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搶食大餅郭台銘殺入觸控商機

2010-10-21  TNM 
 

 

美國蘋果iPhone、iPad在全球掀起觸控風潮,不僅微軟推出支援觸控功能的新作業系統Windows 7,新力、三星等廠商也推出多款觸控商品,讓觸控商機正夯。本刊調查,鴻海總裁郭台銘不耐面板大將段行建的慢動作,乾脆親自督軍,準備今年底成立龍創(暫定),直接攻入觸控面板市場,預定明年量產。

郭台銘小檔案

現職:鴻海集團董事長

生日:1950年10月8日

家庭:與亡妻林淑如育有1子1女;續絃曾馨瑩,育有1女。

學歷:中國海專

事業:1974年創立鴻海精密工業;2001年成為台灣第1大製造業;2004年成為全球第1大3C代工廠;2005年成為全球第1大手機代工廠;2006年成為全球第1大數位相機代工廠;2009年營收超過2兆元。

即將掛牌交易的宸鴻,承銷價預估二一○到二三○元,市場預估掛牌後將上看五百元,被視為觸控電子新股王。宸鴻是三i(iPod、iPad、iPhone)一線大廠蘋果的觸控面板第一大供應商,而提供觸控面板組裝的電子代工老大哥郭台銘,早就看好這塊肥滋滋的新商機。

業內人士說:「目前宸鴻擁有的關鍵技術來自蘋果,未來的變化還很大,尤其是當出貨量變大的時候,蘋果通常會擴增第二、甚至第三供應商。深知蘋果策略的老郭,自然會搶著出手。」但是當其他面板大廠友達、勝華,去年先後切入觸控面板之際,獨不見鴻海集團旗下的奇美電蹤跡。 整併停滯 老郭心急

鴻海雖然握有iPod touch、iPhone與iPad的主要組裝訂單,但仍未列在蘋果的觸控面板供應名單上,這與郭台銘一直追求的供應鏈整合理念相悖,因此郭台銘早在年初,就跟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下達指令,要求快速搶攻觸控面板商機。「郭董想拿更多的蘋果訂單,要老段想辦法建立自己的觸控面板產能。」知情人士透露。

段行建是鴻海集團的面板大將,去年鴻海集團旗下的面板廠群創併下奇美電,合併為新奇美電後,郭台銘賦予段行建整併面板廠及切入觸控面板的二大任務。他給段一個半月時間整合奇美電,但在採購、製程等整合上,就花了相當大的功夫,目前早已過了半年,合併效益還沒有顯現。而觸控面板部分,今年以來的進度幾近停頓,看在郭台銘眼中,也不由得急了起來。

設立龍創 命名避光

本刊調查,郭台銘等不及段行建的慢動作,不但取回兵符,自己規劃西進成都設廠外,第三季起更親自主持會議,日前還直接下令整合南廠(原奇美電)、北廠(原群創)的研發與生產人員,預計今年底前成立新的子公司「龍創」,明年中開始量產,全力搶進觸控面板市場。

即將成為鴻海家族新成員的龍創,在命名時,發生過一小段插曲。奇美電內部人士指出,「原本幕僚提出的一些新公司名字,因為以光電為主,所以很多都有『光』這個字。不過,總裁卻認為名字中有光不好,怕表現會『兩光』(台語),而不願意採用。」「即然不能用『光』,那用什麼好呢?正當大家都沒有主意的時候,總裁指著其中一人說,你名中有個『龍』字,那就暫定『龍創』好了。」而到記者截稿為止,龍創尚未正式向經濟部商業司登記。

至於郭台銘之所以會認為公司名字帶有「光」字的不好,據了解,則是因為鴻海先前投資LED廠「先進光」,但先進光的表現不如預期,不僅未能順利在LED產業中取得優勢地位,甚至在LED路燈推廣上,也遲遲未有令人振奮的消息,也難怪郭董極力避開「光」字。

招兵買馬 南北支援

在郭台銘親自督軍下,龍創迅速建軍。九月中時,龍創內部架構已見雛形,除高階幹部外,研發部分則以南廠的團隊為主,北廠研發人員則南下支援。據了解,龍創目前已有約三十位研發人員進駐,未來也將持續擴編,可望達到一百人以上的規模。

而根據鴻海內部計畫,龍創最快將於明年中旬開始量產,同時進行客戶送樣測試,除了蘋果iPod、iPhone及iPad外,也將擴及惠普、新力等客戶,初期使用的面板則由台灣南、北廠提供。

觸控火熱 商機倍翻

為何郭台銘如此看重觸控面板?除了要提供客戶蘋果電腦最好的服務外,其實他也看到此波由iPod touch、iPhone、iPad所帶動的觸控螢幕需求。根據市調單位Display Search資料顯示,今年以來,全球的觸控面板的產值,已經從去年的四十四億美元,一路上修至今年預估的六十億美元。

展望明年,Display Search預估全球觸控面板產值,更將一口氣大幅成長近四成,將達九十億美元,其中,明年觸控手機出貨量將至少五億支起跳,平板電腦也將有五千萬台的出貨實力,這也等於預告,明年觸控產業的火熱程度更勝今年。

雖然段行建對郭台銘的指令不敢怠慢,今年七月初,奇美電與日商日立簽下專用於觸控螢幕的IPS(In Panel Switching)技術,得以切入iPad供應鏈,還找了一批年輕的研發團隊,「老段要求,必須要在第三季前送樣給蘋果,想辦法在年底前得到認證。」知情人士說。

薪事難平 爆出走潮

但郭台銘對於奇美電在觸控面板的實際進度不甚滿意。鴻海內部幹部表示,「總裁是看到問題後,才下指令給段總的。雖然段總還要處理合併事宜,但在集團內部,這不能作為進度延遲的理由。因此總裁才會按耐不住,親自跳下來接手,這其實已是給段總相當的警告了。」

除了觸控布局要讓郭台銘操煩外,奇美電合併成效始終未能浮現,更是段行建目前處境艱辛的原因。據了解,奇美電竹南廠從今年八月開始,就因為缺乏訂單而鼓勵員工休假,產率不到三成,還要求員工不得對外透露。「公司要大家保密,不能洩漏給外界知道。」奇美電員工透露。

除了業績以外,合併後的人事糾紛也讓段行建心力交瘁。群創合併奇美電後,許多群創員工原本以為雙方待遇可望拉近,沒想到合併後,同一職稱下,群創員工的薪資硬是較奇美電、統寶低,而反映在今年六月加薪時,原群創員工的加薪幅度就低於原奇美電員工,而到了九月的年度加薪時,雙方差距更大,也引發原群創員工的出走潮。

另闢戰線 趁亂卡位

也因此,郭台銘對於奇美電合併進度不滿意的傳言甚囂,甚至還傳出郭台銘已經向外找到適合接替人選。換言之,目前段行建正處於留校察看的階段。

反觀二○○五年才成軍的宸鴻,資本額才十九?六億元,竟在短短五年內成為觸控面板一哥,握有八百億元資本額的面板一哥奇美電,卻遲遲未攻入觸控面板市場,莫怪郭台銘要心急。

對於郭台銘要進軍觸控面板,宸鴻絲毫不敢掉以輕心,今年砸下二.五億元建置新廠,明年新產能開出後,總產能將從今年的六百萬片,一舉超過一千萬片。此外,宸鴻也積極開拓蘋果以外的客戶,包括宏達電等。

然觸控面板的技術發展,未來到底是零件廠或面板廠占上風,還在未定之天。「先卡位的人,不一定會是最後的贏家。」對觸控市場研究多時的友達董事長李焜耀對本刊說。

鴻海 頻切入新市場

2001 赴北京設廠,跨足手機代工製造與設計。成立沛鑫,進軍半導體設備代工。入主賽博數碼,布局中國3C零售通路。

2003 成立群創,切入液晶面板生產。

2004 併購國碁,切入網通產業。併購華升電子,改名鴻準,切入鎂鋁合金及散熱模組市場。以Foxconn為品牌,切入自有品牌主機板市場。

2005 併購奇美通訊,切入高階手機開發。併購安泰實業,進入汽車產業鏈。入股建漢,跨足無線網路模組代工。

2006 購併數位相機龍頭廠普立爾,成為全球第1大數位相機代工廠。透過子公司鴻揚創投成立鑫禧科技,投入藍光光碟機製造研發。

2009 入股訊聯,跨入生技醫療。投資廣州奧翼,進入電子紙生產市場。

2010 入股瑞銘科技,切入手機晶片設計。奇美電投資觸控面板事業,預計明年量產。

觸控面板廠比拚

註:宸鴻10月29日正式上市。

達虹、時緯是興櫃公司,其餘均為上市、櫃公司。

段行建小檔案

現職:奇美電子董事長暨執行長

生日:1947年7月2日

婚姻:已婚,妻姚樹華為導演,育有1子。

學歷:史丹福電機工程博士、羅徹斯特大學電機碩士、台大電機系。

經歷:群創光電、友達光電總經理、聯友光電總經理、 美國全錄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28

郭台銘急行軍攻入 觸控大王還能獨享蘋果?

