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個鄉村月老眼里的光棍危機:女孩太少、媳婦難說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7684.html

今年60歲的山東冠縣農民劉澤起是當地遠近聞名的資深“月老”,說媒三十多年來少說也成就了上千對姻緣。但是老劉最近卻越來越發愁了——手里有360多個小夥子托他說媳婦,姑娘卻數來數去沒多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男多女少,再能幹的媒人也沒了轍。

老劉手里的這些男青年分布在冠縣、館陶、臨清、大名、莘縣等地的村莊。他們的學歷以初中為主,有一部分是高中。職業以打工為主,有的在工廠,有的幹建築。年齡在22—30歲之間。

(2017年中國大陸地區初婚年齡性別比圖。圖片來源:《大國空巢》圖文版)

(2012年中國大陸地區初婚年齡性別比圖。圖片來源:《大國空巢》圖文版)

按照老劉做媒人的眼光,他們的條件並不差,本人收入不低,家庭條件也都不是特別差的那種。但就是因為“女孩太少了”,這些男青年很難找到對象。

老劉的感受跟人口統計的結果完全吻合。在全國初婚年齡人口性別比地圖上,山東省的大部分是深紅色,男女比例超過140:100,也就是說,每100個女性,對應的男性數量超過140個。而由於大量農村女性進入城市,農村的初婚性別比就更高得離譜。

因為這個原因,山東地區彩禮錢近年來上漲幅度較大,很快就從幾萬元漲到十幾萬元。劉澤起介紹,現在的彩禮除了“一動不動”(一動是車子,不動是房子)外,一般都是“萬紫千紅一點綠”(一萬張五元的,一千張一百的,再加一些五十元的),數目加起來十五六萬元。

高漲的彩禮,讓每一個男方家庭都感到壓力山大。如果僅僅是一個人打工,基本上是承受不起的。現在農村連蓋房子再加裝修,建起“一套院”的話,得花20來萬元。這還只是置辦了房子,近兩年,很多女青年要求的房子,是在縣城里或者是聊城市有樓房,在村里建房已經很難再吸引婚齡女性了。

彩禮漲還不是最讓家長頭疼的事。劉澤起告訴第一財經,現在農村不少人家都買車了,但就算有房、有車,也說不著媳婦,因為“光等著‘人’了”。因為適齡女性偏少,有幾個人口不算多的小村,每個村里都有二三十個光棍兒。

煩惱中,有時候劉澤起回憶起他當年做媒人的“輝煌戰績”。三四年前,年輕男女比例還基本是持平的,他做媒人也做的得心應手。最多時他一天能安排三四對相親。劉澤起最為“經典”的一個“案例”是他去交話費,正好看到一位漂亮的女性工作人員,他上前詢問“多大了”“有對象了嗎”,最後他主動提出給介紹對象,結果還真成功了!

但現在這種充滿傳奇色彩的例子也只能是一個傳奇了。劉澤起看到的一個顯著的變化是“男的不挑了,都是女方挑”。

不久前他介紹了一對,女方離婚帶一個孩子,男方也離過婚但沒有孩子。男方挺願意,但女方以“離得遠”為由拒絕了。其實兩人相距還不到十里地。現在好多人直接跟媒人說,女方離過婚、帶孩子都無所謂,這種情況在以前幾乎是沒有的。

劉澤起說,也有女孩的家長找他,委托他給說媒的。但這些女孩多數都是大學畢業,人家是要在城市里生活的。

看著手里男女嚴重失衡的求婚名單,劉澤起感到焦急。作為一個資深月老,在過去幾十年間,他深深感受到婚姻對於社會安全有多重要。成就一對姻緣,祥和幾個家庭,平安街坊四鄰。

婚戀問題不單是個人家庭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的大問題。劉澤起說,比如你孩子成家了,而前後左右鄰居的孩子都還沒媳婦,你好意思不為他們操心嗎?你敢不給他們操心嗎?天長日久,你就不擔心那些光棍惦記你家兒媳?

男多女少,說媒的難度越來越大了。劉澤起感到自己在做媒人時的力不從心。他盼望著能夠有公益團體出面組織一些正規的婚介活動,這些帶有公益性質的正規活動可以更多地集中大齡青年的信息,增加他們互相了解的機會,“能促成幾對就促成幾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996

AR內容太少 創維為何仍要試水AR電視?

