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岸啟動 創櫃板、新三板先後上路 投資微型企業 散戶得先做功課

2014-01-13  TWM  
 

 

對兩岸金融市場而言,二○一四年都是變革的一年,尤其以證券上市制度變化最大。為扶持微型企業,台灣由櫃買中心推出「創櫃板」,中國則將「新三板」(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改制,成為第三個全國性股票交易所,未來微型企業藉此走入資本市場,案例將越來越多。

在台灣,股票上市櫃IPO(首次公開發行)前多在興櫃交易;在中國,則另設有創業板與中小板。目前,這兩種平台中的主流股,多是時下最受市場追捧的當紅產業,例如興櫃成交量較大的是F-太景、中裕等生技股;華誼兄弟、藍色光標等文化行銷類企業,則是近年來在中國創業板備受青睞的熱門標的。

由於台灣資本額介於一千萬元至五千萬元之間的公司多達十一萬家,這些規模較小、持續有籌資需求的企業,不容易被市場了解,為了替新創公司找到孕育機會,也替資本市場的資金尋找出路,以資本額五千萬元以下的微型企業為交易對象的創櫃板於是建立;至於中國新三板改制,也在國務院力挺之下,成為國家級的金融戰略。

台灣初登場 首批十九家台灣今年元月三日正式上路的創櫃板,第一波登錄企業有十九家,包括生技類的錫安生技、電子類的聚陽光能、農林漁牧類的生態綠、文創類的旗津窯文化藝術等公司。

中國則預定在元月二十四日一口氣讓二六○家公司登錄新三板,累計總數將擴增至六一六家。由於符合登錄資格的公司,在中國有近二十五萬家,華泰證券估計,未來五年內,新三板將成為一個擁有七千家公司登錄的龐大市場。

在中國,新三板主要的功能就是提供交易雙方更多標的,這一點,就和台灣的創櫃板,用意在輔導企業財務透明度、改善公司治理有所差異。由於推出新三板的時機,正逢A股市場的新股掛牌再度啟動,難免分流資金,形成排擠效應。因此新年一開始,A股市場就連連重跌。

分析兩岸的交易法規,透過這項機制,讓市場發現微型企業的價值,是兩岸主管機關有志一同的想法,但擔心投資風險太高,這兩種平台都是以創投等法人股東為主要籌資對象,一般小散戶想投資,將受到不少限制。

散戶受限多 三思再進場舉例來說,若是自然人想投資創櫃板的企業,一年累計投資上限為六萬元;在中國,新三板的自然人股東,更要具備五百萬人民幣資金證明,以及兩年以上的證券投資經驗才能獲准。

創櫃板公司除了規模較小,容易受景氣波動影響外,這些企業不需要公開發行、財報以年報公告為主,且投資人權益不受《證交法》、《投保法》等法令保障,這些全然不同於集中市場的細節,投資人最好事先了解,並檢視企業體質後再行進場,以免手上的股票最後因經營不善而淪為壁紙。

投資微型企業有門檻!

台灣創櫃板 中國新三板19 掛牌家數 356* 一年投資不得逾6萬元 非專業投資人投資限制1.具500萬人民幣以上證券類資產2.須具備2年以上證券投資經驗,或具有會計、金融、財經等相關背景或培訓證明1.法人資產5千萬元以上2.自然人3千萬元以上 專業投資人投資限制 資本額500萬人民幣以上(*):中國證監會預定1月24日新增260家掛牌企業,累計擴增至616家。

資料來源:櫃買中心、新浪財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3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