沒有。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聯合會會長顧振華表示,作為嬰兒唯一的營養來源,奶粉里的營養元素不達標會直接影響嬰兒的生長發育。

有奶粉10項元素不達標

國家食藥監總局指出,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存在食品安全風險的樣品1批次,涉及的標稱生產企業、產品和不合格指標為:雅貝氏(深圳)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雅貝氏嬰兒配方奶粉(1段)。從通報來看,該奶粉維生素A、維生素K1、維生素B1、維生素B6、煙酸(煙酰胺)、葉酸、泛酸、碘、硒的檢出值均不足,沒有達到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的含量標準; 而維生素D檢出值是“鴨蛋”。總共多達10項營養元素不合格,另有牛磺酸一項產品包裝標簽明示值存在虛報。

雅貝氏官方隨後宣布,涉及該批次奶粉有2213罐,召回1850罐,實際銷售358罐。在該公司的致歉聲明中稱:經初步分析,不合格產品主要集中在該批次第一攪拌段,共生產528罐產品,其中一罐用於凈含量檢測,召回457罐,國檢抽檢10罐,實際銷售60罐。

1批次甘肅省的臨夏州燎原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較大嬰兒配方奶粉(2段)則屬於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但產品包裝標簽明示值虛標、不存在食品安全風險的樣品。該批次奶粉維生素B1檢出值為14.1μg/100kJ,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為≥11μg/100kJ,產品包裝標簽明示值要求為≥22.4μg/100kJ,比產品包裝標簽明示值要求低37%。

奶粉不合格影響生長發育

奶粉里的營養元素含量不達標,對寶寶會有什麽影響麽?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聯合會會長顧振華告訴記者,奶粉里的營養元素對嬰兒來說至關重要,因為這是嬰兒唯一的營養來源。對於成年人和兒童來說,健康飲食的原則是膳食均衡和多樣化,但對於嬰兒來說,他們只能從奶粉里獲取所需的營養,因此奶粉里的營養元素不達標或者超標,都會直接影響嬰兒的生長發育。

雖然人體對維生素的需求量極小,但是維生素的作用卻不可低估,如果缺少維生素,抵抗力就會下降,並導致寶寶容易受細菌侵襲,易感冒。每種維生素對寶寶身體的發育都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維生素A是構成視覺細胞中感受弱光的視紫紅質的組成成分; 維生素B1能幫助膽堿維持寶寶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的正常運作;維生素B6能參與氨基酸的代謝,維護寶寶的神經系統; 維生素D可以預防佝僂病,幫助寶寶吸收鈣;維生素K可以防止寶寶尤其是新生兒出現顱內出血等。

責令雅貝氏停止生產和銷售

對於廣東省的雅貝氏(深圳)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雅貝氏嬰兒配方奶粉(1段)檢出10個項目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嚴重問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已責成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立即責令企業停止生產和銷售,召回已售產品,徹查問題原因,並依法嚴肅處理。對於另外一家檢出不合格樣品的生產企業,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第一時間通知甘肅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規定,責令生產企業及時采取召回不合格產品等措施,徹查問題原因,全面整改。要求有關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於2016年8月20日前將整改情況向社會公布,並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綜合來源: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新聞晨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263

為何貼牌嬰兒奶粉“轉正”難

隨著嬰兒奶粉配方註冊制實施細則開始征求意見,嚴格的條件讓業內預測大部分貼牌嬰兒配方奶粉將面臨告別市場的局面。仿徨之際,國家工信部出臺的輕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 年)中,表示將支持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企業從貼牌生產向自主設計、自創品牌發展,表達了對貼牌奶粉的“招安”之意。但貼牌奶粉商要想轉正,難度遠比想象的大。

渠道縮窄

在嬰幼兒奶粉配方註冊制公布後,嚴格限定了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註冊申請人必須為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的企業,並具備相應的研發、生產和檢驗能力等,而近日公布的配套文件讓註冊難度進一步加大。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征求意見稿中看到,要想通過註冊制新政,企業要提交10份申請材料,其中對奶粉配方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包括要提供產品配方研發報告,母乳研究情況和科學性、安全性的充足依據,長期上市食用5年以上跟蹤評價資料等。

