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條定理
年節期間,國際股市劇烈震盪,主要原因在於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的發言。 在國會聽證會中,她的報告內容挑動投資人最敏感的兩條神經,也鋪陳一個高風險的未來。 滿天亂竄的黑天鵝,在剛剛結束的農曆春節期間格外囂張。地緣政治方面,陸續發生南北韓衝突加劇、土耳其宣稱將聯手沙烏地阿拉伯進軍敘利亞等;經濟局勢上,國際油價一度跌到十三年新低,引發更強烈的市場信心衝擊。 不過,真正令全球股市巨震的,是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二月十、十一日兩天,她在美國參、眾兩院聽證會進行半年一度的報告,並且接受議員質詢。身為全球金融市場最有影響力的人物,葉倫當然知道自己嘴裡吐出的每個音節,都會被外界放大檢視,但即使用字遣辭格外謹慎,但報告與詢答內容,仍然立即引發了全球、全面性的震撼效應。 訊息一:可能會緩升息 國際市場動盪,超出預期十一日當天,美股下跌一.六%,法國股市慘跌四%、德國及英國跌幅亦在二%以上。除此之外,美元瞬間急貶,黃金價格及日圓匯率則反映避險需求反向急升……。「喊水會結凍」,葉倫為這句話做出了最完美卻黯黑的詮釋。 回頭來看,全球股市與油價在巨震之後已見回穩,但葉倫發言的內容,卻仍鋪陳著一張短期無解的風險網,已然更加墊高了全球投資者的危機意識。她,究竟是怎麼說的? 聽證會開始,葉倫如常報告了一些美國經濟的好消息,非農業就業人數在一月增加了十五萬人、一月失業率較去年同期下降○.八%等等,概括而言,就是強調美國就業市場回溫基調不變。 不過,她話鋒一轉,開始論及今年以來金融市場動盪對經濟的影響。「最近股價的滑落、企業借貸風險的增加、強勢美元等因素,已經越來越難支撐經濟成長,如果趨勢不變,必將對經濟活動及勞動市場帶來更大壓力。」這段發言,立刻挑起市場敏感神經。 這場聽證會之所以備受市場關注,原因在於這是去年十二月聯準會執行十年來首度升息之後,葉倫第一次完整論述經濟與金融情勢及政策走向。 而在這短短一個多月的期間,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盪,顯示出全球資金對美國升息後的反應似已超出原先預期;葉倫會不會調整升息步調?這是每個人都想在聽證會中找到答案的問題;而這段發言,給了市場第一個暗示:美國可能緩升息。 「經濟展望存在不確定性,國際因素已讓美國經濟成長的風險變高。」葉倫從中國變局開始,細數這段期間的國際金融動盪,「中國成長趨緩、人民幣貶值、中國央行的匯率政策不透明,都讓全球金融市場不安;再加上油價與原物料價格持續走低,衝擊許多新興國家及原物料企業……。」罵完一輪之後,她做出結論:「所以,美國的出口可能會更弱,金融環境也會更緊繃。」全球金融動盪加劇的此刻,緩升息的暗示存在一個對全球經濟最致命的意義:當今世界經濟的最後堡壘美國,復甦力道似乎也已脫軌。 當然,葉倫不會對利率政策輕易鬆口,她強調,「目前利率僅為○.二五%,仍相對寬鬆,短期內不會考慮回降。」論及三月會不會加息時,她說,「一切皆靠當時的經濟數據下判斷。」即使葉倫說得不多,利率期貨市場卻一面倒認為三月加息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報告結束後,聽證會進入質詢時間。在此階段,葉倫難再迴避更具挑戰性的貨幣政策問題,然而,對全球金融市場更加致命的一擊,也就在此出現。 訊息二:不排除負利率 採用極端手段,刺激景氣「負利率,是合法的嗎?」天外飛來一筆似的,共和黨籍議員派屈克.麥肯亨利(Patrick McHenry)直接提問。 這個問題,掀起了整場聽證會的高潮,也開始掀起全球金融股的一陣天翻地覆。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仍然需要進行更徹底的研究。」這句回答,尚稱中規中矩,葉倫表示,在二○一○年時,聯準會曾經研究過負利率政策的合法性,那是在歐債危機的高峰期,而當時聯準會並無具體結論。 不過,派屈克議員真正想問的,當然不會只是單純的「合法性」問題,在日本央行近日加入負利率政策的行列、瑞典央行宣布擴大負利率的此際,他所關心的,是美國會不會也跟進負利率的陣營。