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叻哥被騙案生果日報及文匯報報導


2009-03-01  AppleDaily


捲入吳志劍騙案共損失5000萬元 阿叻被形容為「大水魚」





 

【本報訊】藝人陳百祥「阿叻」懷疑慘遭內地破落富豪呃去四千萬港元,這還未止,據聞阿叻為了彌補損失,幫助該富豪在港買殼上市,卻因此再度損失一千萬港元佣金。內地富豪本來並不認識阿叻,是深圳一位國有企業主管找着阿叻的趙姓助手,最終得阿叻兩度落叠。

付1000萬代理中國神舟

《廣州日報》昨日以「最大寃大頭」(即廣東俗語水魚)來形容陳百祥,事關這宗6,250萬元人民幣的詐騙案,單是阿叻一人就被騙了合共五千萬港元。陳百祥捲入的騙案,涉及曾是中國第九富豪的吳志劍,一度入獄的吳志劍在2007至08年間,成功游說阿叻購入價值四千萬元的香港上市公司「亞洲電信」股票。亞洲電信其後停牌,阿叻的四千萬元股票化為烏有。

陳百祥的損失卻不止於此。為了挽回損失,他在2008年又幫吳志劍旗下的「中國神舟」公司擔任上市代理,並為此再付一千萬元的天價佣金。吳志劍本來並不認識陳百祥,他是透過國有企業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監事會主管鄭義,成功拉攏阿叻。

根據案情透露,陳百祥為中國神舟覓得一間空殼公司,在港上市。鄭義日前與吳志劍等人一同在深圳市法院受審,據他的供詞透露,完成這筆交易後,陳百祥主動拿出一千萬港元作佣金分給所有中間人,其中吳志劍旗下公司「衛通網絡」拿了最大筆的五百萬港元,鄭義等五個中間人,每人分得一百萬港元。

以發展網絡科技作招徠的中國神舟,根本沒有甚麼業務可言,該公司登記的深圳總部位於深圳市福田區財富廣場27樓,目前已成空蕩蕩的高檔寫字樓。至於如何找到陳百祥落叠,鄭義說:「我經過幾個中間人,聯繫到陳百祥姓趙的助手。我們幾個中間人經過幾道傳話,才把陳百祥邀請到衛通網絡詳談,最後談成這筆交易(陳百祥購買四千萬港元亞洲電信)。」

望成功買殼後追回損失

亞洲電信停牌後,他又通過其他中間人聯繫到陳百祥,聲言會盡力幫助陳百祥挽回損失。方法就是牽線讓陳百祥擔任中國神舟在香港買殼上市計劃的代理人,在香港尋找可以買的殼,以期成功買殼後追回之前的損失。鄭義的供詞沒有說明,阿叻為何需要向中間人交付千萬港元佣金,本報昨日未能跟陳百祥取得聯絡。
2009-02-28  AppleDaily
新聞以外 陳百祥不時自稱投資有道




 

銀壇外,阿叻熱衷投資炒股,不時向傳媒侃侃而談炒股有多少斬獲,自己更擔任過多間上市公司董事。他對電訊股情有獨鍾,在前年10月恒指歷史新高時,力捧中國移動(941)、中國聯通(762)與中國網通(906)等內地電訊股,惟今次累他被騙蒙受損失的也是電訊股。

認定恒指有升無跌

阿 叻在前年10月恒指創三萬點高峯時,接受傳媒訪問大談心水股票。當時他看好內地電訊股前景,聲稱「玩地產股不如玩電訊股」。又指中國有六間大型電訊公司, 內地遲些更會進一步開放電訊市場,所以電訊股升值潛力甚高。當時,阿叻跟多數股民一樣,認定恒指有升無跌,惟他受訪後不久,股市便開始下瀉。不過,阿叻於 去年11月接受訪問時,仍不失其認叻本色,稱在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下,自己損失不是最多,「輸得最多係有錢人,假如有人話冇蝕錢,簡直係講風凉話。」除了炒 股,阿叻又熱衷於做生意,先後擔任過天天漁港、冠軍科技等上市公司董事。97年他與好友譚詠麟、曾志偉合組東方魅力(Star East),設立入門網站,在99年更成功安排「東魅」借殼上市。當時在科網股熱潮帶動下,東魅市值一度高達10億元。惟隨着科網股爆破,東魅市值倒退, 之後多次易手,阿叻現時已再非東魅主要股東。

因做製衣曾經破產

雖然阿叻愛在別人面前自詡財技了得,但他很早已有過失敗時候,早在70年代他加入無綫前,曾經到過中東做製衣生意,惟人生路不熟,最終失敗而回,更因此欠債纍纍,在75年要申請破產。本報記者

附錄:


廣州日報 2009-02-27

涉案金額:逾6千萬元兩年營業額:僅9萬元




●原“中國第九大富豪”吳志劍昨日在深受審●5年前因合同詐騙和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被判入獄17年,兩年即保外就醫出獄●此後再次涉嫌非法發行原始股

新聞提示

曾經的商界風雲人物、一度是湖南首富、福布斯排名中國第九大富豪的吳志劍,昨日又回到了被告席上。這次離他上次被判17年有期徒刑僅僅時隔6年。這短短的6年時間,他以保外就醫的形式,已經在深圳玩了2年的“空手套白狼”,最多時曾經註冊20多家子公司來回“倒騰”。

這次再次走上被告席的原因是,他成立的“中國神舟”(全稱“中國神舟聯合通信有限公司”)涉嫌非法經營,發行所謂的內部原始股票,涉案金額超過6250萬元人民幣。受害者中還包括香港藝人、資本市場著名炒家陳百祥。

