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十兄弟 蔡東豪

2009-07-16  NextMagazine





麥 南馬拉(Robert McNamara)在7月6日去世,享年93歲。他的生平太精彩,多年來我不放過任何關於他的資訊。我曾在《信報》連續四日寫關於麥南馬拉的文章 ——〈十兄弟〉04年9月13日,〈十兄弟遇少爺〉9月14日,〈十兄弟被困越南〉9月15日,〈都是十兄弟的錯〉9月16日。

後來文章結集成書,書名《十兄弟》。幸好那時候《信報》未設網上論壇,否則一定被人攻擊抄襲(以「肥貓」標準肯定是抄)。本文抄錄五年前自己寫的文章,不過 「抄上抄」猶如加設一道防火牆,加上我只聽一位讀者(此人對本欄每期的文章讚不絕口)的意見,「肥貓」請自便。

二 次大戰時,美軍情報系統由十二個部門共同負責,部門之間工作重疊兼混亂。珍珠港一役喚醒了軍官︰戰爭中,子彈和知識同樣重要。當時空軍有一位二十八歲的中 將科頓(Tex Thornton)加入新成立的統計部,他未上過戰場,但他相信知識就是力量,擁有知識者按計劃冷靜行事,其他人憑感覺瞎猜。科頓認為有一種事實不會騙 人,就是數據。戰火如火如荼之際,美軍和哈佛商學院合辦統計學課程,當時統計學是一門新興學科,科頓在課程中招募精英加入統計部。

科頓這群不善開槍的軍人,最初得不到空軍重視,後來戰役的複雜性和困難度不斷增加,空軍發覺統計部所提供的數據,有助軍隊提升運作效率。自此,飛行航道、機師調配、投彈數目等決定,不再憑指揮官感覺,改為依數據決定。戰後空軍一致認同統計部的工作是戰爭成敗的關鍵。

戰爭結束後,統計部精英重投社會。科頓認為統計學這門知識可在其他領域大派用場,他召集了統計部最頂尖的十位精英,問︰「我們十位一體,價值會更高,假如我找到一個好機會,你們是否願意跟隨?」十兄弟即時和應。

1945 年福特汽車創辦人亨利福特想到自己年事已高,兒子又剛去世,決定讓位予孫兒小福特,小福特當時二十八歲。在一次及二次大戰期間的三十年,福特汽車從美國市 場領導者位置,跌至第三位,市場佔有率從六成跌至二成,少爺決定進行改革,急須吸納新血。少爺登基消息傳出,科頓主動求見,雙方一拍即合,十兄弟在 1945年11月加盟福特汽車。十兄弟把他們在空軍行之有效的系統搬到福特汽車,把福特汽車由一個強人統治的家族生意,轉型為依從數據的現代企業。十兄弟 認為管理空軍跟管理企業沒多大分別,數據就是數據,理性分析是企管人致勝武器,只要把感情成份從決策過程中清除,企管人攻無不克。

 

十 兄弟在福特汽車的仕途各有不同,有人(包括科頓)很早便離開,亦有三人登上總裁位置。不容置疑一點,是十兄弟幫助福特汽車重拾昔日光輝,兼改寫美國企業歷 史。十兄弟之中,成就最高是麥南馬拉。他於1961年成為福特汽車有史以來第一位非家族成員的總裁,可是他只當了八個星期總裁,原因是甘乃迪當選總統,邀 請他出任國防部長。

麥南馬拉把十兄弟的思維搬進國防部,在他眼中,國防部是一所大企業,須依賴準確數據,配合理性分析來營運。六十年代越戰 爆發,美軍陷入苦戰,死傷人數不斷增加,麥南馬拉成為眾矢之的。壓力越大,麥南馬拉越堅強,堅信自己的計算不會出錯︰投擲這麼多炸彈,可炸毀這麼大的面 積,可殺掉這麼多敵軍……越戰使麥南馬拉首次感受到數據好像不在說實話,為甚麼實力較強的一方竟不能取勝?麥南馬拉在1968年辭去國防部長一職,出任世 界銀行行長,從主戰者變為反戰者。

不論在福特汽車或國防部,十兄弟致力把混亂和情緒等主觀感受從決策過程中除掉,強調分析勝經驗、數據勝直 覺。十兄弟那套相信大即是好,可能忽視了服務、品質、創意的重要性,不少歷史學家把美國企業在七八十年代被歐日對手從後趕上的責任,歸咎於十兄弟。麥南馬 拉的經驗也說明當對手不按牌理出牌,即使有數以萬噸炸彈也摧毀不了對手的信念。麥南馬拉至死也可能被這想法困擾着:以理性行事,做足分析計算,但最後也拆 解不了這種叫「人」的東西。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