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免費午餐不好吃 騰訊微雲宣布普通用戶存儲量減少到10G

12月16日消息,騰訊微雲昨日夜間發布公告,宣布普通用戶的免費存儲容量縮小為10G,原存儲文件已超過10G的普通用戶,仍然可以下載和訪問文件,但上傳新文件將受到限制。

公告稱,微雲會員存儲容量不變,微雲會員需要單獨購買,目前售價10元每月,擁有4T的存儲空間。服務調整方案將從2017年1月16日起實施。

今年3月,國家"掃黃打非辦"公布了6起利用銷售雲盤(網盤)賬號和密碼傳播淫穢色情信息牟利的案件,360雲盤、樂視網盤、115網盤等被點名,隨後,115網盤、UC網盤暫停部分功能。

隨後在4月,微盤、快盤相繼宣布將停止普通用戶的存儲服務,5月3日,華為網盤公告稱將逐步停止相關服務,6月,新浪微盤關閉免費個人存儲服務。10月20日,360官方發布"360雲盤服務轉型公告“,正式宣布停止個人雲盤服務。

以下為微雲服務調整公告:

親愛的用戶:

感謝您選擇微雲!近年來,選擇雲存儲的個人用戶數量正在飛速上漲。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共享穩定、長久的雲存儲資源,實現平臺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將微雲的存儲服務方案調整如下:

普通用戶的免費存儲容量調整為10G。原存儲文件已超過10G的普通用戶,仍然可以下載和訪問文件,但上傳新文件將受到限制;

會員存儲容量保持不變。

微雲將從2017年1月16日起實施以上服務方案。與此同時,我們近期也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對微雲功能升級:

更便利:加強與社交場景的連接,目前可將QQ聊天文件一鍵轉存到微雲,也可通過關註微雲公眾號將微信聊天內容備份到微雲;

更安全:聯合騰訊電腦管家軟件,實時查殺惡意軟件、文件,保障用戶的數據安全;

辦公能力更強:與微軟展開合作,目前已經實現雲端office文檔快速編輯功能。

在過去的4年里,微雲已累計服務超過4億用戶,存儲了數以百億計的文件。個人雲存儲市場的長遠發展需要您的理解與支持,我們希望通過持續的努力,為每一位用戶提供安全、便利、長久的服務。

微雲團隊

2016年12月15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848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離職:以後好吃的,別再寄到光華路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024/165682.shtml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離職:以後好吃的,別再寄到光華路
火星實驗室 火星實驗室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離職:以後好吃的,別再寄到光華路

舌尖權勢長成記:從吃貨到頂級導演。

來源 | 火星實驗室(ID:sparklelive)

作者 | 陳雨 吳昭橋

實習生 胡晨雨 卿瀅 王怡對本文亦有貢獻

2017年10月23日,陳曉卿用一條朋友圈宣布自己的動向。“敬告:卡片上的人即日起從央視離職,有給他寄好吃的,別再寄到光華路了。謝謝。”配圖是他在CCTV時期的工作證,卡片上的人正是他自己,並在文末附加了三個咧嘴笑的表情。

作為國內知名紀錄片制片人,《舌尖上的中國》第一、二季的總導演,陳曉卿在中央電視臺工作了28年,經歷了央視地標從“複興路”到“光華路”的轉變,也見證著中國紀錄片事業從“冬天”到“春天”的過渡。

陳曉卿離職並不是突然的決定,早在2016年3月,他就已向央視提交辭呈,一年有余,塵埃落定。此後,他會創辦自己的公司,帶領“《舌尖》系列”原班人馬,繼續籌拍美食相關紀錄片。

2

2014年4月,正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播出火熱的階段,陳曉卿曾對《博客天下》過份謙虛地否認過自己在“吃”上的修養,“我對所有的美食都不怎麽懂。”這句話騙不了人,時任央視新聞中心新聞評論部記者陳耀文曾這樣說:“任何題材,都必須被愛它的人來體現,否則味如嚼蠟。”

