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撲克王」學習值博率 盧志威
1 :
GS(14)@2013-10-29 01:04:54http://hk.finance.yahoo.com/blog ... E%87-041607252.html
美國最近舉行名為「華爾街撲克夜」的比賽,參加者是六位著名基金經理,較為香港人熟悉的有以價值長短倉聞名的戴維( David Einhorn),及有沽空王稱號的查諾斯(Jim Chanos)、其餘幾位分別是Mario Gabelli、 Steve Kuhn、John Rogers、Bill Perkins,都是美國本土出名的投資者。
每人在賽前捐出五萬美元,總共三十萬美元,全數作慈善用途,勝出者另會捐出額外金錢,予自身支持的慈善機構,雖然是牙骹戰的性質,但Bloomberg TV全程拍攝,全球廣播,所以六隻老狐狸都使出真功夫作戰。戴維和Bill Perkins都被看高一線,原因是兩者都曾參加國際撲克比賽,同場競技,其餘幾位就沒有相關大賽經驗。
不過短短十幾二十局比試,運氣因素大於技術,開賽不久,戴維已拿到一對Queen,立即「曬冷」,除了拿A和Q的John Rogers外,所有人都棄牌,變成兩個人的對決。頭四隻牌分別是10、9、紅心2和階磚3,手持一對Queen的戴維,很有機會大勝,豈料最後竟然在低機會率的情況下,出現一隻紅心A,令John Rogers反敗為勝,戴維大敗後,注碼太少,被逼下注在低勝算的牌局,未能重整旗鼓,首名出局,大熱倒灶。
玩德州撲克其實很像投資,短期的勝負,視乎抽中好牌的運氣,老手如戴維,也可以在高機率的牌局中失敗,不過長期來說,要勝出比賽,仍需要好技術。
來到比賽末段,只餘下查諾斯和Steve Kuhn,查諾斯拿到6和A,Kuhn拿2和K,兩人都拋出小注試探對手,隨後派出2、2、5,Kuhn拿著三條2,但見他神色凝重,慢慢地叫Check,查諾斯不疑有詐,將注碼由$68,000增至$108,000,Kuhn當然照跟。
第四隻牌是8,Kuhn又再扮作神色凝重地Check,查諾斯將注碼升至$128,000,Kuhn花了不少時間,裝作在想,然後繼續跟;最後一隻牌是6,查諾斯終於有一對6,但仍會輸給Kuhn,而Kuhn做戲做足全套,又再Check,查諾斯忍不住又再加碼,但Kuhn露出他的獠牙,立即「曬冷」,查諾斯最終落入圈套,輸掉$236,000,幾局後無力回天,Steve Kuhn最終得勝。
Steve Kuhn的成功固然有運氣成份,比賽中以演技騙倒對手,和對值搏率的把握,亦是勝利的關鍵,這場比賽短而精彩,節目中穿插基金經理的訪問,加上旁白生鬼有趣,各位有空不妨一看。
值博率是投資者的好朋友 盧志威
1 :
GS(14)@2013-10-31 00:16:59http://hk.finance.yahoo.com/blog ... F%8B-053350836.html
「華爾街撲克夜」裡面,大部份退場的基金經理,都不是如賭神電影系列,在一場曬冷賭身家落敗,好像戴維(David Einhorn),就是在高機率下輸掉大半籌碼,然後隨著牌局進行,盲注(Blind)提升,無奈焗賭,被逼下注在低機率的牌面,最後慘被爆煲離場。
一般關於賭搏電影,為營造劇力,通常會以正邪曬冷大決戰,來製造高潮位,但在現實生活中,愈擁有機率上的優勢,愈不急於尋找大決戰,以數學來表達的話,如擁有六成的勝算,假設賠率是1對1,即是說如果進行一局的話,有40%的機會率落敗。
