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海關總署:4月出口降幅明顯收窄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471

貨輪在山東日照港礦石碼頭卸載進口鐵礦石。 (新華社 張磊/圖)

5月8日,海關總署公布了4月我國進出口情況。

4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1.96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0.9%。其中,出口1.08萬億元,下降6.2%,降幅較3月份收窄8.4個百分點;進口8739億元,下降16.1%;貿易順差2102.1億元,擴大85.2%。

值得註意的是,4月出口降幅較上月大幅收窄,出口形勢有所好轉,但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繼續下滑讓人擔憂。據海關統計,4月份,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35.9,較3月下滑2.3,連續2個月下滑,表明今年二季度我國出口好轉勢頭並不穩固。

今年1-4月,我國進出口總值7.5萬億元人民幣1,下降7.3%。其中,出口4.23萬億元,增長1.8%;進口3.27萬億元,下降17%;貿易順差9653.7億元,擴大3.4倍。

對此,據海關總署負責人介紹,前4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首先,一般貿易進出口比重提升,出口增長。其次,對美國、東盟出口增長,對歐盟、日本出口下降。

此外,內地與香港貿易總值為5663.6億元,下降10.4%,占內地外貿總值的7.6%。其中,對港出口5499.8億元,下降9.8%;自港進口163.8億元,下降26.7%;對港貿易順差5336億元,收窄9.2%。

這與此前幾位專家的預期值預測結果基本不太一致。經濟學家們預計,中國4月貿易順差將顯著較3月份擴大,出口同比增速將大幅放緩,而進口增速或仍為負值。

華爾街見聞分析稱,中國4月進出口雙雙下滑,且大幅不及預期,凸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若按美元計價,中國四月出口同比下滑6.4%,上次在4月份下降是2009年,當時降幅為23%。進口下滑16.2%,為2009年來同期最差表現,且為連續第四個月以兩位數速度下滑。

對此,招商證券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表示,4月出口再次低於市場預期,可能與前期人民幣有效匯率走強,及海關嚴查虛假貿易有關。出口延續了3月的弱勢,表明春節因素並非影響3月數據的主因。4月進口同樣不及預期,表明內需仍然疲弱,實體經濟亟待宏觀政策支持。

此外,第117屆廣交會累計出口成交1720.96億元人民幣,比2014年同期下降9.64%。歷來被視為中國外貿“晴雨表”和“風向標”的廣交會出口成交額出現七連降,加深了市場對中國未來六個月出口形勢的擔憂。

5月5日,商務部在發布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5年春季)》中表示,2015年,中國經濟開局平穩,但仍面臨下行壓力。外貿特別是出口具備增長的基礎條件,但形勢的嚴峻性、複雜性沒有根本改變,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挑戰和壓力還在增大。

未來一段時期,中國外貿發展面臨外部需求不振、傳統競爭力有所弱化、外部限制措施增多等諸多挑戰,加上國際市場份額已處於較高水平、進一步提高份額難度增大,中國外貿可能保持中低速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046

海關總署:外需低迷是上半年進出口負增長主因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587

6月11日,鐵路北侖港站邊,一輛集裝箱卡車駛離寧波港出口貨物查驗區。 (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圖)

7月13日,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總值11.53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6.9%。其中,出口6.57萬億元,同比增長0.9%;進口4.96萬億元,同比下降15.5%;貿易順差1.61萬億元,擴大1.5倍。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對此指出,外需低迷是影響今年我國對外貿易穩定增長的最主要原因。

6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07萬億元,同比下降1.9%。其中,當月出口1.17萬億元,同比增長2.1%;當月進口0.9萬億元,同比下跌6.7%。貿易順差2842億元。

外需低迷是主因

黃頌平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對外貿易確實遇到了一些困難,影響了進出口的穩定增長。初步分析,主要有這樣幾個因素:

