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傳說從六位數滾到10位數的“深南哥”割肉了,栽在了兩只雄安概念股!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4-20/1096351.html

每經記者 劉海軍 每經編輯 吳永久

各位看官等候多時,A股十大遊資營業部第五期,金田路營業部來了!

金田路是市場歷史悠久的頂尖遊資之一,在這兒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想說的是,本文所指的金田路營業部不是一家,而是光大證券深圳金田路營業部和申萬宏源深圳金田路營業部。

那藏身營業部背後的牛人是誰?市場送一外號“深南哥”也稱割肉王,傳言其把6位數資金做到10位數,不過這個傳言還有待求證。

而坊間也流傳著“深南哥”的經典語錄:“ 簡單的事情重複的作,以達到最佳境地,成為某一招數的高手,甚至成為某一招數的完美化身。其終極目標是成為市場焦點,言行對市場資金有重大的影響力,成為趨勢引導者!”

這是在某一功夫練到極致,這是要修煉到無劍勝有劍,人劍合一的境界嘛,到時和經典武俠形象令狐沖有得一拼!

誰說遊資只賺不賠!今天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不僅要試圖揭秘“深南哥”的操作秘籍,還要分析分析他兩大失敗的案例!各位看官,等著接招吧!

在正餐開始前,先碼點兒料,“深南哥”的最新動向!

割肉兩只雄安概念股——先河環保和嘉寓股份

在4月,“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雄安新區設立的消息一出,市場各路資金群情湧動。作為市場遊資的代表金田路自然不會錯過。

申萬宏源金田路近期現身龍虎榜的次數不多,但光大證券金田路近期還算比較活躍。 近期,其屢屢參與雄安概念的炒作,如前幾天參與了數字政通、青龍管業。

周二,光大金田路又參與了先河環保和嘉寓股份兩只雄安概念龍頭股。

先河環保4月18日龍虎榜

嘉寓股份4月18日龍虎榜

 

從以上分時圖、走勢圖和龍虎榜可以看出,按照遊資的操作模式,在周二,金田路應該是在漲停板上買了5002萬元先河環保,買了4910萬元嘉寓股份。

從周一的盤後複盤來看,嘉寓股份、先河環保、冀東裝備、金隅股份是四只最強的雄安概念股。周二市場上,冀東裝備繼續強勢漲停,金隅股份因盤子太大而沒能大漲,先河環保和嘉寓股份在盤中都漲停,被遊資瘋狂的追逐。金田路在此時大量買入強勢股,但最後因資金退潮和各種利空因素,先河環保和嘉寓股份紛紛開板,截止收盤,兩者上漲2.92%、7.13%,也就是說,金田路周二在兩只股票上就有很大的浮虧。

嘉寓股份4月19日龍虎榜

先河環保4月19日龍虎榜

從周三龍虎榜看,金田路周三賣出了嘉寓股份4467萬元,賣出了先河環保4484萬元。從賣出金額上來說,兩者的賣出金額均少於周二買入金額,但兩個股票開盤都是大跌,籌碼可能相差無幾。火山君了解到,按照一般遊資的操作模式,金田路周三應該會立刻割肉,無條件執行。因此,金田路很大可能是把周二漲停板上買入的籌碼周三開盤不久全部割掉,甚至在集合競價階段就有可能大量賣出。若如此,周二和周三在嘉寓股份和先河環保上的一戰,金田路或許已經傷痕累累了。

火山君想說的是,哥找對了龍頭股,可是市場人氣已不複從前。沒看停牌自查的大棒都舉起了嗎?炒股要聽話,不然要被打屁屁的!

火山財富紮根於全國最大原創投資理財資訊發源地——《每日經濟新聞》,由多位征戰股市一線的資深財經記者全心全力打造。

用手機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快速關註“火山財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439

傳說從六位數滾到10位數的“深南哥”割肉了,栽在了兩只雄安概念股!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4-20/1096351.html

每經記者 劉海軍 每經編輯 吳永久

各位看官等候多時,A股十大遊資營業部第五期,金田路營業部來了!

金田路是市場歷史悠久的頂尖遊資之一,在這兒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想說的是,本文所指的金田路營業部不是一家,而是光大證券深圳金田路營業部和申萬宏源深圳金田路營業部。

那藏身營業部背後的牛人是誰?市場送一外號“深南哥”也稱割肉王,傳言其把6位數資金做到10位數,不過這個傳言還有待求證。

而坊間也流傳著“深南哥”的經典語錄:“ 簡單的事情重複的作,以達到最佳境地,成為某一招數的高手,甚至成為某一招數的完美化身。其終極目標是成為市場焦點,言行對市場資金有重大的影響力,成為趨勢引導者!”

