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李國寶犯眾憎 惹國浩狙擊

2010-06-10  NM





來自馬來西亞的過江龍國浩集團, 前週突然再增持東亞銀行股權,殺了李國寶家族一個措手不及!

東亞銀行收購戰,由去年國浩三度增持,令持股量直逼第一大股東西班牙財團 Criteria而掀開序幕;然而李氏在去年底及時「班馬」配股,將國浩股權攤薄,戰情才暫時平息。不過,據可靠消息透露,這幾個月來,隨着國浩的同鄉星 展銀行,以及一個內地財團,對東亞都虎視眈眈,並計劃向部分現有股東「敲門」求售;多方聯手下,國浩這場收購戰未必打唔成。而去年與兩名兒子共拿近八千萬 酬金、與銀行盈利不成比例的李國寶,已然犯眾憎,分分鐘被擯出局。

國浩集團是於上月二十五日,以平均每股二十六元,進一步增持東亞銀行二 百五十萬股,持股量增至百分之九點一;而當前東亞銀行最大股東為西班牙銀行Criteria,持股約百分之十五,雙方差距百分之六。

Criteria 是李國寶引入的策略性股東。東亞管理層李國寶家族與國浩集團的收購攻防戰,於半年前進入直路。據可靠消息透露,由去年一月開始三度增持東亞的國浩,原來去 年十一月已成立了一支收購團隊,密謀行事。當時國浩已持有東亞百分之八點零一,較Criteria只相差百分之一點零三,所涉資金只要四億多元,大有一躍 而成為第一大股東之勢。持股只百分之二的李國寶,見未必能說服李氏家族成員大舉增持,以捍衞控股權,遂於去年底迅速找到Criteria及日本三井住友銀 行注資。當時東亞以每股三十元配售的一點六億股,讓三井銀行持股百分之四,成為新股東,而Criteria持股更增至接近百分之十五,拋離被攤薄股份至百 分之七點六五的國浩集團,暫時化解危機。

國浩主席郭令燦(左) 及胞弟國浩行政總裁郭令海(右)自去年一月起,在市場趁低逐少吸納東亞股份,至今持股百分之九點一二,似有所部署。

冀股東會再「搞事」

國 浩在這幾個月,表面不動聲色,偃旗息鼓,其實暗中亦醞釀動作。先是今年二月略為增持一百萬股,令持股量提升至百分之八,再而想於今年四月的東亞股東會「搞 事」。與國浩曾有生意往來,關係密切的爪哇控股公司秘書郭兆文,去年四月曾被神秘小股東推舉,擔任東亞獨立非執董一職,後來鎩羽而歸。今年四月的股東會他 亦想再「踩場」,據卓佳過戶處登記,本來無持股的郭兆文,今年三月尾股東會前,突然購入十股東亞。據知他想推舉國浩集團主席郭令燦或行政總裁郭令海入局。 「不過最後呢個計劃擱置咗,因為計過數,國浩無信心會夠票通過動議。」一名接近國浩人士說。

另外,星展銀行此時對東亞亦有興趣。星展現時在 內地有八間分行及七間支行,遠遠不及東亞銀行在內地有七十八間分行的「陣勢」。而○七年透過旗下豐隆銀行,投得四川成都商業銀行兩成股權的國浩,在內地聲 勢更弱,更加覬覦東亞的內地分行網絡。一名消息人士指出:「星展和國浩不排除合作,聯手收購東亞。」國浩與星展早有淵源,○一年國浩以總代價四百四十三億 元,相當於市價與賬面值比率三點五三倍,出售道亨銀行予星展香港。當時國浩持有道亨逾七成股權,因而一舉套現超過三百億元,令金融界人士津津樂道,而國浩 與星展亦維持着友好關係。

與此同時,一個在新加坡及馬來西亞有業務的內地金融集團,在今年二月亦接觸國浩身邊人士,了解東亞收購戰況及聯手 收購的可能性。該集團有中資背景,有助國浩向東亞第三大股東——中銀香港埋身。

中銀「埋身」目標

中銀香港在○七年十一月,以 每股五十一元,購入百分之四點九東亞股權。當時市場估計中銀對東亞甚有興趣,而李國寶亦聲言中銀會增持,支持東亞。但入股一個月後,中銀已聲明無計劃增持 股份,而這批股份已隨東亞近年股價低殘而大幅減值撥備。去年十二月東亞再找投資者入股,中銀並無出手。由於中銀對該批股份從未表態,故接近國浩消息人士 指,中銀會是國浩第一個「埋身」目標,「已有人向替中銀持有股份嘅UBS打聽。以東亞現時市賬率一點四倍計,屬偏低,合理應兩倍之上,即出價可達到四十元 以上。」

去年底入股東亞的三井銀行,入股價為三十元,以商業考慮只要出價合理亦會善價而沽。兩者加上國浩持股便接近百分之十八,已超逾最大 股東Criteria。

去年六月,即東亞股東會後不到兩個月,Criteria與東亞簽訂策略投資協議,承諾會通過機構投資者配售股份,而 且不會配售予單一大股東,協議擺明車馬衝着國浩而來。但若果Criteria持股減至少於半成,則這個協議便會自動失效。