與6年前不同的是,他的罪名由合同詐騙罪變成了非法經營罪,同案還帶上了親生兒子吳耀均。

昨日,深圳市福田法院開審此案時,法院前擠滿了前來要求旁聽的受害者,最終法院臨時換了一個最大的法庭也被旁聽人員坐滿。

策劃柯學東記者王納

吳志劍“兩宗罪”———

香港藝人陳百祥投4000萬元該案的涉案被告有5人,分別是吳志劍和他的兒子吳耀均,“神舟”的財務總監曹健,財務經理熊榮南和涉案的中間人曾毅。吳志劍等3人都表示認罪。

檢察機關指控,2007年5月,被告人吳志劍、曹健、吳耀均、熊榮南、江澤鵬(在逃)相互勾結,以深圳市神舟聯合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衛通網絡通信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等多家公司名義組成“董事會”,從事非法經營事宜。公訴人就兩項犯罪事實對5名被告提出指控。

第 一項犯罪事實是2007年5月至2008年1月,“董事會”未經國家證券監督管理部門批准,以衛通網絡通信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的名義,向不特定客戶推 銷香港上市公司亞洲電信媒體有限公司股票。一共銷售了8000萬股,獲得資金5000萬元,其中4000萬港元是香港藝人陳百祥投入的資金。

中 國神舟8 0 0 0 萬買殼上市第二項犯罪事實是吳志劍等人涉嫌非法發行“中國神舟”的內部原始股票。2007年9月,該“董事會”在香港註冊成立了以被告人吳耀均為負責人的 中國神舟聯合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神舟公司”),後以上述多家公司名義,向不特定客戶發行中國神舟公司內部原始股,同時以亞洲電信媒體公司股票停 牌無法過戶為由,誘使部分已購買該股票的客戶轉購中國神舟公司股票。

從2007年5月至2008年1月,被告人吳志劍等人非法經營證券業務共涉及127人,涉及銷售股票8814.7萬股,意向認購金額合計人民幣6420.265萬元,收受款項金額合計人民幣6250.254萬元。

庭審直擊———

“保外就醫”後是想幫老部下昨日,頭髮斑白的吳志劍作為第一被告在福田法院出庭受審。今年50歲的吳志劍出庭時表現得很從容。只有當提起兒子吳耀均的情況時,他才流露出幾分慌張的表情。

在法庭上,吳志劍先是表示認罪,然後對一些犯罪事實進行了辯駁。

吳 志劍說:“2006年9月11日,我獲得保外就醫出來後,看到以前政華集團(吳入獄前經營的企業)的老員工都過得很落魄,就想幫幫大家,和大伙重新創業, 於是在深圳成立了博大晶深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是從事通訊設備的生產。”面對非法銷售HK0376股票的指控,吳志劍稱自己事先不知情。他說,當時香港的朋 友讓他幫忙找關係買點HK0376的股票,但後來是江澤鵬(在逃,吳志劍公司董事會的成員)找關係買的。一開始計劃買3000萬股,後來經中間人介紹,找 到陳百祥,陳百祥一人就買了價值4000萬港元的HK0376股票。

吳志劍承認,在HK0376這個項目上,他們公司一共代售了8000萬股股票,價值5000多萬元人民幣。這筆款項已經全部返還給香港委托方。

委托陳百祥成功在香港買殼對於“中國神舟”非法發行內部股票的指控,吳志劍在庭上供認不諱。

他說,他們原計劃就是用中國神舟的名義在香港買殼上市,所以用中國神舟和深圳神舟的名義在國內募集資金,而且已經用募集到的8000萬元人民幣委托陳百祥做代理,成功在香港買殼。

吳 志劍在庭上辯駁說:“我們並沒有到處宣傳,只是找了些朋友募集資金。很多人想買我們的股票都不是輕易能買得到,往往100個人找我們買,99個人是買不到 的。”昨日法庭上,控辯雙方都沒有透露涉案金額共有多少。當公訴人訊問吳志劍是在香港買了哪個“殼”上市時,吳志劍堅決不肯吐露該股票的名字,還反問:“ 這筆交易已經成功了,我現在說不說它的名字很重要嗎?”多項協議書是其替兒子簽名昨日在法庭上,吳志劍承認自己是所有註冊公司的實際掌控者,兒子吳耀均只 是法定代表人,對很多事情都不清楚。吳志劍說,大部分購股意向書都是他冒充吳耀均的筆跡簽的,只有4份是他有事不在深圳時,打電話讓吳耀均自己簽的。

24 歲的吳耀均上庭時非常慌張,他說自己一直不知道公司在賣HK0376股票,對神舟發行內部股票一事,也是後來才知道的。當公訴人問吳耀均對自己的行為怎麼 看待時,吳耀均低聲說:“我知道,我觸犯了法律。”幾家公司2年營業額僅9萬元昨日出庭的吳志劍等人都有幾家公司的董事長、總裁等頭銜。包括深圳市神舟聯 合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衛通網絡通信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國神舟聯合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等等。

但是,這幾家公司兩年來的實際營業額只有9萬元人民幣,而在其賬戶上流轉的資金僅僅2007年8月就有幾千萬元。昨日庭審時,中國神舟的財務總監曹健也承認了這個事實。她說自己在吳志劍手下兩年,所做的就是到處借錢還錢,讓公司能繼續生存。

曹健在法庭上說,自己並不知道公司的實際運營決策,為了公司,她不僅每年幾十萬元的獎金沒拿,還把自家的房產做抵押給公司借錢。曹健手里拿著一份判決文書說:“開庭前,我還剛剛收到法院的一份判決文書,是對我借了一位朋友的錢不還的判決。”

內幕

謊稱是中國衛通的子公司

前 日,曾經在吳志劍的總裁辦公室工作過的陳宏(化名)接受了記者的專訪。據他透露,吳志劍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立了中國神舟聯合通信有限公司、中國衛訊控股有限 公司、中國衛通網絡通信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市博大晶深科技有限公司等一系列公司,並在福田區財富廣場、光大銀行大廈等高檔寫字樓租下辦公地點。對外宣稱這 衆多公司同屬一個集團,而這個集團又從屬於原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即“中國衛通”)。

