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原攻或守? 施永青黎明楷唱反調

1 : GS(14)@2010-11-24 23:14:5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01124/News/eb_eba3.htm

  2010年11月24日

【明報專訊】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跟總裁黎明楷,對集團未來運作「唱反調」。黎明楷指政府推出遏抑炒賣物業措施,令成交量急降,因此會暫停中原擴張計劃。但施永青卻認為,即使市場生意減少,中原也要「戰鬥」下去,最好是令到競爭對手生意減少,而中原保持水準。

黎:停擴張 施:搶生意

黎明楷接受彭博通訊社訪問時稱,預期未來6個月的生意,會較今年8月的高峰期,削減一半。即使交投量減少,他相信盈利仍然可觀,所以未有考慮裁員。黎明楷昨日出席施永青獲嶺南大學頒授榮譽院士活動,他表示會減慢擴張速度,個別地區開分店的計劃要押後。

不過,今年初宣布淡出集團業務的施永青,則另有看法,「現在不是派餅仔,市場生意減少15%,就出現中原減15%、利嘉閣減15%、美聯減15%?(我們)最好係死砌,人家減三成生意,我們不用減。沒有理由自己減自己,不過現在由他(黎明楷)話事,不是我。」

施永青表示,按政策來說,應盡量提高中原的市場佔有率。最理想是「人家執(笠)兩間,我們執1間,你便有覑數;或者人家執3間,我們開1間,這就更正。」但每區情、主管能力有所不同,他稱毋須用同一標準處理。

彭博指兩年前金融海嘯時,中原集團削減兩成人手及25%分店,近年重新聘用人手,更較兩年前增加兩成。中原及附屬公司利嘉閣,現時共有5000個物業代理、360間分店。按佣金計,中原的市場佔有率為25%、利嘉閣佔10%。
2 : 龍生(798)@2010-11-25 00:47:21

嘿....有點亂了
施永青放不下就不要走
放下了就別回頭!!!
3 : 亞力士(1473)@2010-11-26 00:09:16

施生真係幾有趣。佢d言論成日同佢集團打對台。
4 : GS(14)@2010-12-09 22:15:53

他想不要這集團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754

周嘉儀唱反調:我瞓得好好

1 : GS(14)@2015-07-22 23:34:02

■周嘉儀不評論陳珍妮出書爆料,又自言瞓得好冇失眠。資料圖片


前無綫主播陳珍妮今年書展推出《TVB新聞部血淚史》,盡呻心中情。前新聞之花周嘉儀卻與她唱反調,曾效力無綫逾10年的周嘉儀日前在電話中說:「佢(陳珍妮)講嘅故事內容,我唔想評論。對我嚟講,個腦記住好多開心畫面。」


■財經主播林小珍在fb宣佈懷孕。


Jenny自爆工作期間要啪安眠藥,周嘉儀卻說:「我就瞓得好好,冇乜失眠。」Jenny驚爆不離職會生癌,周嘉儀反應大:「吓?no comment!」對於書中有揞名爆料,周嘉儀問心無愧:「唔擔心,我又冇嘢唔畀人知得、唔畀人講得。」此外,曾經在facebook留言怒插周嘉儀的無綫新聞財經主播林小珍,近日在fb留言證實有喜並透露預產期是今年11月,有網民留言恭喜之餘,亦稱怪不得近日見她上鏡肚凸凸。採訪:陳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715/192194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601

諮詢結束前夕上市委鬧分歧 多數反對改革方案 何志安等4人唱反調

1 : GS(14)@2016-11-17 11:37:04

【明報專訊】上市改革諮詢結束前夕,主角之一的上市委員會卻出現分裂。上市委員會昨公開反對諮詢方案,指無助達到其提高效率、透明度等目的,並反建議將證監會帶進上市委員會會議內,可提高運作效率。不過,據悉回應只代表會內大多數成員意見,而包括「壞孩子基金」TCI前舵手何志安在內的4名委員,卻另行提交意見書,全面支持諮詢方案。

明報記者 徐寶文

上市委員會主席Stephen Taylor昨晚特地發表的聲明更見「火藥味」,就4名上市委員會成員表態支持方案,重申委員會前日已遞交了回應,表達多數委員的意見,指該4名委員的立場僅代表少數意見。