而葉倫的下一句補充,大致滿足了他的好奇:「我不知道有什麼理由,能讓我們完全避免這個(負利率)可能。」「不排除負利率。」在葉倫一片不溫不火的主張中,對負利率的開放態度成為本次聽證最重要的宣示。 而當葉倫釋放出「不排除負利率」的暗示後,穆迪首席經濟學家隆思基(John Lonski)分析,負利率對經濟的影響難測,不保證帶來正面效應,他解釋,現實世界中,央行被逼到必須採用負利率這麼極端的手段,等於是釋放「經濟已經冷到不行」的訊息。 為何如此解讀?因為負利率本身就是一個刺激景氣的「極端手段」。什麼是負利率?簡單的說,負利率的目的就是「逼迫」銀行把錢貸放出去,如果銀行想把錢存在中央銀行,那麼,央行就可向銀行收取利息或費用;因此也有人說,負利率就是政府「犧牲銀行業的獲利來換取經濟加溫」。 影響:股價全面重挫 負利率主流化,經濟危機由此不難理解,為何葉倫的發言會引發全球金融股全面重挫,其中一度傳出償債困難的德意志銀行,股價甚至跌破○八年金融海嘯以來的低點。 在一片悲觀的市場氛圍中,負利率很容易被市場以「銀行的災難」來加以解讀,原因除了存放股利差縮小外,低迷的景氣預期並無法帶動民間企業增加借貸,且在負利率的引導下,固定收益資產的利率也將大幅壓低,銀行業的滿手頭寸已無處可去。 有趣的是,早在二月二日,在這一輪金融業逃殺當中受傷慘重的德意志銀行已發布報告指出,「負利率可能成為全球央行的主流貨幣政策」,數日之後,獲得葉倫在聽證會中的呼應,也重創自家股價。 但「負利率主流化」的更大一層的意義,在於「全球經濟已無救生艇」。英國《金融時報》在葉倫聽證會後評論負利率趨勢,「這些央行已經耗盡彈藥,如果連負利率都沒有用,他們還能做些什麼?」整體來說,葉倫在二月十、十一日兩天的談話,傳遞了兩個全球金融市場必須持續關注的訊息:國際金融動盪已經開始危及美國經濟復甦,而全球金融業則幾乎走進了四面楚歌的境地。國際知名經濟學家、安聯集團首席經濟顧問伊爾艾朗就說:「金融動盪對實體經濟的衝擊,將是未來數周的觀察重點。」 撰文 / 蔡曜蓮 |
一條是泛娛樂的大路,一條是國際化。但最後歸根到底還是要做出好產品。
i黑馬訊 7月27日消息,藍港互動集團創始人兼CEO王峰今日出席China Joy高峰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講。
以下是演講內容原文:
我很慶幸,過去叫花好月好,這個產業一直在變。從藍港互動9年前開始創業,已經經歷了端遊、手遊、頁遊,現在VR可能是熱點。我們看到了百花齊放的產業,整個的遊戲市場從沒有像今天一樣這麽活躍。
我的PPT標題本來同事建議我寫《藍港的進階之道》。我覺得應該叫《藍港的生存之道》。在這麽一個複雜的市場里,我們要生存下來,才有機會談更多。我一直認為藍港沒有做多大,但是我們活了9年,而且滿懷自信地走下去。有幾點分享。
第一是不變初心。這個產業很容易受到市場環境的改變和資本的推動,企業潮起潮落。當我們回顧的時候,活下來的能夠做大的公司,都有長時間的積累。騰訊、網易,大家不用羨慕,不要忘了他們很早就涉足研發,而那個時候你在哪里?這樣一個市場如果不是抱有初心,長期堅持,那我們做的這件事只能算是趕個潮流。堅持投入,然後培養人才、豎立品牌。這是我談的第一點。
第二點,產業只靠堅持一股腦地做,答案一定好嗎?不一定。因為互聯網的模式太快了,我們沒有機會再像日本、歐美,甚至臺灣那樣工業化實地創作,然後一口氣活10年,甚至20年。中國的遊戲產業其實是疊加於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用戶規模,我們必須變。隨著大潮跟進不變是不可能的,但變得過了就極左了,不變就成了右派。這個度不容易把握。我的理解是對新事物保持好奇心,所以我從去年開始買了各種各樣的VR。曾經我動心要做移動產品的時候,是因為看到IPad覺得上面一定可以有一些內容出來。對新事物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可以讓我們在變和不變當中,左右逢源、生逢其時。如果我們只是孤註一擲,可能已經被整個大的浪潮下甩掉了。
第三點,我特別想談一下IP。今年,我們明顯感覺做移動遊戲的不談IP好像做不下去了。但往往做IP最成功的公司不說自己的IP,反而還沒有成功的公司天天惦記IP。我們也不能身在室外,藍港也在IP潮里面。我們今年上半年發布了一批IP的列表,跟吳奇隆合作,跟愛奇藝合作,做了蜀山戰記的手遊,也拿了捉妖計的移動手遊版權。同時,我們也在做自有IP,如蒼穹世界。我覺得今天的IP很難一窩蜂上去,買了50個IP也成不了。我認為一個好的IP會和遊戲的玩法,甚至和遊戲的機制是相關的。如果泛泛而談IP,恐怕最後是竹籃打水,並不是所有IP在市場上都一帆風順。