為了讓人相信他們的公司是個有實力的大集團,吳志劍等人在表面工作上做足了工夫,比如集團的辦公用品(如飲水紙杯)上盡可能的印上了“中國衛通”字樣及LOGO;還向全體員工拿出了“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和“網絡增值服務經營許可證”。

陳宏說:“但實際上,這些數字和經營許可證都是假的。”而吳志劍自己和公司高層開的車都是凱迪拉克、奔馳等高檔車。

昨日的庭審,吳志劍也向法官承認,很多經營許可證是假的。

通 過各種渠道散播“上市”消息陳宏透露,之後,吳志劍等人便開始謀劃在香港買殼上市籌集資金。2007年3月,幾個主要人物便向外透露了公司“上市”消息, 並稱可以購買公司“原始股”,但當時工作做得不夠完備,反應並不積極。2007年7月,開始有人陸續認購其“原始股”,他們還通過各個渠道,告訴其親朋好 友“上市”消息,並稱到2007年年底即可獲得高額回報。

這時,很多人開始相信他們的話並認購“原始股”。據陳宏說,受害人有接近200人,募集的金額超過2億元人民幣。

2008年1月10日前後,吳志劍等人向集團內部“認股”員工公佈了他們買殼上市,殼公司是香港的“天下媒體”。

2008年1月14日,曹健、熊榮南、吳耀均等人便被深圳市經偵局調查拘留,被拘留之初,集團留守負責人稱,被拘高層一周內就會出來。在公安部門的敦促下,該集團開始將“認購”款退回給一部分認購者,但退了少數人後,看到退股人數衆多,便以資金不夠為由不再退錢。

打造上市後漲2 0 倍的誘人餡餅陳宏講述了在神舟公司的受騙經歷。他在神舟公司工作了兩年,2007年10月他花了14萬元購買了20萬股神舟公司的原始股,當時公司的傳言是上市後會變成十幾元一股。但是時隔一年半,陳宏一分錢也拿不回來,現在想找人退款也找不到。

“我參加工作不久,沒什麼積蓄,本來也是將信將疑。”陳宏對記者說,“後來看到每天都有大批人來公司要求買股票,而且出手就幾百萬元。本來內部發行價是6角多的,後來漲到了1.2元。我也堅持不住了,在7角的時候投入了自己所有的積蓄。”

2009-02-28

最大“冤大頭”? 陳百祥被套現金再虧千萬傭金




●"中國神舟"買殼後頻頻搬家

●如今上當股民討債無門

●千萬傭金"衛通網絡"得大頭隨著原“中國第九大富豪”吳志劍入獄6年後再成被告一事的曝光,曾經在世紀之交風光無限的吳志劍又走上了前台(見本報昨日A17版的詳細報道)!

根 據檢察機關的起訴,吳志劍等人非法經營涉及的金額是6000多萬元人民幣,然而,在他們非法經營的背後,卻是200多名股民無法兌現的大量“中國神舟”原 始股票。現在“中國神舟”已經成功在香港買殼,但股民手中的原始股卻如同廢紙,“中國神舟”的高層有的被捕有的在逃,股民的錢卻找誰要去呢?

另外,記者昨日調查中還發現,這次被捲入糾紛的香港藝人陳百祥似 乎成了最大的“冤大頭”,不但被套了4000萬港元的現金,為了挽回損失還要幫吳志劍的“中國神舟”做上市代理,甚至為了這筆失敗的投資還付出了1000 萬港元的天價傭金。策劃/柯學東文/記者王納調查:神舟公司早已人去樓空根據受害股民提供的線索,記者昨日來到“中國神舟”原來在深圳的總部,深圳市福田 區財富廣場27樓,但是只有一層空蕩蕩的高檔寫字樓。

據受害股民反映,裡面裝修得非常豪華,在大廳擺上五大液晶屏,分別顯示“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國際衛星IP業務流量統計圖,對外宣稱是其下屬“空中關口局”從國家電信總局承接的業務。

昨 日記者來到財富廣場時,看見樓下告示牌處27樓的用戶已經改成了“坤宇科技有限公司”,曾有受害股民說過,“坤宇”就是“神舟”換了個牌子在繼續營業。但 是,當記者坐電梯來到27樓時,眼前看到的只是一層黑不透光的無人辦公室,辦公室大門拉上了鐵閘。樓下保安告訴記者,27樓的公司早已搬走多時。

股民:公司成功買殼但索債無門曾經在“中國神舟”工作過的陳宏(化名),買了14萬元的“中國神舟”原始股,現在雖然知道“中國神舟”已在香港買殼上市,但一分也拿不回來。

陳宏昨天表示:“吳志劍等人被拘留後,‘中國神舟’就開始頻繁搬家,先是更名為‘坤宇通信’,後來搬到了崗廈,現在搬到哪我們都不知道了,是否又在進行新一輪的詐騙也很難講!”

