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車CEO李斌:汽車行業的BAT收購觀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05/59224.html
2013年12月11日汽車之家上市,當日收盤較發行價上漲77%,讓行業人士大呼過癮,而後的一個季度中再次上漲約35%,成為中概股中的明星。競爭對手上市大漲,是否會擊潰同業競爭者?至少在汽車行業,這個答案是否定的,自汽車之家上市之後的3個月中,其同業最直接的競爭對手易車漲幅甚至達到了42%這一數字,甚至高於前者。這種情況是如何發生的?i美股分析師李妍談到:“汽車之家媒體優勢更強,在良好的品牌和用戶基礎上,商業化顯得非常自然和高效;易車更重視產業鏈布局,管理層對產業發展方向的把握上富有前瞻性,並能配合產業發展,在商業產品上不斷創新。”從競爭關系上,李妍分析,“首先,汽車之家和易車從事的新車銷售領域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無論是國內外,這個層面的業務很難實現壟斷。其二,兩種不同的產品思路並不阻礙兩家公司的成長。其三,汽車市場足夠大,配合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的進程,兩家公司已經在新車線上營銷領域開了頭兒,未來在汽車後市場、二手車、以及在汽車交易服務上都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並且市場規模比新車市場要大很多,在實力相當的情況下,雙方願意選擇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挖掘遠期價值上。”由此可見在競爭層面已經很難形成你死我活的境地,既然市場做夠大,那外部的巨頭是否會侵蝕甚至並購呢?易車董事長兼CEO談到了自己的BAT觀,以下為李斌口述:BAT一直有汽車業務,阿里很早就推出了天貓汽車電商,但這件事對阿里的挑戰很大,無論是以阿里巴巴對於汽車行業的理解,還是包括用阿里思維的電商模式轉移到汽車上來,他們要做的事情還非常多。畢竟汽車消費行為不能被狹義的電商所定義,目前阿里在汽車電商方面不過是兩到三年的時間,目前還沒有找到門道,需要走的路還很遠。騰訊一直有汽車頻道,是屬於媒體業務群組的,包括存在於一些地方站中,是以媒體模式在走,但沒有看到公司層面有一個清晰且整體的汽車戰略。一方面,騰訊內部和各個模塊整合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而另一個方面,在騰訊和360打完後,公司的思維越發開放了,從目前微信的模式,可以看到這條路是可以走的很遠。易車和微信也有一些合作,比如微信通,是公司在易湃(易車的汽車經銷商數字營銷平臺)上推出了一個很重要的產品 ,之後有數千家汽車經銷商接入,通過我們易湃的接口,會形成大號。騰訊在汽車戰略上沒有通盤的去考慮,如果往一個開放的道路上走可能會有很大的空間,百度的話,易車和阿拉丁上有很深的合作,包括移動阿拉丁是獨家合作。百度有流量入口的資源,用戶的來源,易車提供數據支撐,目前來看和百度的合作對雙方都是互贏的,這也符合百度的中間頁的戰略。從BAT的汽車戰略,他們已經認識到汽車是一個比較大的行業,但戰爭的焦點沒有燒到這一塊。其實這也意味著,大家都意識到汽車、房地產、旅遊、招聘這樣大的行業,都是需要的是非常細致的服務,是幫助用戶解決問題的服務,譬如易車除了媒體外,合作了16000多家經銷商,同時提供了基於汽車的報價、數據庫,運營等增值服務。BAT會不會進行汽車的收購?商業理性來講,收購汽車公司是合理的想象,BAT逐漸增強並購也是因為意識到了自己的一些創新上面的短板,而易車對這些投資行為是開放的,但核心是要符合股東的利益,從另外一種角度講事實上汽車類網站對BAT本身沒有那麽大的需求。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wushu | 編輯:wushu | 責編: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