陳曉卿便是那個愛美食的人。或許,過不了多久,人們便可以知道,新的好吃的,將會寄往哪里。

原文為2014年《博客天下》第159期封面報道之一。

舌尖權勢長成記:從吃貨到頂級導演

2014年4月18日晚,一條陡然上升的曲線,被截圖給了阿里巴巴公關部的全悅敏。那是一種名叫“雷山魚醬”的冷門食品在天貓上的搜索量。

“當很多人開始搜索雷山魚醬,我們才發現全網都沒有。”全悅敏告訴《博客天下》。

這種來自黔東南苗族自治州雷山縣永樂區的傳統調味品,主要功能是烹制魚香味的菜肴。它沒有,也貌似不該有成為這個年代整個國家流行之物的好命。

全悅敏的同事給所有在天貓上賣貴州土特產的商家打過電話後,發現根本沒有哪家能夠找到這種產品。幾經周折,甚至驚動了當地的110後,1000罐雷山魚醬於次日在天貓火速上線,並於11個小時後售罄。

3

一切只因這種“苗家人最驕傲的調味品”在2014年4月18日晚上9時首播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第一集中短暫出現了兩分半鐘。

在首播當晚9點至12點的3個小時之內,有207萬人通過手機訪問了天貓食品與《舌尖2》的合作頁面。9點至11點的短短兩個小時內,四川臘肉、北京烤鴨成交3000多份。而在4月25日第二集播出後,專門為了節目上架的陜西榆林掛面在3天之內賣出了3591份,共計6萬余元。

與此同時,舌尖系列紀錄片總導演陳曉卿也在辦公室關註著一條陡然上升的曲線,那是節目的收視率統計。

據央視索福瑞CSM數據顯示,《舌尖2》第一集《腳步》的收視率為1.57%,第二集《心傳》升至1.63%,收視份額4.74%。中心城市的收視率更是高達2.72%,收視份額7.06%,在所有上星頻道中同時段排名第一。

皮膚黝黑,1965年生於安徽靈璧的陳曉卿是這個系列紀錄片的發起者。在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念書時,因為對學校食堂的飯菜“太惱火”,他每個月與七八個同學聚餐一次,每人掏兩塊錢,能吃一桌子菜。22歲那年,他作為攝影師參加第一屆北京美食節,“第一次見到外國廚師,第一次嘗到燕窩鮑翅”,完成了美食啟蒙。

微信圖片_20171024102355

隨後近30年時間,陳曉卿不斷精進著一個吃貨的自我修養,其鬼斧神工,早已不僅僅是物理化的精敏味蕾。在交出幾部流行度輸給美譽度的紀錄片作業後,他的個人愛好與業務鉆研找到了交匯,舌尖系列以視覺貫穿味覺,出現在這個交匯點上,有別於以往任何一種美食視頻,它精耕細作,幀幀為營,展示著中國人在食物上的儀式和倫理。

中國紀錄片就此被陳曉卿從少數人流淚水帶進了多數人流口水的另類階段。從《舌尖1》到《舌尖2》,他以個體化的選擇判斷為從來沒有“標準”的美味,制定出全國流行的口味標準,就像春晚和普通話那樣擁有“國家正確”。他的長成路徑與高高在上的美食前輩沈宏非、蔡瀾截然不同,徹底沖破了圈子和平臺的局限,讓自己成為了在當下中國帶領千軍萬馬嘗遍東南西北的大將軍。

黝黑老男人

一個能量飽滿的社交圈借博客群放大了陳曉卿高級吃貨的名頭。

“毫不吹牛地說,如果讓我來做,可能比他拍得還美。”同樣是做紀錄片出身的央視新聞中心新聞評論部記者陳耀文對《博客天下》說,“但是,我一來沒有他的創作資源,二來我缺少他對美食的熱情與愛,任何題材,都必須被愛它的人來體現,否則味如嚼蠟。”

陳曉卿對食物的肺腑之愛,或者說他的“吃貨”本色,是在博客年代的“老男人飯局”里茁壯成長起來的。

老男人飯局最早的雛形來自老六(張立憲,現《讀庫》出品人)2002年在西祠胡同開通的“飯局通知”,這是BBS年代文化圈的一件盛事。

微信圖片_20171024102400

“最開始以三表(前《三聯生活周刊》主筆王小峰)、老六和我為主,大家隨便吃,沒什麽講究。陳曉卿加入之後,訂餐廳、點菜的活兒就歸他了,他是以吃貨自居的。”飯局組織中少有的女性之一非非對《博客天下》說。陳曉卿出現後,飯局成員基本固定下來,10人左右。在博客盛行的年代,這些人還在享受著事業登上更高臺階之前的最後一陣清閑。天天一起吃飯聊天,合得來,相互認同,一種鼓勵不羈展現各自性格特長的長期友情逐步深厚起來。

