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理大「青雲路」蝕本計劃 林本利

2011-9-1  NM




1999年,理大校方委任筆者為 大學策略發展委員會成員,參與制訂大學2001至2007年的發展計劃,任期直至2002年中。當時的校長潘宗光說為了客觀地制訂大學發展策略,故改由常 務副校長曾慶忠擔任委員會主席。這幾年在委員會內觀察及學習所得,令筆者畢生受用。

在整個制訂大學發展策略的過程中,很明顯見到個別大學 高層,主導着發展方向,導致日後大學出現種種管治問題。

曾慶忠來自商界,大學畢業於台北國防醫學院,取得不獲政府承認的藥劑學學士學位。之 後加入藥廠賣藥,曾經是特首曾蔭權的上司。

在曾慶忠的領導下,理大的策略性目標第一項,就是要提供全人教育,使學生具有進取精神和領導才 能。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理大便設立一個密集速成培訓發展計劃,加強學生領導才能。理大之後為這個名為「青雲路」的培訓計劃進行招標,由曾慶忠擔任招標委員 會主席。在單一招標的情況下,將合約批給展能學院(香港)有限公司。

這間展能學院的股東包括理大(投資200多萬元,佔35%股權)和I- Leap Int'l(佔65%股權)。I-Leap(Int'l)由BDG及CMI兩間公司持有,這兩間公司的股東包括曾慶忠的妹妹和他的前下屬黃麗施。1998 年曾慶忠將手上持有的家族生意BDG的股份轉讓給黃麗施,而BDG則提供汽車給曾慶忠及家庭使用,為期15年,以答謝他「離任前」對公司的貢獻。1999 年,BDG為曾慶忠更換新車。

 

雖然曾慶忠沒有持有I-Leap(Int'l)的股權,但卻出任該公司的董事,後來才向校長 潘宗光補辦申報利益的程序。一個人同時作為投標委員會主席、供應商I-Leap(Int'l)的董事,以及用家(理大副校長)的三重身份,實在可圈可點。 曾慶忠還十分熱心於增加「青雲路」的參加人數,甚至致函予另一招標委員會主席表達心聲。(見2006年1月23日理大新聞稿)根據報導,「青雲路」課程的 收費接近9,000元,校方提供九成的資助。筆者任教理大時所屬的工商管理學院,十分支持有關計劃,不時要求各學系派出學生參加課程。此外,當學院舉辦其 他活動(例如夏令營)時,亦會推介同事使用展能學院的服務。這間展能學院一直收取理大院系提供的金錢,舉辦培訓課程,金額數以千萬元計。即使在2005年 被《壹週刊》踢爆「青雲路」出現利益衝突問題,理大校董會仍沒有正視有關問題,繼續採用這間公司的服務,甚至獎勵曾慶忠給他多三年合約直至2009年底。

 

2008及2009年,理大分批將展能學院所有股權出售,賬面損失百多萬元,這還未計算過去多年來投入展能學院數以千萬元計的學費資助。 根據《明報》報導及公司資料,買家竟然是展能學院的高層麥一柱。不知理大今次出售股權又是否單一招標,大學高層有否清楚申報利益。其實經過2005年「青 雲路」事件後,理大校董會理應正視轄下各公司的種種管治問題。但以羅仲榮為首的校董會,卻容許四名校董和曾慶忠(當受薪董事總經理)合作成立理大精研賣 藥,結果損失數千萬元。校方還花費10多億元興建「五星級」酒店,令負債增加。據聞原先酒店的董事局主席一職是由曾慶忠出任,後來才改由羅仲榮出任。最後 筆者提醒曾慶忠,不要忘記在2013年將坐駕交還給BDG。(論理大公司管治之二)(按:關於理大附屬公司的管治問題,讀者可參考調查報告,見 http://www.polyu.edu.hk/cpa/IRP)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http://www.livingword.edu.h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28

理大精研為誰精研? 林本利

2011-9-8  NM




由理大前常務副校長曾慶忠擔任主 席的策略發展委員會,在制訂2001至2007年度大學策略性發展計劃時,鼓勵教職員提出創新建議,由大學協助成立新公司將科研成果商品化,加強與業界的 合作。曾慶忠身先士卒,憑藉其過去賣藥的經驗,找來四名理大的校董,與大學一起成立「理大漢方精研所有限公司」(簡稱理大精研),希望藉研製和售賣中藥, 提高生活質素,「創造財富」。

2005年3月31日,理大高調地發出新聞稿,成立理大精研進軍現代中藥健康產品市場。理大和四名校董合共 投資4,300萬元,理大是大股東,投資2,500萬元(現金加科研成果),佔58%股份;四名校董持有其餘42%股權,合共投資1,800萬元。曾慶忠 出任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兼總經理,額外獲得薪酬。

2005年4月14日,《壹週刊》報導曾慶忠在審批理大「青雲路」計劃給展能學院時,涉嫌出 現利益衝突情況。校方成立的三人小組,經過調查後亦認為曾慶忠確實有違反大學監管教職員參與校外工作的指引。當時如果校董會肯嚴肅正視理大的公司管治問 題,相信可以避免日後出現的巨大虧損。2007年,理大再注資350萬元,令理大精研的持股量增加至59.2%。

由羅仲榮擔任主席的校董 會,不單沒有正視校董會成員與大學高層一同做生意所產生的管治問題,更認為曾慶忠一面收取副校長人工,一面收取理大精研給予的酬金是合理的做法,認為此舉 可以避免由大學津貼曾慶忠為理大精研提供服務。

理大教職員參與校外工作有嚴格的指引(由曾慶忠負責制訂),除了需要作出利益申報外,還視乎 工作性質需要上繳校外工作收入的20%至45%(部分用作高層的額外酬金)。校外工作不應影響校內的正常工作,教員參與校外工作不會因此而獲減免教學及研 究的工作量。

但不少理大的高層教職員,不用教學,又毋須從事研究工作(或者找人代勞合作研究),只專注行政工作。他們除了收取大學的薪酬 外,還透過校方成立的公司或學院多賺一筆。美其名說是為了避免大學津貼他們的「校外」工作,但當他們要兼顧這麼多「校外」工作,又如何有足夠時間應付「校 內」工作?而這些所謂「校外」工作,其實是理大自己一手創造出來的。