2010-11-01 TWM




宸鴻江朝瑞:

觸控過熱

很怕投資人受傷

吸引58萬人抽籤的宸鴻,是今年來最受矚目的掛牌公司;市場預期宸鴻上市後漲幅將相當可觀,甚至有「抽中現賺30萬」的耳語。

對事業曾經受到重挫的董事長江朝瑞而言,反而相當擔心這種局面,他認為最好不要當股王,避免造成投資人的過度期待。

撰文‧周岐原

觸控技術其實沒有當股王的本錢。」還沒上市,就受到五十八萬人追捧的宸鴻董事長江朝瑞,語出驚人地說。

雖然距離上市進入最後倒數階段,財富即將暴增至二百億元,江朝瑞心中卻是憂喜參半。他擔心宸鴻股價被有心人炒作,讓散戶投資人受傷,曾經從事業的高峰跌倒,他非常了解失去財富的痛楚!

「觸 控技術其實沒有當股王的本錢」市場過熱 害怕散戶傷很大短髮略微灰白的江朝瑞,在上市前夕特別從國外趕回台灣接受《今周刊》專訪。面對台灣投資人瘋狂熱情參與抽籤,這位觸控大王的臉上沒有太多得 意,反而一再強調,「我覺得觸控實在是過熱,很怕投資人受傷!」江朝瑞知道新股最容易被炒手盯上,一旦成為目標,「你來我往一下,價錢就被拉到高點,到時 候誰會被吸引接手呢?還是散戶。」他搖著頭說。

雖然已有很多消息指宸鴻可能上市就挑戰台股股王寶座,讓許多投資人寄予厚望,江朝瑞說,他實 在很不想當股王,「而且以宸鴻的實力,不可能跟龍頭股比價,大概只能在台股列為中價位的股票。」憂心歸憂心,但宸鴻能夠順利上市,可說是江朝瑞人生再起的 巔峰;沒有早年一場痛苦的失敗,江朝瑞可能早已消失,沒有站在舞台中央的一天。

江朝瑞輔仁大學畢業後,一心想靠創業打天下。由於當時擔任華映總經理的,是年齡和江朝瑞相仿的林鎮源,憑著兩人的私交,江朝瑞做起映像管貿易的生意,藉此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一九八四年,他更和大哥江朝宗共同成立台灣錄霸(TVM),進軍錄影機和監視器市場。靠著江家和林家兩代交情,當年錄霸從不擔心缺料,而且直接向源頭取件,所以利潤空間比其他業者更大。因此在八○年代,錄霸曾衝進台灣五百大企業排行榜,甚至一度準備掛牌上市。

然而,年輕就登上事業高峰的江朝瑞,馬上遇到人生第一個考驗。九○年代起,源興、美格、中強等後起之秀「遍地開花」,錄霸面臨直接挑戰。

「十 塊錢去,回來剩下不到一塊」在印尼體驗從雲端跌到地獄價格殺到見骨,為了生存,只好到印尼設廠。只是江朝瑞沒想到,去印尼,竟是一段漫長惡夢的開始。「當 時非常悽慘,十塊錢去,回來剩下不到一塊!」說話時,鮮少出現肢體動作的江朝瑞,伸出一根孤零零的食指,像是他在印尼孤立無援的情境。

當年 錄霸到印尼投資設廠,每月最高生產十萬台監視器,產能十分龐大。但是賺來的錢,卻比不上匯率貶值的速度,因為亞洲金融風暴爆發,印尼盾幣值狂貶;江朝瑞回 憶,這讓外商幾乎血本無歸,而且無一例外。「匯進去是一比一千四(美元兌印尼盾匯率),出來變成一比一萬二!」江朝瑞搖著頭說。

比匯率貶值更嚴重的傷害,是股東的貪婪。江朝瑞發現,印尼合夥人不僅私下將錄霸名稱在當地註冊專利,又將免稅的出口配額轉內銷「賺差價」,無法忍耐合夥人行徑的江朝瑞,決定出錢買下對方股份。

不 料更嚴重的事情隨之而來,「鑽漏洞的是他,要補稅的卻是我!」江朝瑞不甘心被誣告,雙方糾纏許久,到處碰壁的江朝瑞,斷然決定放棄投資回台。「官司輸贏已 不重要,耗下去只是浪費時間,不可能換回投資。」江朝瑞難掩黯然地說,「那時我才深深體會,銀行借給你現金,就算買的廠房、土地都有價值,但要歸還的還是 現金!」這次大賠七億元,是他人生最痛的一場挫折。

「機會真的來了!」

從發展觸控到與蘋果合作

「錢啊,有毒!」想起當年股東的背叛,江朝瑞語重心長地說,只要牽涉到錢,人心就會改變,即使親密的朋友也會變質,他這輩子借出、未收回的帳款至少有五億元,「錢」讓他對人性有更深刻的體會。

直 到最近宸鴻即將上市,這個毒藥還繼續發威,最近舊股東、老朋友出面指控他「掏空公司」,想要藉機分享成果的意圖令他更加感嘆。面對榮美開發檢舉,江朝瑞解 釋,宸鴻和錄霸是彼此獨立的公司,並沒有交叉持股;此外,榮美負責人蔡榮泰持有近七%錄霸股權,他也願意買回,「但他持股已質押給銀行,沒有股票可買回, 我該怎麼付款?」說話的江朝瑞,顯得十分無奈。

即使收縮營運規模,江朝瑞的考驗仍未結束。後來,CRT監視器報價已經由高峰期的每台二百美元,一路滑落至五十美元。一筆來自美商ELO的這筆訂單,讓他看到了人生的新希望。

江朝瑞發現,只是將監視器加裝電阻式觸控模組再出售,終端價格就高達五百美元。為了避免與客戶直接競爭,一九九六年出貨後,江朝瑞決定繞過電阻式技術,朝較少人投入的電容式觸控鑽研,當時他已預見,小尺寸觸控螢幕將是手機的未來主流。

然 而,過去江朝瑞從無手機的製造經驗。為了持續練兵,他以個人身分接下昔日客戶經營的貝爾達公司(Balda)亞太區總裁,一方面為老朋友兼管亞洲業務,二 方面試圖透過生產機殼的貝爾達,建立與手機品牌的關係,嘗試打入手機供應鏈,雖然歷盡辛苦到芬蘭訪Nokia高層,當面展示觸控的運用,卻因Nokia不 識貨而再度受到挫折。

直到○三年某一天,蘋果業務代表透過美國客戶介紹主動上門,他才覺得:「機會真的來了!」於是雙方在極度保密情況下,開始嘗試合作開發觸控手機。

這 一年,蘋果推出第一代迷你音樂播放器iPod mini,股價剛剛漲過十美元,僅僅是目前價位的三十分之一;至於江朝瑞,則是從印尼投資慘賠中「爬」出來的創業家,公司輔導上櫃作業撤回不久。兩家「看 起來還好」的公司一拍即合,兩年之後,第一台試產的iPhone正式對外亮相。

當時蘋果拿著手畫的觸控螢幕到處找人代工,但沒有人要理睬計 畫跨入手機市場的他們;江朝瑞知道蘋果是他人生後半場最重要的機會,拚命想把握住它,「我們小公司比較願意配合,一個月就做出實體可以動的面板!」他興奮 的說,靠著長期研發的技術及專注的服務,他一舉吃下蘋果的訂單。

「忘了它就能走出來」

大起大落 感謝人生給的磨難「我們的大客戶像美國中央情報局(CIA)一樣,只要你做零件,根本不會說要做什麼用途!」江朝瑞回想與蘋果人員的互動,印象最深刻的就 是蘋果保密到家的功夫,雖然替蘋果代工超過上億台的iPhone、iPad螢幕,但是江朝瑞七年來從未見過蘋果執行長賈伯斯一面,但是他可以充分從蘋果人 員互動中感受到賈伯斯的意志及「龜毛」,「他真的不是普通人,沒有他的執著,蘋果不會有今天!」他敬佩地說。

面對三十年來事業的大起大落, 江朝瑞對於敵人競爭、朋友及員工的背叛,沒有怨言,反而感謝這些人生的磨難讓他獲得更甜美的果實。他舉例,過去曾有一位主管美洲的業務經理,因為盜用公款 而被解聘;然而這位不適任的員工,正巧也是說服ELO對錄霸下單的功臣。「是他介紹ELO給我認識,才讓我進入觸控領域,他是仇敵還是我的恩人呢?」他感 嘆的說。

江朝瑞拿出口袋中的iPhone,手指點出一幅照片,他大聲朗讀著,「不要為惡人心懷不平,也不要向那行不義的生出嫉妒??。」原 來他把聖經的經文拍下存在手機裡,時時提醒自己。忘掉磨難,感謝折磨過他的人,是江朝瑞可以從谷底翻身的重要原因,「你不能深陷在挫折及磨難中,忘了它就 能走出來。」他爽朗的笑著說。

江朝瑞

出生:1953年

現職:宸鴻科技董事長

學歷:輔大企管系

經歷:台灣錄霸公司總經理

宸鴻「開國」三大將

施國清、張恆耀、孫大明

宸鴻從一家沒有營收的小工廠,發展到員工3萬人、年產4000萬片玻璃觸控模組的「觸控大王」,江朝瑞知人善任是很重要的成功因素。其中,先後投效的總顧問施國清、技術長張恆耀和總經理孫大明等人,對宸鴻的功勞最大。

來自大同體系的施國清,今年已接近70歲,身體仍很硬朗。當年在大同任職期間,施國清就是老董事長林挺生相當倚重的總廠長,江朝瑞因此在他退休後,邀他擔任總顧問,為宸鴻擘畫出詳細的建廠藍圖。