2005年開始,老男人飯局進入頻密期。那一年,老羅還沒有開始做手機,王小峰還沒開拍DV劇,全勇先還沒有因《懸崖》成為當紅編劇,老六的《讀庫》尚未面世,陳曉卿還在央視的《見證》欄目。從2006年3月開始,陳曉卿在新浪博客一共寫了569篇博文,其中113篇談到吃。

雖然熱忱包攬點菜大權,但是陳曉卿卻不在老男人飯局大談美食。如果飯局里有特別的菜,陳曉卿就偶爾會給他們講講怎麽做。“會有人跳出來說他顯擺,‘您又把自己當人啦’,我們互相挺損的,他也不會生氣。”非非說。

老六在自己的博客中寫道:“我與曉卿老師吃飯頻率高到了什麽地步?某天我在SMN(老男人飯局對MSN的戲稱)上訥訥地問他:今天晚上要是再搞,咱們就是連續第四天一起吃飯了。您說這是不是有些過分呢?電腦那邊立刻回複:在哪吃?到了第五天,傍晚時分,我又接到陳老師一個訕訕的短信:今晚怎麽安排?”

有時候,老六甚至不用說話,發一個問號,陳曉卿回複一個感嘆號,老六再問“哪兒”,飯局就這麽自然而然開始了。

微信圖片_20171024102422

飯局上大家免不了互相擠對,這是老男人飯局的相處模式。比如非非是“給潘石屹寫博客的”,老六是“拈著蘭花指的壇子臉”,三表和楊葵則成了“王大娘”和“楊大嬸”,陳曉卿則因為膚色偏深,是“非洲友人”……通過這些博主在博客上的鏈接,他們的粉絲也互相流通,而陳曉卿“吃貨”的稱號也隨著網絡慢慢傳播開來。

老男人飯局的鼎盛時期從2005年一直持續至2010年。隨後因為各人越來越忙,這個以饞為名的組織逐漸變得松散。但他們的名頭已經打開。加上土家野夫、馮唐等飯局常客,幾個飯局“常委”們的博客瀏覽量就已經過億。

2013年初,柴靜新書《看見》大賣的同時,微博中上演“劈柴事件”,央視美女記者面對著前所未見的猛烈炮火。有人稱柴靜成名“依托於央視平臺和老男人飯局”,這意外促成了“老男人飯局”第一次大範圍走向公眾視野。更多圈外人由此知道了陳曉卿其人。

而對陳曉卿本人來說,老男人飯局既是他的社交圈,也是他判斷眾口、掌控吃喝的練功房。他的吃貨權力經飯局中人的高粉絲數博客一步步放大,但在彼時仍屬於小圈子事件,尚未找到變現途徑。

國家需要你

2011年,央視成立紀錄頻道,扶植中國紀錄片發展,吃貨陳曉卿有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平臺。

《舌尖2》播出以來,陳曉卿在離央視老臺不遠的辦公室里整日被多股力量撕扯。哪里都需要他,包括永遠安排不完的媒體。

他在本刊采訪中表現出過度的謙虛,高頻詞是“沒有”。

微信圖片_20171024102426

“沒有,我對所有的美食都不怎麽懂。”“哎喲,亂講,亂講,我從來沒有。”“我沒有覺得有那麽危險。”“真的沒有什麽心得。”“我沒有,一點都沒有。”“絕對沒有,絕對沒有。”“沒有,正好相反。”“一點兒都沒有。”“真的沒有。”“我沒有。”“沒有。”

但《舌尖2》看上去卻明明什麽都有。1000萬的頻道頂級投資,未開機便獲得的總數8931萬元的冠名費用,開播10天後超過1億的網絡視頻點擊量……

央視紀錄頻道總監(時任)劉文對收益有著非常樂觀的預測:“它的回報應該是投入的20倍,所以不止是過億,應該是兩個億。”

年景好得跟假象一樣。

2000年11月,央視《紀錄片》欄目誕生,這是後來的《見證》欄目的前身,陳曉卿曾任《見證》制片人。2003年底開始,《見證》被安排在後半夜播出。

欄目編導張小幺哀怨地寫道:“《見證》播出時間是夜里,在大家睡了之後首播,大家還沒睡醒的時候,重播也結束了。沒有廣告,純粹的紀錄片。甲說:那個時間連鳥都不拉屎了。乙說:幹脆改名叫見鬼。”