 

及至去年8月,理大新校長唐偉章成立的調查小組發表報 告,更有驚人發現。大學與合作夥伴簽訂為期十年的中藥開發及商品化協議,分期支付400萬元,之後再支付1,300萬元,但簽約前完全沒有進行過任何投資 回報的評估和預測。大學與中醫師簽署十年協議前,沒有經過相關的大學委員會進行討論,沒有商業計劃,亦與理大學系的科技轉移無關。理大精研使用大學名稱作 品牌,佔用大學內的地方作產品陳列室,又可以向大學教職員直接推銷。雖然公司享有上述種種競爭優勢,又有資深的藥品推銷員出任總經理,但依然虧損連年。到 2009年理大以110萬元賤價將股份出售給曾慶忠的好友陳宇齡(今次沒有發新聞稿)。陳宇齡是維特健靈老闆陳曦齡胞弟,曾慶忠在理大退休後,出任東華學 院校董會副主席,而主席恰巧是陳宇齡妻子文綺慧。理大在投資展能學院上虧蝕了至少百多萬元(未計投入數以千萬元計的學費資助),投資理大精研則虧蝕了 2,000多萬元。這兩間公司的成立和出售,都存在着不少問題。校方不單沒有吸取教訓,還繼續大舉投資,甚至向銀行舉債,動用10多億元投資興建酒店。日 後若出現虧蝕,很容易便數以億元計。(論理大公司管治之三)(按:關於理大附屬公司的管治問題,讀者可參考調查報告,見 http://www.polyu.edu.hk/cpa/IRP)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00

理大不務正業與業界為敵 林本利

2011-9-26  NM



理大的校訓是「開物成務•勵學利民」,意思是透過學習和開拓新知識,並應用在有益於人民的事務上。理大的使 命包括與工商界及專業團體建立夥伴關係,為業界培育人才。理大珍惜具有廉正品格的人才,鼓勵教職員不斷進取,並勇於接受可承受的合理風險。但當我們回顧過去十多年理大的發展,明顯見到大學已背離校訓,沒有珍惜與業 界建立的夥伴關係,校方重用沒有廉正品格的人士,投資時竟承擔過於可承受的風險。

筆者認識的眼科醫生和視光師朋友,早已投訴理大不務(教學)正業,竟然投資開辦護眼中心(PolyVision Eyecare),提供驗眼服務,與業界由夥伴關係變成競爭對手。前校長潘宗光為了推銷護眼服務,更公然與眼科醫生 為敵,指市民常誤將驗眼工作交給眼科醫生,影響驗眼效果及浪費資源。理大在2004年成立理大護眼中心公司,投 資千多萬元在幾個地區開設業務。最初的構思是若果幾個試點成功,便會拓展至全港各區,以加盟(franchising)方式將業務推廣開去。可是這個如意算盤無法打響,頭幾年不斷虧本,蝕了近千萬元,幾乎要「執 笠」。之後邀請商界人士幫助參與管理,才能轉虧為盈。但截至2009年中,累積虧損仍然達到600多萬元。倘若理大 管理層吸取「青雲路」、理大精研、護眼中心的蝕本經驗,就不應再投入巨大資金興建「六星級」超豪酒店,以為 可以藉此「創造財富」。

理大為了將尖沙咀東部的宿舍用地重建成為酒店,尋求酒店業界的支持。前校長潘宗光向香港酒店業主聯會負責人 表示,酒店主要是用作教學用途(不是給高層享受),幫助業界培訓管理人才。由於得到業界支持,政府只收取象 徵式的1,000元補地價;若非如此,補地價金額可能達到三億元。豈料這間「教學酒店」(Hotel ICON)愈起愈豪,從最初的5億元建築費,逐步上升至10億元,之後再上調至13億元。地積比率亦由原先的七倍上調至九倍,令可建 樓面面積大增。結果在只有4萬多平方呎的地盤上,興建了20多層、近400呎高、樓面面積接近40萬平方呎的「龐然 大物」。這幢「發水酒店」與鄰近酒店及建築物顯得格格不入,阻礙景觀。Hotel ICON 262個房間共佔接近20萬平 方呎,這部分的建築費約8億元,即每平方呎建築成本約4,000元,認真豪華。假設每個房間每晚收費2,000元,一年 入住率達到八成,每年總收入(連同餐飲)不過二億元。假設毛利有兩成,即4,000萬元,亦需要20年才可以回本。 這還未計算利息、折舊和稅項方面的支出。

即使擁有豐富酒店管理經驗的美麗華酒店和富豪酒店,酒店和餐飲業務的毛利亦不過是兩成左右。在2003年沙士期 間,以及在2009年金融海嘯後,毛利更大幅倒退,甚至出現虧損情況。酒店和餐飲業的投資風險極高,理大投資興 建和管理酒店,明顯承擔過於可承受的風險。即使Hotel ICON能夠賺大錢,業界亦可能投訴不公平競爭,要求政府 追回數億元的補地價,到時便由賺變蝕。近年理大管理層已改變口風,不再強調酒店業務可以為大學創造財富,只 說要有一流酒店培訓一流人才。這說法實在荒謬,世界上的一流學府,又有哪一所是依靠一流建築物堆砌而成?(論理大公司管治之六)(按:關於理大附屬公司的管治問題,讀者可參考調查報告,見http://www.polyu.edu.hk/cpa/IR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06

理大研究院為何突然死亡? 林本利

2012-10-18  NM




今年九月開學前,理大的工商管理研究院突然解散(dissolved)。近日,有報章報導研究院前院長徐林倩麗,涉隱瞞校外工作收入和拖延向大學上繳部分收入,情況與港大醫學院高層林兆鑫及黃健靈案類似。