和 蘋果共同開發投射式電容觸控技術的技術長張恆耀,則是宸鴻取得關鍵進展的靈魂人物。在致福電子任職時,張恆耀就是專心研究觸控技術的一號人物;轉到主攻觸 控產品的突破光電後,張恆耀本來有機會做出具體成果,不料因母公司總經理陳鴻鈞的治理漏洞,公司爆發重大虧損,還被打入全額交割股,員工作鳥獸散。最後在 朋友介紹下轉戰宸鴻,而張恆耀也終於在宸鴻繳出漂亮成績單。

在摩托羅拉工作長達20年的孫大明,則是江朝瑞最夢寐以求的大將。同業認為,孫大明有長期的產線管理經驗,又來自零組件起家的摩托羅拉,是提升宸鴻生產效率的不二人選。果然在孫大明坐鎮之下,宸鴻的生產良率從個位數一路升上8成,一舉達成量產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34

鴻海大軍壓境 小廠高調狂拉產能 供需失調 觸控產業將陷泡沫危機

2010-11-01 TWM




受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需求推升,觸控業者預期成長本相當樂觀,但隨著新奇美全力搶進市場,其他業者也大肆擴產,未來一年觸控的市場很可能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甚至出現流血的殺價競爭。

撰文‧黃智銘、周岐原

觸 控面板產業今年因蘋果iPad、iPhone大賣而熱得燙手。除了專門生產電容式觸控面板的宸鴻,十月二十九日上市籌集六十一億元資金用於擴充產能外,其 他的競爭者如洋華、勝華及介面,也開始瘋狂募資超過二百億元加入戰局;甚至連擁有大尺寸面板生產線的友達、奇美電二隻大老虎也來搶食大餅。觸控行業未來還 有一波榮景,還是可能陷入泡沫化的危機?

「觸控行業實在是過熱了!」宸鴻董事長江朝瑞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憂心地說著,他針對的不只是全台五十八萬人參加宸鴻股票抽籤的瘋狂,同時也是針對大小競爭對手的瘋狂擴張有感而發。

觸控有多熱?看看連代工皇帝郭台銘都鞭策新奇美今年急行軍殺入觸控面板領域,就可以感受到它的熱度。

鴻 海進軍 觸控成「紅海」去年十一月中,群創宣布與奇美電合併,並和統寶共同組成新奇美。在尾牙時,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要求奇美電總經理段行建,希望他在三個月內全力 完成公司整合。如今,段行建的任務再添一樁,就是切入上游的觸控面板供應,加強與大客戶蘋果的垂直整合,以免被和碩、廣達等對手見縫插針;統籌鴻海集團面 板布局的段行建,將這個任務交給觸控部門的新主管周賢穎。

由於觸控面板研發進度對奇美電有高度指標意義,因此在分配資源時,由周賢穎領軍的 觸控部門,總能得到較多資源,私底下被鴻海其他部門稱作是「天之驕子」。有一位鴻海員工就透露,最近打開奇美電在人力網站的求職頁面,發現有半數以上職 缺,都隸屬於觸控部門;從公司徵才孔急的程度和規模研判,奇美電擴大觸控版圖的決心,可說是十分強烈。

霸氣的郭台銘從不打沒把握的仗,只要進入一個新領域,一定把那個領域變紅海,靠著上下游整合的優勢,用「優惠」的價格把競爭者逼退。這一次郭台銘還會祭出他的絕招嗎?

依 照郭台銘目前的規畫,觸控面板腥風血雨在所難免。目前奇美電計畫先以一座三.五代廠生產觸控面板。若以iPhone尺寸估計,這座三.五代廠全年可量產七 二○○萬片iPhone面板,占蘋果明年對iPhone銷售量預估的一大半。加上奇美電擁有另外三座三.五代至四.五代廠,只要有訂單需求,可以迅速地將 這些產能轉作觸控面板之用,總產能將十分驚人,郭台銘的大軍已準備好打一場消耗戰。

二虎緊盯 小廠擴充軍備雖然部隊已整軍完畢,但是兵練得如何?可以上戰場嗎?觸控面板比的就是良率,郭台銘急行軍有可能在短期內提高良率嗎?而且郭台銘一開始就投入困難度較高的投射式電容,可能要磨掉二、三年的練兵期。

抱 持這種想法的人,可能低估了郭台銘一舉拿下觸控市場的決心。相較於宸鴻、勝華,奇美電確實還是觸控產品的「後進」,然而股本八百億元的奇美電,除了五.四 倍於宸鴻加勝華的資本額,還保有群創加上統寶豐富的中小尺寸面板產能,加上背後有整個鴻海集團作為奧援,實力絕非一般競爭者所能比擬。

在外 界質疑聲中,奇美電第三季的試產良率就「大躍進」達七五%,跌破眾人眼鏡;進入第四季後,即可望達到量產規模,正式出貨iPhone。到了明年第二季,還 有機會直接打入iPad供應鏈,加入第二代iPad的生產行列。這個成績不禁讓外界驚呼,「老段(段行建)是怎麼做到的?」郭台銘用決心、產能、速度證 明,他對觸控面板決不是玩假的,而是真的想把蘋果的訂單從頭到尾吃盡,以搶救鴻海集團快速下跌的毛利率。

另一隻面板老虎——友達的李焜耀也 摩拳擦掌,準備殺入這塊肥美的新市場。先前媒體報導友達旗下的達虹,已靠著嵌入式觸控面板取得iPhone訂單時,還一度造成奇美電內部高度緊張,以為被 對手捷足先登;後來多方打聽,確認達虹的嵌入式觸控產線,生產良率尚未達到足以量產的標準,才讓郭台銘陣營鬆了一口氣。

不過,對擁有產能、技術的李焜耀和友達而言,殺入觸控領域,只是遲早的事。

除 了二隻大老虎大軍壓境外,宸鴻、洋華、勝華、和鑫及介面這些中小型觸控面板廠也開始購買軍火擴張。光是宸鴻明年的產能,就要擴充二倍以上,員工將一舉超過 三萬人;再加上其他二軍的瘋狂擴張,明年蘋果加上其他智慧型手機製造商的訂單真的能大幅成長,填滿這些飢渴的生產線嗎?

首先,以智慧型手機 和平板電腦為主的觸控面板產業,長期需求究竟是好是壞?答案是正面的。研究機構Display Search指出,觸控面板產業的年營收金額,可望由二○○九年的四十三億美元(約新台幣一三三三億元),一路成長到二○一六年的一四○億美元(約新台幣 四三四○億元);七年之間增加二倍,成長力道可說相當強勁。

帶動這股龐大成長的來源,正是來自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雙箭頭」。其中,平板電腦使用的玻璃投射式電容觸控,尤其是出貨大增的產品。既然長期成長不虞匱乏,產業的修正風險從何而來?

比起今年一月初亮相的iPad,有觸控功能的智慧型手機上市已有四年時間,從iPhone推出開始,每家手機業者都競相切入這個領域,產業秩序已然成形。相較之下,iPad儘管銷售良好,但觸控面板的供應仍顯不足,這個誘因吸引了現有業者全力擴充產能。

供過於求 殺價割喉戰重現在現有的觸控面板供應商中,有許多是原本生產中小尺寸面板的廠商,這是由於玻璃投射電容式觸控的前端製程,和面板及彩色濾光片(CF)的黃光蝕刻工法相近的緣故。

過去幾年,中小尺寸面板嚴重供過於求,相關產能一直是各家面板廠的燙手山芋;如今觸控面板興起,手上的既有製程大有可能翻身,腦筋動得快的廠商,自然急著把中小尺寸產能「轉進」,跨行投入觸控生意。

此外,即將掛牌的觸控大廠宸鴻,也傳出將擴產近二倍的消息。若以三.五吋的產品規格計算,宸鴻產能將由目前每月的五○○萬片,一口氣拉高至年底單月一二○○至一五○○萬片。

另一方面,同樣對蘋果出貨的大廠勝華,著眼於明年市場擴大,也將發行全球存託憑證,募資三百億元,以擴充產能達三倍。當各家產能增幅都以倍數計算時,很難不令人擔憂供給過剩的風險。

更重要的是,平板電腦並非典型的筆電,而是在原有產品區隔之外,「再切出來」的產品;因此,其銷售量並不如手機容易估算。想解開觸控商機多大的謎底,還得看平板電腦帶來多大購買力而定。

目前市場普遍預期,明年平板電腦的銷售量,將落在三千萬台至六千萬台之間;其中,以認為將達六千萬台「頂標」看法者最多。六千萬台,就是明年觸控產業會否遭遇泡沫化考驗的「魔術數字」。

近 來許多研究機構都指出,明、後年平板電腦實際銷售量,將直接影響中尺寸玻璃投射式電容觸控的供需狀況。摩根大通證券就預估,以明年全年額度計算,十吋觸控 面板產量將超過七二○○萬片,整整是需求的二倍;一家投顧法人更直言,一旦需求達不到全年六千萬台的預期目標,明年下半年起,觸控產業供過於求的問題,勢 必快速浮上台面。

