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會:進一步加強對創新業務和交叉領域的監管
據保監會網站15日消息,近日,中國保監會印發《關於2017年繼續開展打擊損害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亮劍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著力整治因營銷失信、數據失真等市場亂象造成的損害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
2017年,保監會將繼續組織各保監局,針對銷售誤導、客戶信息真實性和小額理賠服務情況,對近兩年保險消費投訴考核排名靠後的公司開展專項檢查,同時進一步加強對創新業務和交叉領域的監管,在規範保險公司銷售行為的基礎上,將違規銷售行為的檢查對象延伸至銀行類兼業代理機構,規範中介渠道的保險銷售業務。
《通知》明確了此次“亮劍行動”專項檢查的工作重點。一是重點打擊欺騙保險消費者、隱瞞與保險合同有關的重要情況等違規銷售行為。二是重點整治保險公司客戶信息不真實問題。三是重點核查保險公司對《保險小額理賠服務指引(試行)》的貫徹落實情況,整治保險公司理賠手續繁多、告知不到位、時效不及時等理賠難問題以及小額理賠數據不真實問題。
《通知》要求,對查實的各類損害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要依法從嚴從速處罰,並強化責任追究,在對直接責任人依法予以重處的同時,嚴肅追究公司高管人員的責任。同時,要透過問題追根溯源,查找監管短板,建立行業標準,在完善監管政策和制度機制上下功夫,逐項增補完善,不斷構建科學有效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體系和健全完善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機制。
同時,中國保監會將持續向社會公布“亮劍行動”中發現的損害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典型案例,加強消費風險提示,警示震懾保險公司違規行為,切實保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
交叉持股是邪惡還是善良之槍?
上周細價股出現股災,雖然市場消息一面倒將矛頭指向某莊家,但成因卻眾說紛紜,真不知誰真誰假。但有一點幾可肯定,就是與「交叉持股」有關。
所謂交叉持股,最簡單的形態是兩間公司互相持有對方股份。複雜一點的則是環形,如A公司持有B公司,B公司持有C公司,C公司持有A公司。至於David Webb早前公布的《50隻不能持有的股份》,當中繪畫的那個交叉持股關係圖,相信是最高級的網形。值得一提,母公司和子公司也有交叉持股情況,但不是所有地方容許,如香港《公司條例》明文禁止,故不是此文討論範圍。需要強調一點,交叉持股本質上沒有好壞之分,全視乎如何運用。正如槍殺傷力強,用來犯罪當然邪惡,但用於維護法紀就是善良。
若要數本地最佳交叉持股例子,當然是國泰航空(293)和中國國航(753),國泰持有國航18.13%股權(2017年3月前是20.13%),國航則持有國泰29.99%股權。當年之所以有此安排,純粹出於雙方的發展策略,國泰欲打入內地市場,國航則希望走出世界,互相持股形成的聯盟,可以鞏固雙方關係,作用遠遠大於從持股得來的投資回報。
另一個例子是日本的富士汽車與鈴木汽車,雙方自1999年開始合作,並且互持對方股份,富士持有的鈴木股份約佔總發行量的1.18%,鈴木則持有富士1.75%股權。雖然持股量微不足道,但是意義重大,自此兩間公司加深合作,如2005年雙方夥拍豐田汽車推出跑車。可惜近年合作關係轉差,加上當地新企業管治規定出台,誘發雙方於去年將對方股份沽售。
