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主要做青島啤酒併購戰略發展,以及管理層,股東情況分析。青島啤酒併購發展戰略具體如下:
青島啤酒併購戰略發展 |
①第一階段:1994至1996年末為併購的探索期 |
在這一時期,青島啤酒的併購主線並不清晰,1994年和1995年收購了揚州啤酒廠和西安啤酒廠,開始了青島啤酒的收購歷程,結果前者三年虧損5000多萬元,後者一年就虧損了2000多萬元,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至 |
②1997至2000年末為併購的發展期 |
這一時期的併購路線清晰,其特點是:以低成本擴張為手段,併購對象多為地方性小企業,併購行為較為集中,僅1999年一年就收購了22家啤酒廠,併購的目的是為擴充生產規模。截至1999年末青島啤酒收購了10個省市的25家啤酒生產企業,其中半數集中於山東,初步形成了以青島為基地、以山東為大本營、面向全國發展的集體架構。同時啤酒產量迅速膨脹,1999年末達到107萬噸,一下子成為全國生產能力最大的啤酒集團,但與此同時利潤急速下滑。青島啤酒從1997年 |
③第三階段:2001年至今為併購的成熟期 |
這一時期青島由追求數量型擴張轉向追求質量型擴張。一方面表現為,併購數量減少,併購對象由小企業轉向大中企業,而且多位於沿海發達省市,且多數為國內知名的外資企業,如:2001年與2002年兩年間青島啤酒先後三次出巨資取得了(新加坡)私人獨資公司「第一家(福建)啤酒有限公司」、漳州五星啤酒廠、廈門銀城公司的控制權,從而加強了青島啤酒對沿海一線的佈局戰略。另一方面表現為,青島啤酒在減慢併購步伐的同時強化內部整合。近年來,因「水土不服」在中國啤酒市場紛紛擱淺的部分外資、合資洋啤酒便成為目標。2001年青島啤酒增發A股共募集資金人民幣 7.59億元,於是在全國範圍進行了一系列的併購重組,一口氣在華北、東北、華南和華東地區收購或成立了14家附屬公司.當年影響較大的幾次為:2001年5月,青島啤酒開始收購河北廊坊啤酒廠,成立青島啤酒(廊坊)公司,並注資1.5億,使其生產能力由 |
下午講中國旺旺,其財務報表可以說是一份很好的發展報告,但管理層作風比較彪悍。確實,分析公司的時候不應該帶有色眼鏡,商業本來就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董明珠強悍的作風也塑造了現在的格力。不過,我認為,管理層的人品應該另當別論,這是,則應該再多找一些事實數據來支撐提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