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鴻 靠電商平台成功扶植自有品牌 水上裝備揚名中東 拚出二.四億營收佳績

2014-01-27  TWM
 
 

 

撰文‧鄧 寧

二○○八年,金融海嘯橫掃全球所有行業,代工廠的國際訂單幾乎都大幅銳減,同時,中國廠商為了保住訂單而自砍價格,台灣廠商若不跟著將利潤砍到見血見骨,就必須另尋一條出路,其中一個方法就是發展自有品牌。但所有做代工的廠商都知道,一旦自有品牌做大,就會與代工客戶發生衝突,甚至被大廠抽單,絕對不是一條好走的路。

位在台中的水上運動裝備廠商金鴻公司,卻因為懂得利用電子商務平台,即使面對二、三線代工客戶流失,也能順利扶植起自有品牌。這些在電子商務平台上找尋新供應商的國際買家來自全世界,新客源補足了代工訂單的衰退,讓金鴻在金融海嘯後的四年內,營業額還能維持兩億元左右的平盤,一三年的營業額甚至小幅成長至二.四億元。

「你知道嗎?我們在中東地區賣得特別好!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這些地方,Aropec甚至被當成一線品牌,與Aqua Lung、TYR等歐美頂尖品牌地位相同。」金鴻總經理魏敏聰說,中東市場完全是他們在網路上所開發出來。

全品項供應 連溯溪與泛舟都有不同規格原來,中東國家普遍仇美,這讓中東經銷商在找尋供應商時,有了台灣品牌出頭的機會。而魏敏聰自網路上接到第一筆詢單後,又積極建立與當地的關係,親自飛去與經銷商洽談,這才促成金鴻自有品牌在中東地區的知名度大增。

從金融海嘯之後的短短數年間,金鴻的訂單體質產生大轉變,自有品牌貢獻營收比率從二、三成快速跳增至九成,僅餘一成的代工業務,自有品牌能得到飛躍性成長,電子商務功不可沒。

其實早在十四年前,魏敏聰就已經想到用網路做生意,但當時台灣甫推出ADSL寬頻上網服務,而阿里巴巴也剛在中國成立,電子商務的大環境尚未成熟。金鴻雖然自己架設公司網站,同時加入台灣經貿網、亞洲網路等台灣本地的開放式電子商務平台,但主要訂單仍是靠著參加專業展覽而來。

○九年,一方面來自全球市場緊縮,另一方面因為阿里巴巴新平台躥起,使得金鴻長期耕耘的電子商務終於開花結果。這一年,也是金鴻從代工轉向自有品牌的轉捩點。

阿里巴巴集團於○八年正式來台,也開始對台灣中小企業招商,而金鴻就在隔年加入。魏敏聰回憶,在招商說明會上,阿里巴巴宣稱平台一日的流量可達八六八萬人,相較於台灣本地電子商務平台數十萬人的流量,阿里巴巴無疑是大巨人,「我當下就簽了五年的會員合約,因為我知道,流量是網路行銷最重要的第一步。」有了無遠弗屆的通路後,魏敏聰在一○年時,又買下位於台中神岡區的新工廠,占地近千坪的新廠,足足有舊廠的十倍大,讓金鴻更能大張旗鼓地拉開產品線。舉凡衝浪、浮潛、深潛、游泳、溯溪、泛舟、釣魚等水系運動項目所需的裝備,都在金鴻的供應範圍內。

開發新市場 在中東與歐美一線品牌比肩魏敏聰分析,全球的在地經銷商或小店家,已經學會藉由電子商務平台找供應商,但在水上運動裝備領域裡,許多競爭廠商只專精在某項產品,此時全品項供應就成為相當突出的優勢,「一家水上運動用品店不會只賣潛水衣,也不會單賣水肺,一定需要其他用品與配備,這時金鴻完整的供應鏈就派上用場,一旦買家搜尋到我們的自有品牌Aropec,自然會有商機。」舉例來說,金鴻的產品分類,細到連溯溪與泛舟穿的衣服都有不同規格。魏敏聰得意地表示:「緊身衣最困難的部分就是size chart(尺寸表),得針對不同體格、身形剪裁,溯溪與泛舟,一個往上一個往下,人用力的方向不一致,設計就得不同,這是中國廠商學不到的技術精髓。」另一方面,金鴻在網路上也接受小量訂單,買主沒有最小訂貨量(MOQ)限制,包裹甚至可以空運直達大西洋的小島,也成為電子商務的一大特點。現在,金鴻已有高達八五%的客源,都來自於電子商務平台,客人的樣貌十分多元,不僅有大型經銷商,也有個人潛水教練,魏敏聰以滿意的笑容說道:「網路讓我找到許多無法在會展上接觸的買家,這是以前做不到的事。」目前,金鴻每天約可從網上收到三十封以上的詢價單,公司內部更設有十位外貿人員、四位內銷人員,專門負責處理從電子商務平台而來的詢價單;不論單量大小,平均一天就有三封訂單可成功交易,成交率約為一成。於是,參加實體展覽對魏敏聰而言,反而變成了與老客戶見面交流的場合。

