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鎊暴跌拖累美股收跌 美總統候選人周日二辯
美國股市周五走低,因英鎊閃跌引發金融市場出現不希望看到的震蕩,而弱於預期的美國就業數據,並不足以改變對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FED/美聯儲)將在年底前升息的預期,美總統候選人周日將進行第二輪辯論也加重市場不安情緒。
標普500指數收跌7.03點,跌幅0.33%,報2153.74點,本周累積下跌0.7%。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收跌28.42點,跌幅0.16%,報18240.08點,本周累積下跌0.4%。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跌14.45點,跌幅0.27%,報5292.41點,本周累積下跌0.4%。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波動性指數(俗稱恐慌指數)收漲4.98%,報13.48,本周累積上漲1.43%。這也是美股三大指數四周來首周收跌。
周五,美國9月非農就業報告發布,數據不及預期,這也對股市形成壓力。9月新增15.6萬非農就業者,不及預期的17.2萬人;9月失業率5%,預期是持平8月的4.9%。這是就業崗位增長連續第三個月放緩,但市場認為,數據不足以阻止美聯儲在今年稍後升息。
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和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將在周日進行第二輪辯論,這也加重了交易商的不安情緒。11月美國大選前共計要進行三輪辯論。
英鎊兌美元周五下跌1.4%,在亞市早盤“閃電崩盤”後,跌幅收窄。在亞洲交易時段,英鎊在幾分鐘內一度閃跌多達10%,這導致市場擔憂英鎊的脆弱性,並引發各個市場大幅震蕩。
此外,黃金周五小幅收跌,美元指數小幅下挫,但依然維持在近兩個月新高。油價跌至50美元/桶下方,下跌約1%,市場人士對OPEC減產希望燃點的漲勢獲利了結。OPEC減產希望推動油價過去一周上漲近15%,觸及四個月高位。
周日農夫
開始耕作後最奇妙的經歷,是「時間感」的變化。
三小時來回,理應很漫長。但不論路程有多辛苦,只要一踏足田園,幾分鐘之後,城市的繁囂已像過了一世紀。反之,兩小時左右的耕作,卻令身體好像放鬆了一整天那麼久。
以前以為要花好幾個月去守候一棵菜,好難捱。豈料,如今每度下田,都不禁驚呼,怎麼你們都長得這麼快!上周還是弱不襟風的幼苗,今天已畢直堅挺,下周又長高了好幾吋。心裡反而生怕,植物成長太快,自己錯失了箇中有趣的點滴。
以前以為耕田勞動好辛苦,寧願行山。現在發現,耕田比行山輕鬆多了,至少不會腳軟兼氣喘。行山的「叫停位」,是一小時左右。耕田嘛,涼快而沒有蚊子的日子,坐在小櫈仔上除草、發呆、放空,冬日陽光下,微風吹來,聞着泥土裡混着的草香,待上半天都不覺累。
想起某長輩曾笑說:「有機耕作?咱們在鄉下天天都在有機耕作。我們就是為了不再耕作才游水來香港。你們這些後生的,愈活愈回去了。」
究竟我們這些後生,跟上一代有甚麼分別?上一代耕田為謀生,我們為消閒。上一代沒有選擇,我們卻心甘情願攞苦來辛。但我猜更重要的是,上一代生活實在太落後,所以嚮往城市的文明。我們這些城市長大的孩子,卻活於過渡發展的世界,過猶不及,反而渴求一個心靈出口。耕作不是體力勞動,而是心靈活動。
如果只在周日駕車的人是「sunday driver」,只在周日落田的我們,就是「sunday farmer」吧。不用趕時間,不用追收成,只需真心感受生命在大地上的躍動。耕作放題,甚麼都種,甚麼都試。不為甚麼,光是觀察生命,已經「超治癒」。繼續守望,繼續期待。(耕耘記/完)
劉士余周日舉行發布會介紹協調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等方面情況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將於2017年2月26日(星期日)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劉士余介紹協調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穩定發展等方面情況,並答記者問。
周日一樂:“小蝌蚪要找媽媽的!”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o1s.html
昨天傍晚,我和老伴去看孫女。她現年2歲8個月不到一點。她喜歡小蝌蚪,於是老伴帶她到住宅小區里的小池塘邊,池塘里有許許多多蝌蚪,她看得高興啊!滿臉認真地說:“小蝌蚪黑黑的。小蝌蚪要去找媽媽了,對不對?它的媽媽在哪里啊?”
老伴撈上幾尾小蝌蚪裝在礦泉水瓶里,給她玩。小蝌蚪在瓶子里遊來遊去,她看得起勁。
玩了一會兒,她媽媽打來電話叫吃飯。
“媽媽來叫了。”老伴對她說,“我們把小蝌蚪帶回去玩吧!”
她半晌沒動,若有所思。
“小蝌蚪要找媽媽的!”她突然大聲說。
“是呀!”老伴恍然大悟!於是扶住她,她把瓶里的小蝌蚪倒入池塘里。
她看著小蝌蚪遊遠了,然後滿心欣慰地回家去。
周日一樂:玩股健腦,延年益壽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s56.html
老大哥朋友M是個出類拔萃的財務專家,聰明而幽默,我有時向他請教關於股市或上市公司方面的問題。然他從沒炒股。
我:你怎不玩股?
M:二十多年前,我到證券營業部,看到沒個懂股的人,心想,劣幣驅逐良幣,我進去還不被他們玩死?所以,沒玩。
過了十年,我又到證券營業部,看到個個都股經滿腹,心想,我進去怎麽玩得過他們?所以,又沒玩。
又過了十年,看到自己都這把年紀了,心想,我還玩什麽玩?所以,不玩了!哈哈!