第四點,恐怕我們已經沒有那麽大的機會,像當年任天堂、EA、暴雪一樣,成為一個獨立遊戲公司,專註一件事,把所有的精力放在那兒,成為全球巨鼎。全球的競爭不是一打一的競爭,我把它理解為多打一的競爭。未來複合性競爭會強過早期的單點做遊戲的企業。網易真的僅僅是一家遊戲公司嗎?我估計他們自己不認同。恐怕未來複合性競爭會越來越有優勢。我的看法,第一有平臺、大用戶量的會逐漸勝掉一些單一品牌。今天看到複合競爭已經開始。第二就是泛娛樂的企業多維滲透,包括影視行業、動漫行業所產生的複合優勢是明顯的。我覺得想成為偉大的企業不容易。我對於今年盲目地投手遊團隊,做一堆衛星公司的做法持不那麽樂觀的態度。我的看法是今天的優勢的公司,都是在長期人才投入,全世界沒有哪個遊戲公司是通過分散小團隊,到處組織這樣的模式成功的。我反而認為應該聚集優勢,集中精力做精品,而不是整個企業最後只剩下激勵人的能力了。那樣,這個公司已經失去了價值。
最後談一下我本人一年的思考。不敢斷言,但我深深地憂慮,只抱著本土化想獲勝的機會越來越渺茫。我們看看身邊的那些下一代,比我們年輕不少的小孩子,他們今天看的片子、玩的遊戲,已經全球化了。很多孩子受全球化的影響已經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我認為全球化是大勢所趨。擺在我們面前只會更加困難,而且越來越困難。
我們大體做了哪些事情?
第一我們上完市以後,把移動遊戲的精力放到了內部團隊的建立上。我沒有拆分團隊,反而在最近兩年拿到一線IP,在我們有興趣的項目上做精耕細作,我們在三季度、四季度有幾款非常棒的遊戲拿出來。
第二今年我們成立了藍港影業,很多人跟我說是不是趕潮?是不是投機?我說不是。第一我本人超級喜歡看電影,人生苦短,能帶來娛樂的東西總是能給我們帶來滿足。我個人很樂於做影視公司。有一個片子叫《雪姬》(音),是韓國影片改編的片子,今年8月份左右上映。
第三今年5月份我們發布了國產的第一臺家庭遊戲娛樂主機,引起了極大的關註,當然也引起了足夠多的嘲諷。但總得有人把它做下去。我們最近把這家公司更名為藍港科技,也就是減少一些我跟大家溝通的麻煩。藍港集團一盤棋,這個企業藍港控股,我在里面是創始人的身份,我們把它整合到集團化來管理。用戶還是對主機遊戲有興趣的,國外的產品做得非常好,我們自己也在玩。總體來講,我們抱一個學習的心態,一步一步摸索,這個生意我們會堅持下去。我們的內容值得大家關註。目前這個機器上跑了70款的內容,如果我們順利每個月更新4~5款,一點點贏得用戶的喜歡,還是有很多的玩家對我們的評價不錯。這個生意能做多大?說這個還很早。抱定對這個東西有興趣,我認為它跟藍港的業務是符合的,所以我有長期做下去的信心。
今天的藍港已經不同於創業初期的藍港,今天的藍港就是遊戲、電影和娛樂的新硬件,三個行當各自發展,保持獨立。然後整個企業在財務和資源上加強推動和管理。
國際化我們也有一定的成績。在韓國,我們月流水能到1500萬,在美國我們有自己的研發,也拿美國電影界的IP。第一在舊金山,第二在韓國的首爾,第三在臺北,現在海外主要是發行為主,長期來看可能會跟研發結合。
一條是泛娛樂的大路,一條是國際化。但最後歸根到底還是要做出好產品。
發改委網站14日公示了新建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複,同意建設贛州至深圳鐵路,項目總投資641.3億元。同時,發改委還核準了新建北京至唐山鐵路,項目總投資449億元。
據發改委發布的公告顯示,新建贛州至深圳鐵路,是為了完善區域路網布局,提高通道運輸能力和服務質量,促進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帶動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同意建設贛州至深圳鐵路。
該線路從在建的贛州西站引出,經江西省贛州市,廣東省河源市、惠州市和東莞市,接入深圳北站,全長432公里。全線共設14個車站(含預留車站2個)。鐵路等級為高速鐵路,規劃運輸能力為5000萬人/年,項目建設工期4年。項目總投資641.3億元,其中工程投資607.9億元,動車組購置費33.4億元。
