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標準化、產業化是王石對萬科的理想,2015年萬科才能走上這條路◎ 財新記者 李慎 文lishen.blog.caixin.com 63歲的王石身材削瘦,精神矍鑠,頭髮鬍鬚略顯灰白,與財新記者兩年前在一次沙龍上的印象相比,他幾乎沒什麼變化。其時他在哈佛遊學,談的話題除了登山、慈善,還有民粹主義、中國的未來。 4月12日,已轉到劍橋大學彭布魯克學院做訪問學者的王石,在財新傳媒的北京總部接受了財新記者專訪。這次他興致勃勃地講述了劍橋最具特色的學堂晚餐(Formal Hall,又稱高桌)文化。 「就跟『哈利 · 波特』裡的陣勢一樣,大長桌子,幾百年的銀餐具,牆上都是先賢的畫像,飯前老師帶大家念一段拉丁文,藏酒都是特別好的,帶勁。 」他說。 「高桌」是從英國牛津、劍橋大學傳襲下來的一種古老英式文化,程序嚴謹繁複。經常參加的同學,除了有良好的人脈,還需要有健康的胃、充沛的精力和充裕的時間。 接受財新採訪的當天,王石身著深色合體西裝,腳穿一雙花條紋襪子——那種典型的英倫紳士才敢穿的花襪子,低調而出挑。在創立中國最大的房地產公司萬科近30年之際,他向財新記者表示: 「2015年,萬科真正穩定持續、有效率、有質量的增長才開始。也就是說,實現我的抱負和理想,明年才剛開始。 」「你有名不是因為你的產品」2003年,時年52歲的王石登頂珠峰。在前後近十年的時間裡,他一直熱衷極限運動。作為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的王石,是房地產行業最有號召力的企業家,而他的影響力實際上早就超越了房地產行業。 但王石坦率地對財新記者說,直到2008年,他才真正的從內心意識到自己和公司在社會的巨大影響力。他認為,這個所謂的「名聲」 和自己企業的規模、自己的經營能力並不相稱。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當天,萬科宣佈捐款200萬元。不少網友認為,這與2007年超過48億元淨利潤的萬科形象不相稱,萬科應該多捐點。 為回應這一質疑,5月15日,王石通過一篇博文 《畢竟,生命是第一位的》表示: 「對捐出的款項超過1000萬的企業,我當然表示敬佩。但作為董事長,我認為萬科捐出的200萬是合適的。 中國是個災害頻發的國家,賑災慈善活動是個常態,企業的捐贈活動應該可持續,而不成為負擔……每次募捐,普通員工的捐款以10元為限。 」一石激起千層浪,王石這一表態激發了網友群憤, 「災難常態化」 「10元捐款上限」等說法迅速讓萬科陷入一場空前的公眾信任危機中。 迫於壓力,5月19日晚,王石公開道歉。5月21日,萬科發出 「補捐」公告,稱將參與四川地震災區的臨時安置、災後恢復與重建工作,該工作為純 公益性質,淨支出額度為1億元人民幣。 至此, 「捐款門」事件告一段落,但卻給王石和萬科一向健康的形象帶來 了損害。而就在汶川大地震半年前的2007年12月,王石在一次會議上拋出樓市「拐點論」 ,也激起行業大討論,並引發市場震動。 「拐點和『捐款門』帶來的那種影響和負面衝擊之大,我是第一次感覺到。這兩件事把我打回了原形,讓我知道自己是老幾。 」王石說。 從1984年到2008年,王石內心的自我認可經歷了漫長的過程,這在現在這個 「博出位」的年代似乎有些令人難以理解。兩次風波之後,王石對外發表言論收斂很多,但他骨子裡仍是個真性情、愛說話的人。在萬科內部,王石和毛大慶被公關視為最難控制的 「領導」 ,而財務出身的總裁郁亮則出言謹慎,性格迥異。 現在的王石最喜歡聊的不是登山,更不是房地產,而是在哈佛和劍橋遊學認識的人、經歷的事。一般人都認為,王石已然功成名就,該經歷的都經歷了,人生進入花甲,還有什麼沒實現、不滿意的? 然而王石卻對財新記者說: 「萬科要做標準化、產業化,這要到2015年才開始。