焦點題問

5個中間人找到陳百祥他付千萬傭金該案被曝光之後,最惹人關注的其中一點就是陳百祥怎麼被“宰”了4000萬港元的投資。

消息來源還是庭審當天幾個被告人的口供。在法庭上,公訴人指控,吳志劍等人在2007年5月至2008年1月期間,未經國家證券監督管理部門批准,以“衛通網絡”的名義,推銷香港上市公司亞洲電信媒體有限公司股票(HK0376)。

吳志劍承認,是亞洲電信媒體有限公司的朋友讓他幫忙找人買股票,雙方簽訂了所謂的代售協議,後來確認這份代售協議是偽造的。吳志劍的手下通過中間人放消息找買主。而同案受審的鄭義就是為陳百祥和吳志劍牽線搭橋的中間人之一。

鄭義原來是國有企業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監事會主管。他在庭上供稱,做成這筆交易後,陳百祥主動拿出1000萬港元作傭金分給所有中間人,其中吳志劍旗下公司“衛通網絡”拿了大頭———500萬港元,我們5個中間人每人100萬港元。

鄭義在法庭受審時說:“我不但把自己的75萬元傭金全買了HK0376,還追加了100多萬元進去。”至於如何找到陳百祥,鄭義說其只是5個中間人中的一個,“我經過幾個中間人,聯繫到陳百祥姓趙的助手。我們幾個中間人經過幾道傳話,才把陳百祥邀請到衛通網絡詳談,最後談成這筆交易。”陳百祥受損後替“神舟”代理買殼鄭義在庭上說,HK0376停牌後,他又通過其他中間人聯繫到陳百祥,極力幫助陳百祥挽回損失。方法就是牽線讓陳百祥擔任“中國神舟”在香港買殼上市計劃的代理人,在香港尋找可以買的殼,以期成功“買殼”後挽回之前的損失。

日前從“中國神舟”內部流傳出來的陳百祥和吳志劍等人的合影,就是陳百祥擔任買殼上市計劃代理人時的照片(見左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32

加班的淡季-頭條日報 王雅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a65540100f9m5.html


看着于行業内排名10名之外,市占率隻有2%多的澳優乳業(1717)竟被炒得那麽厲害,市盈率被炒到超過25倍,令我想再說說另一隻同樣是内需股,行業排名第四位,但是估值卻低得多的志高控股(449)。

 

純以志高上半年的盈利去計,集團市盈率不足七倍。但大家知道賣空調是有季節性的。上半年賺多少,不代表下半年也能賺到同樣的數。因此,純以上半年的盈利去 計,好大可能是低估了集團的市盈率。不過當Victoria閱讀過志高的新聞後,發現今年志高似乎是過了一個不一樣的淡季。

 

爲了求證志高空調下半年的銷量,我的一些朋友便去了一趟志高在佛山的基地。參觀過其生産及研究部,大家回來的反應都是正面的。一般的年度下,十月份志高的 生産應該已經進入淡季。但是今年不單沒有輪班休息,志高工廠更要加班加點,以應付市場的供不應求。在國内「節能産品惠民工程」的幫助下,志高七、八、九月 份供應國内的空調産量都是去年同期的兩倍。集團營業額中有一半是出口的,上半年業績顯示歐洲銷量大跌。主要原因是金融海嘯,當地貨币大幅貶值,銀行根本不 敢借錢給當地企業買入口貨。現在各國貨币已經穩定,而志高的出口量自今年八月已經開始回複上升。短期集團是有炒作的借口,但是長期去看,集團的競争力又怎 麽樣?在空調行業中,基本上頭三間的毛利率都是過20%的,唯獨志高不過。經公司解釋一番後,原來毛利率的差别是來自不同的會計手法。志高是把安裝費計入 了成本裏面,而其它公司則沒有。因此如果大家同樣減去了安裝費,志高的毛利率是不比其它公司差的。

 

兩個因素,今年下半年不一樣的淡季,加上集團于未來有能力搶占中國頭三位的市場。七倍市盈率買任何一個因素,都似乎相當化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41

經濟日報的小錯誤-奧思集團(1161)


(謝謝KelvinY兄的指正,我會客氣一些的,如有多多得罪,對不起。)


(1)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3637


昨天,已談了這隻股的盤算。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113/LTN20100113605_C.pdf

1. 財政繼續惡化,派息超過公司能力。
2. 末期派息連特別息較去年減少1.5仙
3. 派紅股這些低手招數使流通市值有一段時候減少一半,相信是顧問教的。
4. 生意是做多了,但開支大增,計及賠償(估計約1,000萬)及稅項減少的影響,盈利略減。

總括來說,擴張令開支增加,盈利減少,資金因擴張關係,更趨繃緊,急需資金,故顧問教公司減少流通市值,使股價炒上,然後批股,解決資金需求,但市況必需配合。

當然,在顧問的立場,當然想你大舉擴張,那他如何賺錢,如何取得公司股權,以解之前不能好價買自然美之憾?


(2)


那誰是顧問?公告給你答案。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220/LTN20091220004_C.pdf


於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十八日,本公司、顧問公司與梁先生訂立顧問協議,據此,本公司委聘顧問公司按合理需要向本集團提供一般顧問及財務諮詢服務,由顧問協議日期起計為期二十四個月,服務包括但不限於


(i)涉及企業融資、合併及收購之事宜;


(ii)物色及審視適合本集團之收購機會,並代表本集團商討任何有關收購機會;

及(iii)有關本公司股本架構之事宜。


梁先生為顧問公司之唯一擁有人、主席兼行政總裁,亦為CVC Asia Pacific之大中華區主席,其於投資銀行(特別是企業融資方面)擁有接近三十年經驗。就董事所深知、盡悉及確信,顧問公司及梁先生為獨立第三方,且並非本公司之關連人士。


「梁先生 」 指 梁伯韜先生


(3)


所謂的自然美之憾,就是指當時梁伯韜先生作為大中華區主席的CVC Asia Pacific當時趁金融海嘯的時機,欲以低價購入自然美股權,取得大股東地位,創辦人則退為第二大股東,惜未獲股東通過之事。

3.1 當年之收購價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125/LTN20081125454_C.pdf


當年的收購價:


(I) 每股計劃股份現金1.20 港元 或


(II) 每股計劃股份換取0.000047 股持股公司普通股及
0.117868 股持股公司優先股另加現金0.28 港元


收購入背景:

Bidco 及持股公司均為於二零零八年十月三十一日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獲豁免有限公司。


