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1 TWM | ||
這是一個縝密的攻台計畫,發起人是中國供應鏈,目標叫台灣。 他們先挖了我們的人、學我們的技術,來到台灣設立研發中心,最後搶走了台廠的訂單,還打算買下台灣的公司,壯大他們的實力。 一個已經在倒數計時的科技業危機,台灣供應鏈該怎麼存活下來? 撰文‧賴筱凡、何佩珊 四月八日的下午,台灣大學體育館,人聲鼎沸。 當多數人還在關心太陽花學運之際,在台北城市裡的另一個角落,只見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拿著新發表的手機Zenfone 5,宣佈了售價:「四九九○元,五千元有找。」張著高CP值的競爭旗幟,這回,華碩直接和對岸的小米科技槓上了。不只價格要能與小米競爭,施崇棠更是話中有話,「我覺得最誠實的方法是最好的,我感覺做飢餓行銷,其實不是華碩的風格,我們還是老老實實,把體驗品質做到最好。」儘管施崇棠沒直接點名小米,卻明顯衝著小米而來。華碩之所以敢這麼大動作,除了是想拉抬自家手機在產業裡的話語權,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他們用了大陸供應鏈,而這就像是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般,一場台灣電子供應鏈的競爭力風暴,正要展開。 過去這一年來,華碩的供應鏈一個一個淪陷,從原本的台廠換成了中國供應商,包括觸控面板、部分IC、電池等,就連組裝廠,都考慮找中國代工。一名華碩不願具名的主管搖搖頭,「在商言商,陸廠開的價格就是比較好,如果我們要跟小米競爭,就不得不用。」「我們要做聯想、小米的生意,相對簡單,可是,我們這兩年的目標,是台灣品牌廠。」歐菲光陸籍主管很清楚,他們要擠進聯想、小米供應鏈,只要技術、品質到位,絕對沒問題,但要讓台灣品牌廠也把訂單給歐菲光,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切就像設定好的計畫,有目的地攻陷台灣。 搶訂單》不只靠低價吸引客戶設專屬生產線,力拚零失誤「我們為了要服務好華碩這個客戶,台灣十位業務裡,就有五位負責華碩的案子。」歐菲光為了拿下華碩訂單,費盡心力,從華碩與Google合作的第一款平板開始,一項一項地將華碩全產品線訂單拿下來。 以客戶服務來說,由於華碩內部開會到午夜是常有的事,歐菲光陸籍主管還秀出手機裡的微信對話紀錄,「你看,這些群組都是為華碩開的,他們開會到半夜,需求一丟過來,我們半夜也得馬上動起來處理。」比起聯想、小米這些中國客戶,歐菲光花在耕耘台灣客戶的力氣,多上好幾倍。近期華碩打出九十九美元的平價手機,衝著小米而來,零組件的供應不能有半點差錯。歐菲光內部人士就透露,為此,歐菲光不只替華碩開設專屬的生產線,歐菲光董事長蔡榮軍還親自到產線上督軍。 歐菲光壓力大到連業務主管也在生產線盯梢,還跟技術人員說:「我沒下班,你們也不能下班。」這般高壓的趕工,就是為了綁緊華碩這個大客戶。歐菲光加倍的服務,華碩主管也感受到了,「他們為了做生意,是真的很積極,台廠根本沒得比。」還沒下訂單前,蔡榮軍屢屢飛來台灣,每次開會更是大陣仗,不讓人家說歐菲光只能靠殺價搶訂單。 侵門踏戶》到台灣設研發中心兩名陸幹,領導七十名台灣精英三月二十日,台北內湖科學園區。 