徐林倩麗是在2002年由城大過檔理大,出任工商管理學院院長一職。筆者有幸,和徐太共事了9年,直至去年八月提早退休為止。徐太上任後,隨即重整工商管 理學院架構。一年後,成立新的會計及金融學院、酒店及旅遊學院、管理及市場學系、物流學系,以及工商管理研究院。架構重整後不到幾個月,酒店及旅遊學院便 脫離工商管理學院而自立門戶,不再聽命於徐太。

徐林倩麗特意成立的工商管理研究院,負責統籌及營運所有授課式及研究式的碩士及博士課程。她兼任研究院院長,把原先由各院系負責的課程歸入她管轄,並增聘數十名職員負責行政及教學工作。但研究院成立後,員工流失率特別高,影響到各課程的行政和教學工作。

未加入理大前,徐林倩麗是城大會計系主任,出掌理大工商管理學院後,自然對會計及金融學院的發展特別關顧。2004年,她的博士論文導師 Ferdinand Gul,亦由城大過檔理大,出任會計及金融學院院長,成為我的上司。自從架構重組後,會計及金融學院的教員人數不斷膨脹,由80多人增至接近130人。學 院內印籍同事數目大增,當中包括一名全職客席教員(visiting fellow),名叫Abdul Majid,以及Gul教授的兒子。理大近月發表的內部審計報告,工商管理研究院的評級是「D」級,而會計及金融學院的評級是「C」級,兩者的評級都偏 低。工商管理研究院的評級更是21個接受內部審計的部門中評級最低的。若個別教職員的表現被評為「D」級,早已被大學「炒魷」。理大審計報告揭出內部賬目 極之混亂,會計及金融學院人數過多,有28%教員工作量少於校方指引,個別教員更毋須負責任何授課工作。有全職教授及客席教員花費大量時間教授有額外收入 的研究院課程,擔任上市公司董事和顧問,卻沒有向校方申報和上繳部分收入。一名教授在研究院與其他人「合教」一個科目,竟然獲得超過60萬元的酬金,是正常酬金的十倍。

理大對全職教職員從事校外活動(包括參與大學的自資課程)有嚴格管制,要求員工切實遵行有關守則,守則是前常務副校長曾慶忠在1996年所制定。員工要申 報校外工作及上繳部分收入,違反守則者可被視作行為失當(misconduct),可被革職(dismissal)處分。此外,守則清楚指出理大屬公共機 構(public body),受《防止賄賂條例》約束,員工收受利益除了要報稅外,還應向校方申報,避免出現利益衝突。院長及系主任不時發出通告,提醒同事遵守申報守則。 理大已成立三人獨立調查小組跟進事件。作為理大的退休員工,筆者期望小組應全面審核自2003年以來,工商管理研究院數以十億元計的學費收入的去向,以及 解釋工商管理研究院為何突然解散。這除了要向過萬名研究院學生作個交代外,亦可給予當事人一個申辯機會。今次事件,是一個關於公司管治(corporate governance)和商業道德(business ethics)的個案,這方面的專家和學者不妨研究一下。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14

惠理大贏家:跟阿爺搵食恒指直衝32,000

2015-04-23  NM  
 

 

過去一星期,香港股民坐立不安。港股大時代乍暖還寒,這邊廂,師奶、攝記扑中一個「冧巴」,賺十萬八萬話咁易。另邊廂,丁蟹效應似層層,週日阿爺減息撐市,翌日恒指仍急挫五百六十點,週二又拗腰反彈七百點。冷熱交煎點算好?時機瞬間即逝,事不宜遲。本週一,本刊專訪基金公司惠理集團(806)的兩位創辦人,包括有股壇「金手指」之稱的主席謝清海,以及作風低調、但多次成功預測股市走勢的「長勝將軍」葉維義,二人分析如何在波動市況中賺錢。今年以來,惠理股價最多升了九成,這對拍檔的身家亦暴漲六十億!謝清海明言,恒指有望上三萬二千點,現時股市由阿爺話事,散戶想贏錢,要識:「Cooperate(合作)and enjoy(享受)!」

惠理集團是今次大牛市中的雙重贏家,集團既是基金公司,亦在香港上市。今年以來,惠理股價最多升了九成,最近一個半月已急升七成,股民間接為基金揸弗人謝清海投下信任票。另外,截至三月底,惠理旗下管理資產近一千一百多億港元(下同),是香港數一數二的土炮基金。時光倒流至九三年,基金創立時,公司只有葉維義、謝清海及一位秘書,管理資金只有四千多萬。馬來西亞出生、只有中學畢業、做過記者的謝清海,與「香港仔」、出身老牌建築商家族的富二代葉維義,一同打造了一個基金界神話。本週一,本刊分別與二人做了專訪。兩人出身不同、性格迥異,各有一套投資心法,謝清海主動進取,葉維義則穩中求勝。但他們不約而同看好後市,認為散戶仍然可以在現階段入市。記:記者謝:謝清海葉:葉維義

恒指見三萬二

記:如何看待是次中港股市瘋潮?港股變了政策市?謝:中國政府明顯想谷起股市。我由八十年代尾開始留意內地股市,經驗話我知,如果中國政府想股市升,你最好和他站在同一陣線(on the same side),配合(cooperate)及享受(enjoy)﹗上週五,中證監出手收緊融資(即孖展),限制股民借錢炒股。但星期日,又突然宣布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一來因為中國經濟疲弱,二來政府不想市場對限制融資反應過度,所以選擇在星期一開市前宣布。葉:年初我話港股及A股會起碼各升一至兩成,唔係馬後炮,但當時個個都當我戇居。你話依家係咪變咗政策市?以前香港跟住美國息口走,唔係政策市咩?其實股市萬變不離其宗,就係講公司的價值。買股同買樓買電視機一樣,都係要睇價值。「政策投資」即係唔理價值,係睇中國政府做嘅嘢,咁係投機唔係投資。你點知政策幾時變?政治係最難睇嘅嘢,香港政治大家都未睇得透,更何況大陸政治?政策一改,個市可能會跌三成。記:現時港股是否進入牛市?預計年底恒指點數?謝:港股將會好波動,但已進入牛市,預計今年恒指仍有一成五的上升空間(約四千點,即恒指可見三萬二千點)。葉:A股咁升法,恒指仍係偏低,今年見三萬都唔驚奇。記:A股走勢成為恒指後市指標,目前升市仍否持續?謝:○七至一四年間,中國經歷了長期熊市,現時股市只是在復甦期的中段(in the middle of recovery)。在中國政府支持下,A股重返○七年高位並不出奇,即六千一百點。如果A股成功被納入MSCI指數,今年可能見五千點。

