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市場真的不可戰勝嗎?

來源: http://xueqiu.com/7947659357/26969918

1、市場是有效的,而這種有效性的來源恰恰是戰勝市場的人大量存在。市場具有自發的有效性傾向,任何已知信息/理念/情緒最終都會反映到股價上,而這種傾向之所以會產生,是因為每個投資者都在盡最大可能去爭取自身的最大收益。正因為有人不斷在糾正市場的無效性,所以整體上市場才會傾向於有效。換句話說:有效市場假說的前提,恰恰是“聰明錢”可以不斷戰勝市場,讓價格趨向於有效——沒有戰勝市場的人存在,就不會有市場的有效性。說市場是有效的,所以沒有人可以戰勝市場,這屬於倒果為因。2、大多數基金經理無法戰勝指數,因為你不能“戰勝”你自己。如果一個班里大部分人的分數都比平均分要高,意味著有少數人的成績非常差,遠低於平均分數。在一個機構投資者為主體的市場里,“指數”代表所有機構投資者收益的加權平均值,邏輯上如果沒有人負責墊底的話,你是不能“戰勝”你自己的。只有主體是大量散戶的市場,才有可能出現大部分基金都戰勝指數的情況。但這肯定說明不了基金經理是混飯吃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前幾年有人研究,說傳統企業對IT設備的大量投資並不能顯著提高ROI,這很可能是對的——問題是,那些沒有這麽做的企業,其實都已經死掉了。同理,你不能認為基金經理的存在是無意義的,因為某種意義上,當基金經理不存在的時候,指數對市場的有效性的呈現能力,會被降低。比如說,如果把成績最好的少數學生開除,那麽大多數人的成績會更接近於全班平均分,但這意味著班級整體成績的下降,而不是相反。3、指數型基金本質上是對市場有效性的降低。既然要複制指數,因此指數型投資過程中,對個股的買賣操作就不是基於當時基本面而確定的,並且股票也不可以隨意賣出,這種情況下,指數型基金的存在,相當於股票擁有了一堆不可隨意減持的被鎖定的投資人,這實際上會增加個股的波動性,而不是相反。不妨換個角度思考這個問題:如果市場上所有人都是指數型投資者,那麽指數的變化到底是哪兒來的?在絕大多數人跟隨指數的情況下,想讓一支股票的價格產生大範圍的波動,其操作成本是更高了、還是更低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6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