CVC 持股公司為於二零零七年六月十九日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獲豁免有限公司。收購方集團公司各公司之主要業務均為投資控股,而迄今為止,收購方集團公司各公司 均無進行任何業務。Bidco 為持股公司之全資附屬公司,而持股公司則為CVC持股公司之全資附屬公司。收購方集團公司各公司最終由CVC擔任投資顧問之投資基金擁有。


附註:


「CVC」 指 CVC Asia Pacific Ltd.,於香港註冊成立之公司
「CVC持股公司」 指 Global Radiance Group Limited,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獲豁免有限公司(註冊編號:MC-189470),其註冊地址為WalkerHouse, 87 Mary Street, George Town, Grand Cayman KY1-9002,
Cayman Islands,由投資基金全資擁有


3.2  不會提高收購價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218/LTN20090218097_C.pdf


自然美股東、自然美購股權持有人及/或有意投資於自然美之人士務請注意,建議及計劃須待條件達成或獲豁免(視適用情況而定)後,方可實行,建議及計劃可能會生效亦可能不會生效。自然美股東、自然美購股權持有人及/或有意投資於自然美之人士於買賣自然美股份時務請審慎行事。


3.3 不獲股東通過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226/LTN20090226309_C.pdf


由 於計劃在法院會議上未能由親自或委派代表出席會議並在會上表決的所持不涉利益計劃股份所附票數之四分之三(以價值計)的大多數不涉利益計劃股東以投票方式 批准,並由持有佔不涉利益計劃股東(不論是否親自或委派代表出席法院會議並在會上投票)所持全部不涉利益計劃股份之10%(以價值計)以上的不涉利益計劃 股東以投票方式否決,計劃無法實施,因而失效。


...
由於計劃在法院會議上未能獲所需的大多數批准,股東特別大會無限期延期。


由於計劃在法院會議上未能獲所需的大多數批准,建議將不會實施。


《收購守則》和計劃文件中界定的要約期已終止。


(4)


 


至於今天的主題是說經濟日報今天的一篇報導,由於怕侵犯版權,所以只節錄錯誤之地方。



 


  梁伯韜去年12月加入奧思,簽下24個月服務合約,獲奧思分派3,695.5萬股購股權,每股作價2.26元,以昨日收市價計,這批購股權市值1.29億元。


如果只以該批股份在1月14日的股價3.5元計算,股票的價值確是129,342,500元。


但是文章很明顯的是說認股權,那就是錯了。


認股權的價值,並不是這樣計算的,以不含時間值、利息及波幅等的最基本價值計法,該批認股權價值應是:


= (當時市價- 認股權行使價) x 認股權數目


以當日股價 3.5元、認股權行使價2.26元,及認股權36,955,600份計算,其價值應為:


= (3.5 - 2.26) x 35,955,600


= 44,584,944元


所以寫稿前一定要小心看一看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97

段永平再创投资奇迹--第一财经日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glfp.html


  2009年3月初,《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和步步高(28.70,0.05,0.17%)创始人、企业家兼投资家段永平曾经通过一次越洋电话。当时,美国股市大跌,段永平告诉记者,“这可能是我们这辈子能遇到的最大一次机会。”

  他还说,做投资总是要相信一点什么,要是一点也不信那就不要做投资了。“比如我觉得GE(通用电 气)是一家诚信的公司,我看他们的CEO讲话是有道理的,不是不可信的那种。GE有这么多的尖端技术,比如环保技术,只要人类发展,就会需要。我在 GE30多美元一股的时候就关注过,但觉得有点贵,现在已经六七美元了,比它的价值实在低多了。”当时他说自己正在买入GE。

  一眨眼就是2010年了。记者查了一下,GE现在的股价是16美元多。虽然利润同比在下滑,但 2009年每股收益仍有1美元(4个季度分别为26、24、22、28美分)。记者再次向段永平核实,他说:“我不愿意说自己究竟买了多少GE的股票,但 我一旦出手,总是会比较集中,投资额比较大。”记者问,刚开始投资GE时动用的资金是否有1亿美元以上,段永平表示,“一两亿美元肯定是有的”。

  以此推算,段永平在GE上的账面盈利,应该在上亿美元以上。

  比巴菲特的买点还低

  GE是一家在全球享有很高声誉的综合性企业,其创始人为爱迪生。但受累于金融危机和旗下GE Capital利润大幅下滑,GE一度也陷入危机,股价从2008年高点的38美元一路下跌。

  2008年10月2日,“股神”巴菲特继购买投资银行高盛的部分股权后,宣布将收购30亿美元 GE永久性优先股,并获得在5年里的任何时候以每股22.25美元的价格,购买30亿美元GE普通股的权利。巴菲特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我已经观察 GE这家公司很久了。现在的市场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投资机会,而这在6个月或者一年之前是难以想象的。”

  但是危机还在加剧。2009年2月20日,GE股价跌至10美元以下。3月第一周更是连连下跌。 3月4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常规交易中,GE股价一度下触5.73美元,是自1991年12月以来首次跌破6美元,收盘至6.69美元,跌幅 4.6%,还不够买两个GE自有品牌的灯泡。洛杉矶一家资产管理公司Envision Capital Management Inc总裁玛丽莲·柯恩(Marilyn Cohen)将GE比喻为“让所有人都不敢靠近的麻风病患者”,有看空者甚至预言,“GE将是下一个AIG”。

  当时,国内的一些论坛上,已经有了“看巴菲特上吊”的帖子。

  段永平正是在此时开始强力出手。

  在股价跌到低谷的时候,包括CEO伊梅尔特在内的GE高管联手买进25万股GE股票。伊梅尔特坦 言,像GE这种拥有金融服务业务的公司的确受到了冷落,但GE是一家拥有130年历史的成长型企业,经历了九次衰退和一次萧条。他正努力推动公司抵御衰退 周期,将会从新兴市场的增长、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医疗等方面受益。