撐港股H股年內升三成

記:港股及A股,你會如何選擇?謝:目前惠理基金最有興趣的不是A股,而是H股。相比之下,H股的市盈率只有十一倍,十分便宜。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逐漸開放資本市場後,AH股的差價最終將會收窄至睇齊。葉:最誠懇嗰句,我自己的錢,唔會擺落A股,會擺港股。A股可能賺到好多錢,你賺到錢我恭喜你,但我唔肯賭呢一鋪。好多人跑馬仔都賺好多,但我唔會做。記:港股H股中,推介哪些股份?謝:香港經濟增長慢,我只會揸小部分香港公司。H股中,我會揀受惠中國政策的股票,包括環保概念股,還有基建、鐵路股,有利中國推行一帶一路政策。醫療、健康有關的股份亦好有興趣,中國醫療系統落後,如同一個貧窮國家,我相信以後會有進步。最後會選改革後的國企,因貪污的管理層被拘捕,公司運作變得更有效率。葉:好多港股未必同大陸有關,但都值得投資。好像滙豐有五釐息,每年(股價)再有百分五升幅,一年有百分之十的回報,係每年喎,好難o架。地產股都唔錯,公司NAV(資產淨值)折讓大,而且香港地產都唔差呀﹗再唔係,簡單啲,買盈富基金(2800)。記:現階段可以買入嗎?謝:當然,今年H股起碼仲有兩至三成的上升空間。葉:依家恒指便宜,我仍會繼續揸住手上的股票。未有貨的股民,如果係打算長線投資,都可入市。

中央谷市激活經濟

記:中央政府為何要千方百計谷起股市?

謝:這與主席習近平的改革政策目標一致。他想國家更加開放,市場更規範,提升民企的角色,減少依賴出口。現時中國主要依賴銀行來分配資金,造成壞賬高企及貪污等問題。銀行只借錢予國企,中小企難以融資。習近平希望建立一個健全的股票市場,就可以分擔部分銀行的功能。

記:中國現時經濟狀況如何影響A股走勢?

謝:這次升市,主要原因是內地市場有很多流動資金找不到出路。經濟放緩,地產市場亦放緩,加上政府支持,A股才突然彈起。過去幾日,上海市民要排三小時隊,才開到證券戶口。中國人鍾意炒賣,過往一窩蜂炒賣樓市,當樓市沉靜,加上習近平打貪,地下經濟亦被打擊,中國整體氛圍亦變得沉靜,連政府官員都失去動力、無所適從,對經濟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中國政府要提供一個市場,去刺激國民的投資意慾,那就是股市。

記:何時要離場?爆煲前有何徵兆?

謝:當政策改變時就要離場。中國政府不會永遠撐股市,當他覺得市場過度膨脹及過度借貸,令經濟過熱,或影響到社會和諧時,就會推出新政策。這時就要離場。另一個潛在風險是經濟硬着陸,例如企業破產、債券違約,甚至連中國政府都無法控制。不過,硬着陸的機會不高。

葉:中國經濟仍可支持股市,現在A股主要炒起細價股,大股嘅市盈率唔高。另外,中國有外匯管制,資金難以流出,唔會因為資金流出中國而觸發大跌市。個個都以為爆煲係有徵兆嘅,其實係無,覺得風險高嘅,就唔好去馬。

土炮基金靠阿爺食胡

謝清海與葉維義的投資取態略有不同,惠理基金現時由謝清海打骰管理,葉維義則主力做私人投資。在馬來西亞出生,中學畢業,做過記者的謝清海,七四年來到香港,先後在香港英文《虎報》及《亞洲華爾街日報》等任職。八九年出任香港摩根建富集團中港股市研究部主管。在一次處理企業的上市事宜中,認識葉維義。當年葉維義無意接手父親葉謀遵的建築公司新昌營造,反而與謝合作,於九三年創辦惠理。集團成立二十二年,旗下管理的資產升了二千多倍。並於○七年以招股價七元六角上市,成為香港第一家上市的資產管理公司,現時股價接近十二元。謝清海及葉維義現分別持惠理集團三成及一成六股權,市值分別六十六億及三十五億元。兩人曾表示,公司成立初期,曾密集拜訪企業,每年造訪上市公司的次數多達二千五百次,專門研究中小型股,有別於當年股市的主流選股方向。二千年,葉維義出任聯交所的上市委員會委員,開始淡出惠理,但仍活躍於基金界作私人投資。而有「股壇金手指」之稱的謝清海,接力打理惠理基金,葉維義亦向記者說:「關於惠理嘅嘢,你問清海啦!」謝清海最為人所知一役,是於○六年,發掘出比亞迪(1211)的價值,一路買貨,比「股神」畢菲特還早了兩年,並於○七至○九年分批賣出,累計獲利超過六億。

港股揸頸就命

股市自復活節後升了個多星期,本週一終於回氣,暴跌近六百點,但本週二又反彈七百多點,如此波動,買錯邊好易被夾死。散戶想睇水位炒股,不如睇阿爺的政策。因為過去兩星期中港股市的走勢,全掌握在阿爺手中。由本月中,中證監公布允許公募基金參與港股通開始,萬億規模的資金湧港。港股復活節復市即大升近千點,成交額最高近三千億元。有「基金教父」之稱的雷賢達分析,相信將來中央會再減息,有利推高股市,刺激消費,「消費同經濟增長、收入增長及前景睇法息息相關。股市上升唔多唔少有利消費,啲人賺咗錢,自然會使多啲錢。」人民銀行減存準金率,目的就是刺激經濟增長,提高銀行貸款能力,「幾年前內地收緊存準金率,係因為好多熱錢流入,好多外國直接投資,令外匯儲備上升,中央唔想借晒出去。但呢年人民幣唔再只升不跌,累積儲備下跌緊,對內地整體流動性減低,資金流入減少,所以要減存準金。」不過他認為銀行能否提高貸款,主要視乎實質貸款利率,現在利率仍然過高。