乳業專家宋亮認為,國內外大型嬰幼兒奶粉企業都具備相關的能力,此目的還是為了提高配方註冊門檻,把小品牌和貼牌商擋在門外。

事實上貼牌嬰幼兒配方奶粉在中國市場的比例不在少數。根據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的數據,中國目前擁有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103家,配方近2000個。而按照乳業專家王丁棉此前的估算,國外貼牌品牌的數量可能高達800~1000個。

曾運作澳大利亞貼牌奶粉項目的上海商人葉飛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海外貼牌的模式已經非常成熟,在完成品牌註冊和對應的手續後,澳大利亞的OEM工廠會按照貿易商的要求生產、包裝,並發往指定的海關。

北京普天盛道企業策劃有限公司董事長雷永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奶粉貼牌生產很普遍,歐洲和澳大利亞、新西蘭都不乏代工企業。目前中國市場上貼牌奶粉的總量約占30%,品牌數量可能有一半。

而根據配方註冊制新政,每張嬰兒配方奶粉生產許可證最多有3個配方系列,以新西蘭為例,市面在售的新西蘭奶粉品牌有200多個,而通過中國認監委認證的新西蘭奶粉生產商只有13家,也意味著大量的貼牌品牌將面臨“自謀出路”。

而工信部日前發布的《輕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在以“創品牌”樹立中國制造良好形象的內容中,提及支持嬰幼兒配方乳粉、飲料等行業企業從貼牌生產向自主設計、自創品牌發展,大有“招安”貼牌奶粉之意。

轉戰海外

“政策到2018年1月1日才落定,目前大家還都在觀望中。”在新西蘭從事多年奶粉生意的寧濤(化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寧濤之前在新西蘭運作OEM品牌(貼牌)奶粉,由於中國對於進口嬰兒配方奶粉的管理不斷收緊,2013年他將自己的身份轉變為新西蘭一家上市乳企的自有品牌總代理。

根據配方註冊制規定,註冊配方的企業必須為奶粉生產企業,因此海外貼牌奶粉必須具有生產能力才能申請註冊。寧濤告訴本報記者,圈內已研究過多種方式,比如收購上遊工廠的股份,或者讓上遊工廠入股都可以規避這一問題,甚至可以把品牌送給工廠,從而變成工廠的自有品牌。

國外奶粉廠所能獲得的配方註冊資格可能也比預期要多。一些國外的奶粉商並非只有一個工廠,為應對新政策落地,他們很有可能會將旗下工廠分開向中國認監委備案,從而獲取更多的配方註冊資格。

對於工信部的自主品牌計劃,寧濤認為:海外貼牌奶粉註冊商標一般通過代理,除了生產國和中國外,有的還有其他國家,進入中國的手續也依賴於奶粉工廠操辦。因此大型貼牌商可以有多個產地版本,一般會在國外尋找不同國家的新廠,未必會回國。例如一般新西蘭大型貼牌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一年的銷售量都超過1000噸,按照900克一罐,每罐100元計算,一年的收入超過1個億,對於海外奶粉廠而言也是大客戶。

同時,目前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原罐進口正是貼牌商的賣點,因此也不願在國內生產。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雖然有多種方式應對新政,但具備和上遊合作能力的貼牌品牌終究是少數。寧濤坦言:“新政帶來一場大洗牌,小貼牌品牌只能退出。”他認為中小貼牌商可能轉入嬰兒食品、孕婦奶粉、成人奶粉等其他相關細分領域。

雷永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貼牌奶粉只能選擇和加工廠合作,否則就只能通過海外直郵、代購等渠道進入中國市場,但這一領域國內有關部門也已經在研究相應的監管措施,也非長久之計。

切入生產環節難

目前正是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監管最嚴格的時刻,不管是國內還是海外,要想達到被“招安”的條件,僅在硬件上,貼牌奶粉商需要的投入就很大。

按照新政要求,貼牌奶粉完成註冊需要變成生產企業,貼牌商要麽選擇和國內的奶粉廠合作,要麽就要自建新廠。

按照2013年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目前嬰配奶粉的生產完全參照“藥品模式”,須嚴格執行《粉狀嬰幼兒配方食品良好生產規範(GMP)》,組建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HACCP)。

