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再富,也不可富孩子(8)
http://www.infzm.com/content/95483從一個透明錢罐開始
父母給子女零用錢,必須配合一套健全的金錢教育。其實,「理財」的課題並不牽涉什麼大道理,最重要是自幼慢慢累積經驗,掌握技巧。
成年人大多會教孩子儲蓄,但真正明白背後意義的孩子並不多。儲蓄主要是為了應付生活中的不時之需,因為有限的資源難以滿足無窮的慾望。當然,除了儲蓄,我們還可考慮借貸,但一般傳統的理財教育不鼓勵「先使未來錢」的做法。
將儲蓄形象化激發動力
對孩子來說,「存錢」自然會聯想到在銀行開戶,目前不少銀行積極拓展針對兒童戶口的銀行服務,提供印有各種卡通人物標誌的存款卡或存摺,還有購物優惠等。然而,這些賣點對培養孩子儲蓄的實際意義不大。我也為子女開立銀行戶口,主要是方便存入每年的「壓歲錢」。但據觀察,孩子對此並不在意,甚至對存款數額多少也沒有概念,更不用說有意識地努力增加存款。或許這一代孩子大多衣食無憂,實在沒有太大的動力去儲蓄。
對小學及其以下的幼童來說,一個錢罐的實際意義或許更大,因為孩子能夠具體地參與,直接把金錢投放進去,遠勝一本只有數字的存摺。例如,可預備一個只能打碎才能開啟的錢罐,若有透明的則效果更佳,這樣做可以將儲蓄形象化,令孩子「看得見」成果,更有動力參與。
數年前,我送了一個透明錢罐給兒子,自此他便養成了儲蓄的習慣。剛開始時,他除了放進自己的零用錢外,偶爾也會問父母和祖父母要一些零錢投放進去。當錢罐接近填滿時,他才會打開來點算,把大部分款額交給我存入銀行,只拿一部分錢去消費。
不少父母在開始給孩子零用錢後,為減少孩子無謂的消費,會「威逼利誘」他們把所有錢都放入錢罐,藉以培養儲蓄的美德,但孩子年齡越大,表現得越抗拒。如能使用一些有創意的鼓勵方法,效果會更佳,其一就是各大專院校常用的籌款配對方法,當孩子在月底時零用錢仍有餘額,父母便可額外給予特定百分比的金額以示鼓勵。換句話說,只要孩子願意放棄滿足眼前的物慾,就能更快地達成未來的一些較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