於大股東而言,交叉持股有其吸引之處。首先是股權較為穩固不易被動搖,特別是面對惡意收購時,互相持有對方股權形成聯盟,既能出手穩定股價,又能以股東身份表決阻止收購。據說日本企業自二戰後,紛紛採用此法來防止敵意收購。此外,交叉持股能帶動資產升值。如國泰和國航,只要其中一方賺錢,必定惠及另一方的業績,資產值連帶上升,股價自然造好。當然,這是一把雙刃劍,若其中一方股價下跌,自然也會影響另一方。若交叉持股涉及多隻股份,就會出現骨牌效應,是次細價股股災就是一例。
還有一點,若安排得宜,便能做到以小控大的效果。舉個例子,如股東A同時持有B公司和C公司60%權益,股東A將B公司的60%權益賣給C公司,並將C公司的50%賣給B公司,最後股東A只須持有10%C公司股權,就能保住兩間公司的控制權,又可以將股權套現,一舉兩得。此外,若與其他行業的公司交叉持股,雙方既可分散經營風險,又不需額外資金作投資,締造雙贏。
於小股東而言,交叉持股雖然可為股份增值,但最大問題在於削弱企業管治能力。一來股權結構牢不可破,若要改革管理層將會很困難。二來若雙方互相透過所持股份的表決權來配合管理層行動,就能操縱股東會。如果雙方故意不派代表加入董事會就更恐怖,因對方身份是獨立股東,能左右關連交易的審批結果,完全為所欲為。
綜合而言,交叉持股是邪惡還是善良,主要靠企業管理層自律。經過這次細價股股災,或許是時候檢討一下,是否需要加強交叉持股的監管,如在披露方面。
原文刊於:
am730 2017-07-07&&&&&&&&
滴滴美團摩拜交叉搶地盤 可送外賣的網約車要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13/1182579.html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看似穩定的移動出行格局近來頻生變化,美團在多地上線網約車業務;摩拜也推出了共享汽車服務;滴滴接管小藍車並宣布將推出自己的共享單車平臺。這些變化表明了什麽?又會給行業和普通用戶帶來哪些變化呢?
移動出行混戰:跨界搶地盤
這些變化發生後,記者分別采訪了三家企業。滴滴方面表示,共享單車本身會給用戶帶來便捷與實惠,其布局跟網約車業務並不沖突,只是出行場景不同。
上線共享汽車業務後,摩拜稱,旨在用自己技術,打造車、樁、網一體化的交通立體模式,一站式解決消費者從騎行、到駕駛、再到騎行(騎-乘-騎)的多場景出行需求。
美團點評方面表示,其使命是讓大家“吃得更好、活得更好”,而餐飲、娛樂等業務均與出行緊密相連,進入出行服務,恰好是讓用戶體驗更便捷。
對於這些變化,上海社會科學院互聯網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易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分析,這其中,只有外賣業務看起來和移動出行的聯系有點遠,但實際在國際上,包括Uber在內的網約車企業,早就開始做外賣業務了。
“美團布局網約車的心態可能是‘與其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出擊’,另外這也可給美團的上市再加‘故事’”。李易說。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滴滴就入股了外賣平臺餓了麽;Uber也在2014年推出了外賣業務Eats,另外,他們還有配送服務Uber Rush。
李易分析,原來大家都認為外賣、網約車、共享單車會分別成為行業寡頭,但目前這些變化表明,一旦形成平臺經濟,是很可怕的,業務沒有邊界,並且隨時可跨界,現在是外賣,未來還可能做快遞。
燒錢大戰很可能再次來襲
這一輪跨界搶地盤來勢洶洶。有消息顯示,美團網約車對司機端抽成比例為8%,這比滴滴整整減少了一倍以上,而且在部分地區還有獎勵,例如北京前5萬名司機前三個月零抽成。
記者還註意到,不知是否因為競爭壓力,老牌的網約車企業易到最近也下調了司機端的抽成比例,從原來的21%下調為5%。不過易到現在的實際控制人、韜蘊資本創始人溫曉東表示,這和美團把傭金降到8%沒什麽關系。