  GE股价下跌到12美元时,在分析师阵营中看多GE的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斯科特·戴维斯说:“我们 从不否认该公司存在各种问题。不过,其股价已经从38 美元降到了12美元。如果一只股票下跌了70%,我觉得人们就可以推断股价已经消化了许多利空消息……在上一次经济下降周期中,GE的制造业务只有轻微的 下滑。它的核心业务——比如发电机、医疗设备和飞机发动机——不怎么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而且能赚取大量的现金。在我们看来,这只股票还会有20% 的降幅,随后将会上涨100%。这就是我们看多的原因。”

  从2009年3月到9月,GE的股价逐步回升至14美元多,半年时间上升超过100%。今年1月8日,GE收盘报16.40美元,此前摩根大通将GE目标由20美元上调至22美元,并表示投资者低估了GE Capital的潜在盈利复苏能力。

  在对GE的投资上,段永平的入股价比巴菲特要低很多。

  跟巴菲特比像“过家家”

  当记者确认了段永平以比巴菲特更低的价格投资GE的事实后,写了一篇短小的博客《段永平投资GE超越巴菲特》,文中注明所谓超越是指在GE这一个案例上。

  一向强调做企业要本分的段永平昨天给记者回复邮件,并打来越洋电话。他说绝不能妄言超越巴菲特,“不然就像有人高尔夫打了个小鸟(birdie,击球杆数低于标准杆数1杆)就说自己已经超越老虎·伍兹一样。跟巴菲特比,我们的投资还有点像过家家,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这位曾以62万美元拍下与巴菲特共进晚餐机会的投资家回忆说:“和巴菲特聊天时,他教了很多有关 投资的东西,但我问的问题主要是我们投资时不应该做什么。我觉得巴菲特在投资上比所有人强的最重要的地方,就是他知道自己什么东西不应该做,尤其是对一个 极成功的人来说,这非常不容易。顺便讲一下,去年我还买了些巴菲特的股票,到目前为止,至少赚了几个饭钱吧。”

  据说,巴菲特说的“不应该做”的事情包括,第一不做空,第二不借钱炒股,第三不做不懂的东西,因为这三者都意味着无限风险。

  段永平在邮件中写道:“很多人关心和巴菲特的这顿饭到底能值几何?我的理解是,在一个人的投资生 涯中,他至少值几个自己的身家——如果你能理解他到底都在讲什么的话。很遗憾,我发现这世界居然有这么多人根本就没去认真理解一下。可惜,可惜呀,这可是 最地道的赚钱办法呀。”

  对于GE,段永平写道:“我确实重仓买了很多GE,且大部分都在低位附近,运气好啊,那个时候居然手里还有钱。我一直很喜欢GE的企业文化,它就是我们企业界的老虎·伍兹。呵呵,老虎也有犯错的时候,不过他会回来的。”

  投资创维和Yahoo

  记者还向段永平核实他是否投资了新浪、搜狐和港股创维数码(00751.HK),他也做了回答: “我们当时的确买了接近5%的创维股票,这也是我们迄今为止投的唯一一只港股。本来还想多买点,不过由于要超过5%,我很想和黄宏生沟通一下,以免被误解 认为我们在恶意收购。可惜呀,他当时不方便,我们也就算了。投资中总是有很多遗憾,所以也很正常。”

  段永平证实,近一年来买了很多Yahoo股票,前两天还买了不少。“我挺喜欢淘宝,觉得马云是个 非常不错的经营者,他是我认识的人中对企业文化理解最好的。虽然在淘宝里有人卖我们的假货,不过我相信有一天他会解决这个问题。Yahoo拥有40%左右 的阿里巴巴的股份,怎么看都应该有30美元一股以上的价值,市场早晚会反映出来,就像马克思所讲: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

  但他说,“不方便讲具体的金额和数量。”

  在和记者通话时,段永平说,其实单从投资的回报倍数看,投资创维数码是很高的。1港元左右买,几年工夫,前段最高涨到8港元多,“我们在6块、7块都卖了很多”。如果不是黄宏生事件的影响,“我们当时会买得更多。”

  段永平最后对记者说,巴菲特在金融危机中也买了不少股票,有的在他买之后还继续跌,但陆陆续续都涨回来了。“他买GE,买高盛,却不买雷曼兄弟、AIG,表面看是偶然,其实是多年的功力。他能做到‘不中招’,这是多么深的功夫。”

  在电子邮件的最后,段永平说:“我现在和太太花不少时间和心思在慈善上。花钱比赚钱难啊。这话可能要招板砖,不过谁要是明白了,谁就被进步了,呵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70

香港經濟日報林小姐錯了-大成糖業(3889)


今日又是看公告,沒時間寫長的。但是今早看報紙,我看到經濟日報林小姐這樣寫:


同樣,大成糖業(03889) 也一樣,推介後又開倒車,昨急升4.7%,收報2.02元。


集團上周公布,已於今日發售1億股台灣存託憑證,存託憑證於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日期為3月25 日,發售價初步價格範圍為每份14.5元至17.5元新台幣,相等3.625元至4.375港元,高於港股造價一大截,若順利上市,應對股價起催化作用。


但是她好像沒有看過公告,所以資料有誤,雖然我一早知道此事,但是現在公告都出了,我就找回公告給大家看看

在公告第二頁中,已很清楚寫明1股存託憑證是代表2股大成糖業,所以它的每股對應股價為7.25至8.75新台幣,按Google找到的1港幣等於4.09976776台幣計算,即是1.77元至2.13元港幣,並不是如她所說的「3.625元至4.375港元,高於港股造價一大截」,真實的是,最低價甚至和現時的股價有約12%折讓,最高價也只有6%的溢價。