如果是兩局,兩戰皆敗的機會率是40% x 40% = 16%,一勝一負的機會率是 2 x 60% x 40% = 48%,兩戰皆勝的機會率是 60% x 60% = 36%。
以上簡單的機率算術,可以表達擁有高機率優勢時,賽局進行的回合越多,優勢會變得更強,兩戰後輸錢的機會率,已由40%下降至16%,運氣或隨機的因素,隨之而減弱,故在職業撲克比賽,除非連連拿著神級好牌,很少有人會以舖舖曬冷來取得最終勝利。
回到投資,香港一般人的理財態度,都頗為急促,往往要求在短時間內發達,但是能達到這些目標的方法,通常都是加大財務槓桿,例如以期指操作,用盡十倍槓桿賭一舖,甚或以五十倍槓桿買賣外匯、黃金或債券,由於隨機因素的作用,每百位參與者,總有一兩位脫穎而出,在幾個月內取得數以倍計的回報,但事實證明,沒有一種策略,可以確保資產價值永遠直線上升,採用過高槓桿,很容易被某次隨機波幅,清洗出局,提早爆煲離場。
其實在市場上,如能長期保持55%的機率優勢,已屬難能可貴,所指的長期,是以五年為單位量度,因為經過各種週期的試煉後,才能去除隨機因素,真正知道是否存在機率優勢,在投資路上,值搏率+時間=複利,才是投資者最好的朋友。
香港生活步伐太急促,很多人超過二十五歲已經在傷春悲秋,又話老了,又在當年今日,以現今的科技,壽命很易超過八十歲,如果將時間當成敵人,無論是生活和理財,都會過得很苦,大部份的投資大師,都要起碼二十年時間才蔪露頭角,故其實年輕時,更應該多嘗試新事物,找出具機率優勢的方法,再持之以恆執行。
2 :
肥B(18468)@2013-10-31 13:56:26呢篇好有用, 好值得分享俾朋友睇~~
美元拆好倉 第一太平值博 林少陽
1 :
GS(14)@2015-10-13 02:39:28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lumnist/ed5_ed5.htm
【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上周五晚發布的9月份會議紀錄,顯示美國現任聯儲局成員遠比市場原先預期更加鴿派。其實會議記錄不過是重複耶倫女士於上次會議後記者會的內容,可是市場普遍將會議內容,解讀為美國今年內將不會加息。
雖說大部分投資者已經睇死美國即使加息,亦不過是在今年內象徵式加0.25厘,這0.25厘的息率變化,對市場的影響,是心理多於實質。
然而,要準確判斷金融市場的形勢變化,捉心理往往比計死數來得重要。美國延遲加息的決定,或成為過去兩年一直看好美元的投資者,拆除美元好倉的藉口。
印尼盾匯率急彈 第一太平損益帳受惠
美元轉弱,對過去半年備受走資衝擊的亞洲新興市場,可說是一次及時雨。上周五晚印尼盾兌美元急升近4%,過去一周累計升值近10%,緊隨其後的是馬來西亞貨幣令吉,過去一周兌美元急升逾7%。
本港上市股份中,以印尼華僑林逢生家族控股的第一太平(0142),其食品業務佔集團盈利近半,當中主要食品業務的收入來自第一太平控股的印尼上市股份印多福(Indofood)及多個位於印尼及馬來西亞棕櫚油種植場。
印尼盾兌美元的匯率急彈,對以美元記帳及主要借貸為美元的第一太平損益帳有利。
不過,第一太平超過一半盈利,來自菲律賓的長途電話電訊(PLDT)、菲律賓的公用事業及當地採礦業務,當中以PLDT佔集團盈利最大比率。