也就是說,今年樂觀投入擴增產能的玩家,無論是郭台銘、宸鴻的江朝瑞,或其他小廠的老闆,明年都將接受市場嚴酷的考驗;但 若是景氣稍有動盪,導致銷售量下滑,大舉湧出的觸控面板無處消化,到明年年中,原本暢旺的市況,很可能一夕反轉,甚至因為產能過剩,出現削價競爭,投資人 一定要謹慎思考,切莫樂觀過了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35

居高思危的觸控新股王 江朝瑞

2010-12-13  TWM





宸鴻掛牌後漲幅逼近五成,但董事長江朝瑞反而更低調,因為他面對的經營考驗才剛開始。

十月二十九日上午九點,台北一○一大廳內爆出陣陣掌聲。當主持人念出:「宸鴻光電正式掛牌上市」,宸鴻(TPK)董事長江朝瑞用力敲下大鼓,他滿臉笑容地拿起香檳酒杯,期待已久的上市夢,此刻總算完成。

這個日子,讓江朝瑞苦等了近十年。而在宸鴻股價以五百元高價開出後,九點二十分,江朝瑞又坐上車、回公司開會。工作馬不停蹄,如同他在法人說明會強調的「戒慎恐懼,小心經營」。

即使是公司上市的頭一天,江朝瑞也沒有忽略工作,一直忙到晚餐時段才下班;當晚,江朝瑞宴請多位高階幹部,當作公司掛牌的慶功宴。在席間,江朝瑞除了慰勉同事,還用一句話提醒所有人,「他說了七個字,『小心、低調、更努力』」,宸鴻財務長劉詩亮回憶。

江朝瑞強調,公司掛牌之後,分得股票的同仁身價都相當可觀,因此行事務必更低調,千萬不可太過張揚;而且股票上市,代表績效被攤在陽光下檢視,工作一定要更積極,業績數字才能突破。連氣氛輕鬆的慶功宴場合也不忘「惕厲」員工,不難感受江朝瑞的謹慎態度。

江朝瑞曾說:「公司上市,就是開始爬山」。從股價來看,股價衝到七百多元的宸鴻,是台股數一數二的高價股。已是蘋果主要供應商的宸鴻,如何走出更寬廣的格局,考驗江朝瑞的經營本領。

(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37

夕陽產業轉型成最夯觸控面板廠 讓宸鴻用五十五億搶親的達虹十月革命

2011-5-30-  TWM




十個月內,他們讓達虹從落日的彩色濾光片產業,成功轉型為觸控面板廠;他們從只有友達一家客戶,做到世界級客戶下單。他們是達虹轉型成功最大推手——董事長林正一與總經理袁鈞賢。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下午,撼動全球觸控面板版圖的一筆交易,由宸鴻財務長劉詩亮口中宣布:「宸鴻要以五十五.八二億元,從友達手中取得達虹一九.九%股權。」拿下 達虹主導權後,宸鴻的觸控面板市占率衝上三三%,一舉拉開跟其他競爭者的差距後,全球觸控面板龍頭的位置,宸鴻坐得更穩了!

艱辛轉型路 差點兩頭空達虹購併案來得又急又快,就連達虹董事長林正一都是在最後階段才知曉,因為一個月前,達虹內部還沉浸在第一季營收創歷史新高的喜悅之中,他們磨刀霍霍要在今年衝出達虹轉型後的好成績。

拿著觸控面板,林正一仔細地介紹著各項觸控產品,「這是傳統兩片玻璃的,那這個是One Glass(單片玻璃)的模組。」今日在觸控股王宸鴻購併光彩籠罩下的達虹,很難想像十個月前,還在為了是否要全面停掉彩色濾光片產線掙扎。

曾經,達虹(前身為劍度)是友達集團最倚重的彩色濾光片廠,在液晶面板中占達二○%成本,讓達虹走過最輝煌的年代。可是,不到五年的時間,LED背光技術 出現,取代傳統的CCFL(冷陰極管)背光模組;伴隨而來的是一夕成了棄兒,因為不用彩色濾光片,LED背光技術也能做到全彩化。

「所以,我們進達虹的那一天就知道,達虹要轉型。」讓達虹成功轉型的董事長林正一和總經理袁鈞賢,兩人原本是友達集團裡最佳的蓋廠拍檔,當年達虹彩色濾光 片廠在他們手上誕生,卻如今也在他們手中終結,兩年前他們進駐達虹,友達給他們的指令很明確,就是讓達虹轉型,而他們做到了!

打從○七年蘋果的第一支iPhone問世以來,似乎就定下了觸控面板大爆發的分水嶺。觸控功能排山倒海地出現在每一支手機、NB上。在生存線掙扎的彩色濾 光片廠就像聞到血腥味的食人魚,一擁而上都想吃這塊肥肉。所以,和鑫、達虹紛紛轉型,因為觸控面板前段製程與彩色濾光片相似度最高,「想做的人很多,卻沒 想到這根本就是把褲子改成衣服,可以改沒錯,只是改了才發現少了個袖子、少了個扣子。」林正一說。

林正一與袁鈞賢接手達虹後,他們很清楚,觸控面板最重要的就是觸控感測器(touch sensor)這塊敲門磚,但只做前段觸控感測器,不做後段貼合,又無法實際掌握客戶需求。於是,達虹從一開始,就決定要提供觸控面板模組完整解決方案。

但想是一回事,真正做又是另一回事,「我們想得很美好,起先轉一部分製程做觸控,再慢慢把彩色濾光片的比重降下來。」袁鈞賢口中的完美計畫,甚至包含蓋一 座台灣最大的六代觸控面板廠,只是實際演練後才發現,「根本不可能啊,光產線改了一部分彩色濾光片製程做touch sensor,結果,touch sensor沒弄出來,整條(彩色濾光片)線的效率也跟著被影響。」以前達虹做彩色濾光片是有顏色的,可是觸控感測器卻沒顏色,不只如此,反光程度、穿透 率都是關鍵,「就算我們在前段觸控感測器有經驗,後段貼合製程卻不是如此。」袁鈞賢搖了搖頭。過去達虹生產彩色濾光片的供應商只有二十六家,轉做觸控面板 後,林林總總供應商有一二○家,有一些還是新跨進觸控面板產業,甚至連無塵室都沒有,要他們一時建立標準的生產流程,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林正一與袁鈞賢為了如何善用達虹原有的彩色濾光片設備,想破了頭,前段觸控感測器的投資已經投了下去,但彩色濾光片又不能不做,只要一停產,達虹會瞬間沒 了收入,「這是很痛苦的決定啊!」林正一跟團隊討論了半天,以為能無縫接軌的完美計畫,根本就像天方夜譚,但一直猶豫不決也可能落得兩頭空,最後林正一心 一橫,去年八月達虹設下停損點,停了部分彩色濾光片的產線。

林正一、袁鈞賢烙下歷史印記這一停,達虹轉入觸控面板的壓力更大了,因為不成功、便成仁,幸好第四季達虹的四.五代觸控面板產線就開始量產,雖然比起其他同業,達虹慢了一大步,但至少已經導入正軌,就是好消息。

然而,從彩色濾光片轉型觸控面板廠,要改變的不只有生產製造層面,「業務、研發都要重新來過。」林正一不諱言,過去達虹營運起來,就像是友達的另一座工廠,業務不到五人,研發人員也只有二十餘人,更有員工私下透露,反正客戶就是友達一個,出了錯去「罰跪」就是了。

但達虹要做觸控面板廠,一切都會不同,客戶不再是友達一家獨大,業務、研發人員、產品經理都要擴充,加上觸控面板製程、產品都沒有標準化,整體營利模式遠 比以前複雜許多,「以前做彩色濾光片,單一客戶量產很容易,可是現在做觸控面板,每個客戶都是國際級大咖,尺寸又各自相異,對達虹是很大的挑戰。」袁鈞賢 說。

因此,達虹初步要把觸控面板產量先衝高,台中新廠完成,加上彩色濾光片轉換產能,達虹明年產能可望有兩條三.五代線和一條四.五代線,前段產能將大幅倍增,「以目前touch sensor成為戰略物資來看,誰能握有多一點產能,就有機會勝出。」林正一說。

於是,宸鴻會購併達虹,用意已經很明顯,在宸鴻前段觸控感測器的產能吃緊下,手上握有觸控感測器產能的達虹,自然成為嬌豔欲滴、賣相最佳的對象。

走過艱辛的轉型路,林正一與袁鈞賢成功達到友達給他們的任務,讓達虹從落日產業變身成當紅炸子雞,甚至還讓友達口袋賺進二十九.九一億元。而隨著宸鴻入主 達虹,未來達虹將朝更單純的觸控感測器廠邁進,而彩色濾光片在停止生產後,也將成為過去。林正一、袁鈞賢這對最佳拍檔也將歸建友達,他們在短短十個月內促 成達虹轉型,也將在公司歷史上烙下重要印記。

達虹

成立:1994年(原名劍度,2003年友達入股改名達虹)

董事長:林正一

總經理:袁鈞賢

資本額:90億元

主要業務:

彩色濾光片、觸控面板

近三年獲利成績:

2008年EPS為-1.48元2009年EPS為0.06元2010年EPS為-1.27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72

蘋果砍價 宸鴻價格、良率兩頭燒 好光景不再 觸控面板淘汰賽正式開跑

2011-8-29  TWM




每年蘋果新品面市的九月又要來 臨,蘋果迷一樣滿懷期待,全球也一樣高度矚目,但蘋果供應商卻笑不出來,首當其衝的,就是觸控面板大廠宸鴻遭到蘋果砍價。宸鴻董事長江朝瑞面對降價、新品 良率兩頭燒,一場淘汰賽才正要開始。

撰文‧賴筱凡

當蘋果變成毒蘋果,到底該大口咬下去、還是吐出來?這是最近 蘋果供應鏈的首要思考課題,最頭疼的當屬蘋果概念股純度最高的宸鴻。

八月十一日,宸鴻總經理孫大明才剛公布上半年每股稅後盈餘(EPS)二 五.三一元的好成績,可是宸鴻股價卻禁不起全球股市重挫,像自由落體般,從七百元一路向下墜落到六百元不到。

縱使有好業績,宸鴻卻因全球股 市遭狙殺,護不了體、擋不住賣壓直湧。但據市場消息人士指出:「其實是大客戶蘋果砍單又砍價,一砍就是二○%,根本就是刀刀見血又見骨。」毒蘋果砍價,誰 敢說不?

