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持股+新增對沖策略 502的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ee43000101n8s2.html突然想到一個策略,叫主要持股+新增對沖策略,不過不知道長期有沒有效,最近幾個交易日據我的目測是可以有所收益的。這個策略是這樣的,例如我主要持有興業銀行而且長年持有不動,當興業銀行在交易日當天開盤漲幅高於指數開盤漲幅,那麼就可以融資買入部分興業行業,再賣空相應頭寸的股指期貨。如果指數繼續上漲,興業銀行很大概率會漲得更多形成一個差價收益,如果指數下跌,由於當天興業銀行的強勢,跌幅又比指數少,股指那邊也會賺錢。在當天的收盤時候賣出我原來一直持有的興業銀行,把錢還給券商(不用付當天的利息費用),同時期貨平倉,最後仍然還是持有同樣數量的興業銀行。當然如果興業銀行當天開盤弱於指數,就賣興業銀行,買股指期貨。如果說市場准許做T+0交易,那麼就可以不用主要持股了,直接每天如此對沖。
摩根士丹利:全球經濟發展趨勢和主要風險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3282 在最近的「宏觀經濟觀點和思考」論壇中,摩根士丹利發表了它們對全球形勢的看法。坦白來講,摩根士丹利的觀點現在也代表了許多華爾街人士的看法。
摩根士丹利對全球形勢的預測和擔憂如下:
關鍵預測:
2014-2015年的全球經濟增速將超過2012-2013年:經濟週期的後半階段已經開始。全球經濟增長引擎由新興市場國家轉移至發達國家。
全球新一輪貨幣寬鬆政策已經開始:耶倫領導的美聯儲態度更加溫和,這將迫使其它央行進一步放寬政策。全球流動性擴張永無止境。
主要擔憂:
新興市場最糟糕的情況尚未結束: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增長模型遭到破壞。中國2014年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放緩。「脆弱五幣」(印度盧比、巴西雷亞爾、印尼盾、南非蘭特和土耳其里拉)仍然脆弱。
歐元區經濟「日本化」仍然是該地區的主要風險:歐洲央行對通縮威脅的反應遲緩;銀行業聯盟建立的步伐緩慢;財政政策過於緊縮。
放鬆貨幣能夠導致通脹或通縮:尾部風險已導致通縮或(和)通脹上升。寬鬆政策正在吹漲資產泡沫。
傅盛談獵豹移動頂風上市:IPO主要是走向全球市場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531在微博、樂居等中概股相繼登陸美國之後,資本市場上再次迎來了國內新公司。今晚,獵豹移動將於今日在紐交所掛牌交易,敲響開市鐘。 獵豹股票交易代碼為「CMCM」,擬發行1200萬份美國存托股(ADS),發行價為14美元之間,位於此前確定12.5美元至14.5美元發行價區間的高位。按此價格計算,獵豹融資額在2億美元,公司市值約為約為20億美元。 獵豹移動CEO傅盛向媒體透露,上市只是個開始,並不是目標。 談及為何在中概股普跌的情況下還要頂風上市,傅盛表示,只所以依然這個時候上市,主要是基於公司加快國際化的考慮,需要一個更強的品牌和知名度,要盡快搭建一個國際化的隊伍。 傅盛表示,儘管目前全球科技股價有波動,但獵豹移動不會太關心股價的表現,更關心用戶是否滿足用戶的需求。 公開信息顯示,摩根士丹利國際公司、摩根大通證券公司、瑞士信貸證券公司和麥格理資本公司擔任此次IPO交易的承銷商。獵豹移動IPO時,金山軟件將以發行價認購最高1000萬美元股份,百度、騰訊及小米旗下投資公司XiaomiVentures分別最高認購2000萬美元股份。