園區裡,一層再平凡不過的辦公樓,傳統式的辦公室格局,沒有顯著招牌,我們還得透過門口的祝賀花籃才能確認,這裡就是歐菲光在台灣最重要的據點。 指著一旁空蕩蕩的辦公室,歐菲光陸籍主管說得豪邁:「接下來我們還會繼續擴張,把隔壁這間辦公室租下來。」他是歐菲光最早派駐來台的主管,那是三年前的事了,負責的就是想辦法把歐菲光的觸控面板賣給台灣客戶。三年下來,他們開始在台灣落腳,從只有兩名中國主管,到現在擁有七十名員工,就連負責研發工作的台灣主管,都是從友達過來的。 過去一年多來,歐菲光這個名字開始在台灣變得響亮,「我還滿感謝宸鴻,要不是他們告了歐菲光,可能都還沒這麼多人認識歐菲光。」身為前期來台拓墾的陸籍主管,會說這番話,不是沒有道理。 一三年一月九日,基於侵犯智慧財產權的理由,台廠觸控面板龍頭宸鴻(TPK)在中國廈門控告了歐菲光。當時,多數人還摸不著頭緒,為何市值高達一六○○億元的宸鴻,會告上一個深圳小廠,原因很簡單,因為宸鴻已經察覺到歐菲光對它的威脅。 歐菲光挖角宸鴻的人、用宸鴻的產線管理,技術則來自台灣第二大觸控面板廠勝華團隊,歐菲光以宸鴻一半的價格,搶走訂單,現在更直接將研發中心設到台灣來。甚至據知情人士透露,歐菲光更在台灣積極尋覓購併標的,彩晶、宇辰光電都是他們的目標。 這一切,都是被困境給逼出來的。 挖人才、學技術》品質、良率都有水準中國政府補貼稅率、土地,你拿什麼跟他拚? 時間回到二○一○年,那時的歐菲光還不是一家觸控面板廠,他們做的產品是一片只要幾毛錢、用在數位相機裡頭的紅外線截止濾光片,他們在全球市佔率高達三成,名字卻沒什麼人知道。 「濾光片做到全球第一,一樣還是幾毛錢的東西。」陸籍主管心底的那抹苦澀,盡在話裡。 於是,他們開始想著要轉型,但轉型豈是一朝一夕之事,縱使他們找來了一批出身於勝華的技術團隊,企圖要往觸控面板領域走,在技術、良率都還沒穩定之時,根本沒有客戶願意用他們的東西。 陸籍主管深深嘆了口氣,「你知道,當我們看著整條產線的技術員都坐著發愣,那是多麼可怕的場景嗎?」歐菲光是這麼被逼出來的。 為了轉型,歐菲光仔細研究過宸鴻的商業模式,「觸控面板這種東西,說穿了就像是傳統加工業,但宸鴻有本事可以把良率貼到最好,所以我們很清楚,宸鴻最厲害的就是產線管理,我們就是要學宸鴻,把產線管理做到最好。」所以,歐菲光有計畫地找來宸鴻的離職員工。儘管面對挖角,歐菲光的內部員工很低調,只說了句:「工作上難免有摩擦,宸鴻又是行業裡的龍頭,有能力的人才,我們當然願意用。」因為他們的目標不只宸鴻,歐菲光的研發團隊裡頭,從勝華、友達出身的工程師,比比皆是。 「台廠到中國設廠,沒有三十年也有二十年,培養出一批足以學會台廠技術的陸幹,他們要出去外面,再開一家跟台廠相同的公司,絕對不是難事。」華碩NB事業群總經理許先越說,華碩從最先將平板的觸控面板訂單給了歐菲光,如今連NB觸控面板訂單,也交給歐菲光,不可諱言的是,陸廠的技術不比台廠差,品質也能做到一定程度,自然會威脅到台廠。 你會說,抄襲台廠的東西,那不就是山寨嗎?但很可惜的,那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我們會用歐菲光的東西,就是他們的品質、良率,都通過我們一定的測試。」許先越話說得直白,華碩畢竟也是大品牌,更換零組件供應商是大事,沒有十足把握,不會輕易換人做。 被陸廠威脅的不只觸控面板產業,近年已經開始近身肉搏的面板產業,也感受到了這股壓力。友達資深副總經理蔡國新頗有感觸,「你開多少價格,陸廠就從台廠的價格往下砍,如果你只會殺價,那是永遠殺不贏的。」