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員工托市 帳蝕6億 7月初掏腰包入貨 至今累跌三成
1 :
GS(14)@2015-09-27 02:44:55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925/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內地股市出現7月8日股災式下跌後,內地券商員工在國家呼籲下,率先自告奮勇成為「護衛軍」增持H股,參與的券商包括華泰(6886)、信証(6030)、廣發(1776)、中州(1375)等,據悉他們自願掏腰包,共斥23億元資金買入公司H股。然而,自7月「股災」起,券商股價低處未算低,至昨日收市推算,四家券商的「救市勇將」帳面恐蝕逾6億元(見表)。
明報記者 顧冷冰、廖毅然
自大跌市國家呼籲企業「救市」以來,內地4家券商員工,亦由7月上旬展開買入公司H股救市行動,惟未有成功押準股市走勢,皆因H股低處未算低,跌勢浪接浪。截至昨日收市,國指已由高位下跌36%,比7月8日的底部再落15%(見圖)。
多家券商利潤 7月按月首大跌
券商更是重災區,多家券商更公布,7月份利潤首次按月大跌,加上在去槓桿、低成交持續下,券商的孖展和經濟收入繼續下行之際,券商板塊股價也持續向下發展,令4家券商打工仔救市合共虧損或逾6億元。
在4家券商中,只有華泰證券當時公布員工買入價。該公告指,「為了積極參與維護資本市場的穩定」,公司高管與部分員工自籌2.3億元人民幣(約2.86億港元)通過QDII買入1625萬股公司股份,平均成本每股17.6元,封閉期6個月。但若以昨日收市價計,該批「救市員工」帳面虧損約3867萬元。
信証員工料人均蝕6萬
而券商龍頭中信証券,亦於7月8日公告稱,推動員工自發籌資10億元購股,惟信証未公布買入價,若以公告後第二日股價計算,至今股價仍累跌37%,該批「救市員工」帳面虧損約3.7億元。即若按以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布的中信証券股份員工人數6150人計算,人均虧損約6萬元。
中州董事長:員工買股長期持有
此外,參與是次自發性員工購股計劃的,還有廣發證券及中州證券,當時也分別宣布自籌10億元購入及6000萬元買公司股票。
中州證券當時重申,計劃完全由員工發起,管理層並未參與。對此,中州證券董事長菅明軍昨日也回應本報稱,不便透露買入股價,但「員工對公司充滿信心,是長期持有。每年兩次高比例現金分紅,員工心中非常踏實」,意旨員工未有理會股價波動。中州證券由7月8日至今,股價累跌17.5%。
【熱潮已過】錶形Pokemon GO PLUS跌破千元 訓練員入貨為收藏?
1 :
GS(14)@2016-10-10 16:15:18《Pokemon GO》熱潮,在香港感覺已經開始退卻,還留下來的,都已經係死忠粉絲;如果你都留下玩到今日,有機會可以買得「Pokemon GO PLUS」了。
其實一直以來都有少量貨抵港,不過由於一般都是外遊人士的手帶貨,在日本的炒價都要逾千元;最近先達開始有舖引入,不過由於是「試水」關係,所以數量不會太多。最近更跌破千元的心理關口,只需$980。講功能,其實相當一般,主要是開啟遊戲後,如果發現附近有精靈出沒,這個錶形的 Pokemon GO PLUS就會有提示功能,其實買佢都有幾分收藏家心態。查詢:流動帝國(旺角先達廣場地下G67號舖)記者、攝影:朱崇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010/19795957
【邊爐高級料】紅磡街市入貨 $488套餐包龍躉
1 :
GS(14)@2016-10-21 05:29:07廖承之(左)跟老闆黃生熟稔,不時分享海鮮心得。