紅籌爆煲前車可鑑

近月內地及國際基金,已密密部署將資金泊港,吸納港股。這個月港匯已七次觸及強方保證,金管局共注資五百三十多億元,反映有大量資金流入。而內地方面,投資公司景順已發行首隻主動型滬港通基金,且反應熱烈,已獲足額認購。基金初發規模近一百四十億港元,初期約六十億港元將投向港股。另外亦有基金開始草擬更改章程,又或成立新基金,令基金可以投資港股,預計通過證監會批准亦要六個月時間,屆時有大批基金錢殺入香港。不過,始終一句,阿爺為達目的可以反口覆舌,聽阿爺話未必「贏晒」。以九十年代的紅籌熱潮為例,九二年鄧小平到深圳考察時講一句:「你們要搞快一點」,意指經濟要加速,企業要走出去。當時見阿爺「出口術」,香港股市迅速有反應,大炒「中國概念熱」、「紅籌企業熱」。一些被紅籌公司相中的「染紅」股,股價炒到衝上雲霄,市盈率高達千倍,當時廣信企業在港招股,上市獲近九百倍超額認購。但至紅籌泡沫後期,廣信企業過度擴張、內部管理混亂,被揭公司資不抵債,九八年十月反被阿爺勒令關閉,由人民銀行等機構接管。不少借錢予廣信的銀行均要剃頭(Hair cut),股民更蝕到渣都冇。事件觸發紅籌信託危機,紅籌泡沫爆煲,自此甚少人再談論紅籌,故前車可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425

理大捲「巴拿馬文件」風暴離岸公司藏管治爛賬

2016-04-28  NM

本刊從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獲得最新一批「巴拿馬文件」顯示,香港理工大學秘密開設了兩間離岸公司,其中校方下設「理大企業有限公司」跟新華集團合組的PearL-Sun Wah(offshore)Company Limited,曾以迂迴手法把公司股份,轉移至由蔡冠深任主席的新華集團之手,交易中大學校方賺蝕未明。另一間離岸公司PearL-DigiPower(offshore)Company Limited由理大企業和天寶集團合資設立,天寶集團主席洪光椅之子洪瑞德在天寶與理大合作的項目中擔任研究助理,未知他曾否以企業要員身份,影響大學研究之自主性。六年前,理大曾爆出管治醜聞,校方被揭發開設數十家子公司,把研究技術轉移圖利,但由於管理及經營不善,甚至曾賤賣資產,最終嚴重虧蝕收場;針對問題而成立的檢討小組事後發表報告,包括建議停止任命大學高層為這些公司董事。然而,時任理大副校長、現任創科局局長楊偉雄卻當耳邊風,事後不單照開公司安插校董,甚至以BVI形式令外界無從監管,理大的一盤爛賬,原來一直未解決,情況反而變本加厲,成為校商勾結、利益輸送的溫床。楊偉雄被傳媒質詢時迴避問題,理大亦一直未有清晰回應事件。負責大學撥款的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更稱理大不須申報旗下公司,所謂監察制度形同虛設。

富豪與權貴開設離案公司隱藏資產甚至違法避稅時有所聞,但連專注學術科研的大學學府,竟也開設離岸公司,本刊記者就「真係見過」。本刊跟《明報》、《香港01》及《南華早報》,從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獲得的最新一批巴拿馬文件,顯示香港理工大學二○一二至一三年間曾開設最少兩家離岸公司,且均涉及資料披露與利益衝突問題。

理大高層任職董事

兩間離岸公司均以「PearL」為公司名字開頭,「PearL」是PolyU Enterprises Limited(理大企業有限公司)的簡稱,該公司專責管理分拆自大學的科技公司。巴拿馬文件有關兩間公司的文件只得四份,合共十多頁,顯示在英屬處女島註冊的PearL-Sun Wah,二○一二年十一月成立,並委任香世傑為該公司董事,該公司由PearL持有百分百股權;香世傑為時任理大財務總監,一四年七月榮休;另一份巴拿馬文件顯示,同年六月十二日,該公司改為委任理大現任財務總監黃素琴出任公司董事。另一間公司PearL-DigiPower亦在英屬處女島註冊,文件顯示該公司一三年六月由時任理大副校長、現任創科局局長楊偉雄以PearL行政總裁身份簽署成立,公司同樣由PearL持有百分百股權,亦同樣委任香世傑出任董事,但未有顯示香世傑退休後董事的接任安排。

新華中心股權大變

究竟兩間公司從事什麼業務?本刊取得的巴拿馬文件未有披露,翻查理大近年的年報及財務報告,亦未公布兩間公司的存在。不過,本刊從公開資料發現,理大二○○一年曾跟新華集團合作成立「新華理大培訓及研發中心」(Sun Wah-PearL Linux Limited),該公司○七年十一月改名為Sun Wah-PearL Linux and Digital Forensics Limited。根據香港公司註冊處文件,Sun Wah-PearL Linux Limited成立之初,由PearL跟新華集團旗下Sun Wah Linux Limited各持有二百五十萬股,當時公司董事中有多名理大管理層,新華的代表則有出任中心董事總經理的鍾臻智及新華集團高層吳錦耀等人。新華集團由有「海產大王」之稱的蔡繼有創立,身家保守估計逾百億元。蔡繼有○七年病逝,其王國由次子蔡冠深接掌,現時出任集團主席。蔡冠深是愛國商人,出任大量公職,除了是香港中華總商會前會長外,亦成為永遠名譽會長,同時是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合會常委、貿發局理事會理事等。不過,Sun Wah-PearL Linux Limited公司股權一二至一三年出現變化,Sun Wah Linux Limited持有的股權增至三百五十萬股,持股比例由五成增至逾五成八,PearL一三年一月底把股份全數先轉移至新成立不足三個月的BVI公司PearL-Sun Wah,PearL-Sun Wah同年四月再把其中二百一十五萬股轉至Sun Wah Linux Limited,令理大持股量由最初的五成,大減至僅5.83%。該公司後來增加新股,加入鍾臻智為股東並持有一百四十萬股(兩成),令理大的持股跌至只得5%。

