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
除了一直談到的業績表現、道指等等,今年的信還談到了資金規模的問題,巴菲特認為如今的規模已經不適合再擴大了,之前有擔心規模擴大會帶來不利,但是結果顯示並沒有,不過現在巴菲特認為資金規模快要接近臨界值,超過這個點之後,會帶來不利影響,因此一般情況下,巴菲特不打算再增加合夥人。
在講到業務趨勢的時候,巴菲特表明套利「workouts」型投資(有利用借貸資金)表現的不夠穩定,因為半數以上都是來自於某一次機會,並且隨著公司資金量增加,這種類型投資貢獻比例會減少,但是巴菲特表示仍然會儘量發現這種比較稀少的機會。
「Generals-Private Owner Basis」型投資表現比較好,而隨著道瓊斯指數上升此類機會變少,此性質的投資的基本概念是:私人的擁有者將願意為獲得實際控制權而對標的公司的股票支付一定的價格,而其它的股票購買者則未必情願僅以此價格購買一小部分的標的公司的股票。此種情況多年來在資本市場上顯得較為普遍且這種普通股投資時常會由於股票市場的變動而出現較好的表現,有時也會由於所投資公司的某些行為獲得驚人的收益。即為了獲得實際的公司實際控制權會多付出一些錢。
對於控制性投資,巴菲特講到過去的一個「General」型的投資,變成控制型投資,紡織公司Berkshire受行業影響,業績下滑,股價表現不好,但是當獲得控制權之後,這家公司剩下的工人和管理人員等素質較好,效率夠高,能夠保持盈利能力。
最後談到相對低估的普通投資,即去年信中增加的一個分類。這種投資能夠經常性獲得,另外三種不能經常性獲得,所以此種投資比例加重。但是巴菲特認為這種類型投資不夠堅實,所以也不能期望它對未來的貢獻,此種投資應該降低風險,潛在地放大收益。雖然在1965年這類投資收益較好,但是也同樣使巴菲特遭受了歷史上最失敗的一個單項投資。
在說道多樣化投資的時候,巴菲特強調他們和其他基金經理不同,他的多樣化並不是將資金分散投資到多個股票上,而是在找到少數的幾項具有足夠吸引力的投資項目後,根據項目的預期收益水平以及實現該預期的確定性來決定每一項的投資比例。
最優資產組合應由不同的投資選擇的可獲得性以及預期收益所決定,同時還要考慮最終實現的資產組合所導致的業績波動在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所選擇的投資標的越多,投資業績的結果和預期的年度波動就會越小,但與此同時所預期的收益水平也會降低(假設不同的選擇所對應的標的有著不同的預期收益)。
所以,巴菲特為達到較好的全面的長期業績,將會優中選優,集中投資最好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