不止是網約車,在共享單車領域,平臺之戰也一直是在“燒錢”的狀態中。各種優惠、免費騎行活動不斷;摩拜和ofo等推出的月卡模式,更是價格低廉,最低僅2元就可包月。
另外,為什麽說移動出行領域燒錢大戰有可能重啟,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司機對網約車平臺忠誠度並不高,有網約車司機對中新網記者直言,“自然是哪家平臺給錢多跑哪家。”
“這種狀況下,燒錢大戰的可能性很大。”李易分析,如果滴滴反應不夠靈敏,美團網約車就有機會做大;但如果滴滴反應,就需要調整司機抽成比例等。不過李易還表示,如果滴滴反應夠靈敏,在網約車領域,其他平臺或很難再與之抗衡。
滴滴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程維也評價了美團網約車,他說,中國有350家網約車平臺,多一個競爭者而已,滴滴碰到了太多的對手,美團肯定不是最弱的,但也未必是最強的。
用戶享受補貼打車、騎車的優惠將更多
企業混戰移動出行,用戶能得到哪些實惠?經歷過2014年網約車補貼大戰的用戶都知道,動輒十幾元的紅包不是鬧著玩的,一個打車起步價妥妥地就有了。移動出行一旦再次引發燒錢大戰,紅包自然是少不了的。
李易稱,對廣大用戶來說,移動出行混戰肯定是好事,競爭存在,服務才會更好,用戶還有可能得到競爭補貼。
另外,用戶在移動出行體驗上也會更好。試想一下,一份共享單車押金,多種共享單車隨便騎;共享單車和共享汽車、網約車接駁不卡殼,1分鐘的時間都不會讓你浪費;你的外賣可能是網約車送來的,更快更穩不撒湯;更甚者,說不定未來還可以在車上吃外賣呢。
這些都不是沒有可能,比如,滴滴已經推出過“一鍵叫小龍蝦”服務;其平臺上也已匯集了專車、快車、順風車、共享單車等功能,而且未來共享單車還會納入包括ofo、小藍車在內的多種共享單車。
種種跡象表明,未來移動出行一個APP解決所有事兒是大概率事件。摩拜也表示,未來用戶將無需切換APP即可使用摩拜共享汽車,實現開鎖、還車、訂單支付等功能,一個APP滿足多種出行需要。
但問題又來了,同樣是一個APP囊括移動出行所有服務,你是選擇摩拜、美團、還是滴滴?巨頭之爭,恐怕撕戰仍是少不了的。
來源:中新網客戶端 記者:吳濤
債券違約“交叉感染”貸款,銀行資產質量再受威脅
大幅擡升的債券違約風險,可能正在成為銀行資產質量新的威脅。
5月10日早間,江南化工(002226.SZ)公告稱,杭州銀行此前從公司募集資金專戶中扣劃2.11億元事項已妥善解決,專戶余額恢複至原有金額。此前,5月3日,公司收到杭州銀行合肥分行告知《函》,其於5月3日晚間自公司募集資金三方監管賬戶中扣款2.11億元。
不同於江南化工的股東出現流動性危機但未形成實質性違約,2018年以來,已有19只債券實質違約。這些涉及企業除了債券違約,還面臨巨額貸款償還壓力。部分企業債券違約的同時,貸款也同時違約或逾期。此外,在一些企業違約中,銀行既提供了貸款,還是債券承銷方。
“債券違約是銀行不良貸款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多少都會對貸款產生影響。”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估計今年違約還會在高杠桿、高負債的企業局部爆發,進一步擡升風險,影響銀行表內貸款、自營資金配置的債券,但對於高風險的債券,銀行其實早有預料,已提足撥備,貸款逾期總量相對有限,同時由於是局部風險,也不會造成銀行壞賬大幅上升的局面。
債券違約沖擊貸款
“債券是銀行表外業務,違約的處理方式和貸款不同,也不會影響表內資產質量。”平安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魏偉對第一財經記者稱,由於不用計入表內、計提壞賬,債券違約不會導致銀行不良貸款大幅上升。
雖然債券違約不會直接形成表內不良貸款,但債券違約的企業,資金往往極其緊張,融資能力下降,一旦債券違約,風險必然向貸款傳導。銀行對企業風險發生後的態度,也能看出債券違約對貸款安全的威脅程度。