據一名接近上市委員會消息人士指,作為一個獨立小組,又是今次上市改革諮詢重點之一,委員會認為有需要公開表明立場。他指,回應雖獲全體27名委員(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因潛在利益關係而沒有參與)參與,以上市委員會的名義提交,但並非全部均反對諮詢方案;27名委員中,大約21名反對諮詢方案(包括大部份代表投資者權益的委員),4名支持,餘下2名則沒有強烈立場。

主席稱贊成僅屬少數 火藥味濃

該名人士續稱,委員會已就發表回應一事商討一段長時間,希望能令回應更具代表性,但反對與支持方案的委員數目,一直沒有重大變化,故最終只能以「大部份委員反對」形式提交,而該4名委員則自行提交回應。他又強調,涉及上市規則制訂及修改的「上市政策委員會(LPC)」是委員會的討論重點。

根據上市委員會回應文件,反對主要由於方案無助提高審批效率,而且多重審議亦降低效率,加上兩個委員會的代表性成疑,故反對設立;並反建議將證監會代表帶入上市委員會,成為委員會的「觀察者」,更為有效(詳見表)。

何另遞聯署信 全面支持方案

而《彭博》則披露4名與上市委員會決定持反對意見的成員身份,包括兩名副主席來寶集團企業事務總裁鵬誠峰、Janchor Partners創始人兼投資總監何志安、以及雲鋒金融集團投資銀行部主管及高級董事總經理麥若航,其中何志安為當年率領基金TCI與領展(0823)及華置(0127)對抗的舵手,而麥若航的背景更是與來自馬雲有份創辦的雲鋒基金。4人昨日已聯署提交諮詢回應,以表達到諮詢方案的全面支持。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168&issue=201611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986

奧巴馬狂發tweet唱反調

1 : GS(14)@2017-01-05 08:00:51

奧巴馬元旦日打入特朗普獨領風騷的Twitter舞台,罕有地以「特朗普式」連珠炮發祝賀國民新年快樂,和回顧過去八年政績,強調須重視人人平等、國際社會和能源議題,雖未有點名批評特朗普,其內容卻統統與他大唱反調。奧巴馬前日在其Twitter賬戶連續發文七次,呼籲國民放眼將來之前,先檢討過去八年來的得着。他首先談到成功創造就業,其後指其標誌性政策、特朗普揚言勢必廢除的醫療改革,成功遏止了連年醫療成本上漲,讓它更加平民和普及化。奧巴馬之後再發文指成功發展潔淨能源,和提高了能源效率標準,為保育地球出力;惟特朗普曾稱不相信氣候轉變,又提名多名主張採探化石燃料的人出任相關官職。奧巴馬又重申減少海外駐兵和鞏固國際領導地位,針對特朗普拒做「國際警察」。特朗普自參選以來一直在Twitter暢所欲言,不少言論令人側目。但候任白宮發言人斯派塞指,特朗普上任後會繼續用Twitter宣佈政策和評論時事,指可繞過主流傳媒直接與公眾交流。法新社/英國《衞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03/198847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206

內閣人選紛紛唱反調特朗普主張無人撐

1 : GS(14)@2017-01-14 12:25:25

國務卿提名人選蒂勒森



拉攏俄羅斯、反對伊朗裁核協議、在美墨邊境築圍牆、全球暖化是騙局,統統是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招牌政治主張,但令人意外的是,被他邀請出任國務卿的蒂勒森(Rex Tillerson)和擔任國防部長的馬蒂斯(James Mattis)等內閣人選,在過去一周參議院聽證會期間,一個接一個與他大唱反調,令他未上任就猶如孤家寡人。



有別於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惺惺相惜,蒂勒森直指普京威脅歐美安全,美國應「相應地展示武力」制衡,北約的盟友亦應對俄戒備。馬蒂斯批評普京「企圖分裂北約」,美國應與盟友合作,以外交、經濟和軍事手段抵禦。中央情報局局長人選龐比奧(Mike Pompeo)對俄亦見強硬,批評俄方明顯透過黑客干預大選,美國應嚴肅對待。


