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有獲利撐腰 科技股泡沫不會破

2014-05-19   TCW
 
 

 

美國時間五月六日這天,美國網路科技股大跌,包括推特(Twitter)、Yelp等網路公司單日暴跌超過一成。

同一天,還有另一件大事,阿里巴巴正式向美國證管會(SEC)提交上市申請,市場預估,掛牌募資規模可能達到兩百億美元,預估將超越臉書(Facebook),創下美股首次公開上市(IPO)規模的歷史新紀錄。

這兩個看似不相干的事件同時發生,雙雙觸動了市場最敏感的神經:網路股泡沫要再度來臨了嗎?

還記得二○○○年,網路股泡沫破裂,美國股市曾單日縮水超過一兆美元,隔年泡沫消退時,一大票網路公司連錢都還沒賺到,就把資金燒光後,黯然下市。

網路新貴會犯兩次錯?金融圈不悲觀,短線看多

由於這個慘痛經驗記憶太深刻,近幾年,投資界只要看到科技股大跌、新上市網路股漲太兇,就不免開始焦慮:泡沫要破了!三年前,求職網站領英(LinkedIn)上市當天大漲一倍,市場耳語,泡沫要爆了;兩年前,臉書高價上市,市場擔憂掛牌日就是泡沫破裂時;到了今年初,臉書以天價購併即時通訊軟體WhatsApp,連德高望重的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赫斯克特(Jim Heskett),也忍不住公開撰文詢問:泡沫真的要破了嗎?

然而,前幾次的泡沫陰影都沒有這次來得嚴重,因為,那斯達克自從今年三月五日以四千三百五十七點創下千禧年泡沫化後的新高後,指數反轉直下,不但一度跌破四千點大關,在五月初的美股超級財報週中,明明上市公司發佈了還不錯的獲利,指數依然欲振乏力,甚至出現單日大跌。

阿里巴巴這時跳出來申請掛牌,除了募資規模可能創紀錄,它的加入,還可能將美股首次公開上市家數推上二○○○年網路泡沫以後的歷史最高,新股掛牌家數與規模來到新高點,更增添泡沫化的想像空間。

到底,泡沫真的要破了嗎?

目前華爾街媒體圈認為情況不妙,但金融圈則認為,時候未到。《財富》(Fortune)雜誌編輯藍星斯基(Adam Lashinsky)大喊,泡沫來了,因為竟有準上市公司想藉由邀他便宜認股,來賄賂他。福斯財經(Fox Business)專欄作家、矽谷老兵托巴克(Steve Tobak)也說:「網路新貴會犯兩次同樣的錯誤(指泡沫破裂)嗎?答案是,會。」

然而,金融圈不那麼悲觀,華爾街知名空頭派、GMO資本創辦人葛拉瑟(Jeremy Grantham)出乎意料的短線看多,他認為,泡沫會破,但還不是時候,今年第三季以前科技股修正過後,第四季起就將回覆多頭走勢,直到二○一六年美國大選前後,泡沫才真的破滅。摩根士丹利前經濟學家謝國忠則預測,由於金融業結構改變,泡沫不同於千禧年的跳水式大跌,將緩慢破裂。

答案如何,這時候最有資格回答的,就是投資美國科技股,去年以超過四○%績效,稱霸海外科技基金的德盛全球高成長科技基金經理人湯瑪士(Sebastian Thomas)。

他曾是軟體開發者,擁有近二十年研究資歷,經歷過上一波網路泡沫。他與團隊共同管理高達六十億美元資產,以對市場反應迅速聞名。去年九月底時,第一大持股還是Google;十二月底已經轉進美國知名評等網站Yelp;今年三月底時,第一大、第三大持股已是近期表現穩健的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以下是湯瑪士的專訪紀要。

科技股大跌代表泡沫化?市場口味在變,轉向價值型

《商業週刊》問(以下簡稱問):網路科技股有沒有泡沫化的疑慮?

湯瑪士答(以下簡稱答):有些人的確擔憂一些網路公司市價來到過高水準,但比起二○○○年的網路股泡沫,現在的網路公司營收變高,有堅實成長率,並不是泡沫。當年沒有任何公司達到阿里巴巴的營收規模,也沒像臉書這樣,去年第四季獲利從前一年的五、六百萬美元,成長到五億美元。

因此,這波修正與網路泡沫的差別在於,當年許多公司營運沒有獲利模式,人們急著衝流量、人氣,但不知如何化為收入,只以眼球來計算。但是,現在有技術可以針對不同人,即時提供特定廣告訊息,能知道營收可以從哪裡來。

問:阿里巴巴掛牌將如何影響股票市場?他們選錯了上市時機嗎?

