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70年代,梁慧琪看高中死黨 家中睡彈簧床、去高檔飯店飲茶。原來做建築可以如此優渥生活。 高中畢業後,她不顧父母反對,隻身北上拚搏,從建設公司的業務助理做起,苦背 合約書細心推銷、膽大交涉黑道圍地,終於趕上了致富列車。 從行政小妹變成合夥人,她自行創業推案,在桃園擁有萬坪土地,甚至開了2家五星級 飯店。少女時代對優渥生活的想像,梁慧琪逐一實現。 下一步,她想到台北市推案探水溫,桃園建商能否在激戰的北市生存,這個夢的實踐,才正要 檢驗。 我這次去世博會,各國都在做科技影像大展,你們看到的櫃檯已經不在了,現在要改成電視牆,變成一個數位看板,讓大樓裡的廠商可以 在此展示新產品。」穿著一身牛仔裝的梁慧琪,在即將完工的「IF國際經貿中心」工務所裡,拿著筆在白板上仔細畫出更改的地方,她一邊畫,一邊提醒工務主 管:「這很重要,你們一定要聽。」 小細節 叨唸提醒 梁慧琪說話快,對下屬耳提面命時語氣不咄咄逼人,反而像媽媽在 嘮叨小孩,員工私下說:「每次董事長出國參觀,我們就等著修改案子,這次加了電視牆跟數位化,又要多花幾百萬元。」她不以為意地說:「我蓋的是最新智慧型 辦公大樓,既然有新的科技,當然要加進去。」 拿掉工地安全帽,梁慧琪的頭髮微微翹起,旁邊立刻有髮型師上前為她整理,她為了本刊採訪請來造 型師隨身伺候,這種陣仗,只有在訪問明星時見過。 梁慧琪還替公司員工設計制服,每二年換一次,一年有二套不同款式換穿,除了制服,還提供員 工背包、鞋子整體搭配,擔心員工穿著縐縐的衣服上班,公司每週還出錢提供乾洗,「我喜歡整體感,員工穿的整齊,工作心情也會好啊!」 說話夾 雜著國台語的梁慧琪,父親是廣東人、母親是上海人,父親原本在上海擔任警察局主管,一九四九年隨著政府來台,在高雄落腳,在高雄出生長大的她說:「我爸爸 曾在上海工作,因為完全聽不懂當地方言,他不希望我們以後碰到同樣問題,從小教育我們語言的重要,我叔叔家的小孩就沒有一個會講台語。」 梁慧琪小檔案 生 日:1951年生 婚 姻:已婚,育有1子1女 學 歷:美國西太平洋大學企業管理系畢業 經 歷:亞青建設業務助理、經理、總經理、亞門建設營業部經理 現 職:昇捷建設董事長、尊爵天際大飯店董事長 興 趣:到各國進行建築旅行 最 喜 歡:欣賞美的事物 最 討 厭:品德瑕疵的人 經營哲學:創造五贏的經營環境,善盡六心的社會責任 營建業 助理起家 家中有五個 手足,梁慧琪是唯一的女生,高中畢業後,她不顧父親反對,決定放棄升學、開始工作,「我的弟弟哥哥讀書都名列前茅,我卻平平,父母養五個孩子很辛苦。」 「高 中的死黨家裡是營造廠,看到她睡彈簧床、每個假日都去華王飯店飲茶,當時就覺得想賺錢,一定要從事跟房地產相關的行業。」 一九七三年梁慧 琪北上,進入由育達商職創辦人王廣亞開設的亞青建設,擔任業務助理,適逢國際能源危機,是台灣史上房地產的第一次景氣高峰期,「週一到週五我在公司處理客 戶的行政事務,週末假日則到案場賣房子,第一個案子賣的是林森北路的華盛頓購物中心。」 「約五坪的攤位要價近一百萬元,是我們家三年的收 入,但大家還用搶的。」一入行就遇上房地產的榮景,當時月薪只有一千二百元的梁慧琪,卻拿到二萬多元的年終獎金。「我把每個銷售案的產品特色、說明書的訴 求以及買賣合約全部背下來,客戶難不倒我。」梁慧琪說。 降頭款 逆轉績效 一九八四年,梁慧琪在亞青子公司亞門建設擔 任經理,但亞青在基隆的一批新成屋別墅案滯銷,讓公司資金壓力沉重,王廣亞要梁慧琪處理。就在她調出基隆地區平均綜合所得資料,發現「基隆人的薪資所得不 高,大坪數的別墅要賣給誰啊?而且有錢的基隆人都會把第二間房子買在台北。」 「但房子蓋好已不能改變,我只能從降低自備款下手。」當時別墅 的整棟售價是二百四十萬元,自備款卻要一百八十萬元,梁慧琪備齊資料連跑了五家銀行,最後華南銀行願給每戶貸款一百八十萬元,消費者只要準備六十萬元,讓 原本滯銷的別墅變成熱銷。 這一仗讓亞青化險為夷,也讓王廣亞更為器重她,拔擢她為亞青的負責人。 一九八四年開始,梁慧琪從規 劃銷售跨足土地開發,「那時我們已經談好一塊北市錦州街的地,但地主見銷售成績好,不願交地,還找了黑道幫忙,我一個人坐在那邊,角頭老大在旁邊走來走 去。」案子最後加價解決,對於自己的大膽,她笑得開懷說:「那時真是憨膽,其實我先生也很緊張,在附近待命。」 迎需求 同業跟進 一 九八九年,梁慧琪與先生簡瑞璋創立登瑞建設,「我們第一個案子位在淡水漁人碼頭,就在報紙廣告前一晚,接待中心竟被火燒光。」 眼看開賣迫在 眉睫,當時急就章「買了幾支大沙灘傘遮陽,用汽車引擎蓋當桌子和客人簽約。但這個案子景觀好,竟然在新的接待中心還沒完成前,就已經賣了七、八成。」篤信 基督教的梁慧琪說:「我覺得是上帝要考驗我們吧!想要激發我生命的潛力。」 一九九一年,梁慧琪另成立昇捷建設,登瑞建設蓋首購型產品,昇捷 則推中高價位產品。今年預售的桃園建案「雲濤」,每坪開價約二十六萬元,比同區域其他產品貴了一成以上。 對於時下的豪宅,梁慧琪不以為然地 說:「不是幾根羅馬柱,就叫歐系建築,卻沒有深入思考機能與藝術的融合。」 曾跟梁慧琪在亞青建設共事的長昇建設董事長王朝榮說:「梁慧琪很 懂得規劃與包裝產品,她是桃園第一個做陽台綠化的建商,後來同業發現有效,也都開始跟進。」 開飯店 厚植實力 昇捷目 前以一年完工一個案子為目標,依案量大小,每年營業額約在十億到三十億元間。 意識到土地資源愈來愈珍貴,梁慧琪與簡瑞璋在二○○○年與二 ○○八年陸續興建成立桃園尊爵飯店與尊爵天際飯店,她說:「飯店的獲利不像建築業那麼好,但屬於永續經營的事業,也讓資產保值。」 夫妻倆分 工清楚,梁慧琪全權負責建築與內裝部分,先生則負責飯店管理,尊爵天際飯店的日本料理廳餐具,都是夫妻倆帶著主廚親自到日本採買,他們還會自己開車到果菜 市場找食材。 跟了梁慧琪十五年的司機說:「梁董每天至少工作十二小時,從未參加過員工旅遊。」梁慧琪說:「爸爸為了保護我,從小學校旅遊就 不讓我參加,可能是這樣,所以我不愛玩。」跟她到國外看展覽的特助說:「董事長在國外看到值得學習的事,會興奮得睡不著,要我連夜記錄下來傳回公司。」 業 務起家的梁慧琪,讓女兒簡歆瑜從基層做起,目前擔任銷售部門主管。同事說:「梁董工作上對女兒比對任何人都來的嚴厲跟要求。」 都更案 轉戰北市 不過,每天晚上七點十五分,梁慧琪的手機固定會接到女兒提醒吃飯的簡訊,母女都是以內斂的方式表達關心。 深耕 桃園二十年後,今年中,台北市長安東路的地主主動找上梁慧琪,與她合建一個都更案。她坦言:「台北市公開招標的土地已經太貴,只能朝都更的路下手。」 面 對房地產一級戰區台北市,以今年五二○檔期來看,個案總銷金額動輒都超過五十億元,已經變成上市公司的金錢肉搏戰。梁慧琪想揮軍北上,除了提高品牌知名 度,卻也考驗口袋深度。 後記 梁慧琪外型強悍,先生簡瑞璋溫文儒雅,2人相識於亞青建設工作時期,但梁慧琪不願談辦公 室戀情,簡瑞璋辭職轉往別家公司,2人才開始談戀愛,早期聚少離多,簡瑞璋每天以錄音帶跟情書表達愛意。 聊到2人相戀片段,老同事在旁邊誇 讚梁慧琪年輕時身材姣好,她調皮地轉頭問先生:「是不是真的?」簡瑞璋想了一下回答說:「這個問題不方便在公開場合回答。」女強人聽到這個迂迴的答案也莫 可奈何。 | ||||||
| ||||||