陳曉卿的兒子因為在電視上見不到爸爸的節目,還相信了陳曉卿同事的玩笑,堅信爸爸是“電視臺看大門的”。

微信圖片_20171024102430

在紀錄片還被稱為專題片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運河》、《絲綢之路》、《長江》、《望長城》這類采用紀實手法拍攝的優秀作品,因話題性十足,社會影響力巨大,在當時堪稱電視臺實力的標桿。

在上世紀的最後幾年,電視“欄目”的出現使收視率成為電視界的考量新標準,制片人概念的出現也分流了大批優秀的紀錄片導演。在娛樂選擇逐漸多元的彼時,紀錄片的選題依然偏重文化宣教,遠離生活。“所以漸漸地退出它的黃金時代,退出它的主流頻道,最後消失了,沒了。”劉文向《博客天下》解釋。

首季開播於2012年5月的《舌尖》系列,是央視紀錄頻道成立的直接受益者之一。早在2002年,陳曉卿就曾前後三次申報過《舌尖》項目,當時臺里總是答複題材好,但是沒錢。直到2011年央視九套紀錄頻道成立,這個選題才得到臺里的重點投資,經費450萬。從吃貨陳曉卿變身為導演陳曉卿,他一等就是10年。

2011年法國戛納紀錄片節,會場外墻掛著韓國KBS電視臺紀錄片《阿穆爾河》的大幅海報。今年,這塊10萬歐元的“風水寶地”被《舌尖》中的筷子和掛面占領了。

作為國內最大的軟實力傳播平臺,央視對紀錄片的標準很明確:“進入國際市場,進入國際主流的電視臺進行播出,讓更多國際上的觀眾能夠通過主流平臺的黃金時段看到我們,從而解讀中國。”

微信圖片_20171024102436

臺長給陳曉卿算過一筆賬,為了推薦《舌尖1》,臺里各個頻道,包括《新聞聯播》,都更改過原內容。“《新聞聯播》都播了《舌尖1》每天的預告,這樣換算下來整個宣傳花費是7500萬,這還只是臺里的屏幕推廣。攝制組的成本450萬,但整個費用你說怎麽算,你別的媒體做得到嗎?”陳曉卿對《博客天下》說。

“是國家需要這些東西,”曾與陳曉卿一起共事的康健寧在接受采訪時說,“九套的出現,對陳曉卿來說是一次很重要的轉折。這個地方給了他一個前所未有的空間,既可以當領導幹部,又可以當藝術家。”

康健寧覺得《舌尖》是陳曉卿厚積薄發的結果。在拍完《龍脊》、《遠在北京的家》之後,“大概10多年,他就變成混吃混喝了。為什麽說厚積薄發,這個在吃喝過程中,他吃出感覺來了。這小子聰明伶俐,有敏銳的反應,生活體驗越來越深刻後,想出這麽一個來。”

忐忑而被動

在《舌尖2》時期,這個中國紀錄片界的“張藝謀”已經不容有失。

2013年5月,《舌尖1》第一集播出當晚,陳曉卿在新浪微博上放出海報,輕描淡寫地推薦:“今晚沒事都看看吧。不難看,真的。”這種謙卑與他在《舌尖1》上的付出和片子隨後取得的成功無法形成正比,更遑論《舌尖2》。

微信圖片_20171024102441

40萬公里行程、400個調研地點、150個拍攝地、1000小時高清素材,歷時一年的跋山涉水和風餐露宿……在《舌尖2》里出現的300多種美食,哪怕它只有一閃而過的鏡頭,在被選中之前,都幾經考量。盡管《舌尖1》有個別科學“槽點”,但畢竟已將陳曉卿在中國頂尖紀錄片導演之路上推得相當深遠,《舌尖2》時的他已不容自己有失。

紀錄片《西湖》導演、浙江衛視資深電視人夏燕平曾陪陳曉卿在浙江調研美食項目。“整個工作跟下來,我也蠻受教育。”他對《博客天下》說,“以前我們拍片時對調研不太重視,陳曉卿他們調研會把整個過程真真正正地演繹一遍。我們以前拍片子最多做到了沙盤演繹,而《舌尖》做到了實戰演習的程度。”