你想過,在玩大屏遊戲的時候,自己的形象出現在4K電視的屏幕上、成為遊戲中的一個角色嗎?這已變為現實。8月29日下午,創維在業內率先推出兩款帶AR(增強現實)功能的OLED電視新品,並先應用於遊戲、兒童教育領域。

創維集團董事、副總裁兼彩電事業本部總裁劉棠枝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AR還不能成為OLED電視的標配,從手機小屏到4K電視大屏的轉換,大屏AR內容的制作是最大的門檻,所以現在對電視來說,AR只是增加了一個附加值。

為何內容不足的情況下,創維仍要搶先試水AR電視?因為它要沖擊OLED電視銷售及全球彩電1700萬臺銷量目標。

助力OLED電視擴大銷量

今年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很熱,之前創維子品牌酷開、微鯨等都宣布將推出VR頭盔與電視互動。

與此不同,這次創維推出的AR電視,主要在其OLED電視新品上,添加了AR攝像頭,使用戶在玩遊戲、使用兒童教育應用時,能身在其中,而無需佩戴頭盔或眼鏡。據了解,目前創維的AR電視已有三款遊戲、四款教育應用軟件與之匹配。

創維彩電事業本部產品部總監白驥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電視行業AR技術應用的門檻在攝像頭等硬件方面。未來AR有可能成為平臺級入口,是一種交互方式的改變。

而這次創維首推AR電視,也是選擇與在手機AR上有豐富經驗的公司合作。合作方亮鳳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廖春元樂觀認為,AR技術應用處於爆發前夜,2017年AR應用的市場規模將超過VR。

不過,劉棠枝冷靜地說,AR技術應用在電視上才剛剛開始,目前應用主要在兩方面,一是教育,尤其是幼兒教育;二是遊戲,其它還包括購物、影視、旅遊等領域。“相信未來3-5年後,AR內容會越來越多,其中遊戲、教育的內容占比可能達到20%。”

與4K、8K電視一樣,劉棠枝認為,AR電視的發展,“內容才是最大的門檻”。AR電視的硬件出來了,但現在適用於電視的AR內容還較少。因為大屏的內容至少保證4K的清晰度,雖然前不久有很熱的手機AR遊戲,但從小屏轉換到大屏,內容制作還要下很多功夫。

創維贊助了中國足球隊,而劉棠枝坦言,AR在體育內容上的應用還沒開始。“我們有強烈意願往這方面投入與發展。”他假設說,如果中國隊這次進入俄羅斯世界杯,未來應用AR技術看球時,“你可以花500元在電視上到世界杯賽場踢兩場,相信球迷會有這樣的需求”。

所以,“AR現在還成不了電視的標配,原因一是從小屏到4K大屏,門檻較高;二是針對大屏的AR內容兩三年內還有待豐富。目前,AR只能做一個附加值。”劉棠枝直言。

事實上,創維率先把AR技術應用於55英寸和65英寸兩款OLED電視的新品上,便是為了增加附加值和吸引力。作為國內最積極推廣OLED電視的企業,創維今年的基本目標是銷售10萬臺OLED電視、奮鬥目標是沖擊20萬臺。劉棠枝坦言,受市場、上遊面板供應影響,創維今年OLED電視銷量目標有所下調,具體數字暫時不便透露。

今年國內彩電市場價格戰不斷。第一財經記者8月29日從京東商城的網站上看到,創維55英寸4色4K超高清OLED智能網絡電視,16999元;65英寸4色4K超高清OLED智能網絡電視29999元;而55英寸酷開4K液晶電視2899元-2999元;65英寸4K創維智能網絡液晶電視5999元,也就是說,4K OLED電視差不多是同尺寸4K液晶電視的5倍價錢。

顯然,增加AR技術的賣點,將有助於提升OLED電視的銷量,創維的意圖十分明顯。

力爭實現1700萬臺目標

創維更大的目標是,在2017財年(今年4月至明年3月)實現1700萬臺彩電的銷量。

劉棠枝今年6月16日在創維數碼2016財年業績解讀會上、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曾解讀過實現這一目標的路徑。

他當時坦言,從二季度的情況,今年國內彩電市場更艱難,自2014年起已經進入存量市場第三年。但是,今年創維提出銷售彩電1700萬臺的目標,其中內銷1100萬臺,外銷600萬臺,還是有信心完成。

國內市場,創維與酷開去年銷量1000萬臺,今年增加100萬臺。首先,外資品牌的高端產品在退潮,騰出一些市場份額,同行也會騰出一些份額,創維會去搶;其次,中小尺寸要穩住大盤,40、43、49、50英寸,創維供應鏈有優勢;第三,創維將在內容上加大投入,通過內容增強用戶體驗感,來拉動硬件銷售。渠道上,電商、農村是開拓重點,今年創維將在農村建2000家彩電、冰箱、洗衣機和空調的綜合專賣店,使全品類專賣店增至2500家。

海外市場,去年440萬臺,今年增長150萬臺。今年把區域重點放在東南亞、北美,北美市場創維為LG電子代工,增長比去年大。在東南亞市場,創維收購了東芝印尼工廠,得到東芝在十多個國家的品牌授權,以東芝品牌帶動創維品牌在東南亞銷量的放大。創維還在規劃兩個重點地區——中非和中東,不排除通過收購,解決中非供應鏈問題。在歐洲,去年收購了德國品牌美茲,創維今年將有大增量,所以今年海外完成600萬臺,應該沒問題。