像海爾、TCL,他們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我們還在解決最基本的問題。最基本的標準化、產業化、質量過關,其他行業20年前已經解決的問題,我們到明年才能開始解決。 」「我的參照系很簡單,就是和日本的企業比,因為我們同屬東亞文明。 」王石認為,中國的工商界本身社會地位就不高,儘管好像你是凸顯出來了,但主要是因為你掌握了相關資源。 緊接著他話鋒一轉,自嘲地表示,「但是我更多的是在被媒體消費,而不是有更多的正能量的東西被社會接受,更多來講是拿你開涮,拿你來講笑話,時刻逮著你的一個『紅燒肉』 ,實際上是在消費你。 」不要抱怨中國傳統文化對工商界 的偏見 在王石的青年時代, 「商人」並不是一個能夠被中國上層社會接受和認可的職業,特別是在他這樣軍人家庭。直到上世紀90年代,萬科完成股份制改造並成功上市後,王石開始意識到, 「自己此生定位就是做一個企業家了」 。 「你的編號是002(指深萬科的股票代碼) ,001是深發展。在各個地方打交道、接觸的人,都是在最高級別那樣一個層面,這個是有感覺的。 」王石說。 有了些自信的同時,不斷的自我懷疑和否認也伴隨其中,直到2008年的「捐款門」和 「拐點論」 ,這種不自信的情緒被激發出來。然而,這些問題似乎並不能從企業經營或登山中找到答案。 2011年,60歲的王石進入哈佛大學東亞研究所,開始了陌生的訪問學者生活。 「到了哈佛之後才發現,登知識的山比登物理的山要難得多。在哈佛補修中國傳統文化課程,一年的項目也被我延成兩年了。 」王石認為,學習的目標可以理解為精神文化的傳承,對於身處的工商階層也開始有一個重新認知,而過去他從未從這個角度去考慮問題。 王石自認為已經能找到一些問題的解答。而如果能夠與西方文化和思維邏 輯做類比,那就更能有所感悟,對中國社會更多深層次的問題,他也能夠有新的思考。 「比如說萬科2008年降價,消費者就有意見,要補償。我們原先就不理解,漲的時候不找我,降了你找我了,這不符合契約精神啊。有業主打砸售樓處。我們報警,但後來發現,警察就在那看著,根本不管。 」王石很不理解,警察怎麼連起碼的公共秩序都不管?「現在我理解了。誰是強者?開發商;誰是弱者?消費者。 這就是傳統文化中的同情弱者原則。 」在追尋 「到底中國的邏輯是什麼,支撐中國傳統文化的是什麼」之後,王石看起來更加有自信了,也更享受在西方的學習生活。 「在哈佛,我完全是防禦型的,對任何人都是防著、躲著,因為沒法正面和人家交流。 」到了劍橋以後,王石自覺就放鬆了,換了一個新的環境,一切都是新的。 「中國發生的事情,太讓他們意外了,西方的邏輯根本解釋不了,他們有很多話要問我,很帶勁。 」王石才去劍橋三個月,就認識了很多人,因為他每天都在學院食堂吃飯。 「晚上7點半,一聲鑼。我想那個鑼肯定是中國帶來的,特別響, 『哐』一聲門開了。吃飯必須穿正裝,外面套黑袍,像我這樣肯定不行。 」他拉著自己的襯衣領子說。 「在商言商絕非不談國是」對於困擾過他的中國工商界地位問題,王石也有了新的答案, 「我說的在商言商,絕對不是不談政治,不談國是。我首先是個公民,公民就有公民權,我是可以談政治的;其次我是個商人,我當然可以關心工商業階層面臨的問題」 。 王石認為,自己和其他工商業者至少是 「同命相連,兔死狐悲」 。 「躲是躲不掉的,首先自己要透明、守法;其次是靠自省,不斷規範,承擔社會責任,出了問題就承認,這樣社會才會進步。 」2013年7月, 「企業家教父」柳傳志在一次小範圍聚會上說的一席話,經轉述與放大,在企業家群體中引發了一場關於企業家是否應「在商言商」的大討論。 「從現在起我們要在商言商,以後的聚會我們只講商業不談政治,在當前的政經環境下做好商業是我們的本分。 」柳傳志說。 王石向財新記者澄清了他所認為的「在商言商」的三層含義。 