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安倍新三箭迎戰TPP 農民還是能賺到錢 日本經驗》輸出高檔和牛 將和食推廣到全世界

2015-10-26 TCW

台灣要爭取加入TPP,首先得說服國內農業部門接受高度自由貿易,並減少進口衝擊;同樣是小農經濟的日本,安倍提出「進攻型農業」,夢想、胡蘿蔔與棍子三箭齊發,成功化解了反對派的聲音,日本是如何辦到的?

兩年多前的春天,在靠近日本首相官邸的東京日比谷公園裡,聚集了北自北海道、南至九州的農民們,這群由JA(日本全國農會總會)統領的四千名農民,穿上不同顏色制服,頭上綁著「反對加入TPP」的白布條,抗議場面聲勢浩大。

二○一三年三月十五日,在這場抗爭運動的三天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式宣布日本將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歷經兩年半時間,TPP終於在今年十月 五日達成協議,這段期間安倍政權積極調整國內農業部門,不僅消弭了大部分反對派的聲音,甚至讓今年秋收稻米價格上揚,用實績說服農民「加入TPP,還是能 賺到錢」,安倍政權是怎麼辦到的?

第一箭:夢想

利用低關稅,出口日本農產品「日本不是打臨時仗,在決定加入TPP後,應對政策即全面著手施行。」日本京都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台中科技大學國貿系副教授 的郭永興,觀察日本農業政策多年,他指出:「夢想、胡蘿蔔與棍子,安倍的農業政策也是三箭齊發。」第一箭,安倍先打心理戰,給予農民正面迎戰TPP的夢想 與勇氣。

日本農業深陷保護主義日久,因農戶的耕地不大,不像美國與澳洲屬於大規模粗放農業,生產目的即出口外銷;同為小農經濟的日本與台灣,都深深擔心一旦開放低價農產品進口,國內農產品將遭受嚴重衝擊。

但安倍將「保護型農業」的思路完全扭轉過來,他在一三年五月的政策說明演講中,提出「進攻的農林水產業」理念,政策目標是到二○年時,日本農林水產品的出口金額,要從一二年的四千五百億日圓,提升至一兆日圓;相當於八年內出口金額要翻一.二倍。

「安倍在許多場合都大聲疾呼,必須改變日本農業是弱勢、需要保護的既有想法,呼籲日本農業應轉守為攻,正面迎戰TPP,將自由貿易視為日本農產品以低關稅出口到海外市場的機會。」郭永興解析。

「進攻型農業」成為安倍農業政策的核心哲學,郭永興舉牛肉的進出口為例,根據TPP談判結果,日本進口牛肉關稅必須在十六年內,由三八.五%降到九%;但 同時日本也為出口牛肉到美國的四.四%低關稅額度,爭取從兩百噸開放至三千噸免關稅額度,雖然廉價牛肉將受衝擊,但也能促使日本國內養牛農戶轉攻高級和牛 飼養。

第二箭:胡蘿蔔

提供誘因,補貼戰略性作物農業預算編列更充分反映出「進攻型農業」的特色,事實上,日本從○一年起,連續十二年減少農業預算,但自從宣布加入TPP之後, 一三年當年的農業預算便增加了一二四九億日圓,其中能強化競爭力的公共建設預算占了一六一一億日圓,非公共建設預算則減少三六二億日圓,為擴大農業出口強 化了底氣。

相較之下,台灣政府雖疾呼要爭取成為第二輪TPP成員國,但卻未端出相應的積極政策。根據農委會發布的預算書,一六年農業總預算九五六億元,還較今年的九 八六億元略減三%;以一六年預算來看,光用在福利津貼的支出就有四九五億元,占比逾五成,而用於實質農業發展的預算僅三五二億元。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陳吉仲指出,台灣其實比日本更具出口優勢,目前台灣農產品進口額四千五百億元,出口額一千五百億元,係因加入WTO後讓貿易逆差逐 漸擴大,「但台灣對十二個TPP成員國的農業出口總額,占了整體農業出口總額約五成,進口額占比也是五成;相對日本對其他十一個成員國的農業出口額則占整 體的三成,台灣已有出口優勢。」一四年,安倍政權持續增加農業預算,且射出第二箭 ── 將農業補貼轉至飼料米等戰略性作物。此類似「胡蘿蔔」的政策可收一石數鳥之成效,因日本與台灣相同,養豬業皆為開放自由貿易的重災區,郭永興研究,日本養 豬戶的飼料以進口玉米為主,成本是美國豬肉的兩倍,若改用國產飼料米即可大幅降低成本,一方面提高豬農競爭力,而稻農有意願轉作飼料米,也能減少廢耕農 地。

台灣不見得要仿照日本作法,陳吉仲便提出「沼氣發電」的構想,將養豬業集中在屏東、雲林、彰化三地,引進沼氣發電設備,同時利用豬的排泄物作有機堆肥,「如果成功,一來降低環境影響,二來提升豬農收入,某種程度能因應美豬進口。」

第三箭:棍子

修正法律,重振農業外銷今年開春,安倍射出致命第三箭,通過法律修正,廢除JA對日本全國七百多家地方農協的監督及指導權,農會組織改革促使地方農協必須轉型走向市場,同時展開企業化經營的農林水產相關公司也不斷增加。

舉例來說,日本的「OISIX」食品宅配公司,堪稱網上超市,經營團隊走訪全國,說服一千多家農戶成為供應商,消費者能在網站上購買兩千種以上的蔬果、魚肉、日常食品、醃漬物、甜點、酒類等食品;OISIX更將生意拓展到香港,瞄準兩岸三地市場,意圖重振日本農業外銷。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積極推動「地產地銷」,在面對瀨戶內海的愛媛縣今治市,有家日本規模最大的農產直販所「彩菜屋」,便是由當地農協經營,五百多坪的賣場 裡,百分之百提供今治市本地生產的蔬果、肉、魚、米,幫助了在地一千三百戶農家,賣不完的蔬果則由彩菜屋收購,提供學校作為團膳服務。

日本第一線的生產者與企業,早已搶先政府腳步,嗅覺到自由貿易不可抵擋的浪潮而做出改變,「但台灣所有的人力、組織架構都在談怎麼生產,我們有很好的生產 技術、生產人力和品質,但卻缺乏行銷、流通到品牌等後段流程。」陳吉仲直指台灣農業的核心問題,認為是產官學界應著力改善之處。

即使台灣沒有加入TPP,但中日韓FTA與其他國家的多邊貿易談判都持續進行,農產品自由化趨勢無可避免,不如自主調整、積極變革,安倍的進攻型農業政策,值得我們參考。

撰文 / 鄧寧、陳前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0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