以此計算,金山軟件、百度、小米三家總計將認購最高7000萬美元股份。 傅盛表示,這些公司在這個時候做投資也是基於自身的判斷,價值更為互補。 招股書顯示,獵豹2013年總營收達人民幣7.49911億元(1.23876美元),2012年總營收為2.87927億元,2011年為1.40054億元;獵豹2013年淨利潤達人民幣6201.8萬元(2024.5萬美元),2012年淨利潤為984.4萬元,2011年淨虧損3023.5萬元。 傅盛表示,上市後獵豹移動將致力於進一步擴大移動用戶群、擴大全球市場,並提高貨幣化能力、尋找戰略投資和收購機會。
抓住主要矛盾,思考大盤規律 xuyk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f2kf.html A股任憑你怎麼抱怨它多麼的遲鈍或多麼的無效,終因它是經濟的產物,所以定會受到經濟運行的影響,而大盤指數就是宏觀經濟及其預期的反映。現在回過頭來看看,大盤走勢也確實非常客觀地反映了我國宏觀經濟的運行狀態。
就拿近十年的形勢來說吧。房地產佔據了我國經濟建設的主導地位,2005年下半年股市對此作出預期反應,大盤指數從998點,只經2年時間,便推升到了6124點的歷史最高點,其中房地產、銀行、金融、鋼鐵等板塊功不可沒。但從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迄今萎靡不振,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房地產、銀行、金融、鋼鐵等板塊死死地拖累大盤,而這也正是股市對以房地產為主導的經濟的預期反映。
我國的房地產投資佔GDP15%以上,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20%,各地方土地收入佔到財政的70%以上,去年房地產行業的融資佔全社會融資額的70%多,我國的經濟可謂房地產經濟了。因此,房地產一旦出大問題,國家經濟必遭嚴重影響。市場對此憂心忡忡,這也就是銀行、房地產,金融、鋼鐵等股票一跌再跌的原因,大盤指數也被拽住拖到地下。房地產的過度膨脹,不僅自身風險增加,而且還把風險轉嫁給其他相關行業(比如,銀行、金融、鋼鐵等),從而加大整個社會及經濟的風險,變成了做空股市的力量。這就是股市的預期,你不服也得服。
然而,物極必反是事物發展之規律,從目前房地產市場的表現來看,今年我國房地產市場的預期很可能逆轉,從而導致整個房地產行業滑坡,下滑速度或許超乎人們的想像。這種變化,不僅符合目前宏觀經濟調整的邏輯,也符合房地產自身調整的邏輯。這輪從去年開始的房價下跌並四處蔓延的現象,似乎是在沒有什麼調控政策的干預下發生的吧,這就只能理解為是市場自我調整的結果。
我國經濟問題是結構性失衡的問題,其中房地產是個主要結症,所以怎樣應對與調整是關鍵。但不管是軟著陸還是硬著落,只要調整有利於經濟結構改善,促進消費和其他領域的投資以及產出的增長就行。雖然房地產調整會造成這個行業的收益下降,但長遠看並不會降低宏觀經濟的總收益;調整可使這部分資源轉移到效率更高的行業中去,促進整個經濟體價值的提高,最終股市將會預期給出更高的估值水平,推動股市價值提升。
那麼股市是否已經預期到了房地產什麼時候逆轉或正在逆轉?你我他,誰都不知道,因為沒有人比市場更聰明。不過,我們單單從每天接收到的售樓短信和電話越來越多這個現象可知,「拐點」越來越近了。這樣的話,就會如同我在本月14日寫的小文《通縮有利於催生牛市》中說的那樣:「只要通縮預期見底,股市預期就會上升,於是牛市隨之而來。」
屆時,我股市先起來了,你實體經濟就跟著慢慢調整吧!哈哈!
