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石油煉化大步慢走

2014-04-07  TCW  
 

 

儘管煉油化工板塊長期虧損,但在市場填空和戰略保供的雙重驅動下,中石油依然緩步推進四川石化等大石化項目步伐◎ 財新記者 黃凱茜 見習記者 喻敏 文位於四川彭州的石化項目在遭遇汶川地震、環保抗議、中石油腐敗窩案等諸多事件羈絆之後低調試產。財新記者在現場看到,2014年3月下旬,其19套煉化主體裝置已全面開車生產。該項目距成都市區約50公里。

這個命運多舛的石化項目隸屬於中石油四川石化有限公司,又稱四川石化或彭州石化,是由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石油)和四川省政府合作興建的大型煉化一體化企業,規劃設計生產能力為1000萬噸 / 年煉油和80萬噸 / 年乙烯,煉油和乙烯項目的預算分別為163.13億元和186.58億元,共約350億元。

四川石化最近見諸報端的消息是今年全國「兩會」前夕,原四川石化總經理栗東生辭去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職務。

多名消息源向財新記者證實,栗東生因捲入中石油腐敗窩案在2013年11月被帶走調查,一同被調查的還有一名分管投資和採購的副總經理。

儘管中石油反腐疑雲籠罩,四川石化還是從今年1月開始陸續開車生產。2月19日,四川石化生產的1200噸柴油,首次通過鐵路發運出廠。3月14日,由中石化洛陽工程公司承擔設計的四川石化有限公司煉化一體項目60萬噸 / 年氣分裝置、300萬噸 /年渣油加氫脫硫裝置和250萬噸 /年重催裝置相繼開車成功。

3月23日,四川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線性低密度聚乙烯裝置開車成功。至此,四川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19套主體裝置,歷時73天打通全部流程。

截至目前,四川石化已累計加工原油97萬噸,生產各類成品油50萬噸。

中石油煉油業務近十年有八年處於虧損狀態,資本支出卻從2006年的200 億元,到2009年 -2011年三年間翻了1倍多。

煉油業務市場份額和區位相比中石化並不佔優的中石油,看中西南地區的市場,先後在成都和昆明佈局了兩個千萬噸級的煉油項目。

不過,近兩年在產能過剩初現端倪之時,中石油也放緩了投資規模。

彭州蹉跎

四川石化的投產時間被推遲了四年。在2007年10月公示的 《中國四川石化1000萬噸/年煉油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下稱《報告書》 )當中,原計劃的投產時間是2010年。 《報告書》中稱,四川石化項目由中石油與四川成都工投新興產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成都工投)合作建設,中石油和成都工投分別佔90% 和10%。

成都工投是成都工業集團的獨資子公司。當時的計劃是,四川石化的建設投資約170億元,環保投資比例約佔20%,為32億元。截至2013年5月,實際完成投資380億元,其中環保投資41.9億元。

實際上,四川石化的乙烯項目先於煉油項目在2006年宣佈開工。成都市政府網站信息顯示,2004年9月17日,彭州市人民政府組織召開了乙烯工程的環境影響問題聽證會,所有調查人員均對四川乙烯工程建設表示支持無一反對,國家發改委於2005年12月13日正式下達核准通知。

2006年2月28日,中石油四川石化80萬噸 / 年乙烯工程奠基儀式舉行,中石油稱,這是西南地區歷史上第一套大型乙烯項目,預計「十一五」 期間建成。

年報顯示,乙烯工程在2007年已經完成項目前期工作,並開展設備訂貨。

2007年1月11日,煉油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聽證會在彭州市行政中心召開,項目的環保措施亦得到了聽證會參與者的支持和認同,2008年2月20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批覆了四川石化的環評報 告,後在4月中旬正式獲得國家核准。

但是當年5月4日,數百名群眾在譚作人等維權人士的組織下,在成都主城區九眼橋與望江樓之間「散步」 ,用腳對四川石化項目投反對票。民間反對者認為,選址在成都的上水位彭州建高汙染的大型石化城,會對成都造成環境災難,成都平原的大氣和水體的環境容量已經飽和,四川石化即便達標排放,也將嚴重影響環境質量。另外,四川石化的選址位於龍門山地震帶上,也讓批評者感到擔憂。

