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重要的東西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3420
睇完 pangsiu 呢篇文章
http://hk.myblog.yahoo.com/scorerpangsiu/article?mid=850 。令我有一些感慨。
能親身經歷金融海嘯,的確是勝讀十年書。
當然不單止係我,好多人都會覺得在海嘯中學到一點東西。
但假如像很多人一樣只學到「止蝕」這一樣東西的話,那就是極之可惜了。
我學到真正重要的東西是,先要理解宏觀經濟和景氣循環。假如這兩樣東西不能搞懂的話,就等於蒙著雙眼和別人對打。
影響投資回報最大的是資產配置,選股只是其次(當然選股並不是毫不重要)。
所謂資產配置有兩個層面,第一層面是投資的種類選擇。例如有多少比例放在股票上、債券、房地產或者現金上。第二個層面是,在股票裏面,多少比例投資在不同國家、行業、size、價值股/增長股/轉機股/周期股等相關的股票上。
最後才選擇在個別的種類中,我們挑選哪一支股票去持有(選股)。
能夠了解宏觀經濟和景氣循環有助我們決定 資產配置的方向。例如我們知道經濟出現大問題,有很大機會將進入熊市,那麼我們會盡量不持有股票而持有別的資產,例如現金,因為在股市熊市下滑的階段,絕 大部份股票都會難逃下跌的厄運。假如我們看到市場和經濟的轉機和復甦,那麼我們會持有多一些股票,少一些現金。因為股市在谷底回升的速度很多時候都是很驚 人的。
其次就是我們會知道什麼行業會在什麼時候最為受惠,什麼行業被市場忽略,從而持有較多那一類股票,去擊敗大盤。
最後才是微觀選股,看公司的財務表、分析公司競爭力和管理能力等等。
機械式的止蝕是不能為我們提供良好回報的。要規避風險,應該著眼於對經濟知識和認知市場運作以及對個股的理解,適度分散投資。
究竟是應該集中投資還是分散投資,是長久以來投資者所爭論的問題。
我不會說我講的一定特別好,我只講出自己的想法。
正所謂「聖人都有錯」、「人算不如天算」,最近還有「股神都要認錯和止蝕」。
以上三大原因,我覺得已足以證明分散投資的必要性。
至於一些意見認為,一般老散不應該持有太多股票,例如應該只持有5隻或以下等等。我覺得這些設限是沒有意思。只要投資者有能力理解及管理他所有的投資項目,那就永遠不會是太多。
經濟學和市場的運作理論,是社會科學,並不像自然科學那樣。它會因應時代的變遷以及參與者認知和行動上的不同而不斷改變。因此要不斷發掘自己錯誤的觀念,不停改進並學習新的事物,才不會被淘汰。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