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邊太太”力挺德拉吉?日本購買外國股票規模創歷史記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447
歐洲央行全面QE的腳步越來越近,看好歐洲大寬松的日本投資者可能已趕在今日歐洲央行會議以前大量買入歐股。
日本財務省今日公布,上周國內投資者購買國外股票合計6570億日元(約合逾56億美元),創2001年有記錄以來最大單周購買額,而且上周購買規模比最近幾周平均購買水平高一倍多。下圖綠色部分代表日本投資海外股票的買入規模。

財務省的數據並未透露,這些大量購買國外股票的投資者主要是日本國內金融機構,還是日本散戶“渡邊太太”——拆入低息日元進行外匯投資的日本家庭主婦。至少下圖展示的歐洲股市上周五跳空高開顯示了歐股受追捧的勢頭。

今晚歐洲央行就要公布最新的貨幣政策。市場預計可能這次會議就將推出購買歐洲國家債券的全面QE。昨日,歐洲央行QE的相關利好明顯提振了歐洲股市。
華爾街見聞文章昨晚援引多家外媒報道稱,歐洲央行執委會已提議,從今年3月開始每月購買500億歐元債券,至少持續一年,QE規模至少6000億歐元,最高可達1.1萬億歐元。此消息使歐洲股市止跌回漲。昨日歐洲國家股市大多收漲,德國DAX指數收創歷史新高。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內地企業力挺香港樓市 租用面積一年漲50%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06

隨著香港金融市場與中國內地互動日益密切,內地的資產管理公司、券商等企業成為推動香港寫字樓出租市場的“金主”。
全球商業房地產服務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 Group Inc.)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內地企業在港租用寫字樓面積合計14.8萬平方英尺(約合1.37萬平方米),較前年猛增51%。其中興業證券和壽險公司生命人壽過去兩個季度還在香港的中心商業區租下寫字樓。由於內地企業帶旺出租市場,世邦魏理仕預計,今年香港寫字樓租金的漲幅將達到5%,遠高於去年和前年,去年微漲0.2%,前年下跌1.6%。
彭博報道認為,去年11月啟動的“滬港通”深化了內地企業與香港市場的聯系,預計今年有望開通的“深港通”也將起到這樣的作用。在中國開放資本市場的同時,內地企業也積極“走出去”,成為全球最貴寫字樓市場的推手,這與一些外資銀行退出盈利不佳的業務形成鮮明對比。華爾街見聞文章此前提到,巴克萊計劃退出大宗商品交易,渣打打算退出全球股票業務,該行亞太區可能裁員超過2000人。
該報道提到,香港地產顧問公司第一太平戴維斯(Savills Plc)的寫字樓出租業務負責人Ricky Lau認為:
“中國(內地)的金融服務公司急於開拓這里(香港),因為他們將香港視為自身國際化的完美跳板。香港股市活躍,發展健康,這也吸引了中國(內地)的券商。”
Ricky Lau還指出,內地企業願意為租到好地段的寫字樓付出5%的溢價,但他們租用的空間偏小。
房地產及資本管理公司仲量聯行(Jones Lang LaSalle)數據顯示,內地企業大多尋租1萬平方英尺以下的新寫字樓,去年這類租戶租用了28%的香港中心區新增出租寫字樓空間。仲量聯行認為,這是因為中心區寫字樓的空置率仍較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內地企業力挺香港樓市 租用面積一年漲50%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06

隨著香港金融市場與中國內地互動日益密切,內地的資產管理公司、券商等企業成為推動香港寫字樓出租市場的“金主”。
全球商業房地產服務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 Group Inc.)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內地企業在港租用寫字樓面積合計14.8萬平方英尺(約合1.37萬平方米),較前年猛增51%。其中興業證券和壽險公司生命人壽過去兩個季度還在香港的中心商業區租下寫字樓。由於內地企業帶旺出租市場,世邦魏理仕預計,今年香港寫字樓租金的漲幅將達到5%,遠高於去年和前年,去年微漲0.2%,前年下跌1.6%。
彭博報道認為,去年11月啟動的“滬港通”深化了內地企業與香港市場的聯系,預計今年有望開通的“深港通”也將起到這樣的作用。在中國開放資本市場的同時,內地企業也積極“走出去”,成為全球最貴寫字樓市場的推手,這與一些外資銀行退出盈利不佳的業務形成鮮明對比。華爾街見聞文章此前提到,巴克萊計劃退出大宗商品交易,渣打打算退出全球股票業務,該行亞太區可能裁員超過2000人。
該報道提到,香港地產顧問公司第一太平戴維斯(Savills Plc)的寫字樓出租業務負責人Ricky Lau認為:
“中國(內地)的金融服務公司急於開拓這里(香港),因為他們將香港視為自身國際化的完美跳板。香港股市活躍,發展健康,這也吸引了中國(內地)的券商。”
Ricky Lau還指出,內地企業願意為租到好地段的寫字樓付出5%的溢價,但他們租用的空間偏小。
房地產及資本管理公司仲量聯行(Jones Lang LaSalle)數據顯示,內地企業大多尋租1萬平方英尺以下的新寫字樓,去年這類租戶租用了28%的香港中心區新增出租寫字樓空間。仲量聯行認為,這是因為中心區寫字樓的空置率仍較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蔣家第四代將選立委 竟獲新創團隊按讚力挺
|
|