江南化工募集資金被劃扣,由其股東盾安集團引發。5月2日,盾安集團被曝發生流動性危機,對外債務總額達450億元。不過,發酵數天之後,局勢已出現暫時緩和跡象,5月9日,盾安集團10億元超短融債券“17盾安SCP008”完成兌付。
與盾安集團只是出現流動性危機,並未實質違約不同,2018年至今,已有凱迪生態、四川煤炭、神霧環保等19只債券出現實質性違約,合計金額超過130億元。而不少公司在債券違約的同時,還有大量銀行表內貸款逾期。
“債券違約是銀行不良貸款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企業資金出了問題,肯定會影響償還能力,多多少少都會對貸款產生影響。”華南某股份制銀行人士說,債券違約會與貸款互相加強,如果沒有新的資金進入,存在形成連環違約的可能。
這種風險在部分債券違約的企業身上已有所反應。5月7日,凱迪生態的中票“11凱迪MTN1”發生實質性違約,違約金額本息合計6.98億元。
5月10日晚間,凱迪生態公告稱,去年5月10日,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使用部分閑置募集資金暫時補充流動資金的議案,使用11.31億補充流動資金,使用期限為12個月。截止5月9日,上述資金未歸還至募資專戶。
公告同時稱,另經保薦機構核查,公司及下屬子公司等10個募資專戶於今年初向非募集資金監管賬戶轉出約4億,截止昨日未歸還至募集資金專戶。目前公司流動資金緊張,將加快推進資產重組、項目融資等方式籌措資金,盡快歸還應歸還至專戶的募集資金。
根據凱迪生態三季報披露,截至2017年9月底,該公司短期、長期貸款余額分別達37.7億元、64.5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34.7億元;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分別為11.7億元、6.9億元。
債券違約之前,凱迪生態資金就已極度緊張,確是毋庸置疑的事實。截至去年9月底,凱迪生態賬面貨幣資金只有29.4億元,而上述主要債務金額總計超過155億元,達到當期貨幣資金的5倍以上,而且其中合計72.4億元的短期借款、非流動負債,將在接下來的3個多月時間里全部到期,違約風險不容小覷。
更嚴重的是,一些企業債券違約、貸款逾期已經同時出現。就在5月7日,*ST中安也發生債券違約,違約本金9135萬元,利息306萬元,合計9441萬元。此前,其貸款就已出現逾期。根據4月25日披露,最近12個月內,該公司累計訴訟金額已達7.5億元,其中包括兩家銀行,涉及金額共計約2.11億元。
相較於違約的債券,*ST中安的銀行貸款規模更大。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該公司有息負債28.85億元,其中債券11.91億元,銀行貸款16.94億元,在有息負債中占比接近60%,但銀行授信額度卻只剩8800萬元。
交叉傳導
債券作為表外業務,不用計入表內、計提風險準備,但並不意味著卷入違約的銀行,資產質量不受沖擊。
“表內信貸與表外的非標、債券的區別,就是業務在表內貸款受限,必須要走表外。也就是說,企業不可能只在銀行表外融資,而不做表內。”某股份制銀行深圳分行人士說,一般情況下,銀行提供了債券、非標等融資的企業,往往還有表內貸款。
上述華南股份制銀行人士亦稱,過往一段時間,一些企業過度依賴杠桿,通過貸款、債券、非標等各種方式融資。一些企業熱衷發債,主要是融資成本低,而銀行為了監管要求,將部分業務轉移到表外。在此情況下,如果債券違約,貸款也會受到牽連。
債券屢次違約的大連機床便是如此。2月7日,大連機床公告稱,由於公司被大連中院依法裁定進入重整程序,目前重整工作仍在進行中,應於2月5日付息兌付的 “15機床PPN001”,不能按期足額兌付本金及利息。
根據Wind咨詢統計數據,自2016年11月21日“15機床CP003”違約以來,“16大機床SCP001”、“15機床CP004”、“16大機床MTN001”、“15機床PPN001”等債券先後違約。截至目前,大連機床違約債券合計金額超過40億元。
