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地觀塘九巴前車廠補價43億

1 : GS(14)@2016-08-06 00:28:50

【明報專訊】在內地資金支持下,本港近年錄得多宗全幢商廈成交,連帶補地價金額亦創新高,由載通(0062)及新地(0016)合作發展的觀塘九巴前車廠用地,補地價金額便高達43.05億元,創近年非住宅項目最大額補地價紀錄,料投資額逾100億元。

近年非住宅最大額補價

載通昨公布,該公司旗下子公司及新地旗下子公司,剛接納地政總署就觀塘巧明街98號(九巴前車廠用地)批出的補地價43.05億元,為近年同類補地價最大宗個案。物業由工業轉為非住宅用途(不包括酒店、加油站及護理院舍),項目地盤面積95,830方呎,可建樓面約115萬方呎,每方呎樓面補地價3743元。

投資逾百億 擬長線收租

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雷霆回應查詢時表示,項目補地價合理,預計項目總投資額超過100億元,現計劃作長線收租用途,但對於項目是否重建成商廈,則未有回應。資料顯示,上述物業由九巴於2009年以9.8億元轉售予母公司載通旗下附屬公司,翌年新地附屬公司以4.9億元向載通購入一半地皮權益。

事實上,近年政府大力發展九龍東,觀塘、九龍灣一帶,未來仍有不少新供應,如南豐及領展(0823)去年以58.6億元投得的觀塘海濱道商業地,每方呎樓面地價高達6630元,至今仍是九龍區樓面呎價最高商業地,項目會興建一幢21層高商廈,總樓面約88萬方呎。

早於2014年,新加坡豐樹基金則以37.69億元、每方呎樓面地價5708元投得觀塘恒業街商業地,可建樓面亦達66萬方呎。

此外,會德豐地產旗下九倉電訊廣場及九龍貨倉,其中前者將建一幢甲級商業高廈,總樓面59萬方呎,而後者仍在補地價階段。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770&issue=201608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360

周顯:創業板沒落 前車可鑑

1 : GS(14)@2017-08-29 01:33:00

【明報專訊】對於創新初板,我的看法是:它應該比較一下當年創業板的失敗經驗,一對比,我就想不出它為何有成功的可能。應該說,提出這個主意的人,對於證券市場,是一無所知。

當年創業板推出,只是風光了幾個月,後來一蹶不振,殼價等於上市價,因此也沒有人買賣殼……如果按照今天的標準來看,沒人買賣殼,好像是好事,但沒有買賣,也即是上市地位不值錢,為何上市地位不值錢呢?皆因沒有投資者。沒有投資者,那就不是好事了。

事實上,當時投資創業板,還要股民另外簽署一份風險披露說明書,簽了,才准買創業板股票。不過現在這份風險披露說明書已在開戶口時順便簽了,因此名存實亡。

提議創新初板的人 不懂證券市場

此外,創業板全配售,也是當時訂下來的,因為恐怕太多散戶參與,令他們輸錢,因此必須在上市後,才讓他們加入。誰知後來因全配售而變成了乾挾乾升幾十倍,也是始料不及的事。

到了2008年金融海嘯時,創業板實在差劣得沒法子,所以當局才要改革創業板,讓它可以用簡單程序,去轉主板,現在卻又說它啤殼、說它亂炒,實際上,啤殼豈獨創仔,主板都啤殼啦。

當局企圖用一塊新板,去逼死創業板,但永遠脫離不了一個死局:如果沒散戶參與,那就是早期創業板的翻板,如果有很多散戶參與,就是現時創業板的翻版。

如果要提高投資者的門檻,這就是今日21章的翻版,但21章還可以在上市兩年後給散戶買賣,如果創新板不可以,那就必然比今日的21章更差。又如果創新板只許專業投資者參與,那又何必上市?用私募基金去投就可以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182&issue=201708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