機構投資者(主要指共同基金,養老和捐贈基金),有一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週年洋
http://xueqiu.com/6691655012/29939527闖蕩華爾街,個人投資者與機構投資者同台競爭,個人投資者只有避開自己的劣勢,大力發揚自己的優勢,才有可能不被獵殺,反而有超越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戰績。
機構投資者(主要指共同基金,養老和捐贈基金),有一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1、不能購買市值低於10億美元的公司;
2、不能持有股價低於2美元的公司;
3、基金持股總值不能超過該股總市值的10%;
4、單只股票市值不能超過基金總資產的10%。
格林佈雷特的神奇公式多年的業績表明,小盤股的業績遠遠超出市場整體回報率,我以為其原因在於,當優秀的小公司市值低於10億美元時,各類大型基金受限於其規章,不能夠買,等小公司快速發展成長為過10億美元的公司時,這些機構被其過去的成績和未來的前景鼓舞,開始大量買進,給過去買進去的個人投資者抬轎子。
個人投資者不受限,相對機構投資者,這是看得見的優勢。小盤股可以買,低於2美元股價也可以買,想買多少買多少,只要自己有足夠的資金,完全可以用上,下重注,一次做對,就可以創造出一個財務自由人,或者一個小富翁。
要獲得超出常人或者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業績,利用機構投資者的限制,自然多了制勝的機會。但制勝的核心還是選擇投資標的。評估投資標的,少不了定性和定量的結合。機構投資者擁有諸多股票分析師,每個人都有非常強大的蒐集數據,建立模型的能力,在公司估值這件事情上,大多數個人投資者,難以競爭過他們。
但在定性上,可就不一樣了。機構投資者是吸納眾人的意見對投資標的下判斷。在對一個標的做定性判斷時,多人的情況下,往往意見紛紜,難以統一。眾人做決策的質量並不一定高於個人。如果一個修煉足夠的投資者,有自己成熟的投資體系,基於自己的分析和邏輯推斷,在對投資標的的定性判斷上,其正確的可能性遠大於機構,雖然估值上是劣勢,但多一點謹慎,多一點耐心,追求高一點的安全邊際,只要定性判斷是正確的,再利用機構投資者受限的方面,個人投資者的優勢是機構投資者達不到的。
在定性和定量上,我以為定性更重要。在南轅北轍這個故事裡,方向是定性,馬車是定量。如果方向是對的,加上一匹快馬,我們就很快達到目標;但如果方向錯了,就是世界上最快的馬,也只能讓你離目標越來越遠。
定性比定量重要,機構定量上有優勢,但個人更能在定性上進步。我以為,從這個角度上講,個人要提高自己的投資水平,更多要從定性研究上努力。(每天一則16)
每週銳評(2014.08.10)—簡析港股通和港股交易的幾個主要區別 dyc1500
來源: http://xueqiu.com/1703837764/30738445
$上證指數(SH000001)$ 每周銳評(2014.08.10)—簡析港股通和港股交易的幾個主要區別

8月8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召集了約60家券商召開滬港通動員大會,將在8月16日、17日(下周日)和23日、24日進行港股通生產線實盤測試。
似乎是怕夜長夢多,上交所推動進港股通業務的速度的確快的驚人,那麽今天,我們就來仔細剖析下港股通和投資者直接去香港開戶交易的幾個主要區別在哪里?