不過,劉棠枝8月29日展望2016年下半年彩電業形勢時坦言,今年國內電視市場比較艱苦,跟宏觀經濟相關,而且從3、4月份開始,液晶電視面板開始漲價,進入7、8月份之後漲得有點離譜,預計9月份之後國內彩電市場還更加艱難。因為一是面板價格還在漲,二是從日本、韓國品牌搶去不少份額後,如果現在電視漲價將會讓外資品牌出現回潮。所以,對第四季度的供應和價格問題,現在中國彩電同行都非常謹慎,不敢貿然增加供應、提升價格。“總體上,今年的需求應該說是過往三年最差的一年。”這位彩電業老將預測。

從這個角度看,創維搶先把AR技術應用於電視,想借此刺激市場需求和提升品牌拉力,就不足為奇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543

嫌薪水太少!亞馬遜德國員工將罷工至平安夜

12月21日消息,據路透報道,德國電商工會Verdi今日表示,為提高工資待遇,改善工作條件,亞馬遜德國員工將再次罷工。Verdi在一份聲明中稱,將再組織亞馬遜在德國的三個物流中心加入到罷工行列。在此之前,亞馬遜科布倫茲(Koblenz)物流中心已經從本周一起開始罷工。

德國是亞馬遜在美國之外的第二大市場,亞馬遜在德國有9個物流中心,擁有11000名倉儲員工,另外每個物流中心還擁有數百名季節性臨時員工。因為薪水待遇問題,最近幾年亞馬遜德國員工每年都會在聖誕節前一周舉行罷工。

Verdi今日稱,今年預計每個物流中心將有數百名員工參與罷工,一直持續到12月24日。Verdi工會領袖史蒂芬尼·紐岑伯格(Stefanie Nutzenberger)稱,罷工將導致人心不穩,並給亞馬遜帶來高昂的成本。

亞馬遜發言人對此表示,目前還不清楚將有多少員工參與罷工,但估計數量不會太多。該發言人稱:“這不會影響我們的快遞服務,聖誕禮物還會如期送達。”

早在2013年,Verdi就開始組織亞馬遜德國員工罷工,要求提高員工薪水待遇。後來,Verdi又組織了多次罷工。而亞馬遜則表示,其德國員工的工資水平已接近德國物流行業薪水標準的上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480

張大春談“作文”:現在的孩子,腦子里動詞太少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2457

作為一名專業小說家,張大春擔心在作文教育的熏染下,積習漸久,“日後華文世界不會有好的作家出現”。(理想國供圖/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1月19日《南方周末》)

高分作文的路數,多半就是“頌”。孩子在啟蒙階段,到他日後一輩子都不寫文章的那一刻,他所有寫的作文,都是揣摩他人的意思。

我擔心的倒不是出版業要垮掉,而是我們的好奇心跟滿足之間迅速的取得——也就是說,他對這個有興趣,馬上一刷屏,答案就來了。

大約從2007年出版《認得幾個字》開始,臺灣文壇的領軍人物、著名作家張大春就在自己小說創作的本業之外,花了特別多的心力關註整個社會的語文教育。

起初是為了教自己的一雙小兒女張容、張宜識字,但原本理應駕輕就熟的工作,卻讓張大春發覺自己未必真正知曉和懂得這些字詞背後的故事和所含藏的豐富文化,慨嘆“窮盡人之一生,恐怕未必有機會完完整整地將聽過、說過、讀過、寫過幾千萬次的某個字認識透徹”。

於是,他特意挑選了近百個漢字,在適切的疏解之外,更兼及深廣的歷史文化背景,希望讓孩子們有更閎遠的視野,從小涵養出對漢字更為深刻纖敏的感覺。

現在,十年之後,當年的小兒女也已長大,認字不再是他們的困惑,取而代之的卻是同樣困擾大陸和港臺中小學生的問題——寫作文。而比起當年陪伴孩子從頭學認字時的欣快,作文教育中的種種問題,卻讓身為小說家的張大春大為光火:讓教師、學生、家長都倍覺頭痛的作文完全是“附和題目”思維下的產物,根本無法讓學生我手寫我口,更談不上引導學生透過寫作能力的訓練來實現自主人生的追求。

在張大春看來,作文是作文,文章是文章,前者不過是升學擇業的敲門磚,大多用後即棄,而“寫文章,是一輩子的能力”,練習寫文章,根底上是“培養一種隨身攜帶的能力”。甚且,作為一名專業小說家,張大春更擔心在這樣的作文教育的熏染下,積習漸久,“日後華文世界不會有好的作家出現”。因此,他這回以38篇專文、45篇例文來為莘莘學子講述文章與說話之道。

2017年初,張大春攜新書《文章自在》來到北京,與北京的中學生、一線語文教師以及青年作家共同探討“作文這件事”。

(以下為張大春口述)

