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逐鹿的大戲,正在中國足球版圖上激烈上演。就在蘇寧接手江蘇足球的同時,已有幾家頗具實力的企業參與競購老牌勁旅北京國安50%股份。
眾所周知,在中國,足球是個盈利遠遠趕不上燒錢的行當,那麽投資足球到底為哪般?尤其是近年來一大堆地產和互聯網大佬紛紛投身足球,都是為了啥?這其中,恒大是個很好的榜樣。
恒大六年業績漲六倍
恒大地產(03333.HK)日前發布公告稱,截至2015年12月31日,恒大地產全年累計實現合約銷售額2013.4億,首次邁進“2000億俱樂部”,創恒大全年銷售歷史最高紀錄,較2014年激增53.1%,增幅全國第一。在市場經濟下行、樓市持續盤整的情況下,這一成績尤為亮眼。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閱歷史數據發現,六年前,即恒大入主廣州隊前的2009年,恒大合約銷售金額為303億元,在當年的房企銷售額排行榜中僅位列第七,不及領頭羊萬科的一半。六年後,恒大銷售額達到2013.4億,上升至全國第三,六年間增長了564%!
按年份看,在恒大接手廣州隊的2010年,恒大老板許家印曾放言“5年內奪取亞冠冠軍”,這一年恒大地產的合約銷售額增幅66.4%,達到了504.2億。隨後一年,恒大合約銷售額繼續呈暴漲趨勢,增幅為59.4%,銷售額達到803.9億。2013年,恒大首次奪得亞冠冠軍,恒大地產也迎來豐收,跨過千億大關,銷售額達到1004億。2014年,恒大地產的合同銷售額繼續激增31%,達到1315.1億。
2015年恒大足球實現中超5連冠,第二次舉起亞冠獎杯。盡管2015年經濟持續下行,房企業績普遍表現不佳,但恒大地產卻逆市而上,合同銷售額增長53.1%,首次跨過2000億大關,達到2013.4億。
6年來,廣州恒大一直以“高投入”作為名片,不僅吸引了多名現役國腳,還聘請了里皮、斯科拉里等世界名帥,先後引進了孔卡、高拉特等大牌外援。去年7月,恒大淘寶足球俱樂部在新三板的掛牌申請報告披露了最近兩年半的營收和盈利情況。數據顯示,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1~5月,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13億元、3.43億元和0.85億元,公司營業收入主要來自於體育事業收入、比賽日門票收入和廣告收入。報告期內,公司凈利潤分別為-5.76億元、-4.83億元和-2.65億元。
這一數據表明,恒大淘寶隊要保持在亞洲足壇頂級的水平,每年至少要花費8億~10億元。即便是近兩年營收有所增加,每年的虧損也在4、5億左右。統計顯示,恒大2010年入主廣州足球至今,6年里光是引援轉會費、薪資及獎金,就拿出了超過25億元。保守估計,過去6年總投入達到30億元。若扣除營收和2013年年中阿里巴巴入股後分攤的運營資金,那麽恒大玩足球六年,凈投入也超過20億元。
高投入才有高產出
不過高投入也帶來了高產出。6年里,恒大不僅創下中超五連冠,還成為首個奪得亞冠的中國球隊,三年內兩次登頂也使得恒大成為亞洲頂尖足球豪門。這樣的成績極大提升了恒大的品牌傳播和影響力,足球給恒大帶來的效應遠非盈利本身所能衡量。
這種品牌影響力體現在,由於恒大的比賽關註度高,央視轉播就達到了六七成左右。在目前中超球隊中,只有恒大的球迷跨越了地域限制,分布全國。
品牌影響力也切切實實提升了恒大的業績。業內人士認為,恒大每年數億的投入占總利潤的比例很低,但投資足球省了很多的廣告費,而且效果非常好。
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恒大這幾年業績的迅速提升,首先與其自身的擴張戰略有關,但投身足球所帶來的品牌效應也確實對業績產生了極大的助力。恒大的項目大多分布在三四線城市,而三四線城市的購房者看重的主要是房屋價格和品牌知名度。恒大一方面得益於規模效應,在成本控制方面有明顯優勢,另一方面基於強大的品牌知名度,對三四線的剛需購房者有強大的吸引力。
例如,在江西吉安、新余等地,當地房子並不好賣,但恒大的房子卻賣得不錯。來自江西新余、在廣州一家房企工作的黃小姐說:“我們老家很多人覺得在恒大買了房子,感覺很有面子,很自豪。”
與恒大類似,投身足球並在廣東足球之鄉梅州建設足球基地的富力,在梅州開發的樓盤梅州富力城也賣得十分不錯。
除了地產主業,恒大還多次在關鍵比賽中推出公司旗下的其他產品,用足球來帶動其他產業。盡管投資足球對其品牌影響力的提升無法具體量化,但恒大用足球或者體育作為營銷手段無疑相當成功。
不過,業內也認為,恒大投身足球所帶來的品牌影響力對業績的影響,也跟主要分布於三四線城市的剛需產品特點有關。同樣投身足球的綠城,由於產品主要為豪宅,這樣的產品更講究的是品質和情懷,玩足球所帶來的提升作用會相對有限。
另一方面,盡管有恒大這樣一個成功的先例,但後來的土豪們投身足球,要想複制恒大的成功並非易事。恒大當年成功時只有恒大,買入郜林等大牌國腳的時候價格也只有幾百萬,但如今隨便一個邊緣國腳都動不動要四五千萬以上。如今新進入足球的華夏幸福、蘇寧等土豪門要面臨的對手不光是恒大,還有魯能、上港、綠地、國安等大牌國企,國內的好球員本來就少,因此即便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到好球員。
一位足球界人士認為,相比恒大,現在新進入的企業要花的錢就是原來的好幾倍,而且花了更多的錢,還未必能取得恒大那樣的成績和效果,也就是說,進入足球越晚,投資效益明顯遞減。
“這麽多年,搞足球真正實現品牌效應最大化的也只有恒大,其他足球俱樂部,有的由於經營管理問題,成績起伏波動較大,有的在亞冠比賽中,年年出現‘慘案’,品牌美譽度都受到不小影響。”該人士說。
不僅是俱樂部,2011年宣布3年5個億贊助中國足球的萬達,所取得的品牌效果也與恒大相差很遠。尤其是在萬達贊助後,中國足協以高薪聘請西班牙教練卡馬喬替換掉當時成績尚可的“土帥”高洪波,中國男足也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大潰敗,出資更換教練的萬達也成了“千夫所指”。
“請卡馬喬不是萬達的本意,但萬達出了錢,所以球迷們就把矛頭指向了萬達。”一位參與此事的知情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恒大進軍足球後品牌影響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萬達贊助中國足球後,內部曾經做過測算,“品牌美譽度明顯下降”。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站在新能源車和SUV兩大熱門板塊的風口上,比亞迪(002594.SZ)2016年第一季賺得盆滿缽滿,繼去年凈利潤增長超過5倍之後,今年1~3月繼續強勢增長。比亞迪28日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報告期內實現營收202.85億元,同比增長32.74%;實現凈利潤8.51億元,同比增長603.38%。