值得一提的是,魏敏聰並非只靠網路接單讓業績穩定成長,在自有品牌打入全球八十八個國家,並建立代理體系後,Aropec已成為消費者會直接接觸的品牌。已五十歲的他更親自出馬,到重要的區域市場拜訪客戶或視察櫃位,甚至教在地經銷商如何面對零售通路,以及與消費者溝通。

回覆內容單元化 「快速」建立信任度魏敏聰深有感觸地嘆道:「我真的是到開設品牌旗艦店後才發現,衣服在店裡是一件、一件賣給消費者,但要消費者掏錢哪有這麼容易?每個地方喜歡的顏色、設計都不是坐在台灣就可以知道的,我反而要更貼近市場,才能看見消費者的需求。」在網路上做生意,最難建立的就是信任。在產品送至買家手上前,雙方第一時間仍是以電子郵件來回溝通,魏敏聰強調:「正因為一開始無法碰面,賣家更需要準備精準的產品分類、精美的圖文介紹,以及快速的回覆機制,來建立彼此信任。」舉例來說,浮潛呼吸管的管徑粗細,潛水袋的重量或容積,甚至送貨的箱子可以裝下幾件潛水衣,這些在實體展覽時不見得會強調的產品細節,都是網路買家想知道的要件。

魏敏聰更指出,在網路上詢單的客層,從零散消費者、小店家、連鎖店,到進口商,都會有不同需求,賣家必須針對不同對象制定標準的回覆內容,之後業務只要針對個別的差異點補充,就能快速解答問題。

「更重要的是,不只第一封信,接下來的第二封、第三封到第十五封信都得寫出來,從一開始的詢價到後期的船務運輸、付款條件等,所有外貿相關問題的回覆內容,都可以『單元化』。」魏敏聰笑說,將Q&A「單元化」的靈感,還是他讀大學時寫小說的朋友告訴他的,不僅小說情節可以單元化,做生意的回覆也能單元化,早在網路行銷風行前,他就已懂得箇中道理。

這家在水上運動裝備領域直接與歐美頂尖品牌拚鬥的公司,藉著認真回覆每一封可能的商機,在電子商務中不斷成長。接下來,魏敏聰還要開發鐵人三項用品,從水中世界返回陸地,跑出全新的市場。

金鴻

創立:1963年

總經理:魏敏聰

資本額:2000萬元

營收:2012年2億元

2013年2.4億元

產能:潛水衣 12萬件╱月;潛水鞋、手套 3.2萬雙╱月

員工:約100人

營運模式前後對照

電子商務化以後

2013年品牌營收占9成85%客源來自網路, 打進中東、非洲新市場,與歐美品牌比肩。

電子商務化以前

2013年品牌營收占

3成參加展覽尋找代工客戶,歐美品牌為市場主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79

奧巴馬中東戰略徹底破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983

今年美國和伊朗重新就伊朗核項目開始談判後,New Yorker雜誌發表了一篇美國總統奧巴馬的訪問。奧巴馬在訪問中提出了自己對中東局勢的觀點。

奧巴馬希望在中東建立起競爭性平衡的局面,來取代目前什葉派與遜尼派之間宗派鬥陣的局面。

如果伊朗核談判上,各方可以達成一致,那伊朗就將重回廣闊的國際社會。奧巴馬稱,

你可以看到,遜尼派主導的海灣國家與伊朗之間的平衡正在形成。如果可以消除一點雙方之間的敵意,那就將創造出新平衡。這樣,我們就可以和正常運作的國家一起合作,預防極端主義在此出現。

幾乎是在他說話的同時,ISIL開始在伊拉克擡頭。1月,ISIL拿下了伊拉克西部的Fallujah和Ramadi。6月,其攻下了摩蘇爾,Tikrit以及一系列北部城鎮。

奧巴馬訪問後6個月,伊朗和敘利亞依然不是正常運作的國家。極端分子已經在中東的核心區宣布建立哈里發,並正努力打開一條通往地中海地區的走廊。

就此,奧巴馬中東自我管理的夢想破滅了。

將伊朗重新拉回國際政治舞臺,這聽來是個不錯的想法,但是現實呢?沙特阿拉伯是中東地區以遜尼派為主的國家,伊朗則是什葉派為主國家。雙方都用宗教派別作為互相攻擊的武器,以獲得地區力量。

從核談判上可以看出,伊朗希望可以重新得到認可,成為地區重要力量。但是,伊朗同時受到中東地區宗派鬥陣的威脅。

奧巴馬的觀點是正確的。對美國來說,讓伊朗有動力解決中東問題,要比讓其破壞地區穩定更有利。但是中東已經漸行漸遠。每天都有層出不窮的暴力事件。

想要重組這些支離破碎的國家,需要各國努力建設一個各宗族平等的社會。但是,要想達成這些願望,中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971

最新中東局勢 井底望天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uzf6.html

最近看伊拉克局勢有何感想?

