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花旗:2014年全球信貸市場繼續“博傻”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2763

從去年年末開始,美國經濟數據已經顯示出全面復甦的跡象。雖然美國經濟前景好轉,但這對美股股市和債券市場的影響卻變得更複雜了。

去年標普500指數上漲了30%,更多應該是QE的功勞;美國國債收益率在去年年中美聯儲暗示縮減QE以後,已經從歷史低點大幅反彈,但企業債券收益率仍在下跌,這意味著風險息差進一步收窄。

花旗經濟學家Hans Lorenzen和Matt King解讀了對2014年全球企業債券市場糾結的展望:

我們對2014年整體預期的最好描述是,我們看多(企業債券價格上漲,收益率下跌),但這全是因為錯誤的原因。

看多,因為我們仍然認為主導過去四年時間的非常規的流動性環境將在今年持續——雖然美聯儲開始縮減QE了。

看多,因為我們認為,在缺乏有吸引力資產購買機會,也缺乏明顯的負面事件的情況下,投資者為了增強回報前景,將再次湧向市場。我們認為,這將通過尋常的方式發生——更多的信用風險,更長的久期,更多的次級債,更多的無流動性風險、更多的金融槓桿和更多的合成槓桿。投資者增加這些頭寸的過程本身一般就會壓低信用利差(風險收益率和無風險收益率之間的差值),正如我們預測的那樣。

然而和過去四年一樣,全球主要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又成了看多的唯一因素。而央行寬鬆貨幣政策存在的唯一原因也可能是,支持市場價格上漲的基本面因素仍然萎靡。

  • 信貸基本面正在惡化。雖然脆弱的歐洲和全球經濟復甦應該能支持企業盈利,但我們預期企業將增加槓桿來推高股東價值。

  • 估值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吸引。...投資級企業債券提供的收益率處於過去10年最低的4%區間裡——如果從債券的全回報前景上看,這幾乎不存在投資吸引力。

  • 新增資本跑去別的地方。從我們的調查看,企業債券的資金流入已經出現持續18個月的下滑趨勢,現在已經接近中性,處於5年低點。...

  • 債券市場結構正在惡化。我們認為,歐洲企業債券市場明年應該會出現創紀錄的次級債務供應(約900億歐元)。...市場仍將不得不吸收大量的新增風險。

花旗總結道:

我們認為,市場現在可能由一系列的博傻理論所主導,其中很多投資者的潛在邏輯是:「我不喜歡債券市場,但我也不喜歡其它資產(可能除了股票)。」我不認為市場很快會變天,我也受不了等待更好入市機會的做法,特別是在央行支持一切的時候。我將不得不承擔更多的風險,並在我發現市場轉向的時候,把投資出售給其他人。更壞的情況也不過是,我麼將仍然和其他人坐在同一條船上。

我們不認為這是不理智的——相反,對於每月每週每天跟蹤投資表現的個人投資者來說,這種觀點看起來是合理的——特別是鑑於認為與2009年的情況相比,現在央行更難以承受當前均衡狀態的崩潰。

但是,個人理性的集合可能會令市場存在明顯的脆弱性。當沒人預見即期損失的風險,當頭寸變得更為看多,當市場價格不斷上漲,那麼最終顛覆這個市場共識所需要的東西就越來越少了。長期看來,這就是繁殖黑天鵝的秘方。

所以,最大的內生性難題是預期這個博傻遊戲能持續多久。

正如我們在2004-2007年看到的,在作出修正前,風險利差可能低估了接下來的長週期。

預期2014年全球主要央行的主流仍是寬鬆,雖然美聯儲已經開始縮減QE,但2014年預期的全年QE規模仍高達4000億美元,如下圖所示,這仍在QE2規模的70%。

另一方面,因為LRTO貸款的償還,歐洲央行在2013年經歷了過剩流動性的非自願收縮,預期2014年歐洲央行提供的流動性起碼不會再一次這樣快速地收縮。同時預期日本央行將至少保持當前的極度寬鬆立場,向市場注入流動性。

(淺藍色代表日本央行的流動性淨注入量,藍色代表美聯儲的流動性淨注入量,深藍色代表歐洲央行的流動性淨注入量,預期2014年的主要流動性淨供應鏈不會出現巨大變化)

如下圖所示,在美聯儲、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不斷干預債務市場的大背景下,全球主要市場的新證券供應量仍然低於危機前水平。

(Shares股票;Fin.Bonds金融債券;Non-Fin Bonds非金融債券;GSEs政府支持機構證券,主要為兩房債券;Govt國債;CB intervention央行購買量)

看起來,全球主要央行在企業融資市場進行的「擊鼓傳花」遊戲仍將繼續,只是鼓聲有點變小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2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