《舌尖2》攝制組本打算在千島湖拍攝螺螄。千島湖螺螄的品質優於一般螺螄,工作人員已經從養殖環境,到打撈情況,再到去尾環節看了一次又一次。但夏燕平建議再去看看更有特點的開化青螄。這種青螄個頭小,味道略苦,清涼解毒。陳曉卿去開化看了青螄之後,就決定舍掉千島湖螺螄。因為前者完全是在幹凈的溪溝里自然生長的。“他特別重視食物的生長環境。”夏燕平說。

無論素材選擇還是故事分集,陳曉卿都嚴格把關。《舌尖2》第一集的分集導演李勇對《博客天下》說:“我在做方案的時候想表現鄉愁的主題,希望表現臺灣眷村的美食,但陳曉卿導演不同意,說那應該出現在《相逢》那一集。”

微信圖片_20171024102445

商業回報是對工匠精神的最好嘉獎之一。但《舌尖1》曾經錯過良機。阿里巴巴的全悅敏對《博客天下》說:“央視也看到了,他們拍了一個很好的紀錄片,但賺錢的都是淘寶的商家,對央視來說只有廣告的費用,而沒有商業模式上的收獲。”

於是,2013年12月起的一個月時間內,《舌尖2》團隊和天貓一拍即合,迅速敲定了合作,盡管這份合作漏掉了“雷山魚醬”。

“我們原來沒想過這個事,但這次從一開始就考慮到《舌尖2》應該在更多的播放平臺和傳播平臺上和大家進行互動和傳播。”劉文告訴《博客天下》,“紀錄頻道要的不是一個絕對的數字,比如天貓能掙多少錢,但我想從天貓上看到紀錄片的價值。”

但這份巨大價值背後導演的焦慮,天貓上是看不到的。

3月23日晚,陳曉卿對老男人飯局進行了《舌尖2》內部“親友試映會”,老六、楊葵、王小山、羅永浩、非非等人提前看片。

“燈光打得好,不愧是攝影專業的”、“比三表專業”、“這次配樂挺不錯啊”,現場盡是“老男人飯局”風格的評價。

非非對《博客天下》說,雖然大家互相之間總開玩笑,但這場試映會,陳曉卿就像是在向水平很高的親友交作業。“我和楊葵後來探討,覺得他當時心里還是很忐忑。就像你寫了一篇文章,你自己認為很好,但是你並不能肯定你認為好,讀者就覺得好。這種緊張的心情很正常。他對待工作很認真,很嚴格。”

微信圖片_20171024102450

對陳曉卿來說,這一定是種再熟悉不過的心情。多年前做紀錄片《劉少奇》,審片者邊看邊流淚,連說感人。看完鼻子一擦眼淚一抹,說這段掐掉,不能用。當時康健寧就在隔壁辦公室,做改革開放20年的選題,時不時跑去陳曉卿那里逗他。“幸災樂禍嘛,看著他在那兒痛苦不堪,撓頭。”康健寧說。

“無論怎樣,在體制內做事情,陳曉卿始終是一個被動者。”康健寧說,“當年他是副科級領導幹部,後來是副處級領導幹部,但是副處級上面還有若幹個比他官大的。實際上在這樣的一種環境里,你的創作欲望能不能最終得到滿足,不取決於他,不取決於他能夠怎麽騰挪,怎麽能夠把自己搞得很圓滑來做到,而關鍵在於領導。中國人過去有句老話說,你在單位里最大的幸運是什麽呢,就是碰見一個好領導。”

這些中國紀錄片制作背後的甘苦,行業外人根本無從知曉。國家廣電總局在2010年10月出臺的《關於推動紀錄片產業發展的若幹意見》中寫道,國產紀錄片是形象展示中國發展進步的重要文化傳播載體,規定“各級電視播出機構每天播出國產紀錄片與引進紀錄片比例不得低於7比3”。陳曉卿個人能量再大,《舌尖1》和《舌尖2》都不是他,或者拍攝團隊,或者整個頻道的。它既然要在戛納沖獎,並且努力擴張海外發行,便承擔著分量可觀的外宣功能。《舌尖》已然是紀錄頻道的《百家講壇》,陳曉卿則成了中國紀錄片界的張藝謀。