倡保留伊朗限核協議

在伊朗核問題上,特朗普揚言廢除前年達成的伊朗限核協議,但馬蒂斯儘管敵視伊朗並同意協議「不完美」,卻認為「美國一言既出,就應遵守及與盟友執行」;龐比奧亦支持保留協議。此外,蒂勒森認為美國應推動削減國內及全球核武,亦不同意日本可擁核武,與特朗普之前說法相左。以巴衝突方面,馬蒂斯主張以色列繼續以特拉維夫作首都、不遷都耶路撒冷,並支持以巴採取「兩國方案」,未像特朗普一面倒向以色列靠攏。另外,特朗普說全球暖化是騙局,蒂勒森卻認為美國應對全球暖化的風險採取行動。共和黨參議員科林斯認為,特朗普與團隊互相矛盾,反映他「希望兼聽不同觀點」,但可能導致訊息混亂。民主黨紐約州參議員舒默嘲諷指,特朗普的團隊「試圖劃清界線,向公眾顯示自己明白事理」。候任白宮新聞秘書斯派塞(Sean Spicer)認為,特朗普挑選內閣成員時,考慮的是他們的專業知識,而不是他們複述自己立場的能力,有信心「最終所有人都會奉行特朗普的議程和願景」。亦有分析認為,特朗普可能會受團隊影響,在部份議題轉向較溫和的立場,如他過去支持用酷刑逼供,但最近就曾讚賞馬蒂斯說在盤問用煙酒誘恐怖分子合作。


未上任民望已下跌

另外,調查指特朗普的民望蜜月期未上任已完結,他在大選後支持率一度由34%升至44%,現已回落至37%。美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14/198963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597

紐約州長市長唱反調中小企無所適從

1 : GS(14)@2017-03-03 00:59:19

美國紐約州州長科莫(Andrew Cuomo)宣布撥出3,500萬元,協助中小企發展海外市場,特意派員到華人聚居的紐約法拉盛(Flushing)宣傳,卻慘吃閉門羹。法拉盛華商會總幹事杜彼得坦言,小商家申請基金意欲有限,「單單填文件已經一大堆」,反建議經常不咬弦的州政府與市政府收窄分歧,「州、市長兩人想法都不一樣,小商家應該聽誰?」駐紐約記者:鄭柏齡為刺激經濟發展及就業,紐約州政府宣布撥出3,500萬美元成立配對基金,協助員工數量在500人或以下的中小企,把產品出口到海外市場。其中,政府官員首站到大量華人聚居的皇后區法拉盛宣傳,吸引不少亞裔企業老闆到場了解。負責推廣該基金的紐約州經濟發展廳(Empire State Development)項目主管Lennox W. Ruiz介紹指,基金目的協助小商家走出紐約,最終帶動州內製造業及就業市場。資金以配對方式撥出,每宗申請上限為25,000元,用於協助企業到海外參展、取得市場認證、宣傳推廣等。不過,有份聽取介紹的法拉盛華商會總幹事杜彼得坦言,該基金對華人小生意僅僅是杯水車薪,又指單填好申請文件,已足夠東主忙上一段時間,「現在華人經營的小商店都做得不錯,我認為(配對基金)不是那麼重要;反而想他們(州政府)解決與市政府的分歧」。一直以來,紐約州政府與紐約市政府關係緊張,政策往往相左,雙方最近一次衝突發生在上月。紐約市議會早於去年通過,向消費者徵收每個5美仙膠袋稅,並於今年2月15日生效,不少商家早已做好準備迎接新政。不過,州長科莫在政策生效前一日、即2月14日簽下禁令,臨時喝停該政策,使膠袋徵稅計劃胎死腹中。杜彼得批評,州長與市長白思豪想法時常不一樣,「兩個政府不同調,我們應該跟誰?」又指每當華人商店遇上問題時,往往不知從何解決,「向州政府要求幫助?還是向市政府要求幫助?」。他認為,州政府權力較市政府大,而且可直接與聯邦政府溝通,故解決分歧責任應該在州政府上。會場內,州長辦公室亞裔事務主任孫雯沒有正面回應,僅指會把有關問題帶返州長辦公室,「讓州長下次訪問法拉盛時直接回答」。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302/199450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448