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其實以前薩達姆在的時候遜尼派是少數派,但是就比較猛,和敘利亞的阿拉維有一比。

上一次中東地區有秩序,是一戰之前的奧斯曼帝國。後來中東被比、英、法勢力瓜分。

殖民地統治的關鍵在於扶持少數派壓制多數派,比如法國人在越南,華人是二老板;英國人在印度,錫克人是二老板。那麽在伊拉克,遜尼人占上風;在敘利亞,阿拉維人占上風,都是被有意扶持起來的。

後來這些地方的反殖民地勢力大致是走了兩條路。

一條是伊拉克、敘利亞、埃及、利比亞等等,靠接受了西方思維和訓練的年輕軍官搞政變,這些就是後來出現的軍人強人;當時伊朗走了民主改治的路線,結果1953年被美國中情局政變推翻,巴列維國王複辟,這個直接導致了1979年伊朗革命,這就是第二條道路——靠宗教力量反西方,成立宗教民主共和國。伊朗確實是中東伊斯蘭教國家中最民主的,算是開了先例。

當然伊朗是什葉派的。遜尼派宗教同學受到鼓舞,進行了三次實踐。

第一次在阿富汗的塔利班,靠武裝鬥爭奪取政權,雖然中間被美國推翻,但看來還有機會重啟內戰。

第二次是埃及的兄弟會,這個是靠民主選舉上臺,但是被美國支持的軍隊搞了軍事政變。

第三次就是這次的哈里發同學了。他們的崛起主要靠的是美國支持,在敘利亞打內戰,其基本隊伍是從前薩達姆領導的複興黨遜尼人——就是世俗力量被美國給砍了,宗教力量從原地崛起。

而且在各個戰場,面對敘利亞的阿薩德、伊拉克政府代表的什葉派、伊拉克的庫爾德人,他們都在獲勝。所以美國和歐洲要出手,避免庫爾德人撐不住。估計很快庫爾德人會宣布獨立,對伊朗和土耳其也造成影響。

所以這個局面不會是暫時的,而是長久的。

 

(只要不到東邊來就好)

東邊暫時穩得住。

 

(伊拉克最終分立,是美國的戰略嗎?)

基本上美國要把伊朗和其他新月什葉派(敘利亞和黎巴嫩)分開。

 

(中國在伊拉克的利益呢? ISIS說要打到新疆哈。)

中國的利益在巴士拉附近,中國在伊拉克的油田主要在南部。

有伊朗革命衛隊在,ISIS在伊拉克南部打不下來的。在巴格達一線有伊拉克政府軍,後面有薩德爾的軍隊(“邁赫迪軍”是2003年伊拉克戰爭後伊拉克最重要的武裝組織之一,效忠於伊拉克什葉派領導人穆克塔達·薩德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014

俄羅斯駐防“第二中東” 備戰北冰洋能源“冷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715

俄羅斯,普京,北冰洋,能源

為保護地處多爭議地區北冰洋的巨大能源資源,俄羅斯軍方近日決定,今年將在沿北冰洋邊境全面駐軍。俄羅斯媒體報導,俄軍有望調派作戰機器人,保護俄屬北冰洋地區的油氣基礎設施。

據路透報道,俄國防部長昨日宣布,今年將在整個瀕北冰洋的國境線駐軍。如下圖所示,從俄西北部的俄北方唯一終年不凍港摩爾曼斯克(Murmansk)到最東北面城市楚科奇(Chukotka)的廣大邊境地區,將統統部署戍邊部隊。俄羅斯,北冰洋,石油,天然氣

俄羅斯媒體國際文傳電訊社(Interfax)報道提到,俄羅斯政府支持的高級軍事研究機構Russian Foundation for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副總幹事Vitaly Davydov透露,該組織在設計海底作戰機器人和匿名的設備,用於保護俄屬北冰洋的石油與天然氣基礎設施,進行控制洋流、探測和追蹤工作,必要時會摧毀潛在的敵人。這些機器人及設備可能配置在特種潛艇和海底。

英國《衛報》報道認為,不應對俄軍方的行動感到意外。俄方此次駐防的北冰洋地區堪稱“第二個中東”,其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分別占全球總儲量的17%和30%。北冰洋也是加拿大、美國、挪威、丹麥這些西方國家紛爭不斷的地區。

雖然北冰洋屬國際法管轄,但這些國家在北冰洋都有各自領地,都對當地資源覬覦已久。加拿大方面定期在北冰洋地區開展軍事活動。今年3月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加拿大與俄羅斯政府的關系急劇惡化。在今年俄羅斯空前規模的海陸空軍演中,俄羅斯軍隊就執行了北冰洋的作戰任務。