飛鶴乳業副總經理徐遠光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這兩個標準是目前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的通用標準,GMP是關於潔凈度的,而HACCP是關於生產管理方面的。以GMP為例,這意味著生產車間潔凈度要達到十萬級,這是制藥廠的標準,而且溫度和濕度都要保持恒定,這要求企業配套強大的空氣過濾和制冷系統,這個投入成本很高,動輒數百萬、上千萬。此外,GMP規範是個系統工程,包括周邊環境、地下管線的鋪設、墻壁和地面的防黴菌處理等,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自建工廠周期至少要2年,而且成本很高,難度很大。

而如果選擇和其他奶粉廠合作,徐遠光認為幾乎沒有可能。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後,國內嬰兒配方奶粉企業格外愛惜羽毛,大型企業一般都擁有多張奶粉生產許可證,但是企業都有自己的產品線,對貼牌、小品牌缺少興趣。而對貼牌商感興趣的小型奶粉廠,則大多建於2008年之前,受制於硬件設施和條件的限制,改造成本極大,還不如新建。

中國品牌研究院食品專家朱丹蓬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年來國家一直在努力提升食品產業結構,自主品牌是最好的出路。奶粉貼牌帶來了一時的經濟效益,但過多雷同的品牌缺少創新,也不具備自主知識產權,整體對行業發展不利。貼牌是一種貿易形勢,成本比較低,一旦進入生產環節,運營的成本、難度、跨度都會大幅增長,貼牌企業未必能夠承受得起。除非國家有關部門對企業有較大的扶持力度,否則讓貼牌轉入實業的難度可能會很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739

雅貝氏嬰兒配方奶粉十項指標不合格 被罰450萬

今日,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官網上發布公告,將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2016年第108號通告中涉及廣東省的1批次不合格食品核查處置情況進行公布,具體內容如下:

一、不合格食品基本情況

2016年7月19日,總局2016年第108號通告中的不合格食品涉及我省雅貝氏(深圳)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嬰兒配方奶粉(1段,批次號160117IQG01)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K1、維生素B1、維生素B6、煙酸(煙酰胺)、葉酸、泛酸、碘、硒等10項指標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1項指標(牛磺酸)不符合產品包裝標簽明示值要求。

二、核查處置情況

我局在2016年6月2日收到總局初檢不合格情況通報後,已第一時間責成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責令雅貝氏(深圳)乳業有限公司於2016年6月4日起全面停產整頓,對涉嫌產品實施召回,截至目前,出貨的2208罐不合格批次產品,已召回1850罐,該批次企業產品358罐已銷售且無法召回,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已對召回產品封存扣押並依法處置。

雅貝氏(深圳)乳業有限公司涉嫌生產經營經檢驗不合格嬰兒配方奶粉(1段)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2016年8月17日,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對其作出以下處罰決定:責令其改正違法行為,沒收營養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嬰兒配方奶粉1段(規格:900g/罐;生產日期:2016年1月17日)1855罐,沒收違法所得4205.9元,處以涉案產品貨值金額三十倍罰款453.52萬元,以上罰沒款合計453.94萬元。

三、企業整改情況

針對自檢體系暴露出來的漏洞,雅貝氏(深圳)乳業有限公司已對原料進貨檢驗、產品出廠檢驗等制度方面進行修改完善,包括:在對原料批批檢驗的基礎上,將抽檢比例由1%提高至5%,並將抽檢的原料全部做混合樣檢測;在產品出廠檢驗方面,對每批成品,嚴格按每個攪拌抽樣做混合樣進行全項目檢驗,嚴格把控成品質量。

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歡迎公眾積極參與食品安全監督,如果在市場上發現食品生產經營違法行為,請撥打12331投訴舉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753

試管嬰兒免查生育證明 專家擔心醫療機構為賺錢濫用技術

在全面二孩之後,被解放出來的生育能力將極大沖擊著當前醫療技術,無論是生殖技術還是預防出生缺陷技術。

目前,全國符合全面兩孩政策條件的夫婦約有9000萬對 ,60%是在35歲以上,50%是在40歲以上,他們或多或少將與輔助生殖技術有著關系。

輔助生殖技術指采用醫療輔助手段使不育夫婦妊娠的技術,包括人工授精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術兩大類。

9月20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了《關於簡化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治療時生育證明查驗程序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要求,經批準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在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治療時,不再查驗患者夫婦的生育證明,由患者夫婦作出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的書面承諾即可。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依法依規查處政策外多孩生育,維護正常生育秩序。

