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彼得林奇的投資語錄(二)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5/blog-post_21.html
感覺上林奇的粉絲比芒格的還要多,可能是他命名的兩倍股、五倍股、十倍股的叫法,讓人聽起來非常吸引吧。還記得止凡的首數本投資書籍的其中之一就是林奇的"One up on wall street",是到內地工幹時在北京書城買的簡體字版,在這麼早期就能看到林奇的思路,對我日後的投資路影響深遠。


繼續點評林奇的投資語錄:

6. 你必須知道你買的是什麼以及為什麼要買它,「這孩子肯定能長大成人」之類的話不可靠。

止凡:這是說明「長線必勝」的錯誤理解,要懂得跟時間做朋友,抱著好的資產時,時間才站在你朋友的一方,如果抱著壞資產的話,越長時間只會越蝕大本,所以林奇提醒大家最基本的道理,至少要知道你買的是什麼,以及為什麼買它。


7. 遠射幾乎總是脫靶。

止凡:這是預測未來的問題,好像遠射這個比喻,越遠的誤差自然越大,同樣道理,預測越長時間的未來環境,出現偏差的機會也會越高,這要有心理準備。


8. 持有股票就像養育孩子,不要超出力所能及的範圍。業餘選段人大概有時間追蹤8~12家公司。不要同時擁有5種以上的股票。

止凡:不要說業餘,我懷疑就算是全職的基金經理,一個基金買入幾十、幾百支股票,到底有多少支他們是了解人家的公司是在做什麼的呢?如果對個人投資者來說,就更加要集中注意力到幾支股票好了,這會比較有把握了解自己在買什麼。


9. 如果你找不到一支有吸引力的股票,就把錢存進銀行。

止凡:這是很有趣的現象,好多朋友見近年樓市大升,可能賣樓或加按套現,手持大筆資金,另一邊廂就立即到銀行問問有什麼股票、基金、債券、人民幣定期之類可以買,好像在找地方放好資金再「滾兩滾」,到樓市大跌時就拿出來買樓。曾經有位朋友就為安置資金而連續一個月積極看不同銀行的基金計劃,選好了就沒有再理會。操作本身沒有大問題,問題是放錢的地方是需要財務知識的,對投資項目沒有認知,找不到有吸引力的股票、基金,不一定每時每刻都必須要投資,到頭來,比起把現金放在銀行還要蝕本。


10. 永遠不要投資於你不了解其財務狀況的公司。買股票最大的損失來自於那些財務狀況不佳的公司。仔細研究公司的財務報表,確認公司不會破產。

止凡:這一點看起來合情合理,好像真理似的說話,怎會有人不這樣做呢?但現實是大部份人會投資於自己不了解其財務狀況的公司。如果不相信,不如問問身邊朋友有否買賣股票,隨口問有哪些持股,找一支來問問他知否這家公司的財務狀況大約如何,只是大約,相信你都不容易得到答案。


11. 避開熱門行業的熱門股票。最好的公司也會有不景氣的時候,增長停滯的行業裡有大贏家。

止凡:今天熱門行業中的熱門股票,相信大家都可以數出一二支,網股的騰訊、澳門博彩業的銀娛等,大眾都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些股票。其實看往後數年的回報力,較聰明的做法是放到今天被冷待的行業股票,這就是林奇的意思。


12. 對於小公司,最好等到它們有利潤之後再投資。

止凡:林奇十分重視盈利,這是價值投資者都應該做的事。不少小公司都憧憬如何光輝的未來,用美麗吸引的故事上市集資發展,然而一切在未有利潤之前都不能被確認,較合理保守的方法就是等這些小公司真的有利潤之後,再投資也未算遲,投資者仍然能享受到小公司成長時的爆炸力,而且安全得多。


後記:

不知是否正確,感覺上林奇的投資模式相對巴菲特來說,可謂更「絕」,巴菲特喜歡持有偉大的公司,而林奇可能習慣了基金的運作,只要所投資的公司沒有增長爆升動力,可以馬上沽出而頭也不回,但發現另一個增長點時,又可以再買回同一家沽售過的公司。這些概念可能blog友看過他的書亦會有這樣的感覺。

經常都在想,如果林奇一直繼續他的投資理念至今,好像巴菲特的長期戰鬥,到底林奇這個投資生涯的高回報率能否一直保持呢?可惜,這已經是不可能有答案的問題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8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