海峽兩岸最統一的事情之一,是寫作文

應試里能夠具備最大的甄別彈性的,可能就是作文。一個人多拿10分,多拿5分,至少在臺灣來講是相當具有影響性的。

學生們大概從8歲開始寫作文,18歲以後進入高等學府,可能就不寫作文了,而且可能一輩子都不寫作文了。但這十年之間的寫作胃口卻被弄壞了。怎麽弄壞的?就是你來了題目,我就開始揣摩,第一要揣摩出題的考官,他希望我寫什麽,怎麽樣才能迎合他的意思;第二是揣摩批改的考官,他們怎麽想,他們會認為我怎麽寫能拿高分。

所以海峽兩岸最統一的事情之一,就是如何在8歲到18歲之間讓一個孩子習慣於揣摩他人心意,並且發揮變成自己的思想,這一點,有時候想起來有點毛骨悚然。

臺灣在各級的所謂的升學考試中,大概采取的就是這個思維,孩子要去想什麽是合宜的想法,什麽是取分的想法,什麽是能夠拿到功名的想法,什麽是大人們主流的意見。有的時候不免會有一些才華高越的小朋友們,他有特殊的修辭技巧,豐富的語料,還有一些組織章法清晰的路數,所以能夠出類拔萃。我還看了一些,特別是大陸出現的滿分的,或者是頂級分的作文,那文章我也寫不出來。

可是看起來他的路數,多半就是“頌”,我稱之為風雅頌的頌。就是高質量的作文多半來自頌體,孩子在啟蒙的階段,到他日後一輩子都不寫文章的那一刻,他所有寫的作文,都是揣摩他人的意思。

我認為這樣的文化教養,在根本上出了極大的問題,可能我們在整個過去的作文教育,包括海峽兩岸的中小學,一直沒有判斷或者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我們能夠有效率地培養孩子自己產生知見,而且能夠訓練思維或者辯證的習慣,那是不是就可以讓命題作文這件事情稍微往後退一步,也就是讓命題作文退場,讓應試作文離開真正所謂的文章的世界。

很重要的是平常的說話

我從我的孩子進了幼兒園到小學二年級以前,因為我對古文字有興趣,所以我經常想辦法把個別字形象化、生動化的編成故事,然後告訴他們。但是到了大概三年級,他們開始寫作文,寫作文我不教的。我只有兩招,第一招我說你每篇作文拿給我看,我不看你的意思,不改你的思想,也不評論你的想法或者情感,我只改你的錯字。他們兩個到了三四年級的時候,哥哥張容想開了,說不對了,四年級了,你不可能不看我思想。事實上這也是我小的時候,我的父親看我的作文、日記、周記,我都讓他看,為什麽讓他看?他說他只看錯字,他也始終確守他的承諾,從來沒有對我的思想或者意見有任何看法,就說哪里有錯字。所以我信守這個傳給我兒子。

我們家孩子跟父母對話的時間是非常長的,每天在飯桌上,或者其他一起共處的時間,是不斷講話的,這個訓練從他們上幼稚園開始,一直到他們不太願意跟我們講話為止。

他們從來沒有在任何求學階段,被選為寫作文的代表,作文分數大概在比較好的程度。

有趣的是,有一天我忽然發覺,有一個雜誌向我的女兒邀稿,向她邀稿之後她也不想寫,她母親就逼著她說人家向你邀稿,寫五篇書評,我看五篇書評嚇一跳,我以為是專業書評家寫的,結果是她媽開車載她的時候,在路上她用手機打的,打了五篇書評。真正的缺點顯現了,每一段統統都是逗號加一個句號,標點符號沒人教,她在學校也不好好學。但是表達意見之清晰,舉證之明朗,而且在議論分析條理上沒有瑕疵,我嚇一跳。

我不是吹自己的孩子,畢竟他們離寫文章的人差得太遠,可是我相信他們之所以能夠那麽清晰,那麽條理分明的表達,很重要的是基於平常的說話,跟他溝通的時間要長,面向要廣,而且無所不談。

最常用的動詞是“買”

教作文的時候,一方面教孩子繁華先不要落盡,要盡可能地繁華。另外一方面要教他減法。

我記得以前在大學教現代散文課,朱自清、徐誌摩、郁達夫這些,我認為這些文章都還出現著某種在白話文運動初期階段對於使用白話文無比興奮而形成的一些沒意義的、空泛的堆疊,有趣的是減法,所以我就在散文課上做一些嘗試。

比如說可不可以寫一篇文章,只有名詞、動詞、介詞和虛詞,沒有形容詞,這些東西我在教的時候還沒有體會到真有這樣的文章,我後來看到阿城的文章,我每看一篇,他寫任何事情,我都樂,他那種幹凈就是沒有不必要的形容詞,也沒有不必要的譬喻。如果說他平鋪直敘,你正好會因為他的那個減法,因為簡潔幹凈,會記住他特別生動的某些語言。

我記得他在《樹王》里有那麽兩句話,聽起來俗得不得了,可是傳神了,我經常想起來。“我不過是個屁眼兒大的官”,“你還在我屁眼里”,非常鮮活。契訶夫的那個《小公務員之死》非常清楚的一個意象,那兩句話抵得過契訶夫一個短篇。

在臺灣有一個我非常敬仰的老前輩,短篇小說作家黃春明,我認為他是臺灣最了不起的短篇小說家。他七十多歲的時候跟我說,大春啊,你不覺得文學小說這些,會寫的人越來越少,讀的人越來越少嗎?當然這種感慨很尋常,可是我沒想到他後面說,你知道原因是什麽嗎?他說我認為現在的孩子,腦子里面的動詞太少,最常使用的動詞就是“買”。

我們的求知欲,是不是個道德命題?