這是在某一功夫練到極致,這是要修煉到無劍勝有劍,人劍合一的境界嘛,到時和經典武俠形象令狐沖有得一拼!

誰說遊資只賺不賠!今天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不僅要試圖揭秘“深南哥”的操作秘籍,還要分析分析他兩大失敗的案例!各位看官,等著接招吧!

在正餐開始前,先碼點兒料,“深南哥”的最新動向!

割肉兩只雄安概念股——先河環保和嘉寓股份

在4月,“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雄安新區設立的消息一出,市場各路資金群情湧動。作為市場遊資的代表金田路自然不會錯過。

申萬宏源金田路近期現身龍虎榜的次數不多,但光大證券金田路近期還算比較活躍。 近期,其屢屢參與雄安概念的炒作,如前幾天參與了數字政通、青龍管業。

周二,光大金田路又參與了先河環保和嘉寓股份兩只雄安概念龍頭股。

先河環保4月18日龍虎榜

嘉寓股份4月18日龍虎榜

 

從以上分時圖、走勢圖和龍虎榜可以看出,按照遊資的操作模式,在周二,金田路應該是在漲停板上買了5002萬元先河環保,買了4910萬元嘉寓股份。

從周一的盤後複盤來看,嘉寓股份、先河環保、冀東裝備、金隅股份是四只最強的雄安概念股。周二市場上,冀東裝備繼續強勢漲停,金隅股份因盤子太大而沒能大漲,先河環保和嘉寓股份在盤中都漲停,被遊資瘋狂的追逐。金田路在此時大量買入強勢股,但最後因資金退潮和各種利空因素,先河環保和嘉寓股份紛紛開板,截止收盤,兩者上漲2.92%、7.13%,也就是說,金田路周二在兩只股票上就有很大的浮虧。

嘉寓股份4月19日龍虎榜

先河環保4月19日龍虎榜

從周三龍虎榜看,金田路周三賣出了嘉寓股份4467萬元,賣出了先河環保4484萬元。從賣出金額上來說,兩者的賣出金額均少於周二買入金額,但兩個股票開盤都是大跌,籌碼可能相差無幾。火山君了解到,按照一般遊資的操作模式,金田路周三應該會立刻割肉,無條件執行。因此,金田路很大可能是把周二漲停板上買入的籌碼周三開盤不久全部割掉,甚至在集合競價階段就有可能大量賣出。若如此,周二和周三在嘉寓股份和先河環保上的一戰,金田路或許已經傷痕累累了。

火山君想說的是,哥找對了龍頭股,可是市場人氣已不複從前。沒看停牌自查的大棒都舉起了嗎?炒股要聽話,不然要被打屁屁的!

火山財富紮根於全國最大原創投資理財資訊發源地——《每日經濟新聞》,由多位征戰股市一線的資深財經記者全心全力打造。

用手機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快速關註“火山財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440

順豐王衛:我的“低調牌坊”都砸在了馬化騰手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21/163708.shtml

順豐王衛:我的“低調牌坊”都砸在了馬化騰手里
創業家 創業家

順豐王衛:我的“低調牌坊”都砸在了馬化騰手里

念頭的區別很重要,念頭的開放與保守,會產生很大的差別。

來源 | 創業家(ID:chuangyejia)

 整理 | 周路平 

6月20日,粵港澳大灣區論壇在香港舉辦,這個論壇由馬化騰一手操辦,邀請了包括順豐創始人王衛、大疆創始人汪滔、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等粵港澳知名企業家和港澳政商界的諸多名流。

這個論壇為什麽能吸引多位大咖參加?他們在會上都講了些什麽?創業家&i黑馬第一時間為大家帶來現場報道。

王衛和汪滔等人素來低調。當天,王衛穿著黑色西服,配著一條米黃色牛仔褲,腳上的是深褐色休閑皮鞋。原本他出席的論壇被安排在了下午最後一個,但王衛從早上一直到下午全程出席。不知是應王衛本人要求還是來得突然,主持人甚至沒能在上午介紹嘉賓時提到王衛。而大疆創始人汪滔只出席了灣區青年計劃啟動儀式,未有任何發言。

21

首次公開出席外部活動的王衛顯得有些興奮,他與馬化騰出現在了活動的最後一個論壇上,探討“創新棲息地”。王衛一開場就提到媒體,他說媒體結束之後提問時,希望不要第一個問題就問他家里有幾個廁所。然而,整場活動並沒有提問環節。甚至在活動即將結束時,王衛還站起身,給周邊的嘉賓散發名片。但媒體眼巴巴地看著,被保安活生生地擋在了外面。