此外,發改委稱,為了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完善區域路網,推進京津冀區域交通一體化發展,同意建設北京至唐山鐵路。
該項目是京津冀地區城際軌道交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承擔沿線城際客流,兼顧部分跨線客流。該線路起自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經北京市通州區、河北省廊坊市、天津市寶坻區、河北省唐山市,終至既有天津至秦皇島高速鐵路唐山站,正線長約148.7公里。全線設8座車站。同步配套建設大廠、唐山動車運用所。寶坻南站綜合維修工區納入該項目中。
鐵路等級為高速鐵路,規劃運輸能力5000萬人/年,建設工期為4年。該項目總投資449億元,其中工程投資423.5億元,動車組購置費25.5億元。
4月27日,中行公告稱,當天與國開行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收購國開行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有限公司公開轉讓其持有的15家村鎮銀行(簡稱“目標銀行”)股權。
據中行介紹,此次收購交易金額10.87億元,中行與新加坡淡馬錫下屬的富登金控為聯合收購方,其中中行出資約為人民幣9.78億元。
“本次收購不是‘突發奇想’,這是中行的戰略,準備做大村鎮銀行,可以自己投資也可以並購一批。”中銀富登村鎮銀行集團公司(籌)董事長王曉明表示,下一步中行對村鎮銀行繼續加大投資,通過並購和自建結合“兩條腿”的模式來擴容。
並購、自建“兩條腿”擴容
2011年起,中行與富登金控合作,開始規模化、批量化發起設立村鎮銀行,去年底中銀富登村鎮銀行(下稱“中銀富登”)完成第一個五年規劃,今年中銀富登村鎮銀行也即將開始新的五年計劃。
中銀富登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中行在全國12個省(直轄市)設立82家村鎮銀行和77家支行,其中78%在中西部,33%是國家級貧困縣,成為國內機構數量最多、地域覆蓋範圍最廣的村鎮銀行。
中銀富登在經過5年的摸索之後,批量化發起設立村鎮銀行的商業模式以及社會認可度有所提高,因此在新的五年規劃中,擴大機構的覆蓋面成為主要目標之一。
擴容的方式,就是前面所提及的“兩條腿”走路:“中行將通過並購和自建等方式逐步擴大村鎮銀行機構覆蓋面”。
此次中行和富登金控合作的收購國開行15家村鎮銀行情況來看,收購的村鎮銀行持股比例大部分都在40%以上,僅3家村鎮銀行的股權比例低於40%。收購的北京通州國開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比重已經達到67.5%。
數據顯示,從2007年至2011年間,國家開發銀行共發起設立15家村鎮銀行。據統計,截至2016年末,15家村鎮銀行總資產合計164.64億元,累計發放涉農貸款280.29億元,受益農戶26.22萬戶。
“參與收購國開行村鎮銀行符合中銀富登村鎮銀行長期發展戰略,有利於充分發揮村鎮銀行集約管理、規模經營的優勢,提升整體競爭力,鞏固在村鎮銀行領域的行業標桿地位。”中行表示。
王曉明告訴第一財經,收購國開行的15家村鎮銀行股權,是一個契機,看是不是可以“不靠自己生孩子”,即看看中銀富登的商業模式是不是可以改造別的村鎮銀行,而並購後有股權關系更有利於這種“改造”的實現。接手國開行的村鎮銀行後,下一步的事情就是將中銀富登的商業模式融入到這些村鎮銀行當中。
中行也表示,順利接管後,將充分發揮集約管理、規模經營的優勢,把中銀富登村鎮銀行支付手段、產品研發、系統功能等優勢與國開村鎮銀行有機結合,增強並購村鎮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
“中行對村鎮銀行領域未來的其他並購機會持積極開放態度。”中行稱。
未來或引入民營資本
中行普惠金融戰略中,中小企業和村鎮銀行是兩大平臺,農村普惠金融的戰略自然在村鎮銀行身上。在5年的發展探索中,中銀富登的確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路徑。