有沒有搞錯?在去年九合一連勝文大敗後,政治第二代參選已成為票房毒藥,但沒想到,蔣家的第四代蔣萬安居然在三月二十九日宣布參選立委,一時間讓人感覺頗錯愕。 然而,當蔣萬安宣布參選後,許多台灣年輕新創企業家紛紛在臉書表態支持,如EZTABLE創辦人陳翰林、心元資本創辦人鄭博仁、愛料理創辦人蕭上農等都按讚表態,看來蔣萬安在年輕世代中未必全然沒票房。 為什麼新創企業家支持他?原來,蔣萬安在舊金山矽谷開設的律師事務所,一直是以網路新創公司為主要客戶,成功協助台灣設計師產品平台Pinkoi等新創公司完成募資,而他平易近人的個性與專業態度也在新創圈頗獲得好評。 一三年底,蔣萬安從矽谷搬回台灣,他太太石舫亘也離開美國eBay工作,隨他回台,去年底創辦WeTogether.co,加入台灣新創圈的行列。 三十七歲的蔣萬安,以幫助年輕人當作參選主軸,以他過去的經歷,似是順理成章。 然而,選民似乎更在乎他與羅淑蕾的對決。四年前他的父親蔣孝嚴就在同一選區敗給羅淑蕾。此次蔣萬安能否打敗「蕾神」贏得國民黨初選,上演「王子復仇記」?也是另一個熱門話題。 (何佩珊) |
千金難買牛回頭:繼續力挺券商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49
本帖最後由 鹿愚 於 2015-5-9 10:01 編輯
千金難買牛回頭:繼續力挺券商 作者:格隆匯 承一
這周市場震蕩,想必不少朋友都不好受,身邊不少朋友都在忙著減倉,控制倉位。畢竟,“Sell in May”是這麽多年來屢試不爽的經驗了,再說,剛剛經歷了4月份的暴漲,落袋為安,去享受詩和遠方也是不錯的選擇。
不過,我有點想法和大家不一樣,港股雖然剛剛經歷了4月的大漲,近期受到A股調整拖累順勢調整,但是,這個時候sell,就真的可能會失去自己的 Position(位置,頭寸)。
以前大家擔心美國提早加息,不過最近美聯儲的語調來看,這個動作不會那麽快,心可以放寬一些了。
現在大家最擔心香港政改方案不能順利通過,再度引發時局動蕩,不過經歷了之前占中之苦的港民還會再讓悲劇重演嗎?而且,這個涉及大是大非的問題上,相信有識之士一定會想辦法讓政改順利通過,在這一點上,我是相當的樂觀。
而且,我也相當認同格隆在《2015,中國的拐點與起點:輸出貨幣,輸出資本,輸出牛市》一文中對香港歷史性機遇的論述,這輪港股行情可能會相當驚人。
所以,目前的回調恰恰是千金難買的牛回頭,如果這個時候賣掉籌碼,可能會再次與牛市擦身而過。還是那句話:買點,總在下跌中形成,但恐懼阻止了你;賣點,總在上漲中出現,但貪婪阻止了你。
那麽,這個時候買什麽?我個人是覺得本輪行情中彈性很大的TMT、券商股都是很好的選擇。在這個時點上,我再次力挺牛市最受益的品種:券商股。
這次,我想和大家再說說我比較看好的幾家券商股(其中一家是資產管理公司),因為:安全、便宜、業績增長預期高。
國泰君安國際(1778.HK):仍存兩大利好
A、已於近日獲得銀團貸款,總規模達到105億港元,較之於其他券商供股融資,此舉避免了因供股導致的股價波動。
B、潛在的深港通標的。滬港通對應的港股標的主要是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和恒生綜合中型股指數。而聯想上交所的股票“非富即貴”的背景,對接這邊的大戶也很正常。那麽依此邏輯,深港通對接標的應該選擇小快靈的優質公司了,而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最為符合這一條件。此外,滬港通已經對接了一批港股公司,那麽深港通無疑將會為了避免重複,也會避開滬港通標的!而國泰君安國際就是恒指綜合小型股指數里面的成分股!
這也是國泰君安國際近日在恒指震蕩之際,股價仍然穩如泰山的緣故!
為什麽看好:安全邊際高,業績增長預期較為確定!
海通國際(0665.HK)
海通國際最近受供股利空影響,股價小幅度下挫!但相比於眾多中小股供股的老千嫌疑,海通國際基本不必要有此懷疑,首先其背後的大樹根本無需如此,其次是其供股所得資金將會成為2015年業績的推動器。而根據公司的供股計劃,預計將會獲得90億港幣左右的資金,加上14年報表披露的86億凈資產,將達到176億左右,按照15%左右的ROE計算,15年的PB 也才2.23倍左右。而國泰君安國際和申銀萬國按照同樣的ROE計算,PB已經達到了3.68和4.08,雖然不同大哥 股票不能完全以估值高低論英雄,但估值便宜點,對於部分投資者,總也放心點!
為什麽看好:大股東背景強,估值相對便宜,港股大券商!
信達國際控股(0111.HK)
這是一只之前沒推的股票。簡單介紹一下吧,信達國際是真正的根正苗紅!其實際控制人是信達資產(中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盡管公司無論是市值還是業務規模都偏小,但類似於洗劫小股東的情況概率很小。在港股,最怕的其實不是業績不好,而是碰到老千股,正所謂“追高誤一時,千股悔一生”,但在合理合法的香港,對於老千股,最大的抗議只是對其股票橫眉冷對!而信達國際這來頭如果都出千的話,我想港股也基本沒什麽安全的股票了。
老話說的好,船小好掉頭,而籃球場上不只有巨無霸的中鋒,同樣有“小快靈”的後衛,信達的業務規模才1.3億港元,而市值才11億港元,如此之小,都很難讓人聯想到他背後的大叔是信達資產。
公司目前的市值在11億港元左右,凈資產7.4億港元,PB只有1.5倍,比起大部分券商都要便宜。當然,雖然大股東敲詐小股東的概率很小,但公司的規模一直無法快速擴大,也讓人懷疑母公司對於信達國際的熱心程度,這應該是信達國際估值一直受壓的原因之一吧!
為什麽看好:股東背景強、估值便宜
惠理集團(0806.HK)
惠理並非券商,但卻是個在牛市,會比券商更賺錢的公司。業績周期波動比券商還要明顯,還好,本次,將要輪到高峰期!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在 2007 年,惠理的營收曾達到 25 億港元,其中 4.3 億是管理費收入, 20 億是表現費。管理費和表現費的比例獎金 1:4.7,2010 年的管理費和表現費是 1:2 左右。 2014 年, 其資產管理規模在 129 億美元,管理費收入在 7.4 億,目前惠理的資產規模已經達到 160 億美元,今年突破 200 億美元應該沒有壓力,以此估算,惠理今年的管理費將達到 11.4 億美元左右,而按照牛市管理費和表現費較低的 1:2 的比例,那麽惠理 15 年的收入也將達到 33 億美元左右,較 2014 年增長 106% 左右。
為什麽看好:股東背景強,業績彈性高,業績增長預期較強!