理大隱瞞股權轉讓

整個股權轉讓的過程,交易額並未有對外公布,更令人奇怪的,是為何要透過一間離岸公司操作整個股權轉讓,由於「交易」隱藏在離岸公司之後,外界更無法知悉理大在過程中有否虧損,以至是否有人因而得益。根據新華集團的網站介紹,新華理大培訓及研發中心從事的業務初期以開發源代碼應用軟件為主,後來發展成聲稱是國際認可的教育中心,提供專業的高等教育訓練課程,○七年起更與英國Sunderland大學合作,提供平面設計學士及傳播碩士學位課程,換言之,已非從事科研工作。該中心過去設於理大校園,似乎有利用公帑資助的校園,經營私立教育事業之嫌。翻查教育局網頁,最新的非本地高等及專業教育已註冊課程名單中,未見有關課程的註冊記錄。蔡冠深跟理大關係密切,○三年曾向理大豪捐一千五百萬元,現時是理大企業發展院○五年成立的總裁協會的名譽主席,他亦是理大校董會最高諮詢機構「顧問委員會」成員。

天寶合組研發公司

另一間由理大開設的BVI公司PearL-DigiPower,理大一四至一五年的財務報告顯示,理大透過附屬公司持有一間DigiPower Holdings Limited聯營公司的三成股權,該公司亦是離岸公司,於薩摩亞註冊;理大又透過聯營公司持有另一間DigiPower Technology Limited三成股權,同時自一二年度開始,報稱該公司無運作(Inactive),過去從事產品開發業務;公司註冊文件顯示,DigiPower Holdings Limited是DigiPower Technology Limited的唯一股東。理大財務報告未有披露PearL-DigiPower這間離岸公司的存在,無論巴拿馬文件還是理大財務報告,也未有披露PearL-DigiPower及兩間DigiPower公司的關係,未知是否如另一間公司般,理大透過PearL持有PearL-DigiPower,再持有DigiPower Holdings Limited這間公司的股權。根據查冊資料,DigiPower Technology Limited於○五年成立,呂新榮不久後即加入成為董事,現任董事共三人,分別是周麗華、洪光椅及阮曾媛琪。阮太是現任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學生及環球事務)。洪光椅則是天寶集團控股有限公司(1979)主席、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天寶集團以生產「火牛」起家,去年十二月掛牌,現時是市值數億元的開關電源製造商,公司去年純利近一億三千萬元。DigiPower Technology Limited的註冊地址,跟天寶集團的地址相同。

洪瑞德入理大公司

天寶集團的上市文件資料終於揭露該公司跟理大的關係。文件披露,洪光椅之子、現時集團執董兼產品經理洪瑞德,○七年七月加入集團出任市場推廣助理,天寶集團同年十月跟理大展開廠校合作項目,進行一項關於氮氣還原過程中產生聚羥基脂肪酸醋(生物降解塑料)的優化調度條件研究,由理大負責設計及進行工作,以協助工商界降低生產成本,父親投資,兒子洪瑞德○九年至一四年間在理大擔任研究助理,去年兒子完成任務後返回集團,晉升為集團市場總監。理大○八年底曾公布,研究團隊成功發明可降解塑料,被譽為為生物科技帶來革命,並獲得○八年德國紐倫堡國際創意、發明及新產品展金獎殊榮,未知當時天寶跟理大的合作,是否跟這個項目有關,也同時衍生另一個問題,就是企業跟大學合作,同是企業核心要員加入大學成為研究助理,會否左右研究的自主性,還是會變質為以企業的目標為本?涉及的研究經費、研究成果帶來的收益又如何分配,就隨時成謎,特別當中還可能涉及兩間的離岸公司。此外,由於DigiPower Technology早於○五年時已經成立,呂新榮又曾是公司董事,似乎反映天寶跟理大的合作關係,較○七年時才展開的廠校合作項目更早。

管治爛攤變本加厲

香港芸芸大學中,以理大把科研轉為謀利業務的規模最大。二○一○年,理大曾爆出管治醜聞,理大教職員指控校方管理「九宗罪」,最終校董會委任三人獨立小組針對問題進行檢討,結果「狠批」理大附屬公司及聯營公司管理存在四項問題,包括開設了數十家子公司,但欠缺全盤經營計劃、預算估計和萬一失敗時的退出策略,隨時損失以千萬元計。知情人士向本刊透露,當時小組文件顯示,Sun Wah-PearL Linux and Digital Forensics Ltd.○九年曾損失達二百五十萬元。此外,這些附屬公司及聯營公司的成立過程、財政、管理、監察及問責,不少繞過校委會(EIPMC),未有經校委會參與,直接由高層討論,再由校長交予校董會申請撥款。當時接任理大行政副校長不久的楊偉雄透露,理大在之前十年在廿四間附屬公司總投資額達一億三千萬元。檢討報告又建議,停止任命大學高層為這些公司的董事,以及考慮退出策略和成立有效的管治架構和問責制度,理大管理層當時曾承諾會改善管治。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理大之後故態復萌,包括在楊偉雄主導下,續開設兩家缺乏問責的離岸公司處理這些附屬公司及聯營公司的業務,令監管更難上加難,與此同時,理大同時針對這些公司疑似進行重組,包括一四年四月成立一間新理大企業有限公司(PolyU Enterprise Plus Limited),由理大全資持有:PearL由原來理大直接持有,至前年變成由新理大企業有限公司全資持有;去年九月上任的理大副校長(行政及營運)盧麗華(PearL及新理大企業董事),去年底申請把PearL清盤,未知過去由PearL持有的附屬公司及聯營公司,是否會被賤賣、轉讓股權,或轉至新理大企業名下。