王曉明介紹,中銀富登主要按照“批量化、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的方式發起設立村鎮銀行,堅持“支農支小”的定位,形成了有效的管控模式,統一打造了獨立完備的IT系統平臺等。據了解,中銀富登的平均貸款額為24萬,定位“小而散”。
截至2016年底,中銀富登全轄存款余額為202.2億元,較年初增長51.4億元,同比增幅34%。全轄貸款余額為185.1億元,較年初增長32.7億元,同比增幅21%。全轄不良率為1.7%,撥貸比3.55%,撥備覆蓋率209%。
梳理中銀富登的發展路徑顯示:單家村鎮銀行成立初期,經營管理權限較小,總部要分條線對其進行深度幫扶,類似於事業部管理,稱之為1.0模式。成立半年以後,總部要對其業務發展和經營管理水平進行評估,如果符合條件則進入2.0模式,村鎮銀行在風險、財務、人事等方面將享有更大的權限。
值得關註的是,中銀富登正在探索3.0模式,在條件成熟的村鎮銀行吸收更多民營資本進來,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村鎮銀行將享有充分的經營自主權。
過去的5年發展中,中銀富登股權多元化並沒有推開,大多數是和富登金控合作。對於村鎮銀行成立之初為什麽不引入民營資本,王曉明對第一財經表示,起步階段民營資本過多進入,會導致想法不一樣。現在在中銀富登標準化的運營模式已經有了基礎的情況下,引入民營資本考慮更多的是利於公司治理和解決“本土化”的問題。
早期中銀富登的註冊資本金有一個巧妙的制度設計大部分在4000萬,而行業平均在8000萬左右。如此設定,是因為銀行單一客戶的規模不能超過10%,集團客戶不能超過15%,這樣有利於用資本杠桿的硬約束。如今在養成信貸習慣之後,則用股權多元化的方式來補充資本。
那麽,中銀富登如何來選擇這些民營資本?王曉明告訴第一財經,中銀富登選擇13家村鎮銀行進行試點,引入所在縣域民營企業的股權,能夠更加“與當地融為一體”。對於民營資本的引入,中銀富登也保持審慎的態度,農村金融需要長期的投資人,不希望是短期的投資者。
面對村鎮銀行平均運營成本高,規模效應發揮不足等短板的存在,中銀富登從建立統一IT系統平臺等方面來克服“散”的不足。
例如,統一打造以CRM、CBS、CMS為核心,包括幾十個外圍系統的獨立IT系統平臺,建立了由高素質人員組成的信息科技團隊,既能向各村鎮銀行提供高效、穩定、先進的信息科技系統支持,還將系統研發運維的成本攤薄,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
中銀富登還建立縣域金融大數據平臺,以情景規劃、反欺詐等為突破口,對縣域金融的市場特征、行業特色、企業特點等從定量、定性兩個方面進行研究,為村鎮銀行在客戶營銷、風險管理、內控合規等提供支持。同時,中行作為主要發起行,也承諾給村鎮銀行項目30億元的流動性支持。
當地時間2017年5月3日晚間(北京時間4日淩晨),在法國大選第一輪投票占據前兩位的“前進”運動候選人馬克龍和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候選人勒龐舉行了最後一場電視辯論。
在持續將近3小時的辯論中,兩人幾乎陷入了一場口水大戰。馬克龍直指勒龐提出的戰略是在“說大話”,而勒龐毫不示弱,反擊馬克龍不知羞恥。
勒龐稱馬克龍是“蠻荒全球化的信徒”,樂意於把法國的資產都敗光,把國家的控制權拱手讓人。馬克龍則回擊稱勒龐是“恐懼的最高女祭司”,說她雖然嘴里說了很多,但“跟沒說一樣”。
辯論中,馬克龍承認法國30年來難以解決失業問題,他給出的方案是讓中小企業更多機會創造就業,令機制更加靈活。而勒龐咄咄逼人地追問為何馬克龍沒能在擔任經濟部長時解決這些問題。她同時再次提出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保護法國的利益和民眾的工作。
在反恐議題上,馬克龍稱將強化已有的安全措施,並且法國需要和其他國家合作,關閉邊境和大規模驅逐並非解決之道。勒龐則提出要關閉一些帶有極端主義思想的場所,驅逐一些帶仇恨思想的宗教人員。
在歐盟事務上,勒龐稱不僅要完全控制邊境和貿易協議,還要重新回到法郎時代。銀行和大公司可以選擇使用歐元或者法郎,但個人將使用法郎。馬克龍則批駁這樣的提議毫無道理:公司如何能一邊收歐元而一邊用另外一種貨幣發工資?