今天在臺灣比較流行的社區網站叫臉書,它主要帶來的是大量的圖片。我倒不願意說現在的孩子都是圖像思維,但是大量的圖片和影像帶來的是什麽呢?是他的美學刺激已經飽和了。有的時候他只是追隨一時的直覺,而不是長久的累積,這個一時的直覺是會隨時變化的,因為是短期記憶,不是長期記憶。

如果你要找到一個無論是在裝幀還是美學上能夠幫助孩子更快,或者更長久地進入到閱讀世界的圖書,非常困難。因為它的口味已經追隨著時代大潮圖像變化改變得更快了。

這種局勢,明顯地告訴我們人的求知方式,甚至人對客觀知識或現實好奇的方式改變了,所以大家都不看別的書,只看臉書。

刷屏取代了大部分滿足好奇,或者滿足求知的方式。這些事情正在逐步地從形式的變化變成一個本質的變化,也就是說,我擔心的倒不是原來的出版業要垮掉,而是我們的好奇心。好奇跟滿足之間迅速的取得——也就是說他對這個有興趣,馬上一刷屏,答案就來了。

我們永遠會擁有巨大海量的短記憶,而我們長期的記憶會消失。長期從事短記憶,一定跟後來的好奇,或者說滿足求知的這個活動是有巨大牽連的。

甚至我們過去常常講,某一些意念是斷裂的,某一些思維是斷裂的。過早地去推斷那就是哲學消失了,那就是文學死亡了,或者那就是作者不在了,可能有一點誇張,但是我覺得如果我們今天不警惕,也就是說現在的警覺恐怕是為了下一步的警覺。我認為遲早有一天,大家打一針,數學就不用學了,但是那時候,人的感性恐怕也都會沒有。

我記得達爾文在死之前非常痛苦地說,我已經多年,就是好幾年沒讀詩了,好幾年沒有專註地聽一首美好的音樂了。他說這不但是我自信的欠缺,也是我道德的墮落,他的這番懺悔之言其實並沒有真的墮落,他只是太專心地在做演化學的研究,而且進入到更多細節知識的追尋,他似乎沒有時間,因為他忘了。而對於詩、對於音樂零散的美的耽溺,他認為是跟他的道德有關。

我聽到這個話非常震撼,到底我們的好奇心、求知欲望是不是很窄的一個道德命題。我常常覺得寧可相信它是,那個時候我們會比較不那麽淪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057

上線人數太少嚇走人

1 : GS(14)@2011-10-09 22:39:27

做番大D如題
2 : 容易受傷的男人(17333)@2011-10-09 22:45:56

這裡只有你同我版主
3 : Sunny^_^(11601)@2011-10-09 23:32:29

D人唔上都冇計嫁.
4 : 八旗子弟(15368)@2011-10-09 23:55:06

市旺大把人,gogogo,哈哈
5 : GS(14)@2011-10-10 21:25:37

3樓提及
D人唔上都冇計嫁.


唔是,個數真是細了3分2
6 : Sunny^_^(11601)@2011-10-10 22:00:01

5樓提及
3樓提及
D人唔上都冇計嫁.


唔是,個數真是細了3分2


不過真係好似少左人
7 : GS(14)@2011-10-10 22:11:29

實際上無點少到,但感覺上少了都不太好
8 : Sunny^_^(11601)@2011-10-11 20:49:28

7樓提及
實際上無點少到,但感覺上少了都不太好


我一開始用個陣成晚都好多人講野...而家有D悶
9 : GS(14)@2011-10-11 20:51:00

是呀,又唔知點解特別少了人
10 : abbychau(1)@2011-10-23 19:01:14

set to 15 min
11 : david395(4434)@2011-10-23 19:40:34

Suggest more blogger move to here
12 : superkkw(6672)@2011-10-23 21:04:32

面加個版面真係唔多方便
要click好多下先睇到有咩update左
只靠最新回覆唔多夠

d人係咪改左版之後少左?
13 : GS(14)@2011-10-23 22:04:55

11樓提及
Suggest more blogger move to here


講清楚D得嘛? 是不是可能等人易D睇到Blog定是點?
14 : GS(14)@2011-10-23 22:05:24

12樓提及
面加個版面真係唔多方便
要click好多下先睇到有咩update左
只靠最新回覆唔多夠

d人係咪改左版之後少左?