民間抗議事件後數日,汶川地震即重創了天府之國,彭州距震中汶川縣約 60公里。震後有媒體報導稱,時任成都市委書記李春城表示,此次成都受災最厲害的兩個地區,一是都江堰,一是彭州。彭州的龍門山鎮受災嚴重,房屋大量倒塌,全市近10萬群眾被堵在山中。

此外,什邡市的兩個化工廠數百人被埋,80餘噸液氨洩漏。

於地震帶上修建的彭州石化,再次喚起了人們的隱憂。時任中石油董事長蔣潔敏曾對媒體表示,中石油成立了一個專門的小組評估地震給彭州帶來的直接影響,如果評估結果證明不合適,公司會放棄這一項目。

國家環保部亦於2008年5月28日發函,要求中石油對四川石化基地煉油乙烯項目進行震後評估,核定環評中確定的環境風險防範措施是否能滿足抗震要求。經各方勘察和核定之後,9月24日,國家環境保護部表示,四川石化在調整抗震設防要求、並適當提高重點單元及設施抗震等級後,環評中提出的環境風險防範和環境保護措施均滿足要求。

面對民間反對的聲音,2010年,四川省和成都也為四川石化項目做了妥協,稱將只保留核心的煉化一體化項目,其下游產業項目安排到了成都以南的眉山市。

2009年,中石油開始對四川石化的煉油工程進行資本投入,並在2010年年報中將其列入在建工程,裝置主體開始施工,當年完成工程投入預算的29%。

2013年年報稱,四川石化的煉油和乙烯項目分別完成93%和96%的工程投資。

一位接近中石油高層的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除了環境風險問題,導致四川石化進展緩慢的主要原因是油源遲遲 未能保障。

一方面,四川省內沒有大型油田,臨近的產油省份(青海、甘肅和新疆)的原油主要輸往中石油蘭州石化;另一方面,從哈薩克斯坦進口的原油主要供給中石油新疆獨山子石化,這兩個煉廠已基本能消化臨近省份的產油和進口原油。根據四川石化 《1000萬噸 / 年煉油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 ,四川石化的油源包括來自哈薩克斯坦600萬噸/年的進口原油,以及南疆和北疆的原油各200 萬噸/年。

隨著新疆地區原油產量的增加,加之中哈原油管道二期項目完成後進口量擴大,方有富餘的原油分流至四川石化。中亞進口原油先從新疆管運至蘭州,中石油從蘭州到成都的原油管道2013年竣工後,給四川石化的油源輸送鋪好了道路。亦有分析人士認為,按照中緬管道2000萬噸/年的設計輸送能力,也可調配部分進口原油到四川石化。

2013年年初,四川石化主體工程完工。2013年4月,成都市政府公開承諾: 「對四川石化項目,政府堅持在法定的正式驗收之前,不允許企業生產,驗收過程將對社會公開,邀請公眾參與。 」不過,成都市並沒有公佈四川石化何時通過了正式驗收。

煉廠盲區

對於許多四川人來說,2007年到2010年間時有發生的 「油荒」還歷歷在目。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川渝地區的成品油需要以陝西為主的周邊省份進行調運,物流費用和供應短缺導致油價被抬高。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的報告指出,華北、東北和華南三大地區佔全國煉油能力的29%、19% 和16%。成品油流向呈 「北油南運、東油向西南推進」的基本格局,而截至去年,雲南、四川、重慶和貴州所處的西南地區的煉油能力僅佔全國0.64%,基本上是煉廠的 「盲區」 ,這一比例在2010年甚至不足0.2%。

四川石化項目的提出,顯然是基於填補市場空白的考慮,因為 「先天不足」的中石油,被行業分析師普遍認為 其煉廠的 「位置不好」 。

在中國石油工業大發展初期,中石油和中石化以長江為界,東部和南部沿海省份以及華中地區的煉油廠和加油站劃歸中石化經營,由於這樣的歷史原因,中石油在東北、西北地區幾大油田附近就地興建煉廠也成為了自然。

勘探和生產板塊是中石油盈利的重要支柱,有30%-40%的毛利率,而煉油化工板塊則一直是「拖累」 。但對於中石油來說, 「利潤最大化」並非其唯一的目的。

「這些年來,中石油的煉油廠投資並不是完全市場化的產物。他們在零售端的進攻比較激烈,但因為利潤回報也不是特別好,所以近來也有所放緩。 」一位外資投行的分析師表示, 「換做是你,你會願意投煉廠嗎?」她指出,1000萬噸/年規模的煉廠,扣除成本和息稅後,煉一桶油能掙大約0.6美元,大概是30元 / 噸的利潤,滿負 荷生產的情況下一年賺3億元,這還算是好的情況。而一個千萬噸級的煉廠投資在150億元 -200億元的數量級,微薄的利潤和常年的虧損,很難讓人看到盈利的希望。