2014年4月15日,《舌尖2》首映式當日,陳曉卿在朋友圈寫下: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飲一啄,飽蘸酸辣苦甜。舌尖,好久不見。

舌尖上的中國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458

陳家廚坊:好吃的蝦醬

1 : GS(14)@2012-04-12 22:30:13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38065/20120412/77239
我們經常試用不同品牌的醬料,選出認為各種指標都比較好的那種,作為自用及介紹給朋友和讀者。有讀者來函,問我哪個牌子的蝦醬最好,我實話告訴她,我認為味道最好的蝦醬,是沒有品牌,也沒有商標的。 我們以前試用過不少香港、印尼、泰國和越南出產的蝦醬,始終沒有認為哪一個品牌是最好,大多數是蝦醬中加的粉和鹽太多,味道「死鹹」而缺少鮮味,當然,除了原料和工藝的原因外,更重要是商品的成本。
發現好吃的蝦醬,事出偶然,我家美國小叔退休後移居珠海,幾年前,小叔開車帶我們遊珠海,有天去到珠海北面的淇澳島,有個地方叫做白石街,是一組舊建築群古迹,現在做了紀念館,紀念十八世紀鴉片戰爭時,幾位淇澳的抗英民族英雄,內容不多,十五分鐘看完。紀念館另一邊的巷口有幾個小檔, 在賣本地及附近的平價魚乾蝦乾, 我看到每一檔都有幾瓶蝦醬,沒有商標沒有品牌,檔主說是漁民自家製作,數量不多,只能在小檔口出售。吸引我的是玻璃瓶中的蝦醬,有很多細小的銀蝦,反正價錢也不貴,每瓶只售人民幣10元,就買了一瓶回香港試試。
那天我用這瓶土製淇澳蝦醬來做一碟鹹蝦蒸豬肉,一試之下,味道鹹香而淡口,蝦醬味濃,我家老陳大叫買得少了!

電郵:[email protected]

方曉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755

餐廳分店多一定不好吃 周顯

1 : GS(14)@2013-04-17 12:35:18

2013-04-17 MP

日前去了長沙一次。我很喜歡吃湖南菜,但是在這個「芙蓉國」,找來找去都找不到好吃的湘菜,要酒店的禮賓部介紹,他們竟然推薦毛家飯店和火宮殿,前者是全國的連鎖店,深圳店我常常去吃了,後者是遊客雲集的地方,我當然絕對不會去。

餐廳分店多一定不好吃

我想起當年的封小平,曾經是科地農業(8153)的主席,公司的業務包括湖南電視台。我曾經問過他,長沙有哪間餐廳好吃,他的說法是「人民公社大食堂」,但現在已經開了很多分店。我的心得是:凡是分店多的餐廳,一定不好吃。

長沙是革命地方,很多地方都放了共產黨的紀念品,不知它們的老闆是黨員,還是只是裝飾。我見到有一間叫「何氏排骨」的,掛了共產黨員的「入黨誓詞」,趕忙拍了下來,現在公開出來,以饗讀者: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注意三句話:奮鬥終生、犧牲一切、永不叛黨,要求好高!

周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581

胡椒蝦好吃食肆維皮難 周顯

1 : GS(14)@2013-05-11 14:37:50

2013-05-09 MP

真人真事:一位經紀的客人,是內地人,要匯錢過來香港炒股票。為了方便起見,便匯到了經紀的私人戶口,然後再由經紀打進證券行的戶口,數目是數百萬元之巨。從這個事件可見,這位客人對於這位經紀的信任,是到達了哪個程度。

結果呢,事件被發現了,這位經紀由於違反了守則,被證監停牌,理由是:假如經紀突然死亡,這位客戶的匯款便血本無歸了。於是,一位能夠得到客戶如此信任的經紀,就如此前途盡毀了。

胡椒蝦好吃食肆維皮難

更有甚者,這位經紀為了貪方便,也用了太太的戶口,來作匯錢,而她的太太也是股票經紀,結果是太太也被殃及。經紀向證監會的求情是:兩夫婦一起釘牌,好慘啫,放生一個,好嗎?答案是:no。

那天去駿景軒吃胡椒蝦,好吃到不得了,過兩天再去吃,結果是胡椒的數量少了一半以上,本來是把蝦完全覆蓋的,但是這一次,卻把蝦都完全露了出來,食味當然也是差了一大截,只是合格而已。事後當然是投訴,希望下次可以回復水準吧。