議員促公開BVI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認為,理大至今仍未釐清究竟校董會對開設BVI公司以及轉移資產是否知情,希望理大公開有關開設公司甚至BVI公司與私人機構合作的程序、制度和政策,「點解要開BVI?係咪必要?似乎有啲嘢隱瞞。」他又質疑,理大旗下公司有價,其研究技術是否可以輕易轉移,「究竟係賣?定係免費拱讓?」即使理大聲稱公司已不運作,不等於不須清楚解釋事件,尤其事件涉及當時的副校長、現任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表面上有理由懷疑係理大蝕底。」理大連日來逃避正面回應,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更聲稱理大不用申報開設離岸公司,葉建源指若理大本身都不清楚事件,可成立校內調查委員會跟進,但如果校內報告都未能查清真相,政府則須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事件。

撰文:陳珏明、袁慧妍攝影:莫智謙攝錄:翁少陽協力:鄭靜[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440

理大 24商營公司 20間慘蝕 10年投資逾億虧損一半 無人要負責

1 : GS(14)@2010-08-14 13:06:34

2010年08月14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343769
【本報訊】理工大學一群教職員 3月發表公開信,力數舊管理層 9宗罪,校方委託三人小組調查,報告顯示理大 24間從事知識及技術轉移的附屬及聯營公司中,有 20間蝕了逾 5,000萬元,但誰人該為巨額虧損負責則留白。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要求理大前校長潘宗光公開道歉。
記者:王智君、倪清江
理大前校董張超雄等一批教職員今年 3月初在報章發出聯署,指控校方過去數年管理不善的問題,包括投資損手、校方屬下及聯營公司連年虧蝕、校董關聯公司投得工程合約等,校方其後委任三人小組調查。
校長:當係一個經驗

理大昨公開調查報告,去年 1月出任校長的唐偉章表示,報告顯示理大 24間從事知識及技術轉移的附屬及聯營公司中,只有 4間錄得盈利, 10年來總投資額達 1.036億元,其中逾 5,000萬元是現金投資;總虧損則錄得 5,070萬元,其中約 700萬元屬現金虧損,其餘是知識產權的虧蝕。
不過,唐偉章稱沒有任何人需為有關公司的虧蝕負責,「當係一個經驗,繼續去改進」。他稱會採納調查報告的建議,包括不再向知識及技術轉移公司作現金投資、避免在有關公司佔有股份、理大高層不再擔任有關公司董事、建立退出機制「止蝕」和制訂有效的管理機制。
檢討小組主席廖約克說,大學高層或教職員擔任校方附屬或聯營公司董事並無違規,但指這安排絕不理想,只會「事倍功半」,「要做好一個商業項目要好多精神,若要同時兼顧學術,好難做得好」。理大 08/09年度虧損 9億元,唐偉章昨稱因籌款及投資回報比預期多,加上各部門節流,預計今年可轉虧為盈。
立法會議員張文光質疑報告結果「圍威喂」,認為理大既然採納報告建議,即是承認當年有人決策錯誤,「咁點可能冇人需要負責,最起碼潘宗光要出嚟公開道歉」。
顯行政混亂盲目投資

有份在「九宗罪」聯署的理大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林本利認為,報告正好揭露過去七、八年間的理大行政混亂和不理回報的盲目投資,認為退休後留任當受薪高級顧問的前副校長曾慶忠要負上最大責任,另副校長呂新榮也難辭其咎。
110萬賤賣聯營公司 校內譁然

【本報訊】理大九宗罪之一,是校方去年以 110萬元賤賣聯營公司「理大漢方精研」,買家是靈芝產品大王陳宇齡的「培力香港」。理大精研的董事總經理是原副校長曾慶忠,他與培力關係非淺,今年初獲陳宇齡妻子陳文綺慧拉攏,為東華三院籌辦私立大學。
稱仍可分享盈利

理大精研由校方在 03年與四名校董成立,校方共投入 2,850萬元,因此去年中僅以 110萬售予培力,引起校內譁然,校方今年 3月解釋,歷來總投放 200萬元,其餘股本由知識產權轉換所得,日後仍可分享銷售盈利。
曾慶忠去年底退休後轉任理大受薪高級顧問,今年初獲東華三院委任為新成立的東華專上書院董事局副主席,東華三院第二副主席陳文綺慧則出任主席,即培力董事兼老闆娘。鑑於理大精研交易事件,引來東華內部猜測,東華發言人指他們是義務性質,並無受薪。
上月底東華高層發生大地震,除三名總主任突然離職,曾任香港教育學院副校長的機構事務總監倪偉耀也離任。他上任才一年多,合約未完,主要推動東華專上書院的成立,東華稱他於 7月底以緊急個人理由呈辭,董事局恩恤豁免通知期。陳文綺慧稱與他合作愉快,否認兩人不和傳聞。
理工大學被指九宗罪及回應

指控 1.投資高風險市場,去年虧損 5億元
理大回應:預計今年轉虧為盈

指控 2.管理開支大增逾 6成
理大回應:各部門已努力節流

指控 3.屬下及聯營公司連年虧蝕
理大回應:不再向屬下及聯營公司作現金投資

指控 4.高層人員 5年間領取子公司酬金共 1.8億元
理大回應:現所有任職子公司董事的高層人員均沒有受薪

指控 5.賤賣聯營的「理大漢方精研」股份
理大回應:承認因此虧蝕約 200萬元

指控 6.校董關聯公司投得 14億元工程合約
理大回應:招標程序公平公正

指控 7.有高層年薪高達 500萬元
理大回應:沒有回應

指控 8.財困下增聘副校長,卻裁減基層員工
理大回應:指裁減基層員工根本沒法紓緩財困

指控 9.監察屬下公司不力
理大回應:會制訂有效的管理機制

資料來源:理大、理大教職員公開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284

三成家庭未來廿載難買樓 理大研究 港夾心階層首當其衝

1 : GS(14)@2011-02-01 21:53:36



【明報專訊】英國皇家測量師學會(RICS)委託理工大學進行研究,評估香港樓價負擔及中長期住屋需求,發現本港樓價除了是亞洲地區中最貴,嚴重超出可負擔水平外,更有高達三成香港家庭屬於買不起私樓的夾心階層家庭,若然未來供應無大變化、息口持續偏低,樓價將繼續上升,預計未來20年都改變不了此現象!

