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董建華接力挺梁 讚創科緊跟內地圖挽劣勢助連任特首

1 : GS(14)@2016-09-25 10:10:40

■梁振英與董建華昨出席創科博覽開幕禮,獲董力讚。何家達攝



【特首跑馬仔】【本報訊】繼日前「梁粉」恒隆集團董事長陳啟宗撰文大讚特首梁振英土地政策後,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公開接力挺梁,點名指在梁親自關心下,決心發展創新科技,緊跟內地創科浪潮,必令香港創科大有可為。有候任立法會議員認為,梁的重量級支持者想於中央為特首人選拍板前搶先為梁曲線造勢,但有學者認為對扭轉反梁民意沒幫助。記者:林俊謙



梁振英自覺任內最有成績的政策,除了土地外,還有推動創新科技。他昨日與身兼團結香港基金主席的前特首董建華及中聯辦主任張曉明,一同出席於灣仔會展舉行的創科博覽開幕禮。


談另類ABC讚國產飛機

董建華台上發言時,大讚中國政府擁有當今最先進科技。政圈經常以「ABC(Anyone But CY)」作倒梁口號,董就語帶相關大談另類「ABC」論,指內地先進科技包括國產C919飛機,「啲人解釋畀我知,個C字係乜嘢意思?A就係Air Bus;B就係Boeing;C就係我哋(中國)㗎喇!」台下包括梁振英、張曉明在內的賓客隨即拍手和應。董之後更點名讚揚特首梁振英對推動香港創新科技有成績,指梁親自關心下,特區政府近年銳意發展科技創新,除2015年成立創科局,亦不忘撥資源在畢業生身上。董又大讚梁同時「揸緊」內地發展科創浪潮,與內地共同研發,直指香港將來在科創領域必然大有所為。董建華離開時沒有回應記者問題。梁振英被問到最近的橫洲發展醜聞時,亦拒回應即離開。


梁:中國決定港人地位

梁振英其後在facebook撰文推薦創科博覽,指展覽不僅讓香港青少年了解最新科技發展,更可加強他們對自己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說到底,在國際社會,中國的地位決定了香港人的地位」。民主黨候任立法會議員林卓廷認為,一眾「梁粉」是想在中央就特首人選拍板前,率先曲線為梁振英造勢助選,「早前有風聲話梁振英已連任無望,佢哋現時明顯係想扭轉劣勢,但搵一個民望唔合格嘅董建華,挺一個民望破新低嘅梁振英,我唔相信會有效果」。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認為,陳啟宗和董建華近日先後公開發表挺梁言論,相信與過去兩、三個月出現很多對梁振英連任特首不利的消息有關,親梁陣營「要搵返啲人壯下聲勢」。不過,馬嶽指出,陳啟宗和董建華發表的論點沒有新意,認為對扭轉香港社會反梁民意沒有幫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25/197809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915

財經評論:創科局都係政績?

1 : GS(14)@2016-09-28 05:00:17

梁振英政府去年成立創新及科技局後,除了委任一個「真係見過Steve Jobs」的局長而為人所熟悉外,近日就只淪為梁振英掛在口邊作為連任工會的「亮麗」政績。日前梁振英聯同身兼團結香港基金主席、前特首董建華出席創科博覽時,董公開挺梁,提到創科局「緊跟內地創科浪潮,必令香港創科大有可為」。聽完這一番口號式的言論,不禁令人聯想這位前特首亦曾經提過類似計劃,當年的數碼港計劃亦曾口口聲聲要發展成類似美國矽谷的高科技中心,但最後只淪為別人口中「官商勾結」的地產項目。現時數碼港旗下的資助計劃更以手續多、審批時間長、實際得到金額少而聞名。而其餘的「中藥港」、「硅港」、「鮮花港」等無一不是雷聲大雨點小,最終都不了了之。綜觀去年成立的創科局,旗下20億元創投基金及40億元風投基金,自成立至今近一年根本未有任何實質成效,局長楊偉雄早前亦指,要待明年才推出計劃,針對A輪或前A輪投資的20億元仍然未有時間表。正所謂「崩口人忌崩口碗」,如今董建華以仍無建樹的創科局作為挺梁連任的「政績」,反令人想起兩位特首在推出「口號式」、「假大空」的政策有多相似,令人有「幫倒忙」的感覺。記者:梁偉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28/1978383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384

創科局局長World Tour一年外訪9次咁誇?