而在原衛生部2003年印發的《關於修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相關技術規範、基本標準和倫理原則的通知》(衛科教發〔2003〕176號)中規定,“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在為不育夫婦治療時,必須預先查驗不育夫婦的身份證、結婚證和符合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法規和條例規定的生育證明原件,並保留其複印件備案”。

“簡化輔助生殖技術的程序,對生育有需求的人來說確實是一件好事。”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胡琳莉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但她也說,過去,雖然讓患者提供準生證,但是證件的真實性醫生是無法判斷的。

雖然,患者夫婦在醫療機構接受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治療時,不需要再提供生育證明,只需提供夫婦雙方的身份證、結婚證,作出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的書面承諾即可,此舉每年將使近百萬對不孕不育夫婦受益。

但在砍掉這道程序後,徐州市婦幼保健院(所)生殖健康與不孕不育癥副主任醫師何文傑更為擔心的是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濫用。他表示:“輔助生殖技術是有指征的,不能隨便用,只有在梗阻性無精癥或者嚴重少精癥、無輸卵管、輸卵管梗阻情況下才能進行輔助生殖技術。但是現在即使一側輸卵管堵塞、少精、多囊卵巢、輸卵管炎癥等,都給上了輔助生殖技術,這是不科學的,國家應該嚴格控制指征和標準。”

而在何文傑的病人中,很多人在一次兩次輔助生殖技術治療失敗後,繼續藥物治療,反而成功自然懷孕。

“第一選擇是藥物治療下的自然懷孕,符合指征後再去輔助生殖技術治療。但是現在很多人因為這個賺錢,直接把不了解且有需求的人轉去做輔助生殖技術治療。患者也因為自然懷孕慢,為了更快的懷孕,自己也要求做輔助生殖技術。”何文傑表示。

目前一次試管嬰兒技術花費通常在2到4萬左右,這塊蛋糕對醫療機構來講仍然具有吸引力。而為了提高成功率,醫療機構會一次移植多個胚胎,造成多胞胎增多,這也將需要進一步規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096

欲當美國總統,必先親小嬰兒

參加競選的美國政客們在公開場合抱親小嬰兒,一般都會受到媒體和公眾的熱烈歡迎和追捧,直到親小嬰兒的是特朗普。

在本周一賓夕法尼亞州的一次競選活動上,正在發表演講的特朗普在現場支持者中發現了一個2~3歲的小男孩後,讓特勤人員把他抱上了演講臺。這位小男孩穿著和特朗普一樣的深色西裝,也系著特朗普的標誌性紅色領帶。在認可小男孩就是他的翻版後,特朗普還表示,雖然是模仿他,但這位男孩顯然長得太漂亮。

當時,抱著小男孩的特朗普親了親他之後問,是想留在演講臺還是回到父母身邊,小男孩對著麥克風說:特朗普(Trump)。

在全場的一片歡呼中,特朗普還是將小男孩送到臺下。

這是美國政治競選活動中經常會出現的溫情一刻,但特朗普的舉動卻沒能贏得掌聲,反而被媒體翻出舊賬:之前還在競選活動中把一個哭了的小嬰兒和他的母親趕出現場,這次難道想利用假裝表現出來的愛心,拯救自己的民調和黨內外腹背受敵的困境嗎?

美國政客親嬰兒的歷史淵源

嬰兒們不會投票,甚至嬰兒的母親們在19世紀20年代之前也無法參加投票,為什麽參加競選的政客們卻總是希望得到他們的喜愛和認可呢?

美國政治學者稱,政客們,特別是參加競選的總統候選人,希望在選民心中塑造一個多面的形象,他既是一位強硬能幹的領導者,也是一位心中有著柔軟部分的普通人。

“盡管這聽起來非常可笑,我們心中的完美候選人是一個能夠把敵人打倒的強者,同時也是一個能抱著嬰兒微笑的紳士。”阿拉巴馬大學政治系教授鮑爾(Nichole Bauer)說。

正因為如此,美國總統親嬰兒的歷史由來已久,並且一直流傳到今天。

歷史記錄顯示,首個和小嬰兒互動的美國總統是1833年的安德魯·傑克遜(Andrew Jackson),他當時在新澤西州訪問。當他在活動中停下來和一位母親以及她懷里的嬰兒打招呼的時候,這位母親突然將她的孩子放到傑克遜的懷里。“這是一個多麽漂亮的美國孩子。”傑克遜總統說著把這個孩子遞給了站在他身邊的戰爭大臣伊頓(John Eaton)。“親他。”傑克遜總統說,“伊頓,親他。”

