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沒有人需要幫助主場 蔡東豪 Tony Tsoi


2014-05-07  NM
 
 

 

《主場新聞》將近兩歲,其間對主場有興趣的人,反應由好奇變為關心。關心者關心主場的程度,視乎他們跟主場的關係,當中包括旁觀者、讀者、朋友。這一陣子,關心者特別關心主場的將來,特別是能否擁有一個將來。關心者都在為主場計數,計收入支出、計市場規模、計競爭環境。大家不用猜測,主場條數我最清楚。

新媒體不臉紅用上「新」這個字,反映這市場未算成熟,很多事情仍在發展中。從最成熟的美國市場的經驗看,不論是影響力或賺錢能力,新媒體已從另類走入主流。新媒體入行門檻低,經營者不需要是傳媒大亨,不一定需要以大眾市場為目標,小本經營者專攻小眾市場,也可做得有聲有色。讀者樂意見到百花齊放的媒體市場,以眼睛和手指熱烈擁抱。互聯網和手機鼓勵市場由大份切為細份,讀者口味,大眾或小眾,各適其適。例如以教育水平較高讀者為目標市場,這些新媒體賣點是較有觀點和較深入的內容,雖然是小眾,在媒體以外其他領域,這種市場定位也能吸引到廣告商。可是,美國經驗告訴我們,在其他行業行得通,不代表在新媒體行得通,原因是廣告商傾向保守。廣告人走在時代尖端,但為客戶選擇投放廣告支出的時候,卻變成「數佬」。

廣告市場側重大眾,大眾市場優勢是擁有龐大數據,這些數據客觀,不依賴主觀成分,而這些數據遠遠把小眾市場比下去。美國的經驗是,小眾新媒體或可吸引為數不少讀者,製造影響力,但旺丁不旺財,這是令人苦惱的錯配。廣告人自己可能是小眾新媒體支持者,但建議客戶怎分配廣告支出時,卻選擇擁有客觀數據的大眾媒體。香港新媒體情況和美國經驗相近,據我所知,《蘋果日報》佔新媒體市場瀏覽量和廣告收入,同樣是一半以上。在「大即是美」的媒體市場立足,新媒體經營者須知己知彼,正視市場現實,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錢途」。談這麼多關於新媒體的經營環境,無非是為了傳達一個訊息:主場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成立到今日的每一日,我都清楚主場的身份:主場是一盤生意,而主場的營運模式只可能是作為一盤生意。過程中我當然有考慮過其他模式,例如不少人建議主場呼籲讀者捐錢;主場沒有這樣做,也不打算這樣做,因為老實說,依賴捐款模式,我不懂得怎樣做。

從入大學的一刻,我夢想是進入商學院。後來如願以償,獲工商管理學位,畢業後近三十年工作歷程,都在商界。我不單相信市場,還尊重市場。市場不是萬能,它有失衡時候,需要監管和制衡,但大部分時間,由眾多為自己尋求利益的單位組成的市場,是我們最可信賴的依歸。我相信媒體市場不是例外,最合適模式是正常商業模式,即是媒體生意應該是一盤正常生意。讀者是否支持主場,跟街坊會否光顧街口麵包店,決策過程應該是一樣。麵包店高喊怎樣每朝兩點起床辛勤工作,怎在社區議題與街坊站在同一陣線,因此街坊「需要」幫助麵包店,這些情緒不可能是支持麵包店經營的重點,重點永遠是麵包的質素。情緒或可製造短暫支持,但長遠而言,情緒是信不過的決策基礎。

我相信傳媒應該是一盤生意。一盤生意,為更好的產品和服務製造穩固根基,有助持續營運下去。傳媒作為一盤生意,我不認為與新聞工作構成衝突;相反,在一個商業世界的現實中,時以商業原則,時以非商業運作,作為營運信念,只會製造一個混亂情況。百多年來,歷史證明媒體和商業原則可共存,新媒體不會是例外。主場清楚自己在做什麼,這是指我認為主場只可能是一盤正常生意。主場在市場現實中,推銷自己的優點,沉著做好分內事,找出一條最適合主場的路途,重點是持續力。閣下喜歡主場,我們很高興,但沒有人需要幫助主場。主場的將來,維繫在主場出爐的麵包是否好食。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http://www.facebook.com/TONYTONGHOOTSO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5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