拖了一年的金鼎證董事會雙胞案, 上週五(4日)台北地方法院一審宣判,開發金勝訴。 本刊調查,開發金大股東、顧問辜仲,原打算將苦吞6年不下的金鼎證賠售給群益證,法院這 一判,他信心大增,辜仲陣營不但不賣金鼎證,還將以開發金為大本營,促成凱基、大華、金鼎證券整併,直取國內券商龍頭。 上週五(四日) 傍晚,南京東路五段上的開發金總部大樓,突然一陣騷動,上上下下,電話、簡訊、MSN奔相走告,台北地院判決,金鼎證經營權訴訟案「開發金勝訴囉!」這一 判,不但扭轉金鼎證命運,還將牽動整個證券業的版圖消長。 苦吞金鼎證六年不下的開發金人,士氣大振,特別是因此吃上內線交易官司、頻上法院 開庭的開發金大股東、中信辜家二少辜仲,就在他這一、二個月來豎起白旗,打算賠售金鼎證之際,一路吃敗仗的頹勢,竟一夕翻盤。 本刊調查,經 此逆轉後,辜仲陣營週末重擬戰略,認為「一審判決具指標性意義,已傾向不出售(金鼎證)持股,待開發金六月十八日股東會董監改選,取得開發金絕對主導權 後,將積極促成旗下券商的合併,完成爭取券商龍頭地位的夢想。」 拔除總座 鬥志不再 爭霸證券業的夢,正是辜仲這位 豪門少爺日後吃上官司的源頭。入主開發金並當上總經理的辜仲,為打造最大券商、發展區域投資銀行,六年前,下令併購股價較低又股權分散的金鼎證,陸續吃進 四八%股權;不料,遭到大法官出身的金鼎證創辦人張平沼誓死抵抗,反被打得鼻青臉腫。 先是四年前,金鼎證董監改選,拳頭大的開發金,全盤皆 輸,張平沼陣營照舊把持金鼎證。去年六月,金鼎證董監再度改選,張平沼陣營以開發金併購過程疑有不法,封存開發金持股,開發金不理,自行開股東會改選。結 果董事會鬧雙胞,改尋司法裁決,金鼎證仍由張平沼陣營當家,開發金完全碰不得。 辜仲陣營巴望著,打贏官司前,主管機關金管會能主持正義。怎 知,金管會以金鼎證正常運作為由,不願介入。這下,辜仲陣營傻眼了,「難不成,還要再等三年(指下一屆金鼎證董監改選)?」「再這樣下去,今年的股東會到 底要怎麼開?」 尤其去年四月間,辜仲因金鼎證案被起訴,拔掉所有職位,屈身「顧問」,開始上法院後,昔日高昂鬥志不再;已到口的金鼎證,要 吞要吐?辜仲也沒輒,開發金改請財務顧問公司摩根士丹利(大摩)幫忙解套。 在大摩周旋下,張平沼也有意一塊脫身,辜仲乾脆心一橫,決定設停 損點,賠售金鼎證持股。今年三、四月間,大摩找來群益證,緊鑼密鼓,展開換股、合併談判。 辜仲小檔案 現職:開發金控 顧問 生日:1965.12.2 學歷: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企管碩士 經歷: 1994年 前任職日本美林證券、日本長期信用銀行 1995年返台任中信銀銀行科科長 1996年接任中信證總經理 2004 年入主開發金任開發工銀董座、開發金總座 2009年4月底遭起訴,辭開發金職務,改任顧問至今 家庭:中信金控董事長辜濂松次 子,妻李婷蘭,育有3子 官司:涉開發金收購金鼎證弊案,被依內線交易、背信等罪起訴 張派勢力 日漸衰竭 然 就在辜仲打算賠售之際,金管會駐會檢察官向台北地院申請派任金鼎證臨時管理人案。辜仲陣營內部研判,「一旦臨管人判決確定,金鼎證就可產生合法董事會,完 全擺脫張平沼勢力,加上金鼎證財力一天不如一天,形勢對張平沼陣營日趨不利。」因而一心等著判決下來。 張平沼則相反,為拖延法院審理指派臨 管人時間,情商有多年友誼的立法院長王金平出面緩頰。知情人士說,「院長希望雙方各退一步,讓事情可以善了。」原訂四月底裁決的臨管人案,一拖再拖。而金 鼎證買家宏泰集團大當家林堉璘、群益證董事長陳田文的老丈人,怕買貴了遲遲沒有點頭,併購案因而停滯不前。 直到上週五,法院趕在金鼎證六月 二十九日的股東會前判決,指開發金所推出以金鼎證董事長蔡維力為首的董監陣容才具合法性,連帶地,臨管人及賠售金鼎證二件事,也就沒必要了。 這 下,換張平沼緊張,他揚言要上訴,但並不容易。張平沼與曾任金鼎證董事長的太太陳淑珠,因金鼎證結構債案違反證券交易法,五月二十八日遭台北地方法院各判 刑七年半與八年半。金管會三日又針對協助台版馬多夫吸金詐騙案在台銷售的金鼎證開鍘,將包括張平沼兒子張元銘等二十七人停職。 重燃信心 主戰氣盛 「張平沼勢力快要瓦解了。這個時候,沒道理順著他(指張平沼)的意,賣出金鼎證持股。」開發人表示。辜仲團隊近日從 美國找回昔日併購戰將,開發金主戰派氣勢熾盛。 「雖然辜二少一度曾想放棄,賣給別人就算了。但是為了併金鼎證,他受了那麼多的氣,如果真的 賣掉了,不僅是空忙一場,還助長了敵人(開發金曾洽售富邦證、群益證)的版圖,損失加倍,好家在,終於傳來官司勝訴,令人興奮的消息,讓他重燃信心。」辜 仲友人說。 另個關鍵是,辜仲二○○四年入主官民共治的開發金,屢遭官股代表掣肘,然隨官股逐年出脫,今年僅剩三.九三%,下週五(十八日) 開發金董監事改選,外界預期辜仲將如願整碗捧走,下一步就是將旗下大華證券、凱基證、金鼎證合併成一家,三到五年內,有機會圓夢,搶下券商龍頭。本刊就此 事提問,開發金發言體系三緘其口,拒絕回答。 開發金併金鼎證大事記 發生年月/事件 2004年底 開發金旗下開發工銀、開發國際間接加碼金鼎證。 2005.8 金鼎證推動四合一合併案,想稀釋開發逾10%股權,後遭開發金破局。 2005.9 開發以金控資金直接加碼金鼎證。 2006.2 金鼎證提前於5月改選董監,阻開發入主。開發敵意併購白熱化,至3月1日共砸8.8億元接手金鼎證6.3萬張股,含旗下開發國際原有的3.5萬張,埋下辜 仲等人後續惹官非的惡果。 2006.5 金鼎證董監改選,開發在金鼎證雖持股超過25%卻落敗,引官股不滿。 2006.11 起 檢調疑開發併金鼎證涉弊端,大舉搜索開發金、約談辜等人。 2009.2起 金鼎證又屆董監改選,金鼎證緊咬開發涉違法併購力保經營權,開發反控金鼎證涉結構債弊案。 2009.4 開發併金鼎證弊案偵結,辜仲等11名開發高階主管遭起訴。 2009.6起 金鼎證董監又改選,金鼎證逕自剔除開發金的表決權引爭議,雙方各組董事會,興訟爭合法。 2009.10 金鼎證結構債弊案偵結,總裁張平沼等人遭起訴,張藉口與開發談和解,要求官司延審,開發金怒,決脫手金鼎證持股。 2010.6 台北地院判開發金所組的董事會才是合法。開發金決保留金鼎證持股,繼續推動旗下券商合併。 | ||||||
| ||||||
國泰信託集團理事主席蔡辰男,和 長億集團總裁楊天生,為了新店大台北華城的一塊土地,撕破臉對簿公堂。台灣高等法院日前宣判,蔡辰男勝訴,此地開發有300億元價值,拿到此地,蔡辰男事 業版圖將擴大;而楊天生要藉此地翻身,恐怕無望! 蔡辰男 小檔案 年齡 70歲 家庭 國泰集團創辦人蔡萬春長子,妻陳保枝,育1子5女 學歷 中興大學經濟系畢、美國紐約大學商業管理研究院 經歷 中國文化學院副教授、企管系系主任、企管所所長、國泰塑膠經理、國泰信託常務董事 現職 國泰信託理事集團主席 特殊經歷 1985年因「十信案」負債百億元,10年後東山再起,事業涵蓋房地產、餐飲等橫跨兩岸三地。 六月一日,台灣高等法院民事庭,針對國泰信託 集團理事主席蔡辰男,跟長億集團的土地糾紛,做出二審宣判,位於台北縣新店市的大台北華城,一萬四千多坪土地的「周邊土地自由通行地役權」,法官判決還給 國泰蔡辰男;另外判決也認定,蔡辰男與長億集團間的土地買賣契約已經終止。也就是說,蔡辰男下一步將可以拿回該筆土地,一旦開發完成,土地價值高達三百億 元。 景觀別墅 名人群聚 大台北華城屬於水源低密度住宅區,裡面八個社區,清一色都是別墅,再加上山上空氣清新,景觀 極佳,還可以看到雲海,成為許多政商名人的最愛。前行政院副院長林信義、知名藝人張宇,還有老牌武打明星王羽,都曾在這裡置產。 去年房地產 大熱,英業達集團會長葉國一也看上這裡,投入數十億元資金,買下四、五萬坪土地,打算開發成豪宅。知名的「營建股王」華固建設,從前年五月起就陸續投入大 批資金,在這裡買地布局。一時間,大台北華城土地價值翻漲好幾倍。 一名當地房地產業者就說:「目前在華城的新建案,沒有任何裝潢的『裸 屋』,每坪就喊到六十萬元,連屋齡三十年的中古屋,每坪也要三、四十萬元。像之前,武打明星王羽的千坪二層別墅,就以三億六千萬元賣出,地皮每坪在十一萬 元以上。」 也因為大台北華城土地一夕爆紅,房地產價格飆漲,讓最近幾年淡出台灣商界的蔡辰男看到商機,把腦筋動到十二年前,他跟長億集團交 易的「華城二段」一萬多坪土地上面。 財務危機 未付尾款 一九九八年七月,當時叱吒台灣商場的長億集團,看中蔡辰男的 這塊土地有開發價值,交涉後,雙方以新台幣九億三千六百萬元成交,蔡家同意長億開發此筆土地。當時,長億集團先向慶豐銀行貸款四億四千六百多萬元,支付給 蔡辰男。 雙方約定,長億集團取得建築執照後,就會把剩下來的四億八千九百多萬元尾款,付給蔡家。長億集團、蔡辰男跟慶豐銀行,三方簽訂合約 之後,蔡辰男就把這塊土地的所有權,以及土地周邊的自由通行地役權,移轉登記給了長億集團。 後來,長億集團爆發財務危機,再加上長億方面認 為,蔡辰男沒有積極協助解決五大開發障礙,包括所有權移轉不全、都市計畫樁位錯誤、第三人土地使用不明等,因此遲遲未履約,雙方爆發買賣糾紛。 之 後因長億無法繳交向銀行貸款的利息,被銀行解除貸款合約;只拿到一半錢的蔡辰男,一直沒採取積極的法律行動,一直到大台北華城房地產價格開始升溫後,蔡辰 男才在前年及去年一月,連續二次發出存證信函給長億集團,要求解除買賣契約,準備拿回該筆土地。 