帶著略顯尷尬的笑容,伊頓低下頭做出了親嬰兒的動作。

當時的說法是,作為傑克遜總統內閣最重要成員之一的伊頓親了這個嬰兒,也就間接代表了傑克遜總統吧。

不愛親也得親

一個有說服力的說法顯示,桑德斯之所以在民主黨提名大戰中輸給希拉里,是因為他從不擁抱和親吻嬰兒。

媒體和民眾不止一次指出,桑德斯在競選的過程中從來不和選民以及他們的家庭進行任何個人化的溝通和互動,甚至連“握手”都覺得多余。“他總是讓你覺得,除非你想和他說的是非常嚴肅和重要的話題,否則你就是浪費他的時間。”一位此前的桑德斯支持者、後來轉而支持希拉里的選民在同桑德斯的競選互動後表示,“我本想告訴他我們有多麽愛他,他卻連這個時間都不給我。”

所以,過來人的美國總統就會告訴你,盡管我不愛親小嬰兒,但為了競選也得硬上了。

“我不會戴可笑的帽子,或者親吻一位女性或者嬰兒,因為這會讓我看起來像一個混蛋。”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表示。但是,後來幾乎每家媒體都拍到了那張尼克松抱著一位小女孩滿臉微笑的照片。

政客的真實想法

互聯網時代和社交媒體的繁榮,幾乎偷走了政治候選人控制自己公眾形象的能力。“我們從前是從一(媒體)到百萬(民眾)的傳播方式,現在是從百萬(民眾)到百萬(民眾)的傳播方式。”國際攝影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主任盧貝爾(Mark Lubell)說。

所以,同19世紀開始政治候選人的肖像和照片還只是出現在嚴肅的競選海報和印刷媒體中相比,社交媒體的興盛也讓政治候選人意識到,光有繃著臉表現自己出色領導能力的照片的時代早已過去,很多時候同選民溝通、握個手和拍張自拍照比什麽都重要。

所以,“親”與“被親”之間,孩子“被親”的父母所看不到的可能是,在政客們每張充滿愛心的笑臉背後,很有可能他們想的卻是:我能不能借用你可愛的孩子拍一張幸福感爆棚的自拍?這絕對可以幫助我去勸說那些還沒拿定主意的選民,讓他們覺得我是一個倍有親和力和可以信任的人。

而那些父母們很有可能想的卻是:這是幹什麽?先不說你握過多少個人的手帶了多少細菌不說,因為你是名人我又不好拒絕,而且,我也確實想告訴別人你親過我的孩子。所以接著,親完孩子趕緊還我,當然,我也要拍張照片好給別人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413

嬰兒爽身粉被起訴致癌判賠4.7億 強生稱將啟動上訴

據美聯社報道,美國密蘇里州一個陪審團周五裁定,強生須向一位因使用該公司含滑石粉的衛生用品而患癌的女受害者賠償7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7億元)。這是強生今年第三次因嬰兒爽身粉致癌問題被判巨額賠款。

今年2月,該公司被判賠償一位患癌死亡的女受害者家庭7200萬美元(約合4.7億元),5月又被判賠償另一位女受害者5500萬美元(約合3.6億元)。

10月29日淩晨,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的陪審團法庭判決,美國強生集團向一名女性支付7000萬美元的賠償金,這名女性向強生公司索賠,稱該公司的產品使她患上癌癥。據介紹,美國消費者吉安妮-契妮(Deborah Giannecchini)長時間使用該公司的兒童痱子粉,2012年她被診斷出患有卵巢癌。9月26日開始了對該起訴訟案的審理。

強生公司在一份聲明中,首先表達了對深受卵巢癌影響的女性和及其家人深表同情。隨後,該公司又稱,“我們對今天的裁定啟動上訴程序,因為科學告訴我們,強生嬰兒爽身粉是安全的。”

此前,強生公布的第三財季財報顯示,當季利潤增至42.7億美元,合每股收益1.53美元;相比於上年同期33.6億美元的利潤略有上漲。同時,該公司還重申了全年營收將在715億-722億美元之間的預期。本財季中,強生的消費品銷售額出現了1.6%的下滑。這與此前所傳強生爽身粉致癌一事息息相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01