債券違約的同時,大連機床還有大量貸款逾期。2017年8月披露的征信情況顯示,截至去年8月31日,大連機床累計欠息1.8億元,子公司大連數控股份、華根機械分別累計欠息1.88億元、1.38億元;兩家子公司累計由銀行墊付承兌匯票20.3億元;大連機床及子公司累計借款逾期39.6億元。
披露信息顯示,大連機床及其子公司的逾期貸款,共涉及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興業銀行三家銀行,其中在興業信托逾期3筆,總額10億元,在興業銀行逾期3筆,合計金額2.99億元,借款人為大連機床及其子公司華根機械。
除了直接貸款外,興業銀行還是大連機床債券的主承銷商。5月4日公告顯示,興業銀行承銷了5只大連機床債券,分別為“16大機床SCP001”、“16大機床SCP002”、“16大機床SCP003”、 “16大機床MTN001”、“15機床MTN001”,金額合計為28億元。
上述華南股份制銀行人士說,債券的買方主要來自銀行、央行、基金三部分,而銀行的資金又包括自營資金和客戶理財資金,而且銀行自營資金還是債市重要資金來源之一,與理財資金占比基本相當。
興業銀行是否認購了上述債券目前不得而知,2月7日至8日,在大連中院主持下,召開了大連機床、母公司大連高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內容之一是債權人核查債權。但在公告中,大連機床沒有披露詳細的申報債權情況。在大連機床進入破產重整的情況下,興業銀行的貸款可能將會受到影響。
不會大幅推升銀行不良
“現在的違約、流動性危機,僅僅是一個開始。”魏偉說,過往一段時間里,一些企業通過非標、發債做大規模,將告一段落。
對於顯著上升的債券違約,市場判斷,由於去杠桿持續推進、資管新規落地,違約風險可能會呈局部高發的態勢。過於依賴發債和杠桿,拼命通過發債、非標融資擴張規模,但又經營不佳的民營企業,將是違約高發區。
這種潛在風險以及已經暴露的違約,會否使銀行壞賬大幅上升?今年3月初,原銀監會審慎規制局局長肖遠企就曾表示,當前銀行不良貸款反彈壓力仍然較大,結構、周期、體制等因素造成的不良資產風險,仍然會持續暴露一段時間。
“最近債券違約風險受到高度關註,主要是發生風險的企業規模大,而且牽扯到上市公司。”上述華南股份制銀行人士說,風險高的債券違約,本來就在預料之中,雖然今年局部違約風險可能大幅上升,但不至於形成大規模、系統性的風險,也不會導致銀行不良資產大幅上升。
魏偉亦稱,信用風險的產生與宏觀經濟狀況有關。目前來看,今年經濟狀況不錯,出現壞賬大幅上升並且外溢、傳導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債券違約對銀行資產會有一定影響,但影響程度有限。
除了可能發生的潛在風險,已經發生的違約又會對銀行資產質量產生什麽樣的影響?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至今,已經違約的19只債券,合計金額就超過130億元,而這還不包括可能發生風險的貸款。根據第一財經記者此前報道,僅凱迪生態一家公司目前就面臨高達230億元的代償債務,其中銀行貸款占32%。按這一比例估算,凱迪生態待償還銀行貸款逾70億元。
上述華南股份制銀行人士說,已發生的風險對銀行資產質量構成影響,主要體現在:一是表內貸款,二是自營資金配置的債券。資管新規落地後,禁止期限錯配,由於不準剛兌,虧損不會對表內資產質量、撥備產生明顯影響。
“債券違約處置方式與貸款不同,可以直接在二級市場賣掉,實在不行,還可以剝離給資產管理公司。”上述股份行深圳分行人士說,債券本身流動性較好,處置相對容易。所產生的影響,主要是自營資金配置部分需要計提撥備。
但上述華南股份制銀行人士認為,已經降級的債券,銀行一般有所預料,用表內資金配置的,基本上都會一次提足撥備,即便產生虧損、無法回收,最後還可以剝離,因此不會導致銀行不良率大幅上升;而表內貸款部分,即便發生風險,局部風險也不會使銀行資產質量大幅下滑。
【壹錘】民調或現黃金交叉政改奇蹟日誰最快反口?