1 : GS(14)@2016-10-02 12:07:51

上任將近一年的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10月1日原來已啟程前往三藩市,出席由史丹福大學及PARC研究中心舉辦的數碼城巿高峰會,下星期四傍晚返抵香港,期間由副局長鍾偉強署任局長。楊偉雄於9月26日才出發德國訪問法蘭克福3天,出席由香港貿易發展局舉辦的年度大型海外推廣活動「邁向亞洲首選香港」。今次訪美之旅,楊偉雄會與三藩巿及聖荷西市高層官員會面,並會參加當地港人聚會。翻查資料,月薪近30萬元的楊偉雄,去年11月上任,未夠一年已最少有9次外訪記錄,其中6次訪問中國,其餘3次訪問歐美。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002/197886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918

曾俊華參觀理大撐創科

1 : GS(14)@2017-01-07 07:05:36

【本報訊】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盛傳下周辭職參選特首,而已辭職的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於社交網貼出參觀理大的創新科技、科技應用和教學方面的發展,又稱任內見證波音公司與理大合作開設航空服務研究中心,似要顯示支持創科立場。有建制派中人相信,不論誰想做下屆特首,若獲立會前主席曾鈺成支持,勝算必大增。


倘獲曾鈺成支持勝算增


曾俊華昨於社交網貼出參觀理大照片,指理大賽馬會創新樓出自著名建築師Zaha Hadid手筆,大樓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出資成立;又提及2012年時見證波音公司與理大合作開設航空服務研究中心,至今中心發展迅速,除成功提升香港國際機場的維修運轉率,一些由其研發的全自動維修程序,獲得國際採納,成績驕人。有建制派人士私下透露,林鄭鮮有向建制派政黨表達參選意願,估計若林鄭有意參選,首要接觸不同界別人士,以便進行組班及在宣佈參選時顯示自己有不同界別人士站台支持。該建制派人士續指,曾表達有意參選的曾鈺成,才是各路人馬爭奪的對象,因他不單止在建制陣營德高望重,而且近年日益獲港人支持,若任何特首參選人獲他背書,不單止較易得到建制派首肯,對爭取民望亦事半功倍;若比較林鄭和曾俊華,林鄭的處事手法會比曾更獲黨內中人認同。被問到盛傳林鄭會落場,葉劉淑儀坦言意料之內不感奇怪,她強調歡迎競爭,但否認若與林鄭同場辯論會有很多火花;至於爭取選委支持的問題,她表示不便透露。另有意參選特首的胡國興亦表示現時有很多傳言,其回應都是那句:「歡迎多些參選人出來給市民更多選擇。」■記者呂浩然


■曾俊華昨於社交網上載參觀理大創科設施的相片。曾俊華fb圖片

■葉劉淑儀出席立會會議時表示歡迎林鄭競爭。張志華攝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07/198892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704

林鄭施政框架 行689路線 主打開發土地建屋 推動創科產業

1 : GS(14)@2017-02-05 10:46:02

■林鄭月娥昨在造勢大會發表施政框架,部份內容與現屆政府政策相似。易仰民攝



【特首戰開打】【本報訊】特首參選人林鄭月娥在接近一小時的造勢分享會中,未有提出實際政綱,僅談及其施政框架,除繼承梁振英政策,繼續主打開發土地建屋及推動創科及創意產業發展;又稱會全面檢視教育制度。她更提倡3項施政新風,包括引入新領導風格及理財新哲學,改變政府為「推動者」角色。有學者指出,林鄭施政框架內容空泛,「幾乎放乜入去都得」,施政理念則似向梁振英支持者呼應。記者:鄭啟源