理由很簡單,中國政府願意提供的稅率補貼、廠房土地、人工薪資等,都讓陸廠的生產成本遠比台廠低許多。一名曾跟歐菲光談過購併案的主管就透露,「我們很好奇為什麼歐菲光能做到的價格,台廠做不到,談了之後才發現,他們土地是政府給的,稅率也比台廠低,佔儘先天優勢,你拿什麼跟他拚?」於是,宸鴻的好光景沒了,兩年前以溢價二七%購併的觸控面板廠達鴻(原名達虹),開始不堪負荷。其他觸控面板廠也不好過,裁員的消息,也從勝華傳了出來。對比歐菲光的大舉徵才,台灣觸控廠卻裁員近千人,失業的人們那一夕才體認到:他們的工作被中國人給搶走了。 歐菲光的快速崛起,對宸鴻造成偌大壓力,一○年,歐菲光全年營收不過才人民幣六.一八億元,一三年卻已經暴增到人民幣九十一.○一億元,增加幅度近十四倍,成長的速度連長期觀察面板產業的外資分析師都跌破眼鏡。 一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說,「歐菲光算是後進者,能在短短三年內有這樣的成績,當然很驚人,但最主要還是一開始,在歐菲光還沒能打入國際大廠前,有聯想、中興、華為在扶植。」直到歐菲光養足實力,把觸控面板賣進三星的那一刻起,歐菲光就不再是昔日的吳下阿蒙。 宸鴻就像被步步進逼到懸崖邊,如果不奮力一搏,就只能縱身跌進深谷裡。這也是為什麼宸鴻一路從股價近千元,如今只剩二三一.五元,市值蒸發上千億元,至今還沒能找到止血的辦法。 懸崖邊的台廠,準備迎戰電子五哥大老憂心,籲打整合策略最令人感嘆的是,宸鴻並非是唯一面對這個競爭困境的台灣公司。「現在聯想NB的市佔率快要跟華碩、宏碁一樣高,手機市佔率則是中國品牌遠遠勝過宏達電,中國品牌一定是優先採用中國供應鏈,即使會跟台廠合作,那都只是要來學你的技術而已。」不願具名的一位電子五哥大老,炮火很猛烈。 「就拿聯想跟仁寶合資的聯寶來說好了,仁寶有得到什麼好處嗎?再這樣下去,台灣供應鏈會完蛋。」說到激動處,電子五哥大老忍不住輕嘆。 無獨有偶,近來面對中國面板產能即將全面開出,備感芒刺在背的台灣面板廠,同樣也是競爭優勢一點一滴的在流失,「中國面板砍價,對我們來說,是真的有壓力,以前我們每一代的產品可以有等倍的成長,現在只剩二○%到三○%。」蔡國新說。 就連手機組裝廠華冠的副總經理洪一峰也不否認,「現在智慧型手機裡頭的零組件,大半都是中國廠商做的,台灣很難跟他們競爭。」即使是對零組件品質最吹毛求疵的索尼,一開始也排斥使用中國供應商所生產的零組件,但在價格競爭下,也不得不妥協。 這些年來,台灣、中國科技業的競爭,已幾乎是近身肉搏,從筆電、智慧型手機到電視,幾乎都看得到兩岸科技業互相拉鋸,蔡國新很感慨,「台廠真的要有更聰明的作法,我們不是畏戰,而是要迎戰!」電池龍頭廠新普董事長宋福祥忍不住開炮,「台灣企業愈來愈可憐,因為沒有(內需)市場,陸廠崛起,人才比我們多、鈔票比我們多、土地比我們大,市場比我們大百倍、千倍,台灣怎麼活下去?經濟部應想辦法整合,台廠如果不整合,最後一定會垮掉。」聽起來像是危言聳聽,卻是台灣科技業大老們最深沉的告白,「台灣企業要整合,才能對抗中國,否則就等著被各個擊破。很多行業他們都能做,機殼、標籤、沖壓件都能做,面板中國也會做,即使不會做,那就砸錢學、挖你的人,就像當初韓國人挖日本人一樣,換成中國人挖台灣人。」宋福祥越說越激動。 台灣電子供應鏈的危機越來越大,陸廠殺價搶單幾乎成了每位台廠老闆都在頭痛的問題,品牌廠怕聯想、小米拿走大半市場,零組件廠怕歐菲光、德賽電池、歌爾聲學低價競爭,就連面板廠都在擔心,一旦中國面板廠的產能開出來,市場供需失衡,價格又將血流成河。 