香港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及首席研究員許智文指出,本港未來5至10年私人住宅市場每年平均需求2.2萬伙,至2031年(未來20年)需求約1.95萬伙。但以目前來看,未來兩年每年的實際供應僅約1.12萬伙,遠差政府每年2萬個目標。

樓價負擔亞洲之首

許氏認為,供應嚴峻,今年樓價在低息環境下,料最少有10%升幅。事實上,本港住宅愈來愈難以負擔,據研究引述Numbeo物業數據顯示,本港基本住房的樓價負擔是亞洲區之首,本港樓價與收入比率達到22.72(比率愈高愈難負擔),即一般中價住宅與家庭年收入中位數比率最高,比上海之20.68、新加坡14.35及東京11.64 有明顯差距。

本港樓價過熱,有達30%夾心階層家庭(收入不足以購買私樓但高於公屋入息水平上限)負擔不起昂貴私樓。如政府無制定長遠而穩定的房屋及土地供應政策,市場缺乏廉價私樓,該批夾心階層會依舊負擔不起私樓,情或持續未來20年。

除樓價高企,住宅單位亦出現供應不均,甚至錯配現象。據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整體住宅空置量4.3%,其中大單位10.8%,中小型單位僅 3.8%。RICS國際理事會理事及香港分會房屋政策工作小組主席謝建華認為,大小單位供應不均,主要源於2003年停建居屋,採取勾地表制度及鐵路沿線物業招標所致。

地皮多建大戶 細單位渴市

「豪宅地皮及發展商勾地後主要興建大單位,令小型單位供求不衡。」他促請政府正視有關問題,如恢復定期拍賣官地、限制地皮大小單位的供應量、考慮復建居屋、加快土地用途轉換成住宅的程序、參考內地公租房(流轉公屋)、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先租後買等。

雖然2010年至11年施政報告中公布了「置安心」資助計劃,每年提供1000個住宅單位予夾心階層,但根本不足以應付市場所需。民主黨議員李永達認為,政府必須立即增加供應,不計公營房屋,每年至少有2萬至3萬伙私樓供應,另外每年增加5000個居屋單位,才能真正紓緩供應嚴重不足問題。

(明報記者郭楣報道)
2 : abbychau(1)@2011-02-01 23:54:38

原來東京只係11.64
3 : GS(14)@2011-02-02 23:38:49

東京人工都唔低g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835

掌理大校董會  「要光明正大」

1 : GS(14)@2016-02-11 10:08:36

【重視溝通】資深銀行家陳子政今年初接任理大校董會主席,雖然理大並非院校矛盾的風眼,但在目前非黑即白的社會環境下,掌舵校董會猶如走鋼線步步為營,因此不少朋友讚他有承擔之餘,亦不忘補句「乜你咁勇」,接下這根火棒。曾經歷不少金融風暴、「見過風浪」的陳子政笑說,一切以「平常心」看待,「我宗旨係無hidden agenda,做嘢光明正大,乜都有得傾」。



勿大石砸死蟹

作為校董會主席,他需要關注大學不同持份者的考慮並有效溝通,「但咁唔代表你嘅訴求我一定畀到你」,他認為民主社會的精神,正在於互相尊重求同存異,最後透過妥協達取平衡,懂得妥協是成熟的政治藝術:「係一個強者先會用,sign of strength,有理都要讓三分……唔係話我強勢就大石砸死蟹,今日面對年輕人都唔work啦!」近年政治爭拗社會撕裂,大學亦成為鬥爭的舞台,港大衝擊事件、中大校園睇波「噓國歌」、嶺大學生不滿親建制校董獲委任圍堵會場、科大畢業禮學生上台舉黃傘……倘任內面對這些場面,他如何應對?陳子政重申,不評論其他院校事務,他只是笑說,「希望你講嘅唔會係理大發生」。他同意「近年大學環境政治化程度比以前大咗」,但深信以理大一貫實幹作風,及多年來校政管理注重溝通發展的根基,有問題亦可疏理解決,尋求共識。明年是理大80周年,2015年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中,理大只排第116位。他認為,大學排名是眾多參考指標之一,「唔可以為排名而犧牲晒理大其他有既特質」。



唔需要每樣第一

理大一向有自己的定位,「唔係話要做全港最精英大學」,但在很多專業領域如設計建築、酒店管理等,該校獨領風騷,多年來培訓了不少精英。他說,「一個社會係需要唔同類型嘅大學」,理大「唔需要」每樣範疇做到世界第一,但卻要把握自身優勢,提煉發揮以邁向更高階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211/194865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781

理大:設離岸公司保校譽

1 : GS(14)@2016-05-19 02:17:52

【本報訊】巴拿馬文件揭香港理工大學秘密透過旗下公司「PearL」於英屬處女島(BVI)設離岸公司持聯營公司股份。理大昨發表報告稱設BVI公司是接收較少參與業務運作的公司股份,免影響校譽。



議員轟說法牽強

兩間離岸公司分別是「PearL-Sun Wah」及「PearL-DigiPower」。理大報告指當初為將應用研究成果商業化,2001年起與外界成立聯營公司,但退出聯營困難,大學管理層遂用BVI持有不再積極參與業務的聯營公司股份,稱可將股份更自由出售及轉移,減低業務損害大學利益和聲譽的風險,節省年度審計費用。報告解釋,理大早計劃退出聯營,其中「PearL-DigiPower」涉及的聯營公司於2009年已沒商業活動,但兩聯營公司皆想「PearL」續做拍檔,故理大分別於2012年及2013年設兩間離岸公司持有「PearL」股份。報告指離岸公司成立後沒業務及應課稅利潤,「PearL-Sun Wah」2013年起亦出售所有股份予拍檔公司,涉及250萬股共$20,001元,「PearL-Sun Wah」將註銷;「PearL-DigiPower」則仍商討退出聯營。會計界議員梁繼昌批評說法牽強,「宣佈係dormant company(完全停止業務公司)唔使填財務報表,同BVI冇分別,而家開BVI損害更大」。■記者蕭洛汶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16/196135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1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