九月,向來是蘋果迷最引頸企盼的月分。從二○○九年以來,蘋果每年都會在九月推出新產品,搶攻第四季的聖誕節買氣,今年沒有意外 地,iPhone 5也將在九月面市,新舊產品交接期之際,就是客戶、供應商重新議價之時,但這對每個月都有降價壓力的蘋果供應商而言,也不是什麼大新聞。

然 而,任哪一家供應商都沒料到的是,在這次重新議價中,蘋果相中成本相對高的面板下重手,力道之大,出乎預料,「二○%,就像是要你把過去賺的都吐出來一 樣。」宸鴻上游供應商聽到數字時,先是愣了三秒,「那我們可能也要回去準備因應。」據了解,蘋果這次砍價,底線非常硬,幾乎沒有商討空間,「大客戶態度很 清楚,不降價的話,他就找別人做。」業內人士透露,供應商與客戶議價,本來天經地義,「可是,蘋果一開口就要少兩成,比他們原先估的一○%至一五%還 多。」這對原本就競爭激烈的觸控面板業,幾乎是雪上加霜。過去兩年,蘋果供應鏈靠著iPhone、iPad大賣,吃香喝辣,獲利成績好不用說,股價也跟著 狂飆,尤其是占iPhone、iPad成本最高的觸控面板,更讓宸鴻董事長江朝瑞嘗到暴富的滋味。

只是,高興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宸鴻半 年報甫公布,蘋果降價壓力隨之而來,「你覺得,大客戶看他賺這麼多,不會眼紅嗎?連我們供應商都覺得,TPK這麼賺的話,還要我們配合降價,誰會願意 呢?」宸鴻供應商話講的直接。

因為,同樣都接蘋果單,一個宸鴻上半年大賺二.五個股本,一個勝華卻在第二季慘虧三.一一億元,上半年EPS 縮水僅剩○.○二元。以iPad為例,一片觸控面板成本要八十美元,遠比所有零組件高出許多,就連成本次高的機構件,成本也僅觸控面板的一半不到,只有三 十五.三美元,iPad觸控面板三家供應商裡,撇開奇美電大虧不說,勝華也難敵虧損,大賺的宸鴻自然成為蘋果砍價標靶。

對此,宸鴻財務長劉 詩亮一口否認,「每個產品周期更迭本來就會重新議價,降價幅度如預期在一○%至一五%,絕對沒有二○%。」儘管如此,蘋果要求觸控面板降價,卻是不爭的事 實。另一方面,新產品良率遲遲無法提升,才是觸控面板廠難關的開始。

目前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所使用的觸控面板,都是由兩片玻璃所組成,一 片是貼合感應器的感應玻璃,一片是保護玻璃,但為了將成本降到更低,觸控面板廠積極投入「單片玻璃觸控解決方案(One Glass Solution,簡稱OGS)」,「成本馬上少三○%,但難度很高。」觸控面板廠主管說到OGS,也是搖頭,因為有能力量產的人實在不多,更別提多數廠 商都還停留在小量試產階段。

「兩片玻璃要變一片,真的不容易。」上游玻璃廠正達總經理江嘉斌,一談到OGS,也是多所保留,連良率都是最高 機密。

面板廠受迫,誰將出局?

身為蘋果最大觸控面板供應商,江朝瑞的壓力比任何人都大,「蘋果砍價不手軟,他們當然急著要用 新技術來降低成本。」業內人士說,宸鴻合併達鴻(原名為達虹),有助推進OGS,因為達鴻在併入宸鴻前,就已積極開發OGS,惟獨良率還是不高。

對 靠著蘋果暴富的江朝瑞來說,三年多的好光景,眨眼般就過去,現在眼前有蘋果硬砍兩成報價,後面還有新技術良率遲遲無法拉升,在在都顯示出,觸控面板的進入 門檻已大幅拉高。

宸鴻的問題點出事實,那就是「觸控面板的淘汰賽,正要開始。」觀察面板的外資分析師說,而最先在這輪淘汰賽被判出局,莫過 仁寶與統一集團合資的時緯。

○一年才成立的時緯,在觸控面板業算新兵,○七年多數觸控面板廠轉進電容式面板,時緯始終沒跟上腳步,眼看著其 他二線面板廠介面、熒茂、富晶通一一浮上枱面,時緯卻怎麼也走不出虧損泥淖,今年淨值更逼近負數。

「我們進來的有點晚,所以也正在努力改善 它的體質。」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話說得保守,但其實時緯大換血的行動才正要開始,先是經營階層更動,再減資瘦身四五%,甚至不得不從興櫃下市。

仁 寶在面板領域動作頻頻,不論是入股華映,或是與韓廠樂金電子(LGD)合資,成立樂寶,都凸顯出仁寶集團在面板領域的企圖心,但繳的學費也不低,先是不堪 虧損的統寶賣給鴻海,如今時緯又下市,成了這輪觸控面板淘汰賽最先出局的一個。

由此可見,山雨欲來的觸控面板紅海殺戮戰,勢必殘酷不堪。當 蘋果光環不再,金蘋果變毒蘋果,新技術良率又低迷,連觸控面板龍頭宸鴻都深感壓力,江朝瑞也兩頭燒,其他觸控面板廠可能很難笑得出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15

東遠精技陳東欽一雙手撐起半個觸控產業 iPad3風光上市 背後最倚賴的台灣黑手

2012-03-12  TWM




iPad3還沒開始賣,代工廠宸鴻、勝華已經大漲。不過除了這些耳熟能詳的供應商,還有一位鮮少曝光的iPad3網印機台設備供應商,東遠精技陳東欽,他 就像一頭台灣牛,努力研發一步一腳印積累三十年功力,闖出一片天。

撰文‧翁書婷

全球熱銷五千萬台的iPad即將推出最新版本,引起粉絲關切,iPad3會不會有高解析螢幕?會不會有mini版?當大家都在猜謎時,遠在地球另一邊的新 北市五股工業區一家廠房內,一位穿著灰色工作服的六十一歲木訥黑手其實早就知道答案,他是誰?為何可以掌握iPad的內幕?

這位資深黑手就是東遠精技董事長陳東欽,他不僅熟知iPad的生產內幕,其實他還是五年前iPhone可以準時在全球上市的救星!

時光倒回二○○七年四月,iPhone當年六月就要上市,革命性觸控面板的網印良率一直無法提高,全球的高科技廠都束手無策,iPhone的採購人員被老 闆逼到快發瘋,深入全球各角落找救星。

眼看即將錯過上市時程時,iPhone採購人員透過關係找到陳東欽,這位不起眼的黑手三天就成功解決問題,當時人還在東遠精技的辦公室,iPhone採購 人員興奮地打電話向美國總部大叫,「就是它,我終於找到觸控面板的解決方案了!」二十五天解救iPhone危機讓iPhone總監大叫的祕密武器到底是什 麼?走進東遠精技位於五股工業區的的二樓廠房,機具井然有序,地板乾淨整潔,一台台書桌般大機台映入眼簾,國字臉、寬厚大鼻、倒八字眉,穿著簡單樸實的陳 東欽,站在機台前,開心地用閩南語比劃著,「這個就是讓iPad、iPhone螢幕比別人漂亮的機台!」這些機台就是「網印機」。打開iPhone、 iPad觸控螢幕,從最外面保護玻璃上的黑框,到觸控面板上面的線路保護膠,以及導光板裡頭不滿一微米(一萬分之一公分)的細小圓點,都由東遠的機台印 製。

簡單來說,這個神奇的機器可以把一個個半徑不滿一微米的小圓點,印在手機觸控面板上,靠著密布的小圓點,來自手機的光源才能平均導引,iPad、 iPhone螢幕才能光線絢麗,色度均勻。

由於當時陳東欽並無現成機台,必須為iPhone量身打造,平常至少要花三個月,但沒想到身材瘦小的中國女採購,用力桌子一拍大聲道,「哪能等你,等你三 個月iPhone就來不及上市了,我只給你二十五天的時間!」陳東欽一咬牙心想,「好吧!跟它拚了!」陳東欽一邊畫結構圖一邊設計機台,零組件寫在便條紙 上就趕著採購,就像房子的草稿圖還沒畫好就開始蓋。他領著員工幾乎不眠不休趕工,終於趕在期限內準時交貨。讓這個大客戶滿意得不得了,不但下單兩百台,一 台百萬元起跳的機台,讓陳東欽一口氣就進帳兩億元,更讓東遠成為iPhone母公司「全球唯一」直接認證的廠商。iPhone、 iPad面板網印機台都由他供應,所有代工廠都訂購他的機台。

誤差僅八千分之一頭髮細度為什麼全球最龜毛製造iPhone的公司折服於陳東欽的機台,因為陳東欽比他們還龜毛!