我:這……別管他人懂不懂,別管自己行不行,別管自己年紀大不大,玩股健腦,延年益壽!
周日專訪:虞茱迪代理天后 品牌與戀愛之間
1 :
GS(14)@2010-12-12 12:02:46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4757362
虞茱迪,以往最為人熟悉的是詩韻( The Swank)老闆娘身份。脫掉這身份,她其實一直是「名牌伯樂」。經她點石成金的品牌包括 Mandarina Duck、 LeSportsac、 Lanvin等不勝枚舉。經歷過兩段婚姻, 63歲的她,如何發掘一匹匹千里馬?「一個人沒有 passion唔會堅持,呢個係我搵嘢嘅方式。」對工作如是、對人生亦如是。
記者:陳皓怡 攝影:梁鑑章
踏進虞茱迪位於北角的辦公室,迎來是一個充滿生氣的小花園,恰好反映出老闆娘熱愛生命的個性。虞茱迪早於 80年代成立禧辰,代理世界各地品牌,多年來經她「捧紅」的牌子不少。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至於尋找千里馬的過程,虞茱迪形容為「追求」過程,「 Mandarina Duck我搵嘅,好似成日都係我追人, LeSportsac佢搵我,家嗰啲牌子都係我搵佢。」
花一年為追一品牌
追求──需要耐性。 5年前,為了一個印有青蛙圖畫的 Pylones暖水壺,她花了整整 1年時間,走遍紐約、巴黎、意大利,只希望找到 Pylones老闆的聯絡方法,約他洽談代理事宜。好不容易,虞茱迪終找到 Pylones老闆,並相約在巴黎見面,她專程飛往當地,但「我哋約咗兩點鐘開會,佢個老闆冇出現,只係派咗個 staff嚟。」原因是老闆低調,亦無意商談合作事宜。
憑着「熱情」加「堅持」,事情終有轉機。「我好懊惱,我同嗰個女人傾咗半個鐘,不停咁講,介紹我哋公司。佢突然拎起電話,打畀老闆……」,結果那位老闆願意在當日 5時半於廠內見虞茱迪,問題是只有極短時間,虞茱迪二話不說,「飛的」赴約,「後來我同佢講,你係我追返嚟嘅,呢個 marriage係我追你,唔係你追我。哈哈,追嘢要有堅持,同埋 passion,嗰樣嘢你要係好想做。」
有追亦有求, 94年 LeSportsac邀虞茱迪做代理,她立即飛往紐約洽商。雖獲垂青,但虞茱迪沒有盲目認同,「我同佢哋解釋牌子可以做,因為佢哋嘅用料夠 unique,用好輕嘅降落傘布造。而當時最悶嘅地方係得淨色,如果發展其他元素可季季換。」由於雙方均希望品牌有長遠發展,故 LeSportsac接受意見,為品牌踏出新一步。
放大圖片
用製車胎的橡膠製成的小凳
用製車胎的橡膠製成的小凳
12345678910
放大圖片
就是這青蛙暖水壺,令虞茱迪花了一年時間「力追」代理權。
就是這青蛙暖水壺,令虞茱迪花了一年時間「力追」代理權。
12345678910
「我唔夠財團 support」
追求過程固然不易,要維繫雙方關係更是學問,第一課是深入了解對方,「自己要先踩入去,睇吓、試吓、摸吓。」事前準備功夫亦要做足,「做產品研究,市場推廣以至顧客教育都要考慮。」
近年虞茱迪代理多個家居用品牌子包括 Bodum、 Joseph Joseph、 Cristel等,訪問期間,她不時介紹產品,一套廚具多一隻、少一隻逃不過她的法眼,細至那隻鑊幾多吋,用甚麼質地,最適宜烹調甚麼都顧及。她深信教導顧客使用產品,是銷售重要一環,所以首先是令售貨員先覺得產品有趣,從而了解產品特性,「我要話你聽,解釋你聽,先至可以說服到你」。
一段關係到了緣盡時,如何從容抽身是另一課題。 Mandarina Duck由虞茱迪一手帶給港人認識,但當其要發展中國市場時,她卻不是其「理想對象」,但念及知遇之恩,留了深圳市場給她。「我經歷過 Mandarina Duck,幫佢做得好好,但佢要自己做,將 China交給另外一間公司。我喺 Milan返到酒店喊到呢,因為我唔夠財團 support。」
除了 Mandarina Duck,合作無間的 LeSportsac同樣在開拓內地市場時,放棄了虞茱迪。不過,她已學乖,「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佢唔畀你做或許係一件好事。」雙方雖然不能跨越更遠地域,但關係未有轉壞,「佢冇畀我做(內地市場),但成日走嚟問返我好多嘢,我唔會跣佢。以前邊個嚟問我,我都會講,家唔會。揀一兩個我會講,其他嘅人我會唔講,但唔講都唔會跣人。」可會感到「唔抵」?「呢個世界好多唔抵,邊有唔抵得咁多,嘥我時間。諗啲抵嘅嘢, 3分鐘諗唔抵,不如諗下今日有乜嘢好食仲好。」
明年是虞茱迪入行 30周年,經歷過無數的挫折,試過被人過橋抽板,亦試過因政治原因而被拒門外,令她明白很多事控制不到,「細個時爸爸同我講,今日啲人過橋抽板,放過佢,因為佢起碼冇攞塊板嚟打你!」