一是外貿需求持續低迷,出口受到抑制。當前,全球經濟仍處於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僅維持低速增長,主要經濟體走勢分化,國際貿易增長動力不足,一些國際機構也都下調了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的預期增速。發達市場中,只有美國經濟增勢相對較好,歐元區和日本經濟較為疲弱,新興市場雖然經濟增速快於發達國家,但受結構性矛盾突出、資金外流等影響,經濟增長也普遍放緩。外需低迷是影響今年我國對外貿易穩定增長的最主要原因。

此外,還存在綜合成本居高不下,出口競爭力削弱;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進口需求不振;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拉低進口值增速等因素。

預計下半年進出口情況將好轉

黃頌平表示,從今年一、二季度的走勢來看,二季度進口下降13.8%,降幅較一季度收窄了3.5個百分點。二季度出口雖然由一季度增長4.9%轉為下降2.5%,但是二季度各月出口走勢呈現逐月好轉跡象。其中4月、5月出口分別下降6.2%和3.2%,降幅收窄,到6月份已經恢複為2.1%的正增長。

我們初步預測,如果全球沒有重大的政治經濟突發事件,預計下半年,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體情況較上半年要好。其中,出口情況有所回升,進口方面,國內經濟有望企穩向好。雖然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還難有明顯的回升,但考慮到去年下半年大宗商品價格已經顯著下跌,同比來看,今年下半年,進口價格跌幅會有明顯收窄,進口趨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633

海關總署揭秘自港進口為何突增:黃金增5.5倍

持續半年左右的內地對港進口數據突增之謎,13日終於被海關總署解開。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在國新辦舉行的“上半年進出口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對在場記者表示,內地自香港進口突增主要是黃金進口增長較快引起的,這與內地近一段時間以來黃金消費市場需求增加有關。

這個答案讓人回想起上半年以來的黃金走勢。截至6月末,國際金價今年已累計大漲逾25.8%。據統計,前一次類似的半年大幅飆升可以追溯到2007年下半年,由於次貸危機引發市場恐慌,金融市場大動蕩推動資金紛紛購入黃金,使金價在2007年下半年大漲近28%。

此前有傳言稱“資本通過貿易渠道大規模向境外轉移”,黃頌平回應稱,海關總署做了相關調查。雖然黃金進口增長較快,但進口值規模並不算大。據國家外匯管理部門的統計,今年以來,內地對香港支付的外匯同比是下降的。他認為,內地自香港進口突增並不能得出大規模資金流出的結論。

而從整體來看,下半年的外貿形勢依然嚴峻複雜。

內地自港進口黃金大增

自今年1月起,內地自港進口超乎意料強勁,持續引起了經濟學家和監管方的註意。

例如,以人民幣計,2016年1月,我國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9.8%。其中,出口下降6.6%,進口下降14.4%,但中國內地自香港進口同比增長119.9%。這一趨勢延續到了5月,以美元計,中國內地5月從香港進口從去年同期的10億美元增至約30億美元,同比增長242.6%,金額和同比增速均刷新歷史紀錄。

這一切懷疑的源頭都來自於持續數月的離岸在岸人民幣匯差帶來的套利空間。雖然目前匯差已經縮減,但依然有操作的空間。

黃頌平解釋說,國際上一些主要的黃金出口國,比如瑞士等國,為了節省成本,在香港設立了黃金精煉廠,進行冶煉再生金的生產。原材料的來源地是香港和周邊的東南亞國家。目前香港地區黃金庫存量增加,價格也相對便宜,使得內地進口黃金的渠道發生了轉移。

今年上半年,內地進口黃金1730億元人民幣,總體下降14.9%。其中自瑞士、南非和澳大利亞進口均出現明顯下降,降幅分別為30.5%、23.1%和31.5%。而自香港進口458億元,增長了5.5倍,占26.5%,去年同期僅占2.8%,進口來源地呈現此消彼長的局面。

“也就是說,從我們原來傳統的(黃金)進口地,現在轉移到香港。”他說。

他還援引數據稱,上半年,內地自香港進口總值為650億元,增長1.4倍,如果我們剔除黃金進口的部分,上半年內地自香港進口值同比卻下降2%,這個降幅就與當前整體外貿的走勢大致吻合,這也說明,內地自香港進口突增確實是由黃金進口快速增加引起的,其他貨物進口情況是正常的。