“十年前我就留意了馬老板的騰訊,當時我理解騰訊是 QQ,我就說這是泡妞的,認為沒什麽。但我現在在思考,10 年下來,差別咋這麽大呢?”王衛並沒有想象中的寡言,他說因為一念之差,順豐比騰訊的體量少了一個數量級,而這個“一念”指的是雙方的做事心態。

馬化騰看王衛在臺上風趣幽默、見解獨到,幹脆勸他下半年要多出來見媒體。王衛說,為了今天這個論壇,昨天晚上沒有睡覺,練到現在。

而我們的網紅、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女士,當天一襲清新的少女風打扮。她作為珠三角的優秀企業代表,除了給粵港澳大灣區論壇站臺,更重要的是來打一波廣告:買空調,還是格力的好。

以下為粵港澳大灣區論壇的部分精彩內容,有刪節: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主持人):請你們談談對創新科技的理解。

董明珠(格力電器董事長):我想創新是今天前面很多的專家學者都在主旨演講,包括論壇當中都表述的很多,如果重複大家的觀點是浪費時間,所以我們要首先來個創新,盡快把前面損失的時間把它挽回來。

23

格力是一個專業化的空調企業,但是到了今天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格力已經是一個多元化的企業,它知道科技對一個企業發展的生命力和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所以格力一直不斷挑戰自己。我們有一個萬人研發隊伍,作為一個制造業公司來講,萬人研發隊伍在別人想象當中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我們願意做這樣的投入,為什麽要這樣?因為我們要盡可能讓科研成果轉化成為生產力,對社會作出快速貢獻。

格力認為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我們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僅僅做空調已經不能夠主宰,更不能說未來智能家裝在什麽樣的情況下用什麽東西支撐它,所以我們認為效率是更重要的。於是我們有了自己的機器人、數控機床、模具等等,這些都是支撐工業發展的重要工具。

剛才我在臺下跟馬化騰講,我們(可以)有更多的合作,因為從他的優勢和我的優勢,如果我們強強聯合,我們就節約了很多的時間,我們可以做得更大,不僅是為中國,也是在為全世界做貢獻。

大灣區我理解是給我們創造了更加好的空間,我們的人才交流帶來了很好的空間。同時,我們互相學習的機會更多,以前因為區域的局限,可能沒有這樣的條件,現在變成了大灣區以後,我們可能這種跨界的現象越來越少了,大家可以暢通無阻,對制造業來講是非常有價值的。

前面講了人才培養,我們的教育是培養未來支撐社會發展的人才,如果這些人不能為社會做貢獻,我認為他不能叫人才,所以教育做得再好,也是把這些人才要能走向社會,能做出有價值的事情,那才叫培養了人才。所以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我覺得更多的東西還值得我們去討論和研究,大灣區給我們帶來的最大感受,是香港、澳門和廣東,我們之間互相認識到,對方有我們想要的東西,對方有我們要學習的東西,我覺得是共存共融的時代,所以我覺得大灣區的前景非常美好。

最後還是要做一句廣告,大家記住要用格力空調。因為格力現在掌握的核心技術已經引領了世界這個行業,它成為了領導者。

馬化騰(騰訊董事局主席):這個涉及到一些人工智能計算,在過去5、6年大家都談移動優先。移動浪潮已經過去了,現在大家談AI優先,一切都AI優先了。

26

我們的判斷確實是風口到了,我們現在看到每個領域後臺、前端都需要考慮未來跟人工智能的結合,否則你可能失去先機。所以我們在內部超過四個團隊都會在各自的業務領域開始進行人工智能的研發,他們有的是分開,各自做各自的,針對自己的場景做研發,像自動駕駛是其中一方面。像我們最近比較大的成果是圍棋方面,大家知道AlphaGo在圍棋前不久贏了世界冠軍柯潔,我們自己的圍棋AI叫絕藝,3月份在日本的一個大賽也贏得了冠軍。

但是AlphaGo沒有參賽,如果參賽,不知道我們能不能贏它,但是我們贏了日本和法國的勁敵。我們至少可以說世界第二。當然,做這個的目的不是為了圍棋本身,最重要是通過圍棋做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可以自己和自己博弈,然後在別的領域進行應用,包括醫學中片子的識別,包括在量化金融方面,甚至可能在制造業方面,它可能影響未來加工的精度。