大股東自身難保

要 訂立這類協議,代表Criteria與東亞李國寶的關係似乎相當脆弱。Criteria的母公司La Caixa,是西班牙第三大儲蓄銀行,但去年就壞賬的撇賬已達十六億七千萬歐羅(一百五十五億港元),比全年純利還要高。而呆壞賬撥備亦比○八年高百分之 一百二十七,可見其信貸組合風險極高。加上西班牙央行提出新的資本與財務要求,所有西班牙銀行亦要加速認定壞賬可能帶來的損失。La Caixa的核心資本充足比率只得百分之八點七,比去年頭滙控世紀供股前的百分之十點三還要低。各個評級機構,穆迪、標準普爾及惠譽亦對其展望列為負面; 上月底,Criteria的母公司La Caixa宣布已與規模較小的Caixa Girona銀行進入併購談判階段。

面對資產貶值、融資 成本上升、撇賬增多、及併購銀行需要資金,La Caixa最大可能的動作就是出售投資,因此不排除與國浩達成協議;當國浩提出收購東亞時,它趁機在市場配售股權至不足百分之五,然後接受收購,屆時國浩 就可控制全局,將李國寶擯出局。

國浩集團在○一年,將道亨銀行以天價售予新加坡發展銀行DBS(星展香港),套現超過三百億,所得資金一直 苦無出路,現終於出手。圖左至右為前DBS副主席兼行政總裁彭奕偉、國浩行政總裁郭令海(郭令燦弟弟)及前DBS總裁戴國良。

李氏股權大分 散

創辦東亞銀行的李氏家族,總共持股約百分之十五,但董事局內五位李家核心成員,合共只持有百分之七點九,其中主席李國寶個人持股百分之二 點六八。由於李氏支族繁多,股權極其分散,未必一條心。

加上李國寶近年在公、私,以至董事袍金及東亞企業管治等問題上,都不斷被人詬病,惹 來李氏家族及持有東亞的基金不滿。李國寶於○九年的酬金高達五千七百多萬元,與規模、盈利高出廿倍的滙豐銀行作比較,滙豐行政總裁也只有四千多萬元薪金而 已。而於○八年金融海嘯期間,東亞盈利大幅倒退九成九之時,李國寶薪酬仍高逾三千三百多萬元,惹來一眾小股東連環炮轟。

快將七十歲退休的李 國寶,早已把東亞銀行當是自己的家族生意,一人身兼主席、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職位。而董事局內亦只有他唯一一位執行董事,其他全是非執董或獨立非執董。去 年四月他更擢升長子李民橋及次子李民斌當副行政總裁,兩人薪酬各逾一千萬元,「一家三口」在東亞的薪酬達八千多萬元。李民橋(Adrian)及李民斌 (Brian)在銀行界被戲稱為「A君B君」,三十六歲的李民橋負責香港業務,三十五歲的李民斌則負責中國及國際業務。他們的最新搞作,莫過於度出近期東 亞的宣傳攻勢,以《媽媽的老火湯》及《爸爸的睡前故事》為廣告,在中環、尖沙嘴等地派老火湯給路人,反映銀行的關心及支持。

管理層犯眾憎

近 年來東亞管治上亦壞消息頻生。○七年五月,身為道瓊斯董事的李國寶,捲入新聞集團部署收購道瓊斯的內幕交易案,最終要以八百一十萬美元(約六千三百一十八 萬港元)予美國證交會達成和解,那時已開始令人質疑李國寶誠信。○八年下半年更是東亞的災難,先是八月,東亞為所持債務抵押債券(CDO)及結構投資工具 (SIV)作撥備和撇賬,造成七年來首次純利倒退五成二;九月又爆出交易員虛報九千三百萬假賬從中獲利;繼而出現客戶恐慌大擠提,一日被提款二十億元;十 月更發出歷史性盈警,共錄得三十五億損失。其後至○九年十月東亞保險庫遭南美籍男子以螺絲批撬開,盜取過千萬財物。及至十二月股東特別大會上,有小股東表 示不滿東亞以高息發行票據有損股東利益,對此李國寶竟沉不住氣,以「唔鍾意可以賣走東亞股票」作鬥氣反擊。

按現時形勢,李氏時時要搵外援, 處處捱打狀態,而國浩則進可攻下東亞,退亦可放股賺上一大筆,故可以消耗戰慢慢鬥。對於東亞被瓜分及李氏被擯出董事局的可能性,摩根大通分析員剖析:「若 歐洲局勢持續變壞,壞到去Criteria不得不出售東亞去自保的地步,Criteria減持股權的機會便大增。

「李家現階段其實並不傾向 出售,只是在政府和股東都同時向李家施壓之下,出售也不無可能。近二十年來家族銀行最終出售收場嘅例子太多,好似浙一、道亨、永隆等等,始終一買一賣,到 頭來都係睇買家出個價啱唔啱o架啫!」

盈利低薪酬高

*以本週二收市價計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