所以對股票應無太大反應,況且台灣對TDR熱已漸漸降溫,僑威(1201)在台灣的TDR好像甚至有折讓,有人甚至在台灣購股,然後換回香港股票沽出呢。


其實,隆成(1225)發行的TDR也是一樣,也是1股TDR等於2股香港發行的股票,所以在計算價格方面,要小心留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75

經濟日報是特地給我指出錯誤?-匯創控股(8202)

我真是幸運,今日又找到錯誤了,雖然自己擺明就是雞蛋挑骨頭,但作為他的讀者,想他們要改善了。

在今日經濟日報投資理財的一篇文章「財技ABC投資前要知」的文章內,講拆細的一段有云:

「匯創控股(08397)最近實行股本重組,其中一項便是把1股分拆為100股。」

但我們細心留意公告,發覺其實是講合股:

「(iii) 股份合併:每10股每股面值0.001港元的已發行及未發行已分拆股份將合併為一股面值0.01港元的新股份,由此產生的任何新股份的碎股將不會分配予股東,但將予彙集出售(如可能),利益歸於本公司;」

他們講的拆股,其實只是因為低於票面值不能發行未發行的新股,為了供股發行未發行的新股,故需要減少未發行股份的面值,提出了未發行新股票面值1拆100的計劃,但這只是會計上的表譯,對實際股票數目並無影響,公告有說(pdf p.4):

「於股本削減生效後,將本公司股本中每股面值0.10港元之法定但未發行股份分拆為100股每股面值0.001港元之已分拆股份。」

在Realforum中的「股票常識討論區」,已經有談這個過程,以10合1,然後把未發行的1拆10股本,原票面值是1元來說:

「2. 在未發行股本來說:
(1) 原本是有100股,未發行有900股
(2) 合股後,變成10股,未發行有90股
(3) 註銷股本後,因註冊股本無變,都是10股,及未發行股本有99股($1000-10)/10
(4) 在拆細未發行股本後,發行是10股,未發行股本變成990股了」

故此,如果想舉例子,應用時富系的時富投資(1049)的1拆10及時富金融(510,前時富網上金融)的1拆5、信利國際(732)的1拆5,然後10送1紅股,或新洲印刷(377)的1拆10作為例子,但為免被人說他推股,用些冷門,就不會這樣了,但寫錯東西則更壞了。

希望他們不懂就細心一些看吧,不要犯這些資料上的錯誤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49

0423.HK 經濟日報 PARTIPRAL 派得好

http://partipral-hk.blogspot.com/2011/03/0423hk.html

前文曾經提過經濟日報有一定既投資或投機價值, 主要係因為同業才庫(550) 同南華早報(583)剛公佈既全年業績都表現不俗. 其實傳媒股最主要既收入來源來來去去都係廣告廣告然後都係廣告, 無廣告賣就聽收貔, 所以理論上只要經濟不斷向上的話, 傳媒股的生意就會同步節節上升. 既然依家同業都已經交出唔錯既成績, 暗示整體行業向好, 如此景況下經濟日報理應都可以受惠. 單睇初步條件, 經濟日報已經幾唔錯, 所以值得成為研究目標, 方便自己遲下搵機會買貨.

由於今次採用半年數據, 所以整到好闊, 本來想貼哂出黎, 但發覺唔多夠位, 所以要CUT左頭兩年先貼到出黎, 完整版請到以下LINK:

0423.HK 經濟日報集團



2008 2nd
2009 1st
2009 2nd
2010 1st
2010 2nd
2011 st
營業額
490,634.00
478,796.00
362,639.00
387,013.00
441,032.00
464,395.00







毛利
208,156.00
202,014.00
127,419.00
158,340.00
213,862.00
216,922.00
毛利率
42.43%
42.19%
35.14%
40.91%
48.49%
46.71%







其他收益
4,390.00
71.00
85.00
209.00
19.00
50.00







銷售開支
(67,239.00)
(74,367.00)
(48,714.00)
(47,051.00)
(61,436.00)
(62,626.00)

13.70%
15.53%
13.43%
12.16%
13.93%
13.49%
行政開支
(68,369.00)
(70,250.00)
(67,135.00)
(64,057.00)
(67,306.00)
(78,107.00)

13.93%
14.67%
18.51%
16.55%
15.26%
16.82%







稅前溢利
76,938.00
59,923.00
14,800.00
48,888.00
60,320.00
78,053.00
稅項
(12,796.00)
(8,112.00)
(3,098.00)
(8,098.00)
(14,229.00)
(8,132.00)







股東應佔純利
63,507.00
51,081.00
10,957.00
40,002.00
45,460.00
69,087.00







每股盈利
0.1472
0.1184
0.0253
0.0927
0.1053
0.1601
每股派息
0.1010
0.0310
0.0550
0.0310
0.0890
0.0410
派息率
68.61%
26.18%
217.39%
33.44%
84.52%
25.61%







固定資產
282,082.00
277,272.00
266,417.00
254,701.00
230,012.00
222,867.00







流動資產
539,208.00
526,513.00
512,815.00
553,231.00
666,473.00
688,643.00
流動負債
204,117.00
181,972.00
160,267.00
171,951.00
198,239.00
220,383.00
流動比率
2.64
2.89
3.20
3.22
3.36
3.12







折舊
14,348.00
15,092.00
14,806.00
14,138.00
14,164.00
13,686.00
折舊率
10.01%
-
11.22%
-
12.30%
-





http://hk.myblog.yahoo.com/iam-zhongji/article?mid=26

經濟日報(423.HK)是我的愛股之一,正如我的偶像股神畢菲特(Warren Buffett)愛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一樣。我認爲經濟日報在香港擁有經濟專利,值得長期持有,原因如下:

 