而從微觀層面來說,虛假貿易本身,是長期境內外匯差、利差的必然故事。

早在今年1月,就有監管層內部人士私下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數據出現異常,海關總署確實已經在查,但當時並無結論。

他說,一般通過虛假貿易方式套利賺錢的都是本身就合法經營的外貿企業。檢查的難度在於,聽到風聲,這些企業就立刻停止套利部分經營。陽光之下,並無新事。

而要徹底查清虛假貿易的源頭,需要包括海關、商務部、銀行、外管局等多部門協調。實際情況是,各種原因之下,各方動力並不一致。

多位外貿業內人士則對本報記者表示,如果通過匯率差熱錢流動賺取差價的方式,對運作方的要求很高,一般是資金量巨大,進出口關稅成本低,便於運輸、單價高的產品。這其中,貴金屬(比如進出口關稅為零的黃金)就是理想選擇。

其中一位人士說,這樣的操作,很多時候是實際業務中順便為之。因為實際操作中,匯差最多只能掙3個點左右,資金量不達到一定程度,其實並不劃算。

下半年外貿形勢依然嚴峻

從對港進口的異常表現延伸開去,觀察公布的整體數據,外貿依然處於疲軟階段。
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1.13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3.3%。其中,出口6.4萬億元,下降2.1%;進口4.73萬億元,下降4.7%;貿易順差1.67萬億元,擴大5.9%。

6月份當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04萬億元人民幣,下降0.3%。其中,出口1.17萬億元,增長1.3%;進口8633億元,下降2.3%。

對於如何看待今年的外貿形勢,綜合分析當前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多重因素,黃頌平認為,今年雖然外貿形勢依然嚴峻複雜,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但促進外貿發展的積極因素也在不斷釋放,各項穩定外貿增長的措施正在逐步得到落實,同時外貿企業也在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積極培育新優勢等方式應對外貿下滑壓力。

“今年下半年,在各方面共同努力的情況下,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有望繼續沿著回穩的趨勢發展。”他說。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說,下半年如果靠匯率、基數等因素,還可以多算出來一些增量,但從大宗商品價格等因素來看,也不排除某種程度少算。總之,外貿回穩不能指望算出來,靠政策幫出來也不是長久之計,最重要的是要靠企業幹出來。怎麽幹出來?要靠轉型升級,要靠打造外貿新優勢,要靠夯實外貿發展的產業基礎,要靠在供給側上提高水平與在需求側上填補空白來實現。

世界貿易組織(WTO)上周五在G20貿易部長會議前夕發布了最新的全球貿易景氣指數(WTOI)。當期,全球貿易景氣指數為99,稍低於趨勢水平,最新數據呈下降態勢,預示7月和8月世界貿易增長仍將持續低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51

中國二季度進出口數據均正增長 海關總署爆料四大原因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介紹2016年上半年進出口情況,並答記者問。

他表示,“上半年,我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值雖仍同比下降,但從季度情況看,有所回穩。其中,一季度,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值分別下降6.9%、5.7%和8.4%。二季度,進出口、出口值分別增長0.1%和1.2%,呈現正增長;進口值下降1.2%,降幅較一季度收窄7.2個百分點。”

具體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第二季度進出口有所回升,出口呈現正增長、進口降幅收窄。上半年,我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值雖仍同比下降,但從季度情況看,有所回穩。其中,一季度,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值分別下降6.9%、5.7%和8.4%。二季度,進出口、出口值分別增長0.1%和1.2%,呈現正增長;進口值下降1.2%,降幅較一季度收窄7.2個百分點。

二、一般貿易進出口比重有所提升。上半年,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6.28萬億元,下降1.2%,占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的56.4%,比去年同期提升1.2個百分點,貿易方式結構有所優化。

三、對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增長。上半年,我國對巴基斯坦、俄羅斯、孟加拉國、印度和埃及等國出口分別增長22.5%、16.6%、9%、7.8%和4.7%。同期,我國對歐盟出口增長1.3%、對美國出口下降4.6%、對東盟出口下降2.9%,3者合計占同期我國出口總值的46.4%。