虞茱迪簡歷
出生於上海,定居香港前曾移居台北
1965年 在英國人開設的畫廊任售貨員
1972年 到勝家工作
1981年 加入法日合資的 Lanvin香港有限公司
1982年 成立禧辰有限公司
1997年 亞洲金融風暴,生意額下挫,失去部份品牌代理權
現時 代理多個手袋鞋履及生活用品品牌
「管嘢會管死人」
憑着能言善道、長袖善舞,虞茱迪馳騁商場多年,要數最困難的事,她說:「做嘢做唔死人,管嘢管死人」在人事管理上,她說多年來仍在學習中。雖然不喜歡罵人,但曾鬧人鬧到爆微絲血管,今天她已經收火,「如果嗰個人脾性係咁,江山易改品性難移,我覺得唔好鬧。」
不過,若下屬是一個「諗嘢」的人,她不會選擇當面指摘,「有啲事情冇建設性但有傷害性」,所以拿揑合適時間是一門學問。苦口婆心過後希望下屬發揮自如,再告之其短處,當事人較容易接受,效果亦更理想。
開設公司前虞茱迪亦做過打工仔,在勝家任職逾 9年,當過最年輕經理,至今對工作熱情仍然未變、拼搏仍然未改,「大家唔好當我係阿太先得 o架。」
她勸勉新一代不要怕蝕底,當年任職勝家,尚有兩周才上班,她已請纓到工展會幫手,負責執貨、入箱的工作,不收分毫,「出嚟社會有好多嘢學,唔只係學做事,仲要學埋做人。」
我是一個 half full的人
性格樂觀令虞茱迪遇挫越強,眼前的玻璃杯是半空還是半滿?「我是一個 half full的人。」虞茱迪說。
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令她「所有錢冇晒,得返個零」,致命一擊是在風暴前一年,她買下將退休股東的所有股份。
4枱腳要穩才可承擔更多
「嗰陣最風凉水冷,最冇人幫你講嘢。」前夫勸過她不做,虞茱迪當時心想:「唔做?呢間公司係我一手湊大。」她有很多情意結,不捨得自己由 81年開始耕耘的事業化為烏有。在進退維谷時,她每天一早跑山,獨自思考及公司的出路。
這段時間她學懂了很多,公司每一件事都親力親為,每天約見會計師、律師和銀行,為公司、為自己覓出路。公司最後由太古坊搬到銅鑼灣興利中心,公司成員由 200人裁至僅 10人。
風暴過後,她學會不人云亦云,不貪心,做不到的事不要硬來,務求令公司每一步走得四平八穩,「我成日都覺得一張枱有 4隻腳, 4隻腳都要好穩固,呢邊有少少嘢,嗰邊腳又蛀吓,張枱會跌。做得好,張枱先可以承擔更多。」
周日專訪 惠英紅:我買樓未輸過
1 :
GS(14)@2010-12-20 23:39:21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4781291
《義海豪情》裏的楊師奶,保守而錙銖必較,靠丈夫留下的物業出租,養大兒子。現實中的惠英紅同樣保守、同樣識計數,買樓收租,善價而沽。 97年後高價買入坑口物業,一買即「蟹」,靠租金回報守到「翻身」,保住買樓未輸過紀錄。她說,「家有多餘錢如果擺銀行,倒不如買『磚頭』。」
記者:陳皓怡 攝影:程志遠
惠:惠英紅 記:記者
惠:呢 20年一直有留意樓價上落,成日覺得 10年左右(冧市)就會嚟一嚟。 97年大冧市前兩個月,我將最貴間屋(匡湖居)賣咗,承接我嗰個人就慘。因為佢短炒,佢放俾人哋,但人哋接唔到,結果要打官司。我買嗰陣 300幾萬,賣出嚟成千幾萬,佢都走去接,我覺得個波要爆。最近我都覺得個波會爆。
記:你覺得短期樓市會下跌?
惠:我相信呢個波爆咗之後,年零兩年就會嚟返,因為好多內地嘅人會嚟買。好平、區分差啲嘅,唔會有咁快復蘇,但五、六百萬啲樓,地點適中嘅樓,反而係最安全。
記:那麼最近有買樓嗎?
惠:有,上個月買,今個月先交樓,我會買一啲用嚟放租嘅。我最近喺東港城買,因為東港城屬優質樓,有港鐵。我亦問過晒租價,都幾高,若用嚟當投資就 OK。過多半年左右,睇個市落幾多,會買番間差唔多中和番之前個價。
記:為何現在仍入市?
惠:家有多餘錢如果擺銀行,倒不如買「磚頭」,因為家租金回報率,拉勻差唔多有 5至 6厘,但擺喺銀行,我當你係好大一嚿錢,都係得零點幾厘息,等於嚿錢喺度貶值緊。
「揸一成首期去炒好危險」
記:你會投機短炒嗎?
惠:我以前都有短炒,風險大啲,因為唔會只玩一間。譬如四、五百萬嘅樓,短炒首期好少,好快就放,通常呢啲會貪心,可能會擸住 3、 4間,但乘番條數,萬一要孭上身,嗰度係幾千萬。我家通常會買 400萬至 500萬嘅樓,但買咗之後放租。
記:投資物業未嘗損手?
惠:有啲師奶借錢炒樓,揸住 10%首期就去炒,我覺得好危險,我唔會咁做。我冇賭運,如果我唔用賭博嘅心態,可以賺到錢。我好缺乏安全感,唔玩 8個蓋冚 10個樽,通常一定我有嘅,先至會去賭,仲要唔好太入肉。
記:從哪時開始投資物業?