俄羅斯,北冰洋,石油,天然氣

綠色和平組織估計,目前俄羅斯在北冰洋地區一年采掘油氣不超過660萬噸,而俄羅斯全國因管道泄漏全年損失油氣450萬噸。

Davydov稱:

”北冰洋地區的競爭對手會將重心放在當地自然資源。俄方在當地要解決的關鍵任務是,獲取礦產資源、首先是碳氫化合物的渠道。在完成發掘、生產和輸送資源及冰下作業和基礎設施安保的多項任務後,可以達到這一目標。“

下圖可見2011年俄屬北冰洋地區石油與天然氣田分布及探明儲量。如圖所示,俄屬北冰洋地區探明的天然氣與石油儲量分別占北冰洋天然氣和石油總儲量的95%和60%。(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俄羅斯,北冰洋,石油,天然氣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13

無視國際油價半年暴跌三七% OPEC寧可少賺也不減產 美國牌石油 點燃與中東的黑金之火

2014-12-08  TWM
 

油價已經跌了好一陣子,OPEC會議決定不減產,更是壓垮油價的最後一根稻草,在那黑得深不見底的石油井中,美國與OPEC的黑金戰爭,一觸即發。

撰文‧楊卓翰

濃稠的黑色液體,被裝成一五九公斤重、一公尺高的鋼桶,擺在港口,等著被運走。它靜靜地站在那裡,不知道全球正為了它,釀起了一場「黑金戰爭」。

這一桶原油,可能會被運到台灣,被台塑提煉成汽油、柴油,或是塑膠、橡膠、人造纖維的原料。它是「原料中的原料」,全球去年就用掉了九千萬桶油。在十一月二十八日,這桶布蘭特原油的價格,是七十美元(約二千元新台幣)。僅僅半年前,它還要價一一五美元。國際油價在這半年,暴跌了三七%。

過去三十年,這樣的跌幅只發生過四次。把這桶油的跌價,乘以九千萬(桶),就是所有石油出口國損失的錢。而這些損失,有三成屬於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的十二個國家。OPEC掌握全球大多數的石油生產,他們決定的產量,足以撼動全世界的油價。

所以,當這十二國代表十一月二十七日聚集在奧地利維也納開會時,全世界都屏息以待。大家都在猜測,在這幾個月的油價崩跌之下,OPEC會不會決定減少產量,好讓油價回升?如果他們決定不減產,代表供給會繼續增加,油價就會繼續下跌。

這也是為何在長達五個小時的閉門會議後,主張減產的委內瑞拉外交部長氣沖沖地步出會場、拒絕回答任何問題時,大家都知道結果了。他的表情,最先被路透報導,一個小時內,油價又跌了一.二美元,到七十四美元一桶。

美元強、需求減、油頁岩

油價下跌三大原因

幾個小時後,OPEC正式召開記者會,宣布這個全球最大的石油聯盟不減產,維持一天三千萬桶的產出。支撐油價最後的希望終於破滅,周五油市收盤時,油價來到七十.○二美元,創下四年新低,也是金融海嘯以來最大單月跌幅。

在QE結束,美元開啟強勢新格局後,油價早已「跌跌不休」;同時歐洲經濟衰退、中國經濟也進入轉型陣痛期,全球這麼不景氣,對石油需求不振的情況下,為什麼OPEC卻沒辦法達成減產的共識,讓價格止血呢?因為地球的另一端,他們有一個更大的敵人,一個新興的黑金帝國─被稱為「美國牌新石油」的頁岩油(Shale Oil)。

OPEC雖然掌控全球三成石油產量,但美國在二○一○年開始,發展成熟的油頁岩(Oil Shale)的方式,透過高壓水裂解技術,開採過去沒有辦法採出的頁岩油及頁岩氣(Shale Gas)。這樣的技術,被美國獨家掌握,並被政府大力扶持,成為美國的新希望。

美國總統歐巴馬大力投注在油頁岩開發,就是為了讓美國從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慢慢成為能夠自給自足的「能源獨立國家」。最好的例證,就是在北美交易的德州輕油(WTI)期貨的價格,長期比在國際交易的布蘭特原油還便宜。花旗商品研究部全球主管摩斯(Edward Morse)就指出:「油頁岩將讓美國成為全球能源的新霸主,也將改變全球能源市場。」從歷史油價來看,自從美國一○年開始大量開採油頁岩,全球的油價也同步開始穩定。雖然美國產的原油大部分仍然禁止賣到國外,但近幾年美國也慢慢解除禁運令,搶走OPEC的市占率。巴克萊銀行預估,明年對OPEC的石油需求將減少一百五十萬桶,「美國油頁岩革命正讓OPEC的黃金時代慢慢結束。」報告中指出。而這也讓美國再次成了阿拉伯國家的頭號大敵。黑金戰爭,隨之而起。