因為大家知道很多模具會磨損,如果具備一定的人工智能,知道哪些加工程度有偏差,它會自我調整,可以極大地改善模具的精準度所帶來的偏差。我覺得這些都是可以經過同類的垂直領域,通過算法、標簽給它數據,自我訓練,機器會學習得比人腦掌握得更好,這是我們更感興趣的。

王衛(順豐速運董事長):謝謝校長。在回答校長的問題之前,先感謝馬主席,沒有馬主席盛情邀請,我恐怕也很難想參加今天這麽高調的活動。今天那麽多媒體,我的低調牌坊真正就沒有了,所以感謝馬主席這次給我這個機會。這次也很感謝一次性看到這麽多媒體,等下經過媒體區,媒體請第一個問題不要問我家里有多少個廁所,這個最近講了很多。

28

我回應一下校長的問題,這個問題我想用另外一個維度回答。我認為今天講了很多環境、人才、大灣區需要的條件。我想用另外一個角度看大灣區和創新這部分,在於“一念”。我們經常講好的科技需要好的人才,好的人才需要好的生態環境,好的生態環境需要文化,但是我仍然認為每個環境當中,作為一把手,其實一把手的一念之間的差別會很大。

舉個例子,我這“一念“里面決定開放的程度,這一念之差可能在短時間大家看不出這個差別,10年以後看到這個差別是非常、非常大。舉個例子,11年前,當時我理解騰訊就是一個QQ,我認為這個東西沒有什麽。11年下來,為什麽差別那麽大呢?其實這11年我一路在馬總身上尋找答案,我近期才尋找出來這個答案:一念之差。我這一念是在於打造自己內部的一個生態的環境,專註自己做自己的產品。其實馬總除了打造自己的內部環境以外,還打造外部的整個生態環境,而這種更開放的模式,包括不同的合作夥伴,贏得更多的機會。這很不一樣。

我認為很厲害,我自己只是把內部產品做好就好了,最終下來就是兩千億跟兩萬億的區別。

我想告訴大家,念頭的區別很重要,念頭的開放與保守,會產生很大的差別。如果今天我們做老板的還是固步自封,自己認為自己很了不得,然後不跟人家合作,不跟人家互相交流,我認為未來的時代,這個企業肯定是被邊緣化。所以我更認為,大灣區是互贏、互通、互聯,不同角色之間進行分工,贏家是整個大灣區里面的所有參與者。所以我認為應該是要有這個理念,而這個理念是來自於所有在大灣區里面的企業應該有這個理念。學校有這個理念,政府有這個理念。

我也建議,我們定期跟學校有很多共同的合作,做很多的項目,跟政府也互相之間人員交流一下,我們讓政府的人來做一做企業,我們也去政府交流。或者我去騰訊管一管,你(馬化騰)來順豐管一管(這是開玩笑)。

我覺得每個企業開一個X部門,這個X部門專門是跟每個企業互相對接的頭腦部門,這些人可以去騰訊那邊,跟X部門互相之間開會,甚至這些員工可以去那邊上上班,你那邊來順豐上上班,去董總那邊上上班,董總那邊的人去派派件。這就是最好的組合,讓我們知道這個方向是對的,怎麽做到?就是來自於我們跟大學的合作項目,跟企業之間合作。在大灣區里面,所有的企業要共同搭建這種X部門,一起把所有的優勢結合起來,用頭腦風暴的方式做出產品和服務,讓整個大灣區可以創造出更創新的產品和服務,這是我的建議,謝謝。

王衛 馬化騰 粵港澳大灣區論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689

張旭豪站在了三岔口 路標分別是俞永福、古永鏘和王興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29/164883.shtml

張旭豪站在了三岔口 路標分別是俞永福、古永鏘和王興
首席人物觀 首席人物觀

張旭豪站在了三岔口 路標分別是俞永福、古永鏘和王興

故事會如何發展誰也不知道。

來源 | 首席人物觀 (ID:sxrenwuguan)

文 |  江嶽 陸緣

1985年,48歲的上海生意人張誌平中年得子,取名旭豪。妻子很寶貝,吃蝦吃葡萄都要剝好皮送到兒子跟前。

寵溺中成長的張旭豪倒是不嬌氣,行事直接又活泛,弄堂里的鄰居老太太不止一次拉著他媽媽說:“你們家旭豪了不得啊,紅軍白軍都吃得開。”

32年後,張旭豪搞定了外賣O2O的紅軍和藍軍。

8月24日,餓了麽收購百度外賣消息落地,他在公開信里難掩興奮:“百度外賣和我們是一家人啦!”