法官判定 契約解除 蔡 辰男要拿回土地,第一步就先打了「地役權」官司,針對這塊土地周邊的道路及通行權,從長億名下先拿回自己手中。一名法界人士說:「蔡辰男這一招非常狠,明 明雙方爭的是這塊土地,但他看準四周都是蔡家的土地,沒有借道從蔡家土地進去,根本不可能開發。就算拿到裡面的地,沒有蔡家同意放行,也是白忙一場!」 對 於蔡辰男的大動作,長億集團無法接受。長億人士表示:「蔡辰男片面解除買賣契約,還把我們支付的四億四千六百多萬元『沒收』,實在是莫名奇妙。要解除契約 可以,但蔡辰男要先『回復原狀』,也就是把十二年前收下的錢,退還給長億,否則就是不合法的片面解約,我們一定會上訴到底,爭取長億的最大利益。」 雙 方爭的你死我活,最後由法官決定。高院法官認定,長億和銀行的貸款合約,已合法解除,表示開發案已無疾而終,當初為了開發才設定的地役權,自然也就沒有繼 續存在的必要,因此判決蔡辰男勝訴。法官認定,蔡辰男因為長億集團沒有支付剩下的尾款,所以解除土地買賣契約,並且沒收長億先付的四億四千六百多萬元,是 依照契約,並無不法。長億集團說,蔡辰男沒有協助他們排除開發障礙,取得建照,沒有盡到義務,但都無法提出明確事證。 老李相挺 雄霸中部 雖然台灣司法是採三級三審制度,二連敗的長億集團,還可以上訴三審,不過,由於最高法院是所謂的「法律審」,並非一、二審的 「事實審」,除非適用法律有誤,否則一、二審調查事實後,都認定蔡辰男有理,長億要翻案,幾乎不可能。 蔡辰男拿回了地役權官司,下一步再取 得這塊土地的所有權就十拿九穩。到時候,原本有機會靠這塊土地翻身的長億集團,就只能乾瞪眼,看著到嘴的肥肉落入他人手中。 營建起家的長億 集團,在八○年代,發展如日中天。總裁楊天生,跟當時的總統李登輝交情匪淺,長子楊文欣,還曾經是最年輕的省議會副議長。楊家強有力的政商關係,讓楊天生 被稱為「中霸天」。 為了擴展事業版圖,長億集團向銀行融資,投資跨足各種產業,包括泛亞銀行、長生電廠、月眉遊樂區、機場捷運BOT案,甚 至是職棒興農牛隊,都有長億的身影。不過,多角化經營的結果,是背負多達三、四百億元的債務。二○○七年,是長億集團最慘的一年。長億不但是當時國內銀行 呆帳大戶第一名,還因為機場捷運BOT案被檢調搜索、約談,長億也從此一蹶不振,連機場捷運BOT案最後也被政府收回自建。 淡出台灣 大連稱王 反觀蔡辰男,是國泰人壽創辦人蔡萬春的長子。一九七七年開始,就代替中風臥病的父親,掌管國泰信託以及國泰人壽,是當時台灣最 大的民營公司。二年之後,蔡萬春跟弟弟蔡萬霖、蔡萬才分家,蔡萬春家族的蔡辰男、蔡辰洲,分到國泰信託,以及第十信用合作社。 一九八五年, 發生「十信風暴」,蔡辰洲遭到收押,最後病死。蔡辰男受到波及,也背負上百億元的債務。近幾年,他靠房地產開發以及經營飯店、餐廳,從谷底翻身,並逐步把 事業重心,轉移到中國,發展得很不錯,還被稱為「大連王」。 近年來淡出台灣商界的蔡辰男,這一次主動出擊,透過法律途徑,希望搶回他十二年 前賣出的土地。目前看起來,蔡辰男勝券在握;而想要藉此地翻身的長億楊天生,要重振事業版圖,可能要另謀他途了! |
| ||||||
來自馬來西亞的過江龍國浩集團, 前週突然再增持東亞銀行股權,殺了李國寶家族一個措手不及! 東亞銀行收購戰,由去年國浩三度增持,令持股量直逼第一大股東西班牙財團 Criteria而掀開序幕;然而李氏在去年底及時「班馬」配股,將國浩股權攤薄,戰情才暫時平息。不過,據可靠消息透露,這幾個月來,隨着國浩的同鄉星 展銀行,以及一個內地財團,對東亞都虎視眈眈,並計劃向部分現有股東「敲門」求售;多方聯手下,國浩這場收購戰未必打唔成。而去年與兩名兒子共拿近八千萬 酬金、與銀行盈利不成比例的李國寶,已然犯眾憎,分分鐘被擯出局。 國浩集團是於上月二十五日,以平均每股二十六元,進一步增持東亞銀行二 百五十萬股,持股量增至百分之九點一;而當前東亞銀行最大股東為西班牙銀行Criteria,持股約百分之十五,雙方差距百分之六。 Criteria 是李國寶引入的策略性股東。東亞管理層李國寶家族與國浩集團的收購攻防戰,於半年前進入直路。據可靠消息透露,由去年一月開始三度增持東亞的國浩,原來去 年十一月已成立了一支收購團隊,密謀行事。當時國浩已持有東亞百分之八點零一,較Criteria只相差百分之一點零三,所涉資金只要四億多元,大有一躍 而成為第一大股東之勢。持股只百分之二的李國寶,見未必能說服李氏家族成員大舉增持,以捍衞控股權,遂於去年底迅速找到Criteria及日本三井住友銀 行注資。當時東亞以每股三十元配售的一點六億股,讓三井銀行持股百分之四,成為新股東,而Criteria持股更增至接近百分之十五,拋離被攤薄股份至百 分之七點六五的國浩集團,暫時化解危機。 國浩主席郭令燦(左) 及胞弟國浩行政總裁郭令海(右)自去年一月起,在市場趁低逐少吸納東亞股份,至今持股百分之九點一二,似有所部署。 冀股東會再「搞事」 國 浩在這幾個月,表面不動聲色,偃旗息鼓,其實暗中亦醞釀動作。先是今年二月略為增持一百萬股,令持股量提升至百分之八,再而想於今年四月的東亞股東會「搞 事」。與國浩曾有生意往來,關係密切的爪哇控股公司秘書郭兆文,去年四月曾被神秘小股東推舉,擔任東亞獨立非執董一職,後來鎩羽而歸。今年四月的股東會他 亦想再「踩場」,據卓佳過戶處登記,本來無持股的郭兆文,今年三月尾股東會前,突然購入十股東亞。據知他想推舉國浩集團主席郭令燦或行政總裁郭令海入局。 「不過最後呢個計劃擱置咗,因為計過數,國浩無信心會夠票通過動議。」一名接近國浩人士說。 另外,星展銀行此時對東亞亦有興趣。星展現時在 內地有八間分行及七間支行,遠遠不及東亞銀行在內地有七十八間分行的「陣勢」。而○七年透過旗下豐隆銀行,投得四川成都商業銀行兩成股權的國浩,在內地聲 勢更弱,更加覬覦東亞的內地分行網絡。一名消息人士指出:「星展和國浩不排除合作,聯手收購東亞。」國浩與星展早有淵源,○一年國浩以總代價四百四十三億 元,相當於市價與賬面值比率三點五三倍,出售道亨銀行予星展香港。當時國浩持有道亨逾七成股權,因而一舉套現超過三百億元,令金融界人士津津樂道,而國浩 與星展亦維持着友好關係。 與此同時,一個在新加坡及馬來西亞有業務的內地金融集團,在今年二月亦接觸國浩身邊人士,了解東亞收購戰況及聯手 收購的可能性。該集團有中資背景,有助國浩向東亞第三大股東——中銀香港埋身。 中銀「埋身」目標 中銀香港在○七年十一月,以 每股五十一元,購入百分之四點九東亞股權。當時市場估計中銀對東亞甚有興趣,而李國寶亦聲言中銀會增持,支持東亞。但入股一個月後,中銀已聲明無計劃增持 股份,而這批股份已隨東亞近年股價低殘而大幅減值撥備。去年十二月東亞再找投資者入股,中銀並無出手。由於中銀對該批股份從未表態,故接近國浩消息人士 指,中銀會是國浩第一個「埋身」目標,「已有人向替中銀持有股份嘅UBS打聽。以東亞現時市賬率一點四倍計,屬偏低,合理應兩倍之上,即出價可達到四十元 以上。」 去年底入股東亞的三井銀行,入股價為三十元,以商業考慮只要出價合理亦會善價而沽。兩者加上國浩持股便接近百分之十八,已超逾最大 股東Criteria。 去年六月,即東亞股東會後不到兩個月,Criteria與東亞簽訂策略投資協議,承諾會通過機構投資者配售股份,而 且不會配售予單一大股東,協議擺明車馬衝着國浩而來。但若果Criteria持股減至少於半成,則這個協議便會自動失效。 大股東自身難保 要 訂立這類協議,代表Criteria與東亞李國寶的關係似乎相當脆弱。Criteria的母公司La Caixa,是西班牙第三大儲蓄銀行,但去年就壞賬的撇賬已達十六億七千萬歐羅(一百五十五億港元),比全年純利還要高。而呆壞賬撥備亦比○八年高百分之 一百二十七,可見其信貸組合風險極高。加上西班牙央行提出新的資本與財務要求,所有西班牙銀行亦要加速認定壞賬可能帶來的損失。La Caixa的核心資本充足比率只得百分之八點七,比去年頭滙控世紀供股前的百分之十點三還要低。各個評級機構,穆迪、標準普爾及惠譽亦對其展望列為負面; 上月底,Criteria的母公司La Caixa宣布已與規模較小的Caixa Girona銀行進入併購談判階段。 