1 :
GS(14)@2015-05-14 08:43:49早前三間大學辦的滾動民調顯示,支持政改方案的市民與反對政改方案的比率愈來愈近。雖然最高一次,支持政改方案的受訪者佔49.5%,但在最近一次,5月5日至9日期間進行的民調中,受訪者支持政改方案的比率,已跌至42.3%,創調查以來新低,而支持政改的比率其實自4月下旬起已一直下跌;另一邊,反對政改方案的比率則創新高達40.3%,只相差2個百分點。早在支持政改一方的形勢大好時,高官和建制派紛紛呼籲泛民,叫他們順應民意,應投票讓政改方案通過。政府高官多次落區爆出醜聞,更試過只坐在巴士上與市民揮手,非常「離地」。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更曾在落區時向街坊大聲斥責,高官落區往往依靠大量警力護航,或令政改方案的支持度下降。但值得留意的是,民調最新數據只能反映5月9日前的民意,近日廣西社團總會的醜聞當時仍未流出。現在廣大市民都看到建制派的醜聞時,反對「袋住先」的人很可能會繼續增加,而支持者則相對減少。如此,支持和反對兩線交叉一幕指日可待,調查當日將會是政改民調的大奇蹟日。不少政府高官和建制派經常叫泛民順應民意,若大奇蹟日真的出現,反對政改方案的人數比支持政改方案的人多時,他們還可以說甚麼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514/19147208
美加息預期升溫 恒指20天線跌穿50天線港股現死亡交叉難樂觀
1 :
GS(14)@2016-05-21 18:07:09【本報訊】美國加息預期升溫衝擊,港股現死亡交叉。聯儲局議息會議紀錄顯示下月加息機會增,恒指昨再報跌0.7%,連跌兩日後已蒸發周一及周二的反彈幅度,同時出現20天線(昨處20549點)跌穿50天線(昨處20557點)的死亡交叉。按過往兩次經驗,相關訊號出現後是陰跌變急跌先兆,分析相信短線陰乾跌市未變。記者:余倩敏
恒指昨日低開近100點後走勢反覆,跌幅一度收窄至32點,但尾市跌幅再擴大,收市報19694點,跌132點或0.7%,主要由季績後報跌2.4%的騰訊(700)領跌,同時由報升3.2%的滙控(005)抗衡,惟仍難阻恒指回吐周初反彈的幅度,本周計已由升轉跌0.5%;H指則報跌57點或0.7%,收報8243點。主板成交金額555億元,連續4個交易日不足600億元,買賣氣氛續低迷。
專家料下試19420
大市反彈不成再掉頭向下之餘,技術走勢暫時不感到樂觀,昨日恒指20天線已經跌穿50天線,形成了死亡交叉的格局。過去大市兩次出現相關訊號之後,恒指中短線均大走弱,如去年12月初出現後,恒指一周再下挫4.2%才告回穩,惟及後兩個月仍告累跌17.5%;再數去年6月中一役,大市及後一周錄3%反彈後即現急挫,累計不足一個月已大瀉11.5%。港股夜期隨外圍繼續走弱,截至本港時間昨晚10時半,恒指即月夜期報19515點,再報跌91點,較現貨低水179點。不過,專家普遍不認為港股短期會出現急跌情況。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指,死亡交叉印證港股技術上進一步轉差,恒指料需下試19420點的上升裂口底部後,才初步回穩並呈區間走勢。不過,市場估計若之後發生美國6月加息或英國通過脫歐等負面因素,不排除恒指會再度尋底。渣打財富管理業務投資策略主管梁振輝指出,聯儲局近幾個月的取態,傾向在加息預期高企時發放鴿派言論,故下周儲局官員的講話值得留意。梁振輝指出,短線在缺乏催化劑下,港股處於悶局,走勢會較為偏軟,但由於頗多負面因素經已反映,相信恒指仍能守住萬九點。
沽空率15%仍高企
另外,空軍在連日大手轟炸後仍未肯收手,昨日大市沽空率仍錄15%的高水平,已連續12個交易日在14%或以上水平。大市整體下跌股份數目仍多逾800隻,下跌比例達63%。在加息陰霾籠罩下,港滙跌至近兩個半月低位,本地地產股幾乎全線向下,當中領展(823)及恒地(012)齊齊跌逾1%。由於市場憧憬國際銀行股可受惠息差擴闊,除滙控彈升之外,渣打(2888)昨日亦報升4.7%,股價表現更亮麗。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520/19619775
港股漲348點 快現黃金交叉 升破22200點阻力 分析:短期或回調
1 :