外賣O2O市場自此告別三國殺,進入雙雄爭霸。32歲的交大生張旭豪,將直接對抗38歲的清華生王興,而他們身後分別站著阿里和騰訊。

高光時刻,一個頗有意味的細節也被媒體曝出——據36氪報道,隨著去年4月、今年6月阿里兩筆總額22.5億美金的融資,張旭豪在餓了麽的股份進一步縮水,有接近高層的人士透露,其個人股份可能只有2個點了。

張旭豪的話語權是否會受到影響?背靠阿里,他的個人命運將如何繼續?

答案尚不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隨著紅藍合一,張旭豪的事業也進入下半場。此時此地,那些曾經被阿里投資或收購的創業公司前輩,或許是有價值的參考樣本。

俞永福被認為是融入阿里最成功的外臣。

他的事業轉折點出現在2014年6月。隨著UC 優視整體並入阿里,俞永福的身份由此前的UC董事長兼CEO,變成阿里UC移動事業群總裁。

一個月後,阿里收購高德。俞永福成為那個接管高德的人。

Img366545281

圖:俞永福

這是俞永福在阿里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戰。當時阿里內部其他高管也考察過高德,感覺壓力太大就放棄了——這是馬雲非常重視的業務,坊間流傳,當時阿里報價3億,騰訊報4億,雙方加價跟得很緊,最後馬雲親自打電話,阿里出10億,只給高德半小時考慮時間,這才拿下。但與此同時,高德內部當時問題重重。

俞永福需要證明自己,顧不上挑三揀四,抓住機會就沖上前線了。

“為什麽是俞永福來接管高德?我們做得不夠好嗎?”很多高德老員工起初並不買單。

後來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高德成為俞永福在阿里晉升的第一塊跳板。2015年12月,俞永福順利通過一年的觀察期,正式成為阿里巴巴合夥人。

一位朋友曾經評價他:“在人生中很多次重要的轉型中,俞永福考慮最多的往往不是他喜歡什麽,討厭什麽,夢想什麽,而是什麽能帶來最大的回報”。

事實上,掌管UC時,俞永福曾經發表過“UC是非賣品”的豪言,但賣給阿里兩年後,他承認那是“班長永福”做出的“正確決定”。

務實或許正是他成功融入阿里的關鍵。

如今,俞永福頭上有阿里文化娛樂集團董事長兼CEO、阿里影業董事長、高德集團總裁等職務,可以說,阿里把電商之外的重要業務全部交給了這位外臣。他擁有高度自由,比如移動事業群被允許有自己的文化、俞永福可以不取花名等等。

整合高手、職業經理人,這是俞永福為人熟知的標簽。

在把UC和高德整合進阿里之前,俞永福曾經成功把自己整合進UC。

他本來在聯想做風險投資,6年間接觸大量創業者。2006年11月,他想幫UC兩位創始人梁捷和何小鵬爭取100萬美金投資,卻在決策會上以一票之差失敗。兩位創始人得到消息後倒是平靜,邀請了俞永福加入——沒要到錢,要個人也是好的。

俞永福應下了。他出任了CEO,還找到了400萬的天使投資,其中200萬來自雷軍。離開金山後,雷軍還擔任過一段時間UC董事長,直接帶動了UC在2007年Q2月均30%的用戶增長,以及8月1000萬美金的A輪融資。

俞永福口才好,又深受柳傳誌管理三要素的影響: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

他善於把自己融入新集體。剛加入UC時,公司為他在附近租了房,方便走路上下班,他很快就買了車,以表紮根決心。空降高德後,他上任第一天就宣布個人出資做員工激勵政策,釋放信號:我只是來把產品做好的,沒什麽別的想法。

他思路清晰,有職業經理人的果敢。接手高德後,他做減法,去掉O2O相關業務,三年內只立一個目標:做好用戶產品,不設商業目標。

他勇於配合阿里一點一點拓展自己的能力極限。2015年接下占據阿里60%收入的阿里媽媽後,他一度覺得吃不消,“再也接不動了”,當時,他只有5%的時間和精力能分配給一手帶大的UC,為此遭到UC同學“爭寵”投訴。

但顯然,投訴沒有管什麽用。隨著屬於阿里的title越來越多,俞永福身上的UC標簽越來越弱,阿里內部甚至有調侃的說法:永福是塊磚,哪里需要往哪搬。

相比俞永福在阿里的扶搖直上,古永鏘融入的方式是軟著陸。

被阿里巴巴收購 1 年後,2016年10月,古永鏘卸任優酷土豆董事長兼 CEO 職務,轉而擔任阿里大文娛戰略和投資委員會主席,負責籌建大文娛產業基金,計劃募集規模約 15 億美元的生態基金。