OPEC怎麼回應美國的油頁岩革命?OPEC祕書長巴德里(Abdullah al-Badri)在會後記者會被問到這個問題,他略帶敵意地回答:「我們已經回應了。維持不減產這個決定,這就是我們的答案。」

石油大國掀價格戰

財政窘迫小國傷透腦筋

路透也引述一名OPEC代表的話:「在會議上,沙烏地阿拉伯石油部長納米(Al-Naimi)為了和美國搶市占率,遊說其他國家維持產量。其他小國家沒有辦法,因為他已經下定決心,要和美國打價格戰。」納米雖否認這個發言,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擁有全球最大石油產量的沙烏地阿拉伯,一直以來都是扮演著油價的調節者。但這次卻堅守產量,任由價格跌落,自有盤算。自一○年開始,沙國早就做好價格流血戰的準備。

沙烏地阿拉伯是石油價格戰的老手,一九八六年,它就增加產量打流血戰,淘汰非中東的產油商,讓油價七個月內跌了六七%,直到五年後油價才恢復水準,而OPEC市占率一度超過五○%。這次,它可能故技重施。

巴克萊預估,沙國本身的規模經濟,讓它可以容忍一桶六十五美元的低油價。在這價位上,沙國本身的財政都會有盈餘。而且,匯豐全球銀行也分析,沙國從一○年開始大幅累積預算盈餘,國庫裡已有六千億美元,足夠應付未來三年的財政支出。

不只是沙國準備好了,就在OPEC開會前夕,俄羅斯石油官員也宣布不減產,並且在會後支持OPEC的決定。不過,雖然石油大國做好賠錢準備,但財政狀況不健康如委內瑞拉等小國卻是痛苦萬分。OPEC會議的隔天,委內瑞拉和科威特政府都同時宣布了財政撙節方案,因為這些國家的收入,完全仰賴黑金。

「OPEC的決定,讓全球石油市場進入了新格局。如果他們沒有新動作,開採成本就是未來油價走勢的低點。」摩根士丹利石油分析師羅森(Adam Longson)說。傳統中東石油國已經出手,這次的價格戰會維持多久,美國身為全球石油市場的新玩家,成為關鍵。而OPEC推低油價,影響最直接的,正是美國產油業。

頁岩油及頁岩氣雖然是美國新希望,但除了開採時需要將大量化學氣體打進地底,造成環保疑慮外,它最大的弱點就是高成本。比起傳統石油一桶二十美元至四十美元的成本,油頁岩開採成本是五十美元至七十美元。因此,「現在的價格,已經對美國油頁岩開採商造成壓力了,未來的壓力只會更大。」摩根大通澳洲能源分析師威爾森(Benjamin Wilson)指出。

「開採原油是一個現實的產業,開採公司的決策點不是美國的能源自主夢,而是內部報酬率(IRR)。」一名美國石油開採公司的主管說。不論蘊藏量多豐富,若採出來的油沒有經濟效益,無法讓探勘以及生產公司(E&Ps)回本,就會刪減資本支出,產量自然減少。

瑞士信貸全球能源經濟學家史都華(Jan Stuart)分析美國油頁岩開採成本,指出在WTI七十五美元時,美國最主要的礦區鷹福特(Eagle Ford)有一一%的礦井會有經濟風險,另一礦區貝肯(Bakken)則有三一%風險,二疊紀盆地(Permian)甚至有五八%的礦井會有危險。還有分析師指出,布蘭特油價長期維持在七十美元時,美國大約一成的頁岩油井可能得停擺。

低油價維持多久?

美國撐不下去,產量自然減雪上加霜的是,隨著美國黑金潮發酵,易於開發的礦井都已經有人占走,因此開採業一項重要指標:資本支出占營收比(Capex/Sales)已經節節攀升。外資普遍認為,當WTI跌到六十美元一桶時,就是美國油頁岩產出的大限(十二月二日為六十四美元)。屆時,資本支出就會出現實質減少,並且衝擊美國的產出,價格戰很有可能就在美國油頁岩產業受傷之後便隨之趨緩。

不過,媒體喊出的五十美元低油價的時代真的來臨了嗎?市場普遍認為,可能性不大。根據外資在OPEC決定維持產量後的報告,布蘭特原油每桶價格分布在七十美元至九十美元間。也就是,現在一度低於七十美元的「破盤價」,可能只是短期現象。

明年經濟情況好轉

石油需求可能增加

決定明年油價最大的上行風險,除了OPEC的政治因素,以及中東的地緣政治,仍回到基本面,也就是全球供需狀況。需求面,明年經濟情況好轉,國際貨幣基金(IMF)也預估明年的經濟成長率至三.八%,比市場更樂觀,因此需求可能會轉強;而在供給面,非OPEC國家例如美國及加拿大,很有可能因為低油價而不敷開採成本,於明年調整產量。

而且,明年六月OPEC再度開會時,分裂的意見很有可能會一致,達成減產協定。因此外資認為,最慢在明年下半年油價就會回穩。消費者在享受低油價的同時,也可以觀察美國接下來要怎麼回應這場黑金戰爭。

OPEC VS. 美國 黑金戰爭全面開打!