(一) 交易標的範圍
一般在香港直接開戶的投資者可以投資香港市場的所有上市股票、包括香港主板和創業板,合計1000多只股票;也可以交易香港市場的渦輪、牛熊證、恒生指數期貨、國企指數期貨,以及可以購買各種香港金融市場交易的基金,並可以對部分港股市場交易的股票進行賣空交易;同時很多投資者在香港開立的證券賬戶,同時可以投資全球多個國家的股票交易,並且能夠參與海外的期貨交易(包括外匯期貨),還能買、賣滬深B股。
港股通在試點期間,投資者只能投資恒生大型股指數成分股、恒生中型股指數成分股、同時在上交所和香港聯交所上市的A+H公司,合計總共264家,雖然只占港股標的總數的18%,但市值卻占港股總市值的80%以上。
港股通交易標的的範圍,總體上看,都是港股市場大、中市值的成份股,平均PE10倍左右,整體上看大多是業績有保障、流動性相對不錯的藍籌股。看來試點初期,監管層對投資風險這塊比較重視,港股通的標的範圍設置,避開了近些年大部分國內投資者在港股市場投資虧錢的兩個主要的大坑:一類是以渦輪和牛熊證為主的港股市場衍生品,另一類是港股市場的低價老千股群。
(二) 交易安排
相比在香港開戶交易的投資者,港股通投資者每年的交易日要比普通港股投資者少約20天左右。兩地市場在每個年度末開始協商下一個年度的交易日安排,港股通對交易日安排的基本原則是兩地市場均可以進行正常交易和結算的交易日,才被定為港股通的交易日。
從日內交易安排上,試點期間港股通投資者在9:00—9:15只能采用競價限價盤參與交易,在上午9:30—12:00,下午13:00—16:00均只能參與增強限價盤進行交易,並允許在12:30—13:00撤銷已申報但未成交的訂單。
港股通投資者不能參與9:15到9:20的對盤前時段和9:20—9:28的對盤時段的交易,並且不能在日內持續交易時段采用競價方式交易。
從交易安排上,港股通投資者會受到一些限制,尤其是國內的一些長假期間,港股市場大多正常交易,而港股通投資者沒法參與交易,投資者需要註意這其中的股價波動風險。
(三)投資者準入
一般在香港開戶的投資者,沒有規定投資者準入條件,幾萬港幣以下的小資金也可以參與投資。而港股通業務規定的準入條件必須是為持有滬市A股證券賬戶的機構投資者,及證券和資金賬戶余額合計不低於50萬人民幣的持有滬市A股賬戶的個人投資者。
港股通試點期間相對提高了投資者的準入門檻,盡可能的排除部分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散戶去參與海外市場的投資。
(四) 結算和存管
港股通投資者通過向自己的A股證券賬戶指定交易的內地券商,經由上交所證券服務公司(上交所為港股通業務設立的SPV公司),下單到香港聯交所進行交易,每日買入和賣出軋差後的凈額度為105億人民幣。
港股通投資者買賣香港證券市場的股票,雖然是以港幣報價,但內地投資者只需要以人民幣支付,系統會按照當日的結算匯率直接將人民幣換成港幣下單交易。港股通投資者賣出持倉的港股,系統也會按照當日的結算匯率直接將港幣扣去各項費用後換成人民幣,原路返回到投資者A股證券賬戶。
中國結算(中登公司)獲承認為香港結算的結算機構參與者,匯總港股通所有參與券商的交易數據到中國結算,統一和香港結算、港交所進行數據清算,為港股通提供結算服務,
港股通投資者的滬市A股指定交易的證券賬戶,同時也是該投資者的港股通存管賬戶。
這次滬港通方案最大的亮點就是這套結算和存管方式,相比過去國內投資者投資港股必須偷偷摸摸的把資金慢慢的往海外挪,資金量稍微大點的個人投資者,還要受限於每人每年5萬美金的換匯限制。資金回國內更麻煩,金額稍大點還要面臨外管局的質詢。這次港股通的結算方式無疑解決了高凈值投資者很大的困擾。
(五) 行情信息
行情信息方面,兩地交易所初步考慮互換一檔行情(最優買賣盤),覆蓋港股通股票範圍,刷新頻率為3秒。考慮到由於港交所是上市公司,香港的普通投資者單獨不付費也拿不到免費的即時行情,一般內地投資人在香港開戶只能拿到交易商次數有限的點擊報價,這個行情信息條件,在試點初期雖說不比A股投資人,但相比苦逼的香港散戶,也算港交所的一個讓步(還是社會主義好啊)。
以上簡單總結分析的是港股通和普通港股交易的幾個主要的區別,當然還有一些細節上的區別,今天不多做贅述,畢竟系統測試都還沒正式開始,很多交易細節都處於待完善中,我們會繼續跟蹤這塊業務的後續發展。
關註更多可可投資雜談文章,請關註:
官方公眾號:可可投資雜談
掃描二維碼關註:
@不明真相的群眾@方舟88@implacebo@O_Livia@sylvan@管我財@灰色鉆石@李雪@梁劍@TAKUN@二元思考@左龍右鯉@Ricky@歲寒知松柏@梁宏@onedot
澳洲主要港口罷工,鐵礦石將遭遇供給沖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361