面對資產貶值、融資 成本上升、撇賬增多、及併購銀行需要資金,La Caixa最大可能的動作就是出售投資,因此不排除與國浩達成協議;當國浩提出收購東亞時,它趁機在市場配售股權至不足百分之五,然後接受收購,屆時國浩 就可控制全局,將李國寶擯出局。 國浩集團在○一年,將道亨銀行以天價售予新加坡發展銀行DBS(星展香港),套現超過三百億,所得資金一直 苦無出路,現終於出手。圖左至右為前DBS副主席兼行政總裁彭奕偉、國浩行政總裁郭令海(郭令燦弟弟)及前DBS總裁戴國良。 李氏股權大分 散 創辦東亞銀行的李氏家族,總共持股約百分之十五,但董事局內五位李家核心成員,合共只持有百分之七點九,其中主席李國寶個人持股百分之二 點六八。由於李氏支族繁多,股權極其分散,未必一條心。 加上李國寶近年在公、私,以至董事袍金及東亞企業管治等問題上,都不斷被人詬病,惹 來李氏家族及持有東亞的基金不滿。李國寶於○九年的酬金高達五千七百多萬元,與規模、盈利高出廿倍的滙豐銀行作比較,滙豐行政總裁也只有四千多萬元薪金而 已。而於○八年金融海嘯期間,東亞盈利大幅倒退九成九之時,李國寶薪酬仍高逾三千三百多萬元,惹來一眾小股東連環炮轟。 快將七十歲退休的李 國寶,早已把東亞銀行當是自己的家族生意,一人身兼主席、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職位。而董事局內亦只有他唯一一位執行董事,其他全是非執董或獨立非執董。去 年四月他更擢升長子李民橋及次子李民斌當副行政總裁,兩人薪酬各逾一千萬元,「一家三口」在東亞的薪酬達八千多萬元。李民橋(Adrian)及李民斌 (Brian)在銀行界被戲稱為「A君B君」,三十六歲的李民橋負責香港業務,三十五歲的李民斌則負責中國及國際業務。他們的最新搞作,莫過於度出近期東 亞的宣傳攻勢,以《媽媽的老火湯》及《爸爸的睡前故事》為廣告,在中環、尖沙嘴等地派老火湯給路人,反映銀行的關心及支持。 管理層犯眾憎 近 年來東亞管治上亦壞消息頻生。○七年五月,身為道瓊斯董事的李國寶,捲入新聞集團部署收購道瓊斯的內幕交易案,最終要以八百一十萬美元(約六千三百一十八 萬港元)予美國證交會達成和解,那時已開始令人質疑李國寶誠信。○八年下半年更是東亞的災難,先是八月,東亞為所持債務抵押債券(CDO)及結構投資工具 (SIV)作撥備和撇賬,造成七年來首次純利倒退五成二;九月又爆出交易員虛報九千三百萬假賬從中獲利;繼而出現客戶恐慌大擠提,一日被提款二十億元;十 月更發出歷史性盈警,共錄得三十五億損失。其後至○九年十月東亞保險庫遭南美籍男子以螺絲批撬開,盜取過千萬財物。及至十二月股東特別大會上,有小股東表 示不滿東亞以高息發行票據有損股東利益,對此李國寶竟沉不住氣,以「唔鍾意可以賣走東亞股票」作鬥氣反擊。 按現時形勢,李氏時時要搵外援, 處處捱打狀態,而國浩則進可攻下東亞,退亦可放股賺上一大筆,故可以消耗戰慢慢鬥。對於東亞被瓜分及李氏被擯出董事局的可能性,摩根大通分析員剖析:「若 歐洲局勢持續變壞,壞到去Criteria不得不出售東亞去自保的地步,Criteria減持股權的機會便大增。 「李家現階段其實並不傾向 出售,只是在政府和股東都同時向李家施壓之下,出售也不無可能。近二十年來家族銀行最終出售收場嘅例子太多,好似浙一、道亨、永隆等等,始終一買一賣,到 頭來都係睇買家出個價啱唔啱o架啫!」 盈利低薪酬高 *以本週二收市價計算 |
| ||||||
恒基旗下的天匯,九個月前曾是香 港人的驕傲,六十八樓A的單位,成交呎價七萬一千二百八十元,打破倫敦One Hyde Park頂層呎價六萬三的紀錄,成為全球最貴分層住宅,單是每月管理費就要三萬元,單計冷氣機房就過千萬! 但成交死線前夕,上週二恒基主席李兆基一改口風,主動提出現時恒指下跌,樓價有調整,為天匯減價成交鋪路;然而本週二賣地創新 高,若然恒基減價更凸顯天匯早前成交價「水分」甚高。 而四叔最新版本指一口氣掃入廿個單位是單一買家,估計這人就是越南商人朱立基,而他與 早前「認頭」買入天匯的DJ秦善文關係又撲朔迷離,為天匯這廿七個交易再添詭異色彩。本刊到胡志明市,把這個天匯買家「越南朱」大起底,發現他的資金來源 亦十分神秘,在港狂掃豪宅與發展商大合奏,其實是想泊上大碼頭。 天匯六十八樓A單位以七萬元天價成交已有九個月,但這樁成交都給予人 「Too good to be True」的印象。天匯整項賣樓交易都非常詭異。當初天匯推出市場並沒有公開發售,有興趣的買家只能透過恒基售樓部預約參觀,恒基會審視其背景才決定是否 接受參觀,連售樓部職員亦無緣見到買賣文件。去年十月底,恒基只公布有一單位以呎價七萬成交,旨在引起市場起哄,但對其餘廿多個交易無再交代。今年二、三 月,天匯成交期將屆滿,恒基被踢爆已出售的廿八個單位中,只得一個完成交易。而賣出的廿七個單位都用離岸公 司登記,付款條文並不一樣。在買賣合約上,亦沒有訂明完成交易日期(Agreed Date),買家多次延期交易,恒基並不打算殺訂,只是一直無了期拖延,直至地政總署六度去信要求恒基解釋,在公眾「逼供」下,恒基才訂出本月的十六日, 作為成交的最後日期。 買賣雙方口徑不一 愈接近成交日期,恒基方面對買家身份的口風,又前後有矛盾,去年十月天價成交後,全城 關注買家的身份,當日恒基營業部總經理林達民隱隱晦晦地說:「佢講廣東話嘅,但有濃烈的 普通話口音,應該學緊普通話啩!」另一邊廂又對外放風,指買家是內地富豪。其後李兆基又親自出來解畫指:「香港鄰近有許多新富豪,就好像大陸,那些新發財 的,財富不遜於香港富豪……。」又話內地富豪買樓:「唔貴唔買,好似女人買手袋。」 一個月後,傳媒從臨時買賣合約的買家簽名中,發現天價單 位的買家是四十二歲的唱片騎師秦善文。雖然李兆基即時出來澄清,指秦善文只是買家授權的簽署代表,並非買家本人。但秦善文卻否認是「人頭」,而是與幾個人 組成團隊作投資,買賣雙方言論矛盾。 越南豪客現形 上週二,李兆基在恒基股東大會後承認,大部分天匯買家屬同一買家,「有個客 同我買了二十多幾個。」又說恒指跌了兩成,暗示樓價「有得傾」。根據種種蛛絲馬跡,這個客人的身份就是越南華僑朱立基。 未成交廿七個單位 中,秦善文簽名的公司共買入六個單位,葉德榮簽名的公司買入另外六個單位,劉玉菁簽名的公司買 入四個單位。這三個買家雖然以不同公司登記,但登記地址都是重疊的。另外,買入天匯其中 四個單位的張莘,及買入另外四個單位的律師李廣耀,他們的登記地址亦是中環中遠大廈十樓。張莘曾替朱立基買入中環盈置大廈,及掃入多個山頂倚巒單位。秦善 文於今年一月開設的Hi-Fi鋪,位置就在大業主朱立基於○九年以三十六億購入的盈置大廈商場內。以此推算,朱立基購入單位共有廿四個。 上 星期仍身在越南的朱立基,本週一已返到香港其盈置大廈的寫字樓,記者在大廈門外守候期間,數名辦公室職員亦走到大廈大堂,監視記者的一舉一動。另一邊廂, 卻吩咐大廈保安安排平日行人止步,要經過商場廁所的走火通道給予朱立基鬼祟逃離現場。無獨有偶,天匯「買家」秦善文開設的音響器材公司,就設在盈置大廈一樓商場,秦善文見有記者在大堂等朱立基,竟然主動上前邀請守候在大廈外的記 者,往其辦公室訪問,企圖調虎離山,令朱立基可逃離大廈,可見「護主情切」。他又主動向記者提及:「已簽好晒所有文件啦,總之十六號大家都開心。」 秦 善文亦向本刊記者坦承認識朱立基:「佢只係我一個Walk-in客,佢二月同我買咗套二百幾萬嘅音響,我亦都有上去佢倚巒屋企幫佢擺位,但我完全唔知佢係 天匯買家,我哋亦無討論過天匯。」他亦主動交代其盤算:「我哋係成個團隊咁買樓,目標係想令天匯附近,干德道嘅樓價上升。其實我哋喺附近有批單位已經賺咗 一筆啦,你哋無人知咋。」更有其欲蓋彌彰之感。 借買樓搭關係 據知,朱立基願意與恒基進行「天價」交易,目的是與大發展商發展 長遠關係。○七年任香港小輪發展部董事鍾麗幗曾到過越南覓商機,從中認識到在越南做酒店 及地產的朱立基,遂由她穿針引線安排予恒基營業部。有認識朱立基的越南商家指,自從○七年爆出朱氏夫婦掃入五幢新地豪宅倚巒後,一次朱立基出席活動時被問 及此事,「佢當時同人哋講,話係篤數啫!」因此這次再傳他買入全數廿四伙天匯單位,有當地商家認為此舉跟倚巒交易如出一轍,純為幫發展商「出頭」。 這 位越南豪客,其實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小時候父親朱鎮康在上環東邊街開設「銘昌號」賣乾貨,一家人住在東邊街唐樓,並在天台曬鹹魚,街坊都得悉,朱家的兒 子在越南發達,原來朱父早年自學英文,朱立基早年到過德國留學,並在香港一間代理德國啤酒的公司打 工。