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宣佈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包括開放市場以推動民企發展活力、人民幣國際化以提高中國影響力、城鎮化以創造新增長點、放寬「單獨二胎」以減慢勞動力萎縮速度、反貪改革以安撫民心、勵行環保節能以改善生態等。這些美好期望最終能否一一實現,仍要視乎中央與部分地方利益團體的角力。
事實上,一如林少陽的疑慮,對於改革成效,中國人自己心中亦沒有底,內地A股投資者,無論是基金及散戶更是悲觀居多。但另一方面,星級投資者似乎對中國改革充滿信心,市場的正面氣氛,亦已提早出現。
建銀國際引述EPFR的資料指出,11月14至20日的一週,流入香港H股、紅籌股,以及上海與深圳股市的資金,由此前一週的淨流出2.3億美元,轉為淨流入3.5億美元;而香港整體股市則由前一週淨流出3244萬美元,轉為淨流入1億美元。
大摩前首席經濟師、中國大好友羅奇認為,三中全會打開了中國轉型的大門。羅奇認為,兩大重點,包括市場及開放。市場定位由「基礎性」提升至「決定性」,反映市場價格在經濟資源、金融資產的配置上會發揮更大作用,對解決困擾中國的不平衡問題至關重要。這些不平衡包括:製造業產能過剩、存款利率嚴格管制、影子銀行(如理財產品)過度擴張等。另一方面,自貿區被視為金融改革頭炮,羅奇則認為,自貿區有機會擴大,令人有理由相信,中國將進一步向外國企業及投資開放。
至於對股市的影響,貝萊德CEO Larry Fink指出,中國看似有持續性改革,而政策改革有利長遠增長,因此,他對環球股市的憂慮也減少了。「商品大王」羅傑斯(Jim Rogers)看好中國的環保、鐵路、醫療、旅遊及農業等行業的股票,只因以上行業屬於政策重點所在,具有較佳的投資機遇。
「歐洲股神」、富達中國特別情況基金經理安東尼.波頓(Anthony Bolton)說,這個改革大計是30年來最具意義的改善,中國股票(A股)在過去3年是全球表現最差的股市之一,相對環球股市,甚至其他新興市場,估值均有折讓,這輪改革公佈後,中資股將有「催化劑」刺激追落後。
儘管有國際投資機構預言,中國經濟將因為銀行體系出現危機而瓦解,但波頓坦言,該種預測在他看來是非常不準確。因為環球投資者對中國股市及經濟前景預測有兩個通病:第一是對中國前景只有看好或看淡兩種看法,但實際上存有灰色看法;第二是國際投資者經常以西方投資目光對中國前景作出預測。
波頓在其2014年預測中點出,中國財政大權集中,並無大型外資機構介入,大部分大型企業如銀行等都由中央控制,情況與西方國家完全不同,意味中國出現如西方銀行體系崩潰的機會率極低。不過,他認為,中國時刻存在隱憂,真正的挑戰在於中期社會及政治問題,亦需要密切監察中國債務對GDP水平持續上升。惟中國借貸並非來自海外,較難估計債務上升至何種水平將演變成重大問題,可接受程度或遠遠高於現水平。
對於股票前景,波頓指出,中國投資者仍然維持審慎。不過,他看好港股直通車,相信內地投資者終可投資本港股市;又由於內地投資者較鍾情細規模的企業,對本港市場的興趣相信非常濃厚,因此,預期AH股的估值差距會收窄。
《信報》首席顧問曹仁超認為,恆指下跌風險僅約1000點,而上升空間達7000至8000點;若A股藉三中概念起飛,恆指最樂觀可突破24000點阻力位,並衝上31000點。他預期,未來三至六個月恆指或將回調,惟一旦跌至22500點強力支持位,即屆入市良機,他已準備相等於資產一成的現金隨時入市。曹仁超認為,港股投資難度大增,建議投資者應讀懂「政策市」。另外,美股未來三至六個月將進入慢升期,當慢升期快結束時,資金將轉投新興市場。
最讓A股投資者感興趣的,相信是被喻為中國私募基金教父的趙丹陽,在蟄伏六年後終於回歸A股,更豪言「現時是投資中國最佳時機」。趙丹陽是最早涉獵A股而又成大名的基金經理,A股在2007年10月見頂,滬深300指數曾高見5891點高峰,但趙丹陽在3000點時已開始看淡,到2008年1月A股還高企時,他毅然宣佈終止由「赤子之心」擔任顧問的多隻信託,理由是「就我們的投資能力,已找不到既符合我們投資標準又有足夠安全邊際的投資目標。」
趙丹陽於2012年4月寫了一篇《2012年致投資者的一封信》,談及他退出A股後,做了很多嘗試,例如在宏觀市場做黃金、外滙等商品投資,並涉獵美加、印度及越南等市場,最後收窄到只投資中國及印度。周遊四海後,他的結論是easy money年代已過去,再難像2006至2007年那樣賺錢。
這封信後,他再度隱沒,直至最近接受《金融時報》訪問;內地媒體報導,趙丹陽將在華潤信託發行兩款信託產品,重新決戰A股。六年前,他把基金清盤以示A股見頂;六年後,他再度募集基金,這是否預示A股牛市已在悲觀中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