而PLDT近年競爭加劇,最近甚至有傳聞指一家外資正伙拍當地伙伴加入戰場,加上第一太平為了加大其於菲律賓的基建及公用事業投資,其負債近年持續上升,為這隻股份的中長線前景,蒙上更多的不穩定因素。
盈利主要來自印尼菲律賓
然而,第一太平股價已較52周高位回落超過40%,亦較2013年歷史高位回落超過55%,今次美元獲利回吐潮,或為負債偏高兼收入全部來自南亞兩大新興市場的第一太平,提供一次可觀的股價反彈機會。
對於更加進取的投資者,當然可以選擇受惠於天然資源價格潛在反彈的商品股。
短期而言,早前高盛一份愚笨至極的看淡油價報告,或宣告這次商品價格調整,或已暫時告一段落。該份報告表示,油價在最悲觀的情,或可見每桶20美元一桶。我還記得2008年5月,不記得是高盛還是大摩的石油分析員,在油價剛升穿140美元一桶時,竟然上調石油目標價至200美元。一年之後,油價當然不是升至200美元,而是一度跌穿40美元一桶。
雖說石油相關股份或能享受一次短暫的技術性反彈,但是相關股份的中長線價格走勢其實是極其反覆,未必適合穩健的投資者,尤其是那些打算買入後便放入保險箱的投資者。
投資者若對持有印尼食品及菲律賓電訊及公用事業的第一太平沒有興趣,其實多隻過去一年股價急跌的中資管道天然氣商,看來亦有機會受惠於今次石油價格觸底反彈的機會。
[email protected]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林少陽 細味.投資]
英鎊大反彈 值博空間減
1 :
GS(14)@2016-06-21 07:10:24【明報專訊】英國脫歐公投形勢逆轉。幾種主要貨幣也呈現強弱轉換,英鎊上演大反彈,日圓由近兩年高位回落。有分析認為,英鎊上周下跌,英國資產變得非常廉宜,不過,也有分析指須留意英鎊升勢,若反彈過快,則已不值得再博。
英鎊承上周五升勢,周一再升300點(1元等如1萬點),見6月7日以來最高價(每英鎊兌1.4623美元)。新加坡華僑銀行經濟師謝棟銘表示,如果不脫歐,英鎊可升至1.5,不過英鎊最近兩日反彈強勁,要留意是否仍有值博空間。他認為,一旦英國脫歐,會引發一連串無法預估的連鎖反應,不建議買入冒險。
經濟師:脫歐難料 勿冒險
摩根大通私人銀行董事總經理兼亞洲固定收益、貨幣及大宗商品部主管施俊斌則表示,英鎊由兩年前1.7的水位下跌,上周已經跌至1.4,接近1985年以來的最低價位,英國的資產價格十分廉宜。假如英國脫歐,英鎊勢必大跌,不過,跌至1.33至1.35水平時,投資者會有興趣買入。
另有不具名投資者指出,在近月由中介購入英國房地產,因英鎊大幅貶值,造就了入場機會,她相信,即使英國脫歐,英國經濟和英鎊也不會長期低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917&issue=20160621
AR手遊熱 Pokémon Go收益有限 任天堂難長升 DeNA更值博
1 :
GS(14)@2016-07-15 04:44:38【明報專訊】任天堂日前推出使用AR技術的手機遊戲Pokémon Go,暫時僅開放美國、澳洲、新西蘭及德國的帳號。雖然遊戲開放第二天起每天平均產生5億日圓的收入,但高盛發表報告指,任天堂的收益被股東結構攤薄,盈利主要會落入應用程式商店及遊戲開發商Niantic Inc.的口袋中,故對任天堂股票的評級為中性。投資者在股票市場中,如何在這股AR手遊熱潮中獲利呢?