-        雖然香港出版很多收費和免費報紙雜誌,選擇很多,競爭激烈,但是專業的財經報紙只有兩份-經濟日報和信報,形成雙頭壟斷(duopoly)的局面。而據我瞭解, 經濟日報的銷量倍於信報,每天銷量超過九萬份。

 

-        從經濟日報過去的銷量和讀者人數趨勢來看,印證了我的觀察,就是她的客戶和讀者群是很忠心的(loyal & sticky) (註:我,我的公司和我太座的學校也是她長年的忠實客戶),閱讀習慣不容易改變,絕不會因爲免費報紙的出現而改變。

-        雜誌方面, 公司出版的幾份雜誌在香港的銷量都是數一數二的,包括iMoney、 U Magazine 和 e-zone,內容涵蓋財經,旅遊及電子産品,表現出色。值得一提是由於iMoney雜誌的內容很多都是從經濟日報來的,共用資源,所以製作成本特別便 宜,發行只有三年已錄得盈利貢獻。

-        公司的另外收入來源是股票報價機經濟通,她在香港享有最高的市場佔有率,遠遠抛離其他競爭對手。網上版(etnet.com)推出以來,深受股民愛戴,點擊率非常高,爲未來網上競爭打下基礎。

 

-        公司的經濟專利反映在她出色的財務資料上,過去五年每年平均股東回報率(ROE)達18%,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每年超過一億元港弊,印報紙好像印銀紙般容易,爲股東提供穩定和豐厚的股息。

 

-        經濟日報的企業管治一流,作風穩健。公司主席馮紹波(三個創辦人之一)早前把他的一半持股捐贈給香港大學,令人尊敬。

長遠來說,我認爲公司必須開拓內地的市場,畢竟本港的市場發展空間有限,但這方面的發展似乎慢了一點,原因是國內對新聞審查非常嚴格,投資者必須要有耐性。

風險因素:工資和新聞紙價格上漲帶來的經營成本壓力。

 

短期的催化劑:本月將公佈業績,受惠於本地經濟復蘇,廣告收入大幅增長,我估計公司的淨利潤去年會創新高。

估值方面,市盈率只有9倍,息率近6%,十分便宜,唯一缺點是成交稀薄,不容易大手買入。




業績簡評 - 經濟日報 (0423.HK) PARTIPRAL 派得好

http://partipral-hk.blogspot.com/2011/06/0423hk.html












































 
舊文 0423.HK 經濟日報 有嘗試過分析呢間公司, 當時俾我既感覺係相當唔錯的. 事隔3個月, 全年業績出籠, 營業額9.5億, 同比升15%, 下半年亦比上半年做得多左少少生意, 觀乎同行早期所公佈既業績, 此表現算係在合理預期之內.

全年計毛利率47.8%, 比上年全年的44.9%再擴闊多近3%, 而下半年毛利率亦比上半年高; 全年的銷售開支同行政開支比上年度計各自上升15%, 同營業額增幅一樣, 有冇計得咁準呀? 似乎控制成本方面管理層表現頗高效, 但數字有點過份完美.

員 工成本同比上升13%左右, 由於此乃固定支出, 呢個數字控制得宜的話, 營業額上升就能實現於盈利之上. 按照日常觀察所得, 近來香港就業市場的確算係好景, 員工傾人工時口氣都大左, 加上請多左人, 成本增加亦屬合理. 要留意係員工成本從來係經濟日報既最大單一開支, 如今同比只上升13%仲小過營業額增幅, 表現算係非常理想了. 由此亦可以推算出, 今年度的盈利必然比上年大幅躍進.

全年純利1.55億, 若撇除上年度商譽減值的因素, 同比實增4成左右, 而且下半年又比上半年進步, 都算係一個幾唔錯既增長情況. 睇返上市後的06,07,08年, 其實一般來講經濟日報上下半年的表現唔會差異太遠的, 所以今年業績可以講得上係非常唔錯.

不過, 營業額上升, 但應收賬, 應付賬同存貨都同時在下跌, 算係好事嗎?


" 來 自 投 資 業 務 之 現 金 流 出 淨 額 為119,000,000港 元,乃 因 購 買 持 至 到 期 證 券 合 共68,100,000港 元 及 購 買 物 業、廠 房 及 設 備 以 及 投 資 物 業 合 共85,500,000港 元。於 回顧 期 內,本 集 團 購 入 數 項 物 業 擬 作 自 用 用 途。"似乎係錢太多?

每股盈利$0.3583, 每股派息$0.22, 派息率繼續維持6成, 派息政策似乎比某同業穩定. 估值方面, 現價 $2.84, P/E 7.9倍, 息率7.7%, 估值仍然相當便宜. 此業績比我自己早前預期係稍好, 但我估計其實都在市場預期之內. 比較難以明白既係整體報業版塊間間公司估值都不貴, 可以拉星島(1105.HK)同才庫(550.HK)幅圖出黎睇下, 點解整個版塊都唔岩市場口味呢? 唔夠概念嗎? 但如果追求實事實幹, 股息回報又好的公司, 個人認為經濟日報仍然係版塊內最佳選擇.



經濟日報(二) 股壇老兵鍾記

http://hk.myblog.yahoo.com/iam-zhongji/article?mid=40

 

經濟日報(423.HK)上個星期公佈了業績,一如我的估計, 受惠於本地經濟復蘇,廣告收入大幅增長,公司去年的淨利潤創新高,達一億五千五百萬港元,並超過我的預期,股價逆市造好。

公司ROE 高達20%,自由現金流強勁,派息慷慨,我對管理層的表現非常滿意。

估值方面,市盈率只有8倍,息率超過7%,十分吸引。雖然近期大市表現欠佳,我仍會繼續持有她的股票。

投資者應該緊記:千萬不可因爲害怕大市下跌而沽出優質和估值合理的股票,經濟日報正正屬於這類股票。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