來源:BBC整理
目前,盡管優勢有所減小,但馬克龍在民調中仍然以59%領先勒龐的41%。兩人現在的目標是動員18%未作決定的選民。
法國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將於5月7日舉行,這是法國歷史上首次兩名非主流政黨候選人走到大選的最後階段,左右政黨輪流執政的格局也遭到終結。
政策主張上,兩人幾乎完全相反,馬克龍親歐,主張推動歐盟建設,支持全球化;而勒龐反對歐盟和歐元,希望通過貿易保護主義來捍衛法國利益。有輿論把兩人的較量比作“全球化”和“民粹主義”的對決。
外國小學生末日將至?
來源 | 創日報(ID:chuangribao)
文 |
不管褒貶與否,但就產品而言,王者榮耀絕對是一款“前無古人,可能後無來者”的爆款產品!
QQ和微信,可以說是王者榮耀行走江湖的兩條大腿了,一個擁有8.5億用戶,一個擁有10億用戶,所以王者榮耀的成功,絕不是意外,並且很難被複制。
2017年,騰訊一季度凈利潤創下近145億的紀錄,其中手遊占了129億,按照中國13億人口算,平均每天每10個中國人里就有一個人在玩王者榮耀,當然實際的情況,遠不止如此。
日活5000萬的王者榮耀已然成為了一個恐怖的吸金怪獸,並且壟斷了國內近95%的MOBA手遊市場。
可財大氣粗,目光長遠的騰訊爸爸,又怎麽會只滿足於中國市場呢——
幾乎是從今年6月份開始,關於王者榮耀進軍美國市場的消息就層出不窮起來,五花八門,反正說什麽的都有,並且紛紛表示這可能是有史以來走出國門的最成功的國產遊戲。
不過,騰訊很快否認了這一消息,說王者榮耀只是在部分亞洲國家和部分歐洲國家上線了海外版本,但進軍美國市場,具體計劃和時間還不能確定。
其實呢,在早些時候,騰訊的子公司PROXIMA BETA在國外部分地區的蘋果商店中上架了王者榮耀的海外版,遊戲的英文版名為Strike of Kings,由於中西方文化差異,Strike of Kings對遊戲人物的設定以及名稱進行了更改,以便更加符合西方玩家的審美和習慣。
事實上,騰訊的確對於王者榮耀寄予了很高的厚望,同時,王者榮耀在美國又面臨了不小的挑戰,因為騰訊在美國不能借助其備受歡迎的QQ和微信來引流和留住玩家。
美國電遊市場數據很漂亮
漂亮到騰訊想要奮力一搏
騰訊覬覦美國市場,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作為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遊戲消費市場,美國市場的數據也很漂亮,先來看幾組數據——
2017年,美國電子遊戲市場的總收入預計將超過250億美元。
在美國,電遊玩家的男女比例約為6:4,玩家的平均年齡在35歲左右,其中女性玩家是37歲,而男性玩家則是33歲。這個趨於年輕化,且具有很大購買力的群體中,對於一款新遊戲的接受程度、熱衷程度和傳播力度都有著非常積極和正向的作用,兼具天時和地利。
另外,有48%的美國玩家最喜歡玩社交類遊戲,可並不是所有的社交類遊戲都是免費的,根據數據顯示,最常購買電子遊戲的玩家,平均年齡在36歲左右,他們購買一款電子遊戲的決定性因素往往是畫質,價格和劇情。在具備強購買力的人群中,男性玩家占到63%,女性玩家只占到37%。
對於電子遊戲來講,未成年人往往比成年人更容易著迷和消費,在美國電子遊戲玩家當中,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占到27%,是全國第二大用戶群體。
未成年人用戶群體,是引發一款遊戲瘋狂傳播的決定性力量,同時,購買力會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現象。
那麽,美國家長如何看待孩子玩電子遊戲呢?