遊戲Pokémon Go在全球掀起熱潮,繼7月6日在美國、澳洲及新西蘭開放伺服器後,前日再宣布遊戲於德國正式推出。Pokémon Go首輪推出後旋即以破紀錄速度登上三地的Android及蘋果應用程式商店下載榜首,摩根史丹利MUFG報告指,遊戲推出後的第2至4天平均每天錄得約5億日圓的收入,收入主要來自美國。遊戲大受歡迎刺激任天堂的股價爆升,從遊戲推出的當日每股14,380日圓升至昨午每股25,300日圓,升幅超過75%,即使一度稍微回落,但隨即繼續向上。
任天堂股價在短時間內大幅上升,但實際上公司並不會從這個遊戲中直接獲利:麥格理昨日發表報告指,任天堂並不直接持有這隻遊戲。透過任天堂持有寵物小精靈及軟件開發公司Niantic Inc.兩家公司的股份(以及Niantic對寵物小精靈公司的持股),任天堂在這個遊戲約佔13%的有效利潤。需要留意的是,任天堂未必是這次Pokémon Go中的最大得益者:麥格理上周發表的報告初步分析指,Pokémon Go在應用商店產生的利潤當中,30%將會歸蘋果,30%歸Niantic,30%歸寵物小精靈公司,只有約10%歸任天堂。麥格理給予任天堂的評級維持買入,但在股價急升的情况下,任天堂近日股價亦大幅高於12個月目標價21,300日圓。
分析:或損同系遊戲下載銷售
其他大行對任天堂的大幅升值亦不抱太大信心,摩根士丹利MUFG對任天堂評級為中性,目標價為18,000日圓。高盛發表報告亦將任天堂評為中性,目標價15,000日圓。摩根史丹利MUFG的報告中指出,Pokémon Go對任天堂盈利佔比不多,如果對公司盈利作出明顯貢獻,遊戲需要長期維持在下載名單前列。該行的分析師認為,此遊戲的熱潮只能為股價提供短暫刺激。另外值得擔心的是,Pokémon Go的熱潮可能影響其他現存熱門遊戲的銷售與下載量,例如同樣由任天堂開發的Animal Crossing(動物之森)。
DeNA伙任天堂開發手遊
雖然大行對任天堂的股價不特別看好,但這次Pokémon Go熱潮亦讓投資者留意日本其他遊戲製作公司。其中高盛看好與任天堂有合作關係的DeNA。DeNA以電子商務起家,2015年3月宣布與任天堂合作開發手機遊戲。資金合作方面,任天堂與DeNA各釋出價值220億日圓股票進行交換,相當於DeNA總發行股權的10%與任天堂的1.24%。截至昨天傍晚,DeNA的股價為2681日圓,離高盛3300日圓的目標價尚有一段距離。
明報記者
[蘇樂恩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404&issue=20160715
脫歐後英鎊急跌 英國樓9折值博?
1 :
GS(14)@2016-08-03 02:26:392016-07-23 iM
英國通過脫歐滿月,至今英鎊滙價一沉不起,不少外資乘勢購入當地資產,但亦有分析稱倫敦住宅樓價,未來3年將現20%跌幅,使人關注其樓市動向。於英國持近百億物業的培新集團業務總監吳美綺表示,未見業主恐慌式拋售,脫歐不確定性長遠雖令中價房屋受壓,但若有子女升學住宿或其他具體目標,現時乘滙率優勢,仍可吼東倫敦或近郊的細價盤,至於酒店、舖位受累較少,因英鎊跌反而會吸引旅客到訪,故集團仍在物色合適新項目。
自上月24日舉行公投,英鎊持續貶值逾一成,兌港元曾經跌穿10算水平,創1985年來首次,吸引國際資金趁英鎊低水流入樓市。美國富國銀行(Wells Fargo)本周三就斥約3億英鎊(約30.5億港元)收購倫敦商廈33 Central,預計用作新總部,為脫歐後英國最大宗商用物業成交;有英國基金減價15%出售資產,其中渝太地產(00075)購入倫敦區酒店,日本軟銀(SoftBank)近日更豪擲243億元英鎊(約近2,500億港元),以四成半溢價併購英國龍頭晶片商ARM,均反映英鎊大跌趨勢在前,有利外資吸納當地資產,紓緩脫歐後的經濟憂慮。