打邊爐買海鮮是最頭痛的,若人多還可,人少的話,便總是很難可以每樣海鮮各買一點點的份量,海鮮檔攤販不黑面,自己也覺得麻煩。這次跟廣東飯莊老闆廖承之去了紅磡市政街市,說要帶路找靚海鮮。阿之出了名愛海鮮,還會經常會親自出海找刁鑽海鮮,他帶路找海鮮當然也有信心。一入門口阿之就很熟路的停在日祥海鮮前,因為這兒的款式較多較特別,所以他便幫襯了七、八年。老闆黃先生家族做海鮮生意,這兒也開了近二十年,因為會交貨給大牌檔和高級餐廳,所以這兒的海鮮比很多地方都齊全,像刀貝、日月貝,連生猛的毛蟹、阿拉斯加蟹都有。黃先生撈撈魚缸,原來還有日本的松葉蟹。阿之跟黃生討論起打邊爐用哪種蟹,阿之愛清甜毛蟹,黃生則表示多肉的阿拉斯加最受歡迎,而且現在當造,又會平些。再問起打邊爐常用的鮑魚,黃生便取出三種讓我選,我選擇困難症發作,讓老闆替我選。原來不同的鮑魚食法也各千秋,韓國鮑魚要蒸才好吃,打邊爐嘛,則要用南非鮑,鮑魚肉比較厚身,有鮑魚味。選這麼久也只有兩種海鮮,要買一整桌海鮮不是要選到天黑?黃生見我苦惱,便直接帶我去黑板前看。原來因為太多人,特別是忙碌的上班族都覺得要買海鮮太困難,於是便想出設計成方便簡單的火鍋海鮮套餐。套餐有A、B兩款,組合也不是一般貨色,尤其一些平時買不到的,或很少有得賣的海鮮,像A餐內的珊瑚蚌或B餐的桂花蚌,這些來貨一包數百元,平時是不會拿出來細細份的賣,老闆包了一套A餐,$488一份,四人平均只$122,份量也足。只要提前一日電話落訂,次天便可取貨,頗方便呢。
日月貝(左)和刀貝(右)平日也較少見。
蟹季時節,阿拉斯加蟹$200/斤,松葉蟹$280/斤,毛蟹$280/斤。
澳洲鮑最大隻$360/斤,中間是南非鮑$240/斤,最左邊是韓國鮑$220/斤。
A餐包括龍躉肉、珊瑚蚌、愛爾蘭刀貝、花蛤、三點蟹、泰國癩尿蝦、墨魚滑和雜菜。$488(四人份)
日祥鮮魚紅磡碼頭圍道11號市政街市地下F14記者:謝翠玲攝影:王國輝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021/19807359
陳永傑:政經紛亂 壞消息入貨
1 :
GS(14)@2016-11-15 07:58:29【明報專訊】美國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以半冷門姿態勝出總統大選,即時導致全球金融市場一片混亂。本港樓市亦蒙上陰影,但投資市場有一句常說的術語:壞消息入貨!如果把握得好,說不定為閣下提供一個良好的低吸入市時機。
聯儲局加息更加困難
因為在一片不明朗形勢之下,買樓的投資者可以藉著全球政經一片混亂,有權向賣家爭取更佳價錢,隨時買得心頭好。最低限度,能夠作為增加至15%的印花稅一部分幫補。
此外,特朗普爆冷勝出,金融市場大亂,美國聯邦儲備局準備在今年12月加息一次0.25厘的行動,或將會暫時按兵不動,置業人士先飲頭啖湯。一連串的加息行動,預料要推遲。
筆者所說「壞消息入貨」並非無的放矢,以廿多年前作為一個例子,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致全球投資市場大亂。到了1991年1月,美國率領盟軍與伊拉克爆發中東戰爭,但戰火一起,很多人以為打仗令大跌市來臨,豈料全球投資者向各地股市、香港股市及樓市大舉進發,港樓港股由淡靜時期進入大升浪時代。理由是壞消息實現,正好是投資者入市好時機。
被視作狂人的特朗普,並非正統共和黨人,在競選時與黨人常不咬弦,即使進入白宮,也阻力重重,再加上美國有參眾兩院制度,強如奧巴馬做事亦難以從心所欲,處處受到掣肘。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即使再狂,在美國制度下也惡不出樣。加上他是商人,處事理應圓滑,很多候選人當上總統後都由有稜角變得懂得妥協,應問題不大。現在壞消息出盡,在樓市入市,並非無理由。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230&issue=20161114
年初曾唱淡中國經濟 上季掉頭入貨索羅斯掃中資股ETF
1 :
GS(14)@2016-11-16 05:39:33【本報訊】「國際大鱷」索羅斯掃港股!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文件披露,索羅斯第3季買入iShares安碩中國大型股ETF(指數買賣基金),這個ETF十大權重股均是在本港上市的中資股。索羅斯這次大舉買入中資股,一反他過去對中國經濟的悲觀看法。記者:賴俊達 余倩敏