美國為了達成能源自主,無視全球供需,瘋狂生產原油,改變了全球原油市場格局,並讓OPEC打價格戰。

中東握有全球近5成儲量 單位:%

亞洲2.5

非洲7.7

北美洲13.6

南美洲19.5

歐洲8.8

中東47.9

資料來源:BP STATISTIC REPORT 2014 OPEC三巨頭拒絕減產 單位:萬桶╱日

不願減產

沙烏地阿拉伯 964

科威特 293

阿拉伯大公國 280

希望減產

伊朗 358

伊拉克 298

委內瑞拉 279

奈及利亞 175

阿爾及利亞120

安哥拉170

利比亞99

卡達72

厄瓜多53

資料來源:OPEC

雖然石油產量小,但生產速度飛快6年後美國將能源自主,並成為輸出國 單位:百萬桶╱日

美國液化燃料供給

2011 10.3

2012 11.1

2013 12.5

2014 13.7

2015 15.0

2016 15.9

2017 16.8

2018 17.8

2019 18.7

2020 19.5

資料來源:美國能源局EIA、CITI RESEARCH 油價逼近油頁岩成本,挑戰油頁岩開發—— 十年來油價走勢2010 美國採出大量頁岩油、氣,油價開始穩定,德州輕油與布蘭特原油差價拉大2014 5月及11月 OPEC維持產量,油價再跌2014 全球經濟疲弱,需求減少,美元走強,油價開始走跌油價已逼近油頁岩成本價70美元,挑戰美國油頁岩開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805

人民幣滲透中東 “石油人民幣”越來越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802

美元,人民幣,石油美元,中東

據路透援引阿聯酋央行副行長消息,阿聯酋與中國將很快啟動人民幣350億元的貨幣互換協議,阿聯酋將設立人民幣清算中心。這是一個月來第二個推進與中國進行本幣互換的中東產油國。在主要油氣出口國俄羅斯開始遠離“石油美元”、聯手中國推進去美元化之時,人民幣也在漸漸向“石油美元”的核心地帶——中東滲透。

今年11月4日,中國央行與卡塔爾央行簽署了規模為人民幣350億元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並將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機制試點地區擴大到卡塔爾,初期投資額度為人民幣300億元,此後中國工商銀行多哈分行獲批成為卡塔爾的人民幣業務清算行。

與卡塔爾不同,阿聯酋與中國的貨幣互換協議早在2012年1月就已簽署。路透報道援引民間銀行人士觀點稱,此協議實用性不高,因為阿聯酋絕大部分的貿易是以美元結算,外匯儲備多為美元,該國的貨幣也與美元掛鉤。

據路透報道,阿聯酋央行負責貨幣政策和金融穩定的副行長Saif al-Shamsi表示,目前正在啟動互換協議,未來幾個月將完成進程。被問及該國央行是否會進行儲備多元化時,他說:“不會,99%都是美元。”

今年以來國際油價跌約40%,俄羅斯、巴西等多個產油國的貨幣也重挫。華爾街見聞上月文章援引法國巴黎銀行(法巴)的研究發現稱,估計新興市場能源出口國今年在全球市場的凈撤資額將高達80億美元,這是十八年來首次凈撤資。

這種撤資現象不難理解。因為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收入占這些新興經濟體GDP總和的26%,也相當於這些經濟體發行外債規模的21%。對這些經濟體而言,國際油價大跌意味著財政收入減少、GDP增長下滑。而這些後果對美元的償債風險和信用評級又是負面因素,所以石油美元的可持續性和流動性比例都會大受影響。

石油,大宗商品,新興市場,盧布,石油美元

同時,因為今年歐美對俄羅斯施加迄今最嚴厲的經濟制裁,俄羅斯與中國2010年就推出的兩國本幣交易突然在今年10月風生水起。當月中俄簽訂人民幣1500億元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莫斯科交易所與中國銀行簽署了加強合作的協議,還協商在中俄市場推出新的投資者服務。

上月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俄羅斯企業正加快步伐,轉向直接用人民幣和盧布來交易和結算對亞洲的進出口商品。中國外匯交易系統網站的數據顯示,人民幣和盧布的直接交易額從9月的3.07億美元激增到了10月的12億美元,這一數據今年7月還僅有5200萬美元。

上述法巴報告認為,“石油美元”流動減少的影響會體現在金融市場、貸款市場和美國國債收益率方面,後三者受到的影響會放大。另有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的花旗分析觀點也認為,債券、特別是企業債市場將大受影響。