梁特再與林鄭唱反調 拒重開公民廣場泛民建制同斥拒民於門外

1 : GS(14)@2017-04-28 01:23:05

【本報訊】民主派、建制派以至候任特首林鄭月娥都對重開公民廣場抱正面態度之際,特首梁振英昨日再次大唱反調,指考慮到立法會外曾有人在垃圾桶縱火、玻璃門被示威者衝撞等事件,加上外國襲擊案例,認為公民廣場不宜開放。多個民主派和建制派議員均認為政府不應斬腳趾避沙蟲,力撐林鄭重開公民廣場並無問題。記者:林俊謙林鄭月娥早在3月初接受本報訪問期間,已表明願意考慮重開公民廣場,前日其候任辦回應傳媒查詢時,亦重申林鄭上任後,會考慮重開公民廣場的建議。然而特首梁振英繼上周六指重開公民廣場「未係適合時候」後,昨日主持行政會議前,再指過去政府曾就該處作風險評估,考慮到附近立法會外示威區曾有人在垃圾桶縱火、玻璃幕門被示威者衝撞等事件,加上外國襲擊案例,認為公民廣場不宜開放。


自詡「落區落得好多」

被問到會否令外界認為政府總部過於封閉,梁振英反駁:「總部周圍有好多示威區。」至於新一屆政府會否重新開放公民廣場,梁就稱相信林鄭都會先做安全評估。梁振英昨日又自詡「落區落得好多,4、5年前已經同司局長不斷落區」,藉機批評泛民過去趁他落區時衝擊會場、向他掟雞蛋,又試過有幾百名示威者在場堵塞交通,影響區內居民正常生活,「但本人仍經常落區,政總亦都開放畀市民請願、表達意見」。民陣召集人區諾軒指,梁言論明顯針對近日社會有關重開公民廣場的討論,批評他在任期快完結時,仍把握一切機會撕裂社會,言論低賤、可恥,民陣已向警方申請今年7.1遊行於公民廣場集會,梁無權過問落任後公民廣場安排。民主黨議員林卓廷則認為,梁振英昨日說法反映他個人「好冇安全感」,「市民越接近政府總部,梁振英越冇安全感,所以佢希望巿民距離佢遠啲」,梁不應只引用個別激烈示威,就以偏概全封閉公民廣場,影響市民在政總集會的權利。工聯會議員黃國健認為,過去政總有圍欄,但都可以被人申請使用,認為政府只需定立一套使用和管理規則,又批評政府若不嘗試重新開放,「係有啲官僚思維」,長期封閉一個公共空間,拒民於門外,對政府形象不是好事。早前去信政府促重開公民廣場的民建聯議員劉國勳亦認為,政府不應「斬腳趾避沙蟲」,認為林鄭上任特首後,可重開公民廣場。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426/200021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615

野村:樓市兩月內見頂趙國雄唱反調:唔知數據邊度嚟

1 : GS(14)@2017-04-29 23:00:53

■野村指樓價將會在兩個月內見頂,明年更將出現調整。 資料圖片



【本報訊】多間大行輪流唱淡樓價,上周大摩吹樓市衰幾年後,野村發表報告指,今年樓價全年雖可上升8%,不過將會在兩個月內見頂,明年更將出現調整。長實(1113)執行董事趙國雄則唱反調,直指樓市蓬勃,今年樓價有一成以內波幅,引發一場樓市見頂論爭辯。記者:程俊華



野村分析指出,今年樓價走勢持續跑贏市場預測,至今已上升6%,估計全年可升8%,惟將於上半年見頂,因為現時香港欠缺經濟因素再推動樓價向上。今年樓市上升動力,主要來自中資高價搶地及按揭借貸進取。但野村認為兩項利好因素都將於明年退減,包括高價搶地不保證樓價獲支持,因價格要由基本因素去決定,加上明年按息有上升風險,因此估計明年的樓價將會出現調整。趙國雄對於野村分析,直指「唔知佢哋基本數據邊度嚟」,認為現時樓市蓬勃,市民都想置業,新盤的銷情都不擔心。樓市跟隨經濟,香港經濟好,樓市可以保持得到,維持全年樓價波幅10%。



關焯照料將估價不足

經濟學者關焯照認為,公屋及居屋屢創新高,「係升到水尾嘅現象」,銀行將開始出現估價不足,「買家唔敢買落去」,今年底樓價升幅放緩。「但唔似今年會見頂」,因不認為銀行會再進一步收緊按揭,利率又未見有調升壓力,大概明年上半年才會見頂。資深地產分析師張一鳴表示,「冇人會估到幾時見頂」,現時較關注林鄭月娥上任後,會否再出招調控樓市。如果招數夠辣,對樓市有即時影響。紀惠集團主席湯文亮撰文指,政府推出15%新印花稅後,令成交量大減,在經過一段成交量偏低的時間,倘若樓價下跌,供應量增加,政府就會撤招,樓市就會回復正常。