老人的天空 | 落後於嬰兒產品 中老年奶粉難成主流

隨著中國社會進入老齡化,銀發消費市場越來越受到企業重視,但在乳制品領域,目前市場上主要的乳制品還集中於兒童、青年和成人幾個大的領域,尤其是在奶粉領域,嬰幼兒配方品牌林立,但很清晰地將目標人群鎖定為中老年的乳品,目前市場上並不算多。

第一財經記者調查發現,今年以來,作為中老年乳制品代表產品的中老年奶粉,已經初現增長趨勢,各企業也對現有的中老年乳制品進行產品配方化升級以期擴展更多市場。但從目前階段來看,相比利潤更高的嬰兒產品,中老年奶粉暫時難以成為企業“主流”。

中老年奶粉升級轉向“配方化”

第一財經記者在超市和部分電商網站上看到,目前中老年乳制品多數集中在液態奶和奶粉產品上,國內外主要的乳企都有專門針對中老年的奶粉在銷售,相比於前幾年,中老年奶粉呈現產品低端化、只有少數幾個大品牌等特點。目前中老年奶粉明顯開始向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模式靠攏,改走“配方化”路線。

除了雀巢、恒天然等國外廠商,包括三元、飛鶴、伊利、歐世蒙牛等國內主流品牌都推出了中老年配方奶粉。相對於嬰兒配方奶粉的複雜成分表,中老年配方奶粉成分則相對簡單,多以補鐵、鈣、鋅等微量元素和補充維生素的配料為主,大部分產品則註重健康性,主打低糖、低脂,價格也從幾十元到百元左右。

而在部分電商網站上,進口中老年奶粉的品牌也不在少數,而且銷售情況並不差。據淘寶網某食品專營店客服介紹,目前店里在銷售的一款進口中老年奶粉已經銷售了超過3萬件;而在另一家食品專營店的淘寶公開銷售信息顯示,某合資品牌的中老年配方奶粉的銷售總量高達近8萬件之多。

三元股份奶粉事業部總經理吳松航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近兩年中老年配方奶粉逐漸升溫,三元的中老年配方奶粉是在2010年開始上市銷售,銷售情況很好,年複合增長率超過30%,尤其是近兩年銷量上升的勢頭非常快。

對於市場增長的原因,吳松航認為更多的還是消費者健康意識的轉變。此前國內消費者更多接受喝牛奶而不是奶粉,導致中老年奶粉市場一直不溫不火,但近年來消費者逐漸開始接受配方奶粉的營養優於單純牛奶,因此中老年配方奶粉市場有明顯的提升。

事實上不止是銷量,今年以來,中老年奶粉的品牌數也有明顯增長。

資深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針對中老年的乳制品主要就是中老年奶粉,今年中老年奶粉增長非常快,市場上約有300個左右的中老年奶粉品牌,這一數字同比增長了近六成。一方面是由於市場渠道需求刺激導致;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嬰幼兒奶粉配方註冊制的實施,讓部分企業轉而在中老年市場上尋找機會。

中老年奶粉依然“非主流”

一直以來,嬰幼兒配方奶粉是乳企的主流產品,而且不斷推陳出新,而中老年奶粉產品很多時候扮演著補足廠家的產品線策略的角色,一直屬於非主流產品。

但隨著出生率的下降,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需求逐漸碰到了增長的“天花板”,整體行業的增長也在下降。根據咨詢機構歐睿國際提供的數據,2011年~2013年,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增長迅速,年複合增長率在20%左右。但2017年,國內嬰兒配方奶粉零售額將達到1283億元,但複合增長率將在7%左右。

新生兒市場增速減緩,老年人的數量卻在增長。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藍皮書》指出,中國將迎來第一個老年人口增長高峰,2013年老年人口數量突破2億大關,在2025年之前老年人口將每年增長100萬人,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對老齡人口的關註度也在不斷增加。龐大的人口數量帶來了可觀的消費基礎。

在巨大的銀發經濟市場中,中老年配方奶粉能否成為嬰幼兒配方奶粉之後乳企新的利潤增長點?