數據顯示,71%的家長認為打遊戲對於孩子有積極的影響,對於電子遊戲,他們持開明和相對鼓勵的態度,而且還會有67%的美國家長每周至少會陪孩子打一次遊戲,這相較於中國市場來說,又具備了人和。
數據很漂亮,再加上天時地利人和,王者榮耀揮軍美國市場,看起來勢在必得。
攻克美國市場
前景被人看好
作為全球最大的遊戲公司之一,騰訊無疑在中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隨著國內遊戲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和市場逐漸飽和,騰訊將目光轉向有更多潛力和機會的美國市場。
本月初,騰訊發布預告,宣布王者榮耀海外版即將登陸谷歌Google Play商店。
本土化:
為了最大提高王者榮耀對於西方玩家的吸引力,騰訊與美國DC漫畫公司達成協議,把遊戲中的中國歷史角色切換成DC漫畫公司的超級英雄,例如蝙蝠俠、神奇女俠等,為了更加接近本土化,王者榮耀在美國還重新取了一個名字:Arena of Valor。
技術支持:
另外,騰訊還掌握著Epic和Riot等眾多優質遊戲制作公司的股權,簡要說明一下,Epic是全球最領先的數字遊戲及圖形交互技術開發商,成名作是虛幻競技場,而Riot則是美國的網遊開發商,代表作為英雄聯盟。這些可都是騰訊在海外的重要戰略投資和技術支持。
試水產品大獲成功:
王者榮耀在海外的成績可圈可點,比如在越南iOS暢銷榜中位居第三,在泰國iOS暢銷榜中位居第一,在土耳其,王者榮耀海外版甚至成為最火的現象級MOBA遊戲,2017年4月份還登上了當地iOS&Google Play雙平臺遊戲下載榜的榜首。
除了在亞洲部分國家市場大獲成功之外,美國市場對MOBA手遊也是極度認可和支持的,此前有一款抄襲王者榮耀的產品——MobileLegends,在市場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當然了,無論是畫質還是劇情方面,這款山寨產品都能被王者榮耀甩出去幾條街。
王者榮耀進軍美國
會面臨哪些問題?
雖然美國市場的數據很漂亮,也有試水產品曾大獲成功,但沒有了QQ和微信的全力支持,Arena of Valor登陸美國後,會不會水土不服呢?