GS(14)@2016-08-09 07:15:48【明報專訊】內地經濟數據參差,且美國加息機會漸增,恒指昨日仍創下超過8個月新高,50天線即將升穿250天線,形成「黃金交叉」。匯豐控股(0005)及騰訊控股(0700)等強勢藍籌股續升,基建等落後板塊亦炒上,升勢全面。惟有分析提醒,資金市下隨時有轉勢風險。
明報記者 廖毅然
內地昨公布貿易數據,儘管出口略勝預期,但進口減幅擴大,然而恒指昨日早段仍升逾200點,午後升幅擴大,一度升穿22,500點,收市報22,494點,升348點,國指升145點至9276點,全日成交略增至608億元。現時恒指50天線(21,126點)及250天線(21,221點)只差95點(圖1),若升勢持續,短期內將出現「黃金交叉」。另一方面,以黃金比率計算,恒指昨日升穿2月初低位反彈阻力(由「大時代」以來的跌幅38.2%,約22,217點,圖2),下一步有望劍指23,400點(即收復50%的跌幅)。夜期昨晚收市時報22,411點,較日間期指跌37點。
李惠嫻:恒指仍在尋頂
早前啟動回購計劃的匯控再升1.87%,騰訊升2.28%,雙雙成為升市火車頭。儘管美國就業數據理想,今年加息機會增加,但資金仍追捧本地地產股,長實(1113)、恒地(0012)及新世界(0017)均升逾2%。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李惠嫻表示,市場預料美國聯儲局尚要觀察更多經濟數據,沒有迫切加息的需要,「經濟好轉又未至於加息,故現在是最好炒的時候」。她認為港股今年以來一浪高於一浪,恒指仍在尋頂狀態。
除上述強勢股外,不少落後股份都受追捧,聯想(0992)升6%,利豐(0494)及康師傳(0322)分別升4至5%。基建股突受關注,中交建(1800)升逾6%。二、三線科技股借樂視入主酷派(2369)而炒上,舜宇光學(2382)升5.9%。瑞士寶盛私人銀行高級證券分析師周雯玲表示,昨日升勢相當全面,不像早前只是個別板塊輪流炒作,反映大市氣氛理想。
羅家聰:勿低估加息機會
但交銀香港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警告,中港經濟、英國脫歐等基本因素沒有明顯好轉,只是環球央行放水以致資金氾濫,况且資金市隨時有轉勢風險。事實上,他認為美國經濟數據理想,市場低估今年加息的機會。據利率期貨顯示,即使美國非農新增職位連續兩個月好過預期,9月份加息機率只有18%,12月的機會率亦低於50%。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437&issue=20160809
投資精靈﹕6次黃金交叉 4次後市大升
1 :
GS(14)@2016-08-09 07:15:49【明報專訊】移動平均線是以過去一段時間的收市價計算出平均數,從而得出一個概括的走勢。當較少天數的平均線升穿較多天數的平均線,形成交叉,一般被視為利好信號。50天線若升穿俗稱牛熊分界線的250天線,更被視為「黃金交叉」,後市多數大幅攀升。
現時恒指50天線與250天線相差小於100點,意味快將出現「黃金交叉」。不過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李惠嫻表示,移動平均線是相當滯後的指標,平均線上升反映指數已上升一段時間,所以「黃金交叉」一出,反而有機會出現調整。
事實上,自2008年後恒指曾出現6次「黃金交叉」,該6個交易日都出現陰燭,然而調整過後往往會大幅上升,例如2012年8月底的一次,恒指一周回吐近600點,但其後半年累升3900點。
不過「黃金交叉」也不是必然的買入信號,有時會出現假突破,例如2012年3月,出現交叉前恒指已接近見頂,至當年5月初歐債危機重燃,恒指1個月累跌逾3000點,50天線重新跌穿250天線。因此今次雖然有機會破位,但投資者亦要留意,脫歐陰霾尚未完全消散。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966&issue=20160809
恒指黃金交叉料今重現
1 :
GS(14)@2016-08-11 05:54:15【明報專訊】外圍市場起伏,部分藍籌與指數成分股亦遇沽壓,恒指昨日先揚後抑,最終險守升幅,但50天線距離升穿250天線僅一步之遙,預料恒指今日可現「黃金交叉」。惟有分析認為,資金交投意欲不強,大市能否延續升浪尚待觀望。
