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4-2-17 巴菲特的信1982 By Iv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qb36.html

今天看了老巴1981-1983年的信,80年以後的信都比較長,讀起來沒有之前那麼輕鬆。1981年的信中相關的疑問在文檔中做好了標註,明後天整理出來。下面說說1982年的信。在這封信中,老巴先是說明營運收益並不在所有情形下都有效,闡述了經濟效益(economicearning)的含義以及適用的情形;接著詳細解釋了保險業的特性和業績下滑的原因:供給過剩,產品同質化;最後就股票發行和併購闡明了自己的觀點。我的主要理解和問題如下:

1、 年回報率只有9.8%,回報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意識保險承保業績大幅下降,二是資本投入的顯著增加並沒有帶來同比例的業務量的增加,三是會計準則的變化

2、 老巴以GEICO公司詳細說明了會計準則的變化對衡量標準的影響,他認為「會計盈利」這個指標也就是權益報酬率現在回扭曲經濟現實。相比較來說「經濟效益」更適合用來評估企業價值,因為它包括了所有未分配收益

3、 老巴認為只要能以具有吸引力的價格購買到好業務的少數股權,那麼購買部分股權的模式就能夠很好地持續下去。

4、 1982年布法羅晚報、紡織廠、保險承保、共同儲蓄和貸款公司的收益均為負,保險和紡織廠的原因老巴之前解釋過,但是布法羅晚報為何收益為負老巴沒有做出說明,我猜測可能一是報紙印刷成本提高,二是競爭激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虧損抵稅的收入也相當於是一筆現金流入。

5、 綜合賠付率這個概念老巴再次做出了申明,它等於總運營成本和保費損失除以保費收入,那麼,小於100意味著承保盈利,大於100意味著承保損失。由於醫療訴訟費費用大幅上漲,以及保險責任的擴大,承保損失增加。

6、 上次例會討論明白了長尾業務的含義,就是保險事故發生後由於糾紛、訴訟原因導致該筆業務從責任開始到終了的時間過長,因此目前的成本只能估計得出,未來會賠付多少錢是個未知數。

7、 保險行業存在產品同質化和供給過剩兩大問題,那麼保險行業在面臨如此困境的同時數十年來總體上仍能有所獲利呢?主要原因在於傳統監管和分銷方式,分銷方式的影響我還要仔細琢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1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