據SEC文件顯示,索羅斯上季售出全球最大黃金ETF——SPDR黃金ETF,並增加對日本、中國及新興市場ETF持倉。根據資料,索羅斯買入63萬股iShares安碩中國大型股ETF、240萬股安碩MSCI新興市場基金及WisdomTree日本對沖股票基金。
專家:大戶持倉只宜參考
翻查資料,iShares安碩中國大型股ETF成份股比重側向港股,10大權重股均是在本港上市的中資股,當中騰訊(700)以9.06%比重名列榜首,建設銀行(939)以8.76%比重位居第二,而中國移動(941)則以7.91%比重排行第三位。索羅斯今年初對全球經濟發表悲觀看法,並大手買入黃金ETF及金股。現貨金今年上半年累積漲25%,惟第3季錄得0.3%跌幅。一般投資者應否借鑑「大鱷」手影?耀才證券研究部經理植耀輝認為,散戶跟隨大戶的投資策略較困難,因為當大戶對外持倉時,持倉變化早已完成。他又解釋,不少外資對內地的看法在第3季轉趨樂觀,故索羅斯上季增持中資股屬正常,但不知道他第4季是否仍看好中國。「市場變化很快,若見形勢不對,大戶可以很快減持,故索羅斯持倉只適宜參考」。索羅斯第3季大舉增持中資股,有可能是他改變了對中國經濟前景的看法。今年上半年,索羅斯數次唱淡中國前景,他先於1月發表「中國經濟硬着陸在所難免」的言論,後於4月指中國面臨如美國2008年金融海嘯的危機。
股神買入美國3間航空股
今年中,市傳索羅斯「重出江湖」,親自指揮其家族基金的交易活動。證監會資料顯示,索羅斯近期多次派遣人手進駐香港,他旗下索羅斯基金管理(香港)最近獲得曾於泰國總理辦公室任職的Kasedith Vardhanabhuti「加盟」。另外股神畢菲特旗下投資旗艦巴郡公佈,其已購入美國3間航空公司股份。根據公告,巴郡持有市值7.97億美元的美國航空股份、2.49億美元的達美航空股份及2.38億美元的聯合航空股份。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16/19835201
美股悶市 入貨良機 盧志威
1 :
GS(14)@2017-02-11 23:58:172017-02-09 HJ
《華爾街日報》最近刊登文章Sleepy S&P 500 Approaching a Record of Inaction That's Stood for Four Decades,指出標普500指數日中高低位波幅已連續36日低於1%,這種情況自1995年以來從未出現,當然2017年最流行所有事情都賴到特朗普身上,最簡單的說法是政策不確定,所以投資者以靜制動。
不過筆者嘗試更進一步,把連續25日高低位波幅低於1%的年份抽出,發現標指在1993、1995、2014年都曾發生過,當年的連股息回報為9.93%、37.20%及13.52%;如果把連續低波幅日放寬至15日,可以加入1985、1992、1994、2004、2005、2007、2010、2012、2013、2016,連股息回報分別為31.05%、7.42%、1.28%、10.71%、4.84%、5.53%、14.82%、15.79%、32.04%、11.76%。從歷史數據來看,低波幅年竟然是買股票的大吉之時,過去已經連續出現13次,如果今年美股繼續升,將會是14連勝。
最近美股升幅有點集中在科技股,去年受捧的傳統板塊,從高位有所回落,似乎是因為炒家覺得悶,開始從傳統股中撤退,另行尋找機會。不過從往績分析,悶不利於投機,但如果想投資,應該在悶市中入場,甚至乎好像買樓般,自行加設SSD,雖然不會設定三年之後才沽,但如果入貨要有心理準備,起碼看到年底。
香港買樓發達,遠比買股發達的人多,有部分原因是重稅令炒家大減,波幅穩定,想賺快錢的炒家絕跡,結果大家食飽貨之下,只要新增供應不超過每年的需求,每年就會穩定上升。
博第14次「開大」
低波幅時代,股票走勢可能與樓市相近,無論是加息、特朗普風險、美元、人民幣、歐債危機、估值高、美國移民問題等因素,想撤退的投資者其實都已經行動,留下來不會沽貨的,相信都會繼續持有,然後等利好消息挾上,所以有心投資的朋友,可以參考這個波幅數據,看看會不會第14次開大。
很多炒家如李佛摩、巴魯克,在分享投資心得,都會指出選對趨勢,然後堅持己見的重要。其實對住報價機的時間愈久,愈難以忍手,因為人總有貪念,見價格跳動,往往想賭一把賺快錢,但是從去年我們學習到,炒來炒去不容易賺錢,反而簡簡單單地買指數基金,或拿着一籃子大股,表現會更佳。