包括甲板水手在內的港口拖輪船員正以罷工相威脅,要求雇主增加工資、改善工作條件,否則就要破壞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港口出貨量。本月,他們已經幾次發出這種罷工威脅。(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彭博新聞社報道援引全球最大的礦業公司必和必拓消息稱,由於上述港口船員罷工,澳洲黑德蘭港(Port Hedland)可能停止作業。
黑德蘭港位於澳大利亞西北海岸,是澳洲甚至全世界最大的鐵礦石輸出港。澳大利亞政府預計,該港口承擔著全澳洲近半貨船出口,預計在明年6月之前,總計出口規模將達到765億澳元。
必和必拓曾在5月表示,假如任何罷工達到兩天,那麽采礦活動可能就會因此放緩,因為港口鐵礦石庫存是相當高的。
CMC Markets駐悉尼首席策略官Michael McCarthy對彭博新聞社表示:
任何供應緊縮,特別是在目前的水平,都將引發鐵礦石價格作出反應,這可能會抵消任何短期收入損失。(罷工)帶來的並不都是負面後果。
隨著中國縮減信貸規模,中國需求放緩風險增加。上周,國際鐵礦石價格降至近兩個月的最低水平。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材料國際買家。
水手工會已經批準了時長為2小時—12小時之間的無限次停工,而關於工程師罷工最長為兩天,以及拖船船員罷工最長為一天的方案,其他兩個工會將分別投票表決。自3月以來,工會已經討論了可能的行業行動,這將取決於投票結果,而滾動罷工則可能延伸到11月。
必和必拓預計,一旦罷工,澳大利亞鐵礦石礦主每天的總計損失可能高達1億澳元(約合9300萬美元)。
而實際上,他們的薪資甚至超過一些華爾街投行家。根據必和必拓提供的數據,甲板水手一年的收入大約為13.7萬澳元,如果加上獎金和補貼,總收入能高達21.1萬澳元。而據Johnson Associates數據,華爾街初級銀行家的基本薪資大約在7萬—9萬美元之間,加上獎金之類的總收入則為14萬美元左右。
華爾街警告房產泡沫是中國“主要風險”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493
上周中國統計局公布的7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跌城市創三年多新高,一線城市全線下挫。不同以往的一輪中國樓市大調整已然降臨。房產泡沫又一次成為華爾街分析人士最關註的中國風險之一。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最近在報告中寫道:
“中國房地產市場看來已到轉折點。房產市場下滑是近期中國主要的宏觀風險。”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認為,對華爾街來說,中國房產泡沫最具象的體現就是距離北京僅150公里、就在天津近郊的於家堡。此前中外媒體報道將那里和同屬天津的響螺灣商務區並稱為“鬼城”。
於家堡金融區的負責官員聲稱,以地表面積算,到2019年,那里會成為比紐約金融區大三倍多的金融區。可連續多年房價飛漲和大興土木使中國房地產泡沫顯示難以為繼的緊張跡象,不由人擔憂於家堡的項目是否依然前途光明。
今年6月彭博的報道說,天津響螺灣商務區摩天大樓林立,卻沒有一絲大都市的喧鬧氣息,一些大廈的建設已停工。自2010年第一幢大樓建成以來,響螺灣一直未能吸引租戶入住。這對對岸在建的於家堡金融區而言是個不利的預兆。
該報道稱,與這些開發項目相關的一個天津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透露,2013年營收銳減68%,降至不到今年到期債務三分之一的水平。渣打銀行大中華研究業務主管王誌浩稱,平臺發債償還銀行貸款只是在“爭取時間”,最終不得不清算,這雖然不大可能引爆債務危機,但一些信貸和資產出問題會進而影響經濟發展。
《金融時報》則是認為,中國建成房屋供大於求是房地產市場走到轉折點的推手。2011年,房地產市場還是供不應求,如今以在建房屋總建築面積看,供應足以滿足全國四年多的需求量。
上周末華爾街見聞也援引美銀美林策略師崔偉(David Cui)的數據說明,中國樓市存量太大:
假如以過去12個月的平均成交量計算,到今年7月,消化中國樓市的存量房為期需約4個月。2008年12月,消化庫存需2.3個月,2012年3月需2.5個月。

今年7月,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在朗潤格政論壇上表示,經過調研,未來五年,房地產新增需求約895萬套,但實際供給將達到1600-2000萬套,現有存量房完全可以滿足住房需求。