惠:好細個就知道「磚頭」,有咗間屋就好容易儲錢,因為租永遠都冇用,你係唔會返轉頭。我同細佬妹講,你一毫子都唔使畀我,儲埋去買間屋,租出去,用人哋畀嘅租,冚你嘅供款,將來結婚就唔使將你嘅人工去交租,錢就容易儲。
記:你很強調儲蓄的重要性。
惠:我可以好闊佬, 100蚊,我有 50蚊可以全部使晒佢,但剩番嗰 50蚊你唔好搞我,一定係我收埋。我好缺乏安全感,我覺得呢啲係畀我起碼到 85歲唔死,我都一定有錢食到 85歲,呢個係我畀自己嘅一個目標,呢份就係我嘅安全感。
惠英紅簡歷
家庭狀況:香港出生,本有兄弟姊妹八人,因家貧兄姊被賣斷學京戲
家庭背景:家族是滿州正黃旗人,父親大戶人家,因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清算,父親帶妻兒逃難到香港
1964年:在灣仔一帶叫賣養家
1972年:下課後到美麗華夜總會當中國舞藝員
1974年:試鏡會上獲名導演張徹賞識,成邵氏基本演員
1982年:憑《長輩》奪首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2000-2005年:演藝事業陷入低潮,反在商界賺大錢
2005年:再次活躍於演藝圈
2009-2010年:憑《心魔》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等七項大獎
「滙豐都畀我搭沉船」
投資物業從未損手,但其他投資則幾乎沒贏過。惠英紅即使機關算盡,穩陣至上,不沾手迷債、 Accumulator,但買債券仍難逃一輸。她買的是雷曼債券。
「當初選擇時,係考慮到佢有百五年歷史,背景好。」不過,縱使屬於第二債權人,但至今仍未獲賠償,眼白白見到投資的 400萬元「凍過水」。
惠英紅亦有投資股票,「買邊隻死邊隻,所以我話我冇賭命,買仙股又死、買貴股又死,買滙豐( 005)都死。」她只買過 5隻股票,包括銀行股、油股,煤礦股等,當中滙豐約 120元買,「真係慘,滙豐都畀我搭沉船!」
惠英紅眼中,股票與賭博沒兩樣,「今日一買,第二日,吓?跌咗十幾萬?吓?又十幾萬?每日十幾萬、十幾萬咁,我唔係李嘉誠,開始怯。我都係買咗 20萬啫,最後得番 2000蚊。」惠英紅所講的是華益控股,現已易名為亞洲物流( 862)。
「我最鍾意新鴻基」
「英雄莫問出處」,七料影后惠英紅, 4歲就在灣仔叫賣養家,自小看盡人性百態,亦悟出賺錢之道。 17歲入電影圈,已可斥逾 8萬元購入紅磡一單位, 97金融風暴前兩個月,靠自己的眼光轉手大賺 700萬元, 97年後再入市,高價買入將軍澳坑口區一物業,怎料樓價未見底,但她靠租金回報守到「翻身」,保住買樓未輸過紀錄。
影后除了演技了得,投資技巧同樣不容小覷。她選擇物業,有一套心得。「先睇邊個地產商,再睇就係區分,如果嗰個地方只係得的士出入,人哋唔會租,所以要識揀。」
如何選發展商,她說:「最鍾意係新鴻基,由 99至 00年啲樓質素好高,啲則係靚嘅,亦唔係太『發水』,用料都幾靚,而且唔會呢邊閂門,隔幾層都聽到。」
搞生意淨賺 2000萬
82年憑《長輩》奪首個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28年後,憑《心魔》再奪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更成為「七料影后」。惠英紅說,曾步入女演員的尷尬期,進退維谷,差點放棄自己的生命,但演藝事業的低潮正是她在商界賺大錢的歲月。
賺女人錢要捉準時機
與很多女演員一樣,超過 30歲踏入艱難歲月。「嗰陣三十幾,演十幾廿歲嘅角色,又過唔到自己嗰關,演 40歲自己又唔想。」在近 5年演藝事業真空期,她做過兩門生意,都是搵女人錢。
「我係一條點樣嘅命呢?去到咁上下,就會遇到一啲機遇,好似做生意咁,都唔係自己安排做。」投身影圈以來,惠英紅同時做過不同的生意,經驗令她學到做生意,「時機要捉得準,特別係女人錢」。這 5年裏, 3年做減肥機生意,賺得最多,她與好友鍾慧冰共賺逾 2000萬元。另外,開設美容院亦賺近 400萬元。
「穀種唔可以蝕」
很多女演員希望最終能跳出影圈,創一番事業,但惠英紅卻暫不考慮再戰商場。不是很成功嗎?「做生意未必係賺錢,如果一鋪又蝕、兩鋪又蝕、三鋪又蝕,當時喺尷尬期,明白穀種唔可以蝕,一定要賺。嗰陣壓力好大,要做好多嘢,打咗好多人情牌。」
事實上,惠英紅首次從商即蝕,她的第一盤生意是搞飲食,「廚房話你知一斤菜賣 10蚊,原來可以用兩蚊買,你去查佢咩?大廚拉大隊走人!」自言不能落手落腳去做,飲食業亦非專長,「做生意始終係由自己銀包攞出嘅錢,如果自己冇時間睇,將嚿錢求其去買大小,咁我唔會賭呢一鋪。」
周日專訪:張天愛、伍詠薇結「網」捕商機
1 :
GS(14)@2011-01-16 13:39:28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4874046
內地人消費能力不容置疑,要攻陷這龐大市場,不一定返內地開舖。時裝設計師張天愛、藝人伍詠薇分別開網上公司,透過社交網站宣傳,反應出乎意料。以微博推廣,贏得逾 17萬粉絲追隨,伍詠薇說:「好多人質疑,呢個(微博)係唔係伍詠薇 o架?」 1秒售出 500件衫,贏得「秒殺女王」稱號,張天愛說,「現實世界冇一間店可以 10分鐘賣 1000件衫。」今時今日女人做生意,靠外表靠食腦,還要靠「網」。