問題一:沒有微信和QQ導流
微信擁有9.6億以上月活躍用戶,QQ也有8.5億,絕大部分中國的玩家,可以通過微信和QQ直接啟動遊戲,而在美國,玩家一般都是直接登錄遊戲,而不是首先登錄一款社交應用的主界面。
盡管美國也有把社交應用與遊戲綁定的做法,例如Facebook就提供過類似的功能,但整合程度並不像騰訊那麽深,可問題是,微信和QQ在美國的用戶,算不上什麽優勢,而這一整合又很關鍵——借助微信和QQ,騰訊能更好地控制遊戲宣傳和展示的方式,把自主遊戲放在最顯著位置,還能提高遊戲參與度,例如與使用微信的好友組隊。
問題二:能否吸引女性玩家
Arena of Valor面臨的另外一個不確定性是,能否在美國吸引大量女性玩家。畢竟在中國,是女性玩家推動了王者榮耀的成功,也是唯一一款進入中國女性所玩前十大遊戲的對戰遊戲,可根據數據顯示,美國女性玩家的占比並不大,而且購買產品相對理智和控制。
有分析師懷疑,即便是Arena of Valor在美上線,可能也無法吸引大量美國女性玩家。
問題三:難以取得本土的成功
如果Arena of Valor年底真的在美國上線了,會取得像本土一樣的成績嗎?在此之前,亞洲的許多火爆遊戲登陸美國後,都難以取得像本土那樣的成功,例如日本遊戲公司GungHo Online Entertainment開發的手遊智龍迷城,是去年日本應用商店收入第二高的手遊,但是在美國應用商店僅排在74位。
GungHo CEO森下和樹說,不同的遊戲機制和設計吸引著不同市場的玩家,這就好比各國在食物和音樂上的品味不同是一個道理。
問題四:使用的遊戲終端不同
最後一個問題,也是比較實際的問題。
在美國,主流遊戲市場由PS4主機和PC端占領,移動端還處於發展中,因為大部分玩家還在玩《英雄聯盟》、《Dota 2》等PC端遊戲,而屬於手遊的《王者榮耀》要想進入此類市場,將面臨為時過早的挑戰。
這就有可能意味著,Arena of Valor在美國市場的成績,應該很難超越中國市場。
當然了,羅列完很多數據和事例,王者榮耀進入美國市場的優勢和挑戰共存,因為這並非是一蹴而就的事。
總結一句就是,王者榮耀入美,雖然理論上兼具天時地利人和,卻沒有了微信和QQ這兩條走路的大腿,會成功,但影響可能並不會像本土市場那麽火爆,不過從本質上來說,這體現了中國遊戲產業的自我豐富和全球化視野,也表明中國遊戲即將進入全球主流維度。
中國想要屹立在世界之巔,遊戲產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最後,給大家分享一個王者榮耀的海外宣傳片。
當前,全球範圍內正興起新一輪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通過系統構建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打造人、機、物全面互聯的網絡基礎設施,形成智能發展的新興業態和應用模式,如何通過工業互聯網,深入推進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現代制造業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在5月18日的2018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演講中,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雲副總裁劉松認為,下一個10年是軟硬疊加,硬科技和大數據、人工智能結合,新技術、新模式與物理世界疊加的10年。未來制造業必須以開放平臺式的生態,形成一個可運營的網絡,去推動自己的發展。
工業互聯網正在成為科技巨頭們爭奪未來制造業的重要領域,國內幾大互聯網巨頭均在布局工業雲平臺搭建。在劉松看來,以往太多的制造業把貨交給渠道就結束了,永遠不知道消費者在想什麽,而互聯網公司能夠給制造業兩條平行線。
一條線是一套新模式,客戶定制化的需求推動了C2M,使得生產側、供給側和供應鏈都能更靈活。另一條線則是新技術,雲、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從這四項關鍵技術看,能在工業界找到最有價值的應用場景。
無疑在過去的這些年,中國制造業引入大量的自動化設備和機器人,很多工廠都跟日本、德國、美國同類企業用了同樣的設備。劉松認為在制造業里我們不是處於定義者,或者核心設計者的角色。
但當下我們有全球最大的市場,在全球工業界都在擔心新一代技術到底有多大能力的時候,中國完全有換道超車、開道超車的機會,去成為某個領域制造的頭腦,這個頭腦里包含了核心產品設計、核心的操作系統,以及核心的元器件設計。
為此在工業制造領域,阿里大膽嘗試將算法工程師和大數據工程師派到車間里面去。將生產線的數據收集來以後,通過人工智能的算法,給企業一個更好的工藝參數推薦。80%的驗證發現,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給出來的算法推薦,比工程師20年來引以為豪的經驗更好。
兩年多以前工業互聯網這個詞還是冰點以下,今年開始工業互聯網變成一個特別重要的風口。不過在實際落地過程中,更多是互聯網企業、技術提供商在推動,大多數的制造企業、尤其中小型制造企業依舊紋絲不動,沒有意識到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術能夠怎麽幫助制造業,劉松認為這是一個世紀難題。
為了說服企業、推廣工業雲平臺,阿里還采取了對賭的方式。按效果付費的方式,雙方約定好按結果算錢,如果沒有提高良品率,達到協議中的效果,就一分錢也不收。
除了工業大腦,劉松認為未來智能化產品升級也將迎來新的機遇。“未來的制造業不僅是服務業,很有可能變成娛樂業,帶有IP屬性,會變成一個個性化、有明星品牌、有個人性格的行業,這將是智能硬件里非常重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