必須在結尾說一下時富金融(0510.HK)的事,由於其母公司否決了向泛海出售時富金融的決議,導致時富金融盤中暴跌,但在我看來,這並不是特別壞的事,母公司否決這項議案的動力還是在於牛市來臨之際,也是券商升值的好時候,股東寧願不要傍上一個強大的幹爹,也不要便宜賣殼,這從一個側面也印證了部分管理層對於牛市的一個判斷!
總結:牛市買券商,萬古不變之真理。所以,值此天作之時,本人再次借格隆匯平臺向大家明確發出買入券商股的信號,宜早不宜晚,這不,你且看今日港股券商的表現:國泰君安國際,上漲14.05%;海通國際,上漲10.27%。千金難買牛回頭,趨勢一旦確立便難以改變,也許,本輪港股牛市最好的策略就是:買入券商 and go away!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未持有該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
《碟5》首映,馬雲力挺阿里影業釋放什麽信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10/151903.shtml
阿里影業投資的第一部好萊塢大片《碟中諜5》在中國首映,讓現場觀眾和媒體意外的是,馬雲出現在首映禮上,並與主演阿湯哥進行對話。很多人認為,馬雲出席首映是在為《碟5》站臺,實際上馬雲同時也是借此機會力挺阿里影業國際化。對資本市場而言,馬雲露面可以被看作一個信號,阿里影業已經成為馬雲眼里的重點業務之一,因此他有必要向外界表明力挺阿里影業的態度。
很少會為子業務露面的馬雲,為何此次高調對話阿湯哥?
過去的一年對於阿里影業來說並不好過,首先是公司前身文化中國遺留下來的一大堆問題需要厘清,業務方向和戰略規劃都需要重新調整;第二是國內影視行業制作周期較長,導致公司的投資短期內無法創造營收。
從阿里影業最新的業績報告來看,今年上半年營收只有2000多萬元,好消息是虧損額度由去年同期的3.53億元下降到1.51億元,從一點看,財務表現是向好的。由於A股暴跌的連鎖反應,阿里影業股價近來也大幅回落,目前還不到2港元,很多投資者都已經躍躍欲試,他們並不那麽在乎阿里影業眼下的表現,更看重的是未來這家公司能不能成為一只潛力股。
過去一年來,阿里影業一直馬不停蹄地進行市場布局,包括8.3億收購粵科軟件、整合娛樂寶和淘寶電影、在國外成立公司收集優質資源、與派拉蒙影業簽署合作協議、投資20億元收購儲備超過30個知名IP等,《碟中諜5》的上映或正式打開阿里影業豐收的大門。
稍微觀察便不難發現,在阿里影業此前布局的諸多大事件中,鮮有馬雲身影。事實上,如今的馬雲出面的場合都是阿里巴巴集團層面的大事,但這次由阿里影業作為投資方之一的《碟5》在中國首映,馬雲卻高調亮相並且與湯姆·克魯斯同臺互動。與其說馬雲是在給《碟5》站臺,還不如說是在力挺阿里影業,因為這部戲是阿里影業國際化的開端,具體的表現將關乎未來國際化的發展。
為了適應國際化需求,但凡已經看過《碟5》的觀眾不難發現,片頭出現的阿里巴巴影業集團大大LOGO悄悄的變成了銀色,和以往的橙色相比更加國際化。據可靠人士透露,阿里巴巴影業將全新面孔呈現在外,阿里影業作為阿里巴巴集團文化娛樂產業的旗艦,有著阿里巴巴原本LOGO的臉譜形象,去掉橙色,又能體現自己特點的顏色。
假途伐虢,阿里影業國際化構想,最終還是為國內大市場
調整LOGO只是阿里影業為國際化做的其中一些改變,此外國際化不是僅僅與派拉蒙合作就夠了的,還要與福克斯、環球、華納等好萊塢的其他大牌電影公司進行合作,而要說服這些電影公司相信阿里影業,拿出一個數據漂亮的合作案例比費多少口舌都管用,所以阿里影業非常重視《碟5》在中國市場的表現。
除了馬雲親自出面之外,阿里影業還動用了多項資源。包括淘寶電影、淘寶眾籌、新浪微博、手機淘寶、支付寶、口碑外賣等阿里自身的資源,還有網易郵箱、美拍等多家APP合作資源,以及TCL、周大生等多個商家的線下合作資源,阿里影業對於《碟5》的宣發力度著實不小。
實際上,對於《碟5》這樣的熱門大片,根本不缺少投資方,進入國內市場也不用擔心宣發問題,派拉蒙選擇阿里影業是希望借助阿里在國內的影響力幫《碟5》更上一步,所以阿里影業很拼的在為《碟5》做宣發,而且在確保有可觀票房的基礎上,阿里影業主導開發的《碟5》電影衍生品市場也是派拉蒙寄予厚望的。
其實,目前阿里影業的國際化戰略只是第一步,主要是借助阿里巴巴在全球的影響力去吸引國際電影公司達成合作,此舉可豎立阿里影業在國內電影市場的地位,這種假途伐虢的競爭策略要遠比只在國內市場廝殺有效的多。現階段的阿里影業國際化主要還是以中國市場為籌碼,先在國際電影行業打出影響力站穩腳跟,下一步戰略方向才是想辦法提升國內電影制作水準,向國際市場輸出中國文化。
內容、宣發、軟件、電商,阿里影業的平臺化野心潛力何在?