記者:陳皓怡 攝影:程志遠、羅君豪
伍詠薇髮型: George@Hair
伍詠薇場地: KITCHEN@W HONG KONG
秒殺女王張天愛:網上賣衫一秒清倉
張天愛對網上銷售的認識,始於與現任丈夫結婚,在美國修讀相關課程,其後在朋友及代理商介紹下認識「小蟲米子」網站主持人,並獲邀建立「天愛小蟲」。
小蟲米子是淘寶網最受歡迎的女裝店舖之一,與不同設計師合作售賣晚裝、便服和上班服,價錢由幾百元至幾千元不等,網站透過張天愛成衣的代理負責管理,她則專注設計,「 10分鐘賣 1000件衫,現實世界冇一間店可以 10分鐘賣 1000件衫。」平均每秒售出 1.7件衫,不算紀錄,張天愛最高紀錄是 1秒售出 500件清倉,「『秒殺』,即係一秒冇晒!」張天愛見識過網銷的威力,更肯定透過這渠道銷售的決定正確。
忠於自己 專注設計
哪類衣服可以「秒殺」?張天愛說,銷售對象是上班族,「返 office冇時間出去 shopping,又或者住喺好遠想搵 city look嘅嘢,可以上我度買,好方便。」消費者可透過網購,找到便宜的貨品,張天愛說,網銷的商品不需貴價貨,「我想全中國好多年輕一輩想買我嘅嘢,未必需要著好隆重嘅晚禮服。」
網上銷售令張天愛着迷的地方,除了「秒殺」威力,還有其他原因。
90年代初她已踏足內地市場。首次創業,她既要負責設計,又要管理兼培訓員工,「因為我要好緊貼成盤生意,知道當中嘅 right and wrong」, 2000年內地分店已逾 50間,令她透不過氣,「大連、瀋陽、成都、走到我暈。去到又要做電台、電視台訪問,好攰。」
忠於自己,她選擇專注設計, 50間分店逐一在租約期滿後結業,餘下仍營運的賣給當時合作夥伴,「我只係睇版房, size出晒大中細唔使理,由一個 business person去理。」網銷亦解決了現實銷售中的存貨問題,「 H&M唔係每件衫都賣晒,剩低嘅喺 warehouse好平咁賣咗佢。我唔係一個好大嘅集團,壓貨可以整到間公司關閉。」網上銷售令她「賣幾多先造幾多。」
網上銷售另一優點是跨地域,除了力攻的內地市場,張天愛野心早放在地平線上,「去年( 09年)很多件都是秒殺嘅,今年店(淘寶店)越嚟越多就慢啲,但唔會蝕,全中國全東南亞,總會有人鍾意嘅。」
「 Future is different!」
更重要是,防止抄襲,「每件衫都有 code number,網上賣幾多件就幾多件,唔會背後繼續做你啲款,但賣咗唔畀番錢你、呃你。」但網上侵權同樣嚴重,「賣完你咪抄囉,我唔介意,有所謂都冇辦法,大名牌都係抄來抄去。」
張天愛深信網購潛力,「好像電影《 Tron》一樣,以後喺網站做任何嘢。到時可能我都唔會出現,租一個金髮女郎代表我, Future is different!」她笑說。
微博天后伍詠薇:「美人」擁數千粉絲
伍詠薇 09年取得日本瘦身產品代理權,開設品牌「美人專門」,誓要在美容界闖出名堂。由藝人轉做商人,「係困難啲,崗位唔同咗,要多聆聽同學習。」
近 10年,很多人找她合作做生意,「好多公司搵我去搞 Spa、美容院。不過 Spa有好多人要管理,經理、美容師。諗得慘啲,如果經理帶人走,你間美容院就企咗喺度,做產品冇咁複雜。」 4年前發現現時代理的美容產品,遂開展美容生意。
伍詠薇自覺有做生意特質,「我係一個好快做決定嘅人,好多客覺得畀咗錢出去,鍾意人哋做好多工序,『你印 10個款畀我,掟多啲 idea畀我』。好嘅嘢你畀 3個我就夠, 3個中就夠,其他 7個都係廢嘅。」
親自回答 粉絲狂問
演藝圈打滾多年,伍詠薇的人脈及交際手腕絕對具宣傳優勢,所以她主要負責公司對外事務,「啲人唔使重新認識我,對你信任大啲。唔好嘅死都死快啲,啲人接觸我容易啲,講是非都講我先。」因此,她要比一般人更用功,產品質素要更好。
知名度對網上推廣有優勢,她透過微博及 facebook推廣,單是伍詠薇的微博,已有逾 17萬粉絲。
她又為品牌設微博, 2010年 6月首推第一件產品到現在,「美人專門」微博累積數千名粉絲。相對 facebook僅千餘人,微博有壓倒性優勢,但不同渠道,吸納不同顧客,「其實我兩樣都 buy,可能我自己都 keen on玩微博,所以幾強, facebook反而多外地人,好似美加嗰啲。」
剛開設微博,她遇到不同的問題,「好多人質疑,呢個(微博)係唔係伍詠薇 o架?係唔係騙局呢?」到網民知道是她本人,又衍生新煩惱,「有時當你話俾呢個人聽點用件 product,你以為解答咗個問題,但粉絲發現我答佢,就不停咁問。不過,時間耐咗,大家都知道乜嘢我會答,乜嘢唔會答。」
「你要邊做邊問」
會否因網上宣傳奏效放棄傳統宣傳渠道?倒未必,「呢個係雞同雞蛋嘅問題,香港受歡迎的女性雜誌必須落(廣告),因為佢哋(讀者)睇到。好似每次揭開本雜誌見到『美人專門』,咁就容易入腦。」此外,從事廣告業務的丈夫亦成為伍詠薇的強大後盾,親自傳授建立品牌的方法,「如果話 apple係 a-p-p-l-e咁就死啦。佢好似講古仔咁,以前做嘅 brand有咩 interesting嘅嘢,了解後就容易發問。」問對一個問題受用無窮,但首先是敢於發問,「你要邊做邊問,有時有啲問題好難講出口。」
娛樂圈很多人都想轉戰商界,但成功的人不多,可有擔心失敗?伍詠薇斬釘截鐵說:「如果對自己冇信心,點樣去 sell去賣。」
2 :
拔刺者(4132)@2011-01-16 18:18:53其實sina點靠微博賺錢?