「第一層,中國解放之後整個國家泛政治化,一切都以政治、意識形態為主;改革開放之後,雖然變成以GDP 為主導,但大家還是免不了開口閉口都是政治。因此針對這 一點,我提出應該在商言商。 」「第二層含義,是我本人從自我否定到自我肯定的一個過程,商人在中國社會中地位不高,但作為商人,首先要對自己的定位有判斷。你如果自己都不喜歡,別人怎麼喜歡你?工商業者一方面希望得到社會認可,另一方面你自己都不尊重這個行業,那怎麼行?所以商人要對自己所在的行業尊重、承認和喜愛。 」「第三層含義,就是需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房地產行業同樣如此。比如萬科現在推進的住宅產業化、綠色建築,就是求精的意思。 」他說。 對於整個房地產行業的前景,王石持樂觀態度。他認為,長期看,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房地產會有很好的前景。不過「買了就能賺錢」的階段已經過去了,整個行業的增長速率會放慢。 「現在一線城市房價已經控制住了,其他城市穩中有降,如果這個趨勢能保持住,那麼整個房地產就會進入一個良性健康的軌道。 」他表示。 此外,對於目前中央「既打老虎又打蒼蠅」的反腐,王石也給予了很高評價和期望。 「對房地產行業來講,最大的調控就是反腐。你會發現,反腐以後,高檔房子的需求立刻就減少了,如果能堅持下去那就太好了。 」王石認為,腐敗行為在房地產行業尤其明顯,權錢 交易多數都會跟房子有關,有的官員甚至擁有幾十套、上百套房子。 「反腐本身就是制止不正當交易,包括幕後交易和灰色收入,反腐把這些非剛性需求的腐敗購買力抑制住,特別是對於高端房子的需求,由於腐敗造成的虛高的房價也被抑制住了。 」他認為,這對房地產行業是好事。 針對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企改革的重大突破,他提醒道: 「政府現在提混合所有制經濟,無疑將釋放社會資本的強大活力,但如果還像之前幾年那樣腐敗繼續抬頭,最後的結果,很有可能就是在產權交易過程中,進行一個灰色的利益重新分配。 」「現在大力反腐,把這種灰色交易抑制在可控的範圍內,有利於在產權交易中營造一個公平的環境。 」他說。 2013年,萬科通過和當地知名開發商合作的方式,先後進入了中國香港、美國、新加坡市場,包括與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合作開發香港荃灣項目,與鐵獅門公司(Tishman Speyer)合作開發美國舊金山 Lumina 項目,與吉寶置業有限公司合作開發新加坡林曦閣(The Glades)項目。王石表示,萬科國際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學習。他認為美國是最好的學習的地方,第二就是英國,三年之後再考慮進入新興經濟體國家,如土耳其、巴西、印度。 王石表示,萬科國際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學習。他認為美國是最好的學習的地方,第二就是英國,三年之後再考慮進入新興經濟體國家,如土耳其、巴西、印度。 「但無論怎麼國際化,萬科主要的業務重點仍會在中國。 」他說。 王石認為,包括萬科在內的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仍舊面臨文化差異、環保意識等諸多挑戰。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企業需要重新審視自己,重新定位, 這是一個反思的過程 現在,王石更多的興趣已從萬科、房地產、運動轉移到文化傳承、個人修為上。 「劍橋讀完了,我就準備去耶路撒冷,研究基督教的本源;然後是伊斯坦布爾,瞭解伊斯蘭問題。 」王石說。 |
