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我們「展望」恒指在11月會以12個月移動平均線(紅線,目前處於22600點)作支持,繼續上試今年高點。結果,恒指在11月最低下試22463點,並終在11月28日高見24015點,突破9月造出的年度高點。在這個百花齊放的月份,我們的組合受惠於個別飆升股,回報可觀;但我們沒有停下來,繼續換碼組合內的持股,以保持組合的動力。
目前,受惠月中的三中情緒激動,市場氣氛已趨火熱;基金掃中資股、新股瘋炒、莊家造世界、散戶怕執輸,我們說了好一段日子的小牛終於確切出來了。由於「三中」改變了投資者的原觀點,「三中」更像是小牛運行格局中最後階段的起點而非終點,估計這隻小牛或至少有三個月活躍期。因此,我們在享受(enjoying)中,還是會保持警覺(staying alert)。
回顧11月,指數全月高點24015點(11月28日),低點22463點(11月13日),波幅約1500點。恒指11月份升675點或約2.91%,國指 11月則漲814點或約7.66%,MUPI則於11月漲約3.02%,反映「三中」吸引資金「明顯」入市。恆指YTD表現升5.4%,國指YTD表現持平,MUPI指數YTD表現升19.2%。由於國指在大升後仍相對便宜(落後),我們的投資組合在這個月主要換碼至中資股,以有效地迎接小牛最後一浪。
然而,我們顯然是市場中的樂觀一羣,市場內看法保守的其實並非少數。豐盛金融資產管理的黃國英就指出,『正如一位前輩所言,一旦上破23,500點,是可以從此海闊天空,因為代表市場看好今次改革的方向。不過要此刻追買,是十萬個不情願。一來貼近主要阻力位,高追再次中伏機會率不低,二來買入最當炒的中資股的話,等於派彩給春江鴨,而自己對於這些中資公司,有能力踏入結構性增長之路是十分存疑,即是不外乎只是跟炒市場動力,信念有限隨時又輕言止蝕,升少少就自行了斷食胡。
所以,策略上是會降低對沖比例,以免淡倉蠶食利潤,另外再買齊11月及12月價外call,撥出少數注碼,當做買墊底飛,有份參與便算數。中港股市的長期困局,是太少公司有持續增長能力,是否有能力踏入長期牛市,關鍵是看今次改革可否營造一個有利營商環境,以中國人工飛升的大環境,政府又處處想調控扶持的心態,要做到真正國退民進,可謂談何容易,自己認為是只有小陽春,而沒有大升勢。』
結果是,『最近一個月搞到進退失據,檢討原因,是有點捨棄主場,作客硬拚,唔衰攞嚟衰的意味。自己一向極少中資股,但三中全會這方面不敢持倉過低,新增倉位大部分來自這個板塊,另一方面,由於中資股波動增加,變相令到炒期指等同炒中資股。無論長揸短炒,都是與內地高手硬拚。
當然自己並非一面倒在跟風中捱打,也博中過港交所(388)、中資保險、證券以及水泥股等等,可是清一色短炒,贏得少精神壓力又大,和犯錯時的損失相比,也不見得有着數。……應變方法當然是回歸主場,索性主力以美股為主,香港方面,則一如早前,全力在中資企業以外尋找機遇。這樣可能一時三刻之內,會跑輸大市,但11月的表現已證明,就算刻意跟紅頂白,亦可以一塌糊塗,倒不如我行我素,跑自己步速,長期拉勻應該除笨有精。』OMG,美股是主場?!
至於林少陽,他也對短線保持謹慎:『本欄對港股的短線表現不是太過樂觀,除了不太重要的H7N9出現確疹案例之外,本欄較為關心的是,A股重啟IPO,或會影響A股的市場氣氛,尤其是今年大升的深圳創業板市場的氣氛,並最終將拖累與深圳一河之隔的港股。
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最近雖然個別當炒的股份炒作極之熾熱,整體市場的氣氛只是一般。以最近兩日為例,雖然阿信屋(759)及新股鳳凰醫療(1515)熱炒,但港股的升降指數及成交均未見過熱,昨日(12月4日)升降指數繼續維持於偏低的100:129,港股成交更跌返600億港元以下。在市況不是很超買的情況下,港股若有調整的話,一般幅度不會超過1,000點。』
展望12月,在我們(本人)看來,恒指11月收於23881點,動力逐漸增加,恒指這一浪上試24000點至25000點已經不是夢,而是時間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能力作答;但我們能指出,指數上得越慢,這隻小牛的生命力將越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