「很多細節別人看不到,但我卻看得到。」陳東欽天生龜毛,任何小細節都要求完美,他龜毛到什麼程度?「他連公司裡使用的便利貼都要統一大小,還嫌盒子不夠 美觀,要自己重新設計。」前員工透露。

就像印彩色報紙時,需要多次套色,若位置稍有誤差,印出來的影像就會模糊不清,而一個iPhone面板要經過多次印刷手續,每一次要百分之百地重疊是很困 難的,誤差大小就成為生死存亡關鍵。

「但我的機器誤差一定可以維持在○.○一微米範圍之內。」陳東欽說。○.○一微米有多細?相當於「八千分之一」的頭髮細度,「一般廠商誤差個○.○五微米 就很厲害。」陳東欽驕傲地說,這就是他獨步全球的絕技!

由於鐵令如山,宸鴻、勝華等iPhone觸控面板供應商只能向東遠購買機台,因此東遠的營收在短短的兩年間三級跳,從○九年的八.九億元翻轉到去年的三十 六億元。就連山寨版iPhone、iPad的中國廠商也都搶著用他的機台。

這位iPhone母公司全球唯一背書的黑手,不像其他台灣科技新貴,有傲人的學歷及背景,他只是出生於台南後壁的窮苦農村小孩,五歲就要站在板凳上煮大鍋 飯,六歲懵懂無知就要放牛種田,只有初中畢業學歷。陳東欽原本以為一生都要過著與牛為伍的務農生活,沒想到當兵時分配到美軍兵工廠維修槍炮,讓他的生活大 轉彎。

由於維修武器產生興趣,退伍後,陳東欽放棄務農生活到鈴木公司修理機車,當起快樂的黑手。不過對自己要求很高的陳東欽不滿於現狀,「大學畢業,什麼都不會 的人可以當課長,但我學歷不高沒機會。」一心要往上爬的他,興起創業的念頭,一九七九年砸下五十萬元,從他有興趣的塑膠齒輪的萬年日曆開始,也因此接觸到 油墨印刷機台。

沒想到,萬用日曆構造簡單他沒有太大興趣,反倒是印日曆的印刷機讓他著迷。陳東欽依照日本模型機台,自己拆解研發改裝,讓機台更好用。他研發的機台一炮而 紅,比萬年日曆還受歡迎,業界紛紛拿錢要買他的機台,讓他發了筆小財。

自力研發 打敗德、日同業陳東欽從此跨進印刷機台這個特殊的行業,當時台灣工業起飛,許多同業為了賺快錢,不是走捷徑買日本、德國的技術,就是抄襲別人的機台,直接 當起山寨業者,但他卻像南台灣的水牛一樣,埋著頭,一步一步走自己研發的辛苦道路。

知道歐日技術超越台灣的他,每當國際有印刷機大展,他不管機票食宿費用,就直接殺到當地,用著不流利的英語和廠商溝通,了解市場需求。

而做出的機台只要有客戶不滿意,他不是只有用電話解決而已,而是飛到國外去讓客戶當面罵,「連罵幾年,罵多了,也就知道怎麼更好。」陳東欽憨厚地說。

就這樣,東遠的機台就從一開始的萬用日曆印刷機,到化妝品、瓶蓋杯蓋、CD片、信用卡,只要需要印上圖案或文字的東西,就有客製化的東遠機台出現,他甚至 打造全世界第一台氣動式網印機台,打敗德國、日本等世界一流的競爭同業,他的機台行銷全球八十個國家。

由於陳東欽從近三十歲的青年直到六十一歲的壯年,用了大半輩子,堅持只做一件事,就是網印機台的研發。積累三十年的深厚的功力,讓業者有印刷機的需求時, 就會找陳東欽做客製化機台,不斷接觸到最新科技的陳東欽,也對未來的科技潮流嗅覺靈敏。

因此當iPhone找上門時,他早就準備好了,「十幾年前就開始研究了,我原本還以為觸控面板普及會更早,○七年時我已經可以做出全自動機台,而 iPhone要的只是半自動機台,並不難做。」陳東欽成功跨出傳統網印,躋身高科技產業之林。

就算已經是世界第一,這位黑手還是不敢放鬆,「他常常跟我說連作夢都夢到在研發機台,三更半夜想到點子就會跳起來畫草稿。」陳東欽的胞弟、東遠副總經理陳 品升搖著頭說。「他從不擔心市場,認為只要有創新,就有需求出現。」陳東欽好友三勝工商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何長發觀察。

現在不只iPhone、 iPad、iTV生產要靠他的機台,全球前五大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的生產線都不能沒有他;他甚至還打入血糖測試片、太陽能晶片的高科技供應鏈。

「我從不模仿別人的東西,就是要走出自己的路。」陳東欽的台灣水牛創新精神,讓他總能站在科技浪潮的前端,拚出一條康莊大道!

陳東欽

出生:1951年

現職: 東遠精技董事長兼總經理

經歷:鈴木公司

學歷:台南後壁初中

東遠精技

成立:1979年

主要業務:各式網印機製造

員工數:270人

近3年營收:

2009 8.9億元

2010 26.1億元2011 36.9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00

觸控技術大戰才要開打 兩大難題考驗宸鴻獲利能力

2012-03-12  TWM




先有股利分配低,後有大股東寶德釋股疑雲,過去這半年,宸鴻就像踢到鐵板般,股價直直落。不過,隨著臨時股東會召開,利空逐一化解,宸鴻今年還有嚴峻兩大 課題,等著江朝瑞。

撰文‧賴筱凡

六日一早,小股東們陸續走進台北國際會議中心,他們都想來聽聽,觸控面板龍頭廠宸鴻要怎麼說。

過去這半年可說是宸鴻掛牌以來最難熬的一段日子,先是因為股利配發問題被批小氣,後來又因大股東寶德(Balda)釋股惹爭議,再加上觸控面板技術來到關 鍵分水嶺,在在都讓宸鴻董事長江朝瑞備受外界檢視,也讓宸鴻股價走跌壓力大。

為了回應台灣小股東的呼喚,宸鴻開始變了!原本堅持要在台灣資本市場「樹立典範」,保留盈餘、不配發高股利的政策,就在這天的臨時股東會,是最受矚目的議 案;江朝瑞身兼寶德最大股東,堅持不退出寶德董事會下,最後找來摩根大通證券居中配售,讓寶德得以賣掉手上大半的宸鴻股票,釋股疑慮也跟著消除。

然而,這並不代表宸鴻今年就此一帆風順,因為真正嚴峻的考驗還在後頭——一場觸控技術大戰才剛要開打。

大客戶砍價不手軟

毛利率拉警報

坐在咖啡廳一角觀察,每個人掏出智慧型手機,伸出手指就是滑、滑、滑。當觸控取代了鍵盤,成為人類與科技產品溝通的方式,觸控風潮蔚為盛行。

其實,打從iPhone、iPad大賣,帶動全民觸控風潮以來,觸控技術的演進就沒有停過,江山代有才人出,從最早期的電阻式被電容式給取代,電容式觸控 技術又從兩片玻璃向下演進到單片式玻璃,如今戰火往下延燒,成了內嵌式與外部貼合觸控技術之戰,只要消費性電子產品持續有新品推出,品牌廠要不斷Cost Down(節省成本),消費者就永遠都想要更好的。

科技產品生命週期有限,去年觸控面板廠思索如何節省成本,開始出現了所謂的單片式玻璃觸控技術,有的人說這叫SOC(Sensor on Cover),有的人稱之為OGS(One Glass Solution),或者是TOL(Touch on Lens)。但這些一連串的字母縮寫,看在拓墣產業研究所研究員柏德葳眼裡,「其實都是一樣的,都是用外部貼合的方式,將感應元件做在單片保護玻璃上。」 「這種作法的好處在於,成本將比過去傳統兩片式觸控面板低。」一位觸控面板廠老闆說,當大家都想做單片式玻璃觸控,大家都說可以做,但良率能提升到多少, 才是關鍵。「更何況OGS成本能比以前少五成。」五○%的數字看在觸控面板廠老闆眼裡,著實迷人。以沾有蘋果光的供應鏈為例,「蘋果每季、每月都有 Cost Down目標,供應商當然得想辦法因應。」業內人士坦言,蘋果砍價壓力大,宸鴻如何維持毛利率不往下掉,是江朝瑞的第一大課題。

為挽救走跌的毛利率,江朝瑞將分散客戶做為今年營運的首要目標,「我們目前客戶數有三十家,下半年Win 8推出後,應該會更多。」江朝瑞說。

業內人士分析,「正因蘋果砍價,宸鴻毛利不會好看,所以更需要拓展其他客戶來提高毛利。」面對市場緊盯宸鴻毛利率,宸鴻財務長劉詩亮不以為然,「大家不應 該把過去看代工廠毛利率的方式,套用在觸控面板廠上,我們產品組合不同,宸鴻更重視的是能增加多少獲利。」