今年港股開門紅,1月至今表現強勢,很可能會來個大翻身,外圍股市則表現落後,日歐最差,美股亦只是微升。不過,如果指數低波幅等於利好的經驗未失效,今年港美兩地應該都有好表現,關鍵是減少出入,買入位令自己坐得舒服,不要被短線波動牽引。
期權的波幅指數低,可以做認購期權長倉,博一注獨贏。另外,根據高低位波幅分析,表現最差的1994年,最差時對比年初大約跌7%,以SPDR S&P 500 ETF(SPY)出手,可沽12月15日到期的$210認沽期權,買入12月15日到期的$237認購期權,兩者期權金相若,如果跌至$210就接貨,升至$237後就順勢而行。
#盧志威 #專家之言 #鴻鵠財誌 - 美股悶市 入貨良機
內地4月PMI回落 再惹見頂憂慮 廠商趨保守:有訂單才入貨
1 :
GS(14)@2017-05-01 11:28:56【明報專訊】內地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在3月創出5年新高後,於上月高位大幅回落,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4月官方PMI為51.2,雖仍在50以上的擴張區間,但從上月的51.8大降0.6個百分點,亦低於市場預期的51.7。分析憂慮這是內地經濟回暖已見頂的信號,有港商則表示,上月外圍不明朗因素多,歐美買家下訂單時甚為審慎。
明報記者 陳子凌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釋,4月PMI增速回落有4個原因。一是市場供需增速均有所放緩,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3.8和52.3,較上月回落0.4和1個百分點;二是高耗能行業出現萎縮,高耗能行業PMI為49.3,較上月下降2.1個百分點,特別是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PMI,大幅下降6.9個百分點;三是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及部分行業供求出現變化,4月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為51.8和48.7,分別較上月下降7.5和4.5個百分點,均為去年7月以來低點;四是進出口擴張速度有所放緩,進口指數和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0.2和50.6,分別比上月回落0.3和0.4個百分點。
進出口增速齊放緩
包括民生證券及興業證券的券商均認為,PMI今年首次回落,國內地產投資因調控收緊將向下調整,基建因首季財政收支出現赤字從高位回落;國外有美國持續反傾銷政策和朝鮮半島局勢緊張,導致內外需雙雙下滑,而需求下滑加上盈利改善情况放緩,共同影響生產回落;生產意欲降低使廠商補庫存意願由主動變被動,再進一步影響到用工情况,就業指數上月便下降0.8個百分點至49.2。
分析:內外需下滑影響
統計數據顯示,作為先行指標的PMI預示內地經濟回暖的周期可能已見頂,要警惕經濟下行風險,加上中央在防金融風險為主線之下,容忍經濟下行的程度有所提高,短期難見因經濟放緩而倒逼政策轉向的可能。
港商:海外買家保守 風吹草動便縮單
有港商就指,上月在多項地緣政治陰霾籠罩下,客戶下訂單明顯更為審慎,東莞玩具廠商趙志雄表示,上月有「習特會」,市場憂可能爆發貿易戰,而歐洲又有法國大選及英國推進脫歐,令外圍不明朗因素甚多,海外買家變得更觀望和保守,因此廠商也不敢隨便入口原材料。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永遠榮譽主席劉達邦則表示,今年港商形勢整體沒有很大好轉,買家也不見比以前闊綽,反而市場有少少風吹草動就縮減訂單。雖然人民幣年初經過一輪貶值,但他表示,有七成外國顧客反過來要求減價,部分減幅甚至超過一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670&issue=20170501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