花旗報告稱,過去五年,“石油美元”投資者的資產規模增加了2.5萬億美元,平均每年增加5000億美元。這五年間大量石油美元都流入了債券市場。而油價暴跌導致石油出口國的“石油美元”收入減少,回流全球金融市場的資金相應大減,所以即使如今美元走強,美元企業債市場也依然疲弱。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928

美國國會批準5770億美元年度國防開支 支持打擊中東恐怖組織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964

國防,軍費,伊斯蘭國,恐怖組織,伊拉克,敘利亞

在本周四晚通過了始於2014年10月1日的2015財年預算案、終於避免政府關門後,昨日美國參議院批準了2015財年的國防政策法案,授權軍方幫助伊拉克與敘利亞的武裝打擊中東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確定該財年國防開支為5770億美元,其中179億美元為核武器相關支出,約640億美元用於海外戰爭的開支為應總統奧巴馬要求追加。

本月11日晚,美國眾議院以219票贊成、206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2015財年預算案,當時距離迫使政府關門的最後期限只有2小時。近年來,由於兩黨圍繞政府預算和調高公共債務上限議題激烈博弈,美國聯邦政府經常依靠為期數月的臨時撥款運營。去年10月,預算案的爭議導致聯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門被迫關門16天。今年雖然最終避免了聯邦政府關門,但國防預算也受到削減支出的影響,昨日參議院批準的國防預算額比本月初眾議院通過的預算額又減80億美元

上一財年6290億美元的國防預算支出相比,2015財年美國的國防開支明顯減少,但和本世紀初相比仍在相當高的水平。2001至2012,美國的國防開支由2870億美元增至近7000億美元,2013年因削減政府赤字的自動減支計劃(Sequester)影響,開支國防開支降至5266億美元,但2014年就迅速回升,突破6000億美元,仍占全球各國國防開支總量的40%,相當於排在其後14個國家的軍費開支總和。

研究和平與安全的國際學術機構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今年發布的年報預計,美國今年軍費開支6187億美元,占GDP的3.8%,占比在全球170多個國家中排名第14位;今年進口軍火7.59億美元,在全球170多個國家中排名第八位;今年出口軍火62億美元,在全球170多個國家中排名第二位

有別於往年的是,今年通過的國防政策法案明確授權美國軍方開展項目,培訓並幫助伊拉克政府及伊北部庫爾德的地方武裝打擊IS。

自今年8月起,IS已殺害三名美國人質,相繼發布美國人質被斬首的視頻,並威脅稱,美國如不停止對該組織的空襲,將殺死更多美國人。IS的血腥視頻遭到國際社會反對和譴責,卻也使該組織在全球極端分子心中“聲譽”倍增。

目前已有阿爾及利亞、菲律賓、利比亞和埃及等地的極端組織宣誓效忠於IS。同時,IS和“基地組織”敘利亞分支“救國陣線”的代表已在上月2日達成合作,稱將聯手對付敘利亞反對派武裝。

今年9月,美國將空襲IS的行動由伊拉克擴大到敘利亞。奧巴馬在上月19日的聲明中重申,美軍正加大對伊拉克北部IS目標的空襲力度,但沒有向伊拉克派遣地面部隊的計劃。分析普遍認為,美國更寄望於盟友們在中東挺身而出。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李偉此前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指出,IS並不是空襲就可以解決的。空襲能遏制他們猖獗的勢頭,但不可能解決問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458

投資者有多“任性”:俄羅斯、中東股市幾乎收複跌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423

20141224_BFTRD

前段時間俄羅斯股市伴隨著盧布暴跌似乎為全球投資者創造了一個絕佳的抄底機會,僅最近6天時間俄羅斯股市暴漲41%,盧布暫時度過危機,兌美元升值了30%。

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持續下跌,加之西方經濟制裁,導致盧布暴跌,俄羅斯經濟結構相對單一,經濟缺乏韌性,遭受打擊頗重。

上周二(12月16日)淩晨,俄羅斯央行意外宣布將基準利率從10.5%上調至17%。而上次加息僅在3天前,俄羅斯央行11日宣布將基準利率從9.5%提高至10.5%。此後一天盧布反而加速下跌,一度突破80盧布兌1美元,前後兩天貶值超過20%,而俄羅斯股市加息後當天跌幅就接近20%,這一幕令人震驚。

不過,盡管如此包括拉紮德公司(Lazard)、GMO和奧本海默公司(Oppenheimer)在內的一些持有大量俄羅斯風險敞口的美國大型共同基金對俄羅斯相關資產仍有信心,並承諾繼續持有。截至11月底的數據顯示,約380億美元規模的奧本海默發展中市場基金中,7%的投資投向俄羅斯。投資研究及基金評級機構晨星公司數據顯示,共8只規模超過10億美元的美國共同基金持有俄羅斯股票比重至少達6%。