通知那個有無用到先
15 : hehehaha(4466)@2011-10-23 22:20:39

因為E到做唔到一般股民心態...''
仲有成日圍圍喂...

我介紹過比幾個FD黎E到,話好多野睇同好多野學!
D FD同返我講:佢地唔係專研究股票,想睇既 post 講D野成日扮秘密- -'
又唔夠膽講清楚,鬼得閒同你玩猜猜猜...咁不如咪開post!
動不動就以為放左風會搭沉船,以為好大影響力.

如實轉告:不喜勿插!

而我覺E到幾多故仔睇都唔錯!
不過某陣時又真係見到D人叫人唔好講咁多- -怕人搭沉船...
心諗:你估真係咁易咩...食你幾十皮有咩用,你估講多2句有幾球比莊食咩!
人就係以為自己好有影響力- -'

而我就對個股興趣一般,對市況,槓桿玩指數興趣大D!
睇故仔為增加話題0.0
16 : GS(14)@2011-10-23 22:35:09

15樓提及
因為E到做唔到一般股民心態...''
仲有成日圍圍喂...

我介紹過比幾個FD黎E到,話好多野睇同好多野學!
D FD同返我講:佢地唔係專研究股票,想睇既 post 講D野成日扮秘密- -'
又唔夠膽講清楚,鬼得閒同你玩猜猜猜...咁不如咪開post!
動不動就以為放左風會搭沉船,以為好大影響力.

如實轉告:不喜勿插!

而我覺E到幾多故仔睇都唔錯!
不過某陣時又真係見到D人叫人唔好講咁多- -怕人搭沉船...
心諗:你估真係咁易咩...食你幾十皮有咩用,你估講多2句有幾球比莊食咩!
人就係以為自己好有影響力- -'

而我就對個股興趣一般,對市況,槓桿玩指數興趣大D!
睇故仔為增加話題0.0




去龍鳳區開多幾個啦,有幾個post 下路長開無留言,幫幫手搞人氣...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25643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25654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25880

好多人驚,但是我唔買,想知甚麼儘量講,你叫你D朋友唔好怕問,人地唔答我都答,人地扮先知我就踢爆,三文魚的唔講一D野是唔要得,但是你可以問我,你唔問,我真是唔知你想知乜,雖然佢會討厭我所為,但我認為值得
17 : GS(14)@2011-10-23 22:36:01

總之你講多D,我儘量講啦
18 : abbychau(1)@2011-12-03 13:20:26

set to 15min
19 : david395(4434)@2011-12-04 16:24:49

13樓提及
11樓提及
Suggest more blogger move to here


講清楚D得嘛? 是不是可能等人易D睇到Blog定是點?


recommend more ppl move to here la

talk about news besides stock market
20 : greatsoup38(830)@2011-12-04 17:28:36

19樓提及
13樓提及
11樓提及
Suggest more blogger move to here


講清楚D得嘛? 是不是可能等人易D睇到Blog定是點?


recommend more ppl move to here la

talk about news besides stock market

you sell more ad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218

請貨櫃司機$2萬嫌太少

1 : GS(14)@2012-09-25 00:27:25

辛苦wor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924/18023403
轉口貿易是香港經濟命脈之一,貨運業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為何港府會玩殘運輸業,令司機活得冇尊嚴?蔣志偉表示,後生仔不願入行當貨櫃車司機,因為做貨櫃車司機要過「非人生活」。
貨櫃場唔準有廁所
他解釋政府提供貨運物流堆場地皮基於臨時性質,「唔可以起上蓋」、「唔可以起廁所、小食亭,司機Call完外賣要喺車頭食飯……有時真係要喺車邊路邊解決」、「政策搞到貨車司機變成冇尊嚴嘅工作」,向私人租地的貨櫃堆場就沒有此問題。
大熱天時,司機揸完長途車便在貨櫃堆場落貨上貨,業界想在堆場內裝部汽水機讓司機解渴消暑,「點知地政署話唔得,因為租約寫明唔可以做零售!司機大熱天時飲冰凍嘢都唔得,基本人權都冇,一啲都唔人道。」
要知道,每當週四、五最繁忙日期,司機最辛苦。他表示在缺乏人手下貨物運輸或會出現延誤;司機亦要走多兩轉,辛苦一點,平時工作10小時,繁忙時期可以長至15、6小時。幸好,幾經業界爭取地政署才告放行,批准裝部汽水機!他嘆息指,在內地及海外,都設有中途油站便利店等設施,讓長途車司機歇腳方便,香港則沒有顧及物流業的需要。
隨著入行者減少,加上政府近幾年展開港珠澳大橋、高速鐵路項目,不少貨櫃車司機揸其他車都唔揸貨櫃車,令貨櫃司機缺上缺!他的公司10多部貨櫃車,有兩、三部因為請不到司機而擱置在一旁;業界普遍缺司機20%。
2 : GS(14)@2012-09-25 00:27:4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924/18023404