英倫銀行亦派定心丸,上周脫歐後首度議息,意外地按兵不動,主要利率維持0.5厘低位,買債規模3,750億英鎊不變,避免市場擔憂央行對經濟前景缺信心,而面臨更大沽壓及走資潮,議息後英鎊應聲而上回穩,展望下次議息的8月4日,將同時發表季度財政報告,包括最新GDP增長及通脹預測,料屆時仍有望減息0.25厘挽救經濟。券商瑞信稱,英房產與英鎊息息相關,鎊值長遠走弱,始終拖低樓市表現,故替英國房產投資信託(REITs)評級為「減持」;法興亦指各種隱憂下英鎊縱使再跌,國際投資者也不會隨便入市。
英樓近3年累升六成
市場對英國地產看法好壞參半,主因是其樓價過去3年急升60%,累積回吐壓力,未來經濟充滿不確定性,寫字樓及中價住宅首當其衝,因外資企業可能鑑於脫歐而撤離,減少員工住屋需求。皇家測量師學會(RICS)公布,6月份倫敦樓價指數跌至負46點,創近7年低位,無論樓價或全國房地產需求,都是2008年金融海嘯後谷底,市場上放售物業數量也是紀錄新低。更使市場焦慮,是脫歐後標準人壽、英傑華、M&G Investments、亨德森全球投資等7家英國大型房地產基金,陸續暫停散戶贖回申請,合計凍資高達180億英鎊(約1,845.7億港元),似乎令樓市危機迫在眉睫。
對於市場悲觀情緒,2012年起進入英國樓市、今年初斥3.45億英鎊(40億港元)購入全英第5大酒店的培新集團不盡同意,吳美綺表示:「最初公司都擔心英國脫歐,當地其他業主會不會賤價拋售,結果迄今一個月,看不到資產好廉價出讓,頂多部分業主之前開價雄心萬丈,現在變得較務實。例如日前有市值8,000萬鎊(約8.8億港元)的倫敦寫字樓招標,我們入標了,結果除預計中的亞洲投資者外又有美國資金,出手緊貼意向價,業主不會平賣,所以英國樓劈價潮,實際上沒有發生。」
回看脫歐,吳美綺坦言超乎想像,因為公投前一日,無論博彩業賠率或民意調查,都反映留歐意欲較強,最終結果逆轉,令投資者都跌眼鏡,至於基金停止贖回情況,她相信該批基金大多資金充裕,只有一至兩家會因為贖回而導致周轉不靈,他們汲取了雷曼事件中恐慌性拋售深刻教訓,設法令投資人冷靜下來,不要一時衝動,無端以遠低市值的方式沽出,就結果而言,市場也沒有出亂子。
吳美綺認為脫歐對英國真正影響,待今年第三、四季才轉趨明朗。「市場現在考慮的,第一是減息,其次是更多量寬措施(QE),去抵銷脫歐衝擊。我的看法是,英倫銀行見脫歐後環境非預計中壞,所以靜觀其變,但他們會兩手準備,萬一情況轉差就隨時準備QE『放水』。而脫歐具體方案,在9月前都不會有實質進展,因為英國脫歐的《里斯本條約》第50條(Lisbon Treaty Article 50)未啟動,下個月都未必啟動,始終新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才上台不久。」
脫歐料短期進展不大
「前倫敦市長、外交大臣約翰遜(Boris Johnson)也需要揣摩德、法等國態度,加上7、8月是歐洲人傳統重視的暑假,不少金融或主權基金部門開始放假,故未來2個月,是英政府摸索脫歐方向的檔期,反正英國也不急於脫歐,心急是歐盟。」她提醒,環球資本市場要到年底才清晰,「今年是政治年,美國11月總統大選舉足輕重,如果英國脫歐都是黑天鵝,市場更應該為美國大選做好心理準備,始終特朗普(Donald Trump)對歐洲、中國立場都強硬,而且難以捉摸。」
上周末有英國樓盤來港開售,曼徹斯特樓盤HiLux,單位間隔1至3房,面積約500至1,000平方呎,入場費18萬鎊(約185萬港元)起,至最高30萬鎊(約308萬港元),平均呎價300鎊(約3,090港元),項目預算2018年入伙,屬於脫歐之後首個來港的英國盤,兩日展銷期間,一共售出8伙,包括有投資者連掃2戶收租。在英鎊受挫前提下,到底英國樓市會不會大跌?港人挾滙率優勢,現在買英國樓又有無着數?吳美綺逐一解答。