阿里影業向國際化拓展的底氣主要來自於其在國內的平臺化布局,對於阿里影業向平臺化發展的方向,基本上已有業內共識,阿里影業要做一個既可以自制內容,又可以承擔電影宣發,同時還能與電影院方保持深度合作關系,挖掘電影IP電商衍生品市場的一個全產業鏈平臺,這是阿里系公司的一貫風格。
阿里影業構建的這個平臺很大,競爭對手也足夠多,雖然阿里影業在資金、內容、宣發、軟件、電商等很多方面也都有一定的市場優勢,但阿里影業最值得重視的潛力是挖掘電影衍生品市場。尤其在這個對於大多數院方而言,賣電影票不賺錢,需要靠賣零食爆米花和飲料冰淇淋才能維持下去的虛假繁榮的電影市場,院方、片方都需要新的營收來源,現階段電影衍生品給他們帶來的利潤幾乎為零,但一旦這塊業務發展起來,將使他們的窘境大為改觀。
網售電影票大戰促使院方對電影票進行折扣出售,這極大的激發了民眾的觀影熱情,熱門電影往往都能保持超高的上座率,但反過來網售電影票其實也削弱了院方的毛利,一張電影票折扣出售之後,院方的毛利也被打了折,這就需要依靠總量來補上這部分毛利,但問題是有些電影並不賣座,即便是打對折之後也沒有什麽觀眾,這樣的話院方就不劃算了。
其實,有一部分觀眾完全有能力負擔全價票,但在網購折扣票已成為趨勢的環境下,誰都不會當冤大頭的購買全價票。對於院方而言,應該進一步挖掘這部分觀眾的商業價值,依托電影的衍生商品就是一個不錯的方向。
舉例來說吧,阿里影業可以以淘寶電影為依托,用戶在淘寶電影上購買電影票時可下單購買電影周邊產品。之後在用戶去觀看電影的時候,可以直接從電影院服務臺領取之前下單的電影周邊產品,也就是說,電影院除了提供取票職能還是電影周邊產品的自提點,同時也可以自主經營銷售電商周邊商品,這個貨源和物流問題由阿里影業的生態鏈來解決,最終阿里影業可根據線上線下的總銷量,為生產方、片方、院方進行分成。若是趕上《碟中諜5》、《捉妖記》這樣的熱門電影,或者《喜洋洋》、《多啦A夢》、《超能陸戰隊》這樣的熱門動畫,相關衍生品還是很有市場的。
把腦洞再放大一點,除了電影衍生品,影片內容有植入的廣告商,劇中出現的明星同款等都可以在天貓、淘寶買到,這樣會不會反向促進品牌方的植入熱情,為片方和院方帶來更多的營收可能呢?此前,阿里曾打算發展視頻電商,現在來看,直接從電影市場切入要比從綜藝、電視市場更有效果,電影還存在一個買票、取票、到場的交互過程,而電視、綜藝的交互很匱乏。
所謂的電影O2O,如果僅僅只停留在買票途徑的變化,而沒有其他商業創新,那也沒有太大的現實意義。若阿里影業真能把這條路走通,或許可以進一步盤活整個生態鏈,片方、院方、生產方、觀眾等都是這條線上的主要參與者,阿里在這方面有著天生的優勢,非常值得認真挖掘一下。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王利陽,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得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晶心科技成為聯發科進軍物聯網的利器 這家虧損公司 蔡明介為何力挺十年?
2015-08-31 TWM
|
|
一家連續虧損九年的矽智財授權公司,為什麼能讓蔡明介義無反顧地支持下去,因為它不但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中重要的突破,還是聯發科未來在物聯網領域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撰文•周品均 八月六日,興櫃市場的半導體族群又多了一家亮眼新兵,但早在它登陸興櫃前,就已經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這家僅有一百名左右員工的半導體公司,為什麼成為業界關注焦點?原因就在於它不但是台灣第一家成功商業化的處理器矽智財授權公司,全球市占率排名也躋身前五大之列;同時,它還是聯發科布局物聯網市場,最關鍵的一塊拼圖。
它是晶心科技,是聯發科過去十年來一直沒有放棄的轉投資公司。從事矽智財授權服務的晶心科技,如今已經是聯發科開發晶片時不能缺少的合作夥伴,晶心提供的
矽智財授權服務,就像是一輛車子中最關鍵的引擎,簡而言之就是幫聯發科設計好晶片的心臟,讓聯發科能更快速推出新產品。 「我們一直很認同打造『台灣心』的概念,這幾年公司與晶心技術合作的案子不斷。」聯發科代理發言人陳恆真直言,這也是為什麼不常擔任子公司或是轉投資公司董事長職務的蔡明介,卻罕見地在過去十年一直擔任晶心科技的董事長。 矽導計畫五團隊 目前唯一成功商業化公司
事實上,從二○○五年晶心成立以來,蔡明介就是創辦人之一。儘管歷經發展困境,連續九年的虧損,十年來減資了三次,蔡明介也從未放棄過晶心。十年間,每一
次晶心增資,蔡明介都出錢出力,從最早期投資的一億元,加上十年來每一次的增資,聯發科一共投資了二.六億元,是晶心的第二大股東,持股比重一五%,第一
大則是國發基金。 說起這家蔡明介在物聯網的重要布局、十年來力挺的公司,必須從政府「矽導計畫」說起。 矽導計畫中的重要目標,就是要發展出台灣自主CPU、打造「台灣心」。而晶心科技就是當時國發基金主導成立五個「打造台灣心團隊」其中一員,由聯電集團的智原及聯發科共同提案申請。
「當時,我們和政府的協定就是,一開始是由智原負責協助晶心的技術開發。」晶心科技總經理林志明表示,當年除了他與同樣來自智原的晶心技術長蘇泓萌之外,
也從美國大廠AMD、戴爾找來不少願意回台灣開發CPU的人才。「大家都抱著開發出台灣心的使命感來到這裡。」林志明笑說。 人員到位,晶心從最基本的指令集開始做起,在打造晶片架構的同時,還要避開國際大廠已經布好的專利網,整整熬了兩年之後,「終於在○七年,我們有了第一個正式的客戶。」林志明說。 然而,儘管開發出了技術,比起ARM 、Synopsys、Cadence等幾家CPU IP授權領域的老大哥,毫無名氣的晶心在開發客戶的過程中總是踢到鐵板,「晶心是什麼公司?」這是他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最慘的一年大概就是公司成立第七年。」林志明說,受慘淡的營運成績影響,一二年晶心股票的價值掉到十幾塊錢,那一年大概走了五分之一的員工。 即使是最糟糕的時期,蔡明介參與內部會議時,也沒有責備的話,「他總是會挑出幾個晶心營運上的好消息,激勵士氣。」「那時候確實很辛苦,你的股東、同事們認購公司股票的成本都比股價高,覺得愧對他們。」林志明說。 苦熬十年出頭 市占率躍升全球第五 不過,也就是在那一年,晶心營運從谷底翻身,除了台灣的客戶以外,團隊帶著不輸給國際大廠的產品,一次又一次地敲門,並且總是在第一時間就為客戶解決問題,終於讓一家韓國廠商簽約,拿下第一張海外訂單,全球的知名度也逐步打開。 根據調查機構Linley、EE Times的研究顯示,一二年晶心的全球排名已經躍升至第五,市占率將近一%。
