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45億搏一顆藥 門外漢變新藥股王


2014-02-24  TCW
 
 

 

台灣生技史在二○一四年立下重要里程碑。由寶齡富錦開發的腎臟藥「拿百磷」(Nephoxil),繼一月十七日取得日本藥證後,今年可望再拿下台灣、美國藥證,成為台灣第一顆自行研發、獲得國際藥證的化學新藥。

憑著憨膽投入開發耗時12年,比預估多11倍

別小看這一顆小小的化學藥錠,它不僅肩負歷史意義,也隱含著全球一年三百六十億元的商機。

市場估計,長期可望替寶齡帶來每年兩至三個股本的獲利收益。無怪乎,藥證才剛到手,寶齡富錦的股價已經突破四百元大關,同時登頂為台灣新藥股王與興櫃股王。

「拿到日本藥證後,這顆藥接下來已經沒有風險了!」生技投資專家、台灣工銀科技顧問協理羅敏菁高度肯定拿百磷的市場潛力。與現有的洗腎藥物相比,它可以大幅降低甲狀腺與骨質分泌異常等副作用,減少搭配藥物的用量,進而降低病患的費用支出,「寶齡的毛利空間非常大,我形容它接下來是『躺著睡覺賺錢的國際新藥公司』。」

許多高階經理人總愛說自己看未來的眼光多麼神準,寶齡富錦總經理江宗明卻不然。拿百磷從化合物授權到取得藥證,足足花了十二年、耗資四十五億元,是當初江宗明估算時間的十二倍、預算金額的四百五十倍,完全是在誤闖叢林的狀況下,硬著頭皮走下去,最終得到善果。

他坦言,雖然畢業自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但二○○○年決定投入新藥開發時,他對這個領域卻是一竅不通。於是,他喜孜孜的選了第一個接觸的新藥開發計畫,也就是現在的拿百磷;當時他心想,只要準備個五百萬、一千萬元,花個一、兩年時間,藥就做出來啦!

「我就是要做新藥而已,也沒有先研究適應症的市場潛力。沒有,沒有,都沒有!」江宗明說得坦白,「哪有人看那麼遠的?你又不是醫生,怎麼看得出未來走向?只要有新藥就好了,能賺錢就好了,當然這是有賭博的意味。」

他萬萬沒想到,二○○一年正式自美國密西根大學教授許振興取得拿百磷的開發授權後,等在他面前的,竟是一場長期抗戰。

說來拿百磷的命運也是多舛,授權給寶齡之前,許振興已經與中國化學製藥合作,但是要把一個實驗室的化合物,淬煉修改到能夠大量量產、成為人體服用副作用少的藥物,本來就是一條漫漫長路。這條路漫長到,連中化這樣的大公司都吃不消,因而遲遲沒有著手進行開發。最後是時任中化高層的總統馬英九大姐馬以南,代表簽約,把這個開發權利轉給了寶齡。

正式起跑了,江宗明看看文件上的化學構造並不複雜,決定找幾位當時台灣業界聞人,一年半載就要把這化合物變成藥,還信心滿滿的,早早就在工廠裡買了打錠機等著,準備打成藥錠出售。

沒想到,當江宗明把這一整年的研究成果,拿給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任職的友人一看,卻換來對方一句:「方向全部不對!」

國際新藥申請有其既定流程,以美國為例,從實驗室的化合物到藥錠,得先完成專利前例的審查,通過三期臨床實驗,最後才能申請藥證,正所謂過五關斬六將,任何一關沒過,就是前功盡棄;但是當時台灣新藥開發產業才只是懵懂時期,本土藥廠有相關認知與風險意識的人並不多,寶齡團隊更是新藥開發的門外漢。

眼見在台灣的一切全都白費,束手無策的江宗明決定委請美國友人主導開發案,基地從台灣轉移到美國、加拿大,利用外部資源,從最初期的文獻研究開始做起,一步步往「藥」的方向龜速前進。