比亞迪方面預測,2016年上半年盈利22.5億元至24.5億元,同比增長382.15%至425.01%,主要受益於消費者的廣泛認同和國家的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市場步入快速增長期,預計第二季度公司的新能源汽車銷售繼續保持增長,銷售規模持續擴大,帶動新能源汽車收入及盈利持續提升。
比亞迪內部人士29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比亞迪業績之所以保持良好的增長,主要是與比亞迪的產品布局有關,恰好踩準了新能源汽車和SUV兩大熱點。去年推出的插電式混合動力SUV新車型唐和宋,目前在市場上表現不錯,加上本月上市的比亞迪首款中小型SUV元,這三款新能源SUV分別征戰中級、緊湊級及中小型SUV市場,將進一步拉動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增長。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2016年1~3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為6.27萬輛和5.81萬輛,同比增長1.1倍和1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4.63萬輛和4.21萬輛,同比均增長1.4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1.63萬輛和1.6萬輛,同比增長46%和43%。而比亞迪作為行業領軍龍頭,一季度銷量達1.68萬輛,占市場總銷量的28.9%,再次遙遙領跑行業。其中該公司插電式混動汽車與純電動汽車銷量分別達到1.19萬輛與4839輛,分列所在細分市場的第一與第二。
中泰證券報告認為,隨著核查“騙補”結論與國家補貼政策近期有望落地,以及地方配套補貼,地方政府將逐步出臺補貼等政策,新能源汽車行業將持續井噴,保守預計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超62萬輛。並看好比亞迪在行業中領軍地位,銷量超預期將持續存在。
從目前正在舉行的2016北京車展情況看,新能源汽車呈現持續升溫的趨勢,共展示147輛新能源新車。在新能源汽車展區中,車企紛紛秀起自家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在數量和類型上更為豐富。
其中,比亞迪繼去年向市場推出宋插電式混合動力SUV之後,在本屆北京車展上還展出宋純電動版車型,該車將於今年下半年上市。
北汽集團在北京車展上亮出了全系列新能源汽車產品,包括首款純電動SUV。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峰認為,隨著市場競爭的加速,在這些領域里不斷融合和創新,最終會給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
廣汽集團在車展期間發布了新能源分公司成立的消息,並展出三款還未上市的新能源車。廣汽集團乘用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松介紹稱,今年這三款車投放之後,確保目標是5000輛,爭取挑戰8000輛。
奔馳、寶馬、特斯拉、保時捷等也亮相新能源汽車展。此外,豐田和本田皆在本屆車展上發布信息稱,將分別於2018年和2020年在中國推出插電式混動動力新能源車。
而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近日表示,今年是新能源汽車企業發展的關鍵年,因為從明年開始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開始萎縮。北京車展所在的北京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決勝主戰場。
智雲股份晚間發布半年報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900.0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2.4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092.03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59.53%。
報告稱,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是《中國制造2025》的啟動之年,也是該公司加速推進發展戰略落地實施的關鍵之年。上半年, 該公司致力於構建汽車智能制造裝備、鋰電池智能制造裝備及3C智能制造裝備三大產業格局,戰略轉型升級已初見成效,主營業務新增端子清洗機、COG、FOG,背光組裝機、粒子檢測機、背光檢測機、雙面FOG、封膠機等產品及相關服 。其中汽車智能制造裝備業務板塊收入為8,557.7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3.21%;鋰電池智能制造裝備業務板塊收入為428.46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66.01%;3C智能制造裝備業務板塊收入為9124.63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00%。
由於在2015年11月18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核準了鑫三力股東變更事項,鑫三力成為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並於2015年12月納入公司合並報表範圍。報告期內,鑫三力實現營業收入9,186.60萬元,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3,228.24萬元,合並後對公司凈利潤的貢獻較大。
公司同時表示,擬進行2016年中期現金分配,具體方案以公司現有總股本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0.25 元(含稅)現金股利。剩余未分配利潤結轉以後年度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