晶心全球能見度的提升,清大資工系教授李政崑都看在眼裡。他分享自己曾在一個國際論壇中,來自ARM的代表向他詢問「有沒有聽過一家叫作晶心的公司,聽說
做得不錯。」對方甚至表達了想要與晶心合作的意願,顯見晶心雖然規模僅有ARM的三十分之一不到,市占率也非常懸殊,卻已經用技術讓ARM這個產業龍頭感
受到威脅。 一位從事晶片設計的業內人士也表示,從技術來看,晶心的產品確實有幾款在效能表現上能與ARM相比,採用晶心矽智財授權的IC設計公司這幾年來也逐步增加。 正是因為晶心國際知名度逐漸拓展,客戶數也不斷成長,目前全球客戶已經累積有超過九十家IC設計公司,「從一三年開始,我們每年都有五○%以上的營運成長表現。」林志明說,連續虧損了九年的晶心,已經在去年正式轉虧為盈,每股盈餘○.○二元。 對於未來,林志明很有信心,因為晶心開發的矽智財已經大量運用於Wi-Fi、藍牙等連線用晶片、觸控螢幕的控制晶片等,而這些晶片的特色都是高功率、低耗能,正是逐漸成長的物聯網市場最需要的功能。 「進入物聯網世界,我們很自豪產品性能足以和ARM這些公司比較。」林志明說,即使前方有現在還難以撼動的老大哥ARM,晶心憑藉著過去十年練的武功,也絕對能在物聯網中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矽智財授權公司
矽智財(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SIP,簡稱IP)授權公司,指的是沒有晶圓廠、也不生產晶片,單純出售電路設計架構的智慧財產權公司。矽智財通常已經通過了設計驗
證,晶片設計人員以矽智財為基礎進行設計,可以縮短設計所需的週期。 晶心科技 成立時間:2005年 董事長:蔡明介 總經理:林志明(圖) 資本額:3.56億元 主要業務:CPU矽智財授權 主要客戶:聯發科、群聯 近三年EPS:0.02元(2014年)、-4.1元(2013年)、-4.09元(2012年) 晶心全球市占擠進第五名 2012年CPU IP出貨排名名次 公司 市占率 (%) 1 ARM 73.70 2 Synopsys 11.00 3 Cadence 6.80 4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5.90 5 晶 心 0.80 |
力挺O2O 李彦宏舌战华尔街分析师表决心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7471.html
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曾把O2O业务分为这样三个层面:一是在线服务,比如百度外卖和百度电影票;二是持股公司的服务,百度会与其紧密合作,并
有选择性地将其服务整合到百度的平台,比如二手车等垂直行业;三是与其他伙伴合作提供的服务,他们提供的服务在公司O2O业务中的占比是最大的。
O2O究竟给百度能够带来什么,百度又准备投入多少?或许从李彦宏与百度CFO李昕晢与分析师的对话中可见微知著。
O2O给百度能带来什么
美银美林分析师梁伟亮(EddieLeung):公司说一些与O2O相关的业务都得益于百度搜索移动端应用,那么如何看待这些业务对百度搜索在移动端业务拓展的作用?每个业务对百度手机搜索都有着怎样的贡献?
李彦宏:公司的核心搜索业务增长非常迅猛,未来增长空间也很大。传统意义而言,搜索将用户与信息相连,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将用户与服务
相连,而O2O是实现这一连接的非常重要的条件。通过百度提供的O2O服务,用户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搜索购物体验,百度的整体服务策略使得用户能够得到从搜
索到交易的服务。电影票,饭店和其他各类服务都加入到百度本地服务的平台,包括糯米、百度外卖等。
O2O的投入将有多大
巴克莱资本分析师艾丽西亚·雅普(AliciaYap):公司预计O2O业务,不包括去哪儿网,三年内交易总额(GMV)可以达到多少?
李彦宏:公司O2O业务的竞争者有很多都是没有上市的,比如美团、大众点评和阿里巴巴的一些附属公司。因为这个行业处于发展的初期,所以公司的投入
比较大,以确保其能取得成功。我们所说的GMV基本包括三个部分,去哪儿网、百度糯米和百度外卖。百度糯米的同比增长率达到了200%,百度外卖的环比增
长率达到100%,公司正在与同行一道向中国的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订购服务。在这一领域,百度最终将获得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目前无法预知这个时间是三年还
是五年。
分析师:公司出于什么考虑计划在O2O领域投入翻番?公司还称O2O领域的回报率有改善,这是公司投入翻番的原因之一吗?
李昕晢:公司上半年每个月都进行了促销活动,试验不同方式的推广,每次活动都有不同的目的,比如增加新用户,提高GMV,通过总结以便推出更合适的活动。过去几个月来,日活跃用户数、用户总数和转化率增长都非常快。
分析师:公司提出以200亿人民币的投资拓展O2O业务,百度计划在多久时间内投入这么多资金?对公司明年和后年的利润率有何影响?
李昕晢:这是未来三年的投资规划。这个规划还包括公司的GMV目标,运营目标和投资回报率目标。当然,市场竞争是动态变化的,不过这一投资规划不太可能在明后两年完成。
要直面哪些挑战
汇丰银行分析师曾祺(QiZeng):公司欲取得在O2O业务的成功,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李彦宏:不光是百度,O2O行业的同行都看到了这个市场的机会,包括一些规模小一点的企业。它们大多没有上市,因此在进行大规模资源投入的时候,
(来自股东的)压力相对较小,这些公司背后的投资者也乐于进行这样的投入。百度的优势在于品牌、技术、流量等方面,但是这需要长久的投入和坚持,这是我们
的挑战。
八六证券研究分析师赵春明(C.MingZhao):公司过去十年的发展来看,是搜索技术让百度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而O2O行业需要大量投资,并且竞争激烈,公司为何追求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如果公司停止对用户的补贴,用户会否继续使用公司的服务?