林鄭在昨日造勢分享會中,藍色為主調背景板貼上「同行WeCONNECT」,寫上「聆聽」、「關心」、「行動」,而她在分享會中後段發表施政框架,部份內容與現屆政府政策相似,當中3項重點工作包括加大力度開拓土地,滿足社會及經濟發展需要,同時加快興建房屋。產業政策方面,雖倡多元發展經濟,但老調重彈,措施包括鞏固金融、航運及物流、專業服務及旅遊四大支柱產業,以及推動創新科技及創意產業等新興行業。至於第3項重點則為教育,她表示,會全面檢視香港教育制度,創造穩定關懷、具啟發性的環境。


學者斥過於空泛


林鄭月娥又稱,必須為政府施政注入新風,提倡領導新風格,強調與民共議,用人惟才;至於政府角色,會由以往的公共服務提供者及監管者,新加入促進者及推動者角色,為百業拆牆鬆綁;至於政府理財也須引入新哲學,要善用盈餘投資未來,分享經濟增長成果。她指,未來數周會聆聽公眾及諮詢顧問意見,以制訂及公佈全面政綱。林鄭施政重點,除教育政策外,其餘似延續現屆政府施政,無具體內容,另一參選人胡國興就質疑「冇料到」,胡在社交網站Facebook發表題為「等」的照片,相片顯示他在辦公椅上托頭睡着,不點名諷刺林鄭月娥,在競選分享大會沒有發表政綱。他在貼文表示,有記者叫他回應另一參選人的分享會,但因對方沒有政綱,反問記者應教他如何回應。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認為,林鄭的施政框架過於空泛「幾乎放乜入去都得」。對比上屆特首選舉,參選人注重政綱比拼,今屆選舉主要熱門都似不太看重政綱,「今屆大家都唔清楚遊戲規則,唔知係咪民意夠高者贏,似乎都想睇定啲先,唔似梁振英開出好多空頭支票情況」,林鄭的施政新風,似與過去幾年梁振英陣營對曾俊華理財太保守的批評相呼應。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指出,林鄭施政框架的拓地建屋及產業政策沒有新意,相信連同扶貧方面都會延續現屆政府政策。林鄭提出的理財新哲學,則似是針對曾俊華的「綿裏針」,他質疑若不改變側重商界利益的低稅制,政府經常收入受限,根本沒有太多改動空間。鍾又憂慮林鄭提出全面檢視教育制度有潛台詞,過去幾年先後發生國教風波及佔領事件,估計政府或已收指令,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意識形態控制。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204/199175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349

【紐約直擊】花2.5億美元建東岸矽谷提供4萬個創科新職位

1 : GS(14)@2017-02-19 13:59:34

銳意把美國紐約市發展成為「東岸矽谷」的市長白思豪,今年宣佈市政府將斥資2.5億美元,在曼哈頓市中心興建一幢樓面面積逾25萬平方尺、全市最大規模的創新科技中心,以培養IT業人才。白思豪表示,該大樓將落成後集教育、培訓、就業於一身,有助推動紐約市每年創造一萬個高收入職位。駐紐約記者:鄭柏齡日前發表完市情諮文(state of the city)的白思豪,今日出席活動宣佈,在曼哈頓中城聯合廣場公園(Union Sqaure Garden)附近,興建一幢全市最大規模的創新科技中心。該中心落成後,預期將帶動紐約市在四年內,增加4萬個創業科技相關、高收入職位,成為他力谷於紐約市創造10萬個高收入職位的一部分。該位於紐約市市中心的科技大樓,由市政府投資2.5億美元興建,暫時命名為「Union Square Tech Hub」,樓面面積近26萬平方尺,預期明年動工,最後2020年落成。當局指,大樓內設有大量開放式工作間及課室,租予創新科技企業,並邀請非牟利組織及教育團體進駐,為紐約居民提供IT產業相關培訓;會上同時宣佈,推動科技應用於政府及公民社會的組織Civic Hall,將率先成為主要租戶(anchor tenant)。第二代移民、參加過政府科技人才實習計劃的Stacy Wang,有望成為大樓首批用家。她表示,小時候從未想到投身科技行業,「完成兩個月實習後,才發現『噢,原來我也可以做得到』」,她透露,完成實習及畢業後,已獲成功時代公司(Time Inc.)聘用為初級網頁工程師。向來善於政治演說的白思豪,則不忘把興建科技大樓滲入政治色彩,「對,(投資大樓)是為了經濟、就業,但同時它也為了民主,我知道你們了解這是甚麼意思」,白思豪指,IT產業發展理念,往往離不開訊息開放、包容、多元文化等理念,「這正是我們、紐約市的核心價值」。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19/199333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999

鄭中基創科眾籌夢慘遭隱世報販秒殺!

