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安倍玩火的盤算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769910

1226日,正當日本近期與中國及南韓的關係跌至冰點之際,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突然參拜供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安倍抵達靖國神社後,獻上了寫有「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晉三」字樣的白菊花;但為淡化事件,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澄清,安倍的參拜是以「私人立場」進行,當局並未介入其中。

這是自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以來,時隔7年後再有日本首相任內進行有關參拜。此舉迅速激起中韓強烈反彈,中國直斥日方是「區域內麻煩製造者」,同時強調中國人民對此絕不接受。南韓亦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深表憤怒,並召見日方駐南韓大使館公使,傳達韓方嚴正抗議的立場。而作為主要盟友的美國亦對此感到失望。華府認為此舉會令日本與鄰國關係緊張,損害東北亞地區的穩定。美國大使館發聲明稱,美方希望日本與其鄰國尋求具建設性的方式,來處理敏感的歷史事件。

分析普遍認為,安倍一意孤行首次任內參拜靖國神社,以向「為國捐軀的英靈」致敬為名,實則為日本掙脫「戰後體制」的枷鎖,凝聚國內右傾力量以落實修憲、建立國防軍的目標而張勢。但如此抹煞過去侵略亞洲鄰國的歷史和罪行,並一步一步引領日本偏離戰後長期堅守的和平發展軌道,不僅令中日和日韓關係進一步惡化,最終亦可能會陷入「自我孤立」的外交窘境。

事實上,安倍於重掌政權一周年之際參拜靖國神社,除了反映他錯誤的歷史觀和右傾意識形態外,更多出於政治利益的考慮。2006年安倍接替小泉任首相,既繼承了小泉內閣的安保戰略,還與澳洲和印度建立雙邊安全合作框架,制衡中國。由於他當時把施政重點放在修憲強軍,忽視社會保障和經濟改革,誤判民意,政策不得人心,結果政府短命而終。

去年重掌政權後,安倍明顯吸取了之前教訓,一方面以「安倍經濟學」刺激經濟,同時把中日在釣魚島的主權爭端激化,使兩國關係「軍事化」,並渲染中國威脅論,挑起國內民族主義情緒,製造輿情、引導民意,支持率一度暴漲,據此也為自民黨重奪國會控制權掃清了障礙。

然而,基於安倍的右傾政策過於越軌,也惹來朝野不少反對聲音,使一度高漲的支持率滑落。最近安倍政府強行通過《特定秘密保護法》後,共同社隨即進行民意調查,顯示內閣支持度暴跌了百分之十至47.6%,是上任後的最低點。面對不利形勢,為了維持支持率,安倍看來兵行險着,企圖透過渲染中國的威脅及重燃日本民族的自豪感以攫取右翼勢力的支持,穩定權力的強度。

信報專欄作家凌劍豪指出,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不是新鮮事,中韓的回應亦是意料之中。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在任內六次參拜,便曾導致中日韓關係緊張。小泉積極參拜靖國神社,目的為了討好右翼保守政團,希望換取後者對其經濟改革的支持。當時以日本注重門閥政治的文化而言,小泉家族名聲遠比不上前首相吉田茂的孫兒麻生太郎;論管治經驗,小泉又及不上前首相橋本龍太郎;因此,小泉之管治威信,多數源自個人魅力、盟友竹中平藏的經濟改革及濃厚民粹主義。基於這些因素,與黨外團體的關係變得重要。

表面看來,安倍此刻面對的情況與小泉相似,但當中其實有一核心差別。話說當年以經濟改革作為「政權公約」的小泉,以及期待經濟復蘇的日本國民而言,藉「保守」外交政策換取國內對「激進」經濟自由化的認同,在在都是以經濟政策為優先,因此,挑起東北亞地區武裝衝突的機會不大。

但現在的安倍,缺乏獨有的個人魅力之外,外界對其政治及右翼歷史觀的認知亦成為既定事實;而小泉極力打倒的利益集團與國會議員勢力,亦有重生迹象;再加上與鄰國的主權爭議、「安倍經濟學」成效未彰等因素,皆令人質疑他是否能控制局面。因此,無論安倍怎樣重申「不會讓日本重新走上戰爭之路」,外界始終將其參拜靖國神社的舉動,等同於軍國主義的回魂。

然而,我們正密切關注,安倍此刻的極右舉動,會否正是本輪攫取右翼勢力支持的高潮所在?回顧上一回的失敗,安倍正是把施政重點放在修憲強軍,忽視社會保障和經濟改革,誤判民意,政策不得人心;因此,這回他應吸取教訓,適時知所進退。事實上,從日本國內外的政經環境看,安倍要日本進一步偏離戰後體制的和平發展之路,難度已經愈來愈高,隨時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首先,美國對日本的關係與小泉時代正值巔峰時比較相去甚遠。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美國駐日大使館發表聲明,「對日本領導人從事激化與鄰國的緊張局勢舉動感到失望」。事實上,美國在戰略上需要「借日遏華」,但也不會無限度姑息日本的挑釁行為,令地區過度動盪,損及其利益。因此,華府這次公開反對安倍,已經對其造成巨大外交壓力。

其次,安倍在12月中的東盟峰會上,以政府開發援助為餌,謀求加強東盟「十加一」對華的軟制衡力量。然而,十國之中,除了菲律賓,其餘國家明顯各有所圖,未必對安倍包圍中國的「菱形安保圈」戰略聞歌起舞,正面得罪中國。因此,在國際政治現實主義下,安倍政府的外交戰略空間與出路其實愈走愈窄,最終難免陷入「自我孤立」的外交困局。

最值得憂慮的是國內的狀況,民眾甚至連「安倍經濟學」也開始質疑,而這是安倍政府最引以自豪的政策。《日本經濟新聞》及東京電視台最新民調指出,對於能否在安倍內閣的經濟政策推動下期望2014年經濟好轉,表示難以期待的佔49%,稱值得期待的則佔39%。安倍希望削弱中國經濟影響力,最近力推環太平洋經濟合作協議(TPP)談判,但受訪者對此表示「如果需要作出妥協,就不應達成協議」佔46%,而稱「為了達成協議,不得不作出妥協」者則只佔36%。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安倍或是時候要回到經濟議題上,否則,歷史上,他或要為埋下日本國運進一步衰落的伏線而負上責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1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