李彦宏:如果观察过去十到十五年的发展,百度其实不是一家纯粹的互联网公司,最开始的时候公司需要线下人员进行面对面的营销。这些年发展下来,公司
已经是全球最大的营销团队之一,百度在中国几百个城市都有业务。O2O的机会出现之后,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适合公司发展的方向,因为百度有巨大的用户流
量,巨大的市场需求,公司的营销团队和运营经验也可以对公司起到很大帮助;公司有能与线下店家沟通的营销人员,帮助其了解和使用互联网,沟通效果也非常不
错。另外,搜索技术也使得公司在竞争中具备优势,尤其是大数据方面的优势。公司还具备资金方面的优势,愿意通过补贴的方式来赢得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2015年百度第二季财报电话会议,内容略有删减
寒冬何懼,國務院首度發文力挺O2O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29/152200.shtml
i黑馬訊 9月29日消息,今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推進線上線下互動加快商貿流通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實現線上線下良性聯動提出指導意見。
據悉,這是國務院首次以官方名義肯定O2O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此次正式發文將有利於行業的規範和發展。有分析認為,國務院的舉措一方面是在落實“互聯網+“的方針,另一方面也為當前在經歷資本寒冬的企業雪中送炭。《意見》中指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線上線下互動企業引入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資產支持證券,支持不同發展階段和特點的線上線下互動企業上市融資。
I黑馬記者梳理了《意見》內容,發現主要在以下五個方面將對行業本身產生深刻影響。
在O2O互動創新上,《意見》指出,鼓勵實體店通過互聯網與消費者建立全渠道、全天候互動,增強體驗功能,發展體驗消費。
在產品服務創新上,《意見》指出,鼓勵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與制造企業合作,利用電子商務優化供應鏈和服務鏈體系,發展基於互聯網的裝備遠程監控、運行維護、技術支持等服務市場。
在傳統零食的發展上,《意見》指出,支持受線上模式沖擊的實體店調整重組,提高自營商品比例,加大自主品牌、定制化商品比重,深入發展連鎖經營。
在批發業轉型升級方面,《意見》指出,鼓勵線上行業信息服務平臺向綜合交易服務平臺轉型,圍繞客戶需求組織線下展示會、洽談會、交易會,為行業發展提供全方位垂直縱深服務。
在推進農村互聯網化方面,《意見》指出,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推動電子商務企業開拓農村市場,構建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的雙向流通體系。
以下為政策全文: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線上線下互動加快商貿流通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意見
國辦發〔2015〕7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近年來,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發展,技術驅動下的商業模式創新層出不窮,線上線下互動成為最具活力的經濟形態之一,成為促進消費的新途徑和商貿流通創新發展的新亮點。大力發展線上線下互動,對推動實體店轉型,促進商業模式創新,增強經濟發展新動力,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具有重要意義。為落實國務院決策部署,推進線上線下互動,加快商貿流通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鼓勵線上線下互動創新
(一)支持商業模式創新。包容和鼓勵商業模式創新,釋放商貿流通市場活力。支持實體店通過互聯網展示、銷售商品和服務,提升線下體驗、配送和售後等服務,加強線上線下互動,促進線上線下融合,不斷優化消費路徑、打破場景限制、提高服務水平。鼓勵實體店通過互聯網與消費者建立全渠道、全天候互動,增強體驗功能,發展體驗消費。鼓勵消費者通過互聯網建立直接聯系,開展合作消費,提高閑置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鼓勵實體商貿流通企業通過互聯網強化各行業內、行業間分工合作,提升社會化協作水平。(商務部、網信辦、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二)鼓勵技術應用創新。加快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北鬥導航、地理位置服務、生物識別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認證、交易、支付、物流等商務環節的應用推廣。鼓勵建設商務公共服務雲平臺,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商業基礎技術應用服務。鼓勵開展商品流通全流程追溯和查詢服務。支持大數據技術在商務領域深入應用,利用商務大數據開展事中事後監管和服務方式創新。支持商業網絡信息系統提高安全防範技術水平,將用戶個人信息保護納入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三)促進產品服務創新。鼓勵企業利用互聯網逆向整合各類生產要素資源,按照消費需求打造個性化產品。深度開發線上線下互動的可穿戴、智能化商品市場。鼓勵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與制造企業合作,利用電子商務優化供應鏈和服務鏈體系,發展基於互聯網的裝備遠程監控、運行維護、技術支持等服務市場。支持發展面向企業和創業者的平臺開發、網店建設、代運營、網絡推廣、信息處理、數據分析、信用認證、管理咨詢、在線培訓等第三方服務,為線上線下互動創新發展提供專業化的支撐保障。鼓勵企業通過虛擬社區等多種途徑獲取、轉化和培育穩定的客戶群體。(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網信辦、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二、激發實體商業發展活力
(四)推進零售業改革發展。鼓勵零售企業轉變經營方式,支持受線上模式沖擊的實體店調整重組,提高自營商品比例,加大自主品牌、定制化商品比重,深入發展連鎖經營。鼓勵零售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推進實體店鋪數字化改造,增強店面場景化、立體化、智能化展示功能,開展全渠道營銷。鼓勵大型實體店不斷豐富消費體驗,向智能化、多樣化商業服務綜合體轉型,增加餐飲、休閑、娛樂、文化等設施,由商品銷售為主轉向“商品+服務”並重。鼓勵中小實體店發揮靠近消費者優勢,完善便利服務體系,增加快餐、繳費、網訂店取、社區配送等附加便民服務功能。鼓勵互聯網企業加強與實體店合作,推動線上交流互動、引客聚客、精準營銷等優勢和線下真實體驗、品牌信譽、物流配送等優勢相融合,促進組織管理扁平化、設施設備智能化、商業主體在線化、商業客體數據化和服務作業標準化。(商務部、發展改革委)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接電子商務平臺,有效銜接產需信息,推動農產品線上營銷與線下流通融合發展。鼓勵農業生產資料經銷企業發展電子商務,促進農業生產資料網絡營銷。(農業部、發展改革委)支持零售企業線上線下結合,開拓國際市場,發展跨境網絡零售。(商務部)
(五)加快批發業轉型升級。鼓勵傳統商品交易市場利用互聯網做強交易撮合、商品集散、價格發現和信息交互等傳統功能,增強物流配送、質量標準、金融服務、研發設計、展覽展示、咨詢服務等新型功能。鼓勵傳統批發企業應用互聯網技術建設供應鏈協同平臺,向生產、零售環節延伸,實現由商品批發向供應鏈管理服務的轉變。支持發展品牌聯盟或建設品牌聯合采購平臺,集聚品牌資源,降低采購成本。深化電子商務應用,引導商品交易市場向電子商務園區、物流園區轉型。以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為核心,推動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流通效率。鼓勵線上行業信息服務平臺向綜合交易服務平臺轉型,圍繞客戶需求組織線下展示會、洽談會、交易會,為行業發展提供全方位垂直縱深服務。(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