「其實英國樓市尤其倫敦都幾似香港,既有超高價豪宅,也有較廉宜的可負擔住房計劃(Affordable Housing Programme),類似香港居屋,但是由私人發展商承建,呎價約500英鎊(約5,130港元)質素不錯;介乎兩者中間,還有中價樓市場。倫敦似香港還包括樓價貴,年輕人買不起樓,所以細碼樓盤市況不會太差,始終上車需求都好高。」
她預計,英國脫歐之後最受影響的是中價住宅,即呎價1,500至3,000英鎊左右物業,短期內都遇到壓力,始終近年樓價升得急,英國政府推出增加釐印費等辣招打壓,樓市本身接近周期性調整,但會否跌兩成這樣多,要視乎業主是否等錢使或市場出現拋售潮,暫未見這情形,料英國發展商仍有秩序賣樓套現。另外,雖然中價樓受壓無可避免,但英國最高端的豪宅物業,跟香港山頂一樣,不管多貴都有捧場客。
隔山買牛慎選發展商
她續指,倫敦樓市供應量,比香港少得多,當地不流行期房預售(Off-plan property),一般都是賣現樓,除非樓盤是面向海外買家,例如新加坡、香港等,但這類新盤正因為預售,本地人較少考慮,僅靠海外的單一客源,所以價格會較相宜,「早1、2年來港路演的英國盤,都不是賣得很好,到最近英鎊跌、滙水吸引,反而取得突破。未來主攻海外客的樓盤、門檻較低的上車盤,價格都較穩定,而且比港樓合理。英國也較多樓盤由基金持有,規定6年至7年內要賣,定價可能受壓,值得留意一下。」
早前本港發生英國樓花爛尾事件,有苦主遊行至英國領事館要求徹查,或涉及本港代理隱瞞發展商財困清盤。那準買家擬購英國盤,又有甚麼需注意?有專家指準買家入市前,對發展商背景及過往項目成績應有一定了解,而英國發展商可分為上市公司和私人財團,前者可供查閱資料相當詳細,準買家可以透過公司年報或股價略知其財政狀況。除了發展商履歷,有質素樓盤應具10年新屋保證(New Home Warranty),保險公司會為此類項目提供10年結構保證,假若發展商建築期內倒閉,買家首期亦得到保障。
吳美綺同意現時不失為入市時機,但買家必須有良好計劃。「如果諗住買英國樓投資,就要計劃一下收到租金的英鎊,會有甚麼用途。如果沒甚麼目的,收到英鎊又兌回港元,好明顯就蝕底。如果在當地用得着英鎊,就不怕貶值,例如有小朋友在英國讀書的家長,更可以把單位自用,讀書3、4年,已經賺回租金支出,到2年後脫歐完成,說白一點,倫敦始終是倫敦。目前樓價和高峰期比打九折,其實是機會。第一、個別發展商脫歐後,定價可能心軟;其次、食盡滙率優勢;第三,資金在港出路也不多,投資回報不是好抵。」
戴德梁行早前便發表《英國脫歐專題報告》,指英國離開歐盟後,中國投資者普遍認為,英國經濟將進入暫時的調整期,這時期對許多內地投資者而言,是買入良機,特別是房地產市場。今年上半年,中資投資英國物業,仍以商業地產為主,寫字樓佔40.3%,涉資14.4億美元,酒店項目佔30.6%,住宅市場只佔15.3%。該行亦指,英國脫歐造成英鎊貶值,部分資產價格產生下降空間,目前投資者瞄準英國住宅、酒店和舖位,因外幣購買力上升,帶來旅遊和零售業收入增加,將促使當地零售物業增值。
鷹君叫停倫敦25億項目
不過,英國脫歐確實引發憂慮,鷹君(00041)主席羅嘉瑞近日指,英國基金暫停贖回是非常極端的做法,顯示英國決定脫歐的不確定性,故已經擱置位於倫敦的2.5億英鎊(約25.6億港元)房地產項目,選擇靜觀其變。吳美綺則不擔心當地市道,因為脫歐後多人去英國旅行,酒店和商舖受惠,寫字樓視乎類別,樓面太大的商廈短期受壓,因為離開歐盟,作為銀行和資金窗口角色,已失去代表性;面積較小例如1萬平方呎以下,就沒有減價或減租現象。