八十年代尾,朱立基被調到越南胡志明市拓展啤酒生意,當時在胡志明市經營銀庭酒樓的張美蘭因跟朱立基入貨而認識。 越南賣啤酒結緣 張 美蘭與越南官員稔熟,與五名政府官員和商人為結拜兄妹,她就排名第三。九十年代初她跟幾個朋友,與越南旅遊局旗下的物資公司合作入口燈飾、酒店設備,但當時越南仍受到美國禁運,張美蘭的生意蝕大本。約於九三年朱立基與張 美蘭成立萬盛發,眼見外資開始湧入胡志明市投資,於是陸續開設兩家餐廳,到九五年再投資開設一家只有六十四間房的小型酒店,名為溫莎西貢酒店,但生意經營 失敗,並且欠債纍纍,後來得一朋友借錢事業才起死回生。後來才升任為越南清查局(相等於香港廉政公署)副局長,與張美蘭屬結拜姊妹的阮氏玉蓮指:「令張美 蘭起死回生的是一名叫胡丹的香港籍越南華人,是由我介紹給張美蘭認識的,胡丹認識不少官員,並介紹熊德龍予他們認識,並借了六百萬美元給他們。」本週二, 記者找到胡丹,她說:「我係冤枉嘅,每次提起都好傷心。」 搭上中國間諜 熊德龍被稱為中國在美的間諜,小時在印尼由當地華僑收 養,八十年代初移民美國,成為親共僑領。他除了是雲南香煙紅塔山的代理,九十年代中還從台灣人手上收購了美國的華文報紙《國際日報》,更是《人民日報海外 版》及《文匯報》美洲版的發行代理。有指他九十年代因涉及軍火走私案及克林頓時期政治獻金案,遭美國司法部搜捕而返回中國大陸,至今不敢回美國。○二年張 美蘭為請得熊以六百萬美元入股其公司的五星級溫莎酒店連安東商場項目,以及服務式住宅 Sherwood。然而之後熊經多次交涉,張美蘭仍未將兩個項目的部分股份,經正式手續轉名予他。熊德龍最後在大怒之下決定抽資,要張美蘭還錢,案件最後 鬧上法庭。 當時張美蘭指該六百萬美金,已交予好友胡丹代為還給熊德龍,由於胡丹否認此事,張美蘭於是狀告胡丹私自挪用款項,令胡丹坐監八個 月,最後雙方庭外和解,事件不了了之。阮氏玉蓮稱:「張美蘭平步青雲完全靠借到六百萬美元,佢嘅事業係佢自己一手奮鬥出來,老公不是本地人,爭取不到 的!」 現時萬盛發在市中心Dong Khoi的地皮,位處市政廳附近及地標新華大廈對出,是市內絕無僅有的靚地。這個地盤過去數年因政府政策改變,令萬盛發多次更改土地用途,及後○八年越南 出現經濟危機,再令地皮一直丟空。 其實早在○七年時,朱立基曾一度將地皮項目以廿六億元賣予香港上市公司潤迅通訊,以換取三成潤迅控股權,惜後來合作計劃因潤迅管理層捲入廉署官非而告吹。 大 陸高官關係密切 朱立基之所以能成為胡志明市著名地產商人,有賴其越南籍妻子張美蘭協助。交際手腕了得的她,經常出席會晤越南國家領導人的活 動,又經常捐錢做善事,因此與政府關係友好。 雖然萬盛發在胡志明市甚為出名,但朱立基為人卻非常低調,雖然是越南香港商會成員,但卻甚少出 席商會活動應酬。「佢多數去番自己開嘅餐廳食飯,據聞佢仲住喺西餐廳AMIGO樓上。AMIGO條街全部物業都係政府嘅,唯獨佢間餐廳個幢樓係佢哋私人 嘅,由此可以睇出佢哋同政府關係幾好。」朱氏夫婦與中國領事館亦十分稔熟,中國領事館的活動,多在溫莎酒店舉行。而萬盛發在鄰近市中心的第三郡的服務式住 宅Sherwood Residence,便鄰近中國領事館,領事館職員更長期租住其中。前幾年,鄰近越南的廣西,中國政府投下二百億美元作為扶貧基金,據知張美蘭與廣西官員也稔熟,有生意「合作」。朱立基及張美蘭「財來自有方」,可見一斑。 老 臣子紛紛離任 恒基賣樓弄出這個大頭佛,無論交易價格、成交條款,買家都顯得十分詭異;不少老臣子都看在眼裡,這與恒基營業部的賣樓手法有直 接關係。現任恒地副主席林高演一直是四叔身邊的左右手,隨着老臣子逐漸淡出,他在集團內 的勢力愈加鞏固。○五年,他的弟弟林高禹就直接參與了恒地的營業部,擔任顧問,同年在恒地做了廿年的營業總經理張炳強就離職,投到英皇地產去。 自從林高禹插手恒基營業部,賣樓手法起了巨變,首 先他喜歡利用藝人來做宣傳,在他旗下就有一間名為誠粵娛樂製作公司,○六年開售翔龍灣 時,其胞兄林高演現身翔龍灣,就「巧遇」成龍並雙雙握手,林高演當場笑指「有情有義極具義氣的成龍購入六座八個單位,作為旗下員工宿舍之用,不過就無透露 涉及資金,但已收宣傳之效。林高禹又找來老牌歌星兼他的友好薰妮唱翔龍灣的廣告歌,又安排自己女兒做翔龍灣代言人,只是反應奇差,最後被抽起。 明 星攻勢催谷樓盤 後來又安排容祖兒為大埔比華利山別墅作宣傳;○七年十月就傳出藝人周星馳一口氣購入十一座比華利山別墅,但據本刊查冊,周星 馳簽下買賣合約只有七個單位,其中四個更在○八年底取消交易;這種賣樓手法,與早前大圍名家匯買家認購三個單位,可以退回兩個,如出一轍。曾在恒基營業部 打工的員工說:「林高禹好鍾意叫我哋報大數,明明賣咗二百個單位,就話要報四百個,張價單寫樓價比如係一百萬,就要我哋同個客講百二萬,搞到賣樓好烏煙瘴 氣。」據知因着賣樓的手法,營業部謝偉銓有不滿,欲離開營業部,最後調到陽光房託任主席, 但今年三月他宣布將到爪哇控股任職,正式離開恒基。 老臣子相繼離開營業部,總經理一 職遂由林達民接任,他事事聽命於林高演,據知林高禹雖然在恒基系內沒有職銜,對營業部仍有參與意見,去年的聖誕節聯歡仍然有份坐在主家席上。 除 了營業部,林高演對其他部門都有他的嫡系馬房,如建築部黃永灝、地產策劃部總經理郭文 祥,以及香港小輪發展部董事鍾麗幗,他們都是近幾年從外聘請過來的。天匯的廿七個未成交 單位如何埋尾,且看恒基副主席林高演如何替四叔收拾殘局。 |
(上續此 文)
該三項交易
正 如廉政公署聲稱,如果梁先生真的是和人合謀,那誰會在這單交易中面臨被指控?很顯然如果他就是正如 指控稱,他就是三間內地公司的真正東主,那些所謂的賣方(聯康經常稱他們爲「獨立第三方」)就可能不是真正的賣方了。所以我們先分析一下這三單交易的背 景,然後就分析一下這些賣方到底是何方神聖。
親 愛的讀者,這就是你們可以幫忙的地方。留意粗體字的人名,這代表我們對這些人已有一些資料,而其他的,我們則未找到任何資料,如果你們知道這些人的資料, 請你們拿出信心來,告訴我們。
第一單交易:Figures Up Trading Limited (東莞博康健)
在 2006年4月26日,聯康宣佈以港 幣4.72億收購Figures Up Trading Limited (「FUTL」),其中2.74億以現金 支 付,餘下則以90仙發行新股支付,相當於FUTL截至2005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未經審核綜合除稅後溢利之市盈率約10.1倍。
FUTL成立於2000年4月12日,其持有東莞太力綠色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於2002年9月25 日在東莞成立,其持有東莞博康健(於2002年9月9日中國成立),主要從事「銷售及分銷醫藥、生物及生化產品(預防性生物產品除外)、抗生素物質及其試 劑; 並與一家研究所(為獨立第三方)訂立研究協議, 以研究若干醫藥產品」,至於賣方如下圖:
其中,黃劍軍(「黃先生」)、李潔玉(「李潔玉先生」)將會於後文描述。我們留 意到6個賣方均接受4.62%或4.93%擴大後的聯康股本,所以並無賣方在交易後持有5%以上的須披露水平。
這是一項非常重大收購,所以需要提供一份通函,並 附上FUTL的獨立核數師報告。這次核數師是陳葉馮會計師事務所,並認為財務資料真實公平反映FUTL於截至2003年、2004年及2005年之業績及 現金流量。廉政公署聲稱東莞博康健及其他兩間內地公司的會計文件是虛構的。如果這指控正確,那陳葉馮並無指出這會計帳目是虛構的。
第二項交易:Nan Woo Properties Limited (「北京博 康健」)
在2006年11月 27日,聯康公告以港幣4.54億收購Nan Woo Properties Limited(「Nan Woo」), 其中2.3億以現金支付,其餘以2.8元發行新股支付。Nam Woo在1993年4月20日成立,然後在2003年收購北京博康健100%權益,至交易前仍然控制。該交易的賣方包括:
(1) 梁加龍(35%)、