3 :
GS(14)@2011-01-16 18:24:192樓提及
其實sina點靠微博賺錢?
新浪微博的“江湖挑逗”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11431
周日名牌 奇華舵手黃錫祥:錢唔使 生意唔嚟
1 :
GS(14)@2011-02-13 13:41:11
黃錫祥笑言,當年也嫌奇華老土,沒有拿來送禮。
奇華餅家──香港人熟悉的名字, 1938年只是座落於油麻地上海街的一家傳統中式餅舖。面對同業在時代巨輪下一家一家被淘汰,從事金融業的第二代黃錫祥接手改革,大灑金錢,更換包裝、聘代言人、大賣廣告,結果將「老餅品牌」,提升至「香港名牌」。奇華董事總經理黃錫祥說:「有心就有得做!」
記者:陳皓怡 攝影:梁鑑章
提起奇華,很多人會即時想到藝人曾志偉,反而知道創辦人姓黃的人不多,甚至有市民以為,曾志偉是奇華的股東之一,「當初搵曾志偉做代言人,係因為志偉形象鍾意食好嘢,同奇華品牌形象夾。不過,佢就冇喺奇華有任何股份。」
不要以為深懂宣傳推廣伎倆的黃錫祥來自廣告界,他來自「缸」湖。黃錫祥中學畢業後不久已自組公司,在金融業打滾 20年,「財經行業唔係一個 happy business,日日有人輸亦有人贏,今日阿甲笑、阿乙喊,聽日見到阿乙笑、阿甲喊。」
經過 87年一場股災,他將公司股份賣給拍檔,準備退休,但一次與父親黃業榮食飯,談到傳統餅舖能否做下去?「我話如果有心繼承,係有得做,係應該賣得,只不過係欠啲嘢。」就是這一句話,黃錫祥開展第二份事業,「奇華好運囉,又或者我好運囉。」
12345678910
太子爺送禮寧揀半島
六、七十年代,香港過百家中式餅舖關了逾九十間,黃錫祥形容奇華是「死剩種」。當時西式餅店幾乎壟斷糕點市場,究其原因,是由於中式餅店抹不掉的「老餅」感覺。即使是奇華太子爺,但黃錫祥送禮亦不會選擇奇華,「嗰時半島啲朱古力日本仔好嚮往,買半島朱古力,即係代表好尊敬佢。」除了是投其所好,更大原因是「失禮」,「奇華係『正』,但拎出嚟失禮人,個包裝唔名貴,你叫個阿太拎去行 Landmark都覺得好冇面,老實講,你嗰時叫我拎,我都覺得幾老土。」
知道病因,自能對症下藥。除了產品包裝要改,店舖裝修亦要改,「嗰陣餅舖做嘢好是但,裝修佬就係餅舖嘅 designer,間舖可以有幾靚?印刷商就係我哋嘅 graphic designer,靚得去邊度?」為了一洗「老餅」風,黃錫祥與當時設計師孫小華合作,「由 logo、 trademark開始改,就連 letterhead、信封所有嘅嘢都要改,改到現代化。」無論包裝、廣告、電視劇集贊助,黃錫祥從不吝嗇,「錢唔使生意唔嚟。」
「包裝只可呃個客一次」
慣於金融戰場埋身肉搏,黃錫祥深明「虛有其表」,難打持久戰,品質同樣重要,「包裝只可以呃到個客一次,我爸爸唔識包裝,但係識品質。」重外表、有內涵,奇華成功轉型,將本地小食打造成遊客必買手信之一,「最大滿足感係人哋讚我啲嘢,好似我入醫院,啲姑娘知道我係奇華,同我講奇華乜乜乜好食,你哋啲包裝好靚,嗰日我買乜嘢買唔到……止痛藥都唔使食。」
今天會唔會拿奇華送禮?「自從(奇華)改咗之後,我都冇買半島 o架喇!」黃錫祥自豪地說。
奇華餅家發展史
1938年
創辦人黃業榮於油麻地開設小型糖果雜貨店,加入傳統中式嫁喜禮餅、月餅及 麪包
1944年
於旺角上海街 478號開設第一間分店
1982-1985年
開拓海外市場,於台灣及美國發展分銷網絡
1988年
於長沙灣自設製造工場,引入現代化機器提升生產質素及效率
1994年
第二代黃錫祥接手奇華並銳意改革,重新設計商標及全線產品包裝,革新門市裝潢及員工制服
2004年
邀請本地著名畫家阿虫(嚴以敬)為奇華禮品包裝畫上手繪設計
2005年
於深圳開設國內首間分店
2009年
新廠房興建計劃於香港大埔工業邨正式動工
嫦娥變皇帝 驚老父唔批
奇華是由黃錫祥父親黃業榮於 1938年創辦,在兒子眼中,黃業榮是商業奇才。打仗時人心惶惶,爸爸逆市擴充。 70年代流行供月餅會,有一次雞蛋商遲了送貨,阻礙了奇華的月餅供應,「好多人走嚟排隊,好似銀行擠提咁,啲人驚冇餅拎。爸爸向每位客人派利是,畀佢哋飲茶,疏導人龍避免製造恐慌。」
不滿雞皮紙包蛋卷