一場兩岸科技業的競爭力比賽,才正要開始。 陸廠大軍來襲 ,台廠被壓著打! 從PC、電視到手機,大陸品牌與供應鏈積極搶攻每個市場,其中又以智慧型手機的攻勢最為凌厲,就連昔日最令我們驕傲的台灣PC產業,都面臨生存戰,台廠還剩下什麼機會? 智慧型手機爆發性成長, 台廠分不到 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不斷擴張,成為兵家必爭的市場,然而,由於宏達電等台灣品牌節節敗退,中興、華為、小米等中國品牌卻持續吃下偌大市場,連帶大陸供應鏈也受惠,台灣供應鏈只能看卻吃不到。 台灣面板廠的領先 差距只剩一年! 明年中國面板廠8.5代線產能全面開出,將取代台灣成為全球第二大面板生產國,凸顯出台灣面板產業的競爭力正在流失中。 競爭力強的PC產業,也面臨陸廠挑戰隨著聯想強勢崛起,扶植中國供應鏈的企圖明顯,尤其全球PC產業持續衰退,台灣僅剩的這張王牌,還能撐多久? 技壓宸鴻!歐菲光3年股價漲76%從無名小廠到產量超越宸鴻,歐菲光快速崛起。 2010 歐菲光挖角勝華團隊, 2011/5 首度打入三星供應鏈 從濾光片大廠轉型觸控面板廠 2012/5 中興、聯想開始採用歐菲光的觸控面板,連華碩與Google合作的平板也有採用 2013/1 宸鴻控告歐菲光侵權,反而引起市場關注 2013/10 歐菲光台灣分公司正式成立台灣科技業亮紅燈! 兩岸科技業近身肉搏時代來臨,從目前兩岸各產業市佔率相比,陸廠市佔率超越台廠為警戒程度最嚴重。 中國代錶廠商 產業警戒程度 台灣代錶廠商歐菲光 觸控面板 ★ ★ ★ ★ ★ 宸鴻中興、華為、小米 手機品牌 ★ ★ ★ ★ ★宏達電華勤、聞泰 手機代工 ★ ★ ★ ★ ★ 華寶、華冠、英業達聯想 NB品牌 ★ ★ ★ ★ ★ 華碩、宏碁三安光電 LED ★ ★ ★ ★ 晶電、隆達AAC、歌爾聲學 揚聲器 ★ ★ ★ ★ 美律華星、京東方 面板 ★ ★ ★ ★ 群創、友達東莞新能源、德賽電池 電池 ★ ★ ★ 新普、順達清華紫光 IC設計 ★★★ 聯發科、立錡、聯詠聯寶 NB代工 ★ ★ 廣達、和碩、仁寶中芯國際 晶圓代工 ★ 台積電、聯電 整理:賴筱凡 我怕工作被中國人搶走! 「如果在台灣有工作機會的話,誰會想要去中國?」輕輕嘆了口氣的李先生,甫從中國離職回到台灣。在台灣面板業最慘的那幾年,看著友達、群創接連裁員,他只能收拾行囊到中國去。 作為一位長期在面板產業工作的工程師,到中國工作好像也不是什麼奇聞軼事,「去中國當台幹,可能問題還不大,但我很有自知之明,這一去,老闆是中國人,心情怎麼可能輕鬆得起來。」李先生說,每天過得戰戰兢兢,就怕下一秒自己就成了免洗餐具,用完即丟。 「我們心裡都知道,去陸廠工作,是為生計、為賺一份薪水養家,但陸廠就是一年一簽,你隨時可能會被換掉,心理壓力真的很大。」李先生說,中國同事的企圖心很強,如果自己沒料,很快就會被取代。 最後,李先生選擇回到台灣,他從台灣面板廠、到大陸面板廠,又重新回到台灣面板業,看著媒體報導中國面板業即將超越台灣,那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情,盡在不言中。 他也擔心中國業者逐漸攻陷台灣,將讓台灣科技業日益喪失競爭力,最後影響的還是每個人的生計,也讓他考慮離開這個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