「保險幾時到期?加咗幾多?」,這是貨運物流業界現時碰面最熱門的話題。近月一間貨運公司的勞保費用,更由6萬加至60萬元,升幅達9倍!
「苦主」貨運公司老闆莊先生,旗下一名司機今年發生意外,有關保險補償仍在處理中;公司今年找勞工保險投保時,沒有一間保險公司願意受理,最後只有香港保險業聯會旗下的聯保計劃受理(由多間保險公司共同受理保險個案),但保費則由6萬元大幅提升至60萬元!
轟保險商是吸血鬼

保險公司為何如此勢凶夾狼,莊老闆基於害怕往後繼續找不到保險公司承保,不願多談因由。
僱員補償聯保計劃管理局發言人回應:「保費升價10倍唔出奇。」當中或涉及受保員工人數增加,員工薪金上漲,以及出現意外補償等因素;部份個案因之前漏補員工數目及工資,現在報足,也會令保費急升。
去年因應清潔、物流運輸及回收行業申請聯保計劃個案增多,聯保計劃已將這些行業列為高風險行業;今年4月1日開始,聯保將貨運業保費基準率定為員工工資的5.7%,另視乎員工的薪金、人數以及有否發生過意外補償,基準率上限可達至8.5%,增幅達50%。明年將視乎補償情況再作調整。
發言人指勞工保險補償金額,輕微的可以低至數百元,若嚴重意外導致人命傷亡或員工喪失工作能力,則可以高達數百萬元。
落馬洲中港貨運聯會主席蔣志偉大肆批評保險業界,認為是繼油魔後,對貨運業界另一隻吸血鬼。他以自己的貨運公司為例子,公司即使沒有發生意外,今年的保費亦被加價約50%。有些無良保險代理,亦於保險到期前兩、三日才報價,保費急升,同業「焗住被人劏!」因為法例所限,必須要購買勞保。
細企寧犯法不投保

他指保費急升是近兩年開始,他理解或與無良律師協助員工無理索償個案增加,令個別保險公司出現虧損。他認為這涉及詐騙,應由相關單位承擔刑事責任,而非將問題卸給貨運公司。他又不滿保險業界自行將貨運業定為高危行業,行業高危與否應由勞工處按照意外率來定性。
蔣志偉指保費急升,已令部份小型同業冒險犯法,不買勞保。又有同業即使員工手指受傷,寧願自行私下補償予員工1、2萬元,也不要保險公司履賠,怕因小失大,續保時大幅加價。
勞工保險費用急升原因

‧保險公司賠償金額上升
‧工資上升
‧企業忽視員工職業安全,意外頻生
‧法庭判處工傷賠償金額上升
‧大型保險公司退出勞保市場,服務供應減少
‧律師包攬訴訟,攤分工傷保險補償,賠償個案增加
‧員工濫索工傷
‧部份醫生中醫師濫發病假紙
‧保險業勞保業務長期虧損
‧僱主少報受保員工數目及薪金,保險業承擔額外風險
3 : GS(14)@2012-09-25 00:27:5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924/18023406


保險公司狂加勞保保費,身為「苦主」的貨運公司老闆卻不願多談,背後可能與個別打工仔詐傷呃保費有關。過去兩年的勞工保險業務平均虧蝕逾億元,保險公司要賺錢,實行大加保費,來一招「no pain no gain」教訓大話精,並指加保費令企業重視員工的職業安全,減少工業意外。
保險代理公司保險經紀策略聯盟總經理呂志興(圖)口中不少老闆都幾涼薄,他說老闆掛住做生意,對於員工的職業安全很少留意,亦是造成勞工意外頻繁的原因。
尤其是物流業、酒樓業、環保回收、建築工程等行業,均是工傷高危的行業,因為從事物流業涉及搬運貨物,容易扭傷腰骨;酒樓員工需要搬枱搬凳,亦容易扭傷腰骨,「扭一扭可以幾個月都唔返得工,賠幾萬蚊,呢類個案有好多。」因此物流業勞保費用可以上升一至兩倍。
醫生紙易攞 有員工詐傷

新入行員工的工傷意外風險最大。「新入行就埋位做嘢,但新人根本唔識做,結果新人最易發生工傷意外。」他的公司便曾處理過一宗個案,有個師奶重返職場,於燕窩店搬起一箱燕窩,就這樣扭傷腰骨,要休息兩年,結果保險公司需要賠款逾50萬元。
除工傷意外頻生,他認為現時社會醫療制度比較寬鬆,「醫生紙好易攞」,「扭親條腰骨」都可以休假養病數個月,甚至一、兩年。有保險界人士曾指過去兩年憑醫生發出長達半年或以上病假紙,高逾2000宗。
當中亦有個別弄虛作假情況。有員工休假養病期間,保險公司派出護理員到受傷員工家中探訪,發現受傷員工到了深圳揼骨,或是做兼職賺取兩邊糧。他認為這些詐騙個案應加重刑罰。
此外,也許基於節省經營成本,不少僱主在投保時均會少報僱員數目及薪金,從而減低支付保險費。有企業投保時只申報9名員工,但被發現全公司員工有60名;亦有公司實際薪金開支是申報薪金的數倍。然而,保險公司卻要承擔所有員工意外風險。
4 : GS(14)@2012-09-25 00:28:0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924/18023408