對於51歲的古永鏘來說,這倒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20120808110008781

圖:古永鏘

他早年做投資出身,1998年,他32歲,以高級副總裁兼CFO身份成為搜狐第一位高管,面試過應聘COO職位的杭州佬馬雲。後者剛剛經歷了北京創業失敗,打算打道回府。在面試間里,兩人聊了一個多小時關於互聯網創業的話題,最後馬雲說:

“我聽說過搜狐,也聽說過你,我其實沒打算來,就是想過來和你聊聊天。我想創辦一家公司叫阿里巴巴,我不可以告訴你是做什麽的。”

這是兩人人生軌跡的第一個交叉點。2006年,古永鏘創辦的優酷正式上線,4年後在納斯達克上市;2012年,優酷吞下土豆;2016年,古永鏘攜優酷土豆賣身阿里。

如今,古永鏘顯然有點累了。

去年9月,他最後一次代表合一集團(優酷土豆)公開露面時表示,自己屬“馬”,馬跑久了就想要歇一歇,“我應該可以休休假。”

類似的話,13年前他向張朝陽請辭時也講過:長期工作太累,身體吃不消,需要休息一下;想陪太太去美國讀書;再重新找找創業的環境。

去年10月,靴子落地。有媒體形容古永鏘的卸任是“黯然離場”,也有人評價: “說Vkoo(古永鏘)是被趕走的肯定不對,其實按照他的性格,哪有公司被全資收購還留在這里給人打工的道理”。

但不管怎樣,告別自己一手創立的公司,從情感上都是割舍。他經歷過互聯網視頻行業群雄逐鹿的時代,2012年吃下土豆讓王微出局時更是風光無二,但顯然,那個時代已經結束了。

王微當年的命運,成為古永鏘加入阿里後變動的伏筆。如今,古永鏘鮮有露面,曾經意氣風發的“創業經理人”,進入了低調的知天命年紀。

俞永福和古永鏘畢竟是少數。多數創始人在公司被阿里投資或收購後,要麽是保持獨立運營,要麽是公司業務融入阿里,創始人出局。

王興算是另類——他拿過阿里投資,如今成為阿里扶持的餓了麽的最大競爭對手。

王興和阿里曾有過短暫的“蜜月期”。

2011年,成立不到一年的美團遭遇“千團大戰”,阿里投資5000萬美元助其突圍——這是一場門當戶對的生意,美團當時處於團購第二梯隊,符合當時阿里的投資需求。

那一年,王興頻繁飛杭州,參加阿里活動,為馬雲捧場。他還順手挖走了阿里67號員工幹嘉偉,正是在後者幫助下,美團在2012年實現了彎道超車。美團的C輪和D輪融資,阿里也都進行了跟投。

但王興不是俞永福。

ori_4edc3bbd0b32c

圖:王興

這位多次創業的清華畢業生不甘為臣,他提防著阿里,努力引入其他資本來制衡,“阿里不是戰略投資者,而是財務投資人”。

他有野心,覬覦的位置是排在BAT之後的第四陣營,對此他也毫不掩飾,“美團會成為下一個巨頭。

可以說,美團跟阿里彼此都無法信任對方。2015年6月,阿里聯合螞蟻金服上線口碑網,業務與美團高度重合。此外,雙方在電影票等多條業務線也存在類似情況。

蜜月在2015年正式宣告結束。

年底,當初與阿里一起投資美團的紅杉資本,牽線搭橋讓美團和騰訊系的大眾點評完成了合並。

合並之後,王興專門跑到杭州拜訪了馬雲和逍遙子。他希望複制滴滴和快的的模式,讓騰訊和阿里同時成為新公司的股東。

阿里拒絕了。

“你完全搞錯了,我們認為滴滴合並快的對阿里來說是一個失敗的例子,我們不會讓這種錯誤再次發生。”

阿里態度很堅定:我們可以投錢給你,你要10億美元可以,20億美元也可以,我們都可以投,但是你不能再要騰訊的錢。

王興鎩羽而歸。他選擇了緊抱騰訊大腿。

2016年,美團與阿里的矛盾全面爆發。

阿里一度在資本市場為美團制造壓力。蔡崇信公開表示要拋售美團,同時不看好美團。

“對美團的財務投資非常成功,但是基於更好配置資本的目的,我們會增加對口碑的資源投入,退出美團也就是時間上的問題。” 蔡崇信在2016年1月剛剛發布“分手”宣言,3月,阿里就宣布,12.5億美元入股餓了麽。

直到今年6月,王興才正面回應了當初的恩怨情仇:

“從戰鬥力來說,阿里非常強,但如果他們各方面做得更有底線一點,我會更尊敬他們。”

“阿里為了給我們制造麻煩,不惜代價扶持餓了麽,他們一年花了十億美元。”

“騰訊是朋友,也是很重要的股東。”“騰訊不管是創始人的個性、整個團隊的氣質,還是業務戰略,它是能更好和別人結盟的”。

如今,戰役還在升級。

餓了麽收購百度外賣後,成為阿里在O2O領域狙擊美團的武器。據悉,美團已經成立專門與阿里對決的作戰小組。

所有聯姻故事的開頭總是美好而充滿希望的。

眼下,有阿里真槍實彈的助力,年輕的張旭豪顯得意氣風發。他在此前與美團的正面作戰中迅速成長,習慣將全國城市分為戰區、戰團、戰營,為地推培訓的最後一堂課是拳擊——在業內,美團地推的狼性文化眾所周知,他們只能比“狠”。

有媒體用了幾個詞語形容作戰模式下的張旭豪:

蠻狠、好鬥、急躁、尖銳。

服務器崩潰時,他會沖著高管大聲吼叫,拍桌子仍杯子,在高層會議上自嘲“我們幹脆叫一盤散沙得了”。

他對獨立掌控公司也表現得很有信心。當2016年阿里那筆12.5億美元的投資到賬時,他表示:

“我們在董事會上占多數席位,很多事項上都有一票否決權,我們還是獨立的。”

但故事會如何發展誰也不知道——據《財經》報道,此次餓了麽收購百度外賣,背後重要推手就是阿里,這筆10億美元的收購金,算是阿里對餓了麽的G1輪融資。

張旭豪在餓了麽的命運,由此變成未知數。

阿里 餓了麽 美團外賣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120

左右互搏不可避免,分家後“雙魅”站在了對立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231/166713.shtml

左右互搏不可避免,分家後“雙魅”站在了對立面
懂懂筆記 懂懂筆記

左右互搏不可避免,分家後“雙魅”站在了對立面

魅藍也要沖擊2499元價格段了,魅族怎麽辦?

來源丨懂懂筆記(ID:dongdong_note)

文丨左岸

近日,剛剛被內部“降權”的魅藍科技總裁李楠,在接受媒體專訪時透露了明年魅藍品牌的一系列產品規劃,除了跟進“全面屏”、“Face ID”等黑科技,在售價方面也表示:希望明年讓魅藍最高配去沖擊2499元價格段。

當“2499元”這個數字從李楠口中說出時,相信絕大多數用戶都會感到一絲意外。因為縱觀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特別是主流互聯網手機品牌,2500元已經進入主力旗艦機的價格區間,這對於當初為了對標紅米而誕生的魅藍而言,絕對算得上一次“大躍進”。

魅藍2499了,魅族怎麽辦?

盡管魅藍現在還沒有正式宣布獨立,但是此前魅藍“藥丸”型的logo和魅藍官網的域名已被多次曝光,這也就表示魅藍即將擁有自己組織架構,真正成為一個獨立品牌,類似於現在的華為與榮耀。

而一旦獨自承擔起“家庭重任”,魅藍勢必會分別打造屬於自己的中高端產品線,在穩固目前其千元機市場份額的同時,逐步上探中高端市場,也就是李楠所說的沖擊2499元價格。

其實這樣的品牌規劃並沒有任何問題,作為一個獨立品牌擁有多條不同價格區間的產品線,也是正常現象。但是李楠有沒有想過,當定位中低端路線的魅藍賣到2499元時,主打高端旗艦系列的魅族怎麽辦?

雖然分家之後,魅族和魅藍的關系會從小米和紅米模式,轉變為現在的華為和榮耀模式,但這並不意味著其馬上就能複刻成功。

作為互聯網品牌的魅族、魅藍,與華為、榮耀最大的區別除了品牌定位之外,就是銷售渠道。與魅族、魅藍主要發力線上銷售渠道不同,華為和榮耀二者分別承擔了線上和線下兩個渠道的銷量任務。

根據賽諾公布的11月份線下手機市場銷量報告顯示,11月份華為在國內線下市場以8.8%的份額位居第四位,僅次於OPPO、vivo和蘋果。而榮耀更是以1~11月份4968萬臺的總銷量,成為中國互聯網手機品牌的第一名。