四、民營企業出口占比繼續保持首位。上半年,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4.31萬億元,增長5.1%,占我外貿總值的38.7%。其中,出口2.99萬億元,增長3.6%,占出口總值的46.6%,超過外商投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出口比重,繼續保持出口份額居首的地位;進口增長8.7%,延續了去年四季度的增長態勢。

五、機電產品、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仍為出口主力。上半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3.66萬億元,下降2.5%,占同期我國出口總值的57.2%。其中,醫療儀器及器械出口增長4.8%,蓄電池出口增長2.7%,太陽能電池出口增長7.4%。同期,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1.34萬億元,增長0.4%,占出口總值的21%。其中,紡織品、服裝、玩具和塑料制品出口增長,部分傳統產品依然具有競爭優勢。

六是鐵礦石、原油、銅等大宗商品進口量保持增長,主要進口商品價格持續低位但跌幅較一季度收窄。上半年,我國進口鐵礦石4.94億噸,增長9.1%;原油1.87億噸,增長14.2%;煤1.08億噸,增長8.2%;銅274萬噸,增長22%。同期,進口成品油1547萬噸,下降2%;鋼材646萬噸,下降2.8%。同期,我國進口價格總體下跌8%。其中,鐵礦石進口均價同比下跌15.7%,原油下跌31.9%,成品油下跌21.4%,煤下跌20.1%,銅下跌15.7%,鋼材下跌9.2%,跌幅均較一季度不同程度收窄。

此外,上半年我國出口價格總體下跌3.2%,由此測算,今年上半年我國貿易價格條件指數為105.2,意味著我國出口一定數量的商品可以多換回5.2%的進口商品,表明我國貿易價格條件繼續改善。

黃頌平稱,調查顯示,有61%的企業認為,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對企業外貿發展造成很大的壓力。一些國家通過更低的勞動力成本和土地成本與中國出口商競爭。中國的貨物貿易下半年有望繼續企穩。未來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海關調查發現有67.6%的企業反映國際市場需求不足。今年內地從香港的進口飆升是因為黃金需求增加。中國加工貿易下降主要是由於外部需求疲弱,中國出口商正在失去一部分競爭力。

【官方解讀2016年上半年進出口情況】

★二季度進出口有所回升的原因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複蘇乏力,全球貿易持續萎縮,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仍然面臨較為低迷的國際環境。一季度,進出口值雙雙下降,二季度,進出口值和出口值呈現了正增長,進口值降幅有所收窄,可以說整體上呈現回穩的勢頭。

對於第二季度中國外貿略有回升的原因,黃頌平稱,主要有以下4個因素:

①國內外貿領域的政策環境不斷優化

今年我國經濟增速繼續在6.5%-7%的合理區間運行,這有利於對外貿易穩定增長和結構調整。近年來,國務院和相關主管部門也陸續出臺了多項與外貿發展密切相關的政策文件,這些政策措施逐步落實到位。同時,今年國家更加關註外貿創新發展,鼓勵商業模式創新,不斷推動貿易便利化,實施更加積極的進口政策等等。現在看來,這些都為我國對外貿易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有力地促進了外貿發展。

②多邊、雙邊經貿合作不斷拓展

例如,“一帶一路”倡議得到沿線各國的積極響應,為我國與世界各國互聯互通、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共享發展紅利創建了重要平臺。剛才我已經通報了上半年我國對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情況。在雙邊自貿協定方面,去年我國又與韓國、澳大利亞簽署並實施了雙邊自貿協定,自此共有涉及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歐洲的22個國家或地區與我簽署並實施自貿協定。去年我們還與東盟完成自貿區升級談判並簽署升級議定書。今年上半年,與上述國家或地區進出口同比下降2.1%,出口下降1.1%,進口下降2.9%,表現好於同期我國進出口總體降幅。