培新2012年進入英國樓市,在本地發展商之中可算先驅,「坦白講我們是幸運的,買完首個在倫敦牛津街的項目不久,已經見到個市升得急。」培新目前正擴大在英國以外的歐洲投資版圖,包括和夥伴LJ Partnership入股商場基金Pradera,其管理資產約2.3億歐元(約200億港元),包括英德、西班牙及意大利等零售物業,租戶逾2,000個,此外還有位於德國的學生宿舍。
「9個月前,我們開始在英國以外,尋找其他歐洲發展機會,其中學生宿舍項目較流行,因德國留學生數目龐大。以投資角度,宿舍是較簡單的投資工具,一般Student House不用奢華,提供床、被鋪,或者小型Canteen,運作上簡單,好處是留學生很少會欠租拖租,不想影響讀書,所以對投資者來說宿舍就像現金牛(Cash Cow),能夠持續創造出現金回報。」
東倫敦新發展區搶手
香港人買英國樓,地點是重要因素之一,吳美綺有不少建議。「倫敦近年最重要的活化是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多個樓盤各300、400個單位,已是很多,碼頭在泰晤士河新區,由於北岸舊核心區發展得七七八八,像倫敦滙豐總部就是搬到碼頭一帶。碼頭所在的東倫敦,最近8年發展蓬勃,一來有地鐵延綫公布及奧運公園設施落成,二來市中心樓價也升得太急,令倫敦市商圈東移,現時最旺包括Aldgate、Shoreditch區,是倫敦一區尾、二區頭,另外Camden Town以前像香港的深水埗區,現在也十分『靚仔』。」
「香港人少買英國二手樓,但如果對市場知根知底,也可以考慮二手物業,因為英國發展商不像香港,不會提供驚人折扣優惠、九成半按揭,最多只是送律師費,或者小額釐印費補貼,所以二手市場相比新盤沒有劣勢。如果有投資經驗,不妨在二手市場尋寶。若單位鄰近大學區,會有不少大學生租住,租金回報不錯,部分Outskirts地區甚至達到5厘至7厘,如果在倫敦市中心,回報就一定沒那麼高。」
|
投資精靈﹕濠賭股撈底 金沙銀娛較值博
1 :
GS(14)@2016-08-09 06:40:50【明報專訊】近年濠賭股紛紛部署加強非博彩元素吸客及擴濶收入來源,其中相對取地面積較細的澳博(0880),既需要在有限空間去增加非博彩元素,獲批動工時間亦較對手較遲,以致近年股價跑輸;投資者要選擇濠賭股「撈底」,似乎仍以金沙中國(1928)及銀娛(0027)較理想。
澳博非博彩元素較少
觀乎六大牌主,酒店營運在非博彩元素方面,佔成主要部分。強如以非博彩收入渠道最多元化的金沙及新濠博亞,酒店營運往往佔非博彩收入逾四成之譜。澳博更因為在經營非博彩項目主要元素的土地方面較其他同業為少,需要在新項目上葡京方面,盡用有限空間去建高項目,增加營運空間,亦以時裝品牌及設計師概念將旗下酒店包裝。短期內其亦透過結束部分營運欠佳的衛星場、提高直播機及自動化、增加新舊項目的行人連接變相提高營運面積去改善效率,以及趕在年底前將正改建中的回力娛樂場,增加商場營運面積在人流較多的外港碼頭一區吸客,以至向來相對較穩健的財政狀况補救。
隨着業界正朝向擴大非博彩收入渠道,澳門旅遊業議會理事長胡景光認為,隨着那些舊有賭場酒店相繼投資做好裝修,並願意作價格調整者,他不擔心沒有市場。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027&issue=20160808
黃國英:Put歐元最值博
1 :
GS(14)@2016-11-08 05:35:13【明報專訊】市場消息不斷,但波動尚算平穩,觀望氣氛濃厚。市場中地雷甚多,但基本聚焦仍是落在美國的癲鳳狂龍之戰。市場的氣氛雖然和英國「脫歐」時雷同,但美國總統大選的「選舉人票」制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爆冷的機會,因此除非特朗普能夠在所有搖擺州份悉數勝出方能有力回天,否則仍是「似爆難爆」之局。外圍莊家當然各有部署,但世事難料,加上美國部分超巨型公司公佈業績,短期也能左右大局。現在雖然整體向上的機會較高,但投資者作兩手準備亦不為過。「小心駛得萬年船」是市場中的生存之道,不能胡亂孤注一擲才是穩妥的做法。