(2) Yuen King Tak Soona(「Yuen」,35%)
(3) 何奕良(30%)
Nam Hoo 透過北京博康健,主要從事「製造及銷售片裝、膠囊、粒裝及大型輸注液醫藥產品, 以及研發非專利藥物」,但在2007年聯康的年報中,表明於收購日期(2007年12月21日)至結算日2007年3月31 日 期間,年內上述收購之附屬公司並無為本集團貢獻重大年度收益與稅前溢利。
帳目(附 註37,頁105,pdf 頁106)稱該交易完成的作價為457,107,000元(主因是以新股支付,期間股價上升,導致作價稍增),包括無形資產1.1693億及商譽 1.93626億。這數字就和在2009年商譽撇帳金額 吻合(附註17,頁82,pdf 頁83),所以聯康雖然沒說明,但我們假設這是Nam Woo的撇帳。
我們想停一停談談這單交易,在2008年3月31日,在其他應收款項、按金及預付款項中,有一項「購買技術訣竅按金」價值155,302,000元,其稱「每項醫藥產品有關專利之支付將於專利由國家藥管局授出時撥充無形資產項目」。但實際上,國家藥管局僅負責登記及註冊藥物,不負責專利,知識產權局才是負責專利部分。
無論如何,這項款項在2009年下降至21,863,000元,但並無撥充無形資產,反而在該項作出撥備108,882,000元。
(按: 關於北京博康健的專利及生產批文,經過鱷兄搜索後,共有9項生產批文及1個專利,詳下圖但是有以下東西要注意。
(1) 在知識產權方面,發名設計人竟有一位叫劉勁瑋,他應該是高寶綠色科技(274,「高寶」)的前主席。
(2)但知識產權竟然鬧雙胞,專利權人為和此前收購的東莞太力綠色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相近的東莞太力生物科持有限公司,但地址就應該要留意,是在東莞高寶綠色科技 城。
(3) 其後據2008年11月24日公告,有一位Liang Shengyuan先生購入北京博康健供應商款項人民幣15,678,000元後,轉讓予聯康,聯康以15仙發行新股購回債權。
據鱷兄稱,這位人兄叫梁勝源,據恩平一中90年校慶的撰文中,有一段:
香港高宝绿色科技集团董事刘汝栋,香港高宝绿色科技集团叶伟梁、林宇晨、李荣诠、林文彬、梁燮华、梁敏标、梁鸿辉、梁胜源...
由此可見聯康及高寶有一些隱密關係。)
3. Zethanel Properties Limited (「深圳華生元」)
在2007年7月24日,聯康宣佈同意以3.667億元購入 Zethanel Properties Limited(「Zethanel」),以1.65億現金及以5.5元發行大約6,667萬股支付,這交易在2007年8月22日完成。
Zethanel只有一項資產,就是持有100%的深圳華生元,其生產「主要治療燒傷及創傷的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產品(「EGF產品」)液體制劑」。聯康透過東莞博康健,已經透過2007年3月31日協議,取得了該項產品的內地分銷權。
這兩位賣方,當然亦為「獨立第三方」,分別為:
(1) 劉逸華(50%)
(2)蔡煥民(50%)
(待續)
| ||||||
煤炭股龍頭中國神華上週二在A股 上市,首日掛牌暴升九成,至本週二短短一星期上升近一點五倍,為資源股創造了「神話」。 有智慧不如趁勢的殼股老闆;近月紛紛變身為資源股, 就連賣上班服的Gay Giano亦仆去做礦,一手揸住八隻殼的詹培忠也東買煤礦、西買石油,甚至走到荒漠地區搜羅金屬礦。 他一語道出資源 股背後的遊戲規則,就是「願者上釣,各安天命!」股民還是自求多福! 最近謀求躋身資源股行列的五間上市公司,其中三間包括泰盛實業 (1159)、北京時裝(761)及旭日環球(353)的幕後策劃者,原來正是剛抗癌成功,身兼立法會議員的「金勞詹」詹培忠。資料顯示,今年五月開始, 詹培忠已密密出手買「殼」鋪路,短短三個月,先後入主北京時裝、正輝(169)、中富控股(1191)、泰盛及嘉利美商(704),成為單一大股東。櫈未 坐暖,詹培忠已急不及待大耍魔法。其中正輝與中富控股,先後變身中國地產股及環保概念股,餘下三間公司,就瞄準最當炒的資源概念。 上週一, 詹培忠在金鐘海富中心的議員辦事處內,揭開買殼變身的來龍去脈。「我而家係八間上市公司的單一大股東……我唔會買超過三成,咁就唔使提出全面收購……」瘦 了一圈的詹培忠,一臉得意地展示公司手上籌碼,不但未見絲毫病容,講起煤礦資源時,更是精神奕奕。 周街有礦賣 「先講 353(旭日國際),係鈦礦(注:Titanium,輕金屬,用以製造飛機外殼、飛彈),我而家係第二大股東,麥格里仲做緊評估,兩、三星期後,會舉行特 別股東大會,仲會搞路演集資。跟住761(北京時裝),個鎳礦(注:Nickel,用以製造不銹鋼)喺印尼第五大島蘇拉威西,已經生產緊,唔使太多錢去開 採,一挖就係,好到不得了……1159(泰盛)初步係外蒙古煤礦……」除了已公布的,未公布的亦照講:「停緊牌的718 (百威國際),會注入再生油項目,喺江蘇省用菜籽來提煉,初步估計每年出產量有二十至四十萬噸,不過到時亦可能係二百萬噸,呵呵……仲有704(嘉利美 商),會擺礦項目入去……」 詹培忠滿肚雄心壯志,不斷重複:「我嚟緊仲有大把項目會注入泰盛,而家大把(資源項目)俾我選擇,好多人上門搵 我傾,個個星期都一定有,任我挑。」 願者上釣各安天命 但當記者拿出泰盛發布的收購通告,指出公司用一億五千萬現金,及發行可 換股票據,共十四億收購的蒙古公司,只擁有煤礦的勘探權時,詹培忠馬上收起笑容,指着文件說:「文書我冇詳細睇,邊有咁多時間,有會計師、律師會睇。」對 於何時完成勘探,他說:「時間表當然有,但實際工作唔係我負責,我只係負責構思、策劃……」 「文件係證監會批嘅,將來項目的結果,可能好成 功,亦可能好失敗。」一向語出驚人的詹培忠,道破資源股背後的遊戲規則。「文件寫清楚了,你睇咗認為唔好嘅,就唔好買,冇人拿支槍指住你去買,如果你覺得 冇開採權,太貴嘅,咪唔好買囉,係咪?願者上釣,各安天命!」 公布變身煤礦股後,泰盛股價單日升過兩成,但詹培忠否認注入資源概念,是為托 高股價獲利。「有人咁做,但你睇我有冇買賣,我全部冇買冇賣,而且(泰盛)波幅唔係好大,最多都係兩、三毫。所以,投資者最緊要帶眼識人!」 另 外,專賣上班服的Gay Giano,亦跑去採礦。○○年上市的Gay Giano擁有十六間分店,去年虧損二百五十五萬,公司現金只有約一千萬。公司蝕錢,但上市公司這個殼卻得到買家垂青。今年七月,公司獲內地民營企業聯泰 集團,出資一億元,收購近六成股權。本月中,公司宣布與成都靜安礦業簽下諒解備忘錄,擬以一億八千多萬港元,購下靜安旗下華龍礦業及興康礦業,不少於五成 一的股權。兩間公司分別持有位於雲南及四川,含有鋅鉛及錫鋅的礦產,但注明只有若干採礦及勘探權。Gay Giano資源上身,大股東黃柏霖就急不及待出招骨水,本週一以每股二元三角四,配售一千萬股,集資二千三百多萬,認真和味。 資 源股熱潮下連放數佬都要變身。由放數界名人陳遠明(George Chan)控制的四五線股明日國際(760),亦於本月初公布簽一份沒有約束力的諒解備忘,以間接收購在大陸內蒙古的一個煤礦約五成五權益,作價四億七千 萬元,並由上市公司發行新股應付。通告還表示,明日國際有權以現金一億四千萬元額外入股接近一成五。「份通告出咗等於無出,唔好講究竟挖到幾多煤,連個礦 喺邊度都唔知,內蒙古咁大你個礦究竟喺邊?tomorrow (明日國際的英文名)喎,聽日係點我就唔知了,我淨係知道你以前係點!」一名熟悉細價股的證券行老闆說。 股價長期在三角水平徘徊的明日國 際,在九月底即未發出進軍煤礦通告前,股價急升近兩倍至八毫九,通告發出後更炒至最高一元三角五仙,但近日已回落,行內人指高位派貨大致完成。 專 長做財務按揭及放款業務的陳遠明及其弟弟陳遠東,九五年借殼大富地產上市,大富地產並於 九七年改名為DC財務,於九八年以四億元高價售予羅兆輝。陳遠明專放數給上市公司大股東,但與他交過手的債仔大多沒有好下場。例如今年初因詐騙入獄的「金 王」陳發柱曾將旗下長發建業的股份抵押給陳遠明,最後陳遠明奪走長發上市公司殼,並於○三年轉售給金融奇女子樂家宜控制的金榜集團。 行政總 裁歡場聯誼 而這間原本做電子產品的明日國際,是陳遠明於二千年接掌過來的,○六年度該公司虧損一千六百多萬元。