③大宗商品價格同比跌幅收窄

今年上半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回升,在此背景下,我國主要大宗商品在進口量保持增長的情況下,進口價格跌幅有所收窄。例如,上半年鐵礦石進口均價同比跌幅較去年全年收窄23.3個百分點,原油收窄13.4個百分點,煤收窄1.7個百分點,銅收窄1.7個百分點。盡管進口價格仍然是拖累我國進口值下降的主要因素,但進口價格跌幅的收窄使得進口總值降幅也趨於收窄。

④近期全球貿易略有回暖跡象。

衡量全球貿易走勢的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在今年2月初觸及290點的歷史低點後開始反彈,截至6月30日,已經回升至660點,全球貿易出現回暖跡象,對二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有一定的支撐。

★內地自香港進口突增的問題

今年上半年,內地進口黃金1730億元人民幣,總體下降14.9%。自香港進口458億元,增長了5.5倍,占26.5%,去年同期僅占2.8%。

針對內地自香港進口突增的問題,黃頌平表示,根據對自香港進口情況的調查了解和研究分析,內地自香港進口突增主要是黃金進口增長較快引起的,這與內地近一段時間以來黃金消費市場需求增加有關。香港黃金庫存大、價格低,促使內地進口。如果不包括黃金,內地從香港的進口按年小幅下降。

今日數據公布後,離岸人民幣跌破6.69關口至6.6933元一線,在岸人民幣亦小跌逼近6.69元一線,澳元兌美元則基本持平於0.7590一線。

以下為會議實錄:

國際廣播電臺記者:能否介紹一下6月份出口先導指數的情況,您對今年外貿形勢有什麽樣的看法?下半年我國外貿發展質量效益有何新的情況?

黃頌平:我說一下出口先導指數。今年1月、2月、3月,中國出口先導指數分別為31.7、31.3和31.6,呈現低位波動。到二季度,4月、5月、6月分別為33.8、33.1和32.7,先是環比上升,再又連續兩個月的回落,表明三季度我國出口再度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我們分析,未來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影響我國外貿發展的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

一是,全球需求疲弱狀況未見好轉,世界經濟延續低速增長態勢。世界貿易組織6月29日發布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前四個月,全球70個經濟體出口總值同比繼續下降6.1%,這70個經濟體占全球貿易值的90%。其中無論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還是俄羅斯、巴西、印度和南非等金磚國家的出口都表現為下降。同時,世界貿易組織7月8日發布全球貿易景氣指數為99,預示今年第三季度世界貿易增長仍將持續低迷,這是今年以來全球需求的總體表現。根據我們最近對2600多家外貿企業的調查顯示,有67.6%的企業反映國際市場需求不足,是當前企業進出口面臨的主要困境。

上半年,主要國際組織連續調低了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比如世界銀行在1月份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估從3.3%調降至2.9%,6月繼續從2.9%調降至2.4%;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1月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3.6%調低至3.4%,4月繼續從3.4%調低至3.2%。而世界經濟也面臨較多不確定因素。例如英國脫歐、美聯儲加息預期、國際經濟市場動蕩、地緣政治局勢、恐怖主義威脅等等對全球經濟影響的不確定性,都將影響全球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信心,抑制國際間經貿往來,導致全球貿易持續低迷。

二是,國內經濟總體平穩運行,但下行壓力在不斷加大。國家統計局發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從3月起恢複臨界點之上,但仍呈現低位回落的態勢,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進口指數自3月份以來也呈回落態勢。前5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速、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均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對進口形成抑制。

三是,企業成本居高不下,部分產業和訂單向外轉移。近年來,我國多項生產要素成本持續攀升,我們的調查顯示,有61%的企業認為,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對企業外貿發展造成很大的壓力。同時,部分發展中國家正在加速融入世界經濟,並憑借勞動力、土地等低成本優勢加快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歐美日等發達市場也在實現再工業化的戰略,跨國公司調整全球產業布局,部分中高端制造業向發達國家回流,這使得我國出口面臨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雙重擠壓。以加工貿易為例,今年6月份我國加工貿易進口、出口分別連續18個月和16個月下降,上半年加工貿易進出口下降拖累整體進出口下降約3個百分點。