《人民日報》上周文章提到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的觀點,即部分城市前期供應量過大是導致目前樓市轉冷的因素之一。也正因為這和其他市場風險因素,以及前期成交集中釋放帶來的需求斷檔,當前僅靠限購松綁難以拉動市場成交。
專註中國市場的股票研究機構JL Warren Capital預計,中國樓市不會發生崩盤,中央政府會引導開發商修建經濟適用房。但考慮到存量太大,樓市將不可避免地更大幅度下行。

OECD:全球主要經濟體7月通脹下滑 歐洲國家墊底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722
周二,經合組織(OECD)稱,其34個成員國7月年化通脹率1.9%,低於6月的2.1%,上半年經濟增長較為疲軟;截至7月的12個月,消費者價格為負的六個國家均來自歐洲,主要受食品和能源價格低迷拖累。印度是大型經濟體中唯一通脹攀升的國家。(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OECD的34個成員國在7月的年化通脹率為1.9%,較6月的2.1%有所下滑。20國集團通脹率為2.8%,較6月的2.9%也有下滑。20國集團包括世界主要發達和新興經濟體,GDP之和占全球GDP總量的90%。
OECD指出,7月美國、加拿大、日本、英國等發達經濟體,以及印尼、俄羅斯、南非、沙特阿拉伯等發展中經濟體的年化通脹率都有所下滑,主要受能源價格低迷影響。截至7月的12個月,能源價格增幅為2.3%,大幅低於上月的3.1%。
從通脹表現看,印度最好,歐洲多國表現最糟,包攬倒數六位:
印度是大型經濟體中唯一通脹攀升的國家,從6.5%增至7.2%。
7月,歐洲六個國家消費者價格指數較去年回落,包括愛沙尼亞、希臘、波蘭、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能源價格和食品價格低迷對這些國家的通脹影響是巨大的。
通脹方面,歐元區18國與美國也相差甚遠。截至7月的12個月,歐元區食品價格下降1%,美國上漲2.7%;歐元區能源價格下滑1%,美國上漲2.6%;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物價水平方面,歐元區僅增長0.8%,美國為增長1.9%。
總體看,盡管其它產品和服務領域歐元區價格增速也不及美國等重要經濟體,但食品和能源領域的差距非常明顯。通脹率低令歐元區企業、家庭、政府削減債務的困難加大,歐元區國家仍面臨高債務負擔的問題。歐元區經濟和通脹表現糟糕,市場預期未來歐美央行政策將出現偏離,歐央行行長德拉吉在此前Jackson Hole央行年會中的講話也印證了這點。
OECD表示,7月全球幾大經濟體消費者價格上漲速度都有所放緩,表明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較為疲軟、令人失望。盡管二季度OECD成員國經濟環比增幅為0.4%,較一季度的0.2%有所提升,但比去年任何一個季度都低。
中國樓市風險加大 前8個月主要指標全線惡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56

今年前8個月,中國房地產投資增速加速放緩,樓市出現進一步惡化跡象。
主要指標全線下滑:
今年1-8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8975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3.2%,增速比1-7月回落0.5%。
房屋新開工面積114382萬平方米,下降10.5%,降幅收窄2.3個百分點。
商品房銷售面積6498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8.3%,降幅比1-7月擴大0.7個百分點。
商品房銷售額41661億元,下降8.9%,降幅比1-7月擴大0.7個百分點。
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6160萬平方米,比7月末增加930萬平方米。
在詳細數據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10.0%。住宅銷售額在前8個月下滑10.9%,較前7個月10.5%的跌幅有所擴大。
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6160萬平方米,比7月末增加930萬平方米。該數據顯示,樓市庫存壓力進一步增加。而在7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比6月末增加802萬平方米。
業內認為,房地產市場是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點,甚至在中國政府試圖刺激整體經濟增長時也是如此。