又過了幾天,在雜貨店看到胡椒,百幾蚊,只得一小包,如果要完全用覆蓋十隻中蝦,得用上兩三包,成本究竟是多少?當然,酒樓買有折頭,成本平得多,但是一窩蝦都是賣三四百元啫,點維得番本?我於是有點兒同情駿景軒了。

當然,我也不無小人之心,胡亂猜想:胡椒究竟有無翻用架?
2 : 多啦(32995)@2013-05-13 10:42:00

乜胡椒禁貴架咩?!?
3 : conandea(16520)@2013-05-13 13:47:43

乜咁貴GA 咩,,,,,
4 : GS(14)@2013-05-13 22:30:20

4樓提及
係丫。幾貴


有幾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779

真假難辨 A貨月餅更好吃?

1 : GS(14)@2015-09-22 02:23:19

【蘋果測試】高仿月餅殺到,真假難辨!《蘋果》記者在辦公室進行真假月餅試食,結果驚人!正貨和A貨竟各有fans……冒牌月餅始終來歷、成份不明。而杭州就驚現10年不壞「殭屍月餅」(圖),防腐劑等添加令人擔憂。港人賴太昨日收到一盒深圳廠商送的美心雙黃蓮蓉月,難分真假,不知怎處理,她告訴《蘋果》:「見報道話內地人中意假月餅用來送禮,點敢食啊!」《蘋果》記者前日從自深圳買到高仿榮華和美心雙黃白蓮蓉。偽雷射標簽,有!盒面凹凸,有!不過盒蓋背面:真榮華R字清晰可見,A貨得個圓點;A貨美心雙黃白蓮蓉盒面的仙女現白髮是真貨沒有的……最好是通過掃描盒上電子QR碼進行認證,但如內櫳被偷樑換柱就沒法了!記者將A貨與正貨打亂,交十多名同事試食,過半能認出真貨,兩個牌子正品的蓮蓉都較濕滑,蛋黃也較鬆軟;A貨蓮蓉較乾及黏口,甚至有人覺得「揦脷」;蛋黃則明顯較硬。意外是有1/3試吃者真假弄錯,認為A貨無論蓮蓉還是蛋黃都較濃味香口,更好吃。



杭州驚現10年不壞月餅

問題是你敢吃嗎?昨內地媒體報道,杭州方生家中找到盒2005年9月3日生產的月餅至今完好,切開沒發黴。據報月餅業界除超標使用防腐劑,還會違禁用漂白劑令白蓮蓉更晶瑩,着色劑讓蛋黃鮮艷。美心集團昨回應本報查詢稱於香港並未有接獲假冒月餅之個案,月初曾在內地警方的協助下查封製假工場。《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919/193016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382

【旅遊籽】全日本最好吃的一碗飯 87歲煮飯仙人:真味只是淡

1 : GS(14)@2018-01-07 16:13:38

87歲的村嶋孟被稱為「煮飯仙人」,在大阪堺市的銀飯屋下戶亭煮飯逾半世紀。

【旅遊籽:浪迹遊蹤】早上六時多,日本初秋的天氣清涼,我們坐上前往大阪堺市的電車,為的是拜訪享負盛名的87歲「煮飯仙人」村嶋孟。他與家人在堺市經營餐廳「銀飯屋下戶亭」逾半世紀,賣的不是花巧的菜式,而是一碗白飯——被日本人譽為最好吃的飯。2016年,他被中國商務部邀請到大陸交流一年,傳授煮飯技藝。


「仙人」長一臉白鬍子,想像他該是古肅正經,沒想到他穿着一身印花T恤,笑意盈盈。聽到我們從香港來,他高叫:「我來過香港已經五次了!」言談舉止,沒有一份像一個87歲的老人。聽說要上鏡,他非常重視,立即換了一件白色的麻布繩扣襯衣,一身白衣裳真有點像古人。