對於如何看待今年的外貿形勢,綜合分析當前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多重因素,我們認為,今年雖然外貿形勢依然嚴峻複雜,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但促進外貿發展的積極因素也在不斷釋放,各項穩定外貿增長的措施正在逐步得到落實,同時外貿企業也在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積極培育新優勢等方式應對外貿下滑壓力。今年下半年,在各方面共同努力的情況下,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有望繼續沿著回穩的趨勢發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有媒體報道稱,最近內地自港的進口大幅突增,是有資本通過貿易渠道向境外轉移,不知道您有何評價?是否存在這種情況?您認為內地自港進口突增的原因是什麽?

黃頌平:我先回答內地自香港進口突增的問題。今年5月份,內地從香港進口增長比較快,媒體很關註這個問題。根據我們對自香港進口情況的調查了解和研究分析,內地自香港進口突增主要是黃金進口增長較快引起的,這與內地近一段時間以來黃金消費市場需求增加有關。

國際上一些主要的黃金出口國,比如瑞士等國,為了節省成本,在香港設立了黃金精煉廠,進行冶煉再生金的生產。原材料的來源地是香港和周邊的東南亞國家。目前香港地區黃金庫存量增加,價格也相對便宜,使得內地進口黃金的渠道發生了轉移。

今年上半年,內地進口黃金1730億元人民幣,總體下降14.9%。其中自瑞士、南非和澳大利亞進口均出現了明顯下降,降幅分別為30.5%、23.1%和31.5%。而自香港進口458億元,增長了5.5倍,占26.5%,去年同期僅占2.8%,進口來源地呈現此消彼長的局面。也就是說,從我們原來傳統的進口地,現在轉移到香港。

上半年,內地自香港進口總值為650億元,增長1.4倍,如果我們剔除黃金進口的部分,上半年內地自香港進口值同比卻下降2%,這個降幅就與當前整體外貿的走勢是大致吻合的,這也說明,內地自香港進口突增確實是由黃金進口快速增加引起的,其他貨物進口情況是正常的。

有媒體報道認為,內地從香港進口突增是資本通過貿易渠道大量向境外轉移引起的,為此我們也做了相關調查和了解工作。雖然黃金進口增長較快,但進口值規模並不算大。據國家外匯管理部門的統計,今年以來,內地對香港支付的外匯同比是下降的。因此我們認為,內地自香港進口突增並不能得出大規模資金流出的結論。

(綜合海關總署網站、金匯財經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56

海關總署:一帶一路國家貿易占外貿總值1/4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於2016年10月13日(星期四)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介紹2016年前三季度進出口情況,並答記者問。

會上,有記者提問:“我們看到在對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增長,幾乎都是兩位數的增長幅度,請問後面的原因是什麽?目前這些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出口占我們國家進出口的份額是什麽?”

對此,黃頌平表示,關於一帶一路的貿易情況,初步測算,2016年前三季度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超過4.52萬億元,約占同期我國外貿總值的1/4。其中,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表現好於同期。我國總體進出口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增長,表明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的步伐在不斷加快,這是主要的原因。

黃頌平介紹,下一階段,海關將在國家總體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基礎上繼續加強國際海關間的合作,加強海關跟商界的合作,以促進區域的互聯互通和貿易的互聯互通,有效推進貿易便利化,不斷提升區域經濟增長質量,為全球經濟複蘇和世界經濟繁榮註入新的活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578

前三季度外貿回穩向好 海關總署總結這三大因素

2016年10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海關總署副署長孫毅彪介紹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情況,並答記者問。

會上,孫毅彪介紹,據海關統計,今年1-9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7.5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9%。其中加工貿易進出口5.16萬億元,同比下降7%,下降的幅度比外貿整體要大,加工貿易占我國外貿總值的29.4%。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作為加工貿易的重要載體,今年1-9月實現進出口2.78萬億元,同比略降0.4%。值得關註的是,今年第三季度我國外貿出現回穩向好的跡象,第三季度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1.1%、0.4%和2.1%,比如8月份進出口總值2.2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7.8,其中加工貿易是6542.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回穩向好的跡象十分可喜,也非常來之不易。