內嵌大戰外貼

誰出線還很難說

不論如何,在眾家觸控面板廠揭竿,邁向單片式玻璃觸控技術成為趨勢,也就不那麼難令人理解。根據柏德葳的觀察,目前有能力讓單片式玻璃觸控面板出貨的,勝 華相對走在前頭;宸鴻則是在買下達鴻(原名達虹)後,下半年也要進入量產。

雖然各家觸控面板廠的技術各有消長,但最大的難題還是在內嵌式(In-Cell)觸控面板的崛起。其實現今我們慣用的觸控面板,都是利用外部貼合的方式, 將觸控模組貼合在液晶面板上,宸鴻內部主管就曾自豪地說,「說穿了我們稱不上高科技業,就是把觸控模組貼到好,但宸鴻就是有能力貼得比別人都好,良率比別 人高!」業內人士不諱言,宸鴻確實在觸控模組的產線管理、良率控制能力,有非常大的優勢。

但是,由面板廠發起的內嵌式觸控面板,直接就把觸控感應器做在液晶面板裡,如此一來,既沒有貼合問題,也省略了後段製程的繁雜產線管理,成本可望再降低, 產品還能夠更輕薄。

所以,打從二○○七年,友達就積極開發內嵌式觸控面板,然而,內嵌式觸控面板的門檻並不如想像中低,「即使是韓系廠商,內嵌式觸控面板的良率也僅六成左 右。」柏德葳說。

倘若有朝一日,內嵌式觸控面板真的出線,甚至如外界預言,由蘋果率先採用,對宸鴻這類觸控面板廠,衝擊不小,「可是,事情也沒有這麼悲觀,即使面板廠將觸 控感應器直接做在面板裡,外頭還是需要貼合一片保護玻璃。」柏德葳進一步解釋。

「現在說這些都還太早,一來面板廠資本支出大幅縮水,能在內嵌式觸控技術上投入多少,還是未定之天,二來市場本來就不會被單種技術給寡占,就連三星最引以 為傲的AMOLED,還是需要有外部貼合的工作。」業內人士認為,哪種技術能出線,還很難說。「就像iPhone 5,還是由宸鴻提供觸控面板。」不論如何,在宸鴻臨時股東會後,寶德大股東賣股疑慮已有解,股利分配也提高,能否在毛利率與新技術戰爭中,再下兩城,將影 響江朝瑞今年能交出多少好成績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01

借力微軟Win 8 跨入中大尺寸觸控市場 宸鴻江朝瑞的祕密武器曝光

2012-4-30  TWM




iPhone 5將採用內嵌式觸控技術的傳言,已震得台灣相關廠商股價直落,其中,蘋果iPhone觸控面板供應商宸鴻,深受轉單傳言影響,宸鴻董事長江朝瑞如何迎戰這場可能讓宸鴻輸掉半壁江山的in-cell觸控大戰?

撰文‧林宏文、賴筱凡

蘋果變心了!上周一場面板研討會,一個研討會後的媒體聯訪,讓蘋果iPhone 5觸控技術轉向的消息,瞬間傳遍全市場,宸鴻、勝華一夕臉綠,股價更是雙雙跌停。

到底是什麼樣的消息,能讓投資人對觸控面板雙雄頓失信心?一言以蔽之,就是蘋果的觸控面板要換技術,從過去兩片玻璃貼合的技術,直接轉進所謂的in-cell(內嵌式)觸控技術。這一換,原本大啃蘋果的宸鴻、勝華,手上的訂單飛了,轉向夏普、東芝、友達等面板廠。

換句話說,以前iPhone、iPad的觸控面板,需要到宸鴻、勝華再加工,在兩片玻璃中貼合觸控感應器,如今,一旦蘋果改採in-cell技術,面板廠直接把觸控感應器做在面板裡頭,宸鴻引以為傲的超高良率貼合技術,將無用武之地。

技術領域依然不落人後

然而,消息一出的下午,瑞銀證券馬上出報告安撫客戶,甚至將衝擊獲利估出來:「對宸鴻的獲利影響約一○%。」為何外資如此有信心?關鍵就在三月中旬宸鴻帶隊到廈門的參訪之旅。

就在宸鴻臨時股東會結束的隔周,幾乎國內大小媒體,重量級外資分析師全部在宸鴻的廈門總部到齊,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是宸鴻為消毒in-cell的衝擊。

確實,倘若蘋果將所有觸控面板訂單轉交面板廠生產,對於大客戶集中度高達七成的宸鴻來說,絕對是大問題。然而,要說宸鴻全然沒因應,那是不可能。

「我們內部已發展出單片玻璃觸控(Touch on lens,簡稱TOL)技術,這種技術不輸in-cell,預計今年七月就可量產出貨,目前已有兩家客戶,預計今年可望貢獻宸鴻四%到五%的營收。」董事長江朝瑞開門見山告訴外界,宸鴻早就有準備。

理由很簡單,in-cell技術六、七年前就有了,惟獨良率一直有問題,且in-cell適合小量多樣、生命週期短的產品。「TOL與in-cell的決戰點,不會在今年,預料應該是二○一三至一四年,未來鹿死誰手還不知道!」江朝瑞大膽預估。

只是市場有關蘋果將採用in-cell技術,一直是外資及法人不斷質問的焦點,iPhone 5幾時問世,八字都還沒一撇,「還是要等產品真的出來後再說。」江朝瑞笑了笑,他謹慎樂觀的態度全寫在臉上。但若非如江朝瑞所言,恐繼續衝擊宸鴻股價。

不過,江朝瑞也不是全然地輕鬆,不然他也不會大陣仗把外資分析師與媒體全帶到廈門去,連宸鴻執行長孫大明都全程陪同,就為一解外界對宸鴻的疑慮。「in-cell是面板廠發展的技術,但觸控比較接近工藝,也就是類似『黑手』,面板廠商要放下身段來做觸控產品,挑戰是很大的。」話鋒一轉,江朝瑞把談話重點又回到了技術身上。

他親自領著參訪團,小自每道工序流程,大到工廠內部運作細節,每一環都緊扣著良率,江朝瑞的用意很簡單,就是直接讓外界看到宸鴻的競爭優勢。

降低對單一大客戶依賴

其實,外界向來認定宸鴻是蘋果概念股中獲利最好的公司,去年每股稅後純益(EPS)大賺四十八.二二元。但事實上,宸鴻來自蘋果訂單的毛利卻遠遜於其他業務,去年蘋果與非蘋果的訂單,分別占宸鴻營收比重的七三%與二七%,貢獻獲利卻大約各半。

這點出一個殘酷的事實:蘋果派看似香甜,營養程度卻比不過其他客戶。因此,江朝瑞很清楚,「優化客戶群」是他今年最大的功課,降低對蘋果單一大客戶的依賴,他必須要擴大宸鴻的攻擊面。

宸鴻的標靶之一,就是微軟新作業系統Win 8。因為這不只是微軟對蘋果陣營的大反攻,甚至還能讓宸鴻一舉跨出手機、平板電腦的中小尺寸界限,一腳踩進NB、大型顯示器等中大尺寸觸控市場。

根據宸鴻內部資料顯示,目前市場上大約有二十個最重要的Win 8中大尺寸觸控解決方案,其中至少十六個已與宸鴻共同合作,超過八成客戶都以宸鴻為主要供應商。而今年宸鴻目標客戶還要從三十家增加到四十家以上,並進一步擴展到一體成形電腦(AIO)、數位相機、汽車、自動化、遊戲、航太等其他新領域。

為了證明大尺寸觸控面板時代來臨,孫大明還特別展示美國電動車廠商特斯拉(Tesla)今年六月將推出的新車上所使用的面板。這輛車時速從零增加到一百公里,只需要四.四秒,並且還把傳統的電路設計都拿掉,改採宸鴻的觸控面板。「很多應用都要有公司領先推出,才會吸引更多同業跟進,只要Tesla效果好,接下來其他汽車品牌都會跟進。」孫大明信心喊話。

另一方面,宸鴻去年入股友達旗下的達鴻(原名達虹),也是未來切入Win 8市場的主力部隊。由於達鴻過去以筆電及電腦市場為主,是國內第一家獲得微軟Win 7認證的觸控面板廠,在興櫃市場就破天荒被花旗環球亞太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陸行之看好。

宸鴻預估,今年Win 8的營收占比將低於五%,但明年會成長到二成左右。這也難怪,江朝瑞面對蘋果恐換技術的壓力,還是老神在在,他要讓外界明瞭,in-cell的這場仗,宸鴻未必沒有勝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63

觸控科技如何「捕魚」?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15/0NNDE1XzUyMjU0Ng.html

陳昊芝一手創立的觸控科技似乎遠遠沒有他製造的《捕魚達人》遊戲那麼出名,雖然事實上,捕魚達人只是觸控科技旗下的業務板塊之一;

2011年8月,觸控科技獲得了北極光創投、紅杉和思維創投1420萬美元的投資,那麼,拿到融資後的12個月以來,觸控科技都發生了哪些改觀?