GMO的新興市場管理團隊負責人Arjun Divecha,俄羅斯能源企業的市盈率尚不足5倍,股息率高於5%。我們預測俄羅斯不會出現全面資本管制,我們仍對持有這些成本很低的資產感到滿意。若它們進一步下跌,我們還會增持。”

此外,因油價加速下跌對中東國家公司收入帶來重創,本月上旬中東股市出現的暴跌在最近一周也基本全數收複失地:

20141224_BFTRD1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940

伊朗:沙特不出手控制油價會傷害全中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671

伊朗外長昨日警告,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最大產油國沙特不采取行動讓油價止跌回漲,國際油價繼續下跌將傷害包括沙特在內的所有中東地區國家。2014年國際油價跌幅創六年新高,OPEC內部矛盾越來越大,OPEC的動向仍將是石油市場2015年的關註焦點。

2014年,OPEC面對油價暴跌仍決定不減產,以沙特為首的一些OPEC成員還主動降價,打響價格戰,推動全年油價重挫46%,創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年度跌幅。伊朗外長Hossein Amir Abdollahian昨日向路透表示,沙特在油價大跌時不作為屬於戰略失誤,

“油價下跌的原因很多,但沙特可以采取行動,在這種形勢下發揮有成效的作用。”
“如果沙特不能幫助制止油價下跌……這是重大錯誤,會對所有(中東)地區的國家產生負面影響。”

路透報道認為,Abdollahian此番評論凸顯了伊斯蘭教什葉派與遜尼派國家的緊張關系。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援引西方媒體評論稱,沙特及其海灣地區的盟友正在用油價作為政治武器,不只是針對美國頁巖油生產商,實質上目標還是伊朗。沙特的價格戰也應考慮到遜尼派與什葉派的仇恨。

眾所周知,沙特是伊斯蘭教遜尼派為主的國家,遜尼派被認為是主流正統派別。而在伊朗國內,伊斯蘭教另一大派系什葉派占多數。如下圖所示,沙特國內遜尼派占比89%-90%,伊朗國內什葉派占比89%。

石油,油價,中東,沙特,OPEC,伊朗

沙特政府坐擁7500多億美元的外儲,財力雄厚,即使油價暴跌,也有資本抵禦沖擊。而伊朗至今遭受西方制裁,其保本油價還要達到每桶100美元以上,現在的國際油價對伊朗的傷害就格外大。

石油,油價,中東,沙特,OPEC,伊朗

Abdollahian昨日提到,伊朗外交部與石油事務官員會與沙特就油價展開更多探討。他並未透露會談可能何時舉行的相關細節。

上月沙特絲毫沒有顯示價格戰會緩和的跡象。沙特當月表示,即使OPEC以外國家減產,沙特也不會為了提振油價減產。沙特石油部長還說,即使油價跌至每桶20美元也不減產。

昨日沙特皇室發布國王Abdullah bin Abdulaziz入院接受檢查的消息。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沙特主要股指當天一度跌幅達6%。市場擔心,沙特下任國王的態度是否會改變沙特的原油策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803

以色列總理:美伊核協議將制造中東“核噩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800

內塔尼亞胡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呼籲美國國會反對奧巴馬與伊朗達成核協議。

據英國《金融時報》,正在美國訪問的內塔尼亞胡周二在美國國會發表講話稱,美伊協商的這份協議將允許伊朗大面積擁有核設施,這會是中東地區“核噩夢(nuclear nightmare)”的倒計時。

內塔尼亞胡公開希望借美國國會向白宮施壓,反對美伊達成核協議:

這份協議不會阻止伊朗制造核武器,反而為伊朗鋪平了道路。

美國總統奧巴馬2日在白宮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伊朗想要達成核協議,必須同意在未來10年的時間里停止核活動。

奧巴馬稱制裁與軍事手段都不是促使伊朗放棄核計劃的最佳選擇:

如果伊朗同意停止目前的核項目,降低現有核材料的濃度,並且能夠通過我們的核查,那麽我們就可以確認伊朗不會擁有核武器。

他表示,美國的目標是確保伊朗從試驗到掌握核武器技術的時間至少在一年以上。

按照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此前設定的談判目標,雙方將在今年3月底達成框架協議,今年6月底達成最終協議。

奧巴馬2日的表態是談判開始以來美方釋放的最強烈信號。但也遭到國會尤其是共和黨的反對,認為奧巴馬過於急切地在還剩兩年任期內與伊朗達成協議。

內塔尼亞胡也表示,應該對伊朗實施進一步制裁,以獲得更多的談判籌碼,尤其是在低油價的時期。

奧巴馬回應稱,內塔尼亞胡的演講將對當前的談判產生負面作用。他承認,美以兩國在處理伊核問題上有“實質性分歧”。奧巴馬同時表示,自己與內塔尼亞胡的分歧並不是“個人恩怨”。

對於談判能否最終解決伊核問題,奧巴馬本人態度謹慎。他表示,從目前情況看,與伊朗達成協議的可能性仍小於50%。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3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