分析外貿回穩向好成因,孫毅彪表示,首先是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措施成效逐步顯現,國內需求增加。前三季度,我國實際進口貨物數量同比增加3.2%,去年全年則為減少1.8%。

其次是進口商品價格跌幅收窄提高了進口總值。前三季度我國月度進口價格下跌5.3%,較去年全年收窄6.3個百分點。

三是外需轉暖帶動了出口的增長。8月,美國咨商會公布的消費者信心指數為101.1,為去年9月以來的最優表現。

“我們期待四季度外貿有更好的表現。”孫毅彪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662

新設的7個自貿區進展如何?海關總署稱正研究支持措施

20日據中國網消息,國務院新聞辦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情況,並答記者問。

會上,海關總署副署長孫毅彪稱,前不久,中央決定新設立7個自貿試驗區,海關正在研究制定海關支持措施。

孫毅彪表示,在前期的自貿試驗區實踐過程中,海關創新了海關監管制度,主動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先後推出了一批給企業帶來實惠和便利的海關監管創新制度。比如“先入區,後報關”、“區內企業自行運輸”、“智能化卡口驗放”、“集中匯總征稅”等等,創新制度總數187項。

“前不久,中央決定在遼寧等省市新設7個自貿試驗區,海關正按照‘圍繞定位、註重特色,創新引領、分類施策,先行先試、複制推廣’的原則,研究制定海關支持措施。”孫毅彪說。

8月,商務部部長高虎城透露,將在遼寧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慶市、四川省、陜西省新設立7個自貿試驗區。這7個自貿試驗區,將繼續依托現有經國務院批準的新區、園區,繼續緊扣制度創新這一核心,進一步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在更廣領域、更大範圍形成各具特色、各有側重的試點格局,推動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665

海關總署:明年起新增香港澳門零關稅貨物原產地標準

8日從海關總署網站獲悉,海關總署日前發布2017年1月1日起新增香港澳門享受零關稅貨物原產地標準及相關事宜的公告。

公告指出,《2017年1月1日起香港CEPA項下新增零關稅貨物原產地標準表》、《2017年1月1日起澳門CEPA項下新增零關稅貨物原產地標準表》使用簡化的貨物名稱(見附表),自2017年1月1日起執行。

此外,新增香港、澳門享受零關稅貨物的範圍與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中相應稅號對應的商品範圍一致。

附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650

海關總署:自貿區建設不是要停止而是深化改革繼續推進

針對記者提問稱“部分外資企業反映中國自貿區的監管放寬政策正在減速”,海關總署副署長李國稱,從推動自貿試驗區建設發展的過程來看,現在不是要停止,更不是萎縮,而是要進一步深化改革繼續推進。

6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李國表示,海關總署高度重視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的工作, 從最先的上海自貿試驗區啟動到現在,已經創新了一批海關監管制度和作業模式,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比如,在創新監管模式,促進貿易便利化方面,據初步統計,目前全球高水平自由貿易協定中60余條貿易便利化的核心措施,已經有50余條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實施。

李國援引上海美國商會發布的貿易環境滿意度調查研究報告稱, 52%的受訪企業認為上海自貿試驗區海關制度創新有助於企業高效率、低成本完成通關手續。受訪企業對海關先入區後申報,創新制度的認可度達到了87.8%。與此同時,按照國務院“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實施了企業主動披露,引入中介機構協助開展企業稽查核查,企業信用公示等制度,也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與此同時,海關總署還適應發展的需要,促進自貿試驗區新興貿易業態的發展,制定了相應的海關保稅監管制度,支持自貿試驗區境內外保稅維修檢測、保稅展示交易、跨境電子商務、期貨保稅交割、保稅融資租賃、文化保稅交易等新興貿易業態的發展。去年1—11月,全國跨境電子商務網購保稅進口,達到了1.45億票,進口總額達到229.5億元。

