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農民第一次K歌 讓他變東北KTV王

2013-11-09  TCW  
 

 

一直以為台灣服務業超前中國內地,這刻板印象,卻在東北瀋陽踢到鐵板。

後現代感裝潢、絢麗燈光交織、用手機就能點歌……,這裡看似台北鬧區的時尚酒吧,卻是歡唱娛樂集團四月底開幕的瀋陽概念店,也是東北三省之首──遼寧最「潮」的量販式KTV。

消費者大排長龍等著花錢,開幕後每個週末都如此。台北市鬧區KTV的裝潢,在這裡只是上一個世紀的遺物,點歌系統更像是早期的四八六電腦。中國競爭激烈,KTV業者進化也特別快。

起步晚錢櫃九年,已攻進30個據點

歡唱娛樂集團成立時間比老大哥錢櫃晚九年,卻是東北量販式KTV之霸。而它能在強敵環伺中出頭,靠的是二線城市戰法。

先來看幾個數據:上海市人口與台灣相當,約二千三百萬人,但這裡的KTV至少有一千家,台灣只有三、四百家;瀋陽常住人口八百二十二萬人是上海的三五%,但KTV家數僅上海的兩成不到,是三者中潛在爆發力最誘人的。

歡唱娛樂集團一九九八年自福建福州起家,也是台商「二轉三」(指製造業轉服務業)的先驅者。當時,瀋陽歡唱娛樂副董事長蔡百彥離開家族的福州禮品製造工廠,與兩位好友開風氣之先,成立福建省第一家主攻上班族與家庭消費族群的量販式KTV,顛覆了原本KTV消費高昂、小姐陪侍的複雜環境。

蔡百彥不諱言,選擇福建,一來是家族工廠在福州、地緣親近;二來福建台商多、KTV文化盛行。然而,初期當地人對新形態的量販式KTV接受度不高,每樣服務都要分開計費,「好像在逛超市,最後才一次結帳,」蔡百彥說。直到在台商密度更高的廈門開店,營運總算進入爆發期。

避開一級城市,歡唱娛樂緊抓二、三線城市擴張,未來鎖定內陸主要城市,河南鄭州、吉林長春、遼寧鞍山、安徽合肥。

「如果其他二線城市,我們不趕快加緊速度去占領的話,等當地人勢力(據點)形成五家、十家,你根本跑不進去!」蔡百彥說,當地人相對有採購優勢,去晚了,「即使台商再有錢,他們可以聯合降價啊!酒商的支持(酒水是KTV產業重要獲利來源)、行銷活動的力度,跟不上他們,你怎麼拚?」

挾十餘年兩岸KTV的寶貴經驗,瀋陽歡唱娛樂總經理溫証淮說,集團也曾評估到北京開店、做名聲打品牌,但發現要在北京開一家六十間包廂的店,成本約人民幣五千萬元(約合新台幣二億五千萬元),足足是瀋陽旗艦店的兩倍,而且北京的開店審查比上海更複雜、檢查更嚴格、標準更難達到,「隱形成本」高出一大截。

一直替集團新據點打前鋒的蔡百彥認為,中國一個城市自成一個文化,例如瀋陽人天性豪爽,又有豐富天然資源養出來的「礦老闆」,小費文化盛行,「上廁所小費一給就是五百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五百元),我們一週能碰到一、二十次。」

不過歡唱娛樂集團三十多個據點中,貴州貴陽店的獲利最超出預期。貴州經濟數據雖然不如瀋陽亮眼,城鎮化比率也只有三六%,但人口正要大舉從農村往城市移,上KTV成了他們體驗生活的方式。

蔡百彥說,貴州對外交通相對不便、選擇較少,加上當地崇尚享樂,人們大膽消費,物價硬是比別的地方高。同樣一瓶啤酒,瀋陽賣人民幣十三元(約合新台幣六十五元),貴陽就高出二○%到二五%,消費者照買不誤,而歡唱也計畫在貴州繼續展店,希望打造二線城市KTV金字招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