美國總統大選影響全世界,投資者如想乘勢出擊,方法實在有如五花八門、多不勝數。投資者如想富貴險中求,就不妨以「墨西哥披索」為目標,這正是風眼中的風眼!如不想涉足外匯而取股票,又可以著眼美國上巿的PAC(墨西哥機場)。高風險就有高回報,現在正是適時之機。
墨西哥披索 風眼中的風眼
如果特朗普上場,美元必會轉弱,如對特朗普有信心,則亦可沽空美元;反之,如預期希拉裡勝出,當然就可以買入美元了。投資者亦可以買入歐元12月put的期權,因為不單有美國大選的衝擊,還要加上意大利公投的變數,如果到時「忽然緊張」又再出現,則變相可以由「獨贏」變「連贏」,多了一重可博之機!以小博大,就算不幸失手,也不致於傷筋斷骨,風險可控,實在是不錯的選擇。
買股票和買樓最大的區別,在於買股票是可以看到任何風吹草動時都可以「先走為敬」,之後又可以用一個很低的操作成本來重新購回,但買樓的流動性就低得多了。唱淡沽股十分容易,但唱淡沽樓卻十分困難。沽樓買樓動用的操作成本要數十個百分比,周轉不靈活是十分顯而易見的。在現今這個年代,一個不甚誇張的調整下,現在投資股票的環境已經算是不錯的了。在一連串的調整下,現在已是可以乘勢反撲的時候。金價亦已見頂,更加強了看好希拉裡選情的走勢,乘弱撈底,是關鍵時刻應該做的關鍵操作,加上已接近決戰時刻,果斷「落飛」是合理行為,當然如仍未見起色,則再論行止是正常步驟,所以為安全計,買歐元put是較穩妥的選擇。
過去市場很長時間都表現呆滯,現在雖然因為風雲際會而有所波動,但其實並未算誇張,引起市場恐慌其實只不過是未能適應新形態而已!現在的取態應該是審慎而不悲觀,應該給恐懼主導了主觀的思想,而應該客觀求證、大膽假設。「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不單適用於李小龍的詠春,也適用於投資的操作!「短橋寸勁」、力發千鈞、攻守有道、進退連環,不正是市場中的獲利招式嗎?只要該出手時就出手,就有一博之機!
選戰屆關鍵時刻 應果斷「落飛」
數十年來,美國股票每年平均回報約10%,美國債券則為3%,換句話說就是每年的差額是7%。但為何股票會較廉宜而導致回報率較高?就是因為投資者有一個普遍的謬誤,認為股票有可能跌至「零價值」而債券則不會,因而導致股廉債貴!但如果投資者持續買入一些長年期的價外put option,每年的成本只約2%,這樣就變成了每年有5%的收益,就可以長期抵禦股災的風險。如果能持續兩年,已可以有豐厚盈利。投資者恐懼股災,其實是股價已上升不少而導致生成了泡沫,但作為精明的投資者,在這種環境下,是應該擁抱泡沫而不應該逃避泡沫!現在市況是賠率和機會率之戰,視乎風向來用價外期權作安全出擊,是合理的選擇。
股價癡呆遠比波動恐怖
市場略為波動,投資者卻過分地擔驚受怕,但真的值得恐懼嗎?其實最可怕的市場是價位不動如山、永世癡呆,這才是投資者最值得驚惶的情況!現在市場終於隨風起舞,投資者若然不順風揚帆,就實在是浪費了期待已久的戰機了!究竟是癲鳳勝抑或是狂龍贏,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猜想,但及鋒而試,則是無可置疑的事!
(本欄內容乃獲授權輯錄自香港電台普通話台財經節目《e線金融網》)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 財經新視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275&issue=20161107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