此外,在總結經驗,複制推廣方面,2014年8月,海關總署在全國海關率先複制推廣了上海自貿試驗區的14項海關監管創新制度;2015年11月,海關總署又將在上海、廣東、天津和福建四個自貿試驗區所創新的11項制度在全國海關複制推廣。

2016年11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做好自由貿易試驗區新一批改革試點經驗複制推廣工作的通知》(國發[2016]63號)以後,海關總署在全國複制推廣19項改革試點經驗。2016年下半年,中央決定在遼寧等七個省市設立新的自貿試驗區,總署正按照“圍繞定位、註重特色、創新引領、分類施策、先行先試、複制推廣”的原則,積極研究海關支持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061

海關總署:中國成為逆全球化趨勢最大受害者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13日在介紹今年中國的外貿走勢情況時指出,2017年全球政局正在發生巨大變化,比如英國脫歐,歐洲主要國家大選,美國新總統上任,韓國總統選舉等大事件都會給現有政策走向帶來變數,或加劇全球範圍內貿易保護主義態勢。國際環境嚴峻複雜,逆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我國成為這一趨勢的最大受害者。

1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黃頌平介紹2016年全年進出口情況,並答記者問。

黃頌平表示,2016年我國對外貿易呈現回穩向好的態勢,取得了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2017年,國際環境依然嚴峻複雜,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也仍然較大,影響我國外貿發展的不確定因素仍然很多,支撐外貿持續向好的基礎尚不牢固。

一是當前世界經濟面臨諸多新挑戰,低迷疲軟仍是世界經濟的主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17年全球經濟增速將為3.4%,經合組織的最新預測值為3.2%,全球經濟仍將低位運行,成為共識。世界貿易組織最新貿易展望報告中將2017年全球貨物貿易增長預期下調到1.8%-3.1%之間,這是世貿組織首次提出區間預測,意味著2017年全球貿易仍將難以回暖,不確定因素增大。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國外貿也難以獨善其身。

二是我國自身改革進入深水區,外貿結構轉型壓力大。2017年是我國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諸多的結構調整進入了攻堅期。一方面,隨著生產綜合成本不斷上升,傳統外貿競爭優勢持續減弱。另一方面,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也尚未解決,中西部地區產業鏈配套仍不完善,物流成本偏高,承接東部要素成本型的產業和訂單轉移的力度不強。數據顯示,2016年前10個月,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在歐盟市場份額比2015年同期下滑1.8個百分點,在美國份額下滑1.2個百分點,在日本份額下滑2.1個百分點,而同期部分東南亞國家同類產品在歐美日的市場份額均有所提升。此外,當前我國正在積極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發達經濟體大力推進制造業回流,對我引進高質量外資形成挑戰,更高質量的外貿對創新發展、自主形成技術新優勢提出更加迫切的需求。

三是全球化進程遇阻,貿易保護主義對我國出口擴大形成制約。世界貿易組織2016年6月份發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二十國集團經濟體實施了145項新的貿易限制措施,平均每月有超過20項新措施出臺,月均新措施數量為2009年世界貿易組織開始監測貿易限制措施以來的最高水平。在經濟增長乏力背景下,實施貿易保護、設置貿易壁壘,用反傾銷手段幹預正常貿易成為有關國家搶占國際市場份額的重要手段。逆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我國成為這一趨勢的最大受害者,根據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共遭遇27個國家和地區發起的119起貿易救濟調查案件,涉案金額143.4億美元。案件數量和涉案金額同比分別上升了36.8%和76%。2017年全球政局正在發生巨大變化,比如英國脫歐,歐洲主要國家大選,美國新總統上任,韓國總統選舉等大事件都會給現有政策走向帶來變數,或加劇全球範圍內貿易保護主義態勢。

黃頌平指出,總體看來,海關總署認為2017年我國外貿的內外部環境錯綜複雜,所面臨的困難也不是短期的,但經過這些年的積累,我國經濟以及外貿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力大,無論外部市場如何波動,都有信心應對。2017年對外貿易領域只要把握住"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鞏固落實“穩增長、調結構"系列政策措施,努力使各項改革惠及企業,對外貿易一定會在提質增效、穩定發展方面取得成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2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