| ||||||
標準化、產業化是王石對萬科的理想,2015年萬科才能走上這條路◎ 財新記者 李慎 文lishen.blog.caixin.com 63歲的王石身材削瘦,精神矍鑠,頭髮鬍鬚略顯灰白,與財新記者兩年前在一次沙龍上的印象相比,他幾乎沒什麼變化。其時他在哈佛遊學,談的話題除了登山、慈善,還有民粹主義、中國的未來。 4月12日,已轉到劍橋大學彭布魯克學院做訪問學者的王石,在財新傳媒的北京總部接受了財新記者專訪。這次他興致勃勃地講述了劍橋最具特色的學堂晚餐(Formal Hall,又稱高桌)文化。 「就跟『哈利 · 波特』裡的陣勢一樣,大長桌子,幾百年的銀餐具,牆上都是先賢的畫像,飯前老師帶大家念一段拉丁文,藏酒都是特別好的,帶勁。 」他說。 「高桌」是從英國牛津、劍橋大學傳襲下來的一種古老英式文化,程序嚴謹繁複。經常參加的同學,除了有良好的人脈,還需要有健康的胃、充沛的精力和充裕的時間。 接受財新採訪的當天,王石身著深色合體西裝,腳穿一雙花條紋襪子——那種典型的英倫紳士才敢穿的花襪子,低調而出挑。在創立中國最大的房地產公司萬科近30年之際,他向財新記者表示: 「2015年,萬科真正穩定持續、有效率、有質量的增長才開始。也就是說,實現我的抱負和理想,明年才剛開始。 」「你有名不是因為你的產品」2003年,時年52歲的王石登頂珠峰。在前後近十年的時間裡,他一直熱衷極限運動。作為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的王石,是房地產行業最有號召力的企業家,而他的影響力實際上早就超越了房地產行業。 但王石坦率地對財新記者說,直到2008年,他才真正的從內心意識到自己和公司在社會的巨大影響力。他認為,這個所謂的「名聲」 和自己企業的規模、自己的經營能力並不相稱。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當天,萬科宣佈捐款200萬元。不少網友認為,這與2007年超過48億元淨利潤的萬科形象不相稱,萬科應該多捐點。 為回應這一質疑,5月15日,王石通過一篇博文 《畢竟,生命是第一位的》表示: 「對捐出的款項超過1000萬的企業,我當然表示敬佩。但作為董事長,我認為萬科捐出的200萬是合適的。 中國是個災害頻發的國家,賑災慈善活動是個常態,企業的捐贈活動應該可持續,而不成為負擔……每次募捐,普通員工的捐款以10元為限。 」一石激起千層浪,王石這一表態激發了網友群憤, 「災難常態化」 「10元捐款上限」等說法迅速讓萬科陷入一場空前的公眾信任危機中。 迫於壓力,5月19日晚,王石公開道歉。5月21日,萬科發出 「補捐」公告,稱將參與四川地震災區的臨時安置、災後恢復與重建工作,該工作為純 公益性質,淨支出額度為1億元人民幣。 至此, 「捐款門」事件告一段落,但卻給王石和萬科一向健康的形象帶來 了損害。而就在汶川大地震半年前的2007年12月,王石在一次會議上拋出樓市「拐點論」 ,也激起行業大討論,並引發市場震動。 「拐點和『捐款門』帶來的那種影響和負面衝擊之大,我是第一次感覺到。這兩件事把我打回了原形,讓我知道自己是老幾。 」王石說。 從1984年到2008年,王石內心的自我認可經歷了漫長的過程,這在現在這個 「博出位」的年代似乎有些令人難以理解。兩次風波之後,王石對外發表言論收斂很多,但他骨子裡仍是個真性情、愛說話的人。在萬科內部,王石和毛大慶被公關視為最難控制的 「領導」 ,而財務出身的總裁郁亮則出言謹慎,性格迥異。 現在的王石最喜歡聊的不是登山,更不是房地產,而是在哈佛和劍橋遊學認識的人、經歷的事。一般人都認為,王石已然功成名就,該經歷的都經歷了,人生進入花甲,還有什麼沒實現、不滿意的? 然而王石卻對財新記者說: 「萬科要做標準化、產業化,這要到2015年才開始。