銀河證券去年11月的一份研究報告則更悲觀地認為,未來一段時間中石油的煉油單桶 EBIT(息稅前利潤)保持在略虧1美元 / 桶 -1.5美元 / 桶,將成為常態。

另據財新記者瞭解,煉廠設備通常按照20年 -30年的期限進行折舊攤銷,期間還需要有油品升級、更新技術工藝方面的追加投資,一套大型設備的改造動輒數十億元。

中石油的單位煉廠平均加工能力低於全球700萬噸的行業水平,為能實現規模經濟,中石油近年推進的新建煉油項目都屬千萬噸級別。

中石油有大大小小26個煉廠,平均產能規模是665萬噸 / 年,1000萬噸以上規模的有8家;中石化共有35家煉廠,平均規模757萬噸 / 年,1000萬噸的有12家。

積極的一面是,西南地區的成品油需求增幅近幾年位於國內各地區前列,市場潛力也被看好。一位中資投行人士認為,西南地區的成品油消費市場還處於培育期,基礎需求、工業需求和產業對接都沒有東部地區旺盛,所以在起步初期需要更大的資本投入。

此外,煉油與銷售板塊虧損,主要是受國家對成品油宏觀調控存在時滯的影響,在原油價格高位震盪的情況下,庫存原油價格和成品油出廠價格難以理順。2013年,發改委對成品油定價機制進行優化之後,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煉化板塊盈利狀況都有所改善,價格管制逐步放開的預期是對煉廠的最大利好。

產能過剩隱憂

從去年開始,中石油已經有昆明石化、揭陽煉化、華北石化等千萬噸級的煉廠推遲了投產時間。煉油能力過剩的問題 已經初步顯現。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的報告顯示,2013年,全國煉油能力和原油加工量增速都有放緩的趨勢,截至去年底,全國總煉油能力為6.27億噸 / 年,同比增長5.6%,較去年同期下降0.9個百分點;全國煉廠平均開工率連續第二年下滑,從2011年和2012年的86.9%、85% 降至83%;成品油產量2.96億噸,同比增長5%,增速略有減緩,其中汽油和柴油的產量增速分別下降了0.6和1.3個百分點。

近期的宏觀經濟運行指標也帶來了不樂觀的信號。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至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8.6%,而去年同期的增加值為9.9%,1至2月全國煉廠產量同比下降1%,而去年同期有3% 的增速。普氏能源資訊則披露,今年1月和2月,中國的平均表觀石油需求同比下降了1.9%,成品油中佔最大比例的柴油的表觀需求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9%。

「這兩年成品油的消費增速很慢,表觀需求量增長只有4%-5%,而過去幾年都有7% 的增長。與工業生產關聯度較高的柴油短期內看不到增長,加之各地的汽車限牌措施增多,汽油在一線城市的增長空間也比較有限,主要靠三四線城市來拉動。 」前述外資投行分析人士稱,最近幾年國內幾乎沒有大規模的新建煉廠,主要是改擴建項目為主,有的是老煉廠的改建或者是去瓶頸化,部分是配套成品油升級時會有一些擴建。

事實上,不單是中國在推遲煉廠的投產期,全球經濟增長處於低潮期,放緩煉廠的投資和建設進度成為了一個國際趨勢。從全球範圍看,煉廠的產能利用率也只有80% 左右,而且地區不平衡的情況很嚴重。

不過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市場研究員金雲認為,國內經濟增速適度放緩,節能汽車的推廣和替代能源(如天然氣)用量的增加,將使成品油消費增量逐漸回穩,中石油在順應國內外市場需求的基礎上,適當推遲了昆明和揭陽煉廠的投產時間,取消部分低效的煉油項目是正確之舉。

他指出,像中石油這樣體型龐大的公司,做規劃的時間比較長,投產的時間不一定能趕上行業的高點,有可能甚至會碰上比較困難的時候,這是很常見的現象。 「石油石化行業本來就是一個週期性的行業,不會一直低迷下去。 」金雲認為,未來國內煉化規模仍將繼續 擴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8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