1 : GS(14)@2017-04-28 02:10:59

Ronald苦心鑽研,誓要一圓創科夢,為人類視覺突破自身規限。



「人類視覺 不應被空間限制」這句說話,聽起來似是出自某科學家或發明家之口,但事實上,講這話的人,卻是活躍於演藝圈的他-鄭中基,Ronald。眾所周知,Ronald唱功好做戲叻,但恐怕你不知道,原來Ronald有一個創科夢!「從事演藝創作咁多年,唔係講笑,其實我仲好想做到一啲嘢可以貢獻人類。」 Ronald如此說。究竟要在甚麼方面貢獻人類?Ronald以堅定的眼神回應,就是從靈魂之窗-雙眼入手!只因為Ronald的一個信念,認為在科技發達的現今世代,雙眼看見的,不應只限於眼前影像,他志在將眼睛超越肉身規限,將視野無限放大。經過不斷嘗試,Ronald終於製成「人類之雙眼隨意門」,並要啟動網上眾籌!正當Ronald以為創科夢快要達成之際,萬萬料不到2017年4月27日,就是他夢碎之時!



Ronald製成VR眼鏡,觀影經驗興奮刺激。

但原來大費周章過後,才知道4月27日買《蘋果日報》,就有VR眼鏡送,同樣可讓眼球有刺激興奮的體驗!

4月27日買《蘋果日報》,就有VR眼鏡送,同樣可讓眼球有刺激興奮的體驗!

一次在街上遇見一位黎姓報販,他手持一份附上「VR眼鏡」的《蘋果日報》遞向Ronald,「搞咁多做乜呢?4月27日買《蘋果日報》就會送『VR眼鏡』啦!」
Ronald瞠目結舌,原來花了這麼多功夫,《蘋果日報》卻會免費派發同樣能突破視覺規限的「VR眼鏡」,頓時說不出半句話來。您都想緊貼VR熱潮?4月27日買份《蘋果日報》,就會附送《VR眼鏡》,到時只需要有手機在手,下載並打開「蘋果VR」App,就有不同種類的360片讓你觀賞,你可以全視點環迴角度看盡360內容,包括:新聞、睇樓、好去處、專題等,當中專題內容更包括鬼故、文化、娛樂等範疇!「蘋果VR」App內容豐富,操作亦非常簡單,只需透過手機螢幕便可直接收看360內容,亦可配合VR眼鏡觀看,效果更佳!事不宜遲,立即下載「蘋果VR」!打開雙眼隨意門,讓「蘋果VR」陪您探索新世界!「蘋果VR」
App store下載:https://goo.gl/0kW2cK
Google Play下載:https://goo.gl/4K7EHw(本文章內容為《蘋果VR》之廣告,內容純屬虛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426/200014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690

楊偉雄自誇建創科有利生態

1 : GS(14)@2017-06-23 02:46:36

【本報訊】前年11月下旬才加入現屆問責班子,出任創新及科技局局長的「梁粉」楊偉雄,雖任內不斷受批評,但仍能順利過渡下屆政府。楊昨在記者會上揚言上任一年多以來,為創科建立了更有利的生態,自信香港科研不輸外地,只要做好推廣等就能迎頭趕上。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希望,換上新特首後,楊偉雄會有新作風,「唔好介意打倒昨日嘅自己」。作為6名原班人馬過渡新政府的楊偉雄,昨幾近無人向他提問。楊介紹未來工作時自誇上任19個月以來,與創科局團隊就政策、資金和基建為創科建立更有利的生態;又指香港的初創業企業蓬勃,創科氛圍日漸濃厚。