像海爾、TCL,他們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我們還在解決最基本的問題。最基本的標準化、產業化、質量過關,其他行業20年前已經解決的問題,我們到明年才能開始解決。 」「我的參照系很簡單,就是和日本的企業比,因為我們同屬東亞文明。 」王石認為,中國的工商界本身社會地位就不高,儘管好像你是凸顯出來了,但主要是因為你掌握了相關資源。 緊接著他話鋒一轉,自嘲地表示,「但是我更多的是在被媒體消費,而不是有更多的正能量的東西被社會接受,更多來講是拿你開涮,拿你來講笑話,時刻逮著你的一個『紅燒肉』 ,實際上是在消費你。 」不要抱怨中國傳統文化對工商界 的偏見 在王石的青年時代, 「商人」並不是一個能夠被中國上層社會接受和認可的職業,特別是在他這樣軍人家庭。直到上世紀90年代,萬科完成股份制改造並成功上市後,王石開始意識到, 「自己此生定位就是做一個企業家了」 。 「你的編號是002(指深萬科的股票代碼) ,001是深發展。在各個地方打交道、接觸的人,都是在最高級別那樣一個層面,這個是有感覺的。 」王石說。 有了些自信的同時,不斷的自我懷疑和否認也伴隨其中,直到2008年的「捐款門」和 「拐點論」 ,這種不自信的情緒被激發出來。然而,這些問題似乎並不能從企業經營或登山中找到答案。 2011年,60歲的王石進入哈佛大學東亞研究所,開始了陌生的訪問學者生活。 「到了哈佛之後才發現,登知識的山比登物理的山要難得多。在哈佛補修中國傳統文化課程,一年的項目也被我延成兩年了。 」王石認為,學習的目標可以理解為精神文化的傳承,對於身處的工商階層也開始有一個重新認知,而過去他從未從這個角度去考慮問題。 王石自認為已經能找到一些問題的解答。而如果能夠與西方文化和思維邏 輯做類比,那就更能有所感悟,對中國社會更多深層次的問題,他也能夠有新的思考。 「比如說萬科2008年降價,消費者就有意見,要補償。我們原先就不理解,漲的時候不找我,降了你找我了,這不符合契約精神啊。有業主打砸售樓處。我們報警,但後來發現,警察就在那看著,根本不管。 」王石很不理解,警察怎麼連起碼的公共秩序都不管?「現在我理解了。誰是強者?開發商;誰是弱者?消費者。 這就是傳統文化中的同情弱者原則。 」在追尋 「到底中國的邏輯是什麼,支撐中國傳統文化的是什麼」之後,王石看起來更加有自信了,也更享受在西方的學習生活。 「在哈佛,我完全是防禦型的,對任何人都是防著、躲著,因為沒法正面和人家交流。 」到了劍橋以後,王石自覺就放鬆了,換了一個新的環境,一切都是新的。 「中國發生的事情,太讓他們意外了,西方的邏輯根本解釋不了,他們有很多話要問我,很帶勁。 」王石才去劍橋三個月,就認識了很多人,因為他每天都在學院食堂吃飯。 「晚上7點半,一聲鑼。我想那個鑼肯定是中國帶來的,特別響, 『哐』一聲門開了。吃飯必須穿正裝,外面套黑袍,像我這樣肯定不行。 」他拉著自己的襯衣領子說。 「在商言商絕非不談國是」對於困擾過他的中國工商界地位問題,王石也有了新的答案, 「我說的在商言商,絕對不是不談政治,不談國是。我首先是個公民,公民就有公民權,我是可以談政治的;其次我是個商人,我當然可以關心工商業階層面臨的問題」 。 王石認為,自己和其他工商業者至少是 「同命相連,兔死狐悲」 。 「躲是躲不掉的,首先自己要透明、守法;其次是靠自省,不斷規範,承擔社會責任,出了問題就承認,這樣社會才會進步。 」2013年7月, 「企業家教父」柳傳志在一次小範圍聚會上說的一席話,經轉述與放大,在企業家群體中引發了一場關於企業家是否應「在商言商」的大討論。 「從現在起我們要在商言商,以後的聚會我們只講商業不談政治,在當前的政經環境下做好商業是我們的本分。 」柳傳志說。 王石向財新記者澄清了他所認為的「在商言商」的三層含義。 「第一層,中國解放之後整個國家泛政治化,一切都以政治、意識形態為主;改革開放之後,雖然變成以GDP 為主導,但大家還是免不了開口閉口都是政治。