黃業榮 13歲打工, 18歲當老闆,養活一家。黃錫祥坦言父親對其影響最大,「諗番起當年佢講啲嘢九成都啱。」奇華月餅「主角」由嫦娥變成皇帝,黃錫祥不怕市場接受不了,卻怕是老父不接受,豈料父親只淡淡一句,「你丟咗我個靚女,換咗個伯爺公。」
黃錫祥以為改革過關,冷不防以紙盒包裝的蛋卷,父親反而不滿意,「喺佢個年代,雞皮紙係最 cheap嘅紙,佢話『你拎張雞皮紙包住個盒,送俾人都唔要。』」不過老人家非常開明,「過幾個禮拜,佢聽到朋友讚,就叫我搵夥計送幾箱雞蛋卷返去派,咁即係佢 accept喇!」
兄弟不和 祖業必敗
黃錫祥 90年代在哥哥手上接過接力棒,「哥哥將奇華改變好多,以前阿叔拎啲乜畀你,你都要買,哥哥改做自助式,女員工開始有制服,嗰時我哋係香港首批用機器做蛋卷。」黃錫祥指,當年面對西餅店衝擊,哥哥努力改革,「如果冇哥哥管理,可能奇華早已冚埋咗,去唔到我手上。」
直至哥哥退休,黃錫祥與三弟接棒,沒有近年炒得熱烘烘的家族爭拗,「從來未試過拗撬,一間公司、一個祖業,一定要和氣,我哋都知道,如果我哋兩個打交實死。」
拍照錄音 改善經營
傳統生意得以延續並發揚光大,源自兄弟同心,還有事事上心,「我部手電有兩個功能,一係影相,影落嚟睇吓人哋點做。第二樣就係錄音,喺車諗到啲乜,錄低佢返到嚟開會睇吓有乜要改。」由父親到哥哥,再由哥哥到自己,奇華世代相傳,問到他會否「再次」退休,交棒第三代?「我唔會退休,冇可能自己生咗個仔出嚟唔睇住佢?不過會畀啲機會後生仔去 make decisions。」
周日名牌 第三代掌門人梁馨蘭:將紅 A舊情懷浮上面
1 :
GS(14)@2011-02-20 11:12:12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4992797
六、七十年代,一個紅 A水桶,是成年人的好幫手;一個紅 A書篋,是小朋友的上學玩伴。生產紅 A品牌的星光實業,由梁知行創辦至今已逾 60載,今天第三代掌門人梁馨蘭準備接手,要為香港人的集體回憶添多點聲音,不但存在大家的懷念中,更「要浮上面,延續落去。」
記者:黃碧珊 攝影:程志遠
「跌唔爛、踏唔扁,可以當凳仔坐,落雨都唔怕入水。」相信不少「 80前」都應該聽過這句紅 A書篋廣告句語。星光實業業務拓展總監梁馨蘭說:「前面嗰三句係家姐親身試過,後面嗰句『落雨唔入水』,我諗真係有人試過先至寫。」
與姊成御用測試員
紅 A可說伴着梁馨蘭成長,「凡有新產品,會喺屋企出現先,將紅 A個 showroom搬返屋企,基本上一般家品全部都係。」兒時她跟姊姊是紅 A產品的「御用測試員」,「試過將筲箕做軚盤,扮的士司機玩。」
產品當玩具,公司則是遊樂場,「阿媽為咗要睇住我,放學後要喺公司做功課。」至於梁馨蘭第一份工亦理所當然是家族生意,「阿媽唔鍾意我暑假瞓到黃朝白晏,問我想唔想賺零用錢,喺公司做暑期工,所以我喺呢度留低好多腳毛。」
雖然一心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但大學畢業正值沙士,找工不易,梁馨蘭在星光工作一年,但「細個時任性,介意人哋用框架睇我」,所以之後轉職公關及展覽項目經理,「任何事都要自己落手落腳,做展覽要周圍走,喺德國一陣又要飛北京,試過四日無瞓,睇到好多人嘅嘴臉。」終於一天,鳥倦知還,「有一日,阿媽打嚟問,『最近又去邊度?不如返嚟睇吓?』衡量過乜嘢時候喺乜崗位,咁就返咗嚟。」
梁氏家族一向低調,梁馨蘭一些朋友都不知她是「紅 A後人」,直至初中時,家中辦白事,在報章刊登訃聞,老師才知道她的「身份」。對於同輩朋友,「到家都唔會刻意講,問到做緊乜嘢,都係一句『幫屋企手』,即使係好熟嘅朋友,可能識咗十幾二十年先知,好少掛喺口邊。」
母電召返家族生意
身份要保持低調,品牌卻要響噹噹,去年梁馨蘭設計購物網站,大賣巴士廣告,又找代言人,「嘗試做多啲 noise, create more attention on the brand」。
紅 A產品滿載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制水時,個 brand比較 well known,當時無乜其他塑膠廠,個個都嚟搶水桶,搶到無晒,要全部停工 concentrate造水桶。」逾 60年歷史的品牌,在時代洪流衝擊下,雖未有褪色,但名字卻藏在舊情懷內。梁馨蘭由少不更事,到今天負責家族生意的業務拓展,她已定下目標,「希望將品牌迎合 next generation,唔好只係一個懷念,要浮上面,延續落去。」