本業乏善足陳,行內最深刻是 大股東的財技,由接掌至今約七年之間,先配股再大折讓供股、然後再拆細再供股,如此頻密的集資行動,加上公司盈利倒退令投資者卻步。 今年五 月,明日國際找來曾任對沖基金(Oasis)基金經理的顧弘源(Kevin Koo)擔任行政總裁。今年三十八歲的顧弘源,出名「好叻識女仔」,又曾經與葉劍波妻子傅明憲傳過緋聞,加入明日國際後立即向經紀「軟」銷,「佢入公司無 耐就安排飯局,地點是朱培慶(前廣播處處長)同Coco去嗰間MUSTKARA。佢仲話同陳遠明好熟,日後幫公司搵新投資項目。」一名認識顧弘源的投資者 說。交遊廣闊的顧弘源加入後不久,明日國際先發過通告,指計劃投資一間做手提電話增值服務的公司,炒3G概念;事隔三個月,又找煤礦生意。 借 殼炒上骨水有法 資源股當炒,在市場上有不少大陸偏遠地方的礦主,捧着個未開發的礦到香港的上市公司拍門,希望齊齊搵食,現時市場上起碼有 三、數間細價股正密謀轉型;內地亦有不少礦主來香港借殼上市。有一間已經轉型的上市公司的高層說:「我哋大大話話都見過四至五間呢類資源公司,有啲甚至自 己拍門,好似近期有新加坡的礦主想嚟借殼‥‥‥但係新加坡的礦主就唔會呃人咩,全世界都有騙子。」 事實上,個別立心不良的上市公司轉型做資 源股,站在上市公司大股東的立場,重點並非那些煤礦或相關資產是否值錢,而是自己能否從中得到利益;而賣方則主要考慮能否成功借殼,日後再利用上市公司這 個地位進行融資。有熟悉這類交易的人士透露:「點解明明資產不值錢,上市公司都願意出高價買入?因為大前提並非上市公司的利益,而是在大股東身上。好似經 營不善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根本不值錢,再用呢啲垃圾股票換不值錢的資產。」該消息人士續說。 龍蝦大王中途撻Q 香港過去甚少資源 股上市,散戶甚至證券分析員都對分析資源股感到陌生,因為當中牽涉很多技術用語及風險因素。有投資資源項目的上市公司高層教路:「咩嘢礦都好,試問有幾多 經已投產?就係無!」前車可鑑,以往不少變身後的公司,結局是「影都無埋」。 由「龍蝦大王」變身能源股的中國能源(228)是較早變身的細 價股,該公司在○六年初公布投資逾五十億元到內蒙的煤礦項目,而上市公司只擁有該項目的勘探權。但到了○六年年底中國能源又發通告,指公司在進行收購盡責 審查期間,當地政府要求煤礦勘探需調往另一個地盤進行,而公司鑑於另一個地盤面積較大,再加上需要額外的時間及成本,竟然決定終止有關項目了事。 由 羅旭瑞控制的世紀城市(355)今年四月公布,購入外蒙古鈾鐮(注:Uranium,核電廠所需放射性元素)近五成一的權益,是公司首次進軍能源項目,五 月份立即配股集資五億元;然而至今仍未見公司完成及發表勘探報告,更遑論何時可以投產。世紀的股價亦由四月份最高約四角六「打回原形」至一角七左右。 開 礦講財力 有份參與變身行列的上市公司的高層續說,現時不少公司只公布購入的資源項目的面積、以及預計蘊藏量有多少,這些數據統統無用。因為 「個地盤幾大都好,當中實際有資源的面積可以好細。預計蘊藏量同最終可以挖到幾多,又可以有好大偏差。」他續稱,要到完成勘探報告後才能確定資源項目是否 有價值,但「搵到有分量的公司做勘探亦唔容易,且費用昂貴,幾千萬做一個勘探是好平常的,係咪每間公司都有咁嘅財力!」還有「之後的運輸安排,點樣將啲嘢 運走,有無鐵路配合都好重要。」 在全球資源緊張下,資源股的確有投資概念。「做煤礦或者油項目,做十個九個最終可能都會失敗,但只要做到一 個就可以搵到好多錢。」一名上市公司管理層說,但問題是哪間上市公司有這個本事。 資源礦分布圖 蒙古國 ‧於 1924年在當時蘇聯協助下獨立,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至1992年2月12日放棄社會主義,推行多黨民主制,國名改為「蒙古國」,人口只有295萬 人。 ‧中國是蒙古最大的貿易夥伴,蒙古國主要向其出口食物及礦物,其次是美國、加拿大及南韓等國家,其中電子公司三星曾於上年表示已進軍蒙 古銅礦工業。 內蒙古自治區 人口有2,400萬,當中漢人佔約八成,蒙古族人約佔兩成,另有少量少數民族。 新疆 維吾爾自治區 人口有2,050萬,維吾爾族及漢人各佔人口約四成,其餘為少數民族。 細價股變身礦業股 注1:中 能控股於07年1月成功收購澳門天然氣公司,與中石化(386)合作澳門輸入天然氣項目,並計劃今年年底動工。 注2:如果只以非法律形式簽 約買礦(例如諒解備忘錄),公司最終未必會進行有關交易。 *以收購礦業資產停牌前當日收市價為準。 **以收市價為準 # 以3月30日公司澄清計劃收購天然氣項目前一日收市價計 ##以9月17日公司配股前一日收市價計 資料來源:公司通告及年報 ^ 公司於8月9日才開始有關項目,營運數據有待日後公布。 ^^ 早於9月4日起至10月11日(宣布買礦當日),股票成交額較平日大幅上升,當天收市價為$0.87,若以此為基準點,升幅應為78% ^^^ 10月15日晚上宣布買礦但並無停牌,遂以10月15日收市價計。 袋袋平安兩招 第一招:掏空上市公司現金 上 市公司股權不變,但公司手上大部分現金或流動資產已被調走,購入沒有盈利前景的資產。 第二招:垃圾換垃圾 這類上市公司通常盈 利前景及股價表現都差,但有一定數量現金,吸引第三者借殼。 上市公司印股票收購資產,並引入新股東,表面上並無異樣。 新 股東入主後,再以上市公司的現金,向另一名第三者購入新資產或訂立服務合約之類。 該名第三者有可能是中間人。 該 第三者(中間人)收到現金後,將現金轉往上市公司原股東的海外戶口,整個買賣殼交易才算完成。 |
| ||||||
便宜沒份 小股東權益還遭稀釋私募引 進資金,股本因而膨脹、小股東的權益不但因此被稀釋,也沒有參與增資的機會,小股東與經營團 隊資訊不對稱,讓對營運狀況成竹在胸的經營團隊,有機會透過私募定價與市價之間的價差, 取得穩賺不賠利益。 撰文‧徐介凡 「最近這段時間,真的是我在承銷部待了二十幾年以來,見過上市櫃公司辦私募最多的時候。」一位國內券商承銷部資深副總說,截至目前,今年新增的私募案件已近一八○件,多到讓人驚訝的地步。 不過,另一方面,小股東登報抗議大股東「賤賣股權」、「圖利特定人」的事件卻層出不窮;更多的股民則開始四處打探:「到底什麽是私募?對我們有什麽影響?」立足點不公平 小股東權益流失根據《證交法》對私募的定義,是指發行股票公司在符合法律規定之下,對於特定人招募有價證券的行爲;說得白話一些,其 實就是把公司的股票以合法爲前提,賣給早就談攏價格與數量的人。 相對過去傳統的「公開募集」,所有股東不分大小都能公平的按原持股比率認購,私募從一開 始就把小股東強制排除,形同逼小股東自動棄權,立足點並不公平。 緊接著,引進資金後,股本因此而膨脹,就稀釋了原有股東的權益。其次,許多經營團隊對於未來營運狀況早就胸有成竹,因而採取私募操作,藉此以較低的成本拉高自身股權;相對的,小股東不但每股獲利遭到稀釋,更沒有這種「撿便 宜」的機會。 另外,就算公司營運並沒有特別驚人的爆發力,大股東透過私募定 價與市價之間的價差,仍能從中謀得穩賺不賠的利益;這個時候,小股東的權益,就在這一次一次的股本膨脹中遭到蠶食。 表面上來看,因爲私募有閉鎖期三年的規定,在此期間之內買方不能拋售購入的股票;就算時 間到了,也必須經過主管機關審核後方得變賣。不過,對於本身就有相當持股的大股東們來說,私募股 仍是絕佳的獲利工具:一手用私募買進新股,另一手隨即把價位較高的老股拋出,兩手策略 賺 取價差,輕鬆獲利。 場景拉回二○○八年二月,曾以二十萬元賺到十億元身價、縱橫股票期貨市場的張松允,不僅在市場上大舉收購超過九千張力武電機的股票,並進一步以略高於每股 淨值二.○六%的十三.四元,對外公開收購九二八四張,個人與關係人總計持股達一八三○七張、占股權三九.三二%,成爲最大股東。他也於同年五月臨時股東 會,順利以四席董事二席監事,拿下力武電機經營權。 「股市高手」進駐公司的財務規畫由於力武電機原大股東力山集團亦持有約當三八%的股權,與張松允派系可說實力相當;因此,對於此次張松允的入主,雙方稱爲 採取共同合作經營模式,由原力山集團團隊延續馬達本業,而張松允則專責公司財務規畫與提升附加價值。 