恒指昨日早段曾攀高152點至22618點,創逾8個月高位,惟午後倒跌,全日僅收升26點或0.1%,報22492點,大市成交額為612.48億元。昨日恒指50天線(21205.48點)與250天線(21205.93點)幾乎重合,「黃金交叉」將於今日重現,惟歷史數據顯示,每逢交叉後市場短期多現回吐,昨日指數於保歷加通道突破頂部後亦遇阻力回落(見圖)。
第一上海證券首席策略師葉尚志表示,港股短期穩中向好,惟市場充分反映全球央行放水預期後,仍需靠宏觀經濟支持。耀才證券研究部主管植耀輝表示,技術層面存在上升機會,惟歐美市場交投下跌,日圓與債市等避險資產續升,上市公司半年業績亦難見驚喜,對後市有所保留,惟市場憧憬深港通可令恒指於22000點獲得支持。
港鐵遭大摩下調評級 股價昨挫3.7%
個股方面,濠賭股昨日獨領風騷,金沙(1928)及銀娛(0027)各自高漲5.2%與3.4%,前日公布業績的港鐵(0066)昨日大跌3.7%,更遭大摩下調評級至「減持」,稱其股息在扣除特別息後低於其他地產股。植耀輝認為,市場現多憂慮沙中線超支問題嚴重,港鐵出現回調亦屬合理。此外,昨日創業板再有新股於上市後大跌,皇璽餐飲(8300)周一掛牌首日飈升近12倍,惟翌日即插兩成,昨日更再斬約59%。而內地首富王健林之子王思聰有份投資的飲食概念(8056),於上市當日勁升9倍後狂插83%,昨日亦續跌8%至0.68元,但仍較配售價0.45元高51%。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692&issue=20160811
一度閃跌13美元見9個月新低金價出現死亡交叉
1 :
GS(14)@2016-11-26 13:46:53■美滙持續強勢,令金價下滑。 資料圖片
【本報綜合報道】美元強勢持續,拖累大宗商品價格「冇運行」。金價昨日曾閃跌13.39美元,低見每盎斯1,171美元,為九個月最傷。現貨銀價亦應聲下跌,低見每盎斯16.17美元,見近五個月低位。
現貨金價昨日出現「死亡交叉」利淡訊號,50日移動線跌穿200日移動線,低見每盎斯1,171.06美元,跌1.13%或13美元,為今年2月初以來最低。現貨銀價見每盎斯16.17美元,為近五個月低位。鈀金和鉑金均跌1.09%,報每盎斯725.58美元及905.55美元。油價亦下滑,紐約期油曾低見每桶47.21美元,跌1.56%;倫敦布蘭特期油亦跌1.63%,報每桶48.2美元。倫敦3個月期銅則見每噸5,804美元,跌1.09%。
大選後銀價累跌一成
自美國總統大選後資金持續泊入美元,同時美國下月加息勢在必行,令美元升勢未改,大宗商品價下滑。現貨金價和現貨銀價自大選後分別累跌7.27%和9.89%;鈀金自美國總統大選後跌幅顯著,累跌8.41%。彭博綜合大行數據預測,現貨金價今年底料見1,230美元,明年首季則見1,194美元;現貨銀價本季尾將見17.13美元;明年首季則見16.49美元。美股在感恩節後的黑色星期五只有半日市,三大指數早段向好,道指與標普500指數續創紀錄新高。道指早段最多曾升55點,高見19138點,升55點;標普500指數報2208點,升3點;納指升5點,報5386點。歐股三大指數尾段個別發展,英股升0.02%,德、法兩國股市分別跌0.17%及0.24%。昨晚部份投資者趁美元高位獲利,美滙指數回調至101.3。現貨金價則由九個月低位回升,報每盎斯1,189.13美元,升0.64%;現貨銀價則反彈逾1%,報每盎斯16.47美元。
印度入市撐盧比滙價
新興市場貨幣未喘定,越南盾自上周四創逾10年紀錄低位至22,785兌每美元,昨日滙價持續積弱,最低見22,765兌每美元。據彭博報道,越南央行昨日調低越南盾兌美元中間價0.03%,至22,137兌每美元。另據路透報道,印度政府昨日大規模入市,力撐印度盧比滙價。印度盧比昨日曾低見68.7250兌每美元,及後略回至68.4725。日圓徘徊113水平,昨日最多曾跌0.49%至113.9兌每美元;每百日圓兌6.8882港元。追蹤資金流向數據商EPFR統計顯示,截至周三(23日)止的一周,美國股票基金「吸金」51億美元(約397億港元)。新興市場股債兩市基金過去一周持續錄得走資情況,合共錄得約48億美元資金流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26/19845869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