吳松航認為,這個難度比較大,一方面中老年奶粉價值感不強,又屬於敏感型的消費,太貴了消費者就不再選擇。由於售價較低,企業的重視程度也不如嬰兒配方奶粉。所以雖然有一定的增長空間,但中老年配方奶粉依然不能成為主流。而目前消費者對中老年奶粉及配方的認知程度、產品的多樣化都存在問題,而這也是中老年奶粉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因此乳企在這個領域也不敢過多的發力。

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老年奶粉產品一直不溫不火,目前中老年奶粉市場規模樂觀估計也就在150億元左右,總量比較小。而中老年奶粉的售價比較低,屬於低毛利產品,一罐中老年奶粉售價不超過150元,中間的利潤少,企業也缺少動力去大力推廣。

與此同時,宋亮表示,配方化是對現有的中老年奶粉產品實現升級,意在打造專屬的營養品從而區別以前低端的產品,也可以給企業帶來更大的利益驅動力。當80、90後老了之後,估計會是中老年配方奶粉的消費者主體,但目前50和60後,甚至部分70後,本身就沒有消費奶粉的習慣。老年人又相對節省,其更願意接受價格便宜的液態奶和普通奶粉,這都導致中老年奶粉市場發展緩慢。

在中老年產品中,部分食品企業也利用植物蛋白飲料,主打高鈣或增加核桃等果仁成分,試圖吸引中老年消費者。

不過記者在走訪中也發現,市場上各大中外品牌中老年產品上更多像是補齊產品線,並沒有集中發力。而且現階段市面上的中老年乳制品各方面都參差不齊,標註的產品內容和功能也相對類似,部分品牌推出的中老年乳制品與青年年齡層段的乳制品差別並不大,並沒有很好地照顧到中老年群體的需求。

近期多家國內乳企在中老年產品上發力,也說明具有市場意識的企業已經開始關註此類型的產品。對於企業來說,如果能夠抓住消費市場的變化,就能夠抓住未來,中老年的乳品,以往以奶粉為主,但在未來可見的幾年,針對中老年的液態奶必將成為逐步代替奶粉的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24

湯未生特約: 嬰兒的誕生(完整版本) (股票掌故)

上個月,怪獸老婆姐姐的女兒於公立醫院出生了。因為她姐姐在嬰兒誕生後身體較虛弱,怪獸老婆一有空就去看她們,亦陪同去公立醫院覆診,未生也一起去。到了公立醫院,未生看到很多中國銀行廣告,我也在想為甚麼公立醫院為何有商業廣告呢?

最近翻閱剛上市奧傳思維(8091)招股書,終於恍然大悟。
 
這公司旗下的傳廣通媒體及醫思維媒體,主力業務為小巴、醫院及診所、以及保健美容零售等的廣告代理,更是唯一一間的提供公立醫院廣告空間的持牌公司,公司近年業務平穩增長,盈利則逾1,000萬,淨集資約2,600萬,上市市值約1.6億至1.9億之間。而集資目的為(1)增加租用小巴、的士及客貨車車身,(2)小巴設置LCD螢幕銷售流動廣告、(3)擴展診所流動廣告業務網絡。但愈看招股書的歷史中的人物,愈覺得除了業務之外,更多資料值得發掘。

奧傳思維於2004年由曾擔任香港汽車會祕書近20年的周慧珠及其子任偉成創立。香港汽車會會之高層有不少為上市公司之董事,與股壇人士相熟。創辦同年,該公司引入身價以百億計「牛仔褲大王」劉漢松,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但在上市前數個月,劉漢松將股權轉予其子劉智誠持有之AL Investment,也不擔任董事,回憶往事,確有原因。

在超過20年前,劉漢松曾經擁有廣聯控股(254,現國家聯合資源)的控股股權,其女友因受高人指點在派發特別股息、私有化及賣殼予當時由陳國強控制的國際德祥(286,現為同佳健康)前多次低買高賣,成功獲利約300萬元,最後劉漢松及其女友均獲判罰,其後劉漢松於股市轉趨低調。

另外,這家公司近年5大客戶之一香港體檢及醫學診斷集團有限公司,現時由互娛中國(8081)及康健國際醫療(3886)分別持有64.98%及35.02%。近期,奧傳思維已與一家醫療診斷及影像服務供應商訂立不具約束力諒解備忘錄,而該供應商連同其聯屬公司在香港營運約100間診斷中心。據網站資料推斷,亦為康健國際醫療(3886)。康健國際醫療近年曾入股多家上市公司,但系內公司股價表現不濟,未來前景值得商榷。