(六)轉變物流業發展方式。運用互聯網技術大力推進物流標準化,重點推進快遞包裹、托盤、技術接口、運輸車輛標準化,推進信息共享和互聯互通,促進多式聯運發展。大力發展智慧物流,運用北鬥導航、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構建智能化物流通道網絡,建設智能化倉儲體系、配送系統。發揮互聯網平臺實時、高效、精準的優勢,對線下運輸車輛、倉儲等資源進行合理調配、整合利用,提高物流資源使用效率,實現運輸工具和貨物的實時跟蹤和在線化、可視化管理,鼓勵依托互聯網平臺的“無車承運人”發展。推廣城市共同配送模式,支持物流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鼓勵企業在出口重點國家建設海外倉,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發展改革委、商務部、交通運輸部、郵政局、國家標準委)
(七)推進生活服務業便利化。大力推動吃住行及旅遊、娛樂等生活服務業在線化,促進線上交易和線下服務相結合,提供個性化、便利化服務。鼓勵餐飲企業發展在線訂餐、團購、外賣配送等服務。支持住宿企業開展在線訂房服務。鼓勵交通客運企業、旅遊景點及文化演藝單位開展在線訂票、在線訂座、門票配送等服務。支持家政、洗染、維修、美發等行業開展網上預約、上門服務等業務。鼓勵互聯網平臺企業匯聚線下實體的閑置資源,發展民宿、代購、合乘出行等合作消費服務。(商務部、旅遊局、文化部、交通運輸部)
(八)加快商務服務業創新發展。鼓勵展覽企業建設網上展示交易平臺,鼓勵線上企業服務實體展會,打造常態化交流對接平臺,提高會展服務智能化、精細化水平。支持舉辦中國國際電子商務博覽會,發現創新、引導創新、推廣創新。提升商務咨詢服務網絡化水平。(商務部)提升知識產權維權服務水平。(知識產權局)積極探索基於互聯網的新型服務貿易發展方式,培育服務新業態,推動服務貿易便利化,提升商務服務業國際化水平。(商務部)
三、健全現代市場體系
(九)推進城市商業智能化。深入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鼓勵具備條件的城市探索構建線上線下互動的體驗式智慧商圈,支持商圈無線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智能交通引導、客流疏導、信息推送、移動支付、消費互動、物流配送等功能,健全商圈消費體驗評價、信息安全保護、商家誠信積累和消費者權益保障體系。實施特色商業街區示範建設工程,鼓勵各地基於互聯網技術培育一批具有產業特色、經營特色、文化特色的多功能、多業態商業街區。(商務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民銀行、工商總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十)推進農村市場現代化。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推動電子商務企業開拓農村市場,構建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的雙向流通體系。(商務部、財政部)引導電子商務企業與農村郵政、快遞、供銷、“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交通運輸等既有網絡和優勢資源對接合作,對農村傳統商業網點升級改造,健全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服務網絡。加快全國農產品商務信息服務公共平臺建設。(商務部、交通運輸部、郵政局、供銷合作總社、發展改革委)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引導特色農產品主產區縣市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開設地方特色館。(商務部、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推進農產品“生產基地+社區直配”示範,帶動訂單農業發展,提高農產品標準化水平。加快信息進村入戶步伐,加強村級信息服務站建設,強化線下體驗功能,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電子商務應用能力。(農業部)
(十一)推進國內外市場一體化。鼓勵應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無縫對接,推進國內資本、技術、設備、產能與國際資源、需求合理適配,重點圍繞“一帶一路”戰略及開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構建國內外一體化市場。(商務部、發展改革委、網信辦)深化京津冀、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東北地區和泛珠三角四省區(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推進全國一體化通關管理。(海關總署)建立健全適應跨境電子商務的監管服務體系,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商務部、海關總署、財政部、稅務總局、質檢總局、外匯局)
四、完善政策措施
(十二)推進簡政放權。除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決定外,各地方、各部門一律不得增設線上線下互動企業市場準入行政審批事項。根據線上線下互動特點,調整完善市場準入資質條件,加快公共服務領域資源開放和信息共享。(有關部門按職能分工分別負責)簡化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手續,推進一照多址、一址多照、集群註冊等住所登記制度改革,為連鎖企業、網絡零售企業和快遞企業提供便利的登記註冊服務。(工商總局)
(十三)創新管理服務。堅持促進發展、規範秩序和保護權益並舉,堅持在發展中逐步規範、在規範中更好發展。註意規範方式,防止措施失當導致新興業態喪失發展環境。創新管理理念、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建立與電子商務發展需要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和服務機制,促進線上線下互動,充分發揮流通在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開展商務大數據建設和應用,服務監管創新,支持電子商務產品品牌推廣。(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在不改變用地主體、規劃條件的前提下,各類市場主體利用存量房產、土地資源發展線上線下互動業務的,可在5年內保持土地原用途、權利類型不變,5年期滿後確需辦理變更手續的,按有關規定辦理。(國土資源部)
(十四)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突出社會資本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主體地位。同時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促進電子商務進農村。(財政部、商務部)營造線上線下企業公平競爭的稅收環境。(財政部、稅務總局)線上線下互動發展企業符合高新技術企業或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認定條件的,可按現行稅收政策規定享受有關稅收優惠。(財政部、科技部、稅務總局)積極推廣網上辦稅服務和電子發票應用。(稅務總局、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商務部)
(十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線上線下互動企業引入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資產支持證券,支持不同發展階段和特點的線上線下互動企業上市融資。支持金融機構和互聯網企業依法合規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快發展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跨境支付、股權眾籌融資、供應鏈金融等互聯網金融業務。完善支付服務市場法律制度,建立非銀行支付機構常態化退出機制,促進優勝劣汰和資源整合。健全互聯網金融征信體系。(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銀監會、證監會)
