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實已公佈即將推售三個大型新盤,分別為荃灣西站的環宇海灣,將軍澳日出康城第4期緻南天,及大埔鳳園的嵐山,三個樓盤合共提供四千多個單位,市場要消化要有一定難度。
隨著政府對非本港永久居民徵收買家印花稅(BSD)及雙倍從價印花稅以來,非本地居民買樓的個案已大幅減少,而去年一手樓銷售條例通過後,發展商都是推出中小型屋苑甚至單幢物業為主,到底三個大盤排隊推出市場,又能否有如此龐大購買力去承接,就要視乎物業所在地區的歷史和人口結構。
香港是一個相對年青的都市,開埠至今只有百多年,而三大盤位處的荃灣、大埔及將軍澳,歷史最悠久的荃灣區也不過是55年左右。
按照現時的學歷階梯,由畢業到打幾年工,再累積一點財富成家立室時,都應該是26-30歲的事情,也就是說,要一個社區有分支家庭需求,社區起碼要有30年以上歷史才會像樣,否則區內的物業需求就只能靠外來人口填滿。
按新市鎮的發展年份推算,荃灣區有50年以上發展歷史,足夠形成龐大的分支家庭需求,而大埔也有30多年歷史,也開始累積分支家庭需求,而將軍澳雖然在80年代發展,但人口大量遷入應該是1995-2000年期間發生的,也就是說,將軍澳區未能累積到分支家庭的換樓需求。
近來新樓銷售有轉勢的跡象,無論是深水埗丰匯、元朗溱林及粉嶺聯和墟推出新盤都即日沽清,發展商以貼市價,甚至平過市價是新盤熱賣的原因之一,可是也不能忽視分支家庭的購買力,因為深水埗、聯和墟及元朗都是很久以前已經是墟市或者碼頭市集,累積的分支家庭需求更大。
所以就能解釋為何瓏山一號「咁貴都大把人買,還要即日沽清」。
長實三個大盤都各有缺點,例如環宇海灣接近高速公路、公眾殮房、墳場等厭惡性設施,緻南天接近心曠神怡的將軍澳堆填區,嵐山位置吊腳,缺乏足夠交通及購物配套,按分支家庭需求作推論,環宇海灣應該最賣得,嵐山中規中矩,緻南天就要多動腦筋促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