因此針對這 一點,我提出應該在商言商。 」「第二層含義,是我本人從自我否定到自我肯定的一個過程,商人在中國社會中地位不高,但作為商人,首先要對自己的定位有判斷。你如果自己都不喜歡,別人怎麼喜歡你?工商業者一方面希望得到社會認可,另一方面你自己都不尊重這個行業,那怎麼行?所以商人要對自己所在的行業尊重、承認和喜愛。 」「第三層含義,就是需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房地產行業同樣如此。比如萬科現在推進的住宅產業化、綠色建築,就是求精的意思。 」他說。 對於整個房地產行業的前景,王石持樂觀態度。他認為,長期看,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房地產會有很好的前景。不過「買了就能賺錢」的階段已經過去了,整個行業的增長速率會放慢。 「現在一線城市房價已經控制住了,其他城市穩中有降,如果這個趨勢能保持住,那麼整個房地產就會進入一個良性健康的軌道。 」他表示。 此外,對於目前中央「既打老虎又打蒼蠅」的反腐,王石也給予了很高評價和期望。 「對房地產行業來講,最大的調控就是反腐。你會發現,反腐以後,高檔房子的需求立刻就減少了,如果能堅持下去那就太好了。 」王石認為,腐敗行為在房地產行業尤其明顯,權錢 交易多數都會跟房子有關,有的官員甚至擁有幾十套、上百套房子。 「反腐本身就是制止不正當交易,包括幕後交易和灰色收入,反腐把這些非剛性需求的腐敗購買力抑制住,特別是對於高端房子的需求,由於腐敗造成的虛高的房價也被抑制住了。 」他認為,這對房地產行業是好事。 針對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企改革的重大突破,他提醒道: 「政府現在提混合所有制經濟,無疑將釋放社會資本的強大活力,但如果還像之前幾年那樣腐敗繼續抬頭,最後的結果,很有可能就是在產權交易過程中,進行一個灰色的利益重新分配。 」「現在大力反腐,把這種灰色交易抑制在可控的範圍內,有利於在產權交易中營造一個公平的環境。 」他說。 2013年,萬科通過和當地知名開發商合作的方式,先後進入了中國香港、美國、新加坡市場,包括與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合作開發香港荃灣項目,與鐵獅門公司(Tishman Speyer)合作開發美國舊金山 Lumina 項目,與吉寶置業有限公司合作開發新加坡林曦閣(The Glades)項目。王石表示,萬科國際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學習。他認為美國是最好的學習的地方,第二就是英國,三年之後再考慮進入新興經濟體國家,如土耳其、巴西、印度。 王石表示,萬科國際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學習。他認為美國是最好的學習的地方,第二就是英國,三年之後再考慮進入新興經濟體國家,如土耳其、巴西、印度。 「但無論怎麼國際化,萬科主要的業務重點仍會在中國。 」他說。 王石認為,包括萬科在內的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仍舊面臨文化差異、環保意識等諸多挑戰。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企業需要重新審視自己,重新定位, 這是一個反思的過程 現在,王石更多的興趣已從萬科、房地產、運動轉移到文化傳承、個人修為上。 「劍橋讀完了,我就準備去耶路撒冷,研究基督教的本源;然後是伊斯坦布爾,瞭解伊斯蘭問題。 」王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