陳昊芝將這12個月的發展劃成四個階段:在第一階段,觸控科技只擁有CocoaChina社區,《捕魚達人》排上iTune Store的榜首是一場略顯意外的驚喜;第二階段,在2011年底之前,由於《捕魚達人》的風靡,觸控開始嘗試基於它的大流量廣告販賣。第三個發展階段是在今年年初,觸控推出了Cocos2D-X遊戲引擎。在現階段,觸控開始嘗試做遊戲代理業務。

於是,時至今日,觸控形成所謂「三駕馬車」的戰略格局:一個平台、一個引擎、一個產品。

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姜皓天在投資之前就告訴陳昊芝,觸控要做一個具有平台特色的公司。實際上,從卓越網,到愛卡汽車網,再到譯言,陳昊芝試圖打造行業生態圈的信念從未被磨滅。

這位連續創業者,在他的微博上這樣描述自己的夢想: 「總是讓我想起一種森林裡纏繞大樹的藤蘿,瘋狂生長,借助大樹獲取陽光,最後與大樹爭奪陽光不在乎大樹的死活。一種基於本能的貪婪」。

作為資深果粉的陳昊芝,不得不面臨著iOS市場份額下降的局面,並加大對安卓平台的投入。《捕魚達人》的Android版本去年7月就已上線。而現在借由Cocos2D-X遊戲引擎,觸控科技可以在多個平台同時著力。

iPhone5發佈的前一個上午,他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是移動互聯的一個轉折點,蘋果的保有量已經達到三千到四千萬台,安卓的出貨量則已經四倍於iPhone。佔據市場份額50%的智能手機中,有85%為安卓手機。

《捕魚達人》:平台公司的利潤堡壘

如果沒有《捕魚達人》,現在的觸控科技會是什麼樣子?

當陳昊芝22個月前創辦觸控科技時,他自己也沒有完全預料到,恰好是《捕魚達人》,把這家公司推到了當下的盈利風口。

儘管在9月12日的採訪中,陳昊芝極力淡化這款遊戲給觸控科技帶來的收益,他反覆強調觸控是一家「平台類」公司,但不可否認,觸控科技從《捕魚達人》上所收穫的,遠不止一款遊戲的聲勢及其帶來的現金流。

目前觸控科技旗下除了《捕魚達人》之外,CocoaChina是國內最大的iOS開發者平台,彙集了近10萬開發者;遊戲引擎Cocos2D-X,主要服務手機遊戲開發者,降低遊戲開發門檻;

「這是『三駕馬車』中最神奇的一環」,陳昊芝坦言,《捕魚達人》作為一款產品所獲得的成功,「更多地是因為我們命好,遇到了」。

當然,《捕魚達人》的造勢原本就是陳昊芝營銷戰略的一部分,他曾明確表示,「在上線後,我動用了海外幾乎全部的推廣渠道,比如限免、廣告、AdMob推廣等,力推《捕魚達人》。」

對觸控而言,《捕魚達人》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道「利潤堡壘」——正是憑藉其在移動遊戲中的異軍突起,觸控盤活了旗下的「三駕馬車」之二:CocoaChina蘋果開發中文站和Cocos2D-X遊戲引擎。

陳昊芝說,在拿到北極光創投首輪融資時,觸控科技還只擁有CocoaChina社區,接下去該怎麼走還是一個問號:社區意味著什麼?行業生態價值?但陳昊芝心中清楚,最有價值的和商業利益是兩回事。

假如繼續走開發者社區的道路,如動點科技創始人盧剛博士所說,本質上是在做媒體屬性的「慢公司」,相比短、平、快的遊戲產品,需要更為漫長的滋養和積累,比如機鋒網等;但這類公司由於盈利的短板,已顯疲態。

觸控選擇了別的路徑。在第二階段,這家公司推出了Cocos2D-X遊戲引擎,擁有產品以及現金流,但仍未形成真正的盈利模式。直到去年底,由於《捕魚達人》的風靡,觸控開始嘗試基於它的大流量販賣廣告。

「市場在早期階段,如果遊戲本身沒有實現盈利,廣告是無法進行的」,陳昊芝指出。當前,全球所有手機遊戲單次打開的時間是兩分鐘,而《捕魚達人》是這個數的2.5倍,月留存率則達到平均額的8倍。

《捕魚達人》有效地進入並佔據了玩家的碎片時間,陳昊芝說,與過去的SP遊戲不同,《捕魚達人》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類似於加入二氧化碳配方的可口可樂,讓人缺乏「味覺記憶」,避開了所謂的疲憊期。

「先靠捕魚獲得了相當大數量的用戶,其他的開發者才會願意跟你合作」,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姜皓天說道。據瞭解,《捕魚達人》當前70%-80%的收入都來自於廣告。

而另一項被拉動的重要業務是遊戲代理。今年2月到5月,觸控正式啟動代理業務,代理的產品如國內的《戰國》、《神的旨意》,以及下文將要提到的海外遊戲。姜皓天在融資時所說的「平台特色的公司」,到今年中期初現端倪。「從產品到流量,再到代理的商業模式」,陳昊芝如此描述觸控在22個月之內經歷的演進過程。

平台特色呈現的同時,公司的運營也面臨潛在的隱患。姜皓天指出,一個公司同時執行幾件事,首先就存在挑戰和風險,其次,「在發行和代理板塊,公司的成功取決於能挑選出多好的產品,一旦挑錯則可能虧損」。

而最根本的隱患來自於行業內部,「能不能建立並維護好一個成功的體系,並且讓這個體系隨市場變化與時俱進」,對觸控科技這家企圖打造行業生態圈的公司而言,是極大的挑戰。但對此並無其他的捷徑,思偉投資合夥人嚴筱湄表示,「重在執行,尤其是在移動互聯網市場的熱度遠不如去年的情況下。這仍舊是個處在早期的市場,完全沒有明確誰才是贏家。」

向「小鳥模式」說不

當《捕魚達人》橫空出世時,人們樂於把它和「憤怒的小鳥」相提並論。早在去年年末,捕魚半年的下載量已幾乎與小鳥的同比數據持平。

「中國版小鳥」一類的稱謂對陳昊芝來說,簡直太熟悉了。不過,捕魚可以被比作小鳥,觸控卻不是Rovio。

繼去年四月在移動互聯網大會上亮相之後,先行締造了移動應用奇蹟的Rovio CEO彼得·維斯特貝加(Peter Vesterbacka)今年又來到中國,尋訪他的中國同行陳昊芝和劉冠群,希望觸控成為「小鳥」的中國代理者。

遺憾的是,捕魚和小鳥的聯姻最終未能實現。陳昊芝對彼得說,「我能不能申請得到小鳥的打折玩具」,但除此以外,觸控對小鳥在華的其它東西沒有太大興趣和信心。他向記者解釋道,「老外的配合度太低,想用一種固執的方式打開中國市場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事實上,就本報此前對Rovio公司的多次採訪中瞭解,「小鳥模式」的方向,是要做迪斯尼這樣的娛樂公司,但對於Rovio來說,更深層的挑戰在於,它太想成為一家新型的迪斯尼公司——「有點急功近利,體系卻難以支撐」。小鳥雖然一度如日中天,但它對市場的覆蓋主要通過智能手機實現,覆蓋人群更多是中高端人群,所謂的白領;即便孩子也玩小鳥,對遊戲也僅能保持三分鐘熱度;此外,從品類上來說,小鳥的自我更新並保持更新後遊戲的吸引力和新鮮度,也很有挑戰。

顯然,陳昊芝不打算重複「小鳥模式」,而是選擇了今天的平台化的戰略方向。這主要是基於其對當下中國遊戲市場的理解。在陳昊芝看來,中國遊戲行業的生態價值潛力,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如何營造好生態鏈,未來創造出更多類似捕魚的遊戲,才是得以在遊戲創意行業年輪的大浪淘沙中,成為主流競爭力公司的根本所在。

觸控科技的投資方之一,便是迪斯尼旗下的思偉投資。在去年8月,思偉與北極光、紅杉一道,向觸控注資1400萬美元。嚴筱湄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包括迪斯尼在內的很多品牌公司都想進入中國。借助智能手機,可以對其用戶群形成最便捷的品牌傳播功用。

「然而,對於海外公司來說,中國的發行渠道十分混亂,難以理解」,嚴筱湄說,「在美國,一個應用放在官方的Apple Store上就可以了,國內很多iPhone用戶卻在使用多種形式的應用平台」。她指出,尋找合適的合作夥伴是海外公司進入中國的關鍵。合作者除了要滿足跨平台的技術條件之外,更需要渠道推廣的資源。

雖然在B輪融資之初,廣告和第三方代理尚處在商業計劃書的層面,如嚴筱湄所說,思偉作為風投機構,更多地看中了捕魚遊戲和CocoaChina平台本身的潛能,為觸控進行了較多財務上的規劃。不過觸控當下所體現的第三方代理能力,成為思偉對其保持耐心和樂觀態度的關鍵理由。

「作為海外公司的合作者,能否覆蓋多種渠道,助其達成目的,是一件很有挑戰性的工作。觸控在中國智能機領域的佈局全面,掌握各個渠道覆蓋效應的第一手資料,能夠為合作夥伴提供合理的商業價值」,嚴筱湄如是說。

號稱自己是「土鱉」的陳昊芝,也早已讓合夥人張雷常駐美國。根據此前的媒體報導,他甚至把奧斯卡最佳動畫電影《瓦力》的技術總監拉進觸控,為其在海外打頭陣。人們知道,《瓦力》由迪斯尼旗下的皮克斯動畫出品,而皮克斯原本是喬幫主在蘋果之外的另一項傑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