(十六)規範市場秩序。創建公平競爭的創業創新環境和規範誠信的市場環境,加強知識產權和消費者權益保護,防止不正當競爭和排除、限制競爭的壟斷行為。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強化經營主體信息公開披露,推動行政許可、行政處罰信息7個工作日內上網公開。建立健全電子商務信用記錄,納入“信用中國”網站和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完善電子商務信用管理和信息共享機制。切實加強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和事中事後監管,健全部門聯動防範機制,嚴厲打擊網絡領域制售假冒偽劣商品、侵犯知識產權、傳銷、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商務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知識產權局)
(十七)加強人才培養。鼓勵各類企業、培訓機構、大專院校、行業協會培養綜合掌握商業經營管理和信息化應用知識的高端緊缺人才。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電子商務人才繼續教育基地,開展實用型電子商務人才培訓。支持開展線上線下互動創新相關培訓,引進高端複合型電子商務人才,為線上線下互動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服務。(商務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十八)培育行業組織。支持行業協會組織根據本領域行業特點和發展需求制訂行業服務標準和服務規範,倡導建立良性商業規則,促進行業自律發展。發揮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機構作用,保障商品和服務質量,監督企業遵守服務承諾,維護消費者、企業及個體創業者的正當權益。(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
各地區、各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制訂具體實施方案,明確工作分工,落實工作責任。商務部要會同有關部門做好業務指導和督促檢查工作,重大情況及時報告國務院。
國務院辦公廳
2015年9月18日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周路平,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多地出臺零收費、放貸款實招 力挺農民工返鄉創業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2-06/967951.html
河北、山西、寧夏等地政府發文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優惠幅度令人“眼熱”。在河北,創辦小微企業可“零收費”,並且最高可獲得10萬元創業貸款;在山西,將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支持鄉鎮政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社會資本合作共建智能電商物流倉儲基地。
每經記者 張雯
臨近年底,多地正密集發布扶持政策,給返鄉創業的農民工“撐腰”。
近日,河北、山西、寧夏等地政府發文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優惠幅度令人“眼熱”。在河北,創辦小微企業可“零收費”,並且最高可獲得10萬元創業貸款;在山西,將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支持鄉鎮政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社會資本合作共建智能電商物流倉儲基地。眼下至春節之前,正是農民工返鄉的時間節點,這些優惠政策的出臺,對他們影響巨大。
“農民工在外打工,攢了錢漲了見識,回家創業是有優勢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業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但農民工返鄉創業也面臨巨大的風險,從一般規律來看,中小企業存活5年以上的不超過10%,而在農村,這個風險更大。”
政策鼓勵農民工創業
在各地出臺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文件之前,國家發改委等十部門已在密集調研基礎上出臺了《關於結合新型城鎮化開展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結合新型城鎮化開展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工作。
《通知》提出,將依托現有各類開發區及閑置廠房等存量資源,通過PPP等多種方式,整合發展返鄉創業園區,落實完善鼓勵創業的用地支持、稅費、租金減免和資金補貼等扶持政策,適當放寬用電用水標準,吸引更多農民工等人員入園創業、集群創業。
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副巡視員徐建平此前表示,現有的2.7億農民工當中,許多人都有返鄉創業的意願,但農民工返鄉創業確實也面臨許多問題:一是基本公共服務平臺基本建立,但轉移接續尚存在一些問題;二是基礎創業面臨嚴重人才瓶頸和信息瓶頸;三是創業創新的融資比較困難。
不過,在多地出臺的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文件中,對上述問題進行了針對性布置:在河北,對返鄉創業農民工提供最高額度1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在貸款基礎利率基礎上上浮3個百分點以內的,則由財政給予貼息;在山西,則為返鄉創業農民工提供電子商務創業培訓,並給予財政創業培訓補貼。
政策扶持也鼓起了返鄉創業者的膽量。“我家里有8畝地,如果我有15萬元,就可以種上果樹並發展一點初加工業務。”一位河北籍快遞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果可以再得到用地、稅費、補貼的支持,我就敢借錢、貸款成立合作社與公司了,往深加工發展。”
降低創業失敗風險
事實上,在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多項文件出臺之前,攢了錢的農民工返鄉創業、做點“小生意”已是常態。在李國祥看來,與各項扶持政策相對應的是返鄉創業者的“存活”問題。
“中小企業普遍要經歷沖出困境掙紮生存。”李國祥告訴記者,“一般規律是中小企業存活5年以上的不超過10%,這些返鄉創業者也不會例外,甚至因為在農村、從事農業,而面臨更大的創業風險。”
“當初跟我一起回家的老鄉,有5個選擇了做跟我一樣的箱包、女裝批發生意。現在3年過去,他們中的兩個已經轉行,一個回到北京繼續打工,只剩我們兩個繼續做批發。”一位曾在北京打工,後返回家鄉創業的河北保定農民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生存不易,跟以前悶頭幹活就能掙工錢不一樣,自己創業不但要有賺錢的能力,還要有找錢的能力,小本生意有時一點接續不上,可能就死掉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研究員崔傳義認為,“農民工群體返回遠離中心城市的不發達鄉鎮創業,配套設施落後,創業成本較高,初創的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弱,在市場交易、資金融通中與大企業缺乏平等的談判地位,利益往往容易受損。”
“創業本身就是一個試錯改錯的過程,這其中政策保障是基本,包括做好創業者培訓、降低其創業成本、助其開拓渠道等。”李國祥說,“應該看到成功的返鄉創業者,不但可以解決當地就業問題,而且能起到很大的帶動作用。對於那些可能會遭遇失敗的創業者,應做好政策保障提升存活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