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民幣存款激增 中行、工行、建行被查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1913
韓國監管機構金融監督院(FSS)相關調查主管Lee Jong-uk昨日稱,韓國央行與FSS已啟動對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韓國分行及巴克萊為期兩周的調查。知情者稱,調查源於擔憂韓國人民幣貸款激增使匯率波動更大。
韓國央行數據顯示,今年2月底,韓國境內人民幣存款總額增至創紀錄的76.2億美元。2012年末這類存款額僅有1.7億美元。
了解上述調查的消息人士向《華爾街日報》透露,韓國方面有兩種擔心:一是人民幣貸款大增會導致外資迅速撤離時加大國內匯率波動,二是這三家中資銀行可能為融資中國企業利用韓國存款過橋,韓國儲戶可能有血本無歸的風險。
韓國央行資本流分析團隊主管Chung Jin-woo指出,韓國人民幣存款增加源自結構性產品投資增加,一些券商將資產支持的證券出售給國內機構。這類交易先將韓元資產轉換為美元,然後在香港市場換為人民幣,存在中資銀行的韓國分行。
Jin-woo舉例說,有些這類結構性產品利息大約是3.3%,韓元的銀行存款類產品通常利息為2.8%。
FSS的外匯監督主管Cho Sung-rae說:
去年底我們就要求一些中國銀行的分行放慢他們的人民幣存款累積速度,這是我們風險管理的部分行動,因為持有某個國家的風險太大對本土投資者並不是好事。
德意誌銀行策略師也指出,近來韓國國民開始購買收益率約為6-7%的離岸人民幣結構性產品,而最近兩個月的人民幣貶值可能導致這類投資產品虧損。
去年人民幣對美元上漲2.9%,在中國央行引導下,今年前三個月人民幣已下挫2.3%。同時韓元今年也下跌1.4%,在亞洲貨幣之中跌幅僅次於人民幣和中國臺幣。這也是中韓密切貿易關系的體現。
作為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的進口需求對韓國經濟有著重要意義。
韓聯社報道,今年1月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公布,去年韓國對華出口占出口總額的26.1%,比重創歷史新高。
摩根士丹利數據顯示,中國與韓國一個月的雙邊貿易順差達到50億美元,韓國出口中國的風險影響13%的韓國GDP。
韓國政府對人民幣存款的警惕並非空穴來風。法國農業信貸銀行昨日報告稱,今年韓國股市資金流出30億美元,債市流出10億美元。
自2010年年中起,韓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抑制資本流入,包括限制銀行的遠期外匯頭寸。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巴克萊在韓國並無人民幣存款業務,韓國官員稱對巴克萊的調查不過是對國外銀行的常規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