煮出大自然味道 每粒飯晶瑩剔透

他把我們領到工作室,未見他的爐灶「架生」,先見一排整齊的書本,從日本戰爭史、文學集,到國際關係、環保以及中國政治、哲學,書本涵蓋不同領域。他拿出一本名為《菜根譚》的書,向我們說道:「真味只是淡,樂在一碗中。」《菜根譚》是一本明朝著作,論修養與處世之道,結合儒學中庸、道家無為與佛家出世思想。書內提到「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也成了村嶋孟的座右銘,就是煮飯要煮出大自然的味道,做人要保持平常心。那何謂「樂在一碗中」?他用手比劃像恒星般的圓圈,笑說:「煮一碗飯,就是把整個宇宙包含在裏面,全心全意,把所有心機放進去。如果每個人吃飯時會感恩,如果看待世事都有這個心境,還會有戰爭、紛亂這種事嗎?」聽罷「仙人」一席話,仍是似懂非懂,卻吸引我們聽他細說經歷。「我在1930年出生,第二年就發生戰爭,一打就是14年。因此我小時候沒有好好上學,一直在軍事工場打工。即使戰時條件不好,日本人還是很重視米飯,我經常幫媽媽煮飯、負責生火,這樣的記憶很深刻。到了和平年代(60年代)開設這間餐廳,當時做現金生意的人多了,其他人的材料費只佔成本三成,但我的卻佔六成,因為好的食材很重要,生意就越做越好了。」隨他走到廚房,五十多年歷史的磚灶就是煮出「銀飯」的關鍵。他認為好吃的飯要夠黏,有光澤和香氣,看他洗米、浸米、控制火候、保溫,每個程序都一絲不苟,足足煮了三小時,令人嘆為觀止。「銀飯」出爐,他把飯糰遞來,熱騰騰一口咬下去,果真比平常吃的黏,每粒飯都晶瑩剔透。

煮足54年日做15小時 唔使睇醫生

自1963年開店起,他已經煮了54年飯,每天煮60公斤的米飯,供應給500至600位客人;每天清晨四時起床,一天工作15小時。「我不覺得自己很努力,很費勁地做這件事,如果覺得被這件事困擾,會有雜念,這樣就會煮不好,所以心態要輕鬆、自發的去做。」在訪問中,他多次提及與太太的關係,「我這一生跟我老婆,從21歲到現在87歲,從沒有吵過架。假如煮飯時把不如意、不開心的心情加進去,飯是不會好吃的,所以要保持平常心。」他從煮飯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我經常說,一日就是一生。發生不開心的事我會在當天就忘掉,這樣人生才會更順利、更豁然、更開朗。」對於煮飯仙人的名號,他淡然地揮揮手,「我對這稱號沒有任何感覺,世界上有各種各樣奇怪的人、天才的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只是很渺小的一個人。」談話至此,「仙人」的形象變得立體,塵世間的稱號也如浮雲,更重要的是一個職人認真謙虛的工作態度。「我一生在吃米這種健康食品,吃的是大自然的味道,多年來從不用看醫生。我希望把事業做好,放假時去滑雪、打高爾夫球、行山,還想帶家人去旅行,我想去新疆的樓蘭古城!」他拿起一本書,上面寫着「一生青春,一生感動」。「這就是說,如果一生保持容易感動的心靈,一生都可以活得青春。人一生只能活一次,就要盡量多做自己喜歡的事。」他摸摸白鬍子,笑瞇瞇地說。


村嶋孟認為好的飯講求黏性、光澤與香氣,「銀飯」比我們一般吃的飯黏得多。

一碗白飯,背後承載了職人五十多年來的技藝,值得細味。關東煮每件150日圓(約10港元)(左上)、烤三文魚500日圓(約35港元)(左下)、玉子燒200日圓(約14港元)(右上)、白飯150日圓(約10港元)。

他另一個座右銘「一生感動,一生青春」,意指一生要保持容易感動的心,才能活得青春。


村嶋孟的座右銘「真味只是淡」,出自明代著作《菜根譚》。



銀飯屋下戶亭地址:大阪府堺市堺區新在家町西1-1-30營業時間:周四至周一,早上9時到下午1時


Travel Memo機票:乘國泰航空直航大阪,機票連稅及附加費約3,365港元交通:從Klook網站預訂JR關西&北陸地區鐵路七日周遊券,價格為1,030港元簽證:特區護照及BNO免簽,可停留90日匯率:1日圓約兌0.069港元鳴謝:國泰航空、HomeAway、KLOOK


記者:洪慧冰攝影:鄧鴻欣編輯:施明慧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31/202591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1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