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波音、福特 都靠他起死回生

2014-05-19  TCW
 
 

 

每一個瀕臨破產的企業都有自己的故事。二○○六年,穆拉利(Alan Mulally)空降福特汽車(Ford)擔任執行長,這一步救援行動若是失敗,他在九一一後拯救波音(Boeing)的成就也將一同灰飛煙滅。

八年過去,穆拉利功成身退。六十九歲的他,宣佈七月一日正式退休。當福特總部全體員工,四月底在公司大禮堂起立致敬,他已經證明自己是「最能讓企業起死回生的藝術家」,無愧於二○一一年《時代》(Time)雜誌票選的百大人物頭銜。福特股價從兩美元,一路拉升至十五美元,目前更創下連續十九季獲利紀錄。不像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克萊斯勒(Chrysler)伸手靠政府紓困,福特奮起自力救濟,更讓那塊藍色橢圓標誌贏得全美納稅人的信賴。

不過,當穆拉利第一次踏入福特位於底特律的總部大樓,他的舞台並非如此光鮮亮麗。當年虧損的一百二十六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八百億元),不過是危機的冰山一角。如同其傳記《勇者不懼》一書形容,他硬生生跳入了一座「鯊魚池」裡。所有沒能晉陞掌門人的老臣,加上福特家族多達七十多人的「富四代」,個個盯著這個來自航空業的大外行,整個魚群都等著將他生吞活剝。

改革「人」的膨風習性週四例會,導入紅黃綠燈

工程師出身,在波音公司待過三十七個年頭的穆拉利,藏在笑容背後的他卻是個當機立斷的狠角色。才入主兩週,他寄給全球近三十萬名員工的第一封信,就清楚點出迫切改革的三大問題:人、產品、生產力。事實證明,每一刀都切中福特的要害。

「在底特律,二加二等於五,」處處膨風的習性,福特也不例外。主管為確保地位,所有的數字都是報喜不報憂,沒有人知道公司真正的營運狀況。他立即要求經營團隊每週召開「週四例會」,直接向他匯報。他把在波音沿用多年的簡報範本寄給每個主管,要求把所有數字簡化為圖表,並且得「親自」報告,不得推卸給部下或秘書。

福特真正邁向改變,同時也是穆拉利最為人知的一幕,就發生在這個例會。他要求每個數字要加註顏色,綠色代表安全、黃色意指有潛在問題、紅色則是進度落後。只不過一個月過去,例會上仍是綠燈一路通行。穆拉利不禁脫口而出,「今年我們將損失幾十億美元,難道就沒有任何問題嗎?」

直到北美區總裁抱著離職的決心,把紅色放進報告,「因為新車出現不明噪音,我們決定延後上市日期。」全場一片鴉雀無聲,忙著揣測誰會接替他的位子。突然,角落裡爆出了掌聲。「馬克,太好了,」穆拉利說。「誰能協助他克服這個問題?」一週之後,例會上還是一片綠。又一週過去,氣氛卻頓時逆轉,會議上幾乎只剩下紅、黃兩色。這次,穆拉利是玩真的。他不會秋後算帳,但要求每個人必須負起責任。如他所承諾,他不會引進自己的團隊,也不會裁撤主管。其實用不著動手,跟不上腳步的人遲早會自動離開。

改革「產品」的沒特色一個福特策略創暢銷車種

當「數字管理」逐漸成為福特的守則,下一個就是重組喪失功能的組織架構。穆拉利修改波音的「矩陣型組織」,先依財務、研發、人資等功能,在總部設立管理全球的功能單位,並且在亞太區、歐洲區、福特信貸等事業單位之下,就各個功能設立了相對應的職務。例如,歐洲區下的財務部門主管,必須同時對全球財務總裁、歐洲區總裁雙方負責。

如此一來,多餘的官僚組織就會自動淘汰,更多主管必須要直接向執行長通報,不論是功能單位,或是事業單位都必須扛起盈虧,沒有相互卸責的餘地。

隨著「人」的組織一步步到位,產品的問題便自動浮現。穆拉利自己動手,將福特在全球生產的車型一字排開,竟然有九十七種之多,隨著各地區法規,每一種規格都有所不同,完全沒有共通之處。而旗下的高階車款品牌,包括捷豹(Jaguar)等,已經沖淡福特原本中產、親民的產品特色。

為集中資源,達到最高的經濟效應,穆拉特提出「一個福特(One Ford)」策略。他先出售旗下奢侈品牌,再朝全球市場,重新打造福特車款,加入過去美國車欠缺的元素,時尚、省油、輕巧。二○一二年,福特旗下Focus首度擠下豐田(Toyota)的Corolla,連續兩年蟬聯全球最暢銷車種,至今累積銷售超過四百萬輛。進一步貫徹精實原則,將生產線傚法豐田,除了將大部分的車型共用相同模組,大幅減少零件種類,再把不同領域的人擺在同一個設計過程,減少出錯並加快研發速度。一個福特的成功,就連惠普(HP)、索尼(Sony)也紛紛傚法,催生出各自的「一個」模式。

「失敗,讓我們有機會以更睿智的方式重新開始,」一代汽車大亨亨利.福特(Henry Ford)曾這麼說過。七月一日,下一位接班人馬克.菲爾茲(Mark Fields)即將走馬上任,他正是當年第一個在例會中點亮紅燈警報的年輕人。他未來的成敗,勢必取決於能否延續穆拉利一手開創,兼具開放、互助的福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5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