反觀魅族和魅藍,目前二者仍均依賴於線上銷售渠道,線下市場並沒有太多建樹。

對此,通信行業專家孫永傑對懂懂筆記表示:“魅族和魅藍很難在短時間之內複制華為和榮耀那種1+1大於2的經營模式。因為其不像華為和榮耀那樣,能夠實現不同價格區間形成互補的同時,還能很好實現線上和線下渠道互補。魅族和魅藍二者目前都均以線上渠道為主,線下市場雖然也有一定份額但總體表現欠佳,加上今年在高端產品線上的失利,導致企業沒有更多資金來繼續維護和拓展線下渠道,前不久魅族大量關閉線下門店就是最好的證明。”

另外在市場價格方面,華為品牌已經擁有了足夠的品牌溢價,旗艦機型也成功上探至4000+的價格區間。與此同時,互聯網子品牌榮耀也很好地填補了其上探高端之後留下的中低端市場空白。

看清這一點,魅藍的底氣恐怕就不會那麽足了。首先,魅族目前的品牌定位並不高端。其一直對標的都是榮耀、小米等互聯網手機品牌,魅藍更是與紅米、暢玩等系列相近,可以說其本身並不具備太多的品牌溢價能力,2500元檔一直都是魅族的主力價格區間。

一旦不久的將來魅藍上探至這一價位,勢必對魅族的定價產生影響,如果魅族為避免市場和價格重疊進一步上探,又將依靠什麽資源?

上探高端一直都是主打性價比的互聯網品牌手機面臨的難題。一個品牌定位的提升,並不是說企業領導人自己說我這款產品足夠優秀,配得上多高的售價,而是需要連續幾代優秀產品的不斷積累、沈澱才能做到。對於現在的魅族來說,他並沒有足夠的積累和沈澱再支撐上探高端。

以魅族2017年並不太成功的“獨苗”Pro 7為例,除了整體產品設計和硬件配置上的問題之外,過高的定價也是造成其表現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市場表現不佳,證明用戶在短時間之內並不能接受一個3000元起售的魅族產品。

所以種種跡象表明,魅藍如果定價上探造成價格重疊,會自亂陣腳。

這是李楠的無奈之舉?

對於冒然提價帶來的窘境,想必無論是黃章還是李楠心里都非常清楚,只不過這也許是無奈之舉。

首先,魅藍目前的主要戰場還是千元機市場,但是隨著整個國內市場的消費升級,千元機市場已經處在持續萎縮的狀態。

根據第一手機界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大陸整體手機線下市場共完成千元機銷量4987.1萬臺,占整體線下市場銷量比重達48.7%,環比下滑了3.30%。同時伴隨著小米的再度崛起以及華為在低端機領域的發力,千元機市場的競爭將會越發激烈,小微品牌的生存空間不多矣。

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飈對懂懂筆記表示:“面對目前千元機市場的狀況對於魅藍而言,在穩固現有千元機市場份額的同時,進行產品升級已經變成必須要做的事。”

同時,孫燕飈強調:“每一個企業在選擇雙品牌路線時,前期都會產品一定‘左右互搏’的情況,面對這樣的情況就要看企業自身的內部調整能力,如果調整的好就能形成良好互補,就像現在的華為和榮耀,如果調整得不好也很有可能會造成過多的內耗。”

對於今年整體表現不佳的魅族而言,追求利潤是目前老板黃章的第一目標,這一點從其前不久的組織架構調整以及增設海外事業部、配件事業部就能明顯看到。

對此,孫燕飈表示:“對於講究性價比的互聯網手機廠商而言,它們單機利潤是非常薄的,所以現在國內的手機市場已經從單機利潤轉化成單客利潤,廠商們希望在銷售手機的同時,可以連帶銷售一些類似配件這樣的附加品,從而提高利潤。”

或許真像老羅說的那樣,“手機不賺錢只是交個朋友,配件才賺點錢”。但是,一家手機廠商賣配件賣得好,也是建立在其主業——手機產品本身過硬的基礎上。如果手機都沒人買,誰又來買你的配件?

得益於Note 6的不錯產品力,魅藍今年的整體市場表現還算不錯,應該在內部形成與魅族品牌遙相呼應的態勢。所以如果不是誠心拆臺或者是內部矛盾公開化,魅藍將采取定位和定價上探的舉措多少有些令人無語。

如今,魅族上下都將希望壓在了由黃章打造的夢想機上,對於魅族而言這已經是畢其功於一役。魅藍與魅族的協同發展,互相呼應更為顯得重要。如果說,2018年的魅族和魅藍兩兄弟左右互搏將不可避免,那麽盡量縮減這種尷尬內耗的時間,盡快形成品牌呼應和共振,將是明年擺在黃章和李楠面前的另一道考題。

魅族 魅藍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0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