新上市公司就像嬰兒一樣,遺傳的因素也會影響上市公司的發展。在此祝願怪獸老婆姐姐女兒健健康康,快快樂樂,並好好管教,養育成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同時希望奧傳思維的老闆們,能夠老實經營公司,不要受一些財技分子的影響,亂搞財技和賣殼,為股民帶來良好回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878

湯未生特約: 嬰兒百日宴(完全無刪減版)

今年1月初,未生曾經寫過《嬰兒的誕生》,提及過奧傳思維(8091)的第二大股東劉漢松的一些故事,其實除了劉漢松外,第一大股東周慧珠的兒子任偉成,也涉及廣興國際(1131,現名鴻寶資源)的大股東提供賄款予分析員及基金經理一案,其中任偉成當時擔任軟庫金匯的高級副總裁,介紹基金經理給當時主席認識,並提供賄款予基金經理購入廣興國際的股票。其後任偉成在收取主席的賄款後,被廉政公署拘捕,更發現部分賄款修藏在家人的保險箱。其後任偉成轉為特赦證人,最終主席等人被判罪成。

回憶扯遠了,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怪獸老婆的姐姐和姐夫特地為嬰兒在酒樓設了百日宴。酒樓坐落之商場為信和置業(83)旗下商場,位於屯門市中心,至今已有30年歷史。根據年報,現時可商場樓面逾100萬平方呎,為信和置業最大的收租物業。由於興建時處於地產低潮,故需要把住宅建得較小,延遲了完成的時間。隨著屯門新市鎮的發展,人流逐步增加。

在1997年代初亞洲金融風暴後,因為部分商戶退出經營,業主把商場翻新,縮小店鋪面積,同時拆掉音樂噴泉,增加可租用面積。直至2003年後,經濟好轉,加上區內居民增加及收入上升,以及自遊行不斷擴大,增開不少連鎖名店,提升商戶檔次,最高峰的時期,基本上整個商場一半的人都是自遊行豪客。

在2015年後,隨著自遊行「一簽多行」政策收緊,商場的人流減少。據未生所見,小部分店鋪已空置。現時人流大致分三種,第一種是拖行李箱的自遊行客,估計都是居住深圳,視香港作日常消費之用。第二種是住在附近私人樓的夫婦,因「供樓」壓力所以消費力不算太高。第三種是當區的年輕人。這類人的父母忙於工作,但於早期購置屯門的物業,按揭接近償清,物業也升值,故消費力最強。故近月當區的店鋪已悄然調整為年輕人的特色。未來而言,隨著深港一體化,屯門人口及消費力持續增加,未來商場應可再有另一波輝煌,但豪客一去不復返了。至於信和置業的投資價值方面,由於在香港投得土地不多,國內發展緩慢,加上淨現金情況,未來估計都是變成一隻穩定發展的收息股。

(按: 未生通過編輯收到積金局對於未生於《巴菲特給股東的信想到的...》關於基金管理費的指控高的回應。未生謝謝他們有空看這篇文章,如果有時間,未生再對他們的回應作出回覆。)

1. 三線股 行賄造市內幕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8729

2. 前 港 姐 李 嘉 慧 涉 藏 黑 錢
http://std.stheadline.com/archive/fullstory.asp?andor=or&year1=2005&month1=4&day1=5&year2=2005&month2=4&day2=5&category=all&id=20050405a01&keyword1=&keyword2=

3. 個市咁悶,睇下金 融小說好過:大鬥廣興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t=16081

4. 前港姐李嘉慧奶奶公司上市 身家多幾十億
http://hkm.appledaily.com/detail.php?guid=56134421&category_guid=7015342&category=instant&issue=20170105

5.屯門市廣場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1%AF%E9%96%80%E5%B8%82%E5%BB%A3%E5%A0%B4

6. 廣興國際案 官斥兩被告狡辯
李萬德、陳財成造市罪成擁妻痛哭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050528/4923872

7. 廣興案陳財成撤罪 李萬德上訴駁回
http://www.kui.name/event/2006-09-14/%E5%BB%A3%E8%88%88%E6%A1%88%E9%99%B3%E8%B2%A1%E6%88%90%E6%92%A4%E7%BD%AA%E3%80%80%E6%9D%8E%E8%90%AC%E5%BE%B7%E4%B8%8A%E8%A8%B4%E9%A7%81%E5%9B%9E_n19690.htm


8. 鏗鏘集 城市設計在屯門 (1984-11-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0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