答:市場估計阿里巴巴上市後市值將達一千五百億美元。該公司也是網路並沒有泡沫的證據,阿里巴巴不需要向投資人推銷本夢比,因為它本身營運成熟且有營收,是中國網路業的領頭羊之一。由於營運模式成熟,掛牌後,新進投資人較難賺到爆發性的報酬,但人們希望這個首次公開上市能成功,以證明市場對(網路股的)風險偏好沒變差,會對市場有一點帶動的力道。

阿里巴巴有很多現金,營業利益率超過五成。新股掛牌的目的,其實是讓大股東可以出場,而且掛牌頂多募資數百億美元,比起上千億美元市值只是一小部分,他們可以選擇任何時候掛牌。

問:這波網路科技股大跌,代表什麼?

答:現在不是科技股的衰退,而是修正。從個股股價漲跌,可以看到市場的口味正在轉變。很多公司透過現金減資、庫藏股買回,將獲利回饋給股東。

例如蘋果等大公司發放現金股利、買回庫藏股規模高達九百多億美元,股價抗跌;相對的,一些小公司保留獲利以追求高成長,在未來幾年內,顯然都不太可能發放股利,在這個時間點,其中高成長股可能會受害。

投資人從過去偏好高成長,到現在傾向有比較平衡的組合。因此,市場上可看到舊科技股上揚、新科技股急跌,大型股當道的同時,中小型股卻下滑。

我收到一家掛牌公司的報告,公司由於投入海量資料(Big Data),營收成長率高達七、八成,但報告出爐後,股價文風不動。只因為它被分到新科技類別,並不是目前市場的主流。

接下來,可以預期,由半導體業者領軍,大公司將擴增買回庫藏股、發放股利的手筆,很多公司現金殖利率相當吸引人。其實,科技業股利發放水準仍低於其他成熟產業,未來成長將很迅速。

未來選股原則為何?要能持續獲利、創造現金流

問:這波科技股修正會持續到什麼時候?

答:如果把產業內的公司分為新科技公司(如推特)與舊科技公司(如微軟),由於前者有好長一段時間表現比後者好,兩大類別本益比差距還滿大的。但自三月網路科技股價修正以來,新興網路股大跌,但包括微軟、甲骨文(Oracle)等老牌軟體公司,以及新帝(SanDisk)、思科(Cisco)等有二十年以上歷史的硬體公司,都在這波修正中相對抗跌,甚至逆勢上揚。

背後原因是,過去投資人擔心網路新科技讓舊模式崩潰,例如電子商務打敗傳統零售業,很多公司不見了,像戴爾(Dell)、康柏(Compaq)也從股市消失,投資人必須積極擁抱下一世代的科技潛力公司。但現在,投資人回頭檢視實際的基本面價值。這過程中,投資人從這個極端轉移到那個極端,需要一點時間。

投資一家公司最基本的價值,在於它能否持續獲利與創造現金流,這評估方式不只亙古不變,也是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最愛。所以,不論這波科技股修正到底將歷時數個月還是數年,選股時只要回答一個問題:哪家公司縱使面臨股市修正,長期而言,依然能為股東創造價值?在我看來,市場上還有很多公司能達到這個標準。

問:根據你的團隊研究,最看好哪些科技產業發展?

答:機器人、物聯網、海量資料等新科技,雖然佔上市公司營收比重還微不足道,但長期而言,肯定是未來趨勢。同時,電動車、雲端運算、創新軟體服務依然在高速發展;在半導體業,也已看到很堅實的復甦。這些趨勢是如此的明顯,也是為什麼我對科技股總是很樂觀的原因。

【[延伸閱讀】老牌科技股比新興科技股抗跌——美國科技股表現一、舊科技股1.新帝5/12收盤價(美元):90.931個月來漲跌幅:23.8%2.蘋果5/12收盤價(美元):592.831個月來漲跌幅:14.73%3.甲骨文5/12收盤價(美元):41.951個月來漲跌幅:7.62%4.雅虎5/12收盤價(美元):34.451個月來漲跌幅:4.81%5.思科5/12收盤價(美元):23.191個月來漲跌幅:3.25%6.微軟5/12收盤價(美元):39.971個月來漲跌幅:1.94%7.英特爾5/12收盤價(美元):26.371個月來漲跌幅:1.58%8.Google5/12收盤價(美元):529.921個月來漲跌幅:-0.13%

二、新興科技股1.臉書5/12收盤價(美元):59.831個月來漲跌幅:2.22%2.eBay5/12收盤價(美元):51.331個月來漲跌幅:-3.98%3.Groupon5/12收盤價(美元):6.151個月來漲跌幅:-11.51%4.Zynga5/12收盤價(美元):3.591個月來漲跌幅:-11.79%5.推特5/12收盤價(美元):33.941個月來漲跌幅:-15.26%

註:漲幅統計期間(4/11~5/12),新帝、蘋果、英特爾配發股息,已還原息值資料來源:Yahoo! Finance整理: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5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