就企業買勞工保險被保險公司拒保與狂加保費,負責監管本港保險業的保險業監理處發言人回應,政府非常明白保費上升對中小企僱主的影響。
加強職業安全 防意外

勞工處發言人表示,勞工處會透過執法、培訓及宣傳三管齊下策略,提高職業安全、防止意外;冀能減低有關保險申索,從而使保費費率有下調空間。
而代表保險公司的香港保險業聯會,正從改善職業安全和風險管理措施及僱主保存完善的員工薪金紀錄著手,使保險公司可以更準確評估風險,釐定保費水平。
解決拒保問題,保險業聯會提供的僱員補償聯保計劃,可以為未能在公開市場得到保險公司承保的僱主,透過聯保由多間保險公司共同提供承保服務。
此外,保險業聯會已加強與高風險行業僱主代表溝通,積極瞭解有關行業的運作模式;過去一年多次與清潔、回收業及貨運、物流業等接觸,讓各方加強溝通,聽取業界的訴求。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588

沽家太少 不得不彈 林少陽

1 : GS(14)@2015-10-05 23:46:3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d5_ed5a1.htm


【明報專訊】受到中央政府推出連串刺激經濟措施鼓舞,港股10月開了一個不錯的頭。畢竟港股已經連跌5個月,在一面倒看淡的市下,港股或有機會在這個傳統的股災月,出現一次像樣的反彈。

股市周期,有如四季,人的意志再堅強,亦扭轉不了季節的變化。上月港股雖然為跌市,但是絕大部分二三線股份,即使在恒指及國指同見今年新低的情下,仍然拒絕跌破8月24日甚至是7月8日見今年低位,顯示不少股份於對上兩次的低位已經嚴重超賣,投資者定過神來之後,已拒絕再在目前低迷的價格水平沽貨離場。

買家少 沽家更少

資本市場乃買賣雙方的角力場。假如市場上大部分沽家拒絕沽貨,即使需求再少,亦難以推低價格。股市上落快且急,讀者較難看透當中的邏輯,但是如果我將之套用在近年長升長有的本港樓市,讀者應該一看就明白──曾蔭權政府任內大幅削減本港一手住宅供應,政府辣招進一步削弱二手市場供應,推動本港樓市進入一個沽家幾乎絕舻的市場。雖然金管局多次大幅縮減銀行的按揭成數,同時限制了買家入市置業的能力,但是在沽家更少的情下,過去12年本港樓市成為歷史上其中一次歷時最長的升市。

中央停救市轉救經濟

講回港股10月展望。雖然本港主要股市指數連續3個月見一年新低,但是同步創出新低的股份數量,卻一次比一次少,反映市場上沽家的沽盤持續萎縮。恒指於9月29日所見的低位,應該很大機會在短期之內都不太輕易跌穿,而經歷過連續5個月的寒冬之後,港股或開始進入一次小陽春。雖然本欄暫時亦沒有太大的把握,預計得到這次小陽春的升市,究竟會歷時多久,但暫時傾向相信,今年10月很大機會是升市的月份。

我的信心從何而來?首先,中國政府已不再需要為救A股股市而奔波,從過去一個星期的市場信息可以清楚看出,政府已重新將精力集中於刺激經濟,不單透過優惠政策鼓勵國民買車,同時放寬國民置業按揭成數。

壞消息阻不了投資者入市

另一個更重要原因,是中國政府現在看來亦已明白到8月11至13日連續三日的人民幣貶值為政策失誤,現已重返原來與美元變相掛鹇的外匯政策。中國的穩定匯率政策,有助減少國民資金外逃,同時減輕借重外債上市企業的融資壓力。國際投資者亦毋須擔心,其持有的人民幣資產(當然包括所有收入以人民幣為主的上市公司股份)收入折現成美元時將貶值。

正如本欄在早前的文章多次強調,人民幣貶值不利環球新興市場的股市及匯市。現時人民幣匯率重回正軌,不單有利港股後市的發展,亦有助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

即使本欄對美股仍然在歷史高位徘徊頗有戒心,但是上周五晚美股在不如人意的就業數據公布後,在急跌200多點後依然能拗腰反彈。上周五美股的表現,似乎亦在告訴大家,市要見底回升的時候,即使再壞的消息,亦阻止不了投資者入市的興致。

[email protected]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林少陽 細味.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7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