近幾個月以來,中國房地產市場普遍在趨於疲弱的住宅銷售、高庫存和緊繃的信貸環境中掙紮。很多地方政府在財政收入下滑的壓力下開始放松房地產限購政策,以期拉動地方經濟增長,確保完成全年GDP增長目標。甚至連中國央行、銀監會等高層機構都呼籲銀行放松首套房信貸。
據《華爾街日報》統計,截至目前,超過30個地方政府已相繼以各種形式放松限購政策。然而,在這種樓市管控放松的預期下,住宅消費者因期待房產進一步降價而觀望,令住宅銷售在疲軟中陷入拉鋸。
許多房地產開發商曾在半年報中表示,他們預計將在9月和10月銷售大量房產。因這兩月通常為樓市銷售旺季,一般被業內稱為“金九銀十”。
1-8月,房屋新開工面積下降10.5%,降幅收窄2.3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下降14.4%。前7個月,房屋新開工面積下降12.8%。
新屋開工面積降幅收窄,這或許暗示不遠的將來中國工業部門難以明顯複蘇。因房地產行業牽涉全國近40個產業部門,比如銅和水泥等原材料、加工、建材等。而新屋開工面積下滑,就意味著前述諸多行業消費需求並未回暖,令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速整體放緩的憂慮加深。
據《財經網》9月13日報道稱,華遠地產董事長任誌強日前表示,從目前形勢來看,下半年中國經濟發展還將是下降的趨勢,中國房地產行業難複蘇。
他稱,在經濟發展出現下滑時,房地產市場發展一定會出現下滑,全世界都是如此,經濟發展步伐放慢的時候,老百姓的收入和消費能力必然下降。按照目前的銷售量計算,全年或將減少近3000億元的銷售額、近4000萬平方米的銷售面積,這對一個全年超13億平方米銷售面積的房地產行業來說只是一個小問題。
統計局公布的部分數據如下:
2014年1-8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8975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3.2%,增速比1-7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40159億元,增長12.4%,增速回落0.9個百分點,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68.1%。

其中,1-8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65295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5%,增速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施工面積465243萬平方米,增長8.3%。房屋新開工面積114382萬平方米,下降10.5%,降幅收窄2.3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80174萬平方米,下降14.4%。房屋竣工面積49759萬平方米,增長6.7%,增速提高2.2個百分點。其中,住宅竣工面積38036萬平方米,增長4.8%。
商品房銷售和待售情況
1-8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6498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8.3%,降幅比1-7月份擴大0.7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10.0%,辦公樓銷售面積下降8.9%,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增長6.4%。商品房銷售額41661億元,下降8.9%,降幅比1-7月份擴大0.7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10.9%,辦公樓銷售額下降19.5%,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額增長7.5%。
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6160萬平方米,比7月末增加930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加590萬平方米,辦公樓待售面積增加54萬平方米,商業營業用房待售面積增加227萬平方米。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