市民置業意欲新高

仲量聯行發表的《香港住宅銷售市場》報告指,只有少於5%的住宅成交受15%新印花稅影響,新盤仍吸引首置人士興趣,連同二手交投反彈,今年全年買賣交投將超過2016年。除非金融市場急劇變化或出現其他外在衝擊,否則中小型住宅單位樓價將持續上升,預期今年升幅10%至15%,較原先預期的5%升幅高。另花旗銀行委託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以隨機抽樣電話訪問形式訪問超過500名市民。調查結果顯示,第一季有23%受訪者表示現時對置業非常感興趣,自2010年開始調查以來新高並首次突破20%,亦較2016年第四季增加5個百分點。調查又顯示,第一季認為樓價未來12個月上升的受訪者比例創調查以來新高的62%,而認為樓價會在未來12個月下跌,更首降至單位數9%。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28/200043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795

亮說亮話:唱反調背後原因

1 : GS(14)@2017-10-09 03:57:55

有不少評論員曾經同我講,點解唔跟大隊,而要經常撰寫一些與其他評論員不同意見的文章。我絕對明白,不過,我認為市場上有不同聲音其實是健康,如果聲音是一面倒,結果是會令大家出現恐慌或者失去警覺性,所以,猶太人制定了一條理論,叫魔鬼或者第十個人理論,即是大家在分析一件事的時候,在絕對情況下,仍然需要有人提出不同意見,我只是盡本分,向巿場提出不同意見給大家參考。美國縮表及標普將香港降級,應該對香港樓市以至整體經濟環境是不利因素,甚至會令香港人恐懼。本來我已經準備寫幾篇文章分析香港樓市是處於一個非常健康階段,整體借貸比率很低,即使香港加息,亦不能動搖香港樓市。誰不知我錯了,原來絕大部份香港評論員都認為縮表對香港樓市沒有影響,老C甚至話縮表會令到投資者或者基金減少買債而改買股樓,令股市樓市進入大時代。我認為大家對美國縮表掉以輕心是非常危險,倘若利息因為縮表要追加急速上升,供樓人負擔失去預算,他們就會明白大時代原來是大春秋戰國時代。所以,我又要唱反調,希望大家稍為小心一些。香港樓市評論絕大多數指樓價仍然處於上升軌跡,事實上,在過去兩三個月,樓價指數只保持平穩,二手樓成交量則嚴重偏低,這是強弩之末訊號,但很少人提及,統一性評論令打算買樓的人或者業主失去警覺性,但如果縮表及降級發揮效力,熱資金溜走,令香港不得不追加利息,那時候,評論就會轉向,一面倒認為香港利息會急升而令樓價急跌,不但令到打算買樓的人不敢買樓,甚至令部份業主出現恐懼而賣樓。而統一性言論,亦是評級機構降低香港評級的原因之一。



湯文亮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6/201645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373

長實趙國雄:明年樓價最多跌三成 二按樓納米樓「高危」 跟其他發展商唱反調

1 : GS(14)@2018-12-05 07:59:48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9593&issue=20181205
【明報專訊】近年少有投得大型地皮,以及今年未有推出大型新盤的長實(1113),對本港明年樓市悲觀,與其他大型發展商持相反意見。長實執行董事趙國雄昨表示,集團早已看到中美貿易戰對經濟的負面影響難免,且會愈來愈嚴重,去年便大手沽出住宅新盤套現達500多億元,創歷來紀錄,並認為明年經濟會較今年更差,料明年樓價可跌25%至30%。

明報記者 陸振球、林尚民、甘潔瑩

事實上,今年長實賣樓不多,暫僅售出逾500伙,套現約135億元,為五大發展商中售出單位及套現金額最少(見圖)。

趙國雄表示,今年集團雖沒有開售大型全新樓盤,但去年集團以402億元沽出中環中心的資金將可在今年入帳。他又指出,雖然香港迄今加息幅度輕微,但過去數年樓價急升和巿民收入追不上,供樓負擔其實正在加重, 估計中美貿易戰對樓巿的影響明年將更明顯,尤其已承做二按及納米樓更是高危。他亦表示,3年前與近年看淡樓市的湯文亮對樓巿看法意見分歧,但現在則變得一致。