不少工作重點未落實


莫乃光不諱言仍對楊偉雄抱期望,「希望佢(楊偉雄)真係有新老闆新作風而有新作風」,尤其楊前年上任時提出9個工作重點,有不少至今都未落實,特別是在培訓人才、創造更好的職位、以及政府內部善用科技等。莫又解釋,之所以對楊有期望是因為早前與候任特首林鄭月娥會面時,林鄭亦明白和重視香港在創科上的不足,故此希望在林鄭的重視下,楊偉雄日後亦能更加關注,「唔好好似?家咁淨係教人哋變,唔係叫人哋跟舊嘅方法做」。■記者呂浩然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22/200645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525

馬化騰﹕港推動創科應問責

1 : GS(14)@2017-09-16 22:31:46

【明報專訊】騰訊(0700)主席馬化騰昨日出席科技創新論壇時笑言,香港以往出現「Hi-Tech揩嘢,Low-Tech撈嘢」的說法,但現在全球頭10大市值企業,有7家均是科技公司,時代已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創新科技地位及經濟效益正日益增加。

稱官員「拿不下項目就問責」

馬表示,以往社會覺得投資科技產業容易血本無歸,投資技術含量低的工業更容易賺到「盆滿缽滿」,不過時移世易,世界上市值最高的企業均是科技企業。不過他認為,創科路上無隨隨便便的成功,每個成功的城市中,政府的支持尤其重要,香港在推動創科企業時,「有好多好牌可以打」。他認為,政府可以主動招攬科技人才,積極引入科技企業,笑言時下政府流行問責,自己曾建議特首,若官員「拿不下項目就問責」,但補充並非建議特首要「炒人」,不過「有壓力先有動力」,刺激發展創科發展。

他續稱,香港創科氣氛不濃,要留得住創科企業,就要幫他們成長起來,他建議,政府可以主動協助企業配對本港所培養的科技人才,促進創科環境,「引進企業後,協助他們生存及壯大」。他表示,「最後一張牌」是把各方人才合起來,例如在大灣區實行人才計劃,吸納深港澳人才共同在大灣區工作,發揮各方優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584&issue=201709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745

網絡神童遭遇啟迪 輾轉踏上創科路

1 : GS(14)@2017-10-01 19:18:45

【明報專訊】於北京完成碩士課程後,Tony曾有一刻感到迷茫,不知應該安穩地找份工作還是繼續讀書。其後他決意感受一下北京以外的世界,便到了香港讀博士課程。Tony直言,儘管北京有較多科技上的資源,但香港提供較多機會,讓他參加很多相關的活動,從而擴闊視野。他認為,身處香港,像有無形的牽引,引導他去嘗試更多新事物。Tony指,本來他認為畢業後就可能只是找一份相關的工作,但來到香港後就萌生了創辦公司的念頭。

回港獲大學教授助創業

想法有了,而驅使Tony坐言起行的原因,乃源自另一經歷。Tony於2014年獲中大教授推薦,到波士頓麻省理工學院(MIT)交流一個學期。他當時看了一部叫《The Internet's Own Boy: The Story of Aaron Swartz》的紀錄片,講述這名美國網絡神童Aaron Swartz,冒險犯法分享資源,雖然其後被控從受保護的電腦非法獲取資料等罪名,最後甚至走上自殺之路,但他確實以自己的技術,令很多公共資源得以讓大眾隨意傳閱。

受紀錄片影響,當時Tony剛巧讀畢一本有關創業的書,他認為好書應分享予大眾,想都沒想便把它翻譯成中文,發放到網上,他的一時衝動,卻意外得到不錯的迴響。本來他打算先儲一筆資金才創業,但衝動翻譯書本的經歷,鼓勵他「想做就去做」,勇往直前創業去。回到香港後,剛巧當時擔任他教授的是劉紹強,劉有豐富的創業經驗,一路上給予Tony很多意見,亦成了現時公司的顧問。

[新經濟新天地]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800&issue=201709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5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