好不容易熬到二○○五年,二期臨床實驗送進FDA審查之際,堆積如山、一張比一張更高額的帳單,終於讓江宗明瀕臨崩潰,「哇!那時公司三億多資本額,全都投在這(新藥開發)上面,銀行貸款兩億多,負債比率高到近七成(一般認定應低於五成)。」

斷尾殺出卻早了一步前腳售出,後腳傳回好消息

就在這時候,美國那斯達克股市掛牌交易的製藥公司Keryx找上寶齡。一心只想斷尾求生、停損出場的江宗明立刻就答應了,把歐洲、美國、日本的開發案,以低於市場行情的條件,授權給Keryx。

沒想到幾個月後,FDA的審查結果出乎意料的好,「唉!如果多等三個月,結果出爐了,條件就完全不一樣了。」回想起來,江宗明還是忍不住扼腕,但當時寶齡正走在一條伸手不見五指、不知何處才是盡頭的黑暗隧道里,江宗明這一語,道盡新藥開發商的無奈。

夥伴與資金的到來,讓寶齡走出財政窘迫,也意識到小公司必須善用外部資源、借力使力的重要性。二○○七年Keryx再把日本市場的開發案轉授權給全球第三大菸廠日本菸草產業公司(Japan Tobacco)集團,並在今年一月順利取得日本藥證,終於進入開花結果的豐收期。

兩次摔跤換寶貴教訓借力使力,發揮槓桿效益

藥證到手的利多激勵下,不僅寶齡富錦近期股價站上四百五十元大關,就連Keryx近半年股價漲幅也超過五成,一顆小藥錠已經衍生出無限的想像空間。

「為了做新藥,我的腳啊,踏進去棺材裡面好幾次,還好八字比較重,又跳出來了,承受好大的壓力。」江宗明嘆道。走過一遭新藥開發的漫漫長路,今年六十八歲的江宗明學到,事前謹慎完善的規畫,比拿到項目就往前直衝的猛勁更重要,也學會了借力使力、加速完成目標的槓桿效益;接下來的寶齡,已經利用這寶貴的兩堂課,自台北醫學大學、美國等研究機構取得授權,積極搶攻中國醫院通路的醫美術後市場與醫療器材領域,希望再寫下另一個傳奇。

【延伸閱讀】國內外藥證,股價補血效果差很大

寶齡富錦總經理江宗明在新藥開發路上的跌跌撞撞,中天集團董事長路孔明應該最能體會,為了取得台灣第一張植物新藥藥證,路孔明也走過類似的路,兩人私底下還是相約小酌談心的好友。

為了讓中天生技在取得藥證前,營運績效也能夠有所成長,路孔明選擇的是,投入保健食品市場,包括曾經請來港星劉嘉玲代言的四物飲品,以及西洋參為原料的保健品;但卻相繼遇上二○一一年的塑化劑風暴,以及台灣衛生單位認定「西洋參非人參」的負面事件被勒令下架,最後各損失了一億五千萬元。

同樣是取得了藥證,寶齡的股價高達四百五十餘元,但中天的股價卻僅有三十餘元,生技投資專家羅敏菁認為,這樣的差別主要是中天取得的藥證僅限台灣地區,且並非必須、不得不使用的藥品,因而導致資本市場評價不一。

不過,路孔明並不灰心,中天除了後續的大腸癌藥外,集團也有合一、浩鼎等金雞母,都將與寶齡一樣採向外授權方式降低風險、加速進程,未來四年集團至少有兩張藥證可望入手。而路孔明主導的鑽石基金,也投資寶齡富錦,本業業外雙得意。

一路走來,台灣本土新藥公司雖然全靠一己之力摸索,沒有安成藥業、太景、智擎等主事者深厚的國外經驗,卻也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之中,逐漸摸出一條自己的路。(文●王毓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9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