張松允上任屆滿一年,力武電機在他運作之下,財務操作果然有重大的不同,根據○九年四月二十四日公告,力武電機董事會通過以暫定每股七.九四元的價格,進 行公司史上第一次私募,共一萬兩千張力武電機股票,募集資金九五二八萬元,用以充實營 運 資金及因應未來發展之資金需求。 買賣之間光價差就獲利數千萬元根據《證交法》規定,私募對象只 須在股款或價款繳納完成日起十五日內才須揭露,所以,儘管張松允在四月二十九日時申報轉讓 二四九九張股票,卻沒人察有異狀。 繼申報轉讓持股,同年七月九日力武電機公告,私 募定價下修爲六.四三元,此定價是依照定價日前三個營業日的平均收盤價格而來,但相較當時淨值 十一.一元折價超過四成。儘管價格疑有低估, 但根據現行《證交法》,只要股東會上超過三分之二的股東通過,就能進行募集,想當然耳,握有多數股權的張松允自然沒有遇到任何阻力。 根據完成後的公告,總共五千張的私募普通股,全由張松允派系人馬出資購得。從四月公 告將進行私募,隨後申讓持股,再以低價參與私募, 這一趟先高賣再低買的過程,難免給外界「藉由私 募進行價差獲利」的觀感。 若以四月二十九日當日收盤價格十.四元,張松允個人申報轉讓二四九九張股票,以及最終用每股價格六.四三元認購私募股票之間的價差計算,光是這一筆交易,就讓張松允賺進約一千萬元的獲利。 而如此劃算的生意,恐怕不只這麽一筆而已。 在同年八月二十一日、九月十一日、一○年一月八日,張松允再度主導三次力武電機的私募案,最後以每股六.六四元、八.三四元、十.九八元的價格,分別完成買進三千張、兩千張、兩千 張的力武股票。 對照私募案時,張松允與關係人申報持股轉讓的紀 錄,亦分別在○九年八月三十一日、九月二十二日,以及一○年一月二十一日,賣出二千張、二千張、一百張的股票;若以申報轉讓日的收盤價八.四二元、十六元 與十四.五元,對照當期私募購得股價之價差來看,分別約爲三五六萬元、一五三二萬元、 三 十五.二萬元,加上○八年四月到七月間的第一次獲利,幾次操作下來,各關係人之總價差高達近三千萬元。 「公司管理當局與大股東,當然有濫用私募工具的可能性,但是看待這件事情,重點應該擺在 這麽做是否合法上。」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齊元認爲,台灣的法令規範相當精 細,且資訊揭露亦十分充足,投資人應從公告上主動去了解公司私募的定價是否合理,藉此判 斷自己的股東權益是否遭到損害。 但,什麽定價才算合理?不願具名的會計師說:「私 募股價的定 價,根本就是大股東隨便喊,律師、會計師等,只要配合就好。」這位會計師強調,就算法令規定私募股 價若折價幅度低於八成,必須出示專家意見,其實從獲利、虧損、負債等各項財務數據,甚至是同業 競爭比較的層面,會計師都很容易提出合理的專家評估。加上大股東本身就擁有控制性股權,想在股東會上通過私 募案亦十分輕而易舉。 法令須隨投資環境適時調整「股東會都通過了,送到主管機關去審核,多半都不會被擋。」他表示,儘管證期局最後發現事有蹊蹺,頂多也只會採取不斷檢查的作 法。 ﹁法律應該可以用更縝密的角度去規範。﹂一位熟悉公司法的律師說,例如多數公司既然認股名單已是定案,那麽未來甚至可以在私募案送至董事會表決時,便規定將名單一並提出,讓所有董事以及未來的股東會,都能在更透明的環境 下進行表決,也讓小股東的權益被更公平的對待。 張松允出手精準只因眼光獨到? 力武一年以來股價走勢與張松允股票操作時點 2009.4.24 力武電機公告以每股7.9元價格私募12000張股票 2009.4.29 張松允申報轉讓2499張個人持股,當天收盤價10.4元 2009.7.9 力武電機公告下修私募定價與張數分別爲6.43元、5000張股票,與前次賣股價差合計獲利約1000萬元 2009.8.21 力武電機公告以每股6.64元價格私募3000 張股票,全由張松允一人認購 2009.8.31 張松允申報轉讓2000張個人持股,與前次私募價差合計獲利約356萬元 2009.9.11 力武電機公告以每股8.34元價格私 募2000張股票,由張松允與其主導經營之立達創新 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認購 2009.9.22 張松允申報轉讓2000張,與前次私募價 差合計獲利約1532萬元 2010.1.8 力武電機公告以每股10.98元價格私募2000張股票,全由張松允一人認購 2010.1.21 張松允關係人張蔓莉申報轉讓100張個人持股,與前次私募價差合計獲利約35.2萬元 總計價差 獲利金額 近3000萬元 折價幅度有高達八成者——近四年私募對 象、價格有疑慮的公司公司代號 公司名稱 年度 市場別 私募單價(元) 私募單價/每股淨值(%) 折價幅度(%) 認購者其中 是否有關係人 2302 麗 正 2008 上市 1.79 13.48 86.52 是6219 富 旺 2008 上櫃 5.19 17.57 82.43 是6145 勁 永 2008 上市 15.7 24.25 75.75 是2913 農 林 2006 上市 3 27.42 72.58 是6294 智基科 2009 上櫃 28.81 30.61 69.39 是3095 及 成 2008 上市 8.56 32.56 67.44 是5530 大 漢 2009 上櫃 4 34.25 65.75 是5498 凱 崴 2009 上櫃 3.8 34.58 65.42 是2007 燁 興 2008 上市 2.6 35.28 64.72 是2475 華 映 2009 上市 2.5 39 61 是4304 勝 昱 2006 上櫃 2 39.92 60.08 是2904 匯 僑 2006 上市 1.97 41.65 58.35 是1453 大 將 2007 上市 3.5 41.82 58.18 是2440 太空梭 2006 上市 3.3 42.31 57.69 是5395 圓 方 2009 上櫃 2 44.74 55.26 是資料來源:經濟新報、公開資訊觀測站 公司說法 力武電機董事長張松允表示,選擇私募不採公募是爲求籌資順利,至於申報轉讓 手 中持股,則是基於觀察股票價位,以及當時個人資金調度而進行的調整。 LED成私 募套利新天堂 打從去年下半年景氣開始出現復甦生機後,台股電子產業募資最積極的,莫過於LED產業。看準LED電視背光的爆發性成長商機,各家LED廠無不卯起來募 資,現增、私募、發行GDR(海外存託憑證)樣樣來,就爲了搶在這時擴產、買設備不爲錢 煩惱。 據一名市場人士透露,其實在這些私募案的背後,看的到特 定一群人的影子,「這些人他們很少玩現股,玩私募、CB(可轉換公司債),用老股換新 股,套利賺價差。」他們套利的模式都是同一套,透過參與私募買進新股,私募消息一出將股價拉高後,再將手上的老股釋出,如此一來,除了私募成本原本就相對低於市價,老股換新股又可以賺一筆,成爲私募套利的最佳捷徑。 LED私募之所以近一年 來被廣泛討論,除了私募數 量多以外,通常折價幅度也不低。以泰谷去年發兩次私募,引進億光與晶電兩大股東,都用超 過三成的折價幅度,因此必須提出專家報告。「像這種,它是爲了公司長遠發展考量,你很難說它有圖利特定人。」怡和創投楊邦彥就直言,私募價格是否涉及「圖利」,本來就很難明確認定,但折價幅度若太大,傷害小股東權益,則是公司派必須 考量的地方。 (賴筱凡) 近一年LED私募案 總覽 LED廠 私募金額 (億元) 每股價格(元) 與當時股價相比之折價幅度(%) 認購人泰 谷 10.08 16.80 35 晶電認購19.9%、億光認購10.2%新世紀 5.16 25.80 37 尚未完成新世紀 6.55 21.85 36 尚未完成光 磊 4.02 21.50 15 日亞化、日立電線、信越光電光 磊 0.20 20.50 21 尚未完成華 上 3.99 9.28 25 董事長李森田之二親等以內親屬李明穗與原股東莊昭瑞共認購18.6%,其餘爲投資公司認購華 上 2.99 9.40 20 尚未完成東 貝 20.12 40.24 38 彩晶認購60%,鼎元認購1.6%,瑞軒認購3%,漢鼎創投認購7%,怡和創投認購3.2%,董事長吳慶輝等關係人共認購2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