長實今年暫沽500伙 套135億

對於剛完成的「習特會」,趙覺得中國其實勝了一仗,因應承美國增加採購農產品等其實是數月前已備了的方案,美方沒有取得新的成果,中國卻多了90日的時間作部署,中國人通常是有了着數反不會高調,才予人以為中方蝕底了。

相對長實看淡,其他多家大型發展商對明年樓市卻持正面態度。今年售出3300伙套現近500億、勢成今年賣樓王的新地,集團副董事總經理雷霆早前就表示,過去兩年本港一手市場成交量高,樓市回氣一段時間屬正常現象,相信待明年農曆新年後,樓市將重新活躍起來。

至於今年賣出單位數目僅次新地的會德豐地產(0020),集團常務董事黃光耀亦認為,雖然現時樓市踏入鞏固期,但明年樓市仍然十分樂觀,因本港失業率低,經濟增長不錯,樓市亦有強勁的需求,故相信明年初樓市會逐漸釋放購買力,屆時市場將轉趨活躍,樓價亦會平穩向上,惟升幅或遜今年,料升幅小於一成。

一太料明年樓價下跌5%至10%

另外,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董事總經理陳超國表示,中美貿易戰、加息等因素,影響準買家入市意欲,當市場不明朗因素消退後,市况始重拾升軌,預計明年中小型住宅及豪宅樓價均下跌5%至10%。正因二手樓價下跌,發展商未來推售新盤將貼市價開售。

陳又指出,樓市前景不明朗,發展商出價投地亦見保守,預計地價明年將較今年為低。目前政府推售的官地規模較大,中小型發展商未必冒險將大量資金投放於單一地皮之上,反而會選擇風險較低的市區舊樓進行併購。
2 : GS(14)@2018-12-05 08:00:08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1683&issue=20181205
【明報專訊】去年賣樓破紀錄的長實(1113),對比其他主要對手,今年無論賣樓及買地都相對較少,今年到目前為止只推出淺水灣道90號一個全新樓盤,僅涉及11間洋房;而已獲批預售樓花同意書的中半山波老道項目,迄今仍未有任何新消息,估計要到明年才會推售。

換地未見積極 洪水橋項目涉300伙

廣告

事實上,撇除近兩年多投得的地皮,長實現手持4個主要項目可供推售,其中波老道21號一、二期,前者提供115伙,後者則有66個單位,雖然首期在今年4月份已批出入伙紙,兩期亦已於今年9月獲批預售,但適逢樓市回調,至今仍未推出市場。此外,長實年初曾明言會在今年內推出的市建局深水埗海壇街項目,以及將軍澳日出康城第8期項目,同樣未有任何「動靜」,其中提供876伙的海壇街項目,今年9月才申請預售,相信最快明年才有機會推出,估計提供約1430伙的日出康城第8期,更是至10月為止仍未申請預售。

此外,近年長實亦甚少成功投得地皮,過去兩年多只兩度「得手」,包括2016年9月以19.53億元投得沙田九肚山麗坪路住宅地,項目佔地67,802方呎,可建樓面244,093方呎,每方呎樓面地價約8001元。

多個項目重建商廈

至於近年最矚目的地皮,則是今年9月奪得的港鐵黃竹坑站第3期物業發展項目,商住總樓面約150萬方呎,補地價涉約129.71億元,每方呎補地價8614元;其中約50.59萬方呎商場,落成後須交還港鐵。補地價項目方面,亦只有去年以4.3億元完成元朗洪水橋地皮補地價,可建樓面約13.9萬方呎,每方呎樓面補地價約3112元,預料提供約300伙。

不過,長實系內近年亦有多項重建商廈項目,如中環和記大廈將於明年展開重建,預計於2023年落成,重建後的和記大廈樓面超過49萬方呎,樓高約41層,並設185個停車位,集團旗下兩個位於紅磡雙子酒店海韻軒及海灣軒部署先後向屋宇署入則申請重建為商廈,總樓面面積逾220萬方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7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