紅 A大事表
1949年 成立星光刷廠
1952年 推出紅 A品牌
1957年 成立星光實業
60年代 香港制水,推出 6加侖水桶
60年代 生產仿水晶產品、圓凳等
70年代 推出垃圾桶、鏟、紙籮清潔系列,及書篋
80年代 增加工業及醫療用品
90年代 香港爆發禽流感,政府購買 3萬個雞籠
2010年 成立紅 A購物網
爺爺心思縝密有諗頭
「紅 A」這個名字的由來,梁馨蘭起初也不曉得,但經向父母查詢後,終得知答案,「當時牙刷牌子叫 ACE,保留 ACE嘅『 A』字。 A字排最頭,表示最好,加上紅色好意頭。」原來,紅 A是源自刷子,話說梁馨蘭祖父梁知行在上海開刷子廠,「 40年代尾,爺爺搬咗嚟香港,繼續刷廠生意。」由於 50年代,生活水平不高,一般家庭負擔不起貴價玻璃產品,價錢便宜的塑膠家庭用品深受普羅大眾歡迎,於是一直製造塑膠刷的星光實業,便開拓塑膠用品市場。
放大圖片
圖冊記錄紅 A昔日剪報(右圖)及參加工展會照片(圖)。
圖冊記錄紅 A昔日剪報(右圖)及參加工展會照片(圖)。
梁馨蘭對祖父敬仰之情,訪問期間溢於言表,「爺爺好勁」彷彿成為她的口頭禪。在談及塑膠燈具時,她說:「佩服阿爺嗰時嘅諗法,從圖、設計,到成個 finished product全部自己造仲有技術。」
翻開放於星光實業會議室的多本巨大記錄冊,每一本都編輯整齊,從 50年代開始,按年份將各地廣告及剪報,包括越南、泰國、美加等海外地區報章,有系統地分類,每張均寫上刊登日期及報章名稱,「我唔知邊個整理,但(祖父)有心先會叫人咁做。」
作為本地品牌,紅 A從 50年代開始參加工展會,有關照片亦分類存放在相簿,「每年攤位嘅設計都唔同,見過有兩層、有水池、有 booth layout,從無到有嘅相,唔知佢(祖父)諗緊乜嘢。如果家咁整,唔知要幾多錢。」不過,由於近年工展會性質改變,紅 A並未參與。
最希望擁有書篋
紅 A經典產品繁多,由細玩紅 A玩到大的梁馨蘭說,現在最希望擁有書篋,「書篋係因為十個行入嚟呢間房嘅,十個都會問你有冇(出售),但我好慚愧話我真係冇。讀書時唔興用,所以冇用過,想 keep as collection。」
經典書篋,現時有 3個放在星光實業的會議室,珍而重之鎖於櫃內。除了書篋,她還想擁有折射閃亮的水晶杯、托盤、杯碟等。
有人喜歡趕潮流,有人卻喜愛儲舊物。紅 A在不同年代均有經典產品,如水桶、漏斗形圓凳等。梁馨蘭回歸後,開設了紅 A購物網站,並在網站內設「懷舊特區」出售舊產品,「係『友情客串』,喺呢幢大廈(廠房)執嘢時搵到。」
懷舊產品饗知音
由於大部份模具與機器不能配合,所以未能再生產,賣一件少一件。雖然是名副其實的「限量產品」,但梁馨蘭並沒有特別將價錢標高,大部份只售數十元。
此外,梁馨蘭計劃來一招「舊瓶新酒」,用舊模及機器生產限量版產品,頭炮仿水晶燈,限售 100盞,雖未定價,但相信一般人可以接受,「曾經喺中環見過仿水晶燈標價 3000蚊,但我做嘅目的唔係賺大錢, 100盞可以賺到幾多?」
太子女講求快靚正
讀書時期梁馨蘭在母親零用錢「引誘」下,到星光做暑期工,看着這段歷史的員工蕭榮光說,「之前唔知佢係邊個,只係見有個細路女喺度做,後來先知佢原來係太子女。」
蕭榮光現是星光營業部助理經理,與「太子女」亦師亦友,梁馨蘭笑說「佢嗰陣有『恰』我。」至於怎樣被恰?他倆沒有詳談,但蕭榮光卻突然問:「你(記者)要唔要佢細個時喺工廠啲核突相吖?」
老臣子:兩代都平易近人
現時蕭榮光與「太子女」合作無間,負責接洽生意及處理客戶來電,梁馨蘭笑說,「若街客打嚟嘅電話,要畀蕭生處理,已經好大件事。」曾與梁家第二及第三代共事,蕭榮光說:「兩代都平易近人,經營方式一樣,但手法唔同。」梁馨蘭說,「大家經驗唔同,我會搵個共同點,『快、靚、正』解決。」
不過,「太子女」的身份有時亦會造成工作上的阻礙,「我唔會用自己身份,同人講我係邊個,你要聽我講。不過,試過問意見時,同事個口話『好好好』,但其實明明唔好,都唔講出嚟。大家係同一陣線,要有團隊精神。」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